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的充注量计算
- 格式:xlsx
- 大小:10.33 KB
- 文档页数:2
例析制冷系统制冷剂充注量的确定方法引言为了降低成本,简化制冷系统结构同时为保证系统可靠运行啤酒冷却机的制冷系统采用毛细管进行节流,但因毛细管属不可调节的节流元件,为此制冷系统中制冷剂充注量对系统性能特别是制冷量影响很大.制冷剂加入量过多或过少都是不利的。
制冷剂量不足使蒸发器未完全充满,蒸发压力降低,压缩机吸气过热度增加,因此蒸发器的传热系数和制冷量都减小;另一方面制冷剂量过多时,将导致冷凝器的有效传热面積减少,引起冷凝温度和压力升高,引起制冷量下降和能耗增加。
对于一般的家用制冷器具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经验做法,大多数以实验方法为主,但较费时费力。
而有些文献介绍的利用经验公式计算,但经验公式通用性不强,准确程度差。
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制冷剂充注量的确定成了实验工作量最大的环节,约占全部实验工作量的40%。
因此,如能以计算的方法确定充注量,以实验加以验证,在生产中将有相当大的应用价值。
1、制冷剂充注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对于毛细管内经和长度一定的制冷系统,为达到最大的能效比,制冷剂的充注量有一个最佳值。
制冷剂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热力设备中进行压缩,放热、节流和吸热四个主要过程,以完成制冷循环。
图1是理论的制冷循环压焊图上的表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理论制冷系数为ε=(h1-h3)/(h2-h1)。
当制冷剂充注量偏多时实际循环由1-2-4-5-1变成为1-2′-4′-5′-1,如图2所示。
由于制冷剂过量造成冷凝器中存有大量制冷剂液体占据冷凝换热面积,造成换热效果差冷凝温度升高、冷凝压力升高,同时将会造成压缩机排气压力(冷凝压力)升高,压缩机负荷及耗电量增大,压缩机的理论功耗由Wc变为Wc′=h2′-h1>h2-h1,而制冷剂单位质量制冷能力q0变为q0′=h1-h5′< h1-h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压缩机的制冷量减少,系统的能效比下降。
由于制冷剂过多造成压缩机吸入大量的液态制冷剂造成液击,极其容易引起压缩机的损坏,影响制冷效果,系统运行工况恶劣,严重时将有事故发生的可能!系统中的制冷剂充注量过少,最突出的问题是蒸发器的供液量不足,使得蒸发压力由Pe下降倒Pe′,制冷量下降,压缩机的压缩比(或压力差)增加,效率降低,排气和运转温度增高,制冷温度下降缓慢或根本不下降,耗电量增加。
铝排管制冷剂充注量计算【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铝排管制冷剂充注量的计算方法1.充注量的定义2.计算公式3.优化实验时间三、铝排管制冷系统的优点1.结构简单2.运转可靠四、结论正文一、引言制冷器具中制冷剂的充注量计算是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制冷系统的运行效果和性能。
在铝排管制冷系统中,制冷剂的充注量尤为关键。
本文旨在介绍铝排管制冷剂充注量的计算方法,以帮助优化实验时间,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
二、铝排管制冷剂充注量的计算方法1.充注量的定义制冷剂充注量是指在制冷系统中充入制冷剂的质量或体积。
在铝排管制冷系统中,制冷剂的充注量直接影响到制冷效果和系统性能。
2.计算公式铝排管制冷剂充注量的计算公式如下:充注量 = 制冷量 / (制冷剂的比热容×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其中,制冷量为所需制冷的能量,单位为瓦特(W);制冷剂的比热容为制冷剂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单位为焦耳/(千克·开尔文)(J/kg·K);制冷剂的质量流量为制冷剂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制冷系统的质量,单位为千克/小时(kg/h)。
3.优化实验时间采用上述计算公式,可以减少充注量优化实验时间,已成功运用于新产品开发。
通过计算,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找到最佳的制冷剂充注量,从而提高制冷系统的性能,降低能耗。
三、铝排管制冷系统的优点1.结构简单铝排管制冷系统采用毛细管进行节流,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维护。
此外,铝排管具有较高的热传导效率,能够有效地传递热量,提高制冷效率。
2.运转可靠铝排管制冷系统具有稳定的制冷性能,且在运行过程中不易出现故障,因此具有较高的运行可靠性。
四、结论铝排管制冷剂充注量的计算方法有助于优化实验时间,提高制冷系统的性能。
铜管38冷媒补充计算表(原创实用版)目录1.铜管 38 冷媒补充计算表概述2.冷媒补充的必要性3.铜管 38 冷媒补充计算的具体方法4.冷媒补充的安全注意事项5.结论正文一、铜管 38 冷媒补充计算表概述铜管 38 冷媒补充计算表是一个针对空调制冷系统中冷媒补充的计算工具,它可以帮助工程师或技术人员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在特定条件下需要补充的冷媒量。
铜管 38 是指空调系统中的冷媒管道直径为 38 毫米,这是一种常见的管道规格。
