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0.58 KB
- 文档页数:8
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了解阅读的不同目的和方法。
2. 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阅读素材,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3. 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分析和思辨,提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了解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素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分析和思辨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采用生动活泼的方式介绍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比如通过故事、名言警句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2. 播放与语文课外阅读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分析和解读名著中的经典语段或者句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思辨和分析。
4. 分组讨论,让学生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5. 教师提供一些经典和优秀的作品推荐给学生,并导读其中的重点内容和思想。
6. 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或者读书笔记,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5分钟)通过故事或者名言警句等方式,让学生思考并讨论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2.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语文课外阅读的意义和目的(10分钟)播放与语文课外阅读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阅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 分析和解读名著中的经典语段或句子(15分钟)教师选择一段经典的语言材料,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和思考。
4. 分组讨论,分享阅读体会和感受(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并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5. 导读优秀作品,分析其中的重点内容和思想(15分钟)教师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并给学生导读其中的重点内容和思想,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思考和探讨。
6. 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或读书笔记(2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或读书笔记,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读《伊索寓言》,品智慧人生———四年级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阅读目标:1.通过赏析《目光短浅的鸫鸟》这则寓言,让学生走进《伊索寓言》,喜欢读寓言故事,明白寓言故事给人的启示。
2.掌握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搜集介绍《伊索寓言》有关资料。
三、教学过程:(一)火眼金睛识价值1.认识伊索的坎坷经历2.认识《伊索寓言》的价值你对《伊索寓言》有哪些了解?(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伊索寓言》的介绍。
(2)教师总结:(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酌情处理)(二)一吐为快说故事1.听了刚才的介绍,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寓言故事了,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其中的一篇故事《目光短浅的鸫鸟》,请大家读一读全文,看看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自读。
3.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5.讲故事比赛。
三、七嘴八舌谈智慧1.分析人物在《目光短浅的鸫鸟》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为什么?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2.探讨寓意四、出口成章品人生1.联系生活谈感受2.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刚才我们通过“读故事——感知内容,说故事——获得人生智慧,谈感受——指引现实人生”来学习寓言。
五、拓展阅读引生活1.引读更多故事其实,伊索是世界寓言大王,他的寓言故事大都是经典,很值得一看,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读读里面更多的故事。
(课件出示阅读目录)2.学生自读3.班内交流:你读了什么故事?有什么感想?4.总结延伸:《伊索寓言》里面精彩的故事还有很多,让我们带着对寓言的热爱,对书的热爱,课下自己去读《伊索寓言》里更多的寓言,读更多的书。
让精彩的寓言故事使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
遨游寓言的海洋----四年级阅读指导课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2.懂得什么是寓言故事,初步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
3.通过阅读寓言故事,让学生明白道理。
二、教学准备:1.《守株待兔》、《坐井观天》、《我要的是葫芦》、《拔苗助长》图片。
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教案教案名称: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活动促进交流和合作。
教学内容:本节课以一篇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短文为教材,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并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习惯。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篇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短文,并制作相关的教学素材。
2. 打印或复制相关的练习题,以便学生课后巩固。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1. 老师引入课题,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你们平时喜欢阅读吗?你们喜欢读哪些书?”2. 学生回答问题,并讨论阅读的好处和重要性。
二、阅读与理解(约15分钟)1. 教师发放教材,要求学生先静读短文。
2. 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提问激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如“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些什么?”、“文章中有哪些关键词语帮助你理解文章?”等。
3.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解释。
三、阅读技巧小组活动(约20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练习纸,上面有几道与短文相关的问题。
3.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并回答问题,提醒他们注意彼此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4. 教师巡视并辅导学生,确保每个小组都能有有效的讨论和答案。
四、小组展示与总结(约15分钟)1. 学生小组内轮流派代表,将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和答案向全班展示。
2. 全班学生讨论并比较不同小组的解答,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3.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巧和方法。
五、课后作业(约5分钟)1. 教师通过发放练习题的方式布置课后作业。
2. 学生回答问题并将作业本上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结合阅读素材和小组活动的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技巧。
