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变态心理学 第一章 变态心理学概论-北京大学
- 格式:pdf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26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参考书目王建平,变态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钱铭怡,变态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David H. Barlow, V. Mark Durand,Abnormal Psychology,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苏珊.诺伦,霍克西玛,变态心理学与心理治疗,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年版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译异常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一个分支,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相关概念神经病(neuropathy)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精神病(psychoses)心理障碍(psychological disorders)。
变态心理(abnormal psychology)相关学科异常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精神病学神经病学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变态心理的界定一、什么是变态心理一位死了丈夫的妇女,变得严重抑郁,入睡困难,并且没有胃口。
她是心理异常还是正常的痛苦状态?一个男青年强迫女友和他发生性关系。
这是心理异常还是一种犯罪?一个男人不能乘坐飞机,即使长途旅行他也坚持乘船。
这是变态还是有点特别?一个妇女偶尔贪吃,此后又强迫自己吐出来。
她是心理异常还是正常的追求?在非洲,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用刀把自己的手和脸划破,用来制造具有装饰性的伤疤。
这是病理性的自残还是正常的爱美?判断是否变态的标准是什么社会标准统计标准个体不舒适感行为适应不良教材P1三例朱迪:看见血就晕倒的女孩判断的标准是什么①痛苦;②适应不良;③不合理;④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⑤少见的和非传统的;⑥观察者不适;⑦违背标准。
一个被认可的定义:变态心理(或心理障碍)是一种与个人痛苦或严重功能损伤相关的,在所属的文化环境中,不典型的或不被预期的行为、情绪或认知方面的机能失调。
云南师范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函授应用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时】函授(自学)50学时,面授30学时课程性质:变态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不同于正态心理学,它是从另一个视野来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在理论上,它对于说明心理现象的实质和发生机制。
对于论证心物关系和心身关系的哲学基本问题,可以提供鲜明的科学论据,丰富和发展普通心理学的理论框架,证实心理学的理论假设;在实践上,它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促进精神健康的心理卫生工作以及整个人类精神健康的保健事业的发展,还能有助于促进和提高精神医学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的效果,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里,心录的探讨,必定会成为未来一门最迫切需要的科学,因为,世界发展的趋势表明,人类的大敌不在于饥荒、地震、病菌或癌症,而在于人类本身。
就目前而言,我们仍然没有适当的方法来防止远比自然灾害更为危险的人类心灵疾病的蔓延。
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世界里发生心理失衡,心理困扰,心理障碍乃至精神疾患的人数正在明显地攀升。
因此,心理异常问题越来越引发人们的深切关注,作为这个领域基础学科的变态心理学就理所当然地为人们普遍重视和十分感兴趣的一门科学。
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员了解变态心理的基本原理,熟悉变态心理的基本研究技术,能对心理变态人群开展心理诊断、矫治及咨询活动,掌握心理变态的内容,原则,咨询与治疗及诊断的方法与途径。
要学好本课程要注意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治疗学,心理诊断学、心理案例分析学、咨询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卫生学、心理健康学等有关理论与知识的学习。
自学课程安排:变态心理学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有理论及操作技术的双重要求,在自学时应保证学员的自学时数不低于50学时,在自学时可按本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同步进行,自学教材采用张伯源主编《变态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并拟定自学计划,对自己的自学作一个合理安排。
变态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判断一个人是否变态有三个基本的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1)心理功能紊乱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的损伤;(2)心理和行为功能紊乱往往伴随痛苦而产生,社会功能受损在界定心理障碍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3)非典型性反应是指心理障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符合一定文化的要求:通常,有些事情会因为不经常出现或者偏离了正常范围而被认为是不正常的。
4、对变态心理的认识(1)早期的认识。
早期人们对变态从3个方面进行了解释:超自然的解释、生物学的解释、心理学的解释。
(2)生物学的解释。
对生物学观点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被称为现代医学之父,他们相信心理障碍可能是由大脑病变或头部受伤引起的,并且会受到遗传因素影响。
希波克拉底的一个更有意思并很有影响的理论是心理障碍的体液理论。
后来,盖仑发展了这一理论。
大部分振奋人心的发现来自于通过催眠研究得出的心理学观点。
首先是奥地利人梅斯梅尔指出物理磁流体的不均等分布造成了人体疾病。
“通磁术”就是后来所说的催眠,通过对病人的暗示起到了治疗效果。
对眠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人物是法国医生沙考。
19世纪末期,催眠作为一种治疗癔症的方法在欧洲和美国广泛使用。
它构成了现代精神疗法的基础,并成为通过心理学途径研究精神障碍的里程碑。
——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变态心理和行为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观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梅耶。
梅耶被认为是美国精神病学之父。
他强调变态心理和行为由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的共同作用。
5、几种变态心理学理论:心理动力学、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行为主义模型、认知学派、多维综合模型6、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学的观点,行为是由强大的内部力量驱使或激发的。
这些内部力量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
心理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维也纳医生费洛伊德。
他用精神分析的技术如释梦、自由联想等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北大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完整版)北大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完整版)变态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2 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
3 高危设计:选择那些更可能出现某种心理异常的人进行前瞻性研究。
4 血亲设计:这种设计仍属病例控制抽样,但同时对病例组被试的亲属进行评定,这种研究设计的主要目的试探讨心理异常的传递。
5 催眠时相:指大脑皮层从觉醒(或睡眠)到睡眠(或觉醒)状态过渡的一种机能状态,包括四种不同的时相:正常相均等相反常相超反常相6 孤立病灶:又称病理惰性,是指高级神经活动机能出现个别的病变点,但其他高级神经机能仍很正常,这种病灶可能是过去经受的精神床上的后果,遗留下来而成为产生心理异常的原因。
7 实验性神经症:兴奋和抑制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但如果兴奋和抑制不能协调,就会造成大脑机能的混乱,从而产生行为的混乱,称之为实验性神经症。
8 泛化: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
9 辨别:即个体学会对相似的刺激进行分辨,并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
10 神经症:指在面对日常生活种的问题时,由于过去不良的学习经验的影响而产生的持续性焦虑和恐惧情感。
11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焦虑为基础的神经症模式,病人报告躯体症状,似乎躯体某方面出现问题,但去不能找到任何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因此又称心里生理障碍。
12 转换性障碍:以前称做癔病(症)或歇斯底里,其特点为在没有器官病变的基础上出现某种机体机能障碍或失去控制能力。
13 恐怖症:指对某种客观或情境表现出一种持久的恐惧,但客体或情境并没有真正的危险,或这种危险的程度是被极大地夸大了的。
14 妄想:思维障碍导致假的不合理的信念称为妄想,妄想可见于许多类型的精神障碍,并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具有泛化,内容荒谬的特点,迫害妄想关系妄想及影响妄想最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