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文风天下——宋代的绘画.doc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4
宋人工笔花鸟画精品选(60幅)
宋代是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的艺术高峰,在这个艺术繁华、百
花似锦的三百二十年里,不止一次地产生了新的画风,那些新
的画风,都曾给予后人很大的影响,有的影响到今天还存在着。
宋代
(公元960-1279年)
北宋前期的花鸟画主要继承五代传统,画法多宗徐熙、黄筌二体,而黄体“钩勒填彩,旨趣浓艳”的富贵风格更为世所尚。
北宋后期,由于宋徽宗赵佶对绘画的特殊爱好,在其大力倡导下,花鸟画以院体为主流进一步向工笔写实发展,笔法工整细腻,使工笔花鸟画达到颠峰水平。
花卉与禽鸟是宋代花鸟画最常见的主题。
多为小品的形式,其画尺幅小、内容简单却充满情趣。
宋人花鸟的“虚静美”作为一种审美标准成为指导花鸟画创作的不二法门,也是我们体悟宋人花鸟画虚静空灵之美的重要门径。
我们先来看看虚静的审美定势对宋人花鸟小品的取材与取景的影响。
宋人花鸟画欣赏
分。
浅析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宋代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其美术作品风格多样,充满了神韵和艺术美感。
在这个时代,画家们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创造了许多传世的作品,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今天我们就来浅析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
我们来谈谈宋代绘画的特点。
宋代绘画以水墨为主要媒介,以精炼、清雅、淡泊为特点,它既继承了唐代绘画的传统,也在艺术表现上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
宋代绘画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要题材,其中尤以山水画为代表。
宋代山水画以写意、拟形、设色为重要技法,注重表现世界山水的气势和灵动,同时也强调画家的个性和审美情趣。
宋代山水画家善于捕捉大自然的变化和气象,以及瞬间景象中的永恒美感,使人们在欣赏画作时仿佛置身于画中世界之中。
宋代花鸟画也是其独特的绘画风格之一。
宋代花鸟画以笔墨细腻、形态逼真、意境深远为其特色,画家们擅长以简约的线条勾勒出花鸟的真实形态,同时又通过丰富的笔墨表现出花鸟的灵动和生动,使人们在观赏画作时仿佛能够感受到花鸟的生命力和美感。
宋代人物画也是其独具特色的绘画形式之一。
宋代人物画强调人物的神韵和情感表达,画家们善于以简练的线条和深邃的笔墨表现出人物的性情和气质,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精神内涵。
除了以上所述的主要绘画形式外,宋代美术作品还包括书法、篆刻等形式。
宋代书法风格秀丽清越,线条简练流畅,刚柔相济,给人以美的享受。
宋代篆刻则以其简练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而闻名,篆刻作品在形式美感和精神内涵上均达到巅峰之境。
宋代美术作品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后世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艺术遗产。
它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又在创新和发展中不断探索,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这些经典之作,不仅是中国美术史上的宝贵遗产,也为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和独特魅力。
宋代的绘画艺术及其风格特色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它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显得十分繁荣,而且在绘画艺术上也表现出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这一时期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出色的绘画艺术表现,其原因在于宋代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多元化交汇。
