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53.56 KB
- 文档页数:1
海陆分布一、海洋的分布1. 海洋的分布范围世界上大约71的地表被海洋覆盖。
海洋分布在地球的各个大洋中,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极洋等。
2. 海洋的地理特点海洋由许多海域组成,包括海峡、海湾、海角和海岛等。
海洋的水深度不一,有的地方很浅,有的地方则非常深,甚至超过10,000米。
3.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海洋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还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另外,海洋中还有大量的水资源可以用于生产淡水。
二、陆地的分布1. 陆地的分布范围陆地是指地球表面的大片固体地面,主要包括七大洲以及岛屿等。
七大洲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2. 陆地的地理特点陆地地理特点多样,有高山、丘陵、平原、河流、湖泊、荒漠和森林等。
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最大的湖泊是北美洲的五大湖等。
3. 陆地对人类的影响陆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场所。
人类在陆地上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城市和村庄,开垦了许多农田和草场,发展了各种各样的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
陆地还是重要的资源供给地,提供了丰富的粮食、森林、矿产和水资源。
三、海陆交界处的特点1. 海陆交界处的地理特点海陆交界处有许多特殊的地形地貌,如沿海平原、海岸线、海角、海沟和海底山脉等。
2. 海陆交界处的气候特点海陆交界处的气候条件多样,受海洋和陆地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靠近海洋的地区夏季凉爽,冬季温和,而靠近内陆的地区则气候干燥,温差大。
3. 海陆交界处的生态特点海陆交界处的生态系统非常丰富多样,有各种海洋生物和陆地植被相结合的特殊生态环境。
这些地区也是各种野生生物的栖息地。
四、总结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着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掌握海陆分布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地球的自然环境,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七年级地理海陆位置知识点地理学习除了掌握各种地理概念和定位外,还需要验证自己的知识储备。
因此,了解海洋与陆地的位置关系是必不可少的知识,在七年级的地理学习中也是需要熟练掌握的。
下面是七年级地理海陆位置知识点的详细介绍:一、地球的四大洋地球被称为“蓝色星球”,是因为地球上水的占比达 71%,但是其中又可分为四个主要的洋:1. 太平洋位于地球的最大洋洲之间,面积达1.5亿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也是最深的海洋,平均深度4,000米。
太平洋中的环太平洋火山带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火山带,其上有许多火山活动,也是世界上地震和海啸的发源地。
2. 大西洋是地球上面积第二大洋,面积为8,500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646米。
大西洋中央的水域深度较大,其深度比真的高山还要高。
3. 印度洋,东西跨越两个大陆,南北耸立两个大洲,面积达7,240万平方公里。
印度洋有一些海底山脉,其中最长的是尼兹皮特岭山脉,是连绵不断的海底火山,长达5,000公里。
4. 北冰洋,面积为1,400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时间被冰覆盖着,是地球上最寒冷的海洋之一。
北冰洋有一个很深的盆地,谢尔兹盆地,它是北冰洋深度最大的部分,深度超过4,000米。
二、海洋的分界线从海洋的分界线来看,我们可以了解到海洋的位置和状况。
海洋分界线包括:1. 赤道:将南半球和北半球分开。
2. 国际日期变更线:并不严格的沿着东120度经线或者西150度经线,以便跨越东、西两个时区的人相互适应。
当你穿过此处,日期将向前或者向后推进一天。
这条线沿途周围有多个国家,包括帕劳、斐济等。
3. 各州:从海岸线或者海疆到领海,各种法规对海洋海域形成了区分。
三、陆地的位置地球上分布着五个大洲:1. 亚洲:亚洲是地球上最大的大陆,面积为4.73亿平方公里。
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位于亚洲的东部半球,边界长达22,117千米。
2. 非洲:非洲位于大西洋的西侧,地跨赤道,北面与地中海的欧洲相望,南面隔着阿伯达金海峡与小亚洲相邻。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海陆分布
1、全球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世界海陆分布专门不平均,从南、北、东、西半球来看,陆地要紧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任何半球差不多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5、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
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最小、最浅的大洋。
6、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7、赤道穿过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南美大陆赤道穿过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欧洲。
全部在东半球的大洲:非洲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
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世界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世界最大的岛屿——北美洲的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一、海陆面积比海洋:3.61亿平方千米(71%)陆地:1.49 亿平方千米(29%)、1、北半球陆地39% 海洋61%2,南半球陆地19% 海洋81%3、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从南北半球看,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分布在南半球。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集中分布在东半球,海洋集中分布在西半球。
二、世界海陆分布:1、比例——大陆29% 海洋71%2、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3、无论南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4、北半球中纬度海陆基本各占一半,南半球陆地面积很小。
