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机管理的概述

危机管理的概述

危机管理的概述
危机管理的概述

危机管理的概述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题目】:矿业公司危机管理问题与解决措施

【第一章】:矿业企业危机管理优化研究绪论

【2.1】:危机的概念、类型及处理原则

【2.2】:危机管理的概述

【2.3】:危机管理理论的概述

【第三章】:新常态下矿业企业危机管理的新要求

【第四章】:新常态下A钨企危机管理的现状分析

【第五章】:新常态下矿业企业危机管理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矿业公司危机处理机制探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2.2危机管理的概述

2.2.1危机管理的涵义

20世纪60年代初,危机管理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最初是被运用于外交、政治及军事领域,作为一门学科,它是决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经济全球化,企业的危机越来越复杂多样,危机管理问题处理不当致使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的现实情况日益严峻,这使得国外学者对危机管理学科有了浓厚兴趣。Dave Hall指出,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业务层开展客观、系统的研究,以确定企业发生危机的类型[[59].在欧美发达国家,关于危机的

论着中,危机管理一般被称为危机沟通管理,这是因为由于加强信息流通和大众的信赖,寻求大众的理解和原谅是危机管理的基本方法。

国外对这一课题研究比较早,所以大部分的企业有形成一定的危机管理意识。考虑危机本身的复杂多样性等特点,为构建更加完善的企业危机管理模式,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反复验证,才能得出更为科学合理的结论,所以学者或管理学者们不会停止对这一热点课题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

历史悠远的中国古代就己有非常丰富的危机思想。“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就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危机观念和意识。居安思危,要保持平时的高警惕性,这是一个有效的国家治理方法,古代中国人是古代祖先留下的智慧。

特别是对于企业管理而言,危机感与时刻保持警惕性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人们必须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而不是束手无策的去应对,道理说明了危机管理的必要性。虽然当时没有提出形成专门的学术名称,但古人的智慧己经告诉我们,危机管理是很重要并且十分必要的。树立好危机意识,防患于未然,不至于面临危机时而不知所措,这样也能把危机带来的危害程度降到更低,更好的使企业渡过危机。

国内学者对“危机管理”一词定义也有很多,梅亚曦认为危机管理是指使用各种可以运用的资源,采取各种可行性、针对性的方法,预控和消除危机以及淡化和减弱各种因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化解危机,最终使其产生的各种损失最小化的系统机制[[16,30].学者苏伟伦指出,危机管理是指个人或者集体通过危机预防、控制及处理等方式,避免减少危机造成的危害,实现转危为安的过程活动[[9].从上可知,概括的讲,危机管理是指针对可能面临的或正在面临的各种不确定的、变化着的危机,所采取的监测、预控、决策处理及善后总结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对于可能面临的各种不确定和不断变化的危机,管理行为也是连续、动态变化的。望文生义,企业危机管理是在危机监测,预警和决策的基础上,避免危机或危机发生后最大努力地减少损失和危害,来减少机会管理活动的危害和危害的途径。企业危机管理不仅是指危机后企业的行为,也包括在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中,甚至将危机化转为机会的一种管理活动。

综上所述,这些定义反映了以下几点:一是危机管理是危机前后危机管理的动态过程。其包含危机发生前、危机发生时以及危机发生后的管理行为;其次,具有不确定性、应急性及可变性的特征;第三,危机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防范危机或减少甚至消除危机造成的潜在危害,将危机最大程度转化为机遇。因此综合定义危机管理,其是指个人或组织针对可能面临的或正在面临的各种不确定的、变化着的危机,通过危机监测、预警以及决策和处理等方式,达到避免危机或减少危

机产生的损害,总结危机发生和发展的内在规律以达到预防各种危机再次发生,对危机进行现代化、科学化、系统化处理的一种新型管理机制。

一般来说,企业危机管理包含危机监测、预警、决策和处理四个基本要素。

危机监测是其管理主要内容的第一步。在企业稳定发展的时期,要准备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开展经常性的日常监测。当一个企业处于一个平静的环境时,企业更要注重危机监控。它往往隐藏着平静背后的许多危险。祸常积于忽微,日常的基础做扎实了,遇到了风浪也能淡然处之。人或企业组织无法完全避免危机,但许多危机发生之前会显现一些征兆,表明人们或组织可以通过一定的培训教育和演练锻炼找到、捕捉和识别这些危机的症状。

商业危机的常见症状包括:在经营环境方面,政府政策或宏观经济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供需失衡,行业内出现新的强大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自然灾害导致原料等供给紧缺等;在生产运营方面,生产计划没有得到有效执行,设备故障率高或老化致使生产效率低下或产品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生产线时常是闲置状态等;在市场销售方面,服务不到位,顾客抱怨增多,市场开拓不够或渠道限制,市场销量减少,价格出现下降的趋势等;在财务方面,财务指标恶化,盈利能力下降,

亏损越来越大,负债严重或没有偿债能力等;在内部管理上,内控制度有缺陷,对变化的环境反应迟钝,管理层不发挥作用,职能部门没能有效执行工作,员工思想不稳定或情绪低落等;在社会舆论方面,企业受到政府、媒体、行业协会及利益相关者的特别关注,小事可能会被放大化,影响企业或管理层形象舆论越来越多等。当企业员工都能将自身企业的各种具体危机征兆把握得一清二楚,自然地可以将各种潜藏危机消灭在极棍之中。危机预警,许多危机在发生前都会呈现某些征兆,当征兆不断累积,多种征兆同时出现或某一特别征兆出现时,预先设置的预警系统可与之相匹配对应,触及危机警戒线并发出警报,及时处理症状或危机。只有做好危机的预警,企业可以消除可避免的危机,及时发现和解决其他不可避免的危机。在危机决策中,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比较优劣势,实现快速实施,做好决策立场,选择最佳消除危机的方案、措施。企业危机处理分为三方面。第一步是确定危机;第二步是控制危机;第三步是应对危机。速度则是危机成功处理的关键因素[[24,36]

2.2.2危机管理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危机是几乎不可能完全被避免的。随着目前的市场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任何企业都很难避免经历危机。特别是一些处于成长期或中小企业支持阶段的企业,他们似乎更容易因政策或市场经济变化等而遭遇困难和障碍,他们风险抵抗能力比较有限,所以企

业应尽早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来防范、控制风险。

危机之后,企业经常暴露出很多问题。而危机管理则是很好的弥补手段,企业可以清楚地看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亦可使企业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自身的现状及管理的缺失现状等等。危机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合理、有效地预警预防、处理和决定,避免或减少危机相关损害,甚至转危为机。开展危机管理的好处不言而喻,有利于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危机管理是其内部管理体系改进完善的必由之路。其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构成,企业危机管理机制的完善程度直接反映到企业管理机制的完善程度。在企业危机管理过程中,通过一系列举措,从危机事前期直至危机事后期,整个阶段都离不开对企业研发、生产、销售、采购、市场、服务、财务及人力等各部门涉及各个层面的分析、诊断和状况评估,正是这些可以让我们清楚地发现企业管理体系存在的缺陷和漏洞,而后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不断促进企业危机管理和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发展。

