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小调第五交响曲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贝多芬《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中两个主题在旋律,节奏,力度上的主要区别,学生基本上能够唱出两个主题部分旋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感受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贝多芬创作的《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体会贝多芬所陈述的人类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意志和精神。
4、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增强自我的意志品质,完善自我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独立理解音乐作品所描述的情感和音乐主旨。
2、能够简单的区别主题之间的不同。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用钢琴弹奏《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的》的主题并提问:这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乐曲,那么谁能说出它的作曲者和乐曲的名称。
二、教学新课。
(1)播放完整的《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的CD,同时让学生在乐曲播放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
思考题:听完讨论“你在听乐曲的过程中想到了什么?”注:命运与希望,抗争与胜利,压抑与悲愤,雄壮有力与热情冲动。
(2)第二次放乐曲,并用乐曲做背景,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和重要作品。
思考题:贝多芬的生平经历与命运这部交响曲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注:不幸的生平使贝多芬的热情和冲动达到顶峰,从而迸发出了与命运抗争的创作乐思。
(3)聆听《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
思考题:乐曲表达了贝多芬怎样的思想感情?注意听出或唱出主题旋律听完讨论。
注:通过斗争取得胜利。
对命运的反抗和斗争,对生活的希望和憧憬,对贵族的厌恶和唾弃,感受着法国大革命的震撼和激荡,对未来的坚定和激昂,和对幸福的渴望等。
(4)开展活动:让学生按照分组:用肢体语言把添了词的两个主题旋律和动机尽情的表现出来(可以自己表演也可以多个人表演)。
(5)思考题:让学生总结两个主题旋律有什么不同?(尽量从情感变化,节奏和力度上考虑。
c小调第五交响曲教案《c 小调第五交响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贝多芬 c 小调第五交响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和历史地位。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能够感知和分析交响曲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
3、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提升其音乐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 c 小调第五交响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掌握交响曲中典型的音乐表现手法,如动机发展、主题变化等。
2、难点(1)对交响曲中复杂的音乐结构和和声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将音乐与个人情感体验相结合,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交响曲的相关知识、创作背景等。
2、欣赏法:聆听乐曲,感受音乐的魅力。
3、分析法:对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进行分析。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贝多芬的其他音乐作品片段,如《月光奏鸣曲》,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贝多芬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c 小调第五交响曲。
2、知识讲解(1)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2)讲解 c 小调第五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如贝多芬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以及他如何通过音乐表达内心的抗争和不屈。
3、音乐欣赏(1)完整播放 c 小调第五交响曲,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整体氛围和情感。
(2)分段播放,并对每个段落的音乐特点进行分析。
第一乐章:命运的敲门声。
引导学生关注强烈的节奏和紧张的旋律,感受命运的压迫感。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
体会旋律中的温柔与抒情,与第一乐章形成对比。
第三乐章:谐谑曲。
分析节奏的变化和活泼的旋律,展现出一种坚定的力量。
第四乐章:胜利的凯歌。
感受激昂、宏大的旋律,体会胜利的喜悦。
4、音乐分析(1)引导学生关注交响曲中的主题动机,如“命运的敲门声”动机,分析其在不同乐章中的变化和发展。
(2)讲解交响曲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的运用,以及如何通过这些要素来表达情感和塑造音乐形象。
