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06年北京大学“政治学概论”试题
- 格式:wps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8
考研政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国家B. 政治文化C. 政治制度D. 政治行为2. 下列哪项不是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A. 人口B. 土地C. 政府D. 经济3. 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A. 强制B. 传统C. 法理D. 奖惩4. 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包括()A. 选举和示威B. 选举和投票C. 投票和示威D. 选举和辩论5.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政治上层建筑是建立在()基础上的。
A. 经济基础B. 文化基础C. 社会基础D. 法律基础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政治文化的功能包括()A. 社会化B. 整合C. 导向D. 传承7. 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有()A. 教育B. 家庭C. 媒体D. 宗教8. 政治制度的类型包括()A. 民主制B. 共和制C. 君主制D. 极权制9. 政治发展的目标通常包括()A. 经济增长B. 政治稳定C. 社会公正D. 政治民主10. 政治决策的过程通常包括()A. 议程设定B. 政策制定C. 政策执行D. 政策评估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政治社会化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12. 阐述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威的区别。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3. 论述现代国家构建中法治的作用及其挑战。
14. 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的变化及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考研政治学概论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A2. D3. C4. B5. A二、多项选择题6. A B C D7. A B C8. A B C9. B C D三、简答题11. 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和内化政治知识、政治规范、政治价值观念的过程。
它的重要性在于帮助个体适应社会政治生活,形成政治认同,维护政治秩序,并促进政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2. 政治权力是指个人或集团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而政治权威则是建立在合法性基础上的政治权力,它得到了社会成员的广泛认可和服从。
全国202X年10月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真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政治的核心是〔 A 〕P6A.政治权力B.政治结构C.政治规则D.政治类型2.国家权力具有特别的强制力,主要在于国家权力〔 A 〕P55A.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B.有权威C.有道德约束D.有影响力3.国家学说的最核心问题是〔 A 〕P49A.国家的本质问题B.国家总揽形式问题C.国家总揽方法问题D.政党问题4.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方法和途径是〔 B 〕PP70A.政治改革B.政治革命C.政治改进D.政治发动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萌芽于〔 D 〕P85A.西欧封建社会初期B.亚洲封建社会中期C.东欧封建社会末期D.西欧封建社会末期6.马克思主义认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先决条件是〔 B 〕P121A.工农联盟B.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C.暴力革命D.改造旧生产关系7.X理论形成于〔 D 〕P136A.抗日X时期B.解放X时期C,社会主义改造时期D.改革放开时期8.提出国体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的是〔 A 〕P144A.X B.XC.列宁 D.马克思9.在我国,有权选举国家主席的机关是〔 A 〕P16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C.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地方各级人大10.在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民族问题主要表现为〔 D 〕P213A.政治压迫B.经济掠夺C.民族解放D.地区民族冲突11.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 B 〕P225A.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B.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C.无产阶级的民族主义D.无产阶级的民主主义12.长期以来,日本的政党制度是〔 C 〕P261A.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B.多元并存的多党制C.一党独大的多党制D.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13.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政治文化称为〔 C 〕P257A.亚系统政治文化B.参与型政治文化C.主导型政治文化D.共识型政治文化14.阿尔蒙德认为,标志着政治开展的重要文化类型是〔 B 〕P315A.臣属型文化B.参与型文化C.狭隘型文化D.群众型文化15.政治开展性质改变的标志是〔 C 〕P328A.人民思想观念的改变B.社会舆论的改变C.国家政权的改变D.广阔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变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延续开展决定“十五大〞提出的突出问题是〔 C 〕P352 A.政企分开B.行政治理体制改革C.依法治国D.机构改革17.维持国家正常、有序存在和活动的前提条件是〔 C 〕P379A.统一的ZJ B.统一的文化C.统一的政权D.统一的民族18.国际组织起源于〔 A 〕P382A.国际会议B.个人组织C.利益集团D.国际政党19.非洲统一组织属于哪类国际组织〔 A 〕P384A.政治性国际组织B.经济性国际组织C.军事性国际组织D.文化性国际组织20.第三世界形成的标志是〔 C 〕P399A.波茨坦会议B.巴黎公约C.万隆会议D.印度独立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政治学试题(一)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如下看法:认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认为政治学研究对象是"公共权力"及其权威性价值分配;认为政治学研究的对象是公共事务;认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政治现象。
我们认为可以把以下一些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政治的本质及演变规律、政治主体、政治关系、政治环境、政治管理、政治参与、政治发展、政治文化、民主政治、国际政治2、国家的本质国家的本质:国家是由领土、人口、主权、政府构成;国家以社会公共权威为基础维持和运作;国家的终极目标是维护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
国家的本质是阶级性与公共性的有机统一。
3、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实质是政治统治权力。
