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酪根
- 格式:ppt
- 大小:8.66 MB
- 文档页数:82
摘录:干酪根的介绍一、干酪根的定义及制备干酪根(Kerogen,曾译为油母)一词来源于希腊语Keros,指能生成油或蜡状物的有机质。
1912年Brown第一次提出该术语,表示苏格兰油页岩中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干馏时可产生类似石油的物质。
以后这一术语多用于代表油页岩和藻煤中有机物质,直到1960年以后才开始明确规定为代表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
但不同学者的定义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别。
Tissot 和Welte (1978)将干酪根定义为沉积岩中既不溶于含水的碱性溶剂,也不溶于普通有机溶剂的沉积岩中的有机组分,它泛指一切成油型、成煤型的有机物质,但不包括现代沉积物中的有机质(腐殖质)。
Hunt(1979)将干酪根定义为不溶于非氧化的酸、碱溶剂和有机溶剂的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
Durand(1980)认为,干酪根系指一切不溶于常用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它既包括沉积物、也包括沉积岩中的有机质,既包括分散有机质,也包括富集有机质。
王启军(1984)的定义中去掉了Hunt定义中的“分散有机质”,但认为实际应用时,重点还是在古代沉积物和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
比较可以看出,关于干酪根定义的差别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是否包括富集状态的有机质(如煤)?(2)是否包括沉积物中的不溶有机质?(3)是否限定为“不溶于非氧化的酸、碱溶剂”的有机质?关于第一点,由于富集状态的有机质也是生油气母质,而从后面的讨论中将可以看到,干酪根被视为是主要的产油气母质。
因此,本书认为,干酪根的定义中应该包括像煤这样的富集状态的有机质。
关于第二点,尽管沉积物中的腐殖质和沉积岩中的不溶有机质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线,沉积岩中也存在溶于酸碱的腐殖酸,表明腐殖质在演化过程中事实上延伸入沉积岩中,但由于油气基本上是由沉积岩中的有机质转化而成的,因而油气地球化学更为关注的对象是沉积岩而不是沉积物中的有机质。
因此,作为生油气母质的干酪根的定义应该反映这一点,即不包括沉积物中的有机质。
摘录:干酪根的介绍一、干酪根的定义及制备干酪根(Kerogen,曾译为油母)一词来源于希腊语Keros,指能生成油或蜡状物的有机质。
1912年Brown第一次提出该术语,表示苏格兰油页岩中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干馏时可产生类似石油的物质。
以后这一术语多用于代表油页岩和藻煤中有机物质,直到1960年以后才开始明确规定为代表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
但不同学者的定义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别。
Tissot 和Welte (1978)将干酪根定义为沉积岩中既不溶于含水的碱性溶剂,也不溶于普通有机溶剂的沉积岩中的有机组分,它泛指一切成油型、成煤型的有机物质,但不包括现代沉积物中的有机质(腐殖质)。
Hunt(1979)将干酪根定义为不溶于非氧化的酸、碱溶剂和有机溶剂的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
Durand(1980)认为,干酪根系指一切不溶于常用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它既包括沉积物、也包括沉积岩中的有机质,既包括分散有机质,也包括富集有机质。
王启军(1984)的定义中去掉了Hunt定义中的“分散有机质”,但认为实际应用时,重点还是在古代沉积物和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
比较可以看出,关于干酪根定义的差别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是否包括富集状态的有机质(如煤)(2)是否包括沉积物中的不溶有机质(3)是否限定为“不溶于非氧化的酸、碱溶剂”的有机质?关于第一点,由于富集状态的有机质也是生油气母质,而从后面的讨论中将可以看到,干酪根被视为是主要的产油气母质。
因此,本书认为,干酪根的定义中应该包括像煤这样的富集状态的有机质。
关于第二点,尽管沉积物中的腐殖质和沉积岩中的不溶有机质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线,沉积岩中也存在溶于酸碱的腐殖酸,表明腐殖质在演化过程中事实上延伸入沉积岩中,但由于油气基本上是由沉积岩中的有机质转化而成的,因而油气地球化学更为关注的对象是沉积岩而不是沉积物中的有机质。
因此,作为生油气母质的干酪根的定义应该反映这一点,即不包括沉积物中的有机质。
干酪根类型和生烃能力评价干酪根(Kerogen)一词最初被用来描述苏格兰油页岩中的有机质,它经蒸馏后能产出似蜡质的粘稠石油。
现在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概念是:干酪根是沉积岩中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
与其相对应,岩石中可溶于有机溶剂的部分,称为沥青。
一、干酪根基本情况:(1)干酪根定义:为腊状有机物质。
是动植物遗骸(通常是藻类或木质植物)在地下深部被细菌分解,除去糖类、脂肪酸及氨基酸后残留下的不溶于有机溶剂的高分子聚合物。