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贝多芬《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两个主题在旋律、节奏、力度上的的主要区别;学生基本能唱出两个主题主要旋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视唱、多媒体课件播放、听赏等方法,让学生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欣赏贝多芬第一乐章,体会贝多芬通过音乐描述的人类与命运顽强搏斗的思想、意志与精神。
(2)通过欣赏,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增强自我意志品质,完善自我人格。
【学情分析】(1)经过小学六年及八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学习基础,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乐理知识,部分同学还会识简谱。
但学生对音乐作品整体的感知、识别能力还有待培养。
(2)学生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曾学习过一篇有关贝多芬创作《月光奏鸣曲》的故事的文章,对这位音乐家有初步了解,有一定印象,为欣赏本作品作了铺垫。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与主旨。
2.学生能区别两个主题在旋律、节奏、力度上的区别。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该作品所体现的音乐情感。
【教学过程】活动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活动:1.播放Flash课件,展示六年级语文课曾出现过的有关贝多芬的图片,播放学生熟悉的贝多芬作品《献给爱丽丝》音乐片断。
2.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导入新课。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乐曲和小学六年级曾见过的图片,那么谁能说出图片中人物的名字和乐曲名字吗?学生活动:1.感受音乐,通过图片、音乐回忆起曾经在语文课“见”过的贝多芬。
活动2:作曲者及创作背景介绍。
教师活动:1.播放课件。
2.结合课件介绍曲作品作者生平简介及作品创作时代背景。
学生活动:1.浏览简介。
2.朗读创作背景活动3:整体欣赏,初步感受。
教师活动:1.课件展示问题:在听乐曲过程中你想到了什么,能否用几个词语表达你的感受?(命运与希望,抗争与胜利,压抑与悲愤,雄壮有力与热情冲动)2.课件播放《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在欣赏之前由教师对某些内容和特点,或在欣赏中应注意的地方进行提示,以便引导学生注意作品中的重点内容。
初中音乐冀少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乐章交响曲》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
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贝多芬创作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体会贝多芬所陈述的人类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意志和精神。
2.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
3.理解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中两个主题在旋律,节奏,力度上的主要区别。
2学情分析
贝多芬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人物,但是大家也只局限于知道他是音乐家,听过几首他的曲子。
知道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名句。
至于更多细节未必知。
因此,借助此文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更多资料,对人物有更深的把握,从而能真正学到贝多芬精神的精髓。
3重点难点
1、欣赏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2、理解作品的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游戏导入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课桌上找出自己的历史书。
师:你们从刚才的游戏中能感受到什么?
2【讲授】贝多芬简介
1、同学们说说“你了解的贝多芬”
2、观看录象片段,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贝多芬的生平。
师:下面我们通过一段录象来更深入的了解贝多芬。
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前言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一首著名音乐作品,该曲特点鲜明,富有感染力,一直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中有关该曲的教案。
教案概述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曲目简介:让学生了解曲目的背景和基本信息;2.乐曲分析:通过对乐曲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其基本结构,把握其音乐特点;3.听后感受:通过对乐曲的听后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乐曲;4.情感教育:通过对乐曲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曲目简介曲目历史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在1804年至1808年间创建的。
当时,他正处于自由主义和人民民主主义运动中,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这首曲子的原意是对抗命运,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
