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为最多见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发的糖、脂肪和蛋白代谢严峻紊乱综合征,临床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要紧表现。
尿酮酮体包括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酸。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分为三个时期:①初期血酮升高称酮血症,尿酮排出增多称为尿酮症,统称为酮症。
②酮体中β-羟丁酸和乙酰乙酸为酸性代谢产物,消耗体内储蓄碱,初期血PH正常,属代偿性酮症酸中毒,晚期血PH下降,为失代谢性酮症酸中毒。
③病情进一步进展,显现神智障碍,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目前本症延误诊断和缺乏全面医治而造成死亡的情形仍较为常见。
【诱因】1型糖尿病患者有自发DKA偏向,2型糖尿病患者在必然诱因作用下也可发生DKA,常见诱因有感染、胰岛素医治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妥,各类应激如创伤、手术、怀胎和临盆等,有时无明显诱因,其中的20%~30%无糖尿病史。
【临床表现】DKA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微仅有酮症而无酸中毒(糖尿病酮症),中度除酮症外,还有轻微中度酸中毒(DKA),重度是指酸中毒伴意识障碍(DKA昏迷),或虽无心识障碍,但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10mmol/L.【要紧表现】极度烦渴、尿多,明显脱水、极度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低下,少数患者表现为全腹不固定疼痛,有时较猛烈,似外科急腹症,但无腹肌紧张和仅有轻压痛,头痛。
精神萎靡或烦躁、神志渐恍忽,最后嗜睡、昏迷;严峻酸中毒时显现深大呼吸,频率不快,也无呼吸困难感,呼气有烂苹果味。
脱水程度不一,双眼球凹陷,皮肤弹性差,脉快,血压低或偏低,舌干程度是脱水程度估量的重要而灵敏的体征;另外,尚有诱因本身的症候群,如感染、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症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血糖、尿糖太高血糖多为~L,有时可达55mmol/L以上。
酮体血酮体>4mmol/L。
尿酮体阳性。
丙酮无肾阈,假设酮体产生过量而肾功能无障碍时,尿酮尽管阳性,但血酮并非高,临床上无酮血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平安医院老年科2012概述:糖尿病酮症中毒(DKA)是1型糖尿病和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某些诱因作用,代谢紊乱急剧恶化,有机酸和酮体过度堆积所形成的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及昏迷等。
㈠临床表现1.常见诱因:发病前常有感染、手术、创伤、胃肠道功能紊乱、饮食失节、妊娠及严重心、脑血管病变,或不适当的减少,或停用胰岛素等。
2.起病前数日,多尿、口渴、多饮、乏力加重,以后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极度口渴、尿量显著增多、头痛、嗜睡、呼气有烂苹果味,后期严重失水、少尿、无尿以至昏迷。
少数患者可有腹疼,有时易误诊为急腹症。
3.体征有①脱水:皮肤粘膜干燥,弹性差,眼球下陷,眼压低,心动过速。
严重者血压下降及休克。
②呈深而快的酸中毒呼吸。
严重酸中毒者,呼吸可受抑制。
③部分患者可出现脐周压痛。
④重症者出现神志淡漠、昏睡,各种深、浅反射迟钝或消失,甚至昏迷。
㈡实验室检查①尿糖及尿酮体均呈强阳性(除肾阈值增高外)。
②血糖多数在16.7mmoL-33.3mmol/L(300-600mg/dl)以上。
③血酮大于5mmol/L(早期可在2mmol/L左右)④血pH低于7.35(早期代偿者可于正常范围)。
CO2结合力降低,标准碳酸氢盐、实际碳酸氢盐、碱过剩、二氧化碳分压等呈代谢性酸中毒表现。
阴离子间隙增大⑤血清电解质:钠、氯、钙、镁、磷测定均降低,早期血钾正常或偏高、⑤心电图检查。
⑥血肌酐、尿素氮、血乳酸测定均可不同程度增高。
血脂增高。
⑦血、尿常规。
周围血Wbc高,中性粒细胞比例高,血粘稠度增高,蛋白尿,管型尿⑧其他检查:根据需要摄胸片,作血液、尿液、痰液的病原菌培养,进行有关诱因的检查。
诊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1.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昏迷:有服磺脲类药或注射胰岛素史,起病急,变化快,测定血糖易于鉴别。
2.非酮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血糖明显升高,伴血钠和血浆渗透压的明显升高。
