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虚拟社会仿真中的人际关系网络模型研究

虚拟社会仿真中的人际关系网络模型研究

虚拟社会仿真中的人际关系网络模型研究
虚拟社会仿真中的人际关系网络模型研究

万方数据

“这个世界怎么这么小啊”。其实,这就是著名的“六度分离”所描述的现象:“你和这个星球上的任何一个人之间最多只有六度的分离”。“六度分离”所揭示的现象,就是典型的“小世界”现象。小世界网络的一个典型特性,是网络中的平均距离较小,即节点到另外一个节点的平均距离较小。对应到现实世界的真实个体,两个个体之间哪怕是相隔万里,总是能通过各自的人际网络中的若干个体间接认识。从这个角度看,人际关系网络,固然复杂,却存在奇怪的“小世界”现象。

图1社会关系网络示意图[7】

2.2人际关系网络的无标度特性

在人际关系网络中,每个个体都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其朋友或者家庭成员等数量都是不同的,特别是朋友数量,性格外向、好交朋友的个体其朋友数量势必比那些内向的个体朋友数量多。换句话说,如果把个体当作网络中的节点,个体与个体间的联系当作边的话,那么每个节点的度都是不一样的。社会科学的相关研究指出,对于那些善于交际的个体,其认识的人会随着时间的增多而不断增多,其“圈子”就越来越大,同时,大部分普通人其人际网络中的个体是比较有限的。这种现象,其实一定程度上对应了复杂网络中的“无标度”特性,即节点的度更符合幂律分布而非泊松分布。2.3虚拟社会中人际关系网络的地域特性

虚拟社会,并不是对包罗万象的自然、人类社会进行“复制”,而是针对特定问题,就特定地区的社会进行仿真研究。因此,在该“社会”下的人际关系,具有具体的、很强的“地域”特性。每个地区因其文化传承、地理气候、教育程度等等各种文明的不同,其人际关系也呈现很强的地域特性。本文所研究的某地区的人际关系,除了人际关系的一般特性外,其个体性格普遍呈现外向,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各种交流,从相关统计数据看,个体结交广泛;个体的主体意识比较强,对外来文化等各种影响比较排斥;个体十分关注本地区的整体建设,特别是事关民生的事情,参与意识很强。

3人际关系网络模型关键算法

试图构建包含所有复杂关系的人际关系网络,其难度是

可想而知的,不仅要仿真出多种多样的关系,而且每个个体所拥有的人际关系网络因其独特的个性等特征而趋于惟一,并且会随时间动态变化。那么是否能够构建某种情况下的人际关系网络呢?需要指出的是,进行虚拟社会的仿真研究,本身就是在特定的背景下,有别于军事系统之外的属于战争系统仿真中的一部分,而且虚拟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网络,更多的是体现人与人之间就战争问题进行相互交流过程,最终产生真实度较高的民意、舆论的战争环境。为此,构建虚拟社会下的人际关系网络,具体说就是在危机条件下,仿真某特定地区民众就当前发生的危机事件因交流而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是可能的。同时,人际关系网络具有典型的“小世界”和“无尺度”特性,因此,研究小世界网络模型、无尺度网络模型的构造算法,对于研究人际关系网络模型的构造算法,是有一定借鉴的。

3.1小世界网络模型构造算法‘2-7】【n】

小世界网络模型,是Watts和Strogtz于1998年提出的一个基于人类社会网络的模型,称为WS模型,其网络的生成主要是在规则图的基础上,通过节点间的随机化重连来实现。“随机化”过程是WS模型的一个典型特征,这个特征却很可能破坏了网络的连通性。为此,Newman和Watts在1999年提出了一种经过改造过的小世界网络模型。在该模型中,与WS模型类似,节点先排布在一个规则环状网上,但是NW模型不断开旧的连接,而是以概率P在节点间增加边,两个节点之间不允许有多重连接,也不允许节点的自连接,即该模型是通过用“随机化加边”取代WS小世界模型构造中的“随机化重连而得到的。

WS模型和NW模型都在规则网络中增加了“长程”边,它们的另一端节点不是自己的邻居。通过变化概率P,可以得到从规则网络(P=0)到随机网络(P=1)的一个变化过程。这两个模型从根本上说是一样的,都反映了复杂网络的一个性质:大部分节点只与它们的邻近节点相连,同时也有某些节点可与非邻近节点直接相连。从人际关系中,圈子的存在,其实也说明了这个特性,民众更善于在自己周围环境中结交朋友,而形成地理空间上较小的人际圈子,当然,这并不排除与地理空间较远甚至很远的个体认识的可能性。3.2无尺度网络模型构造算法"。91

Barabasi和Albert认为复杂网络具有两个重要的性质:增长性,即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其自身在不断演化;优先连接性,即新的节点更倾向于与那些具有更多连接度的节点相连。这两个性质决定了复杂网络中节点的度分布更接近幂律分布。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著名的BA模型,节点间是否相连,是通过节点的度来决定的,即网络节点的度越大,新节点与其连接的概率就越大,两者成正比关系。由此生成的网络不仅具有幂律的度分布,而且同时具有较大的集聚系数和较小的平均距离。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人际交往构成的人际关系网络,既有小世界网络中节点间的平均距离较小,又有其节点的度

一15—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豳3某地区人际关系网络分析曲线图

圈4某地区人际关系网络仿真图

世界和无尺度特性,属复杂网络。其网络平均路径长度L。clogN/loglogN=l09540/logl09540=6.26,邸所生成的网络,具有较小的平均路径长度。

此次仿真实验所用的数据,来源于某地区的人口抽样数据。从该地区的人口调查数据来看,民众交往广泛,朋友数量普遍较多,若针对具体的事情,一般民众基本都会选择其人际网中的若干个体进行比较深层次的交流,并相互影响,而且,交流的对象比较固定,统计显示,其平均数量大致是6到10个。可见,某地区的人际关系网,与构建的人际关系网络模型具有一定的吻合度。

5结论

人际关系网络纷繁复杂,包含的关系“千丝万缕”。然而,人际关系网络在社会中的重要程度,又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构建人际关系网络模型是研究虚拟社会仿真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小世界和无尺度网络模型,来研究人际关系网络,建立了人际关系网络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实验。从实验结果看,针对某地区构建的人际关系网络较好地体现了“小世界”特性、“无尺度”特性,并与该地区的入际关系网络抽样数据具有一定的吻合度。从这个角度看,运用这些方法构建特定地区民众就当前发生的危机事件因交流而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有利于虚拟社会系统的建模仿真。

参考文献:

[1]刘常昱,等.基于小世界网络的舆论传播模型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6—12,18(12).