(2)企业危机管理有利于企业进行创新与变革。企业危机管理可以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和增强企业的变革意识,促进企业经营效益和效率的提升。通过企业危机管理,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当前的实际状况,领导者可以针对性地适时对企业发展战略作出相应调整,其有利

于企业持续长久发展。

(3)企业危机管理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通过加强危机管理可使企业转危为安,保持企业当前的竞争实力。危机可以被看作危险的可能性,涉及风险和机遇。加强危机管理,企业可以使企业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和新兴的操作空间,以培育新的企业竞争力。危机期间,知名企业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综合实力和综合素质。面对危机,他们可以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来确保这一进程,抓住机遇,扩大声誉和影响力。金融海啸“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同时,国家经济也面临很多困难。然而,压力可以成为一个动机。在危机时期,中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不断调整和优化升级的经济结构,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开拓新市场,取得了在世界上的一个突破。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大,危机管理技能也得到了提高。通过危机管理,我们大大削弱了国民经济危机带来的危害,更加成功地克服危机,在危机中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在危机中找到了机遇。

(4)企业危机管理决定了战略管理水平的高低或成败。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企业经营者特别注意研究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与目标,选择进入合适的经营或产品市场等领域。一般企业环境管理者的研究倾向于把重点放

在正常情况下的环境构成上,忽视环境因素处于异常的状态,缺乏企业战略管理,无法经受各种危机的冲击,在危急的情况下溃不成军,还有的只是把危机管理只能被看作是一段很短的时间内的偶然行为,在危机处理的实践中,怀着避免和防止接触的心理状态,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所以,要加强危机管理意识,完善危机管理技能,危机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企业可以深入进行战略分析,战略定位和更加准确的实施发展战略和更多的信息掌握[1-4]

2.2.3危机管理的特点及原则

对于最有效的危机管理实施,首先要了解企业危机管理的特点,具体表现有:

(1)危机管理的预防性。建立危机管理预防机制,对危机进行监测,预防危机要有很好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防患于未然。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避免发生危机,消灭引发危机的火苗于萌芽中,防范危机。我们可以看到危机管理中预防危机的必要性。危机管理的预防工作是重中之重。

(2)危机管理的变化性。变化性表现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危机预期、预防、处理危机和目标方面的变化。危机首先表现是不确定性,在企业正常运营情况下可能是没有危机,但其不确定性在下

一个时期或阶段很可能会诱发起危机发生的苗头,进而爆发危机,遭受危害。在面对危机的不确定性时,一方面要加强危机管理机制,采取有效应对应急预案;另一方面通过培训教育、演练锻炼等培育出一支优秀的应急队伍,应对不确定的危机发生。

(3)危机管理的应急性。在危机爆发前,通过危机监测我们发现了某些危险征兆,若没有通过危机预控及时加以处理,等各种征兆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危机可能会突然发作。危机发生时,风险呈上升趋势,应急管理要比平时快,且方式不同。紧急情况发生后,危机管理需要克服时间的限制,有限的资源,地位和信息带来心理压力。企业第一时间的处理方式及手段往往影响着整个危机的解决效率,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决策,有效落实危机管理措施。坚持企业社会责任来解决危机,重要的是要防止危机的扩大和应对危机的方式。在危机过后,我们要及时进行事后总结,自我反省,不断完善危机管理机制,预防类似危机或其它危机的发生。综上,应急性贯穿于危机管理整个过程。

(4)危机管理的过程性。企业危机管理是一个管理过程,而不仅仅是危机发生后的行为,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各个方面的完整过程,经过危机事前预防控制,危机事中决策和危机预案的实施,及危机事后总结和反思的全过程。

(5)危机管理的双面效果性。危机包含危险和机遇,危机发生后没有进行有效的危机处理带来的将是损失,若危机管理实施得当有时候会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转为危机,甚至还能够大幅提升企业员工的士气。在企业危机发生时,如果危机管理得当,有时会带来新的商机。在企业危机中,良好的应对是企业树立品牌形象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的最佳时机[37,49-52]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M.Regester.Michael )曾提出危机管理的3T原则,即掌握信息发布主动权,尽快提供信息,以及发布的信息要全面且真实。

根据企业所处实际情况,这三大危机管理原则仍在现代企业危机管理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着名危机管理专家艾学蛟曾说,“当我们直面危机时,危机管理要牢记四个字‘早快诚恒”'.早,指的是企业需要尽早成立一个预警系统,反应系统,恢复系统,应尽快作出反应,如高层领导担任危机管理的主要职务,及时对背景和环境趋势危机分析,出台详细的危机管理计划,与媒体沟通马上进行危机管理,危机出现后的一段时间里,要冷静客观的迅速开展赔偿等补救工作等等;快,是快速反应,不要浪费时间,危机发生后,企业应该采取两小时内决定,并在四个小时内完成的高效方案;诚,即真诚、真实。危机发生后,积极配合调查,及时把真实进展信息公诸于众;恒,意味着坚持不懈,不可以前功尽弃。危机管理需要制度化、规范化及常态化,形成高效的危机管理队伍,并在实践

中得到有效运用与实施[[53].最后再补充一个“准”字,“准”即是准确把握危机决策和处理时机。在危机管理的整个过程,各个阶段具体什么时候该实施什么方案,需准确地把握好时机和执行程度,如此才能更高效的预防危机,减少危机带来的危害,化解危机及甚至化危为机。当今信息时代传播技术飞速发展,危机的传播可能比危机的发展还要快,危机的蔓延比其本身还可怕。在企业危机管理过程中,企业应善于巧妙应对媒体、公众提问、发表自身立场及观点、优化企业与社会舆论和媒体关系等等。

企业在向外界发布信息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公开公平交流的原则,以及保持与政府和媒体的主动性,正确地完成和传达事件的真相,统一口径;二是公益性原则;在蒙牛OMP事件中,蒙牛的危机管理模式是危机管理的经典范例,其危机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开始时的事实辩解并不能化解危机,过多辩解反而让社会公众产生一种反感,而后来公司认识到价值沟通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从而,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并正面回应要负责的责任,保持正面形象,彰显企业经营理念,是有效化解危机的成功途径。

2.2.4危机管理的过程

在企业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危机管理包括危机预警预防、决策、处理和善后、恢复等一些基本要素,其中每一阶段都十分重要,建立

完善危机管理机制能够有效的防范危机发生,或即使发生了危机也能够做到很好的应对处理。

首先,要做好危机的预防工作。一般绝大多数危机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产生危机的原因来自多方面,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偶然因素或事件导致发生危机。如果危机预防工作做扎实了,就能够很好地防范危机。假如管理者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收集的每日数据,完成各个环节分析与判断,采取及时而有效的方法措施,扼杀危机诱因于极棍之中,可有效防范和控制危机。所以,危机预防是危机管理的主要因素,也是降低危机管理成本最有效的手段。