3.急性脑血管病昏迷:可有头颅CT或其它影像学阳性所见,血糖、血钠及血渗透压改变不明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005.1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定义:产生大量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者统称为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诱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病理生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酸中毒脂肪酸Co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严重失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电解质紊乱血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携带氧系统失常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周围循环衰竭和肾功能障碍▪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临床表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实验室检查血酮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血PH<7.35;BE负值增大(<―2.3血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鉴别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DKA抢救治疗措施: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输液输液是抢救DKA首要的、极其关键的措施。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输液的具体方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输液的具体方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好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方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方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血钾尿量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补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纠正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处理诱发病和防治并发症▪加强护理病例患者男11岁住院号416287潮红,中度脱水貌,呼吸稍促,抬入病房。
病例提问:病例实验室检查:病例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例入院后治疗:病例入院后治疗: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
参考资料:什么是酮症,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当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胰岛素治疗中断或剂量不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遭受各种应激时,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脂肪分解加快,酮体生成增多超过利用而积聚时,血中酮体堆积,称为酮血症,其临床表现称为酮症。
当酮体积聚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此时除血糖增高、尿酮体强阳性外,血pH值下降,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小于13.5 mmol/L。
如病情严重时可发生昏迷,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在胰岛素应用之前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胰岛素问世后其病死率大大降低,目前仅占糖尿病人病死率的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见的诱因有哪些?(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大多由于胰岛素中断、不足或胰岛素失效而发生。
(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在下列应激情况下发生。
如:①各种感染。
是最常见的诱因包括全身性感染、败血症、肺部感染、化脓性皮肤感染、胃肠系急性感染、急性胰腺炎、胆囊胆管炎、腹膜炎、肾盂肾炎、盆腔炎等。
②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外伤、灼伤、手术、麻醉、严重精神刺激等。