三、七大洲1、基本概念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水体淹没的部分。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
半岛:三面临水,一面同陆地相连的陆地。
大洲: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称大洲。
2.七大洲名称:3.七大洲的面积:4.大洲的分布东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西半球:南美洲、北美洲赤道穿过的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南美洲)北半球:欧洲、北美洲南半球:南极洲5.各大洲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亚、北美:白令海峡欧、北美:丹麦海峡南北美洲:马拿马运河南极洲、南美洲:德雷克海峡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连接亚非两大洲的苏伊士地峡上,开凿于1859-1869年,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和北美洲到印度洋沿岸的航程。
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人工河道,位于南北美洲分界线处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巴拿马地峡,全长82千米。
6、各大洲大致的经纬度范围7、通过的主要经纬线:四、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表层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大西洋:世界第二大洋,世界跨纬度最多的洋,“S”型。
印度洋:世界第三大洋,海底有呈“人”字形的海岭北冰洋:最小最浅也是跨经度最多的洋,大部分海域被冰雪覆盖。
1、各大洋的分界线:大西洋、太平洋:南美洲南端合恩角西经67度大西洋、印度洋: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印度洋、太平洋:大洋洲南端的塔斯马尼亚岛的东经147°2、基本概念洋:一般指的是水深在3000米以上,大陆边缘以外的深海区域,它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陆地和海洋”必背知识点一、海陆分布1. 海陆比例: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
形象地称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 海陆分布特点:世界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二、大洲和大洋1. 七大洲名称: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面积排序:亚洲 (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最小)。
位置及特点:东半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西半球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北半球大洲:北美洲、欧洲、亚洲(大部分)。
南半球大洲:南极洲、南美洲 (大部分)、非洲 (部分)、大洋洲。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大洋洲(部分)。
2. 四大洋名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特点:太平洋:面积最大,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北美洲之间。
大西洋:呈 “S”形,位于南北美洲、南极洲、非洲和欧洲之间。
印度洋:位于非洲、南极洲、大洋洲和亚洲之间。
北冰洋:面积最小,位于北极圈内。
三、大洲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四、海陆变迁1. 变迁方式地壳运动: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证明地壳在运动。
海平面升降:如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古河道遗迹,说明海平面发生过变化。
人类活动:如荷兰的围海造陆,改变了局部海陆分布。
2. 大陆漂移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学说:由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认为大陆在漂移。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五、重要地形区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巴西高原(世界最大)、东非高原等。
平原:亚马孙平原 (世界最大)、西西伯利亚平原、北美大平原等。
一、海洋与陆地的总体分布1. 海洋的总体分布海洋是地球上广阔的水域,由五大洋和一些辅助性的海域组成。
五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这些大洋围绕着陆地分布,它们之间的水域像大环绕般连接在一起。
在这些大洋中,太平洋是最大的,其面积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一半。
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别位于太平洋的两侧,南极洋和北冰洋则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
此外,在这些大洋之间还有许多辅助性的海域,如地中海、加勒比海、南中国海等。
这些海域虽然规模较小,但也对地球上的气候、生态环境和生产活动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2. 陆地的总体分布陆地是地球上的干燥地区,它们主要分布在大洲上。
目前地球上共有六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
这些大洲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陆地区域,它们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地分布在地球表面上。
此外,还有一些岛屿和沙漠等陆地特殊区域,它们的分布也对地球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体来说,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区域,而陆地则主要分布在大陆上和岛屿等特殊地区。
海洋与陆地的总体分布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这种分布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分布的形成原因1. 海洋的形成原因海洋的形成与地球的地质构造和大气环流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地球表面的水蒸气在大气的作用下逐渐冷却并降落到地表,形成了大量的水域。
随着地壳的运动和板块的相互碰撞,地球表面的水域逐渐扩大并形成了现今的海洋。
此外,大气环流和水文地理等自然现象也对海洋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影响。