(1)要有强烈的危机感。一是实施对人员的危机管理教育。让全体员工认识到,预防危机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样的员工必须保持危机意识,从一定意义上讲,危机感十足可以提高他们的抵御危机的水平,有效避免风险的发生和存在。一般员工会在工作中经常遇到许多问题,小问题若没得到及时解决,可能会发展为大问题,进而可能演化为危机,所以在出现小问题的时候,员工就应有危机意识,自身认真对待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对待自己的行为,及时解决问题;二是开展危机管理培训。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是进一步加强员工对危机的认识。在另一方面,让员工了解和掌握危机管理的知识,提高他们应对危机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提高危机管理水平。

(2)构建科学合理的预警机制。预防危机,建立早期及时的预警机制是关键。预警是监测信息最重要的阶段,预测未来危机的类型和可能受损的程度,随时随地汇总所有数据信息,正确识别、分类,分析处理,及时发布危机预警,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如何启动预警进行反应,主要根据个人经验、精神及信念和在预警过程中的风险因素等变化程度及频率,参考过去预警的权威性、危机或灾难发生的频率等,有效、正确地判断信息的清晰度、连贯性及权威性,从而决定是否发出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当监测或预警人员发现多个来源点支撑信息、现象出现多次、信息来源可靠等时,预警反应会比较快,否则可能会忽视预警反应,错失决策或执行反应的最佳时机。建立起科学合理预警预防机制,打有准备的仗会信心倍增,当然更能取得成功。所以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构建危机预警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其可持续完善危机管理机制。

(3)构建专门的管理组织机构。危机管理组织机构为企业危机管理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企业需要把危机管理组织机构作为其工作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危机管理程序,实施领导责任和成员问责制,防范和应对危机,危机的事前期的预防准备工作、事中期决策处理工作及事后期的善后总结工作都应由危机管理组织机构统一领导、组织及安排。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或可能发生的危机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其可以是专职的独立部门,也可以是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团

队。危机管理组织机构有效保证正常有序地开展危机管理日常活动。

(4)制定危机管理计划。在危机预防阶段、处理阶段及善后阶段,企业需要针对不同类型和危害程度的危机制定相应的危机管理计划,清楚危机可能带来的风险,如何才能有效防范危机,快速启动并实施相关计划或应对方案和危机善后工作等。在整个的管理体系运转中,制定的危机管理计划包括企业应对危机的许多方面,要考虑危机计划的执行风险,其重要内容应有危机隐患、危机的传播路径及其可能造成结果和解决方法。

危机的决策。危机决策正确与否、效率高低直接关系到危机能否顺利解决,正确危机决策是危机处理的有效保障。危机管理机构的各层负责人员和执行人员要按照各自明细职责认真做好做实日常各项工作。决策危机精确与效率直接关系到危机解决的成败。危机管理机构各级人员明确和落实各自的职责,认真做好日常工作。危机管理人员应该掌握危机前的信息,了解危机中的危机性质和种类,提早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有效防范和控制危机。做好前期决策才能更有效防控危机。在充分前期准备工作下,危机发生后企业应以最快的速度作出反应,以企业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决策采取合适的危机处理方法来消除危机。

危机本身虽然具有意外性、紧迫性等,但凡事事出有因,危机也

不例外,所以危机出现之后,管理相关责任人应该对危机进行正确识别、分类和分析,并收集类似的危机信息,确认危机的影响,做好危机决策的充分准备。越是紧迫的关头,越要保持冷静作出正确决策。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可识别不同规模或类型的危机,提高危机决策的效率,因此建立企业危机的分级决策机制很有必要性与现实性。

危机的处理。在危机决策后,根据相应的危机管理计划,及时应对处理,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危机先后轻重缓急有秩序地进行处理,危机处理需要把握一定分寸和尺度,有效控制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当出现比较严重的事故或恶性事件时,我们应该快速启动应急预案,果断采取相关措施,切割危机,把影响或损失降至最小程度。同时在与对外发布信息与沟通时,应坚持承担责任的态度,统一口径,在有利的范围内尽早向外界披露真实具体情况,也可依靠权威机构发表意见赢取社会公众的充分信任,积极处理问题及制定相应消除危机影响的方案等,这对企业危机处理能够起到关键的作用。面对危机,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有条不紊地沉着应对,高效的危机处理可以帮助企业形成良好的公共关系和获得公众的支持,有利于完善危机管理体系。

危机的善后工作。危机处理好了可以变成机会。在一些危机之后,要善于不断总结不足之处和问题症结。企业可通过一系列危机善后管理工作挽回或消除影响,重组企业形象。如果发生了有损于客户利益或造成客户损失的情况,企业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首先应诚恳地向

受影响的人致歉,开展行之有效的补救方案,及时召回产品,积极改进产品质量或售后服务。对于内部运转来说,通过流畅的沟通,公正透明的运行机制,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完善管理制度,有效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对于企业外部,通过有效公关活动,与新闻媒体、政府机构及社会公众等保持良好沟通,对外公布危机后企业的最新进展,采取诚恳、负责的态度,致力于挽回和弥补公众受损利益,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实现提升企业的信誉度和美誉度。