[2]StephenWolfam.Statisticalmechanicsofcellularautomata[J].RevsMordernPhys,1983,3:601—621.

[3]u蹦8h,BHasslaeher,YPomeau.Twodimensionalcellularan-to嘲ta[J].PhysRevLeu,1986,56:1505—1506.

[4]SChen,eta1.Latticemethodsandtheirapplicationstoreactingsystems[J].ComputersChemEngng,1995,67:617—646.

[5]MBemaschi,SSucci.Larg—scalecellularautomatasimulationoftheimmunesystemresponse[J].PhysicalReview,2000,2:1851

—1854.

[6]邓肯J瓦茨著,陈禹等译.小小世界——有序与无序之间的网络动力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一1.

[7]汪小帆,李翔,陈关荣。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

[8]朱海燕,韦忠善.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的同一演化模型[J].钦州学院学报,2006—12,21(6).

[9]陈禹,宗骁,郝杰,许彦.BA模型的三种扩展[J].系统工程学报,Apr.2005,20(2).

[10]DJWatts,SHStrogatz.Collectivedynamoitsofsmall—worldnetworks[J].Nature,1998,393:440—442.

[作者简介]

张明智(1962一),男(汉族),陕西人,博士后、教

授,博导,研究方向为战争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武

器装备体系论证、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计算机

应用。

余永阳(1981一),男(汉族),福建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战争模拟系统与环境。

胡晓峰(1957一),男(汉族),山东人,教授,博导,《计算机仿真》编委会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战争模拟系统与环境、军事运筹、军事信息系统工程等。

司光亚(1967一),男(汉族),河南拓城人,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战争模拟系统与环境、战略决策、军事信息系统工程等。

一17—万方数据

网络功能虚拟化白皮书-中文版 v1.2

网络功能虚拟化 ----概念、益处、推动者、挑战及行动呼吁 目标 本文是由网络运营商撰写的无版权白皮书。 本文的主要目标是概要的描述网络功能虚拟化(不同于云和软件定义网络SDN)的益处,推动者及面临的挑战,以及为什么要鼓励国际间的合作,来加速推动基于高市场占有率的行业标准服务器通信解决方案的开发和部署。 推动组织和作者 AT&T: Margaret Chiosi. BT: Don Clarke, Peter Willis, Andy Reid. CenturyLink: James Feger, Michael Bugenhagen, Waqar Khan, Michael Fargano. China Mobile: Dr. Chunfeng Cui, Dr. Hui Deng. Colt: Javier Benitez. Deutsche Telekom: Uwe Michel, Herbert Damker. KDDI: Kenichi Ogaki, Tetsuro Matsuzaki. NTT: Masaki Fukui, Katsuhiro Shimano. Orange: Dominique Delisle, Quentin Loudier, Christos Kolias. Telecom Italia: Ivano Guardini, Elena Demaria, Roberto Minerva, Antonio Manzalini. Telefonica: Diego López, Francisco Javier Ramón Salguero. Telstra: Frank Ruhl. Verizon: Prodip Sen. 发布日期 2012年10月22至24日,发布于软件定义网络(SDN)和OpenFlow世界大会, Darmstadt-德国。