曲目结构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共四个乐章:1.第一乐章:开始部分响起的“命运”主题将贯穿整首交响曲;2.第二乐章:主要是由交替进行的两个主旋律组成;3.第三乐章:是一个三部曲式的短调舞曲;4.第四乐章:采用常见的奏鸣曲式,由一次交响乐的序奏、小提琴的主题和变奏、斑马线型的分散结构和大调圆舞曲构成。
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具有压抑和危机感,但在最后的第四乐章中,呈现出欢快和充满希望的氛围。
乐曲分析乐曲结构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是一个典型的四乐章交响曲,分别为快板-慢板-舞曲-快板。
每个乐章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1.第一乐章采用了一种对位和和声技法,将整个交响曲贯穿在一起。
2.第二乐章有两个主要的旋律,一个是小提琴的旋律,另一个是大提琴的旋律,两个旋律交替进行,使乐曲变得动听。
3.第三乐章是一个短调舞曲,乐章作为中间的一个舞曲,使乐曲变得更加活泼有趣。
4.第四乐章则是一个结构完整、富有韵律感的乐章,最后以欢快的圆舞曲结束。
整个曲子贯穿了“命运”主题,使听者在欣赏中体验命运的种种挑战与突破。
乐曲特点1.乐曲采用了对位和和声技法,这使得乐曲在旋律、节奏、节拍上巧妙地构建了起来,同时也加强了乐曲的分寸,提高了乐曲的艺术性。
《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生平2、复习音乐表情术语中的力度记号,并了解这些记号在作品中的重要作用3、能够完整听赏整曲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接触过交响乐作品,有了欣赏交响乐的体会和经验,学生对贝多芬也有一定的了解,而本作品又是比较经典和著名的交响乐作品,学生应该有比较浓厚的欣赏和学习兴趣。
三.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复习表情记号,为欣赏分析《命运交响曲》做好铺垫,引导学生欣赏音乐、获得审美体验,从而体会到力度记号对音乐作品情绪所引起的重要作用。
难点:领会音乐主题,感受乐曲表达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了解贝多芬2.教师出示课件简介贝多芬贝多芬:(1770-1820)德国人。
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海顿,莫扎特被称为“维也纳三杰”,被尊称为“乐圣”。
主要成就:九部交响曲。
其中最有名的是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32首钢琴奏鸣曲。
有名的有《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
十六首小提琴协奏曲,唯一一部歌剧《费德里奥》,贝多芬三十岁九双耳失聪也已经无法治愈。
对于音乐为事业的他到了绝望的境地。
他凭借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凭着他的记忆力又写出了许多举世闻名的作品。
(二)复习表情记号“速度、力度、节奏”是构成音乐的三个非常重要的三要素,这节课我们先复习三要素中的两大要素,“力度、速度”然后再通过聆听作品,使学生能更好的分析“力度”“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
(三)、初次聆听《命运交响曲》播放动画版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很直观地能感受到速度与力度记号是表现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只要抓住力度的变化规律,就能够很好地表现音乐,从而塑造出准确的音乐形象。
通过初次完整的欣赏《命运交响曲》,先让学生初步感受各乐段音乐旋律特点,体会音乐情绪。
为下节课再分部欣赏作品打下扎实的基础,从而能更好的分析作品。
五、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音乐课,我们认识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同时复习了音乐表情记号中的力度记号,初步聆听了《命运交响曲》,下周音乐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首作品。
《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贝多芬《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中两个主题在旋律,节奏,力度上的主要区别,学生基本上能够唱出两个主题部分旋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感受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贝多芬创作的《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体会贝多芬所陈述的人类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意志和精神。
4、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增强自我的意志品质,完善自我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独立理解音乐作品所描述的情感和音乐主旨。
2、能够简单的区别主题之间的不同。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
请两名同学表演见面握手的情景:互相看得见。
两人蒙上布(背景音乐:命运主题)。
师:同学们,你们从刚才的表演中品味出什么了吗?请两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是呀,身体的缺陷给人会带来多大的伤害和心理障碍,就和我们今天要见到的这位音乐家一样,他的双耳失聪,但是却在失去听力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乐章,相信同学们都知道他的名字,我们大声说出他的名字——贝多芬。
二、贝多芬简介。
请同学们说说你了解的贝多芬。
出示贝多芬画像,通过神情揣摩他的性格。
(学生通过课前网络书籍资料的查找对他已有所了解,可互相补充)。
课件展示,了解贝多芬生平及主要代表作。
师:我想,在贝多芬众多作品中,下面这部作品最能表现他的思想和精神!出示课题:《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