危机管理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长期规划。其实,出现危机并不都是坏事,或者认为企业经营就失败了,也许这意味着企业也应该随着形势变化而作出相应的改革,成功的企业能够妥善处理危机,而且能够化危机为转机。在企业不断寻求技术、管理机制和市场创新发展的基础上,创新企业危机管理机制是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10,40-41,43-44]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完整word版)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章概述 一、危机定义有三个要点: 1、受到危机影响的既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或者组织,例如家庭、企业、单位、行业,甚至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 2、危机严重威胁到正常的身存与发展,而不是造成一般的负面影响 3、危机通常是与突发事件向联系 二、公共危机的分类: 一)、危机产生的诱因 1、外生型危机:指由于外部环境变化给组织带来的危机。 2、内生型危机:由于组织内部管理不善引发的危机。 3、内外双生型危机:不少情况下,危机是由于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管理不善交互作用的结果。 二)、危机的层次: 全球危机、国际危机、国家危机、地区危机、组织危机、个人危机。 三)、危机发生的领域: 政治性危机、社会性危机、宏观经济性危机、生产性危机、自然性危机 政治性危机有:战争、革命、政变、政治骚乱、武装冲突等。 社会性危机有:社会动荡、恐怖活动、示威游行、罢工、社会骚乱等。 宏观经济性危机有: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失业率高、经济危机、股市大幅震荡等。 生产技术性危机有:生产安全事故、产品安全事故等 自然性危机有:地震、水灾、传染病、台风等。 四)、按危机造成的不同后果: 1、有形损失危机:直接造成人员财产损失,该损失明显能够评估,损失难以挽回、只能采取补救措施 2、无形损失危机:严重影响组织形象,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形象会越来越差 三、公共危机的特性 1、突发性:危机发生前很少有人会意识到会发生危机,例如9.11恐怖袭击。 2、威胁性 3、不确定性 4、紧迫性:在危机过程中,决策者、危机管理者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决策,会给他们心里造成很大压力。 5、破坏性 6、无序性 7、潜伏的隐蔽性: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有效的化解风险,就易于将危机消除在萌芽之中。 8、传播的公开性:现代社会,大众传媒业的发展和其对危机舆论的关注程度,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速度的高速化、范围的全球化,使危机迅速公开化,并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9、扩散性 四、公共危机产生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一致与冲突,都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动力,稳定与变迁是社会存在的两种基本形态。社会系统往往为人们提供排泄敌对情绪和进攻情绪的制度,即安全阀制度。安全阀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复习题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判断题) 1.突发事件是公共危机的触发媒介。 2、1948年,英国政府出台了《民防法》。 3.四川遂宁在全国率先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 4. 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和民政部将每年的5月12日设为“防灾减灾日”。 5.风险是由致灾因子和脆弱性共同决定的。 6.自2003年“非典”爆发后,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以“一案三制”为核心,取得了不容否定的 成绩。 7.2009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确了消防力量在社会应急救 援方面的职能。 8.当公共危机特别重大时,国防力量成为应急处置的最后一道屏障。 9.应急资金是公共危机保障系统的基础。 10.2007年《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后,我国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应急产业。 11.2003年10月,北京建成我国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元大都遗址公园。 12.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预算应当按照本级预算支出额的1%~3%设 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灾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 14.预警系统要围绕“以人为核心”的理念,组织、协调多样化的预警组织。 15.绩效是衡量预警系统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它是指可否对处于风险威胁中的人提供有力的 保护。 16.20世纪90年代,詹姆斯·李·维特治下的联邦应急事务管理署推出了以社区为基础的灾害 减缓计划,即“影响工程:建设抵御灾害的社区”。 17.社区是公共安全教育的“前沿阵地”。 18.当危机发生后,救人应成为响应活动的重中之重。 19.我国危机处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20.从本质上看,危机决策是一种有限理性决策。 21.公共危机响应与恢复之间的界限是比较模糊的,恢复活动往往在响应阶段就已经开始了。22.公共危机恢复中包含着减缓的因素。 23.恢复重建要以消除危机为基础,以谋求未来发展为导向。 24.短期恢复在危机发生后很快展开,与应急响应常常重合。 25.在新的更高起点上促进灾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完全有可能的。 26.恢复重建阶段是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实施减缓措施的最佳时机。 27.恢复重建阶段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选址。 28.灾害保险起源于1966年的伦敦大火。 29.美国政府于2002年通过了《恐怖主义风险保险法案》,由联邦来分担商业财产保险的部分赔付。 30. 1992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成立。 31. 1994年克拉玛依大火后,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专家应邀参与对死难者家属和伤员 的心理救援工作,我国首次开展灾后心理创伤干预。

公共危机管理笔记

第十二章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节公共危机概述 一、公共危机的内涵 危机,是指个人、群体和着组织由于突发事件的出现,而受到破坏,严重地威胁到了正常的生存与发展的状态。 公共危机,是指由于自然灾害、社会运行机制失灵等引发的,对社会公共生活和社会公众带来灾难性影响,严重威胁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危机事件。 二、公共危机的分类 (一)按公共危机发展的速度(罗森塔尔) 1、龙卷风型:来得快,去得也快、危害性大。 2、腹泻型:逐渐发展酝酿的,但是爆发后会很快结束。 3、长投影型:危机爆发的非常突然,但是后续的影响深远,通常在事发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够平息。 4、文火型:危机开始的缓慢,逐渐升级,甚至看似没有爆发的过程,但是结束也缓慢。(二)按公共危机发生的领域 1、经济危机:指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其实这是一种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的危机。 2、政治危机:在传统意义上我们理解为,由于发生了某种对国家构成威胁的非同寻常的事件,比如说:战争、内战、大规模的抗议等等。 3、社会危机:主要是指源自社会结构层面上的问题。像社会利益结构的失衡、社会群体之间对立感的增强等这些都是属于社会危机。 4、生产危机:主要是由于技术因素、防护因素、质量因素、管理因素以及各种各样的偶然因素所引发的。 5、生态危机: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的过程。 (三)按公共危机后果的严重程度 1、一般危机事件(IV):表示危机的影响是局限在基层范围,可被县级政府所控制。 2、较大危机事件(III):这类危机后果严重,影响范围大,是发生在一个县以内或者波及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公共危机(public crisis)p8:是指对整个社会政策秩序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威胁或危害,需要做出关键决策进行处置应对的各类突发事件。 2、恢复与重建(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p175:公共危机的恢复与重建可以广泛地界定为在应急处置结束后,管理主体为恢复政策的社会秩序和运行状态所采取的一切措施的总和,这一阶段的危机管理由非常态转向常态的关键环节,其基本要求是实现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的有机结合与顺利转换。 3、公共危机预测(public crisis forecast ):是指准确把握公共危机事件的脉络,为防范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 4、公共危机管理保障(protection of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p237:是指组织运用后勤力量,在对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处理中,对特定对象所进行的保障,包括资金支持和物质支持两个方面。 5、公共危机决策(public crisis decision)p50:就是在公共危机状态下,要求组织在极为有限的时间、信息、资源、人力等严格约束条件下快速采取非常规的危机应对具体措施来控制、降低和消除公共危机。 6、公共危机管理体制(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p29:广义:是指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部门、企业甚至公民个人在内的各类主体在公共危机应对和处理中所形成的关系模式。其中,政府部门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狭义:是指国家和政府机关在进行公共危机管理中所采用或形成的关于机构设置、权责划分及运行机制等各种制度的总和。 7、公共危机沟通(public crisis communication)p208:是指公共部门以沟通为手段、以解决危机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化解危机和规避危机的活动过程。 8、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p10: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为。 9、应急处置(emergency handling)p140:是一种事后阶段的反应,是危机管理极为重要的阶段,它直接决定着公共危机管理效果的好坏。 10、公共风险评估(public risk assessment)p81:是指在公共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应用一定的方法对所收集的大量的信息加以分析,估计和测定公共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确定其风险级别和管理优先级的过程。 11、危机预警(crisis warning)p132:指的是国家通过各种公共危机信息系统的监测,在发展公共危机即将发生,或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或已经发生但可能升级扩大时,向社会发布警报信息的行为。 12、公共危机管理(public crisis management)p10:是指政府和其他社会公共组织等危机管理主体,以公共危机为目标,通过监测、预警、防控来防止公共危机发生,或者通过控制、应急处置、评估、恢复补偿等措施减少危机损失,避免危机扩大和升级,使社会恢复政策秩序的一整套管理体系与运作过程。13、新闻发言人制度(spokesperson system)p222:就是由专门的官员和机构,代表各级党组织、政府或重要部门、机构、团体就有关事宜通过媒体公开发布信息,并就新闻记者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解答、诠释、说明。 14、危机损失评估(crisis damage assessment)p184:指的是查清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对灾害强度、损失的量进行统计和分析。