③饮食失调、胃肠疾患、高热等,尤其伴严重呕吐、腹泻、厌食、大汗等导致严重失水而进食水分或补液不足也可诱发本症。
(3)妊娠期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妊娠和分娩时。
(4)胰岛素耐药性,由于受体不敏感,或受体抗体或胰岛素抗体产生。
(5)继发性糖尿病伴应激性增强时,或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有疲乏软弱,四肢无力,极度口渴,多饮多尿,出现酮体时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时有腹痛尤以小儿多见,有时被误诊为胃肠炎、急腹症。
年长有冠心病者可伴发心绞痛,甚而发生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而卒死。
当pH <7.2 时呼吸深大,中枢神经受抑制而出现倦怠、嗜睡、头痛、全身痛、意识渐模糊,终至木僵昏迷。
体征:由于失水可见皮肤粘膜干燥、舌唇樱桃红色而干,呼吸深大,有烂苹果味(丙酮味),严重者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当神经系统受累时有肌张力下降、反射迟钝,甚而消失,终至昏迷。
体温常因各种感染而升高,但有时呈低温可能由于酸中毒时周围血管扩张所致。
在以上临床表现中尤以“三多”加重、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最为主要,当出现以上症状时应查血糖、尿糖及尿酮体,必要时查二氧化碳结合力,以便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化验指标有哪些异常?(1)尿。
肾功能正常时尿酮体、尿糖均为强阳性。
(2)血。
血化验常有以下几项异常:①高血糖。
多数为16.7~27.8mmol/L;有时可达33.3~55.5mmol/L以上。
②高血酮。
定性强阳性。
③血脂升高。
有时血清呈乳白色,由于高乳糜微粒血症所致。
④血酸度。
本症属代谢性酸中毒,代偿期pH在正常范围,失代偿期低于正常,二氧化碳结合力可降至13.5mmol/L以下,严重者9.0mmol/L以下。
⑤电解质。
血钠大多降低,少数正常,血钾初期偏低,当少尿、失水和酸中毒严重时可发生高血钾。
胰岛素治疗4~6小时后,血容量趋向恢复,尿中大量排钾,同时葡萄糖利用增加,钾离子返回细胞内;又因酮症酸中毒得到纠正后,细胞释放氢离子并摄取钾离子,故出现低钾。
⑥白细胞计数常增高。
但在此症中不能以白细胞计数与体温反映有无感染。
尿素氮、血肌酐常因失水、循环衰竭及肾功能不全而升高,补液后可恢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如何使用胰岛素?自1921年胰岛素发现以后,关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胰岛素治疗剂量问题,曾几经变易。
目前多采用小剂量静脉滴注法。
大剂量胰岛素的缺点是:易发生低血糖,导致心、脑并发症;易引起低血钾导致严重心律失常;易诱发脑水肿,增高病死率;诱发低血磷、低血镁、高乳酸血症。
小剂量胰岛素的优点是:无迟发低血糖和低血钾反应,简单易行,经济有效。
(1)第一阶段。
凡病人诊断确定(或血糖大于16.7mmol/L),开始于静滴的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液体内加入普通胰岛素,剂量按每小时2~8U(一般4~6U)持续静滴。
2小时后复查血糖,如血糖下降小于滴注前水平的30%,则将胰岛素量加倍,如下降大于30%则按原量继续滴注直到血糖下降到13.9mmol/L左右时改为第二阶段治疗。
(2)第二阶段。
当血糖降至小于或等于13.9mmol/L时,①可将原来的生理盐水改为5%葡萄糖溶液或5%葡萄糖盐水。
②继续点滴普通胰岛素,葡萄糖与胰岛素之比为2~4∶1(即每2~4g葡萄糖给一个单位胰岛素),直到血糖降至11.1mmol/L左右,酮体阴性,尿糖(+)时可过渡到平时治疗。
但在停静脉滴注胰岛素前1小时,应皮下注射一次胰岛素(一般8U)以防血糖回跳。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如何补液?(1)补液总量。
一般按病人体重的10%。
一般第一日补液量为3000~6000mL。
(2)补液的性质。
血糖高时(大于13.9mmol/L)可用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溶液;血糖降至13.9%mmol/L左右可改为5%的葡萄糖溶液或糖盐水。
(3)补液的速度。
应视末梢循环、血压、尿量、神志及心血管情况而定。
一般入院初4小时平均1500mL(750~2000mL),头12小时补2500~3000mL,24小时补3000~6000mL。
对于老年有冠心病或糖尿病性心脏病等有心血管病变者补液不宜太多、太快,以免引起肺水肿,可根据中心静脉压而估计补液的量及速度。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如何补钾,如何纠酸?(1)补钾应积极。
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由于酸中毒钾从细胞内逸出,正常血钾并不表示钾代谢正常,而实际上仍有失钾。
另外应用胰岛素治疗后血容量趋向恢复,尿中大量排钾,同时因葡萄糖利用增加,钾离子进入细胞内,又因酮症酸中毒得到纠正后细胞释放氢离子而摄取钾离子,因此本症中失钾系特征之一,故应积极补钾,当血钾低于3.5mmol/L则大大失钾,应积极补钾,如血钾高于5.5mmol/L且伴有少尿或尿闭,肾功能有不全征象或可疑者,则暂行严密观察而俟机考虑补钾。