下面我们将从宋代绘画的风格特色方面来谈论一下它的艺术魅力所在。
一、宋代画的题材和表现风格宋代的绘画作品博采众长,不仅表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还融入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涉及人物、山水、花鸟、宗教等多种题材。
其中风景画作为重要的表现形式,更是将人文和自然景色融合得淋漓尽致。
宋代绘画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表现风格既有传承自唐代的繁复而华丽,又有发扬自新莽以来的临帖学习,突出了形态结构和构图远近的协调性。
同时,宋代画家重视用笔技艺来表达画意,常常借鉴篆书和隶书的书法笔势,使画面更显立体感和动态感。
此外,宋代画家还十分注重色彩的运用,不拘泥于传统的朱红、黄、熟黑等色彩,而是大胆地运用了绿、蓝、紫等色彩,使得画面更富生命力和活力。
二、宋代画风的特点宋代画风独具特色,精神内核和艺术表现方面都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宋代绘画强调画家个性的倡导和表现,注重形态的表现和笔墨的表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宋代文化的个性化和文化“饱和”的特点。
其次,宋代画家很强调“意与境”这个概念,强调作品必须有所表达,才能与人沟通心灵。
这些表述则正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吻合,宋代是一个文化与文学充沛的时代,是重视人文精神的时代。
再次,宋代画家在笔法上有独特的表现,他们喜欢在画中使用写法或神韵的手法来表达对象的意境。
例如在山水画中,喜欢采用“飞白轻霜”、“拂拭彩渍”等手法,使得画面产生柔美而富有神韵的笔触效果,使画面更显生动而有趣。
最后,宋代绘画作品吸取了唐代和北宋的艺术积累,融合了许多地方文化和艺术特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在这个时期的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顾公升、李唐、郭熙等大量著名画家的大量作品,它们一个个精美绝伦,成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典范。
宋朝绘画艺术的风格与特点【宋朝绘画艺术的风格与特点】在中国古代的绘画史上,宋朝绘画艺术享有极高的声誉,不仅在当时乃至后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宋朝绘画在艺术形式、题材选择和笔墨运用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风格与特点,使得宋朝绘画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首先,宋朝绘画注重写意。
相较于以前的较为写实的手法,宋朝绘画更加强调对于主题和对象的理解和表达。
宋代画家在绘画作品中融入了更多的思考和情感,通过笔墨的运用形成了更加准确和精炼的表达方式。
例如,宋代的绢本画作常常能够通过简洁的构图和细腻的线条勾勒出丰富的形象,使人们在欣赏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主题的内涵。
其次,宋朝绘画崇尚文人情怀。
在宋朝社会,文人士人地位显赫,他们常常对山水、花鸟和人物等题材情有独钟。
宋代画家们喜欢以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以此抒发对于现实世界的批评和反思。
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于理想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精神上的寄托和快乐,这使得宋代绘画具有了更为独特的审美意义。
再次,宋朝绘画注重墨韵的运用。
宋代画家普遍采用“淡静”的笔墨风格,强调墨色的均匀和流动性。
他们将墨色运用到极致,通过墨韵的变化和层次的转化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和氛围。