关于社会网络的指数随机图模型的介绍

介绍了指数随机图(P *)社交网络模型 (加里·罗宾斯,皮普派特森,尤瓦尔·卡利什,院长Lusher) 心理学系,行为科学,墨尔本大学商学院。 3010,澳大利亚 摘要: 本文提供的介绍总结,制定和应用指数随机的图模型的社交网络。网络的 各个节点之间的可能的关系被认为是随机的变量和假设,这些随机的领带变量 之间的依赖关系确定,一般形式的指数随机图模型的网络。不同的相关性假设 的例子及其相关的模型,给出了包括伯努利,对子无关,马尔可夫随机图模型。在社会选择机型演员的加入属性也被审查。更新,更复杂依赖的假设进行了简 要介绍。估计程序进行了讨论,其中包括新的方法蒙特卡罗最大似然估计。我 们预示着在其它组织了讨论论文在这款特别版:弗兰克和施特劳斯的马氏随机 图模型[弗兰克,澳,施特劳斯,D.,1986年马氏图。杂志美国统计协会81,832-842]不适合于许多观察到的网络,而Snijders等人的新的模型参数。[Snijders,TAB,派特森,P.,罗宾斯,GL,Handock,M.新规范指数随机图模型。社会学方法论,在记者]提供实质性的改善。 关键词:指数随机图模型;统计模型的社交网络; P *模型 在最近几年,出现了在指数随机图模型对于越来越大的兴趣社交网络,通常称为P *类车型(弗兰克和施特劳斯,1986;派特森和沃瑟曼,1999;罗宾斯等人,1999;沃瑟曼和帕蒂森,1996年)。这些概率模型对一组给定的演员网络 允许泛化超越了早期的P1模型类(荷兰和Leinhardt,1981年)的限制二元独立性假设。因此,它们允许模型从社会行为的结构基础的一个更为现实的构建。这些模型车的研究多层次,multitheoretical假说的有效性一直在强调(例如,承包商等,2006)。 已经有一些自Anderson等重大理论和技术的发展。(1999)介绍了他们对 P *型号知名底漆。我们总结了本文上述的进步。特别是,我们认为重要的是在概念上从依赖假设的衍生地,这些模型,模型的基本依据,然后作出了明确, 并与有关(不可观察)社会进程底层网络的形成假说更容易联系。正是通过新 的模式,可以开发一个有原则的方式,包括结合了演员的属性模型这样的做法。在模型规范和估计最近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这样做就设置结构和部分新 技术的步骤依赖的假设,不仅扩大了级车型,但具有重要意义的概念。特别是,我们现在有一个更好的了解马尔可夫随机图,和有前途的新规格的性能已经提 出来克服他们的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介绍了模型,并总结当前方法的发展与扩展概念的阐述(更多技术总 结最近被沃瑟曼和罗宾斯,2005年定;知更鸟和派特森,2005; Snijders等人,出版。)我们首先简要介绍理分析社交网络的统计模型(第1节)。然后,我 们提供指数随机图模型的基本逻辑进行了概述,并概述我们框架模型构建(第 2节)。在第3节中,我们讨论的重要概念一个依赖假设的建模方法的心脏。 在第4节中,我们提出了一系列不同的相关性假设和模型。对于模型估计(第 5章),我们简单总结伪似然估计(PLE)的方法,并检讨最近的事态发展蒙特 卡罗马尔可夫链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在第6节中,我们提出拟合模型,网络数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教学设计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两目,两目分别介绍了网络交往新空间的一般特点:即无限性与两面性。无限性体现为网络生活很丰富,网络交往突破了传统交往的限制,改变了交往领域、交往对象、交往方式。两面性体现为网络既有很多优势,如便捷高效、随时随地、资源无限;网络也有可能造成很多伤害。原因有二:一是网络环境的复杂带来的危险性,二是网络对现实生活中问题较多的学生有更大的“杀伤力”。针对网络上述的特点,教材提出了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积极作用的建议:一是要用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二是注意信息“节食”;三是利用网络解决现实问题;四是利用网络为人服务,实现个人价值。从正面引导学生认识网络的特点,扬长避短,网络作为现代最先进的通信技术,确实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而且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丰富我们的生活经历。 【设计理念】 在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要求初中生“具有世界眼光”,“能力”目标有要求“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知识”目标有要求“了解我与社会的道德规范”。 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一方面,网络环境不干净,学生没有一定的自制力,很容易迷失自己;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了解具有片面性。因此,对于学生的现实、未来的健康成长,这一课采取什么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而面对网络交往这样一个现实又敏感的话题,如果单纯地对学生空讲大道理,学生会觉得空洞又反感,自然也收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依据“新课程应该实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理念,引导学生大力开发信息、资源,来补充新教材的不足之处,使学生在小品表演、交流合作、质疑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和愉悦。其中在辩论中学习也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对计算机网络已经有了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但由于受到其社会成熟度等因素的影响,对此问题理解又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从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相关知识与能力的践行能力,引导学生趋利避害合理利用网络。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感受网络生活与传统生活的不同,了解只有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才能享受多彩的生活。通过了解网络的神奇性——无限性,激发学生对网络的向往与探索的兴趣。 能力目标: 学会正确运用网络工具;对某些网络陷阱具有较强的分辨能力。 知识目标:

网络促进人际交往

网络促进人际交往/网络影响人际交往 [活动辩题] 网络促进人际交往/网络影响人际交往 正方:网络促进人际交往 反方:网络影响人际交往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独立思考、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2、在辩论、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 3、增强学生对网络全面而理性的认识,科学上网。 [活动重点] 1、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独立思考、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2、在辩论、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 [活动设想] 现在许多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个性,但却不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辩论往往被学生误解为争辩、争论,而忽略了其对个人风度、知识积累、语言机智、文学修养等综合素养的要求。基于此,本次综合性学习将努力使学生对辩论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辩论的真谛是“真理越辩越明”,辩论之美在于修养之高、知识之厚、人格之美。 [活动准备]

1、赛前以个人倾向分组,教师帮助两组学生各自选出四人充当辩手,其余学生协同收集、整理资料,形成观点。教师针对辩题,分别给两组同学讲解其有利及不足之处,指导撰写辩词。确定主诗人,拟好串词。同时引导学生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家中藏书、网络等,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学习。还可向学生推荐《狮城舌战》、《唇枪舌战》等书籍和音像资料。 2、组内热身。由各组再选四名同学作陪练选手,模拟对手,进行演练。演练结束,本组同学帮助选手总结提高。 3、提交成果。各组在辩论比赛前交一份由全组共同协作而成,代表全组对该论题观点的文章。 4、设计辩论赛现场。写好主持人、正方、反方等标牌及辩论主题。主持人一名,位居中央;正反双方各四名选手,分列两边;邀请的评委老师坐下方第一排;各组组员分坐对应下方。[活动过程] 主席:网络时代悄悄地但不可遏止地到来了,它对我们的社会、学校和家庭都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影响。有人说,网络是一堵墙,阻隔了人与人的心灵;有人说,网络是一座桥,让全球人类减少隔阂,增加了解。网络到底促进人际交往呢,还是影响人际交往呢?这也是今天我们辩论赛的辩题。正方所持的观点是“网络促进人际交往”,反方所持的观点是“网络影响人际交往”。下面开始我们的辩论赛,首先要进入的是开篇立论阶段,双方的一辩各有3分钟的时间来陈述观点。首先有请正方一辩发言