除了含有碳、氢、氧之外,也含有氮和硫的化合物。
(2)干酪根来源石油及天然气来源于沉积有机质。
对生成石油及天然气的原始物质而言,以沉积物(岩)中的分散有机质为主。
沉积物(岩)中的沉积有机质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及化学变化,通过腐泥化及腐殖化过程形成干酪根,成为生成大量石油及天然气的先躯。
干酪根是沉积有机质的主体,约占总有机质的80%-90%,研究认为80%以上的石油烃是由干酪根转化而成。
干酪根的成分和结构复杂,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没有固定的结构表达式。
(3)干酪根成分:有固定的化学成分,主要由C、H、O和少量S、N组成,没有固定的分子式和结构模型。
Durand等对世界各地440个干酪根样品的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平均C占76.4%,H占6.3%,O占11.1%,三者共占93.8%,是干酪根的主要元素成分。
又称油母质、油母。
来源于希腊字keros,是蜡的意思。
1912年,布朗(A G Brown)首次用该术语表示苏格兰油页岩中的有机物质,它们经过蒸馏生成蜡状稠油。
以后的学者通常将干酪根与生油母质联系起来。
1980年,杜朗(B Durand)在《干酪根》一书中将其定义为:沉积物中不溶于常用有机溶剂的所有有机质,包括各种牌号的腐殖煤(泥炭、泥煤、烟煤、无烟煤)、藻煤、烛煤、地沥青类物质(天然沥青、沥青、焦油矿中的焦油)、近代沉积物和泥土中的有机质。
这个定义的内涵太广泛,于是将其简化为:干酪根是沉积物中的溶于非氧化的无机酸、碱和有机溶剂的一切有机质。
干酪根的名词解释干酪根,即干酪状有机质,是由于植被沉积和埋藏,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经过干馏和热解而形成的天然有机物。
1. 干酪根的形成过程干酪根主要由植物残骸、藻类和微生物组成。
这些有机质在长时间的湿地环境下,被沉积于水底或河流下方的湖泊、海洋等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有机质逐渐被沉积物覆盖,与水和气体的接触不断减少,温度和压力慢慢升高。
同时,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得到抑制,有机质逐渐干燥,形成干酪状有机质。
2. 干酪根的分类根据来源和成因的不同,干酪根可以分为三类:泥板状干酪根、木质干酪根和藻类干酪根。
- 泥板状干酪根:泥板状干酪根主要由植物残骸和微生物组成,一般形成于湖泊、河流和沿海地区。
这些植物残骸在湿地环境中逐渐沉积,受到压实和干燥的影响,形成致密的泥板状干酪根。
- 木质干酪根:木质干酪根是由木材沉积形成的,一般形成于河流区域。
当树木被水冲走并沉积在湖泊或海洋底部时,木材在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逐渐转化为木质干酪根。
- 藻类干酪根:藻类干酪根主要由古代藻类的残骸和微生物组成,形成于海洋环境中。
藻类干酪根主要包括二次寄主代、绿藻代和黄金藻代等,这些藻类在海洋中繁殖并逐渐沉积,形成藻类干酪根。
3. 干酪根的应用价值干酪根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学价值。
首先,干酪根是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原始有机物,通过其热解和转化,可以产生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
其次,干酪根是研究地球演化历史和古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物,通过分析干酪根中的有机组分和同位素组成,科学家可以了解地球古代生物的多样性和环境演变过程。
此外,干酪根还具有一定的环境修复和土壤改良功能,可以提高土壤的质地和保水性,促进植物生长。
4. 干酪根的挑战和保护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石油勘探的深入,对干酪根的需求也在增加。
然而,由于干酪根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和特定的环境条件,其资源形成速度远远低于消耗速度。
这种不平衡导致了干酪根资源的稀缺性和可持续性问题。
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干酪根资源成为当务之急。
干酪根的介绍一、干酪根的定义及制备干酪根(Kerogen,曾译为油母)一词来源于希腊语Keros,指能生成油或蜡状物的有机质。
1912年Brown第一次提出该术语,表示苏格兰油页岩中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干馏时可产生类似石油的物质。
以后这一术语多用于代表油页岩和藻煤中有机物质,直到1960年以后才开始明确规定为代表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
但不同学者的定义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别。
Tissot 和Welte (1978)将干酪根定义为沉积岩中既不溶于含水的碱性溶剂,也不溶于普通有机溶剂的沉积岩中的有机组分,它泛指一切成油型、成煤型的有机物质,但不包括现代沉积物中的有机质(腐殖质)。
Hunt(1979)将干酪根定义为不溶于非氧化的酸、碱溶剂和有机溶剂的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
Durand(1980)认为,干酪根系指一切不溶于常用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它既包括沉积物、也包括沉积岩中的有机质,既包括分散有机质,也包括富集有机质。