关于危机管理方面学习心得

关于危机管理方面学习心得 第一节:什么是销售危机管理 所谓“危机”,一般是由客观或主观因素,有时甚至是“不可抗拒力”所引发的意外事件,而使企业产生的紧急或危险状态。譬如:产品和销售的危机、资金的危机、产权的危机、市场的危机、竞争的危机、合作的危机、环境与公害的危机、企业道德的危机、人力资源的危机、企业发展战略的危机等。实际上,企业发生危机 ,是企业面临危险与机遇的分水岭。同时,“危机”也是种挑战,是对企业管理素质,企业管理者领导能力的考验和挑战。出色的企业管理者可以使濒临绝境的企业转危为安;无能的企业管理者却可能把企业导向绝路。史蒂文.芬克在《危机管理》一书中就指出:“中国人早在几百年前就领会了这一思想。在汉语中,组成危机的两个字就分别表示危险和机会。”但是,领会其思想,并不等

于具备了这种能力。因此,如何防范、处理危机,应该说是企业管理者的一项基本修炼。 “危机管理”可以说是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未曾给予研究或涉及的一个独特的领域,但现在“危机管理”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企业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和内容。特别是发达国家许多知名企业在危机发生时的决策和处理的案例,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和效仿的经验。 由于中国企业真正进入市场经济环境只有20年左右的时间,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经验还相对比较落后,危机的意识淡薄,危机管理的知识、手段均缺乏。企业一旦发现自己遇到或陷入了危机,要么束手无策,保持沉默;要么本能地去找政府部门来帮助化解;要么采取一种对抗、强硬的态度……这些现象显然有悖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动作规律。localHOst 那么,什么是“危机管理”呢?企业的危机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危机的监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教案

第1章导论 1.1公共危机的界定 1.1.1何为危机 主要有以下见解: (1)危机是重要的系统性威胁。 (2)危机具有极强的决外性,是不可预测、不可规划、前所未有、甚至不 可管理的。 (3)危机具有独特的时间压力。 (4)危机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 (5)危机呼唤决策。 (6)危机具有断裂性,突发断层线出现,情况会走向极端。 (7)危机让我们不知所借,固守旧有的模式是致命的。 1.1.2关于危机的三个判断 (1)危机更多意味着威胁 (2)危机不一定导致转机 (3)危机是“过程”,而非“事件” 1.1.3何为公共危机 公共危机是指一种高度不确定的情境: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严重威胁发生,通常由灾害或巨灾引发,对危机社会系统的核心价值与运行功能提出严竣的挑战,要求危机管理者在巨大的时间压力与心理压力下,在短时间内作出尽可能正确的 决策。 1.2公共危机的特征与分类 1.2.1公共危机的特征性 1.公共威胁性 2.不确定 3.紧急性

5.政治化 6.媒体化 1.2.2公共危机的类型 1.一致性与冲突性危机 2.结构良好型与结构不良型危机 3.速燃型、导泻型、慢烯型与长投影型危机 4.突发式、潜行式、慢性危林 5.常规型、不可预料型、难以驾驭型、基本型危机 1.3相关概论辨析与公共危机的演变 1.3.1公共危机源头——风险 1.风险的公式 (1)风险=致灾因子X脆弱性 (2)风险=可能性X严重性 2.致灾因子的定义及分类 (1)自然致灾因子 (2)技术致灾因子 (3)生物致灾因子 (4)人为致灾因子 3.脆弱性的定义与分类 所谓脆弱性,主要是指人或事物相对于致灾因子的易损性。脆弱性包括物理脆弱性、社会脆弱性、经济脆弱性和环境脆弱性。具体而言,它们的定义如下:(1)物理脆弱性主要称量在不v的投入却让环境人与物相对于因子的易 损性。 (2)社会脆弱性指由个人、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所决定的相对于某一致灾因子的易损性。 (3)经济脆弱性指一下国家、城市、社区的财政状况所决定的其相对于致灾因子的易损性。

浅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e7622277.html, 浅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 作者:刘亚光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31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增加,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 提供了新的思路。所以加强对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实践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的推动我国公共危 机管理理论的研究。 关键词公共危机体制转轨社会转型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1-162-01 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社会的变革中利益和权力在不同的主体间 进行重新分配、转移,产生了一些矛盾。再加上我国是一个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所以对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及分类 我国的公共危机概念首次出现在政府的官方文件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但是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却是在2003年“非典”事件之后,所以对我们来说公共危机管理还是个比较新的领域,学者对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我国的学者张成福根据公共危机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提出,“危机管理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 关于公共危机管理的分类,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观点。马琳综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将公共危机事件分为以下几类: 学者们对公共危机进行界定和分类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公共危机,为公共危机的管理者更好 的控制和处理危机事件,降低危机事件的损失成本。 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实践中的发展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局限在自然灾害和社会事故上。在2003年“非典”爆发才使我国的公共危机研究延伸向更多的领域。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实践取得快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机构不断增加

公共危机管理(讲义)

公共危机管理 问题:我国的公共危机事件分哪几种?我国的公共危机事件分哪几级?它们分别用哪种颜色预警?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务院的总体应急预案把公共危机事件分为四大类139种:第一大类自然灾害类,像地震、台风等等属于此类。第二大类是公共卫生事件,像非典、禽流感、食品安全方面等等都属于此类,工商局跟这类危机事件联系比较多一些。第三大类是事故灾难类,比如重大的交通事故、火灾、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都属于这一类。第四大类是社会安全事件类,比如金融危机、恐怖活动、群体性事件等等。 预警分四级:第一级(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第二级(严重),用橙色表示;第三级(较重),用黄色表示;第四级(一般),用蓝色表示。 一、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 怎样看待当前的公共安全形势?公共安全形势是不是严峻的?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透视一下。 (一)世界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 先看一下世界重大危机事件编年史。我们截取离现在很近的这几十年。从1979年到1991年,有很多年代世界没有发生重大危机事件,1980、1981、1983、1985、1987、1990、1991年都是天下太平。1992年以后就大不一样了,从1992年到2000年这个时间段,除了1999年没有发生重大危机事件,每一年都有,而且一般来说都是两三次以上的重大危机事件。进入新世纪这九年,重大危机事件可以说是层出不穷。总之,从上个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一直到新世纪初,危机发生的数量、危机的种类、危机的破坏程度都是过去所不能想象的。