例如,大气环流可影响海洋的温度和盐度等物理特性,而水文地理则可以影响海洋的地质构造和地形特征。
2. 陆地的形成原因陆地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成作用有关。
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地球表面的固体地壳逐渐形成并陆续演化,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大陆和岛屿。
大陆的形成受到地壳的运动、地质作用和沉积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陆地的扩展与演变。
七年级上册海陆分布知识点海陆分布是生物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可以说是生物地理学的基础。
在七年级上册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到了许多关于海陆分布的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
一、什么是海陆分布?海陆分布是指动植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包括陆地和海洋两个主要分布区域。
动植物在不同的分布区域中,受到的物理和生态条件都不同,因此它们发展出了不同的形态和生活方式。
二、海洋生物的分布特点1. 海洋生物分布范围广泛海洋是地球表面的一个重要分布区域,占地球表面积的71%。
海洋高低不平,水温不均,水压大,光照弱,饱和度低,这为海洋生物的分布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海洋生物种类丰富多样,包括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
浮游生物是指常生活在水中,受水流漂浮的微小动物和植物,如浮游动物和植物。
底栖生物包括生活在海底或者近海海底的生物,如海星、海胆、海葵等。
3. 海洋生物的适应性强海洋生物的适应性强,可以在低温、高压、寒冷、饥饿和其他危险条件下生存。
许多深海生物甚至可以在没有光的情况下生存,它们借助化学能或者其他生物产生的光源进行生存。
三、陆地生物的分布特点1. 陆地生物分布相对较窄陆地是地球表面上的另一个重要分布区域,面积只占地球表面积的29%。
陆地生物所处的环境比海洋生物要稳定,但是受到气候、食物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比较大。
2. 陆地生物种类较少与海洋生物相比,陆地生物的种类相对较少。
陆地生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昆虫、植物等。
3. 陆地生物适应能力强与海洋生物相比,陆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加强,例如爬行动物和昆虫可以耐受高温和干燥的环境。
四、海陆边缘带生物的分布特点海陆边缘带是一种生态过渡区域,包括海岸线、浅海海域和河口区域。
这是一个特殊的生物分布区域,它同时包含了海洋和陆地生物的特点。
1. 海陆边缘带生物数量众多海陆边缘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态过渡区域,生物种类众多,包括海洋生物和陆地生物,同时还有一些只在过渡区域生存的特殊生物。
【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海洋与陆地知识点大全
【—七年级地理知识大全】地理知识大放送:地球上的海洋占71%,陆地占29%。
接
下来为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地理知识大全之海洋与陆地。
海洋与陆地
世界的海陆分布
1、海洋与陆地:海洋占71%,陆地占29%。
2、七大洲:
⑴东半球的大洲:亚、欧、非、大洋洲;西半球的大洲:南、北美洲。
南极洲位于南极圈内,地跨东、西半球。
⑵、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洲:亚洲、大洋洲;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南极洲、欧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3)、亚、欧两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两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3、四大洋:⑴、面积最大,最深的是太平洋;面积最小,最浅的是北冰洋。
⑵、大西洋呈“S”形,地跨南、北半球。
4、识记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
海陆变迁
1、地球表面形态处在永不停自的变化之中。
如:地震、火山等(地中海面积的缩小,
红海面积的扩大,东非大裂谷的扩张等都说明地球内部在运动)。
2、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共分为六大板块(P 37 图)
3、火山与地震: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⑴、环太平洋地震带;⑵、地中海—喜马
拉雅山带。
七年级地理知识大全之海洋与陆地,相信大家都可以灵活掌握了吧。
接下来还有更多更全的知识等着大家来学习呢。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世界的海陆分布七年级上册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不均衡,几乎三分之二的地球表面是覆盖着水的海洋,而其余的三分之一则是陆地。
在地球的表面,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各有特点。
一、海洋分布
1. 大洋分布
地球上有五大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其中太平洋是最大的。
这些大洋之间有着深浅不一的海沟和海山,也有一些海峡和海湾。
2. 海岸线
地球上的海岸线非常长,也非常复杂。
海岸线的长短不仅取决于大陆的大小,还取决于海洋流的影响。
在一些地方,海岸线是低洼的,同时也有岩石嶙峋的悬崖和沙滩。
3. 海洋生物
海洋是丰富的生物家园,其中包括各种各样的生物,如海藻、珊瑚、海星、鱼类、海豚、鲨鱼等。
大多数的海洋生物都在浅海的边缘,也有少数的大型生物如鲸鱼等栖息在较深的海洋中。
二、陆地分布
1. 大陆分布
地球上的大陆共有七块,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和南极洲,大多数的城市和农村都建在陆地上。
2. 山脉和高地
陆地上除了平原外,还分布着大量的山脉和高地。
平原是人口密集的区域,而高山和高地则是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地球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之上。
3. 陆地生物
陆地生物也非常丰富多样,包括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陆地上的生态系统也非常庞大。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许多动植物都成为了人类的食物来源。
总之,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是相互影响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的生态环境。