王启军(1984)的定义中去掉了Hunt定义中的“分散有机质”,但认为实际应用时,重点还是在古代沉积物和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
比较可以看出,关于干酪根定义的差别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是否包括富集状态的有机质(如煤)?(2)是否包括沉积物中的不溶有机质?(3)是否限定为“不溶于非氧化的酸、碱溶剂”的有机质?关于第一点,由于富集状态的有机质也是生油气母质,而从后面的讨论中将可以看到,干酪根被视为是主要的产油气母质。
因此,本书认为,干酪根的定义中应该包括像煤这样的富集状态的有机质。
关于第二点,尽管沉积物中的腐殖质和沉积岩中的不溶有机质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线,沉积岩中也存在溶于酸碱的腐殖酸,表明腐殖质在演化过程中事实上延伸入沉积岩中,但由于油气基本上是由沉积岩中的有机质转化而成的,因而油气地球化学更为关注的对象是沉积岩而不是沉积物中的有机质。
因此,作为生油气母质的干酪根的定义应该反映这一点,即不包括沉积物中的有机质。
沉积岩中干酪根的提取一、实验目的学习干酪根的分离方法,了解干酪根纯度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干酪根为Kerogen的音译,系指存在于沉积岩中小溶于酸碱溶液和普通有机溶剂的有机质,是典型的生油母质。
干酪根是由杂原子键、脂肪键和芳香片缩合形成的大分子聚合物,在沉积岩中普遍存在。
通常采用化学和物理方法,除去岩石中无机物和可溶有机质,最后使干酪根与无机矿物分离。
三、实验设备与试剂1.仪器:酸反应器,离心机,电热干燥箱,马福炉,电热磁力搅拌器,水壶,水浴锅2.试剂;盐酸,氢氟酸,纯净水,二氯甲烷、甲醇。
四、实验步骤1.对原岩进行粉碎至100目,200g左右。
将样品放置烘箱干燥,45摄氏度24小时。
称取样品100g左右。
装入瓶中。
每个样品做两份。
2.配置盐酸溶液,盐酸与纯净水体积1:1配制。
配制时,注意盐酸加入水中。
3.将样品放入放入酸反应器中,用滴管加入盐酸,边加入边搅拌,一直到加到无气泡产生。
倒入盐酸,约350-400ml(大概酸反应器的2/3左右),在80o C 下搅4-6小时,除去碳酸盐(每20-30min搅拌一次)。
若碳酸盐含量高,需补加盐酸。
一直反应到无气泡产生为止,此时上清液为淡黄色至无色。
将上清液倒入盛有大量水的水桶中(视情况,若浑浊,先离心)。
4,用水壶煮纯净水。
用热水清洗样品,搅拌,放入离心机中离心4min,倒去上清液。
这样反复清洗,共6次。
离心机使用方法:接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调时18min,调至5档,待离心机启动稳定调至9档,在9档保持4min,调至0档,待1000转以下,方可打开。
离心前要保证对称瓶质量一样(用天平称量)。
5,重复3,4共3次,直至上清液为淡黄或无色。
6,向上述所得样品加入1/3体积的盐酸(注意是上述配好的1:1盐酸),放200-250ml的HF酸,注意在通风厨内操作,带上绿皮手套及实验服(HF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15min中搅拌一次,一次20几下。
在80o C煮?小时,每次煮完用开水清洗后离心,参照3,4步。
干酪根热解—气相色谱参数的简化及其意义干酪根热解(Thermaldegradationofcasein)是动物类乳清蛋白的一种加工方法,在食品化学及食品微生物学领域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能够改善乳类食品的口感和风味,而且能够使乳清蛋白更容易消化,对膳食营养摄取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干酪根热解的过程中,有一种催化剂能够快速而有效地将乳清蛋白分解为结构较简单的组分,而这种组分的构成及其比例也影响着蛋白质的性质。
然而,传统的乳酸杆菌催化剂在热解乳清蛋白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反复、长时间的操作,因此,寻找一种更加高效且可控的催化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研究者们着手研究新型催化剂完成热解乳清蛋白的过程,并精确控制能够影响乳清蛋白热解的气相色谱参数。
其中,主要研究的参数包括总固体物质含量(total solid matter,TSM)、淀粉含量(starch content)、粘性(viscosity)和色度(color)等。
研究发现,在保持固体物质含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和粘性的减小,颜色变浅,乳清蛋白在热解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
换句话说,提升淀粉含量和降低粘性可以有效地改善乳清蛋白的热解状态,并促进乳清蛋白的氧化反应。
此外,在乳清蛋白的热解过程中,研究者还研究了一种特殊的催化剂,乳酸阳离子(L-lactate ion),该催化剂能够控制乳清蛋白的热解速度,而且在热解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反应温度。
在鼓励乳清蛋白的氧化反应的同时,乳酸阳离子的存在还能够保护蛋白质的结构,并增强乳清蛋白的消化和吸收。
另外,新型热解乳清蛋白所使用的气相色谱参数还可以被简化为一个简单的模型,只需调节淀粉含量和粘性参数,就可以得到一种良好的乳清蛋白热解效果。
综上所述,精确控制气相色谱参数对于干酪根热解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快速而有效的操作可以减少乳清蛋白的热解时间,同时维持乳清蛋白的结构,从而有效提高乳清蛋白的营养价值。
新型气相色谱参数的简化也可以减少操作步骤,显著提高乳清蛋白热解的简便性和效率,从而有利于乳清蛋白的调制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