虚拟化优缺点

1 引言 随着网络维护管理模式由分散式粗放型向集中式精细化管理模式迈进,铁通公司提出了“强化支撑能力,加强网络集中化管理,在集中化维护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核心机房的联合值守和非核心机房的无人值守”的目标。 如何在有限的资金投资的前提下实现网管集中的目标,同时满足降低网络维护成本,达到维护出效率,节能减排的指标要求,是我们在网管集中工作中重点关注和努力的方向。由于铁通陕西分公司部分网管未搭建统一的集中化平台,制约了网管集中及维护管理模式集中化推进工作的整体实施,通过搭建虚拟化平台,实现了网管集中化维护管理的要求。 2 现有网管集中技术的缺陷及弊端 2.1技术落后、效率低下 既有网管接入方式主要采取将放置在机柜中的几十台工作站终端逐个接人KVM,通过KVM终端盒接入显示器,通过显示器进行切换分别进入不同的工作站终端进行维护操作。 从以下流程中可以看到。运维人员在处理一个区域的告警信息时无法看到其他区域的告警信息,只有在处理完这个区域的告警信息后才能处理下一个区域的信息,那么排在后面检查的区域告警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且随着业务系统的增加,维护人员需要管理的系统越来越多,这种轮询检查的方式将越来越成为制约维护效率提升的瓶颈。 2.2网管终端设备数量多维护成本居高不下。 几十台网管终端占据机房机柜资源,大量的终端清扫、部件维护和更换等在增加维护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维护成本。同时新增系统时需增加网管终端

及机柜,受机房条件制约性很大。不算人工工作量,仅终端维修费支出每年平均在6.8万元。 2.3带来耗电量及运营成本的增加 从维护成本支出上计算,每台工作站终端按250W 能耗计算,在不考虑空调等耗电量的情况下,每年需要消耗近20万度电。 2.4系统架构分散使得管理难度、网管系统安全隐患增大。 由于系统架构分散,无备用终端,一旦故障,不能得到及时修复,对网络正常运行形成潜在威胁。 3 虚拟机技术介绍 计算机虚拟技术是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真实的基础上运行。虚拟化技术可以扩大硬件的容量,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允许用户在一台服务器上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从而显著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虚拟化能在虚拟机技术(Virtual Machine Monitor)中,不再对底层的硬件资源进行划分,而是部署一个统一的Host系统。 在Host系统上,加装了Virtual Machine Monitor,虚拟层作为应用级别的软件而存在,不涉及操作系统内核。虚拟层会给每个虚拟机模拟一套独立的硬件设备。包含CPU、内存、主板、显卡、网卡等硬件资源,在其上安装所谓的Guest操作系统。最终用户的应用程序,运行在Guest操作系统中。 虚拟可支持实现物理资源和资源池的动态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特别是针对那些平均需求远低于需要为其提供专用资源的不同负载。这种虚拟机运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优势。

社会网络影响力最大化算法及其传播模型研究

社会网络影响力最大化算法及其传播模型研究近年来,随着软件与硬件的飞速发展以及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基于熟人关系的网络如微信、基于同学关系的网络如人人网和基于关注关系的网络如微博等各类在线社交平台深受人们的喜爱并占据着人们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这些平台可以产生海量的数据,给社会网络分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因此吸引了大批科研工作者对社会网络空间结构、传播规律等课题的研究和分析。其中,如何选择社会网络里影响力最大化的TOP-K节点及如何挑选社会网络传播模型这两个方向,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热门选择。 本文首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社会网络影响力最大化算法里现有的算法进行了改进;其次,详细分析了独立级联模型和线性阈值模型,并引入人们在第一次接收信息和以后再次接收信息时会有不同反应这一现象以及遗忘规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社会网络传播模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三度影响力原则的线性衰减度中心性算法。 根据三度影响力原则,影响力主要在三度分隔以内有效,超过三度分隔,影响力几乎趋近于0。因此线性衰减度中心性以节点在三度分隔以内的潜在影响力来衡量节点的实际影响力,且这种潜在影响力从源节点向外传播到距离为2时影响力衰减到原来的α倍,传播到距离为3时再次衰减β倍,其中0<α,β<1。 计算出线性衰减度中心性之后,本文从3种不同的角度分别在4个公共数据集上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2)混合式传播模型。 真实的人际关系网络里存在着如下的事实:人们在第一次接触某些信息时,是否接受常常取决于信息本身;而在第一次拒绝之后,以后的每一次是否接受取决于以往所拒绝的人和现在推荐的人对其影响力的累积是否大于其自身的阈值,

2020年秋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一课时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教案 新人教版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一)教学难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 教学重点:认识网络的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 (二)教学过程及建议: 第一环节:利用本课引言中小华或课文中小梅的例子导人新课( P65 P66 ) 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设想如果生活在古代,他们两人身上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并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通过对比,感受网络对现代人生活的积极影响。(如果没有互联网,小华不可能结识远方的朋友;小梅的病症很难做出准确诊断,很可能延误治疗时间,从而失去生命。有了互联网,小梅得到了世界各地医生的帮助,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第二环节:结合现实生活畅谈网络优势。 在学生畅谈上面网络时代发生的佳话之后,老师提出第二个问题: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互联网还可以利用网络做些什么? 这是个发散性思维极强的问题。教师可先让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分小组交流。并派小组代表小组讨论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最后对学生发现的好处做适当分类。如工作、学习上,业余生活上;如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通过老师的总结归纳网络给人们带来的种种方便,可以有效扩展学生的视野。 活动之后,教师抛出第三个问题:网络生活丰富多彩、网络交往超越空间,那么现在的你有没有“触网”呢?并现场作一个《关于网络交往的调查》。 你有没有上过网:________ 如果上过网,你在网上主要关注:_________ A、新闻 B、学习资料 C、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D、音乐、影视 E、游戏 F、聊天 G、其他_______________ 你一般每次上网的时间大概是多少_______?一周上网的总时间是多少_______? 网络对你生活学习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 A、没什么影响 B、有一定影响 C、影响很大 网络对你生活学习的影响是正面多一些还是负面多一些?___________ A、正面影响多一些 B、负面影响多一些