二、冷媒补充的必要性在空调制冷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如泄漏、蒸发等,冷媒的数量可能会减少。
如果不及时补充,会导致制冷效果降低,甚至无法正常制冷。
因此,冷媒补充是保证空调制冷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三、铜管 38 冷媒补充计算的具体方法铜管 38 冷媒补充计算表主要根据以下参数进行计算:制冷系统的热负荷、制冷剂的种类和温度、管道的长度和直径等。
计算时,需要先确定制冷系统的热负荷,然后根据制冷剂的种类和温度查表得到相应的制冷剂流量,再根据管道的长度和直径计算出流速,最后根据流速和热负荷计算出需要补充的冷媒量。
四、冷媒补充的安全注意事项1.在补充冷媒之前,应先检查制冷系统的泄漏原因,并进行修复,以防止补充的冷媒再次泄漏。
2.补充冷媒时,应选择与原系统中冷媒相同的品种和型号,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3.补充冷媒前,应先关闭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和膨胀阀,避免在补充过程中发生意外。
4.补充冷媒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冷媒接触到皮肤或眼睛,以免造成伤害。
五、结论铜管 38 冷媒补充计算表是空调制冷系统维护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帮助技术人员准确地计算出需要补充的冷媒量,保证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行。
中央空调管路系统冷媒充注的计算⽅法⼀、向空调管路中填充氟利昂(制冷剂)的操作步骤是怎样的?1、如果是新空调,管路安装完成后,进⾏⽓密性试验后,需要追加冷媒前⼀定要先对管路系统进⾏抽真空。
之后直接将压⼒表接到操作阀上(分体⼩机组只有⼀个操作阀,多联机有两个阀的操作接⼝,在机器停机状态追加两个接⼝都可以,但是开机加氟⼀定要在低压处)。
2、如果是在空调运⾏(使⽤)过程中追加冷媒⼀定要在低压处接压⼒表,这时候你要判断系统的⾼低压接⼝,制冷的时候液管是⾼压,⽓管是低压,制热时相反。
追加冷媒的时候要注意,R22冷媒因为是单⼀冷媒追加时按照⽓态⽅式追加即可,⽽R410A是两种冷媒混合的疑似共沸冷媒,必须液态⽅式追加(否者成分会变),这时候在低压侧加注意速度要慢,防⽌压机回液。
3、如果更换系统部件,对系统重新追加冷媒,那么需要按照安装新机器的步骤重新做系统,就必须进⾏抽空⼯作,并且追加冷媒过程中根据情况加压机油。
⼆、冷媒追加的要点★通过对系统液体配管的实际管长,⽤计算公式计算出追加制冷剂的量,根据计算结果,添加制冷剂,绝对不能以运转电流、压⼒、温度等来任意追加制冷剂。
因为根据⽓温、配管长度以及频率的不同,电流、压⼒等是要变化的。
★制冷剂在充填时,必须使⽤电⼦加液秤、双岐表、充填软管等专⽤⼯具,不能随意猜测添加的制冷剂量。
在制冷剂追加完成后,将添加的制冷剂量填⼊室外机的铭牌记载栏内,以⽅便将来的售后⼯作。
★制冷剂的追加封⼊,请从液体管,以液体的状态追加封⼊制冷剂。
三、多联机配管追加制冷剂的计算⽅法追加制冷剂量R=配管冷媒追加量A Σ每个模块冷媒追加量B配管冷媒追加量A计算⽅法如下:配管冷媒追加量A=Σ液管长度×每⽶液管制冷剂追加量。
Σ每个模块冷媒追加量B计算⽅法如下:举例⼀:室外机由GMV-280WM/B、GMV-400WM/B、GMV-450WM/B三个模块组成,室内机由8台GMV-N140PLS/A组成。
常见制冷计算公式大全1 温度的换算先从最简单的开始——温度换算摄氏度(C)与华氏度(F)华氏度= 32 + 摄氏度×1.8摄氏度=(华氏度-32)/1.8开氏温度(K)与摄氏度(C)开氏温度(K)=摄氏度(C)+273.1502 压力的换算Mpa、Kpa、pa、bar1Mpa=1000Kpa;1Kpa=1000pa;1Mpa=10bar;1bar=0.1Mpa=100Kpa;1大气压=101.325Kpa=1bar=1公斤;bar、Kpa、PSI1bar=14.5psi;1psi=6.895Kpa;mH2O1 kg/cm2=105=10 mH2O=1 bar=0.1 MPa1 Pa=0.1 mmH2O=0.0001 mH2O1 mH2O=104 Pa=10 kPa03 风速、体积的换算1 CFM(立方英尺/分钟)=1.699 M³/H=0.4719 l/s 1 M³/H=0.5886CFM(立方英尺/分钟)1 l/s=2.119CFM(立方英尺/分钟)1 fpm(英尺每分钟)=0.3048 m/min=0.00508 m/s04 制冷量与功率1 KW=1000 W1 KW=861Kcal/h(大卡)=0.39 P(冷量)1 W= 1 J/s(焦/秒)1 USTR(美国冷吨)=3024Kcal/h=3517W(冷量)1 BTU(英热单位)=0.252kcal/h=1055J1 BTU/H(英热单位/小时)=0.252kcal/h1 BTU/H(英热单位/小时)=0.2931W(冷量)1 MTU/H(千英热单位/小时)=0.2931KW(冷量)1 HP(电)=0.75KW(电)1 KW(电)=1.34HP(电)1 RT(冷量)=3.517KW(冷量)1 KW(冷量)=3.412MBH(103英热单位/小时)1 P(冷量)=2200kcal/h=2.56KW1 kcal/h=1.163W05 简单计算公式1、膨胀阀选型:冷吨+1.25%余量2、压机功率:1P=0.735KW3、制冷剂充注量:制冷量(KW)÷3.516×0.584、风冷机水流量:制冷量(KW)÷温差÷1.1635、水冷螺杆机冷水流量:制冷量(KW)×0.86÷温差6、水冷螺杆机冷却水流量:(制冷量KW+压机功率)×0.86÷温差06 线的粗细与制冷量1、空调安装:★1.5mm2是12A-20A(2650~4500W)1P~2P★2.5mm2是20-25A(4500~5500W)2P★4 mm2是25-32A(5500~7500W)2P~3P★6 mm2是32-40A(7500~8500W)3P~4P2、螺杆机组:3、模块机组:07 温度的换算1、空气的换热量更正:公式一正确格式是:QT=Qs+Ql;(空气总热量=空气的显热+空气的潜热)2、水流量计算与冷却塔估算:注:以上两个计算公式反过来也可以用;即:知道了冷冻(却)水流量以及温差,可以推导出制冷(制热)量08 温度的换算1、冷凝水管:2、水管直径:3、水管流速选择:4、流量与阻力损失查询09 温度的换算10 温度的换算。