关于何时开始补钾,以往多数认为钾与葡萄糖水同时静点,近年各家意见更趋向提早补钾,除非血钾过高或有肾功能不全或无尿时,否则与胰岛素同时补钾,即一开始补液,即同时补钾。
补钾的量一般24小时总量为6~10g,最好有血钾或心电图监测,钾入细胞内较慢,补钾至少5~7日方能纠正失钾,目前强调病人能进食后仍需服钾盐一周。
(2)纠酸不宜过早。
由于本症的酸中毒基础是胰岛素缺乏,酮酸生成过多,并非HCO3损失过多,故采用胰岛素抑制酮体生成,促进酮酸氧化,则酸中毒自行纠正,故补碱不宜过多过早。
且过多过早补给碳酸氢钠(NaHCO3)有以下缺点:①大量NaHCO3往往导致低血钾;②反常性脑脊液pH降低;③钠负荷过多;④反应性碱中毒;⑤抑制带氧系统血红蛋白解离而引起组织缺氧;⑥导致脑水肿。
故当pH大于7.1时不宜补碱,若pH低于7.1或二氧化碳结合力小于9.0mmol/L时需补碱,应用碳酸氢钠,不用乳酸钠。
一般给5%碳酸氢钠100mL ,静脉滴注。
若血pH7.2或二氧化碳结合力大于13.5mmol/L时要停止补碱。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当糖尿病患者体内有效胰岛素严重缺乏时,由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体内有机酸和酮体聚积的急性代谢性合并症。
发病机制不论有各种诱因而使糖尿病加重时,由于严重的胰岛素缺乏,与胰岛素作用相反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代谢的影响就更显著。
使脂肪分解加速,脂肪酸在肝脏内经β氧化产生的酮体大量增加。
由于糖无异生加强,三羧酸循环停滞,血糖升高,酮体聚积。
当酮体生成大于组织利用和肾脏排泄时,可以使血酮体浓度达50-300mg/dl(正常值为1.0mg/dL)。
正常人每日尿酮体总量为100mg,糖尿病人约为1g/d,酮症酸中毒时最多可排出40g/d。
在合并肾功障碍时,酮体不能由尿排出,故虽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尿酮体阴性或仅微量。
由于大量有机酸聚积消耗了体内硷贮备,并超过体液缓冲系统和呼吸系统代偿能力,即发生酸中毒,使动脉血PH值可以低于7.0。
由于尿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钠、钾、氯丢失,可达体液总量10-15%。
诱因多见于不恰当的中断胰岛素治疗,尤其病人处于应激状态时更易发生。
也见于未经恰当治疗的初诊糖尿病人,以酮症酸中毒昏迷主诉就诊者。
也可以因精神因素诱发。
临床表现一、糖尿病症状加重烦渴、尿量增多,疲倦乏力等,但无明显多食。
二、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饮水后也可出现呕吐。
三、呼吸系统症状酸中毒时呼吸深而快,呈Kussmonl呼吸。
动脉血PH值低于7.0时,由于呼吸中枢麻痹和肌无力,呼吸渐浅而缓慢。
呼出气体中可能有丙酮味(烂苹果味)。
四、脱水脱水量超过体重5%时,尿量减少,皮肤粘膜干燥,眼球下陷等。
如脱水量达到体重15%以上,由于血容量减少,出现循环衰竭、心率快、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即使合并感染体温多无明显升高。
五、神志状态有明显个体差异,早期感头晕,头疼、精神萎糜。
渐出现嗜睡、烦燥、迟钝、腱反射消失,至昏迷,经常出现病理反射。
六、其他广泛剧烈腹痛,腹肌紧张,偶有反跳痛,常被误诊为急腹症。
可因脱水而出现屈光不正。
诊断一、血糖未经治疗者血糖多中度升高,如血糖超过33.3mmol/L(600mg/dL)则提示有肾功障碍。
经不正确治疗(如大剂量胰岛素注射)者可能出现低血糖而酮症并未能纠正。
二、酮体发生临床酮症时血酮体升高均在5-10倍以上。
尿酮体测定方法简单,除严重肾功障碍者外均与临床表现平行,可以作为诊断依据。
三、动脉血PH值酮症早期由于体液的缓冲系统和肺、肾的调节作用,血PH值可以保持在正常范围。
但碳酸根及硷超明显下降。
如果H+的增加超过了机体的缓冲能力,则血PH 值将急骤下降。
CO2结合力只反应硷贮备情况,不能直接反映血PH值。
以上三项检查可以确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但是还有一些变化必须注意,酮症时肾排出的尿酸减少,可出现一过性高尿到血症。
血钠、钾浓度多在正常范围,甚至偏高,而机体已大量丢失钠、钾、氯,即使无感染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也可明显增高。
鉴别诊断应与其他糖尿病昏迷相鉴别,如低血糖昏迷、乳酸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等鉴别(详见表7-3-1)。
对轻症,应与饥饿性酮症相鉴别,后者主要见于较严重恶心呕吐,不能进食的病人,如剧烈的妊娠呕吐,特点为血糖正常或偏低,有酮症,但酸中毒多不严重。
治疗一、补液诊断明确后应尽早有效的纠正脱水,在1-2小时内输入1升液体,以后的3小时内再补充1升,直到纠正脱水和维持循环的肾功能,减轻高血糖和酮症酸中毒。
一般脱水量约为体重的10%左右。
补液后能保持尿量在每分钟2ml以上为宜,对合并心脏病者适当减少补液量和速度。
开始时可以输入生理盐水,血糖降至11.1-16.6mmol/L(200-300mg/dL)时可以给5%葡萄糖液,血糖低于11.1mmol/L(200mg/dL)可以给10%葡萄糖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