网络人际交往对现实人际交往影响的分析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对现实人际交往影响的分析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14级01班 学号:5140309007姓名:邹翔宇 内容: 摘要:网络使得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方式发生变化,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网络对人际交往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合理的使用网络交流建立良好的网络人际关系,提高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我们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人际交往问题 此次调查以问卷形式展开调查,经过统计分析及相关资料的查询,得出结论。报告如下: 大学作为信息化程度高的场所,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往途径、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重要影响。 一、大学生网络使用现状及分析 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2013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56亿,占整体网民的41.5%,占总体青少年的71.8%。手机是主要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终端。截至2013年底,青少年网民使用手机,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三种上网设备的比例分别为86.3%,71.2%,51.2%且使用热度持续上升。网民平均上网时长为每周20.7小时。较2012年增加2.3个小时。大学生是上网群体中最活跃的一个。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在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调查显示:68.3%的同学主要利用“QQ、微信、飞信”等进行沟通;85.8%的人每天都使用“QQ”“MSN”等通讯工具。57.5%的人每天使用社交网站,39.1%的人会参与其中某个版面组织的群体活动。由此看来,网络交流工具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网上联系,网下聚集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动员方式。网络不仅是一个信息传播的有效工具,更形成了以互联网为中介的社交网络,一些学者称之为“互动式社会”。实践证明,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了重要影响。这趋势将随着信息化的推进而更加明显。 二、网络对高校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虚拟社会仿真中的人际关系网络模型研究

万方数据

“这个世界怎么这么小啊”。其实,这就是著名的“六度分离”所描述的现象:“你和这个星球上的任何一个人之间最多只有六度的分离”。“六度分离”所揭示的现象,就是典型的“小世界”现象。小世界网络的一个典型特性,是网络中的平均距离较小,即节点到另外一个节点的平均距离较小。对应到现实世界的真实个体,两个个体之间哪怕是相隔万里,总是能通过各自的人际网络中的若干个体间接认识。从这个角度看,人际关系网络,固然复杂,却存在奇怪的“小世界”现象。 图1社会关系网络示意图[7】 2.2人际关系网络的无标度特性 在人际关系网络中,每个个体都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其朋友或者家庭成员等数量都是不同的,特别是朋友数量,性格外向、好交朋友的个体其朋友数量势必比那些内向的个体朋友数量多。换句话说,如果把个体当作网络中的节点,个体与个体间的联系当作边的话,那么每个节点的度都是不一样的。社会科学的相关研究指出,对于那些善于交际的个体,其认识的人会随着时间的增多而不断增多,其“圈子”就越来越大,同时,大部分普通人其人际网络中的个体是比较有限的。这种现象,其实一定程度上对应了复杂网络中的“无标度”特性,即节点的度更符合幂律分布而非泊松分布。2.3虚拟社会中人际关系网络的地域特性 虚拟社会,并不是对包罗万象的自然、人类社会进行“复制”,而是针对特定问题,就特定地区的社会进行仿真研究。因此,在该“社会”下的人际关系,具有具体的、很强的“地域”特性。每个地区因其文化传承、地理气候、教育程度等等各种文明的不同,其人际关系也呈现很强的地域特性。本文所研究的某地区的人际关系,除了人际关系的一般特性外,其个体性格普遍呈现外向,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各种交流,从相关统计数据看,个体结交广泛;个体的主体意识比较强,对外来文化等各种影响比较排斥;个体十分关注本地区的整体建设,特别是事关民生的事情,参与意识很强。 3人际关系网络模型关键算法 试图构建包含所有复杂关系的人际关系网络,其难度是 可想而知的,不仅要仿真出多种多样的关系,而且每个个体所拥有的人际关系网络因其独特的个性等特征而趋于惟一,并且会随时间动态变化。那么是否能够构建某种情况下的人际关系网络呢?需要指出的是,进行虚拟社会的仿真研究,本身就是在特定的背景下,有别于军事系统之外的属于战争系统仿真中的一部分,而且虚拟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网络,更多的是体现人与人之间就战争问题进行相互交流过程,最终产生真实度较高的民意、舆论的战争环境。为此,构建虚拟社会下的人际关系网络,具体说就是在危机条件下,仿真某特定地区民众就当前发生的危机事件因交流而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是可能的。同时,人际关系网络具有典型的“小世界”和“无尺度”特性,因此,研究小世界网络模型、无尺度网络模型的构造算法,对于研究人际关系网络模型的构造算法,是有一定借鉴的。 3.1小世界网络模型构造算法‘2-7】【n】 小世界网络模型,是Watts和Strogtz于1998年提出的一个基于人类社会网络的模型,称为WS模型,其网络的生成主要是在规则图的基础上,通过节点间的随机化重连来实现。“随机化”过程是WS模型的一个典型特征,这个特征却很可能破坏了网络的连通性。为此,Newman和Watts在1999年提出了一种经过改造过的小世界网络模型。在该模型中,与WS模型类似,节点先排布在一个规则环状网上,但是NW模型不断开旧的连接,而是以概率P在节点间增加边,两个节点之间不允许有多重连接,也不允许节点的自连接,即该模型是通过用“随机化加边”取代WS小世界模型构造中的“随机化重连而得到的。 WS模型和NW模型都在规则网络中增加了“长程”边,它们的另一端节点不是自己的邻居。通过变化概率P,可以得到从规则网络(P=0)到随机网络(P=1)的一个变化过程。这两个模型从根本上说是一样的,都反映了复杂网络的一个性质:大部分节点只与它们的邻近节点相连,同时也有某些节点可与非邻近节点直接相连。从人际关系中,圈子的存在,其实也说明了这个特性,民众更善于在自己周围环境中结交朋友,而形成地理空间上较小的人际圈子,当然,这并不排除与地理空间较远甚至很远的个体认识的可能性。3.2无尺度网络模型构造算法"。91 Barabasi和Albert认为复杂网络具有两个重要的性质:增长性,即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其自身在不断演化;优先连接性,即新的节点更倾向于与那些具有更多连接度的节点相连。这两个性质决定了复杂网络中节点的度分布更接近幂律分布。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著名的BA模型,节点间是否相连,是通过节点的度来决定的,即网络节点的度越大,新节点与其连接的概率就越大,两者成正比关系。由此生成的网络不仅具有幂律的度分布,而且同时具有较大的集聚系数和较小的平均距离。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人际交往构成的人际关系网络,既有小世界网络中节点间的平均距离较小,又有其节点的度 一15—万方数据