同时,人类要承担起保护和维护这些生态系统的责任,让我们更好地享受这些资源。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陆地与海洋一、海陆分布: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绘海陆分布特点。
〔1〕比例:海洋占地球外表积的71%,陆地占地球外表积的29%。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陆地和海洋:〔1〕大陆,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2〕半岛,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3〕岛屿,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4〕海与洋〔5〕海峡3.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识记P33图2.6 〔1〕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3〕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连在一起叫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分界限最长,自北向南分别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内陆湖〕、山和海、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二.海陆变迁: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三叶虫等:海——陆〕、海平面升降〔台湾海峡看到人类活动痕迹:陆——海〕、人类活动〔荷兰填海造陆:海——陆〕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提出〕2亿年前地球陆地是一个整体——分裂——别离——七大洲四大洋: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知道板块是处在不断运动中。
识记P42图2.22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说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拟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拟活泼,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1〕主要山脉成因及海洋变化: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七年级地理海陆知识点地理学科是孩子们学习的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海洋和陆地是我们地球上两个非常重要的自然元素。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七年级地理学科中,海陆知识点的相关内容。
一、海洋知识点海洋是覆盖地球表面最广阔的自然水域,其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1%。
下面是常见海洋知识点的相关内容:1.大洋区域大洋被分为五个区域: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
其中,太平洋是面积最大的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一。
2.海洋生物海洋中有各种各样的生物,例如鲸鱼、鲨鱼、海豚、鲑鱼、虾、贝类等。
海洋生物具有多样性和物种适应性,以及各种有趣的特性,让我们不断地惊叹并深入探索。
3.海底地形和海底火山海底地形由山脊、沟谷、海山、岛屿、海沟等构成。
海底火山活跃,释放能量,从而使许多物种也适应了这样的环境。
二、陆地地理知识点陆地是生命和物种的栖息地,地球表面的陆地占地球总面积的29%。
1.气候气候是地球最基本的自然现象之一。
气候可以归类为亚热带、热带、温带、寒带和极地气候。
每个气候区域都有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资源,需要我们去了解和研究。
2.地形陆地地形包括高山、丘陵、平原、河流和湖泊。
地球上有许多山脉,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和落基山脉等。
河流的长度和流量非常重要,它们在地质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3.植被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力之一。
不同的植被地区会有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物种适应性。
例如热带雨林、草原、沙漠等。
总结:本文讨论了七年级地理学科的海陆知识点。
海洋和陆地在我们地球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在研究和学习到这些知识是,能够更好的了解我们的地球,进而更好的保护和发展我们的环境和物种。
七年级地理海陆要素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空间分布、结构、物质和能量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
在地理学中,海陆要素是重要内容之一,是影响地球自然环境变化和生态系统稳定的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地理海陆要素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地理知识。
一、陆地要素1.大地形陆地的大地形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山、丘、岭、平原、高原、盆地等各种起伏的地形形态。
在不同的环境和地质作用下,地球地形形态千差万别,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景观和特征。
大地形在地理环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影响着各种天气和地质现象。
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是陆地,因此地球各种自然生态系统建立的基础是陆地。
2.自然植被自然植被是指没有人类介入的情况下,由自然生态系统支配的植被体系。
自然植被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有效地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地和水文条件会导致不同类型的自然植被,如森林、草原、沙漠等。
自然植被还是地球上吸收二氧化碳和产生氧气的主要地面力量。
3.水系水系是指由河流、湖泊、水库、沼泽等水体组成的自然体系。
在自然环境中,水系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地貌要素之一,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系可以调节地球能量和物质平衡,维护土壤、植被以及生物的生态平衡。
二、海洋要素1.大洋结构大洋结构指的是地球上的海洋分布、形态、各种洋流、海底地貌、海底泥沙和海水性质等要素。
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广阔的一部分,覆盖了世界面积的71%。
在地球环境中,海洋的影响范围极其广泛,与陆地生态系统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又完整的生态系统。