(二)中国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 中国怎么样?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每年因危机事件死亡的人数超过20万,伤残人数超过200万,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在四类危机中,在正常的年代,要特别关注的是自然灾害。因为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9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8亿人(次)受灾,死亡和失踪1528人,紧急转移安置709.9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4721.4万公顷,绝收面积491.8万公顷;倒塌房屋83.8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23.7亿元。在自然灾害里面,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台风,它占了49%,所以东南沿海各省每年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台风。其次是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特别是城市,滑坡和泥石流是很厉害的。 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2.041,不但远高于美国0.03的水平,而且大大高于同为发展中国家印度的0.3的水平。最近十年来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在迅速增加。群体性事件1993年共8709宗,此后一直保持快速上升趋势,1999年总数超过32000宗,2003年60000宗,2004年74000宗,2005年87000宗。 (三)深圳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 深圳一方面是经济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危机事件不断。我们对2001年到2006年深圳的一些资料做了一些分析,得出四个结论:第一,深圳的自然灾害呈现周期性上升趋势。深圳每隔两三年左右,自然灾害会达到一个高峰。在自然灾害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台风。第二,安全生产事故高位运行。安全生产的三项指标(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一直都是居高不下。所以安全生产对深圳来说,是一个永不言胜的问题。安全生产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重大交通事故,排在第二位的是火灾。第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概率较大。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又是全国最大的口岸城市,客观上是有利于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公共危机处理的案例分析

公共危机处理的案例分析 ——厦门市人民政府应对二甲苯化工项目(PX)危机案例分析 2011级MPA班袁泉 一、案例背景 一个投资高达108亿、年产80万吨、可能给一座城市带来800亿元年GDP的“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的工业项目,在科学家、政协委员和广大民意的推动下,最终“暂缓建设”。沸沸扬扬的厦门二甲苯化工项目(下称“PX项目”)事件于2007年5月30日有了实质性进展:5月30日上午,厦门市文化宫八楼,厦门市常务副市长丁国炎正式宣布了缓建“海沧PX项目”(PX,又称对二甲苯,化工原料,属危险化学品和高致癌物)的决定,并称市政府已委托新的权威环评机构在原先的基础上扩大环评范围,进行整个化工区区域性的规划环评。 二、案例描述 1、PX项目的立项审批 1990年1月,经国家批复,厦门海沧开发区确定了化工产业区。台商王永庆欲在此投资一电厂,后来几番论证,因为担心酸雨造成环境破坏,尤其怕影响以鼓浪屿为代表的旅游产业,最终投资未能如愿,电厂后来迁到漳州。海沧化工开发区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待开发状态,仅有翔鹭化纤等少部分化工企业进驻,化工业未充分形成气候。 2000年前后,海沧成为厦门地产的新热点,地方政府加速了海沧地块的地产开发,着力要将其打造成厦门的“浦东”,政府背景的海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未来海岸”楼盘,直接起了带动作用。 2001年,翔鹭化纤向厦门市提出在海沧建设80万吨PX项目,该项目自200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后,历经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的预审、国家环保总局于2005年7月审查通过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而项目环评期间,厦门市并未进行全市公开听证,环评也没有公众参与。国家发改委将其纳入“十一五”PX产业规划7个大型PX项目之中,并于2006年7月核准通过项目申请报告。2006年11月17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08年建成投产。 2、政协提案引发的PX项目争议 海沧PX项目刚刚动工,就遭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赵玉芬等人的反对。今年“两会”期间,赵玉芬等105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关于厦门海沧PX项目迁址建议的议案”,对PX项目的选址与安全隐患表示了质疑,这使PX项目进入了公众视野。这份全国政协头号议案指出,海沧PX项目离居民区仅1.5公里,距离厦门市中心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鼓浪屿均只有7公里。作为危险化工原料的PX在距离主城区之近的海沧,如此大规模生产,将会直接影响到厦门的生态环境,必须紧急叫停项目并迁址。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公共危机管理是公共管理中应对危机状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于在平稳社会运行态势下的常规管理而言的。想要理解公共危机 管理的理论内涵,首先我们需要弄清危机、公共危机的内涵,然后 在此基础上探讨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内涵。 1危机的界定 危机是指个人,群体,组织或者社会因某种突发事件的出现,而导致其稳定的生存秩序受到威胁,甚至可能阻碍和破坏其正常的发 展进程的一种非正常的紧急状态。 2公共危机及其特征 所谓公共危机就是指政府在对外交往与对内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危险困难的境地,其外延包括由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与自然原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国际、国内危机。因此,我们可以将 公共危机界定为由于某种突发事件的出现和爆发而对一个社会系统 的基本价值、行为准则、社会秩序等产生严重威胁,对公共安全和公 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超出了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范围,要求以政 府为核心的公共管理系统采取特殊措施加以应对的紧急状态。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危机的发生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种常见的现象。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公共危机的分析考察,可以发现其具有 如下共同特征: 第一,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公共危机的发生往往是大风起于青萍之末,爆发之前毫无征兆可言,迹象可寻,通常是在政府 和民众思想松懈,毫无防范的情况下突然从一些细小而不为人所注意 的事件演变为一场灾难。故在危机发生初期,包括政府和民众在内的 整个社会必然对危机发生的真正原因以及危机本身发展状态茫然无 知或所知甚少。公共危机管理部门必须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技术手段,

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做出关键性决策和进行紧急回应。时间是公共 危机管理的生命。 第二,公共危机具有不确定性和易变性。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人类的有限理性以及信息的不对称,危机事件的开端通常无法用常规 性规则进行判断,而且其后的衍生和可能涉及的影响是没有经验性 知识可供指导的,因此公共危机的发展变化的过程难以控制,结果 难以估量,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 为状态的不确定性、影响的不确定性和危机回应的不确定性。 第三,公共危机具有社会性和扩散性。由于公共危机特指影响大众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危机,因此社会性是公共危机应有之义。扩散 性是针对公共危机影响的过程和波及范围而言的,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就不一定局限于某一个部分,而是迅速蔓延,殃及整个地区、整个 国家甚至传播到其他国家;不仅影响某一部门、某一行业,而且影响 其他部门和其他行业。一些学者把它称之为“涟漪反应”或“连锁 反应”。 第四,公共危机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这是公共危机的本质特征。公共危机的爆发会导致社会脱离正常轨道而陷入危机的非均衡状态,极易威胁社会公共安全,影响社会稳定。无论是经济危机、社会危 机还是政治危机,都会在一定范围内,对特定社会群体产生不同程 度的有形的或无形的负面影响。 3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 对于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龚维斌教授的定义:公共危机管理就是公共管理机构通过建立必要的危机应对机制,采 取一系列必要的措施,防范、化解危机,恢复社会秩序,保障人们 正常生产和生活的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公共危机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种特殊状态和特殊形式。 由于公共危机其与生俱来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及其对社会影响的广泛性而使得其不仅对作为治理主体的政府能力提出了挑战,更是 对社会整体能力提出了综合考验。这决定了公共危机管理的参与主 体必须具有多元性,最大可能地吸纳各种社会力量,调动各种社会