这种墨韵的处理方式能够让作品更富有诗意和抒情性,给人以宁静和美好的感觉,也使得画作更加具有时代的特点。
最后,宋朝绘画强调笔墨技巧的运用。
宋代画家们在绘画艺术的表现上更加注重笔墨的技巧和运气。
他们通过对笔墨的技巧性运用,使得作品更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在山水画中,画家们善于通过各种技法来表现山的高低、岩的陡峭和水的流动,使得画作更加栩栩如生。
而在花鸟画中,宋代画家们则注重表现花鸟的形态和生动感,通过构图和笔法的运用,使得画作更具有张力和艺术性。
综上所述,宋朝绘画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从注重写意、崇尚文人情怀、墨韵的运用,到笔墨技巧的精湛应用,宋代画家们通过绘画作品传承和创新了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使得绘画艺术更加充满活力和魅力。
宋代的绘画风格和技法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它代表着绘画艺术的高峰。
宋代的绘画风格独具特色,技法繁琐而又精细,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宋代的绘画风格和技法。
一、绘画风格1.造型写实宋代的绘画风格以造型写实为主,注重形体的描绘。
这一风格的代表人物是李唐,他认为“画人形之好者,必因写实”。
他极力追求形体上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其作品的构图方式也很有特点,体现了一种亲近自然的意境。
2.细腻、纤巧宋代绘画的另一显著特色是表现手法的纤巧和细腻,这种表现方式常常被称为“工笔画”。
在绘画中,人物服饰、各种物品的细节都被精心描绘,让整幅画面充满了观察的细节。
这也是宋代绘画贴近生活的一个方面。
3.画风严谨宋代绘画风格除了造型写实、表现工细之外,还有其严谨之处。
宋代的绘画家严格遵循绘画技法,讲究画面的结构和布局,强调各种元素之间的协调性和相互关系,同时注重色彩的统一和和谐。
二、技法1.轮廓线描绘宋代绘画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技法是轮廓线描绘,也叫笔墨勾勒,是将人物或物体的轮廓线和细节描绘出来的一种技法。
这种表现手法的精细程度很高,能够使画面更加逼真。
2.色彩运用宋代的绘画家也很注重色彩的运用。
在色彩方面,他们讲究的是淡雅、柔和,同时注重调和各种色彩,给人一种和谐的感觉。
宋代绘画中的色彩运用也包括蓝色、绿色、黄色、红色等多种色调,其中的绿色和蓝色较为明显,这也符合了宋代在文化和审美价值上的特点。
3.皴法皴法是宋代绘画中的一种技法,它是指将墨汁滴入水中,在水面上搅拌后运用毛笔来描画画面,使画面产生层次感和质感。
这种画法要求画家有很高的笔墨功力,但与其他绘画技法相比,它有着更为自由的创作空间。
总而言之,宋代的绘画风格和技法在中国画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其造型写实、细腻、纤巧以及严谨等特点是在中国画史上具有独特价值的。
当今,我们还能从宋代绘画中感受到其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影响和价值,这也是我们珍视和传承宋代绘画的一个重要目的。
五代两宋时期的中国绘画艺术五代两宋以后,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绘画艺术进一步成熟和完备,成为中古绘画的鼎盛时期。
由于唐末以来城市商业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使绘画艺术服务范围有所扩展,一些画家进入手工业行列,其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增强了艺术与社会的联系。
皇室贵族为政治需求及从装饰环境出发,创建了宫廷画院,集纳优秀画家,对绘画创作提出更多的要求。
宋朝统治者设置画院,扩充机构,招揽人才,给画家授以职衔,从而使宋代成为历史上宫廷绘画最兴旺最活跃的阶段。
文人学士把书画视为高雅的精神活动和文化素养,并对绘画提出鲜明的审美标准,在创作和理论上都开始形成独特体系。
社会、宫廷、文人士大夫之间的绘画创作各具特色而又互相影响,使宋代绘画在内容、形式、技巧诸方面都出现群彩纷呈、多方发展的局面。
宋代绘画题材较唐代有很大扩展,其中最有建树的是广泛表现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如《清明上河图》、《货郎图》、《盘车图》、《耕织图》等;与节日民俗活动相结合的节令画,如《大傩图》、《冬至婴戏图》、《观灯图》等;借描绘历史传说反映人们对现实生活态度的历史故事画,如《文姬归汉图》、《采薇图》等;描绘文人韵事如《西园雅集图》等。