它属于而且只属于统治阶级,由统治阶级来行事,为统治阶级服务。
行使政治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国家职能。
这是政治权力的本质所决定的。
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既包括公共权力机构及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又包括其物质附属物--军队、监狱、警察和法庭等。
4、政治管理政治管理:国家权力主体通过国家或特定的政治组织对社会公共政治生活进行能动约束和调控的过程。
二.判断对错:(20分,每题2分)1、政治管理和社会管理是两个具有密切关系的概念,但政治管理突出政治性,社会管理突出社会性、自发性、自主性、自治性。
(√)2、政治模式和政治主体间的互动关系体现在:政治模式和政治主体相互依存;政治模式制约政治主体的关系和行为;政治主体创造、维系、变革政治模式。
(√)3、政治管理的作用: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维持和保证政治制度的运转;保持政治稳定、促进政治发展;保障公民权利,发展民主政治。
(X)4、政治文化是政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它主要研究不同民族和不同社会中,影响政治体系成员的价值观念、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的文化和心理等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政治学概论试卷真题答案尊敬的考生:以下是政治学概论试卷的真题答案,请仔细阅读,对照您的答卷进行自评。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问题:什么是政治学的基本任务?答案:研究权力与政治关系。
2. 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哪个学派的代表?答案:社会主义政治学。
3. 问题:政治学研究的对象是?答案:政治。
4. 问题:下列哪个不是政治学的研究方法?答案:海选。
5. 问题:下列哪个不属于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答案:经济利益。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问题:请解释社会契约理论,并简要介绍其代表人物。
答案:社会契约理论是一种政治学理论,认为人们在自然状态下达成契约来建立政府,以保障个人的自由和安全。
代表人物包括洛克、卢梭和霍布斯。
2. 问题:请解释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
答案: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政府选举制度、多党制、言论自由、法治和人权保障等。
这些原则保障了公民的参与权,保护了个人的自由和权益。
3. 问题:请简要介绍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理论。
答案: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基于权力和利益的,主张强国之间的相互竞争与利益追求。
自由主义理论则强调国际制度、法律和合作,主张通过合作与对话解决国际争端。
三、论述题(共30分)问题:请分析全球化对国家主权造成的挑战,并提出您的观点。
答案:全球化对国家主权造成了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全球化加速了国际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使得国家的独立性和自治能力受到影响。
其次,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需要国际合作解决,使得国家主权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限制。
最后,全球化导致经济一体化,国家的经济政策受到全球市场的制约。
然而,尽管全球化对国家主权构成挑战,国家主权仍然是国际体系的基础。
国家主权保障了国家的独立性和自治权,使得国家有能力应对内外挑战。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应该坚持国家主权原则,同时通过加强多边合作和制定有效的国际规则,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总结:政治学概论试卷真题答案主要涵盖了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政治学概论全部试题国关2006 (改为政治学概论)一,名词解释 5*6=30政党代议制民主联邦制分权与制衡国际格局综合国力二,简答 15*4=601,行为主义革命的主要诉求?2,比例代表与多选制(多数胜出的选举)对政党格局的影响?3,违宪审查及其意义。
4,中国和平崛起的内容。
三,论述 30*2=601,试分析社会公正,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2,试论述不同政治制度产生的社会基础。
国关2007政治学概论一.名词:政治宪政政府西方现代国家的地方分权计划经济政治伊斯兰文官制二.简答1.中西封建制度的异同2.权力与权利的关系3.习惯法的价值4.势力均衡与集体安全的关系三.论述1.从比较的角度,论述中国传统政府制度和政治文化的正面因素2.西欧北美社会福利制度的得失及市场化改革的限制性因素国关2008政治学概论一、名词:民主集中制《乌托邦》NGO 民族主义危机处理司法审查权二、简答美国保守主义内容及产生背景总统制与内阁制的区别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的关系时代论对研究当代国际政治的意义三、论述权力制约的必要性,举例不同时代和国家的制度和实践进行说明根据大国关系论述当代国际格局特点国关2009政治学概论一、利维坦立宪政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利益国际格局软实力二、1人民主权思想的来源与发展2 政治权力的本质3 文明冲突起源与背景4 简述当代国际社会的非传统安全三、1从政治学的理论和实践,看人和制度的作用2 冷战之后世界格局的形势与特点国关2010政治学概论一、政治社会化时代主题依附论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托克维尔《里斯本条约》二、1.简述战后亚非国家内部民族分裂的原因。
2.简述卢梭社会契约论对现代民主理论的贡献。
3.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4.简述塞缪尔·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内容。
三、1.试述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2.主权是一个国家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而分权制衡力理论又要求对权力进行分割和制约,你是如何理解的?国关2011政治学概论一,名词解释(5’*6=30’)公民社会影子内阁九品中正制国家外交战略民主和平论全球治理二,简答题(15’*4=60’)1.试述《利维坦》的政治意义;2.以美国政治结构为例,试分析“分权与制衡”原则;3.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政治学的影响;4.汉斯·摩根索的现实主义六原则三,论述题(30’*2=60’)1.从政治学角度分析全球化;2.胡锦涛的时代观内容及对国际政治的意义国关2012政治学概论一,名词解释(5’*6=30’)政党分赃制半总统制集体安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跨国公司文明冲突论二,简答题(15’*4=60’)1.简述宪政的内涵2.简评多数决的优点和缺点3.沃尔兹在《人、国家与战争》中对国际冲突原因的三种解释4.三个世界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国际影响三,论述题(30’*2=60’)1从历史比较的角度分析中国的“无为而治”和西方“小政府理论”2中国在《和平发展白皮书》中将国家主权列于国家六大核心利益之首,论述其深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党史1995年一、名词解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万隆会议、台湾海峡危机、麦克马洪线、铁列克提事件、邓小平“韬光养晦”外交思想、“银河号”事件、中国政府处理南海争端的基本原则二、论述题1.评述建国初期毛泽东外交思想2.评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3.为什么说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党史1996年一、名词解释朝鲜停战谈判、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中苏论战、中国对外援助的8项原则、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八·一七”公报、亚太经合组织、《中俄哈吉塔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二、论述题1.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2.中国政府关于军备控制与裁军的基本立场3.从国际关系角度论述中国崛起的意义党史1997年一、名词解释遏制政策、《与台湾关系法》、珍宝岛事件、中日民间外交、《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中日关系五原则(1997年11月提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人权状况》白皮书二、论述题1.评述江泽民访美的成果和意义2.从中共十五大报告中关于初级阶段理论评述中国对外政策定位。
