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 格式:pptx
- 大小:4.83 MB
- 文档页数:36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详解+单元测试(含参考答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例证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站得高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二、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点和北极点分别是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的终点,过点方向改变)。
三、纬线和经线(重点)(1)观察地球仪看纬线的特点(定义、方向、长度、形状、位置关系)第六页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线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1、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北逆南顺)、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13页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图(太阳直射点、日期、昼夜长短、极昼极夜、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影子长短光照面积大小)注意南北半球刚好相反。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电子版地理全册原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内容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以及如何使用地球仪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重点知识: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 地球仪:地球仪是一种按一定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用于表示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3. 经纬网:经纬网是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第二节地图的绘制和阅读内容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了地图的绘制方法、地图的分类以及如何阅读地图。
重点知识:1. 地图的绘制方法:地图的绘制方法包括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
2. 地图的分类: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两大类。
3. 阅读地图的方法:阅读地图时要关注地图的标题、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以理解地图所表达的信息。
第二章自然环境第三节气候内容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了气候的概念、气候要素以及气候类型。
重点知识:1. 气候的概念: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和天气变化。
2. 气候要素: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风等。
3. 气候类型:根据气候要素的不同组合,可以将地球表面的气候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等。
第四节天气内容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了天气的概念、天气要素以及天气变化。
重点知识:1. 天气的概念: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期的天气状况和天气变化。
2. 天气要素:天气要素包括气温、降水、风、云等。
3. 天气变化:天气变化受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第三章人类活动第五节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内容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括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知识:1.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土地利用、水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
2.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如地形、气候、资源等。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详解+单元测试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例证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站得高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二、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点和北极点分别是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的终点,过点方向改变)。
三、纬线和经线(重点)(1)观察地球仪看纬线的特点(定义、方向、长度、形状、位置关系)第六页(2)纬度的划分(南北纬、高中低纬、特殊纬线、会找长度相等的纬线、纬度分布规律判断北南纬N/S、南北半球的划分)(3)观察地球仪看经线的特点(定义、方向、长度、形状、位置关系)第七页(4)经度的划分(本初子午线、180度经线、经度的分布规律、判断东西经W/E、东西半球分界线(难点))。
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线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高清全册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电子教材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
-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 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第三节:经度和纬度- 经度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 纬度是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气候和天气- 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
- 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气温指空气的温度,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 降水是指从云层落到地面的水滴或冰晶。
第三节: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是根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的不同特征进行划分的。
- 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等。
第五章:人类与地球第一节: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人类活动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同时也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第二节:世界的聚落- 聚落是指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的地方,包括城市和乡村。
第三节:人口的增长和迁移- 人口的增长受到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的影响。
第六章:中国第一节: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和领海。
第二节:中国的地形- 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半岛。
第三节: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附录:练习题- 本章节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高清全册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电子教材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