五代两宋时期山水画发展最为显著,五代时中原地区的荆浩、关仝,江南地区的董源、巨然分别以不同的笔墨技巧塑造了不同地区的山水画,风格各异,对后世山水画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宋代山水画家辈出,各有专长和创造,北宋李成的塞林平远,范宽的崇山峻岭和雪景,许道宁的林木野水,郭熙描绘四时朝暮、风雨明晦的细微变化,惠崇、赵令穰的抒情小景,米芾、米友仁父子的云山墨戏,李唐、马远、夏圭高度剪裁而富有诗意的山水反映了山水画艺术的不断变革和发展。
花鸟画也有着长足的发展,五代时江南徐熙的田园花果和西蜀黄筌的奇花异鸟分别具有野逸和富贵两种不同风格。
北宋赵昌的设色折技花卉,易元吉的猿猴,崔白的败荷凫雁,以赵佶为代表的院体花鸟画都具有高度水平;南宋梁楷、法常的花鸟画已开水墨写意之先导。
画画丨文人画的巅峰时期!宋代折枝花鸟画6大构图详解宋代的花鸟画历经长期的人文化育及艺术淬炼,臻于光华灿烂之境,已形成了一套精工勾勒、重彩渲染、折枝构图的艺术“程式”。
然而,针对宋代折枝花鸟画构图程式进行详尽阐述的文献却甚少。
因此将宋代折枝花鸟画构图程式的外形特点、图式结构进行归纳、对比、剖析,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了。
“折枝”一词最早见于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对边鸾的评价:“边鸾,京兆人也,少功丹青,最长于花鸟、折枝草木之妙,未之有也……近代折枝花居其第一,凡草木、蜂蝶、雀蝉,并居妙品。
”另外《宣和画谱》记载:边鸾,长安人,以丹青驰誉于时,尤长于花鸟……又作折枝花,亦曲尽其妙。
可见在唐时花鸟画已具独有的取景角度,一种新的构图形态已基本形成,既有玲珑雅致的外形特点,又有简练含蓄的图式结构,即折枝构图。
宋代的折枝花鸟画的画幅形式有直幅、长卷,册页之分,册页又可分为方形、圆形、扇面等形式。
且古人论画中常谈到“取势”问题,注重在小小的构图中巧妙地布置画面的均衡得势,以平稳为主,平中有势。
宋代折枝花鸟画构图的内在结构是内敛的,重视法度,又以法度之外自出新意,具有鲜明的程式特点,并给观者带来强烈的可视可感性。
一波三折式折枝构图往往截取树木花卉中最精彩的一枝加以描绘,以一枝联想全株,较大的木本枝杆在小小的画幅中尽显曲线美之变化。
如林椿的《梅竹寒禽图》,此图写红梅翠竹,一枝梅花从画幅左上侧入画,以一波三折之势向下横倚出枝,一气贯注,欲下垂而先上行,未梢又自然分出上下两小枝,一只寒禽刷羽伫立上行枝头,几朵梅花含雪点缀下行枝头,画面左上侧衬以几片竹叶,与小鸟、梅花遥遥呼应。
《梅竹寒禽图》此构图贵在得势,即有物象富有生机的生长之势,又有画面的均衡之势,取势传情,生动自然,且画面疏朗,简约含蓄,以极其精炼的形式语言精心捕捉近景中所蕴藏的美,是宋代折枝构图中经典的构图图式,给人一种高贵典雅、严谨端庄的风格感受。
同一图式的画面还有《枇杷山鸟图》、《琼花翠鸟图》、《果熟来禽图》等等。
宋代文化传统绘画作品
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宋代文化传统绘画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篇章。
宋代绘画作品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主题,以笔墨、构图、意境等方面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宋代绘画作品中,山水画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宋代山水画以“写意”为主要表现手法,注重表现画家的情感和意境,而非严格的写实。
著名画家范宽、郭熙等人的作品,以其雄浑大气、意境深远而著称,成为宋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品。
除了山水画,花鸟画也是宋代绘画作品中的重要类型。
宋代花鸟画以写实、细腻著称,画家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和对自然的观察,将花鸟的形态、色彩、神韵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画布上,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愉悦。
此外,宋代绘画作品中的人物画也是备受赞誉的。