育明教育专注于北京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始于2006,八年辅导经验北京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政治学理论)北京大学政管学院政治学理论考研参考书目考试科目一:政治学原理1、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莱斯利·里普森著:《政治学的重大问题》,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3、李景鹏著:《权力政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俞可平著:《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燕继荣著:《现代政治分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考试科目二:综合一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
(用胡绳版本的就可以)2. G.萨托利著:《政党与政党体制》,商务印书馆,2006年。
3.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等著:《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视野》,杨红伟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4.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著:《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徐湘林等译,东方出版社,2008年。
5.唐晓、王为、王春英著:《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世界知识出版社,200 5年。
6.梁琴、钟德涛著:《中外政党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0年。
7.谢庆奎主编:《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8.杨凤春著:《中国政府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9.江荣海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第二版。
10.陈哲夫、江荣海等主编:《现代中国政治思想流派》(上、中、下)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
11.陈哲夫著:《20世纪中国思想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育明教育考研咨询QQ1559022430 徐老师2006年政治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利益集团又称压力集团。
是西方常见的政治现象之一。
政治学概论历年试题(参考答案)政治学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一次系统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A.《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B.《国家与革命》C.《论列宁主义基础》D.《共产党宣言》2.“国家是整个社会的正式代表,是社会在一个有形的组织中的集中表现”,这句话表明:()A.国家本质上代表整个社会成员利益B.国家在形式上代表整个社会C.国家代表所有阶级利益D.国家代表所有社会组织3.在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最重要手段是()A.直接利用宗教B.间接利用宗教C.政治思想宗教化D.直接利用封建迷信4.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中国封建社会实行()A.中央集权制B.三权分立制C.等级制D.官僚制5.体现资本主义政治自由和民主的最集中、最典型的制度是()A.集权制B.总统制第 1 页C.代议制D.福利制6.实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基本保证是()A.工农联盟B.多党合作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8.最直观反映一个国家统治形式和权力结构特征的是()A.国体B.政体C.政党制度D.国家结构9.美国的政治体制属于下列哪种形式()A.民主集中制B.严格三权分立制C.混合权力体制D.以行政权为重点的分权制10.国家机构的阶级性集中体现在()A.机构体系结构B.国家统治集团C.国家政治体制D.国家经济形式11.民族问题的实质是()A.阶级问题B.权力问题C.经济问题D.文化问题12.民族联合就是()A.民族团结B.民族合作第 2 页C.民族同化D.民族发展13.判断一个政党的阶级属性和本质的最重要依据是()A.政党的决策B.群众基础C.政党的政治纲领D.政党的党员构成14.美国的政党制度属于()A.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B.多元并存的多党制C.议会内阁制的两党制D.总统制下的两党制15.实行一党制的国家是()A.意大利B.德国C.中国D.法西斯国家16.按社会成员的参政倾向,西方学者将政治文化划分为()A.服从型政治文化与冲突型政治文化B.协调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C.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D.参与型政治文化与协调型政治文化17.首次提出“政治文化”一词的是()A.韦伯B.鲍威尔C.阿尔蒙德D.塞缪尔·比尔和亚当·乌赫姆18.国际组织的存在和活动的基本形式是()A.国际会议B.国际条约C.国际贸易D.国际交往19.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认为,政治发展的动力在于()A.广大群众B.先进政党第 3 页C.中产阶级D.杰出领袖20.国际政治关系中,行为主体的诸多力量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政治力B.军事力C.经济力D.文化力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政治学概论试卷与答案政治学概论试卷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政治的活动是科学,这表明(A)P6A.政治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B.政治活动是经验性的C.政治活动是理性的D.政治活动是实践性的2.《君主论》一书的作者是(A)P3A.马基雅维里B.洛克C.卢梭 D.布丹3.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政治思想家是(C)P47A.托马斯·阿奎那B.马基雅维里C.布丹D.卢梭4.欧洲封建社会土地所有权和实施超经济强制的政治权力集中在(C)P75A.国王手中B.官员手中C.领主手中D.农民手中5.区别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分水岭和出发点是(D)P49A.统治形式B.统治机构C.统治方法D.国家本质6.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本家将一部分股票转让给工人和其他人民,其实质是为了(B)P95A.