制冷系统制冷剂充注量的控制和分析1.引言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是实现制冷效果的关键物质,而制冷剂充注量的控制和分析则是保证制冷系统正常运行和提高能效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制冷系统制冷剂充注量的控制和分析进行讨论。
2.制冷剂充注量的重要性制冷剂充注量过多会增加制冷系统的负荷和能耗,同时也容易造成制冷剂泄漏的风险;而充注量过少则会导致制冷剂循环不畅、制冷效果差等问题。
因此,合理控制制冷剂充注量是保证制冷系统正常运行和提高能效的关键。
3.制冷剂充注量的控制方法制冷剂充注量的控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照制冷系统的容量和设计参数进行计算充注量;另一种是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3.1按照容量和设计参数进行计算充注量制冷系统的容量和设计参数是确定充注量的基础,主要包括制冷剂类型、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冷却剂性能等。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利用制冷剂充注量计算公式计算出合理的充注量。
3.2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在制冷系统运行中,由于管路摩擦、泵阻力等因素的存在,实际运行参数可能会与设计参数存在差异。
因此,在实际运行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充注量。
常用的方法有测量制冷剂容器的液位、测量制冷剂进出口的温度和压力等。
4.制冷剂充注量的分析方法制冷剂充注量的分析可以根据制冷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
常用的性能指标有制冷剂回收率、制冷效能、能效比等。
4.1制冷剂回收率制冷剂回收率是指制冷系统工作过程中回收的制冷剂与充注的制冷剂之间的比例。
制冷剂回收率越高,代表制冷系统对制冷剂的利用率越高,能耗越低。
4.2制冷效能制冷效能是指制冷系统在制冷剂充注量一定的情况下,能够提供的制冷量与所消耗的功率之间的关系。
制冷效能越高,代表制冷系统在提供相同的制冷量时,所消耗的能量越少。
4.3能效比能效比是指制冷系统所提供的制冷量与所消耗的能量之间的比值。
能效比越高,代表制冷系统在提供相同的制冷量时,所消耗的能量越少。
5.结论制冷系统制冷剂充注量的控制和分析是保证制冷系统正常运行和提高能效的重要环节。
空气源热泵制冷剂充注量计算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空气源热泵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制冷设备,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而在空气源热泵的运行过程中,制冷剂的充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到制冷效果和设备的运行稳定性。
首先,制冷剂的充注量需要根据空气源热泵的制冷容量、工作条件和制冷剂的种类来确定。
一般来说,制冷剂的充注量应该符合制冷系统的设计要求,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如果充注量过多,会导致系统的性能下降,增加能耗并可能破坏设备;而充注量过少,则会影响到制冷效果,甚至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其次,制冷剂的充注量计算需要考虑到室外环境温度、室内负荷、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等因素。
这些因素的综合考虑可以通过热负荷计算和制冷系统的设计参数来得出。
通常,制冷剂的充注量是根据制冷系统的设计充注量进行调整的,以确保制冷剂在系统中的循环量能够满足制冷需求,并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此外,制冷剂的充注量还需要根据制冷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整和监测。
在空气源热泵的使用过程中,制冷剂的充注量可能会因为漏氟或其他原因而发生变化。
因此,定期检查制冷剂的充注量并进行调整,可以确保系统的制冷效果和能耗水平处于最佳状态。
综上所述,空气源热泵制冷剂的充注量计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系统的制冷效果和运行稳定性。
正确而合理地计算和调整制冷剂的充注量,对于提高空气源热泵的运行效率和节能性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