宋代人物画以写意、淡雅为特色,画家们通过简洁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把人物的神情、姿态、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出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骨和气质。
总的来说,宋代文化传统绘画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为中国绘画史增添了璀璨的一笔。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貌和文化底蕴,更为后世的绘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和精神财富。
解读-----百幅宋代名画宋人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极至。
宋人画家深人自然,以自然为师,写生之专注之仔细,对自然物象穷尽其理,严谨求实,凝笃精神,常常是物我两忘、自由无羁的忘我精神状态。
宋人对待写生是主体精神的高度集中,以心驰骋,心与物游,心灵完全释放;宋人非常重人品、重修养;宋人画宁静肃穆,没有一点燥气,作画时心平气和,静心滤照,胸有成竹。
宋人搜书搜画,对物象刻画精工细致、巧妙,有笔有墨,技艺高超,观宋画,使人舒意、畅神。
一苦心孤诣深入自然推易元吉。
《富和画谱》有记其写生事迹:“当于长沙所居之舍后开圃凿池,间以乱石最篮,梅菊霞苇,多驯养水禽山兽,以伺其动静游息之态,以资于画笔之思致,故写动植之状.无出其右者。
”《图画见闻志》对其专志于写生,欲友造化,藉资演创天下奇艺之凝笃精神,则也有描写:“易元吉始以花果专门,及见赵昌之迹,乃叹服焉。
后志欲以古人所未到者驰其名,遂写璋猿。
当游荆湖间,人万守山百余里,以占猿狄掩鹿之属,逮诸林石景物。
人物卷▲《槐荫消夏图》宋佚名小品册页,纸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原载《历代名笔集胜册》第一册(见《虚斋名画录》)。
签题王齐翰作。
按《宣和画谱》(卷四),齐翰,金陵人,事江南主李煜为翰林待诏。
“画道释人物多思致;好作山林丘壑隐岩幽卜,无一点朝市风埃气。
”▲《二祖调心图》宋石恪纸本水墨35.5cm×129cm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石恪,五代末宋初画家。
字子专,成都郫县(今属四川省)人。
图中表现慧可、丰干二位禅宗祖师调心师禅时的景象。
慧可为禅宗二祖。
画卷中,双足交叉趺坐,以胳膊支肘托腮的便是慧可,另一幅画丰干坐于温驯如猫的老虎的背上。
【下图请横屏查看】▲《纺车图》宋王居正绢本设色纵26.1厘米横69.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居正,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
工仕女,师法周昉,得闲冶之态。
此图绘怀抱婴儿哺乳的村妇,身旁置放一架纺车,左手正摇纺轮。
前面一老媪,面向村妇,慈祥安宁。
北宋表现民风民俗的作品
北宋时期有许多表现民风民俗的作品,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1. 赵佶《文会图》:此画作于1117年,是一幅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面上描绘的是文人雅士们在庭院中聚会,进行各种娱乐活动的场景。
2.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这是一幅著名的风俗画,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
画面上展示了各种商业活动、建筑、交通工具等,反映了北宋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
3. 郭忠恕《明皇避暑宫图》:此画作于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现藏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画面上描绘了唐明皇的行宫,反映了当时皇家生活和建筑的风貌。
4. 燕文贵《七夕夜市图》:此画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画面上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七夕夜市,呈现了当时的市场、摊位、市民等景象。