《公共危机管理》课后习题答案

《公共危机管理》课后习题答案 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 1、以下属于公共危机识别与评估的方法的是()。 A、类推评估法 2、公共危机管理遵守()的原则。 D、生命第一 3、以下不是公共危机识别与评估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的是()。 C、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分开 4、以下不属于当代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内容的是()。 B、经济研究 5、公共危机管理的外部环境是()。 C、开放的 6、公共危机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其危害性在呈()态势。 A、增长 7、公共危机管理的目标是为社会提供()。 B、公共产品 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 1、以下属于公共危机管理的特征的是()。 B、可预防性D、应激性 2、公共危机产生的因素有()。 A、社会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 C、国际因素 D、政治因素 3、以下属于当代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角度有()。 A、国际关系问题C、决策研究D、灾难研究 4、公共危机的发展周期包括了()。 A、潜伏期 B、爆发期 C、持续期 D、解决期 5、公共危机的特点有()。 A、公开性 B、社会性D、扩散性 6、公共危机的持续期包括了()等过程。 A、危机调查 B、控制危机危害的范围与程度 C、实施危机沟通 D、开展各种恢复性工作 判断题(共7题,每题5分) 1、公共危机管理的预控和预案具有确定性。 错误 2、公共危机遵守以防为主的原则,树立平战结合的理念。 正确 3、公共危机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地区性危机事件增加,跨国性的危机事件减少。 错误 4、现在公共危机信息扩散的速度在加快。 正确 5、当代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研究内容具有灵活多样性。 正确 6、文化因素也会使公共危机产生,其主要取决于文化是否多元化。 正确 7、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之一是遵守决策果断的原则,树立科学有趣的理念。

公共管理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讲公共管理学概述 1.什么是公共管理?它与公共行政有何区别? 公共管理: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的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区别:1.公共行政更加重视“设计”,公共管理则更加重视实现公共行政目标的具体“运作”过程; 2.公共行政更加强调政治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公共管理则更加强调管理的、经济的手段; 3.公共行政更加关注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公共管理更加关注结果、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和外部取向。 2. 什么是公共管理学?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公共管理学是以公共管理的问题为核心,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部门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方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主要内容: ⒈公共管理的主体、职能与目标⒉公共管理的理论、过程与方法⒊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⒋公共部门的财政管理⒌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 6.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7.公共危机管理 3.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有哪些? 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P途径) 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B途径)。 4.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理论分析法 2.系统分析法 3.数量分析法 4.比较分析法 5.实验分析法 6.资料分析法 第二讲公共管理的主体及其职能 1.什么是公共组织?它有哪些特征? 公共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社会公共目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按照一定法律程序而建立起来的组织实体。 特征:公共性、社会性、合法性、服务性、非营利性、公开性 2.什么是非政府组织?它有哪些类型? 非政府组织:是在政府组织和经济组织之外的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取向,组织成员志愿参与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自治性社会组织的总和。 类型:宗教性组织、社会性组织、文化性组织、学术性组织、保护性组织 3.什么是公共管理职能?我国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有哪些? 公共管理职能:就是公共组织在行驶公共职权、履行公共责任、实现公共利益的过程中应尽的职责和应有的功能。 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调控宏观经济、提供公共物品、完善法律和制度框架、治理外部效应、调节和再分配社会收入 4.我国政府职能为什么要转变?应如何转变?你有何建议? 原因:1)传统意义的政府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2)转变政府职能是推进我国各社会领域机制的发展3)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4)是机构改革的关键5)是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必然 转变:1)转变职能职能重心2)转变职能内容3)转变职能方式4)转变职能关系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典型分析 [平装] ~ 王敬波 (作者), 何毅亭 (丛书主编) 基本信息 出版社: 研究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3月1日) 丛书名: 新视野书系 平装: 295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801684524, 9787801684523 条形码: 9787801684523 商品尺寸: 23.8 x 16.4 x 2.2 cm 商品重量: 481 g ASIN: B002124JJ8 网络舆情及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经典案例 [平装] ~ 丁俊杰 (编者), 张树庭 (编者), 李未柠 (编者)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2月1日) 平装: 32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03543975, 7503543973 条形码: 9787503543975

商品尺寸: 23.8 x 16.8 x 2.6 cm 商品重量: 540 g ASIN: B004O6XDPU 公共危机传播管理 [平装] ~ 廖为建 (作者)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2月1日) 丛书名: 公共传播学文库 平装: 504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306038203, 7306038206 条形码: 9787306038203 商品尺寸: 24.2 x 18.4 x 3 cm 商品重量: 739 g ASIN: B004S49JEW 用户评分: 抢“鲜”评价此商品 企业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 [平装] ~ 单业才 (作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9月1日) 平装: 355页 开本: 32开 ISBN: 9787302161912 条形码: 9787302161912 商品尺寸: 22.6 x 15 x 1.8 cm 商品重量: 481 g

公共危机管理 阅读书目

公共危机管理阅读书目 1、闪淳昌、薛澜主编,《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冯惠玲,《公共危机启示录:对SARS的多维审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杜志淳主编,《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2年)》,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5、刘霞、向良云,《公共危机治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6、夏宝成、张平吾,《公共安全管理概论》,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7、麻宝斌著,《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8、赵来军著,《公共危机与社会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9、薛晓源、周战超主编,《全球化与风险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0、余潇枫著,《非传统安全与公共危机治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11、张沱生、史文著,《中美安全危机管理案例分析》,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12、丁俊杰、张树庭主编,《网络舆情及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经典案例》,中共中央党校 出版社,2010。 13、(澳)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王成等译,中信出版社,2001。 14、(美)诺曼·R·奥古斯丁等著,《危机管理》,北京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5、(英)比尔·维特主编,《风险管理与危机解决》,李正全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6、乌尔里希·贝克著,《风险社会》,何博闻译,译林出版社,2004。 17、安东尼·吉登斯著,《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三联书店,2000。 18、芭芭拉·亚当、乌尔里希·贝克等,《风险社会及其超越》,赵延东、马缨等译,北京出版社,2005。 19、(美)迈克尔·K·林德尔(MICHAEL K.LINDELL),(美)卡拉·普拉特(CARLA PRATER),(美)罗纳德·W·佩里(RONALD W.PEERY)著;王宏伟译,《公共危机与应急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20、夏支平著,《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21、陶满成著,《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15。 22、李敏著,《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东华大学出版社, 2014。

浅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讲解

浅析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名称内蒙古电大鄂尔多斯分校 姓名杨利平 学号1215001209443 专业行政管理 教育层次本科 入学时间2012 指导教师土斌斌

