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2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教学目标:1、通过自己最熟悉的打扫卫生让学生认识“扫、帚、抹、拖、桶、簸、箕、玻、璃、垃、圾”等汉字。
2、通过识字加油站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实际识字的好方法。
3、积累关于笑的词语,并与同学演一演,在练习中学会运用这些词语。
4、通过观察字形猜测字的读音及意思,认识各种形声字,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
1、师:昨天,孩子们打扫的教室特别干净,在这里老师要表扬昨天打扫卫生的全体同学。
你们谁能来说说你们都用了哪些工具?是怎样分工打扫的?2、学生汇报。
3、多媒体出示孩子们平时打扫卫生的照片,看看孩子们干得多认真啊。
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用的工具和打扫的细节吧。
二、识字加油站。
1、分别用多媒体出示清洁工具:扫帚、抹布、拖把、水桶、簸箕。
2、边出示边认识词语。
3、分类认识生字:(1)表示动作的词,与手有关的:扫、抹、拖(2)用竹子编织的簸箕,都是竹字头。
(3)最早以前的水桶都是用木头做的,所以木字旁的桶。
4、多媒体观看打扫卫生的各种分工:拎水、擦玻璃、收垃圾、摆桌椅。
5、边观看边识字。
6、找出这四个词语里面的动词:拎、擦、收、摆。
7、说说像这样的动词你还知道哪些?8、组词认识生字:玻璃、垃圾9、想一想:在打扫卫生的过程中你还做了哪些事?三、字词句运用。
1、出示词语:微笑狂笑傻笑笑眯眯笑呵呵眉开眼笑破涕为笑哈哈大笑捧腹大笑2、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3、分小组,选择其中的两三个词语演一演。
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笑的词语。
如:欢笑嬉笑冷笑嘲笑苦笑哭笑不得哄堂大笑破涕为笑谈笑自如5、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
6、出示有带点词语的句子。
(1)这床被子摸上去很柔软。
(2)我们翻修了老房子,使它焕然一新。
(3)舒伯伯早上起床后,照例测了一下血压。
7、请同学们猜一猜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8、学生动手查字典,看看大家猜得是否正确。
9、思考:我们是怎样猜对了这些字的读音和意思的呢?10、师小结形声字的特点:形声字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其中的一个文或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而另一个表示事物的读音。
语文园地七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语文园地七共安排了六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呈现了两组词语,与日常清洁卫生活动有关:一组表示清洁工具,一组表示清洁活动。
引导学生在词语语境中认识生字,掌握其中的多音字,将识字、学词和认识事物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认识清洁工具和清洁活动。
“字词句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猜“摸、读、揭”几个字的读音和意思,再查字典验证,引导学生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声旁相同,读音相近,采用先猜字音后查字典验证的方法识字;二是学习含有“好像”“像……似的”“像……一样”的比喻句。
“写话”选用了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写写自己想养小动物的理由。
“书写提示”旨在通过书写“劝、堆、转、特”几个字,让学生了解某些字作偏旁时笔画的大小、形态以及笔顺都可能发生变化。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二十四节气歌》,要求学生熟读背诵。
“我爱阅读”编排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童话故事的内容,感受故事的有趣。
教学目标1.通过身边熟悉的事物,认识要求掌握的生字,读准多音字“扫”,能认读有关清洁工具和清洁活动的词语。
2.尝试猜读生字的读音和意思,初步学会猜读的识字方法,再通过查字典进行验证。
3.学习含有“好像”“像……似的”“像……一样”的比喻句,进一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
4.通过写话练习,展开从说话到写话的训练,学会有序地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规范生字书写,注意个别字在作为偏旁时,部分笔画的大小、形态及笔顺会发生变化,指导写好“劝、堆、转、特”这几个字。
6.熟练背诵《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7.通过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变化的过程,感受故事的有趣,激发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能认读有关清洁工具和清洁活动的词语,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
2.尝试猜读生字的读音和意思,初步学会猜读的识字方法,再通过查字典进行验证。
单元整理课——语文园地七一、教学目标1. 认识“帚、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扫”,并能认读部分清洁工具和有关清洁活动的词语。
2. 用多种方法猜字的读音和意思,并查字典验证。
3. 学习含有“好像”“像……似的”“像……一样”的比喻句。
4. 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老师走进教室,发现教室里特别干净,是几组的值日生这么负责?谁来说一说,你们打扫得这么干净,都用到了哪些清洁工具,又是怎么干的呢?(二)识字加油站1. 根据学生的回答,投影出示:扫地擦玻璃拖地倒垃圾摆桌椅扫帚抹布水桶簸箕2. 读一读,认一认(1)提出认读要求。
请学生打开课本99页,找到“语文园地七”的“识字加油站”,结合课本上的拼音,自己认一认、读一读。
(学生自由认读)(2)检查认读情况。
指名说一说哪个字最难认,教其他同学认读。
(3)认读多音字:sǎo(扫地)(打扫)扫sào(扫帚)指名认读词语。
(4)说一说,打扫卫生时都会做什么,都会用到什么,并自觉认读这些字、词。
(5)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识字,希望同学们做个有心人。
(三)字词句运用1. 结合字形和上下文,猜字音和意思。
出示以下句子。
句子一:这床被子摸.上去很柔软。
句子二:他挑了一本书,认真地读.了起来。
句子三:他揭.开米缸的盖子,发现里面没有粮食了。