5. 许道宁《秋江渔艇图》:此画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画面上描绘了秋日江面上渔船摇曳的景象,展现了北宋渔民的生活和江景的美妙。
这些作品都是北宋时期表现民风民俗的重要代表,通过它们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和生活面貌。
宋代绘画艺术宋代分为北宋和南宋,⼀共有18位皇帝,延续300余年。
⼀提起宋代,⼤家⾸先想到应该就是宋代的⽂学和绘画。
宋画到底有多⽜暂且不说,先来说说宋代皇家宫廷收藏历代名家画作的情况。
《宣和画谱》中记录了宫廷的收藏情况。
宋代宫廷收藏了从三国时期到宣和年间的五千余幅绘画作品。
翰林图画院画家(亦既画院派)的作品,弘扬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法,注重写实,风格⼯致精丽,闻名中外的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便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之⼀。
花院派以⼯笔花鸟⼭⽔著称中国画史,傅⽂⽤、崔⽩、郭忠恕、李唐、戴琬、⾼元亨、刘永、郭熙、苏汉⾂、苏轼及徽宗皇帝赵佶等,在这⽅⾯都有极深的造诣,并有⼤批名作传世。
画院不仅成为荟萃全国花坛巨⼦的地⽅,同时还经过严格考试和推荐,招收学⽣,传授绘画技艺,培养了许多著名的画家。
正是由于画院派的推动,使得当时的东京成为⼈才迭出的绘画胜地。
宋代的⼭⽔画是古代⼭⽔画创作的第⼀座⾼峰。
宋代的学者们都强调“格物致知”,也就是说讲究追寻事物的根源。
这种学术界的观念也影响到了美术创作,于是就有产⽣了⼀⼤批强调写⽣的画家。
这些画家有个共同的特点,⼗分探究事物细节的描绘。
⽐如画家们发明各种⼭⽯皴法,研究设⾊技巧,极尽精微地描绘名⼭⼤川的体貌和内涵精神。
南宋马远踏歌图宋代的⼭⽔画是古代⼭⽔画创作的第⼀座⾼峰。
宋代的学者们都强调“格物致知”,也就是说讲究追寻事物的根源。
这种学术界的观念也影响到了美术创作,于是就有产⽣了⼀⼤批强调写⽣的画家。
这些画家有个共同的特点,⼗分探究事物细节的描绘。
⽐如画家们发明各种⼭⽯皴法,研究设⾊技巧,极尽精微地描绘名⼭⼤川的体貌和内涵精神。
南宋⽑益榴枝黄鸟宋代花鸟画的繁荣和宫廷装饰分不开。
著名的史学家陈寅恪曾经说过,宋代的经济繁荣程度是封建社会的巅峰。
在这种背景下,皇室贵族追求奢靡的⽣活⽅式,为了凸显居住环境的华美富丽,花鸟画成了装饰居所的⾸选。
由此诞⽣了⼀批花鸟画名家,⽐如黄居寀、赵昌、崔⽩等等。
文风天下——宋代的绘画一、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宋代美术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二、教学要求:了解宋代代山水画艺术的高度成就,与宋代政治经济文化政治的内在关联。
了解文人画的兴起对中国画发展的影响了解文人画的审美特质以及其形成的原因了解文人画与院体画同时并存的格局了解宋代手工艺的成就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文人画的审美特质以及其形成的原因2、文人画的兴起对传统绘画发展的深远影响3、宋代院体绘画的审美特征4、南宋院体绘画的艺术特征与社会政治之间的关系四、学时分配:4学时五、教学过程一、历史背景概述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王朝,杯酒释兵权,采取文治天下,开启宋代重文风气。
理学的兴起对士大夫学风的深刻影响并决定了宋代文人画发展的审美趋向。
政治的短暂安定促进了手工艺产业的发展,宋代治瓷工艺的发展。
公元1128年金兵入侵,宋政治中心南渡,康王赵构称帝为宋高宗,后定都临安。
对士人心态造成进一步挫伤。
理学开始出现向心学转变的迹象,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学派出现。
二、北宋艺术成就概述:中國宋朝延續300多年,其繪畫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繼續得到發展。
民間繪畫、宮廷繪畫、士大夫繪畫各自形成體系,彼此閒又互相影響、吸收、滲透,構成宋代繪畫豐富多采的面貌。
繪畫的繁榮北宋統一消除了封建社會割據造成的分裂和隔閡,在一段時期内社會保持着相對安定局面,商業手工業迅速發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和市的嚴格界限,出现空前未有的繁榮。