四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四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指导目的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三、课前准备: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五、指导过程:(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贴:课内得法]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与文书38、67、68、71、75、82页的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
6、小结。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
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板书:课内得法课外活用查字典理解字词标注读书感受好词佳句要积累联系实际去理解遇疑惑善提问学后运用乐趣多。
1、四年级阅读课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四年级阅读教案《安徒生童话》阅读指导课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书的阅读,不仅能扩展小学生的文学及历史知识,还能让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美与丑,善与恶,提高了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
2、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3、让学生们自己读喜欢的书籍,到书中去体验快乐,拥有快乐的童年。
二、阅读准备:《安徒生童话故事集》三、阅读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主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过《美人鱼》、《丑小鸭》、《拇指姑娘》、《豌豆上的公主》这些童话故事吗?那你们知道这些美妙的故事是谁写的吗?(简介作者)他还写了很多很多好听的故事、优美的童话,他就是安徒生,伟大的童话作家。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童话世界吧。
(二)指导读书方法1.阅读时能基本把握文中的主要人物。
2.边读边勾画你最喜欢的,认为最好的地方。
3.能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吗?自己能试着说一些。
五.阅读交流(一)小组内交流你读了《安徒生童话》的哪一篇,有哪篇文章你最喜欢?学生只要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优美的语句,以及其中的段落,并且能说出你为什么喜欢就可以了。
(三)全班交流1.组内选代表发言2.其他同学认真听,随时做补充。
3.说说你是怎么去读课文的。
(四)拓展延伸奇思妙想南河底小学李延国教学目标:1、培养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2、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和能力。
锻炼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创造性思维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课前阅读)一、解题激趣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想过太阳可能是黄色的,月亮上的小白兔跑了,还有小白兔换上了豹子胆?如果发生这些事情,会多么有趣呀!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奇思妙想世界吧!二、读文感受1、自由读文章,要求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2、知名度第一、二、三篇文章。
3、讨论:你觉得那些地方写得特别有意思?4、讨论:你觉得那些地方写得特别有意思?5、再读:读自己特别喜欢的,觉得特别有意思的。
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要求学生:1、根据文本理解文中的主旨和含义;2、通过阅读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如生词、惯用语等;3、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讲述的是一篇《青蛙的生活》,它主要描述了青蛙们的生存环境以及贯穿他们一生的变形过程。
三、教学步骤1、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a.给学生展示一张有关青蛙的图片或小视频,让他们对青蛙形成初步了解;b.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我们知道青蛙在自然界中有哪些重要作用?”或“你们知道青蛙生存的环境是怎样的吗?”2、阅读文本让学生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文章,帮助他们理解并记住故事中的每一个细节和要点。
a.鼓励学生在心中进行阅读,以帮助他们理解文章中的含义;b.教导学生在阅读时做好笔记,在遇到生词或不理解的句子时互相帮助。
3、阅读理解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检验学生是否已经理解了文章的主题和含义。
a.可以通过多种提问方式来完成阅读理解练习,如问答、填空、选项匹配等;b.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有难度的问题来让学生思考,例如:“你认为青蛙会对自己生活环境起到什么作用?”或“青蛙变形的过程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启示?”4、语言学习在故事中会出现一些比较生僻的语言或惯用语,在这个环节中教导学生如何学会这些新知识。
a.老师可以先简单介绍这些生词或惯用语的含义;b.再和学生一起思考如何把这些语言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5、作文通过阅读,学生必须对文本有所理解,并且能够把这些理解反映在自己的文字中,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
a.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提纲或指导,以帮助他们构思和写出一篇作文;b.教导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并涵盖一些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及时态,使作文看起来更加智慧。
四、总结在这个环节中,需要老师总结教学过程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a.建议学生把新学的生词和语言加入到自己的词汇记录本中,以便日后巩固;b.回顾教学过程,对于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言能力等方面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教案标题:四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
2.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技巧。
3.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教学准备:1. 阅读材料:选择适合四年级学生的故事、文章或阅读材料。
2. 教学工具:黑板、白板、投影仪等。
3.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通过一个问题或引言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你们最喜欢的故事是什么?为什么?”2. 激发思考: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答案。
二、阅读材料介绍(10分钟)1. 选择一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的阅读材料,并简要介绍内容和主题。
2. 引导学生观察文章的标题、图片、段落等,预测文章内容。
三、阅读理解训练(15分钟)1. 分发阅读材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阅读。
2. 提问学生关于文章内容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阅读理解。
3. 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和细节,回答问题。
四、阅读策略指导(15分钟)1. 介绍不同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识记等。
2. 解释每种策略的用途和方法,并提供示例。
3. 引导学生在阅读材料中应用这些策略。
五、深入思考和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主题、观点或教训。
2. 提问学生关于文章的深层次问题,鼓励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
3.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供支持材料或证据。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延伸:1. 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策略。