无线网络虚拟化架构与关键技术

无线网络虚拟化架构与关键技术 摘要:提出采用集中式和分布式的动态频谱管理技术来提升频谱资源利用效率,解决无线网络虚拟化中频谱资源难以高效分配与不易管理难题;认为为了构建一个稳定、灵活和开放的无线网络虚拟化架构,需要从虚拟网络的隔离、信令优化设计、通用接口设计、用户移动性管理等方面开展研究。 关键词:无线网络虚拟化;资源虚拟化;动态频谱管理 云计算和计算机虚拟化已经成为推动IT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网络虚拟化的提出将路由和交换功能虚拟化,用户可以根据各自需求传输业务,而无须考虑端到端过程中每一跳是如何建立连接的[1-2]。随着多种无线通信技术日益成熟和多样化移动服务大量涌现,未来无线网络呈现出密集部署、多样业务、异构网络并存的多样化形态。在复杂网络环境下,多种无线网络技术的兼容性、用户对不同无线接入网络的选择、异构网间切换等问题,是无线网络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无线网络虚拟化技术的提出为异构无线网络提供了一种有效管理方式,通过对网络资源的抽象和统一表征、资源

共享和高效复用,实现异构无线网络的共存与融合。无线网络虚拟化可使复杂多样的网络管控功能从硬件中解耦出来,抽取到上层做统一协调和管理,从而降低网络管理成本,提升网络管控效率。集中化控制使得没有无线网络基础设施的服务提供商也可以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然而,无线网络虚拟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以下难题:首先,无线网络资源既包含物理资源(如网络基础设施),也包含频谱资源,而且频谱资源在频域上跨度大,从几十赫兹到百兆赫兹甚至吉赫兹,不同频率频谱资源的传播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还包括授权频段和非授权频段。无线网络拓扑形态呈现出动态变化、多样化的特征,如自组织网络、蜂窝网络等。其次,无线网络性能还受到网络内和网络间的干扰影响。不同制式无线网络的通信协议标准的设计存在差异化,硬件设备功能不同,将导致不同网络资源的使用方式存在差异,异构无线网络融合困难。因此,无线网络虚拟化架构、虚拟化控制方式以及资源虚拟化管理等方面将是实现无线网络 虚拟化所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首先针对3GPP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虚拟化架构进行分析;其次,研究无线网络资源虚拟化和资源管理方法;进一步,研究并分析了典型无线网络虚拟化技术和实现方式。最后,简要分析了未来无线网络虚拟化面临的挑战。 1 无线网络虚拟化架构

网络不利于人际交往

辩论:网络不利于人际交往相关资料 1、虚拟世界缺少责任意识,易放纵,不能面对面交往,难以知心,不容易产生真实中的友情。 2、网络中鱼龙混杂,人的真实性不强,有欺骗性,加上我们青少年分辨能力不强,贸然交往容易发生危险。 3、弱化现实中的交际能力,网络语言终究不能引入现实,可能会弱化现实交际的重要意义。 4、有太多诱惑,自制力不强容易沉湎其中,忽视现实的交往,耽误青春。 5、内容良莠不齐,有不良信息,容易对我们造成伤害。 6、扩大交际范围的同时,交往对象素质会不一,可能有不良引导。 7、网络是现实的理想化,只是幻想着对方的表情与语言,没有现实中的真情实感。 8、诸如亲情等人际关系不能再网络上得到实现,网络可能弱化我们与亲人的交往。 9、网络间彼此联系性弱,人际关系脆弱,可能因为一点小矛盾瓦解。 10、扮演角色可能不同,造成人格分裂。 11、由于人们在网络中的自我暴露倾向远远大于在现实生活中,而人们的猎奇心理却驱使着网民通过网络去寻找其现实中的个体。比如当前闹的沸沸扬扬的“人肉搜索”,使得个人的隐私权受到极大的挑战。并且网络交往同样也存在现实社会所存在的人际交往的欺诈与欺骗等不道德行为。 刚才对方辩友洋洋洒洒,无非是向在座各位展示了网络在信息方面交流的快捷性和方便性。但是人际关系学告诉我们,人们的交流主要有情感交流与信息交流两大类,而目前网络上的交流多数是信息交流,可是我们都知道,所谓亲近与疏远的问题,主要是指人际关系与思想感情的亲疏问题,而网络又怎么能千斤重担一肩挑呢?马克思说得好,武器的批判不能代替批判的武器。网络只是人类发明的一种工具,它确实为人类的远距离沟通提供了方便。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成为网络的崇拜者,以为有了它,就可以获得使人们亲近的灵丹妙药。从近年来网络对人们的影响来看,它不仅没有使人们更亲近,反而使人们更疏远。我方从未否认网络为人们的交通提供了便捷的方式。但是很多人沉迷于人机交流,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而你的电子邮件怎能比得上你亲自为父母刷刷筷子洗洗碗,擦擦后背揉揉肩。网上友人们的分别怎能比得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情厚意呢?网上恋人们的问候又怎能比得上“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诗情画意呢?(最后,从网络存在的问题来看,当今网络至今未形成一整套成熟的网络道德和网络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和规范,很多人带着假面具上网,而所得到的也极可能是一个或很多假面人发出的信息。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条名言——“不知道你是一条狗”。这不就是对网络生活生动的写照吗?不必负责任的互联网上什么都可以乱说,互联网简直成了胡粘网,怎么能使人更亲近呢?因此我们必须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缺乏人类理智约束的网络只能带给人们情感上的疏远。 首先请允许我指出对方辩友的两个错误,其一,对方辩友一直在把“网络的有用性”与“网络促进人际交往”相混淆。我方从未否认我们可以从网络上获取更多的信息,但它和人际交往并无必然联系。其二,对方辩友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对方所说的关于网络能够提高社交能力的方面,无外乎是从网络可以作为交流工具和获取知识的途径两个方面来论证的,但事实上网络所包括的内容远不止这么多。我们不可能抛开它的弊端而只看它的优点。 我方认为网络影响人际交往,理由有三。 第一,在网络这个所谓的人际圈里,每个人都因隔着网络而无法以真面目示人。网络虚拟世