南宋雖然偏安江南,由於物產豐盛的江、浙、湖、广地區都在其境内,大量南遷的北方人和南方人一起共同開發江南,經濟、文化都得到繼續發展並超過北方。
北宋的汴高粱(今河南省開封市)、南宋的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等城市商業繁盛,除贵族聚集外,還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業者和市民階層,城市文化生活空前活躍,繪畫的需求量明顯增長,繪畫的服務對象也有所擴大,為繪畫發展和繁榮提供了物質條件和群衆基礎。
宋代绘画进入手工业商业行列,与更多的群众建立较为密切的联系。
一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将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汴京及临安都有纸画行业。
汴京大相国寺每月开放5次庙会,百货云集,其中就有售卖书籍和图画的摊店;南宋临安夜市也有细画扇面、梅竹扇面出售;汴京、临安等地的酒楼也以悬挂字画美化店堂,作为吸引顾客的手段。
市民遇有喜庆宴会,所需要的屏风、画帐、书画陈设等都可以租赁。
适应年节的需要,岁末时又有门神、钟馗等节令画售卖,为市甚盛。
北宋时,汴京善画“照盆孩儿”的画家刘宗道,每创新稿必画出几百幅在市场一次售出,以防别人仿制;专画楼阁建筑的赵楼台;画婴儿的杜孩儿,也在汴京享有盛名。
吴兴籍军人燕文贵常到汴京州桥一带卖画。
山西绛州杨威,善画村田乐,每有汴京贩画商人买画,他即嘱其如到画院门前去卖,可得高价。
社会对绘画的需求和民间职业画家创作的活跃,是推动宋代绘画发展的重要因素。
宋代由于手工业的发达,促成了雕版印刷的发展与普及,出现了汴京、临安、平阳、成都、建阳等雕版中心,不少书籍及佛经都附有版画插图,现存宋金雕印的弥勒像、陀罗尼经咒、《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赵城藏》等,可见其绘刻之精美程度。
1、人物画人物画在反映现实生活中有了大幅度的进步。
从唐代以画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方面:如卫贤传)《闸口盘车图》、王居正《纺车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苏汉臣《秋庭戏婴图》、李嵩《货郎图》、朱锐《盘车图》、阎次平《牧牛图》和无名氏《耕织图》、《耕获图》、《柳荫云碓》、《江天楼阁图》及见于记载的高元亨《从驾两军角抵戏场》、燕文贵《七夕夜市图》等,都显示了画家视野的扩大和对现实生活的兴趣与热情。
宋代市中描绘民俗题材的节令画如《岁朝图》、《五瑞图》、《大傩图》、《观灯图》也纷纷出现。
描绘贵族文人生活的绘画仍然行,带有情节的肖像性绘画,如李公麟《西园雅集图》、赵佶(传)《听琴图》也都具有较高艺术成就。
历史故事画中常糅进民间传说,曲折地表现了对当时政治的态度。
如描绘操守气节坚贞不屈的人物的《采薇图》,诤言直谏以及与权□的斗争的《朱云折槛图》、《袁盎却坐图》、《陈元达锁谏图》,反映以正确策略解决民族问题的《免胄图》、《便桥会盟图》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描绘因战乱和复杂的民族关系而造成的不幸悲戚遭遇的绘画非常流行,如《文姬归汉图》、《明妃出塞图》,像当时民间的讲史一样,表现了鲜明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忧患意识。
宋代统治者提倡道教,修建寺观,道释壁画虽缺乏唐代那样宏伟的气势,但仍然保持了相当规模。
如东京大相国寺、玉清昭应宫、景灵宫、五岳、宝□宫及南宋临安的显应观、西太一宫、五圣庙等壁画大都出自画院名家手笔。
真宗时为建玉清昭应宫,招募天下画工,应试者逾3000人,徽宗时建五岳观,集天下名手,应诏者达数百人,可见其人才之众。
宋代宗教画中出现更为鲜明的世俗化倾向。
以热闹的场面、有趣的情节吸引观众,道教画中创造了大量的神□形象,不少是凭借现实人物形象画成。
宋代前期,吴道子画派在壁画中占有绝对地位,从现存壁画粉本《朝元仙仗图》可见其艺术风貌。
宋代墓室壁画之数量、质量已不能与汉唐相比。
山西高平开化寺壁画、正定静志寺塔和净众院塔基地宫壁画、敦煌莫高窟宋代壁画以及河南等地区发现的宋墓壁画等,都是考察宋代壁画的重要遗存。
2、花鸟画花鸟画在宋代有着飞跃的提高。
艺术上大大超越了唐代。
宋代花鸟画家极注重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并为此而养花养鸟。