三、呈示部音乐片段欣赏。
1、主部主题欣赏。
欣赏后,课件展示:你在音乐中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气氛?(阴森恐怖)。
师:对于这个主导动机,贝多芬曾对他的朋友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
命运交响曲名字来来源于此。
通过这样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命运石好运还是厄运呢?(厄运)。
2、副部主题欣赏。
这是一段充满着希望,温馨的抒情旋律,它是作为美好的理想形象而出现的。
高中音乐教案
《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教授对象:高中一年级
执教教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贝多芬创作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体会贝多芬所陈述的人类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意志和精神
2 、教学培养学生独立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增强自我的意志品质,完善自我的人格魅力。
4、理解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中两个主题在旋律,节奏,力度上的主要区别
5 、学生基本上能够唱出两个主题部分旋律
二、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独立理解音乐作品所描述的情感和音乐主旨。
2 能够简单的区别主题之间的不同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的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四、教材分析:
贝多芬的生平和重要作品:1770年12月16日,莱茵河畔的波恩诞生了一位音乐巨匠---------贝多芬,这座靠近法国的城市,在
政治上,文化上都比较活泼开放,法国的启蒙主义,德国的狂飙运动及当时德奥实行的的“开明专制”在这里都很有影响。
贝多芬的童年是不幸的,性情暴躁的父亲想把他培养成第二个莫扎特,用打骂的手段让他一连几个小时的练习钢琴。
但是,不幸的童年生活养成了他顽强自立的性格,他钻研音乐,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学,哲学都抱有广泛的兴趣。
1789年,贝多芬19岁在德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影响下创作了合唱《谁是自由人》和《约瑟夫二世》康塔塔,反映了他对“自由,平等原则”的明确信仰。
五、教学方法:
跟唱法、讨论法、比较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互联网、书籍、音响等)收集有关交响音乐,贝多芬与《命运交响曲》地资料,以备这节课交流、补充。
老师:准备相关资料,音响、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请两名同学表演见面握手的情景:
1.互相看得见
2.两人蒙上布(背景音乐:命运主题)
师:同学们,你们从刚才的表演中品位出什么了吗?
请这两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是呀,身体的残缺给人回带来多大的伤害和心里障碍,就和我们今天要见到的这位音乐家一样,他的双耳失聪,但是却在失去听力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乐章,相信同学们都知道他的名字,我们大声说出他的名字——贝多芬。
二、贝多芬简介
1.请同学说说你了解的贝多芬
2. 出示贝多芬画像,通过神情揣摩他的性格
课件展示,看短片,了解贝多芬生平及主要代表作
师:我想,在贝多芬众多作品中,下面这部作品最能表现他的思想和精神!出示课题:《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
三、呈示部音乐片段欣赏
1、主部主题欣赏
a. 欣赏后,课件展示:你在音乐中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气氛?(阴森恐怖)
师:对于这个主导动机,贝多芬曾对他的朋友说:“命运就师这样敲门的。
”命运交响曲名字也来源于此。
通过这样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命运是好运还是厄运呢?
(厄运)
b. 看谱例,用跟唱法学唱“命运主题”
1= bE 2/4
f 0 3 3 3 | 1 - | 02 22 | 7 - |
(要求力度强)
2、副部主题欣赏
这是一段充满着希望,温馨的抒情旋律,它是作为美好的理想形象而出现的。
1= bE 2/4
p 5 1︱ 7 1︱ 2 6︱ 6 5︱
(跟唱法学唱)
3、两个主题对比
分组讨论:这两个主题给我们印象是否一样?
表演对比:
男同学——命运主题:用强力度演唱,配以敲门动作,模仿厄运敲门的样子;
女同学——抒情主题:用弱力度演唱,用手画线条,表现美好温馨的情感。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世界最出色指挥家之一的奥地利指挥家——卡拉杨,请大家看看他是如何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对命运的理解。
全曲欣赏,分组讨论:
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用笔记录欣赏过程中你想到了什么?与命运斗争的历程?可以用线条,图画,词语等等,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记录下来。
分组讨论:欣赏完,各组同学交流感受,派代表发言。
教师举代表性记录进行点评。
注:(命运与希望,抗争与胜利,压抑与悲愤,雄壮有力与热情冲动。
(通过斗争取得胜利。
对命运的反抗和斗争,对生活的希望和憧憬,对贵族的厌恶和唾弃,感受着法国大革命的震撼和激荡,对未来的坚定和激昂,和对幸福的渴望等)
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取得胜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人生犹如巨轮正要拔锚起航,前途或遇险滩暗礁,或遇波涛汹涌,但只要坚定自己信念,勇敢的搏击风浪,定能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