2.海洋气候海洋气候是指处于海洋上的气候体系,受到海洋和大气的共同影响,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气候类型之一。
海洋气候的形成受到海水温度、深度、气象和海洋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气候温和、潮湿、稳定和周期性等特点。
海洋气候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如航运、捕捞、旅游等。
3.海洋资源海洋资源是指人类从海洋中获取的各种资源,包括海洋生物、海水、海盐、海油、海底矿产、海洋能源等。
七年级上册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经线与纬线的特点,经度与纬度和半球的划分。
4.地球自转、公转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5.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6.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7.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二、海洋与陆地1.海陆分布:(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③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2.海陆变迁:(1)改变地表的作用有来自内部(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和来自外部(流水、风力、海浪和冰川)两种。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a)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b)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3)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
三、天气与气候1.多变的天气:(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是易变的;气候是长期的(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是稳定的。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的变化:①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2小时左右(14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会计算气温日较差)②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
七年级地理期末知识点总结七年级地理期末知识点一、陆地和海洋1、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地表71%是海洋,29%是陆地。
地表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海洋的面积都大于陆地的面积)。
2、陆地和海洋的类型:(阴影为陆地)A是大陆,的大陆是亚欧大陆B是半岛,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C是岛屿,的岛屿是格陵兰岛D是大洋E是海峡F是海湾3、七大洲的分布(按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北美洲、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赤道穿过的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赤道穿过的大陆是: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
4、四大洋,太平洋:、海水最深、岛屿最多,跨东和南北半球;大西洋:第二、呈“S”形状、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北冰洋:海冰覆盖,海水浅,位于北半球,跨经度360°。
5、大洲的分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的界线:巴拿马运河。
南半球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初一地理知识点七年级新生如何学习地理: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
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
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重视地理观察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
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
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七年级新生如何学习地理:课前预习不可少地理自古以来有“文科中的理科”之称,大家上了高中就会知道了。
上了高中后是要开始分文理科的,如果七年级的同学们想要学好地理,现在就应该为地理打好基础。
课前预习是最不可少的,老师讲课是不会因为你一个人没跟上就会停下整个班级的节奏的,所以不想被落队的,就要课前做好一个预习才是最重要的。
世界海陆的分布知识点总结一、世界的陆地分布1. 陆地的分布情况地球的陆地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亚洲,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其次是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和欧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但却被雪覆盖,不适宜人类居住。
2. 陆地的地形特点陆地的地形特点千姿百态。
有高山、高原、丘陵、平原、沙漠等各种地貌。
地球上最高的山是喜马拉雅山脉中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
最长的山脉是安地斯山脉,它横跨南美洲大陆。
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流经非洲大陆。
3. 陆地的气候特点陆地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受到地理位置、地形、海洋和大气环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赤道附近的地区气候炎热多雨,适合热带植被的生长;而地处高纬度的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适合针叶林的生长。
4. 陆地的资源丰富陆地上储藏着丰富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等。
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不均,这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美国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俄罗斯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二、世界的海洋分布1. 海洋的分布情况地球上的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近一半。