2. 鼓励学生多读书,提供阅读推荐和分享活动。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2. 学生完成的阅读理解练习和作业的评估。
《爱的教育》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爱的教育》的主题思想和基本情节。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章节简介:《爱的教育》是一部描写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恩里科成长历程的小说,记录了他在学校、家庭和街头巷尾所经历的成长故事。
2. 重点词汇和句子解析: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其含义。
3. 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变化。
4.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所传达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爱的教育》的作者和教育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词汇解析: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人物分析:学生分享自己对小说中人物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5. 主题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教育理念,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爱的教育》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读后感的质量,评估学生对小说主题思想的把握和感悟。
3. 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表现,评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深入理解教育理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爱的教育》原著。
2. 辅助材料:相关教育文章、视频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辅助教学。
八、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
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变化。
四年级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与乐趣。
2.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和策略。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阅读材料:选择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短篇故事或文章。
2. 阅读技巧和策略:注重理解问题、找到关键信息、推测词义、提取要点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答或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阅读任务(15分钟)给学生分发并阅读一篇短篇故事或文章,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默读,并提醒学生做好标记。
三、问题解答(10分钟)设置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在小组或整体上进行讨论,并在规定时间内回答问题。
四、合作学习(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相互讨论答案,共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五、整理答案(10分钟)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向其他学生提问或补充信息。
六、小结(5分钟)总结整个阅读过程中学到的技巧和策略,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进步。
七、拓展活动(15分钟)设置一些扩展阅读的活动,如角色扮演、讨论和写作等,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八、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如写读后感、完成问题解答等,以巩固学生对于阅读的掌握。
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确保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2. 个性化辅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阅读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和帮助。
3. 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如听力测试、口头回答、书面作业等。
教学设计思路:本次阅读指导课设立了多个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与乐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技巧和策略。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互动和整体分享,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阅读能力,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
通过此次阅读指导课的教学设计,相信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三四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
《鲁宾逊漂流记》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和交流,使学生了解《鲁宾逊漂流记》的故事内容,并能从鲁宾逊的身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他的顽强与乐观精神。
2、学会表及里的阅读顺序,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3、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确立正确的阅读思想,让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
1、掌握精读和泛读等读书方法
2、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教学过程】一、说话导入
师:同学们,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的确,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除了依靠学校教育、环境影响、家庭熏陶等诸多因素外,还必须从阅读中吸纳精神营养。
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老师在与你们聊天时发现,同学们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有部分同学却只喜爱读图而排斥阅读文字,有些同学虽然喜爱读书,却在鱼目混珠的书海中迷失了方向;还有些同学虽然读了不少书,却因为读书方法不当而收效甚微。
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阅读指导课,希望同学们能通过今天的学习在课外
阅读上有所收获。
二、好书推荐
师:在我校的书香节里,给同学们推荐的一些课外阅读的书目。
《爱的教育》、《唐诗三百首》、《东周列国故事》、《资治通鉴故事》、《岳飞传》、《杨家将演义》、《聊斋志异》、《格列佛游记》、《匹克威克外传》、《鲁滨逊漂流记》、《童年》、《希腊神话故事》、《爱丽斯漫游奇境记》、《十万个为什么》、《简爱》、《智慧背囊》、《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男生贾里》、《女生贾梅》、《五班的“坏小子”》、《夏洛的网》、《哈利波特》、《海底两万里》、《老人与海》、《爱心树》、
1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柳林风声》、《读者》杂志、《世界名人传记》
师:同学们,这些都是经典的好书,很适合我们阅读,我们可以从这些书中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写作的方法。
所以在玲琅满目的书店或者图书馆,我们就可以挑选这些书来阅读,而不要去选择那些充斥着暴力和黄色的书。
在这些推荐的书目中,几乎都是小说,而且篇幅都不短,我们把它们叫做长篇小说。
据我所知,这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特别是男孩子都迷上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小说。
我们今天就选《鲁滨逊漂
流记》来跟同学们一起学习如何阅读长篇小说。
三、分析《鲁滨逊漂流记》,指导读书方法
1、同学们,老师手上有几个版本的《鲁滨逊漂流记》这些都能在书店或者图书馆找到,那究竟我们要选择哪种版本呢?