建立“人民资本主义”B.加强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C.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为人民谋福利7.无产阶级专政最根本的保证是(C)P127A.工人阶级领导B.人民代表大会制C.党的领导D.社会主义公有制8.从国家活动的原则来看,新型民主在国家活动中的表现是(C)P125A.集权制B.分权制C.民主集中制D.全民民主制9.最典型的“三权分立”制国家是(C)P184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10.的核心是(A)P207A.民族平等与团结B.民族发展与国家主权C.民族同化与融合D.民族自决与分离11.民族压迫政策的具体表现是(C)P208A.民族团结B.民族独立C.民族同化D.民族融合12.德国的政党制度是(A)P259A.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B.两党制C.一党制D.内阁制下的多党制13.“政治社会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A)P300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70年代14.总统制下的两党制国家是(A)P254A.美国B.法国C.德国D.英国15.英国的政党制度是(D)P253A.多元并存的多党制B.一党独大的多党制C.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D.内阁制下的两党制16.西方政治发展理论代表人物D·莱纳的代表作品是(B)P312A.《发展中地区的政治》B.《传统社会的消失》C.《政治发展的诸方面》D.《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17.一个阶级行使和掌握政权的根本标志是(C)P334A.取得战争的胜利B.获得其他国家的承认C.建立特定性质的政治制度D.获得广大民众的支持18.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是(B)P349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19.以下属于一般政治性国际组织的是(B)P384A.国际大赦组织B.一战后的国际联盟C.世界海事组织D.世界气象组织20.美苏争霸世界的矛盾被称为(C)P399A.发展问题矛盾B.南北关系矛盾C.东西关系矛盾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矛盾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1.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有(ABCD)P14A.慎到B.商鞅C.申不害D.韩非E.董仲舒22.属于社会契约论的观点有(ABCD)P45-47A.自然法学说B.自然权利学说C.天赋人权学说D.自由平等学说E.公有制学说23.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含义是指(ABCD)P50-54A.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B.国家本质是阶级统治C.国家是统治阶级的专政D.国家是暴力机器E.国家调节各阶级利益,实现阶级合作2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扩展的必备条件是(AD)P87A.充足的货币集中于少数人手中B.开拓海外市场C.发育成熟的市场条件D.广阔的劳动力市场E.稳定的金融秩序25.帝国主义阶级,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复杂化的具体体现有(ABC)P114-116A.无产阶级同垄断资本之间矛盾尖锐B.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C.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同帝国主义矛盾尖锐D.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尖锐E.资产阶级内部矛盾尖锐26.政体同国体相比较,其特征是(BC)P146A.单一性B.复杂性C.多样性D.多变性E.稳定性27.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ABC)P223?A.政治B.经济C.文化D.地域E.人权28.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对外表现为(ABCDE)P220?A.军国主义B.大国沙文主义C.领土扩张主义D.殖民主义E.霸权主义29.革命发生的客观条件(ABE)P335A.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统治下去B.广大群众革命积极性普遍提高C.革命阶级组成了政党D.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分裂E.被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生活下去30.国际基本准则对所有国际政治行为主体都具有相当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体现为(CD)PA.差别约束B.法律约束C.道德约束D.实际约束E.强制约束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31.国家权力P54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
政治学概论真题(2006-2010)及其答案解析2006年政治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政党:【解析】“政党”的概念是政治学最基本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它是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阶级或阶层的政治上最积极的代表,为了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在阶级斗争中形成的政治组织。
举例几个国家的政党体制及知名政党。
2.代议制民主:【解析】从定义出发,然后结合产生发展的历史来阐述。
大概100-120字足够了。
代议制民主(representative democracy):公民选举代表掌握国家决策权力的民主形式。
代议制民主下,公民的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选举代表的权利上。
古代的直接民主随城邦的解体而消逝,民主在中世纪末期再生时便采取了代议制形式。
近代民主思想家虽然承认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但他们几乎众口一词,认为人民不适合直接掌握国家权力。
他们认同中世纪成长起来的代议制民主,由人民选举出代表掌握国家权力。
公民的民主权利体现在他们选举代表的权利上。
代议制民主方案的出现,使近代思想家解决了一个困扰民主制度拥护者的一个难题,即在理论上必须承认人人平等,但在实践上,只能由少数精英掌握国家权力。
实行代议制民主的另一个绝对的理由在于,近代民族国家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和社会交往水平以及交通通讯等技术手段的限制,使直接民主在实际操作上是不可能的。
3.联邦制【解析】联邦制和单一制,是两个比较基本的名词,本题考查基本的政治学功底。
联邦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共和国、州、邦)结合而成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
联邦制国家由各个联邦成员组成,各成员单位先于联邦国家存在。
联邦成员国在联邦国家成立之前,是单独的享有主权的政治实体;加入联邦之后,虽然不再有完全独立的主权,但在联邦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联邦成员的主权仍受到法律的保护,联邦成员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在组成联邦制国家时,联邦成员单位把各自的部分权力让渡给联邦政府,同时又保留了部分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力。