其次是大西洋、印度洋、南冰洋、北冰洋。
其中,南冰洋和北冰洋主要由海冰覆盖,不适宜人类居住。
2. 海洋的地形特点海洋的地形主要由海底地形和海岸线构成。
海底地形包括深海、中海山脊、洋中脊等,海岸线包括沙滩、峭壁、礁石等。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深度达11034米。
3. 海洋的气候特点海洋的气候受到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影响,呈现出多变性。
大洋洋流对于海洋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北大西洋洋流给欧洲带来了温和的气候,南极洲濒临的大洋洋流则给该地区带来了寒冷的气候。
4. 海洋的资源丰富海洋是人类的重要资源来源地,包括渔业资源、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等。
另外,海洋还包括着丰富的水资源,可以为人类提供淡水。
此外,海洋还包括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不少种类的鱼类都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
初一地理重点知识归纳人教版
初一地理重点知识归纳如下:
1.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地球表面海洋面积为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2. 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3. 大洲和大洋:世界上有七大洲和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4. 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5. 大陆漂移的假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证实,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6. 方向:平面上的八个方向是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是根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得出的方向。
7. 地球仪和纬线:地球仪上有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重要位置。
纬线是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
8.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亚洲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可以翻阅初一地理课本或者咨询老师获取更多更全面的重点知识。
2.1 认识地球
1.①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葡萄牙的麦哲伦
②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其认识过程:盖天说(天圆地方)-浑天说(天包地)-麦哲伦航行(球体)-卫星照片、精密测量(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
3.赤道是指在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地方画的圆圈,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4.纬线的特征:a 都指示东西方向 b 形状都是圆(除极点外)
c 长度不等,其中最长的纬线是赤道,从赤道向两级长度逐渐缩短,到两极
成为一个点
5.纬度的划分:①赤道的纬度是0°,赤道以北为北纬(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字母S 表示)
②北极的纬度为90°N,南极的纬度是90°S
③从赤道向两极,纬度向南北度数逐渐增大,大到90°
6.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7.经线的特征:a 都指示南北方向 b 形状都是半圆 c 长度都相等(约4万千米)
8.经度的划分:①把经过英国伦敦天文台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起始线,又叫本初子午线,经度为0°
②从0°经线向东增大至180°的为东经(字母E表示),向西增大至180°的为西经(字母W表示)
9.一个经线圈由2条经线组成,它们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如50°E和130°W、140°W和40°E等都能组成经线圈。
10.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这对经线圈
西半球西
东半球
180°20°W 0°160°E 180°
比较项目自转公转
方向
自西向东自西向东俯视图:北半球逆时针
南半球顺时针
转动中心地轴太阳周期一天一年
地理现象
昼夜交替昼夜长短变化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四季变化
2.2世界的海陆分布
1.全球的海洋面积占70.8%,陆地占29.2%,所以人们常用“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粗略说明海
陆面积的比例。
2.有人把地球成为“水球”,其依据是什么?之所以称为地球,是因为人们生活在陆地上,对海
洋了解很少,而叫“水球”是因为地球表面以海洋为主的缘故。
(了解即可)
3.从半球看海陆分布:南北半球:南半球海洋面积大,北半球陆地面积大
东西半球:西半球海洋面积大,东半球陆地面积大
4.①从海陆分布看,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②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5.概念:大陆指面积广大的陆地岛屿指面积较小的陆地大洲是大陆与其附近岛屿的合体
6.七大洲:①面积由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②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
③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成亚欧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大陆。
7.四大洋:①世界上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是太平洋,最浅、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②第二大洋是大西洋,呈“S”形,第三大洋是印度洋
③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
8.大洲分界线(填写七大洲、四大洋、六个洲界线)
9.看上图回答:赤道穿过的大洲、、、
赤道穿过的大陆、
太平洋沿岸的大洲、、、、
大西洋沿岸的大洲、、、、
南极洲被那些大洋包围、、
全部位于西半球的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