信息传播观点演化模型

信息传播观点演化模型 摘要:以微博为主的社交网络新应用的兴起与蓬勃发展,逐渐改变着人们传统 的生活习惯和社交模式。在微博中,“自媒体”用户可随时随地通过便捷的接入方 式参与在线社交,进而获取信息、交互观点、参与传播。相比于传统社会网络, 新兴的微博在线社交网络更加灵活和便捷,再加上参与主体智能化、社交网络复 杂化、影响因素多元化等影响,这使得网络舆论产生、发酵、扩散的时间大大缩短,进而增加了舆论信息传播、个体观点演化的复杂性和随机性。 关键词:网络舆论;信息传播;观点交互;微博;用户影响力分析 引言 当今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微博等社交网络成为人们进行信息分享、交流意见的主要网络平台之一。与传统社交网络相比较,微博网络具有大范围、大数据、突发性强和去中心性等特点,由此产生的网络舆论的传播演化比传统舆论更复杂,传统的研 究方法和手段已无法准确的描述网络舆论的产生、传播、演化。因此,研究微博网络中信息 传播机制、演化趋势和统计特性,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1模型和方法介绍 1.1基本研究方法 1、元胞自动机 元胞自动机(又称为细胞自动机、格状自动机、单元自动机,它是一种离散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认为,分布在规则网络中的每一个元胞都处于有限的离散状态。每一个元胞在时 刻的状态由时刻的有界邻域状态所决定,且每次演进过程中,每个元胞都遵循同样的交互规则。在这样的模型框架下,大量微观元胞个体通过简单的交互进而在宏观层面呈现出动态演 化过程。 2、平均场理论 本属性。容易理解,在一个复杂系统中,各粒子之间都存在相互的作用。而平均场理论 将这些相互作用视为一个场,并且该场的场强处处相等。基于这种假设,所有系统中的任何 粒子都受到该场强的影响。平均场理论(是统计力学、凝聚态体系等复杂系统中常用的数学 近似方法。按照平均场理论的基本思想,周围环境对物体的作用被平均化以平均效果替代单 个作用效果相加),从而避免微观角度单体加和时某些统计值存在涨落的现象发生平均场理 论通过简化系统,进而保留系统的主要信息和基本属性。容易理解,在一个复杂系统中,各 粒子之间都存在相互的作用。而平均场理论将这些相互作用视为一个场,并且该场的场强处 处相等。基于这种假设,所有系统中的任何粒子都受到该场强的影响。 1.2复杂网络模型 拓扑结构复杂。网络中节点数量巨大,且节点间连接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如无标度网络 中节点的异质性非常明显存在着远超出网络平均度水平的节点;动态演化特性。在某些动态 演化的复杂网络中如万维网、社交网络中的好友关系网络等,节点之间的可能随时建立连接 关系,也可能已有关系随时断开,从而导致网络结构不断发生变化;节点关联关系多样化。 节点之间的连接可以根据实际物理环境赋予其相应权重,同时该连接可以无向也可以有向;

社会网络模型研究论析

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1期 社会网络模型研究论析 刘 军 Abstract:S ocial netw ork analysis is explicitly interested in the relationships am ong s ocial actors. F ocusing on structural variables,it opens up a field of data analysis and m odel building which is com pletely different from conventional s ocial statistical methods.S panning nearly seventy years of research,statistical netw ork analysis has witnessed three stages of m odels.Beginning from the late 1930s,the first generation of scholars(M oreno,K atz,Heider,etc.)studied the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netw ork statistics.The second stage began from the1970s and continued to the mid1980s.It dealt primarily with exponential family of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for directed graphs(p1m odel)under the vital assum ption of“dyad independence”.Relaxing this assum ption,Frank and Strauss(1986),Strauss and Ikeda(1990),Wasserman and Pattis on(1996)published their pathbreaking papers based on Markov’s random graphs m odels(p3m odel and its generalization:logit p3),which brought s ocial netw ork m odels to a new stage.It is an extremely flexible and com plete m odel dealing with all s orts of structural aspects of s ocial netw orks.This substantial“real”structural research should be em ploy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al essence of Chinese s ociety. “社会网络分析”(s ocial netw ork analysis)是西方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国外从30年代末出现并在最近20多年得到重要发展的研究社会结构的最新方法和技术,也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它是在英国著名人类学家R.布朗对结构的关注中提出来的。但是,布朗所探讨的网络概念焦点在于文化是如何规定了有界群体(如部落、乡村等)内部成员的行为,而实际的人际交往行为要复杂得多(Wellman et al.,1988:21)。因此,为了深入理解布朗提出的“社会结构”概念,从30年代到60年代,在心理学(主要是移居美国的具有格式塔研究传统的德国社会科学家如K.勒温(Lewin)对群体结构的研究、J.莫雷诺(M oreno)开创的社会计量学研究以及F.海德(Heider)对社会态度、社会均衡的研究等)、社会学(莫雷诺等)、人类学(布朗、纳德尔等对社会结构的研究、梅奥等人对霍桑工厂的研究、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巴恩斯、米歇尔等人的研究)以及数学(特别是欧拉开创的图论、代数模型研究)、统计学、概率论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构建“社会结构”概念,认真思考社会生活的“网络结构”,各种网络概念(如中心性、密度、结构平衡性、结构均衡性、区块等)纷至沓来,“社会网络”一词渐渐步入学术殿堂。随后,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日益深入(参见Wasserman&Faust,1994;Scott,1991;Everett,2002),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结构研究范式。 1978年,国际网络分析网(I NS NA:http:ΠΠw w w.s https://www.doczj.com/doc/2e6102104.html,ΠprojectΠI NS NA)组织宣告成立,这标志着网络分析范式的正式诞生。此后,在网络分析的一些重要概念得到深化的同时,一些网络分析软件应运而生。社会网络研究基本上坚持如下重要观点:(1)世界是由网络而不是由群体或个体组成的;(2)网络结构环境影响或制约个体行动,社会结构决定二元关系(dyads)的运作;(3)行动者及其行动是互依的单位,而不是独立自主的实体;(4)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是资源流动的渠道;(5)用网络模型把各种(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结构进行操作化,以便研究行动者之间的持续性的关系模式;(6)规范产生于社会关系系统之中的各个位置(positions);(7)从社会关系角度入手进行的社会学解释要比单纯从个体(或者群体)属性角度给出的解释更有说服力;(8)结构方法将补充并超越个体主义方法;(9)社会网络分析最终将超越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方案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方案