《政治学概论》答案《政治学概论》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5.BDBDB 6-10.BCCBB 11-15.ADBCD 16-20.BBDDC 21-25.CABDC 26-30.ABDCB二、多选题1.DE2.ABD3.CD4.ABCD5.AD6.ABCD7.BD8.ADE9.ABCDE 10.ABCDE11.ABCD 12.ABCDE 13.ABD 14.AD 15.ABDE16.BC 17.AB 18.BC 19.AB 20.BCDE三、名词解释1. 国家要素说:国家要素说分为三要素说和四要素说。
三要素说认为国家是人口(居民)、领土(土地)、主权(权力)三者的联合体。
四要素说是在三要素基础上加一个政府。
二者并没有什么区别。
国家要素说实际上在以地理意义上的国家来代替政治意义上的国家,以此来模糊国家的政治性质及国家统治的阶级本质。
2政治总格局指一个国家中代表各阶级、阶层以及其他群体的政治组织之间与国家政权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
3君主制是最古老,并且曾经为奴隶制和封建制贵贱所普遍采用的政权组织形式。
它是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和苏丹等)为国家元首的政权组织形式,它通常是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地掌握国家最高权力,通过下设的对君主负责的官僚机构管理国家事务。
4政治体制是指国家为了行使政治权力而设置的政权组织、政治组织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运行制度。
它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系统表现,是马克思主义系统思想和列宁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运行模式,也是国家管理社会政治事务的规范体系。
5国家机构是反映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它包括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是对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总称。
实际上是实现国家权力。
执行国家职能、进行国家日常活动的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组织体系。
6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在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机关体系中实质上或象征地居于首脑地位的部分。
政治学概论历年试题及答案(500字)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政权反映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利分配关系,又称为( c )a.国体 b.国家形式 c.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d.国家结构形式2、在奴隶制、封建制国家中普遍采用的政体形式( b )a.立宪君主制 b.无限君主制 c.贵族君主制 d.等级君主制3、由议会授权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式或政党联盟组成内阁,政府对议会负责的政体是( c )a.会议制 b.议会君主制 c.议会共和制 d.总统共和制4、人类历史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体形式是( a )a.巴黎公社制 b.苏维埃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 d.民主共和制5、君主是总统国家元首,议会掌握实权,议会选举产生内阁,内阁只对议会负责的是( c )a.二元君主制 b.无限君主制 c.议会君主制 d.等级君主制6、将党划分为右翼、左翼、中间的分类标准是( b )a.阶级属性 b.意识形态倾向 c.是否合法 d.是否掌握政权7、中国共产党与明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c )a.民主集中制b.人民代表大会制c.四项基本原则d.依法治国方略8、在国家机构中,处于国家机关体系最高地位象征国家统一的国家机关是( d )a.立法机关 b.最高行政机关 c.行政首脑 d.国家元首9、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最早提出分权说,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的思想家是( b )a.孟德斯鸠 b.洛克 c.亚里士多德 d.马基雅维利10、在资本主义国家,可以通过立法创议权和法律否决权行使立法参与权的国家机关是( d)a.国家元首 b.立法机关 c.司法机关 d.行政机关11、目前我国行政机关内部的运作体制实行的是( b )a.民主集中制b.行政首长负责制c.集体领导制d.总统负责制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 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06年北京大学359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回忆版)(含部分答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政治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政治体系2.联邦政体二、简答题1.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对此进行评价。
2.利益分析是政治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
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
三、论述题1.期望曲线—的政治学原理。
2.请辨析:民主=公投。
参考答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政治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政治体系答:政治体系是政治行为主体所赖以存在的制度形式,是政治制度与行为主体的有机统一。
政治行为主体既包括国家、政府、政党和利益集团这样的社会政治组织,又包括政治个人。
在现代政治学中,不研究政治个人的作用,就会遗漏很多内容。
上述政治行为主体的活动构成了政治的全过程,即自下而上的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与自上而下的政策输出。
无论是什么样的政治行为主体,其行为都要受到一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规范的限制。
政治制度包括政府体制、政党制度、利益集团活动规则等,其中政府体制是政治制度的核心,一个国家的政府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他政治制度的设置和运转。
政治制度的运转一方面表现为法律命令的实施,另一方面又受到法律规范的制约以及其他政治规范(政治信仰、政治传统和政治道德等)的影响。
因此,政治体系本身包含着丰富的政治理论。
2.联邦政体答:联邦政体是由两个以上具有各自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的政治实体结合而成的统一国家的政体。
世界上由近两百个国家中有二十多个国家实行联邦制,包括美国、巴西、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墨西哥、瑞士、德国、尼日利亚、马来西亚、加拿大、比利时、苏丹、斯里兰卡等,此外,解体前的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也是联邦制。
联邦政体的特点在于:①国家具有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力。
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自己独立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这些机关与中央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它们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行使政治权力;②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是,在国家统一宪法和基本法律范围内,各联邦组成单位又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③国民既有联邦国籍,又有组成联邦单位的国籍;④在对外关系方面,联邦是国际政治中的主权国家,中央政府拥有外交权。