赵昌清晨绕栏谛玩,对花调色写生;易元吉深入荆湖深山,观察猿猴野生情状;韩若拙画翎毛,每作一禽,自喙至尾、足皆有名,谙熟解剖结构。
宋代花鸟画家画花果草木,有四时景候、阴阳向背、笋条老嫩、苞萼后先,务求生动逼真。
因而评画者视画中猫之瞳孔为竖线而指出《牡丹狸猫图》系画正午景候,农民指出名画《斗牛图》中之牛尾应下垂而不应上举的错误,以及赵佶对孔雀升墩必先举左足的论述都是要求形象真实合理。
宋代花鸟画既有精工富丽,表现宫□中珍禽异木的黄氏体;也有笔墨简拔、淡彩着色,描绘败荷凫雁,富有江湖意趣的崔白、吴元瑜体;也有直接抒发士大夫情趣,专写墨竹、墨梅等的文人墨戏体。
代表作:《禽兔圖》北宋崔白3、山水画南北山水画派的形成与延续。
代表作:范宽《溪山行旅图》代表作:郭熙《早春图》代表作:许道宁《溪山渔隐》代表作:王希孟《千里江山图》4、文人画宋代绘画其代表人物为李公麟、苏轼、文同、米芾等人。
艺术上力求洗去铅华而趋于平淡素雅,崇尚天真清新的风格。
真正建立宋代书法独特面貌而最体现高度成就的是北宋中后期出现的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的书法,在书法史上将此四人称为"宋代四家".南宋书法大都跳不出黄庭坚,米芾的藩篱,其成就远不及北宋,缺少领一代风骚具有深远影响的书法家.5、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三、南宋绘画概述1、南宋院体绘画的兴盛与南宋王朝的中兴2、南宋院体绘画风格的形成3、李唐南渡风格的转变与南宋院体绘画风格形成的关系。
4、南宋四大家代表作:李唐《万壑松风图》代表作:马远《踏歌图》代表作:夏圭《溪山清远图》代表作:刘松年《罗汉图》五、金代繪畫1115年完顏部首領阿骨打建立金朝,金太宗繼之滅掉遼及北宋,稱雄北方,成為与南宋對峙的強大王朝。
金朝在當時北中國高度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影響下,積极吸收漢族文化典章制度和漢族美術。
1127年金兵攻破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便將一些畫工俘擄北去,使其在金朝地區內從事繪畫活動,北宋宮廷藏畫也有不少流散到北方。
在漢文化影響下,金代繪畫較之遼代更為隆盛,特別是金世宗大定(1161~1189)年間迄金章宗泰和(1190~1208)年間,繪畫活動益趨活躍。
金代宮廷講求書畫名跡的收藏,以所獲北宋和內府藏畫為基礎,复從民間征集加以充實。
金章宗善詩文書法,又愛好繪畫,他在g o-v e r n-m e n t秘書監下設書畫局,將藏畫加以鑒定,又效宋徽宗書体在名作上題簽鈐印。
金朝還在少府監下設圖畫署,“掌圖畫鏤金匠”。
文獻中也記載金世宗大定十四年詔畫功臣28人像于衍慶宮,則是仿效漢唐畫功臣像的重要繪畫活動。
金代有關書畫家和流傳作品,沒有完整的文獻記載,但在金元人的詩文中,亦可窺見此時期的書畫風气之盛。
如金人趙秉文《閑閑老人滏水文集》、元好問《中州集》及《遺山文集》、胡**(?)《柴山大全集》、湯*(?)《畫鑒》、夏文彥《圖繪寶鑒》等書中,對金代書畫家任詢、王庭筠父子、楊邦基、李早、武元直等人及其作品均有論述。
遺存至今的作品如李山《風雪杉松圖》,可見其受郭熙、王詵影響頗多。
武元直《赤壁圖》以全景山水表現赤壁壯美的景色,都与南宋馬遠、夏圭畫風不同。
王庭筠《幽竹枯槎圖》,与北宋蘇軾《枯木竹石圖》一脈相通。
張圭《神龜圖》在格法上与五代黃筌《寫生珍禽圖》亦有相通之處。
趙霖《昭陵六駿圖》反映了金代鞍馬成就。
張圭《文姬歸漢圖》又可見金代人物畫的風貌。
現存山西朔縣崇福寺、山西繁峙岩山寺等處的金代壁畫,以及考古發掘中發現的几處金代墓室壁畫,可以看出金代壁畫也是相當繁榮的。
金代繪畫對元代繪畫有重要的影響。
思考作业:北宋文人画思潮的出现对中国美术发展起到的深远影响?理学思想对中国绘画尤其是北宋绘画的影响?南宋院体绘画形成与社会背景之间的联系?李唐在南宋绘画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中原文化对北方辽、金地区文化艺术的影响?参考书目:《中国美术史》王朝闻主编齐鲁书社出版中国美术史简编作者:贺西林赵力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美术史图录简编》赵力,贺西林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美术史》李福顺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美术史》谢丽君安徽美术出版社《中国美术史》黄宗贤:西南师大出版社《中国美术史》彭德: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