论文提纲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梳理 (一)公共危机的内涵 (二)公共危机管理 二﹑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 (一)公共危机管理对我国的政治意义 (二)公共危机管理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三)公共危机管理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三﹑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不健全 (二)危机意识淡薄 (三)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不健全 四.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应对之策 (一)健全长效的反危机战略规划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危机预警监测系统 (三)建立常设的综合性、统一协调机构 (四)加强公共危机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公众危机意识(七)其他方面的努力 (六)建立健全信息公开机制 (五)健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保障

浅析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公共危机具有的突发性﹑不可预知性及其强大破坏性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对经济和社会的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的破坏,阻碍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还极有可能因此导致一个国家或地方政治的不稳定。能否解决好公共危机问题是对当前政府的极大考验,但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时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从公众的危机意识﹑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及法律制度等方面详细阐述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有效提高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公共危机危机管理机制系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交往不断增多,其必然会面临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这些也极有可能带来许多灾难性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积聚为一场大范围的公共危机事件,最终影响国家﹑社会﹑人民的正常秩序。回顾历史,中国自古就有居安思危的思想,提醒人们在安全时要提前做好危机发生后应有的各种积极应对措施。但是危机的突发性﹑破坏性等特征的存在会给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带来很多问题,例如灾前预警不到位﹑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如何顺利解决这些问题,有效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是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及其政府的很大挑战,也是新时期我国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梳理 在全面探讨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之前我们需对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简单梳理。

国外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概述参考文本

国外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概 述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国外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概述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第一节英国的公共安全危机管理 一、政府参与危机管理的主要机构 在英国发生公共安全危机后,一般由所在的地方政府 负责处置,直接参与处置的是警察、消防、医疗救护等管 理部门,其他地方政府部门及非政府组织予以协助和支 持。中央政府负责应对恐怖袭击和全国性的紧急事件。 二、政府公共安全危机的处置机制 英国政府建立了“金、银、铜”危机处置机制,实现 公共安全危机处置的统一高效。 金层级主要由危机处置相关政府部门(必要时包括军 方)的代表组成,无常设机构,但明确专人负责,并定期 更换,以召开会议的形式运作。

银层级的目标,是要确保铜层级所采取的行动能够协调、连贯和整合,以达到最大的效益和效率。 铜层级是由在现场指挥处置的人员组成,直接管理应急资源的运用。 三、关于对受害人的护理与处置 护理与处置危机中的受害人被认为是公共安全危机处置工作的核心,其对象不仅包括直接受害者,而且也包括他们的亲属朋友,以及可能受到危机不同程度影响与参与危机处置的人员。 四、危机管理过程对信息与媒体的管理 现场危机处置对新闻与信息的管理工作通常由警察负责。主要工作:控制现场的出入口;保证可能的犯罪现场证据不被破坏;设立新闻联络点;推荐新闻发言人。 五、关于危机处置的培训、联合训练与演习 英国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培训体系已基本形成,十分重

危机管理的概述

危机管理的概述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题目】:矿业公司危机管理问题与解决措施 【第一章】:矿业企业危机管理优化研究绪论 【2.1】:危机的概念、类型及处理原则 【2.2】:危机管理的概述 【2.3】:危机管理理论的概述 【第三章】:新常态下矿业企业危机管理的新要求 【第四章】:新常态下A钨企危机管理的现状分析 【第五章】:新常态下矿业企业危机管理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矿业公司危机处理机制探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2.2危机管理的概述 2.2.1危机管理的涵义 20世纪60年代初,危机管理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最初是被运用于外交、政治及军事领域,作为一门学科,它是决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经济全球化,企业的危机越来越复杂多样,危机管理问题处理不当致使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的现实情况日益严峻,这使得国外学者对危机管理学科有了浓厚兴趣。Dave Hall指出,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业务层开展客观、系统的研究,以确定企业发生危机的类型[[59].在欧美发达国家,关于危机的

论着中,危机管理一般被称为危机沟通管理,这是因为由于加强信息流通和大众的信赖,寻求大众的理解和原谅是危机管理的基本方法。 国外对这一课题研究比较早,所以大部分的企业有形成一定的危机管理意识。考虑危机本身的复杂多样性等特点,为构建更加完善的企业危机管理模式,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反复验证,才能得出更为科学合理的结论,所以学者或管理学者们不会停止对这一热点课题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 历史悠远的中国古代就己有非常丰富的危机思想。“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就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危机观念和意识。居安思危,要保持平时的高警惕性,这是一个有效的国家治理方法,古代中国人是古代祖先留下的智慧。 特别是对于企业管理而言,危机感与时刻保持警惕性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人们必须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而不是束手无策的去应对,道理说明了危机管理的必要性。虽然当时没有提出形成专门的学术名称,但古人的智慧己经告诉我们,危机管理是很重要并且十分必要的。树立好危机意识,防患于未然,不至于面临危机时而不知所措,这样也能把危机带来的危害程度降到更低,更好的使企业渡过危机。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期末复习

第一次作业(导论—第2章) 一.名词解释 1.授益性应急措施 是行政机关为遭受突发公共事件损害的公民和组织,提供救助和保护的应急措施。 2.一致性危机p13 一致性危机是可以使整个社会在外部压力之下,更加团结的社会扰动性事件。 3.应急行政权p30 应急行政权是指在应对各类公共危机的过程中,依法享有、行使的各类职权和职责。二.简析突发事件管理的比例原则及其具体要求。 公共应急管理中的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紧急权力时,应当全面权衡有关的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采取对公民权益造成限制或者损害最小的行政行为,并且使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付出的成本与所追求的行政目的相适应。 比例原则包括:适合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相称性原则 具体要求: (1)应急管理措施的方式、强度和持续时间,应当与突发事件的类型、级别、发展阶段相适应,以有效控制危机为必要; (2)如果有多种手段可以同等地实现某一应急管理目的,应当选择其中对公民权益影响最小的一种; (3)采取应急管理措施所付出的代价不得与突发事件本身所可能造成的损害丧失均衡。 三.如何理解公共危机管理的综合性特征?p22 1.全社会共同参与,成功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够调动,全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构成一个公共危机管理的网络,实现全民共同参与,形成自救互救与公就并存的局面。 2.全风险,公共危机管理的对象不是单一风险,而是多种风险,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种类型。公务机关要建立以政府为核心和主导的公共危机管理网络,将政府、市场与第三部门的力量协调起来,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应对不同类型的风险。 3.全阶段,无论应对哪种风险,政府都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通过减缓、准备、响应与恢复重建等阶段,完成公共危机的应对与管理。 第二次作业(第3章—第5章) 一.名词解释 1.“应急社会动员”p55 应急社会动员是指为了有效预防和成功应对危机,各级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宣传教育、组织协调等方式,调动企业、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整合全社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等资源,形成预防与应对危机的合力。 2.应急规划p9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