政治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政治学概论复题一、概念解析题国家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
这是表明国家的本质。
所谓国家的本质,就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或称哪个阶级的专政。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国家都是阶级的国家,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所以,国家的本质就是政权的阶级性质,就是指哪个阶级的统治。
国家形式:国家形式就是统治阶级为实现笨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政治文化:所谓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它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倾向。
政治发展:政治发展,是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复合体系。
任何国家的政治内容随着其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都要不断发展;政治改革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政治制度的变革似乎政治发展的根本标志。
民族:关于民族定义,人们比较认同的是XXX提出的狭义的民族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自决权:所谓民族自觉权,指的是每个民族在自主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力,它本质上是一项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在帝国主义时期,其主要表现为各殖民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专制君主制:又称“绝对君主制”,其典型特征是君主独自把握最高统治权,君主拥有绝对的、不受任何法律限制的权力,也不受任何机关的制约和监督。
这是一种君主集立法、行政、司法、军事、财政大权于一身,通过直接对他负责的官僚机构进行统治的国家形式。
它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国家所盛行的政体形式。
议会制:是当代资产阶级国家的主要政权组织形式之一。
议会制中有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及政府不再向君主/总统负责而是向议会负责,奉行“议会至上”原则。
政治学概论试题政治学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政治是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观点的政治学家是()A.戴维?伊斯顿B.哈罗德?拉斯维尔C.斯宾诺莎D.孔德2.孙中山认为政治是()A.一种法律现象B.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活动C.管理众人之事的活动D.争夺权力,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3.被马克思称为资本主义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是()A.马基雅维里B.布丹C.格老秀斯D.莫尔4.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最有影响的国家起源学说是()A.神权论B.契约论C.暴力论D.社会有机体论5.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核心问题是()A.国家起源问题B.国家本质问题C.国家形式问题D.国家消亡问题6.把国家定义为“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的经典作家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7.中国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A.领主占有制B.地主占有制C.国家占有制D.自耕农占有制8.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出现的一种以“资本民主化”、“管理制度革命”、“收入革命”等为主要观点的理论称()A.自由主义经济理论B.保守主义经济理论C.货币主义经济理论D.人民资本主义理论9.法西斯国家是垄断资本所采用的最残暴、最野蛮的()A.经济形态B.政治形态C.军事形态D.文化形态10.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基础是()A.无产阶级民主B.无产阶级专政C.工农联盟D.多党合作11.19世纪90年代,恩格斯认为,在英国、美国等国存在着和平发展的可能性,原因是这些国家已经建立了()A.君主制B.共和制C.议会民主制D.集权制12.瑞士联邦委员会的组成人数是()A.5人B.6人C.7人D.8人13.总统直接领导政府、政府不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称为()A.议会制B.总统制C.委员会制D.半总统制14.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首创形式是()A.巴黎公社制B.苏维埃制C.人民代表大会制D.代表团制15.实行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典型国家是()A.加拿大B.德国C.英国D.美国16.议会制国家的内阁负有集体责任,其负责对象是()A.国王B.总统C.议会D.法院17.议会制国家中议员对政府的政策和政府成员所管理的事务提出口头或书面询问,要求有关者做出解释和答复的权力称为()A.倒阁权B.质询权C.弹劾权D.调查权18.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A.国务院B.中共中央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最本质的属性是()A.革命性B.阶级性C.先进性D.社会性20.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前提是()A.剥削制度的存在B.民族差异的存在C.民族习惯不同D.民族语言不同21.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B.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C.无产阶级的民族主义D.无产阶级的民主主义22.工人阶级一切组织中的最高形式是()A.工会B.工商联合会C.国家政权D.无产阶级政党23.压力集团产生于()A.封建社会末期B.自由资本主义时期C.垄断资本主义时期D.社会主义时期24.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社会政治发展的基本动力来自于()A.人的欲望B.劳动工具的改善C.生产关系的改变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25.在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和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政治文化称之为()A.参与型文化B.体系文化C.过程文化D.主导型文化26.政治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A.变化缓慢性和历史继承性B.与政治制度变动的同步性C.政治秩序的持久性D.政治社会化的多元性27.美国政治学家S?亨廷顿认为一国政治发展程度高低取决于该国的()A.经济发展水平B.政治制度化水平C.社会动员水平D.国民受教育水平28.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的研究主题是()A.政治稳定理论B.平等发展理论C.政策分析理论D.现代化理论29.东南亚国家联盟和美洲国家组织属于()A.全球性国际组织B.军事性国际组织C.非政府国际组织D.区域性国际组织30.构成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实体和单位是()A.非政府国际组织B.联合国C.政府间组织D.主权国家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政治学概论》考核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国家与阶级的关系B. 权力与权利的关系C. 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关系D.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政治学的基本范畴?()A. 国家B. 政府与政治制度C. 政治文化D. 生物学答案:D3. 以下哪个国家被认为是现代政治学的发源地?()A. 英国B. 法国C. 德国D. 美国答案:A4. 政治制度的核心是()A. 政治体制B. 政治结构C. 政治制度D. 政治文化答案:C5.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政治文化的基本要素?()A. 政治价值观B. 政治意识形态C. 政治制度D. 政治行为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政治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学科。