(1)学生读一读。
(2)猜一猜,并说一说自己猜读音和意思的依据是什么。
(3)教师总结,并出示小妙招。
妙招一:读一读句子,联系句子前后的内容猜。
妙招二:看字形,依据字形的特点猜。
(4)指名读、说。
(5)自己查字典验证。
2. 读句子,说一说你的发现。
出示以下句子。
句子一:那棵大枫树好像一把又高又大的绿色太阳伞。
句子二: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句子三:绿油油的小柏树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
(1)学生自由读,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总结:这几个句子都是比喻句。
(2)分别用上“好像……”“像……似的”“像……一样”说句子。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认识字词,积累与劳动有关的词语。
2.能根据语境猜测难点字的意思,并复习巩固查字典的方法。
3.掌握汉字变偏旁后在笔画大小和形态上的变化。
4.学习比喻句的写法。
练习写话,把自己想养小动物的理由说清楚。
5.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熟练朗诵、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能根据句意猜测难点字的意思。
2.学写比喻句;练习写话,说清楚理由。
积累《二十四节气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写字
(一)导入: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热爱劳动,上个星期五大扫除时,同学们干活积极认真,有扫地的,拖地的,还有擦玻璃的。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同学们真棒!这周五,我们又要进行大扫除了(出示相关图片和词语),看看这些工作,你想做哪一项?请你大声地读一读它。
1.指名读词语。
教师校音指导,读好“扫”平舌音,“拎”前鼻音。
2.开小火车读。
检查词语认读情况。
3.全班齐读,每个词语读三遍。
(二)汉字与偏旁
1.出示“又—劝”“土—堆”。
仔细观察汉字变偏旁后,在笔画大小和形态上有什么变化?(学生可小组讨论)
2.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
指导:汉字作为偏旁时,笔画的大小和形态要发生变化。
“又”字最后一捺变一点;“土”字最后一横变成提。
3.出示“转、特”,请同学们模仿刚刚的方法来分析剩下两个字的偏旁特点。
4.学生书空笔顺,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二、词语积累
(一)猜一猜
1.出示句子和加点的字“摸”,先让学生猜猜这个字的意思,再通过查字典检验。
指导:“摸”,用手去碰,动作很轻。
“摸”字是提手旁,表示跟手有关,是一个动词。
2.出示剩下的两个例句,依照同样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3.总结方法:遇到我们不认识的生字,我们首先可以通过偏旁猜测字意,其次可以通过全句的语境来联想字意,最后可以通过查字典来检验自己的猜测。
(二)学习比喻句
1.课件出示句子,指名学生读一读。
2.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读完句子,你们有什么发现?(都有“像”这个词)
3.去掉句子修饰成分,对比总结学生的发现。
那棵大枫树又高又大。
→那棵大枫树好像一把又高又大的绿色太阳伞。
4.学习比喻词“像”“好像”。
5.出示图片,学生仿照写句子。
——燕子的尾巴像。
三、写一写
1.教师:如果你可以养一只小动物,你想养什么?(指名说)
2.为什么想养这种小动物?说说你的理由。
指导理由:可爱,讨人喜欢,可以看家,可以陪我玩耍,跟我一起分享好吃、好玩的。
3.拿出练习本,把你想说的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
5.你有养小动物吗?请写一则观察动物的日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二十四节气歌》
导入:同学们,在古代,人们为了更好地掌握时间,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
节气就是表示季节更换的时间点。
一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这样的节气,大家想认识和了解这些节气吗?由于节气比较多,人们为了方便记住它们,就把它们编成了诗歌。
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吧。
1.出示诗歌,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说说每句诗歌中所包含的节气,教师综合学生的回答逐一显示正确答案。
3.具体介绍每个节气的特点。
(结合图片,选取部分节气,有详有略)
4.学生再次自由读诗歌,尝试背诵。
5.全班齐读,齐背诗歌。
二、我爱阅读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
“有时圆圆像个盘子,有时弯弯像只船,要问这个是什么?晚上抬头向天看。
”
2.学生自由读故事,思考:这个故事题目叫什么?故事里说了件什么事?
3.教师运用图片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指导学生认识描写月亮变化的词句。
如: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弯弯的镰刀等。
4.介绍故事中的比喻手法。
(1)故事里把月亮姑娘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好在哪里?
(2)你有观察过月亮吗?你觉得它像什么?启发学生晚上观察月亮的变化并用图画做记录。
5.全班齐读故事。
[教学反思]
二年级的学生对新鲜有趣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要想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语文,为他们的想象插上翅膀,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在这节课上,我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利用声音、图片、动画等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一个奇妙的童话世界,这样就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我充分地尊重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
这节课生动有趣,学生的参与热情高,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切忌拖拉。
第八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