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 优质公开课
- 格式:pptx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22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7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可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正确解释全诗大意,并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和小组讨论,学生可领悟诗中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可体会诗文雄浑、豪迈文字背后的孤寂、悲苦和无奈,以及对羁旅生活沉重的叹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析句和小组讨论,学生可领悟诗中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学生可体会诗文雄浑、豪迈文字背后的孤寂、悲苦和无奈,以及对羁旅生活沉重的叹息。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境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大漠落日的图片,并引出诗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请学生结合图片和此句思考: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是激昂的,雄壮的,沉郁的,惆怅的还是其它?2、补充本诗的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工大唐属国。
唐玄宗任命王维以检查御史身份奉使凉州(今甘肃武威),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本诗是作于出塞途中。
引导语:结合上述背景,王维的心情并不激昂豪迈,甚至是有一些悲苦和无奈的。
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这首诗。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释全文大意,并画出诗中表示地名和官职的词。
2、教师PPT出示属国、居延、萧关、燕然的位置。
3、请学生自由朗读,试着读出情感。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1、教师指名一个学生读,其余学生思考:这首诗创作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作者要去哪?请结合具体文本回答。
(时间:春天—归雁入胡天;地点:车上—单车欲问边;目的地:属国—属国过居延。
)2、作者途中看到了哪些景物?(征蓬、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追问:这些景物的作用一样么?(不一样。
征蓬、归雁:用于自喻;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用于描写雄奇壮美的边塞风光。
)3、分小组讨论:全诗中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悲苦无奈的情感?(首联:单车,轻车简从,形单影只,孤单之感;“车”欲问边,而不是人欲问,展示了出塞并非本愿的无奈;颔联:征蓬,蓬草本是深恋着土地,不随意移动,然而茎叶绷断只能被迫地随风而走,自喻身不由己;归雁,从南边归来的燕子本应归去中土,却出现在胡天,自喻离群失伴,孤单而行,并且雁也是可以自由地回归中土,而自己却不能自由地回归,也体现了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感;颈联:孤烟,狼烟也只是势单力孤,落日虽壮美,却也近黄昏。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4篇《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记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题目最美不过诗中景教学目的(目标) 1.学习《使至塞上》,借助注释和写作背景,把握诗句内容,领会诗歌主旨和诗人情感。
2.抓住《使至塞上》中的写景句,体会边塞景色雄浑壮阔的特点,并分析写景句对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
3.以本单元古诗为例,品读精彩语句,学会分析景物特点的方法,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重点学习《使至塞上》,把握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品味景物描写的美,总结分析景物特点的方法。
难点学习律诗起承转合的写作特点,体会颈联写景句对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
教法自主、合作、探究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知识结构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二、品读词句感受意境____________ 三、学习手法总结提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
深入其中,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
古代诗文中有很多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阅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今天我们学习《使至塞上》,跟随诗人王维,领略大漠风光,体会达观情怀。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划分节奏,找出押韵。
※___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借助书下注释,翻译诗歌,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句内容。
※轻装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守军,作为使者我要驱车经过辽远的边疆地区。
我就如飘飞的蓬草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如北归的大雁飞入胡人的领地。
极目大漠不见村落,只见一线孤烟笔直地冲上云霄;遥望长河不见树木,只见一轮落日在河面浮动,显得格外浑圆。
在萧关碰到了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告诉我将军正在前线征战! 3.默读诗歌,勾画诗中意象,小组合作,结合意象的修饰语,分析其所表达的情感。
※意象:车、蓬、雁、漠、烟、河、日。
※单车:孤独、寂寞。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4知识与技能:积累重要字词。
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过程与方法:1、以读促悟,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2、抓画面感,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人写诗背景,感受诗人前后变化,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感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书法作品《使至塞上》导入。
教师配乐朗读。
二、作者介绍: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
著《王右丞集》。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朝著名诗人。
王维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大屏展示)三、反复诵读,以读促悟(一)解一解了解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
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灯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
本诗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
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
(二)读一读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1、教师范读2、学生试读3、学生个读4、学生齐读(三)释义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属国:典属国简称。
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
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
征蓬:飘飞的蓬草。
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长河:黄河。
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使至塞上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5篇)使至塞上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使至塞上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使至塞上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教学目标1、深人体会古诗词的韵律。
2、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争取做到学以致用。
3、领略古诗词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仔细品味。
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除文字、词语障碍。
单车,一辆车,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属国,这里指吐蕃的军队;征蓬,飘飞的蓬草,这里指唐朝出征的军队;长河,黄河;候骑,骑马的侦察兵;子规,杜鹃鸟,又称布谷鸟;抵,值,相当;浑,简直;簪,古人用来别发连冠的首饰。
2、教师出示辅助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时的背景或心境。
王维《使至塞上》,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本诗是出塞途中所作。
(二)理解诗的意境、内容。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关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孤寂、豁达的心境,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2)学习诗歌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难点(1)领悟诗歌中蕴含的深层哲理和文化内涵。
(2)如何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边塞风光的图片,如大漠、孤烟、长河等,然后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图片,你们会想到哪些诗句?”从而引出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重点突出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和风格。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出使边塞的原因和当时的心境。
(三)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节奏。
3、点名让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然后进行评价。
(四)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2、教师针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进行讲解,如“征蓬”“归雁”等词语的含义。
(五)赏析诗歌1、引导学生思考“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这两句诗,体会诗人单车出使的孤独和行程的遥远。
2、分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让学生理解诗人以“征蓬”和“归雁”自比,表达出漂泊无依的感受。
3、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让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感受大漠的雄浑壮阔和宁静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