答案:政治行为、政治制度、政治发展7. 政治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政治现象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本质、规律、功能8. 政治制度的分类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民主制度、专制制度、混合制度9. 政治文化的功能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社会整合、政治参与、政治社会化10. 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实现政治______、政治______和政治______。
答案:民主、稳定、发展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答案: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行为:研究政治行为主体的行为规律,包括政治个体、政治团体和政治组织。
(2)政治制度:研究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功能及其变迁。
(3)政治发展:研究政治发展的规律、动力和目标。
12. 简述政治制度的功能。
答案:政治制度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规范政治行为:政治制度为政治行为主体提供了一套行为规范,保证了政治活动的有序进行。
(2)整合政治资源:政治制度通过分配政治权力和资源,实现政治资源的合理配置。
1990—2006年北京大学“政治学概论”试题1990年一、简答、简述题: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2、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及其作用3、裁军与发展的关系4、人类面临的主要威胁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的三权分立6、苏美首脑马耳他会晤二、论述题:1、争取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
2、战争的根源与性质。
1991年一、简答题:1、国家利益2、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3、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要素4、和平与发展的主题5、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形成的标志和特征二、论述题:1、怎样认识当今世界所处的时代?2、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角度论述当今世界美、苏、中、西欧、日本间相互关系的实质。
1992年一、简答题1、国家主权2、世界政治经济体系演变的三个时期3、东西关系的实质4、世界政治与世界经济的相互关系5、OPEC二、论述题1、试析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2、试论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1993年一简答题1、强权政治2、雅尔塔体制的确立3、新技术革命4、东西关系中冷战的产生5、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二论述题1、试论解决南北关系问题的根本途径2、评析“人权高于主权论”的实质1994年1、国际政治行为体与主要角色的区别与联系2、如何认识国际政治的整体性,当今国际政治发展有何特点3、从国际政治演变角度论述联合国作用及改革4、试评“主权原则过时论”1995年一、简述题:1、国际利益2、国际政治旧秩序的实质与特征3、战后世界经济中心的演变4、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冷战关系”5、新科技革命对国政的影响二、论述题:1、试论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与当今时代的特征。
2、试评述“霸权稳定论”。
1996年一、简述题:1、国政中最重要的行为体2、国政体系的基本特征3、国际安全与当代世界主体的关系4、国政格局中的主角应具备的基本条件5、国际协调6、战后的新科技革命对国政的重大影响7、主权平等8、战后的霸权主义9、南北问题的根源10、后战争问题新特点二、论述题:1、试析战后国政格局演变的基本特征2、试论建立冷战后国际新秩序应遵循的共同目标、法律依据和利益基础。
1997年一、简述题:1、国家权益2、国家三重性3、国际政治中的主角4、新科技革命对国际政治的影响5、战后局部战争的特点6、什么是国际协调7、军事演变新时代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二、论述题:1、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2、谈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1998年一、名词解释:1、国家实力内涵更新2、侵略战争3、国际冲突4、两极格局的终结5、发展对国际安全的意义6、国际经济旧秩序7、国际秩序与国际格局的关系8、战后霸权主义的主要特征二、论述题:1、试分析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及中国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2、试利用所学的知识评述以下观点:当今世界和平的维持是以每个国家出让一部分主权为条件的。
1999年一、填空题:1、当代美国国际政治学界最著名的“新现实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是__________,其代表作是《国际政治理论》。
2、“发展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劳尔.普尔维什在论述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时,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系定义为_______的关系。
3、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家汉斯.摩根索是“现实主义”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
4、美国哈佛教授塞缪尔.亨廷顿1993年发表论文“文明的冲突”断言,_____国家对抗_____国家将成为世界的主要冲突。
5、在全球化趋势日益突出的今天,人们必须寻求全球措施,以解决全球性问题。
于____年在_____举行的首届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是解决全球问题的重大实践活动。
6、西欧和北美有传统联系,北美和东亚因为有了APEC也建立了联系,而欧亚之间长期缺乏联系,直到1993年在______举行了_______会议,,才使西欧和东亚开始建立直接联系。
7、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变化,开始从______世界走向______世界。
8、随着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当政治大国的要求也越加强烈,________年,前首相________首先提出了政治大国的目标。
9、近年来,美国舆论界极力鼓吹“中国威胁论”,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伯恩斯坦和芒罗合著的________。