1项目概述 1.1竹溪县民政局现状 竹溪县民政局机房现有设备运行年限较长,各业务系统相对独立,造成管理难度大,基于这种现状我司推荐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启动平台化建设。 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是提高健康水平、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推手,是规范医疗政府服务,方便群众办事,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的主要手段,不仅对推动竹溪县政务整改工作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工作迫切的需求。 1.2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基本原则 1)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原则: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建设要按照国家有 关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竹溪县民政局实际,做好顶层设 计,进行信息资源统筹规划,统一建设规范、标准和管理制度,构建竹 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为建设目标和任务。运用不同机制和措施,因地 制宜、分类指导、分步推进,促进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工作协调发 展。 2)标准化原则: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建设要在统一标准、统一规范指 导原则下开展,相关技术、标准、协议和接口也须遵循国际、国家、部 颁有关标准,没有上述标准要分析研究,制定出适合竹溪县民政局信息 化平台的标准、规范。 3)开放和兼容性原则: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建设不是一个独立系统, 而是搭建一下通用平台,基于平台承载各类应用系统运行,因此,系统 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开放性,同时因发展需要,应具有较好的伸缩性,满 足发展需要。 4)先进性原则:采取业界先进系统架构理念和技术,为系统的升级与拓展 打下扎实基础,如在技术上采用业界先进、成熟的软件和开发技术,面

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支持 Internet/Ineternet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应用;客户/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体系结构与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相结合的先进的网络计算 模式。 5)安全与可靠的原则:作为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关乎到民生及医疗 数据安全,其数据库硬件平台必须具备最高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可接近 连续可用。平台一旦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群体性事件,因此竹溪县民政 局信息化平台需要建立在一个科学稳定的硬件平台上,并达到系统要求 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二是网络安全。在系统架构和网络结构设计上首先考虑安全性,必须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综合适用技术、经济、制度、 法律等手段强化网络的安全管理。三是信息安全。主要是数据安全即保 证数据的原始性和完整性,运行数据不可被他人修改或访问,记录者的 记录不容抵赖,访问和修改可追踪性等。在系统设计时既考虑系统级的 安全,又考虑应用级的安全。应用系统采用多级认证(系统级认证、模 块认证、数据库认证和表级认证)等措施,采用用户密码的加密技术以 防止用户口令被破解。同时需制定不断完善的信息系统应急处理预案和 合理的数据库备份策略,在灾难时也能快速从灾难中恢复。四是信息化 平台应具有较强数据I/O处理能力,同时系统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在大规 模并发,长期运行条件下的系统可靠性,满足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7×24小时的服务要求,保证各机构单位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的需要。 6)协调合作原则:要求各有关方将以往的行为方式从独立行事向合作共事 转变,从独立决策向共同决策方式转变。各方在合作基础上,应在人力 资源和设备实体方面全力建立更加稳定的信息技术设施。 1.3平台需求 1.3.1硬件需求 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是支撑整个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硬件设备和网络设施建设,是系统平台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支撑整个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所

移动社会网络的用户访问模型及应用研究(可编辑)

移动社会网络的用户访问模型及应用研究 分类号 !殴塑!垒 重庆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Modelof mobile 英文题目visiting People's 璺Q璺i垒!坠璺鲤Q£k垒塾堕i!璺垒卫卫!i£垒鱼Q望 论.文提交日期

至Q!墨!鱼!鱼论文答辩日期幽.氯25 日 年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重庆邮电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声辱、 签字醐:弦f,年厂月下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重迭邮电盔堂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重废由&电太堂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刷程名. 沁 学位敝作者答名:膨 、像 签字吼矽f;年岁月叶日 签字吼邳年多月下 摘要 摘要

移动社会网络兼具移动属性与社会属性,具有轻量级、移动性、一站式平台服 务、贴近用户及基于位置服务的特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有着广阔的用户市 场与盈利空间。针对移动社会网络的学术研究,尤其是用户网络行为方面的研究对 于其网络优化、业务营销推广、用户行为预测及网络安全等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 移动社会网络在近几年才开始发展,其网络架构、通信流程、用户访问模式、 内容资源及相关业务应用等都与传统的Intemet社会网络存在很大的差别,其用户 群体行为规律与流量特性也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关于传统社会网络的用户与网络行 为的研究相对成熟,而关于移动社会网络的用户与网络行为的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