10、导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内因,但著名国际金融商________的投机活动是引发危机的导火索。
11、关于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领土争端,邓小平主张________。
12、70年代以来,东亚产业结构呈现梯次的垂直国际分工,日本处于这一结构的顶端,这种结构被称为______模式。
13、针对日本在东亚经济中影响力上升,美国为扩大在亚太经济活动中的影响力,曾提出_____模式的构想。
14、东盟国家在实践中倡导了一种与集体安全概念不同的新地区安全概念,即________。
15、西方七国集团包括美、英、德、法、意、加和______。
16、为了维护欧洲安全,于70年代欧洲国家成立了第一个安全机构,即________。
17、联合国关于人权问题的第一个重要文件是1948年通过的________。
18、1989年4月,在智利圣地亚哥举行了第二届___________会议。
19、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由一个大政党长期执政,而其他政党与执政党力量悬殊,无法参与竞争,这种制度叫做_______。
二、简答题:1、主权平等原则是一切国际准则的基础。
2、战后国家实力内涵的更新。
3、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4、两极格局终结的主要原因。
5、国际政治行为体类型。
三、论述题:1、试论当今时代主题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2、试用所学知识,评析下述观点:由于国家间相互依存关系加强,国家主权观念已经过时。
2000年一、填空题(共20分)1、肯尼斯.沃尔兹是国际关系理论中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
2、为了对付日本提出的雁行模式,美国提出了______。
3、日本提出的雁行模式的根本内容是_______。
4、日本著名的右翼分子,刚当选为东京都知事的是_____。
5、亨廷顿对9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国家的民主化进程的描述是_____。
6、“中国威胁论”提出的根据是______。
7、拉美国家经济在经历了70年代的迅速发展后,进入80年代处于停滞状态,这一时期被称为______。
8、研究第三世界发展的经济学派是________。
9、英国首相布莱尔针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合流的趋势提出了_____。
10、依附理论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______。
11、联合国关于人权问题的第一个文件是_______。
二、简答题(大约有6题,这里只列了1题)1、国际新秩序的原则。
三、论述题(共2题)1、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对主权国家地位的冲击。
2、从国际政治角度看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国际秩序的关系。
2001年一、填空题:1、“依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__________。
2、巴以冲突的核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3、冷战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年底___________。
4、《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作者是_____国的_____________(填入作者名)。
5、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在分析发展中国家经济成分中有先进的成分,也有落后的因素,创立了___________理论。
6、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通过的最重要的文件是_________________。
7、联合国秘书长的前任是_____国_________。
8、东盟国家1994年倡导创立的地区安全论坛正式名称_______英文缩写_______。
9、东盟国家推行的对外战略_____________。
10、朝鲜南北首脑会晤达成的共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问答题:1、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中的动因作用2、国家间相互依存3、国际冲突与国际协调4、跨国公司对国际政治的影响5、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三、论述题:1、结合冷战后国际形势分析当前世界主题仍是和平与发展。
2、联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论述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原则。
2002年一、概念题1、种姓2、逆裁军3、哈马斯4、罗马俱乐部5、二元经济结构6、绿党7、Fundamentalism8、寻租9、集体安全10、“失去的10年”二、简答题1、国际组织的行为体地位2、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3、科技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主要作用4、建立和维持国际秩序的主要条件5、两极格局终结的主要原因三、论述题:1、试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坚持主权平等原则的重要性。
2、结合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论述维护国际安全的基本要求。
2003年一、名词解释:(3分*9 = 27分)1、法塔赫2、单边主义3、超越遏制4、综合安全保障战略5、亚欧会议6、IMF7、汉斯·摩根索8、建构主义9、“文明冲突论”二、简答题(8分*6 = 48分)1、非政府组织对国际政治发展的作用。
2、核战争仍然是政治的继续吗?为什么?3、跨国公司的经济渗透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4、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5、国家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区别联系。
6、相互依存理论的现实基础。
三、论述题(40分 + 35分 = 75分)1、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主题。
(40分)2、论述全球化与世界多样性。
(35分)2004年一、名词解释(5分*8 = 40分)1、依附论2、二元经济结构3、雁行模式4、南北对话5、亨延顿6、ARF7、里根主义8、忘记了......二、简答题(10分*4 = 40分)1、国际贸易使军事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下降了吗?为什么?2、民族主义与国际战争的关系。
3、什么是国际机制论?它对国际政治研究有什么意义?4、单极格局有利于和平吗,为什么?三、论述题(30分 + 40分 = 70分)1、结合冷战后国际形势,论述当代国际安全环境的特点及中国的新安全。
(30 分)2、试论国际组织的作用及其与主权国家的关系。
(40分)2005年一、名词解释(5分*8 = 40分)1、集体安全2、发展主义3、霸权稳定论4、京都议定书5、不结盟运动6、东亚金融危机7、欧盟东扩8、非洲联盟二、简答题(10分*4 = 40分)1、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际政治的主要理论观点。
2、中小国家能否影响国际秩序的建立?为什么?3、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前景必然是政治联盟吗?为什么?4、简述少数民族人权与国际保护之间的关系。
三、论述题(35分*2 = 70分)1、试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必须坚持主权平等原则。
2、结合大国关系的发展变化,分析冷战后国际格局转换的主要特征。
2006年(改为“政治学概论”)一、名词解释(5分*6 = 30分)1、政党2、代议制民主3、联邦制4、分权与制衡5、国际格局6、综合国力二、简答题(15分*4 = 60分)1、行为主义革命的主要诉求。
2、比例代表制与多选制(多数胜出的选举)对政党格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