2、大家拿起这本书,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书的什么?对了,一本书,我们首先接触的就是封面,那从封面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3、阅读一本书,我们可以从作者入手,了解作者,对理解故事是有帮助的。
有同学去了解过作者吗?你们已经读完了书,结合这个介绍说说作者的生活经历与故事内容有什么关系吗 3、读了书名,你想知道什么?
师:这是一部近十七万字的大部头的书,读完整本书再回答这些问题,同学们肯定等不及。
现在,就有一个初步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那就是读“译者前言”或者说“导读”和“目录”
4、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前言和目录,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读完之后,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5、我们来交流一下,谁先说都了解了什么?
6、对了,通过读前言和目录,我们可以知道这本书的主要内容,那谁来说说呢?
2
7、这就告诉我们阅读一本长篇小说前可以通过这些方
法帮助自己对故事有个大致了解。
下面我们共同走近这本书,跟随鲁滨逊去漂流,去探险,一定会有不少收获的。
8、在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阅读了这本书,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读完的呢?我看到有些同学还在书上做了批注。
一些喜欢的句段还用不同的符号划下来了。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这些同学已经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很不错!我们要向这些同学学习,读书时要边读边做批注,摘抄好词佳句,做笔记。
下面,我们就选择三个问题来展开讨论:
你认为主人公鲁滨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认为笛福在这部小说里是如何表现人物的这些性格特点的
作品中你最喜欢的是哪部分,为什么?哪些部分你认为值得积累,可以是好词好句,可以是刻画人物的方法。
这些都可以用专门的摘录本记下来。
9、讨论之后,我们对这本书就有了深入的理解。
读有所感,读有所悟,我们就可以写写读后感。
老师这里有一份我们最喜欢的杨红樱写的《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看看这篇读后感是怎么写的。
四、总结阅读方法,激励广泛阅读
1. 教师小结:一般文学作品都有两个重要的创作方面:一是作品中人物性格的特点,一是作者的表达方法。
我
们重视了这两个方面的阅读,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对照这节课的阅读,回忆以前的阅读方法,你认为在今后的课外阅读中应该运用哪些阅读方法呢?请用这些方法阅读其他关于探险的书籍:《汤姆索亚历险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绿野仙踪》
3. 结束语
读一本好书就像跟一个高尚的人对话,希望同学们每天抽出30分钟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特别是文学名著,充实自己。
3
《飞翔的教室》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运用课外阅读方法进行读《飞翔的教室》,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2、通过学生读凯斯特纳的读书成果展示,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指导重点】
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中没有了阳光,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2、你们平时都读了哪些课外书呢?二、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
1、在你读过的课外书当中,你最喜欢哪一本?能说说
喜欢的原因吗?同桌交流。
班级内交流。
2、总结: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三、走进凯斯特纳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伟大的德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脚本和广播剧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埃里希·凯斯特纳,一同去阅读这位20世纪最出名的德国儿童小说家的作品《飞翔的教室》。
2.你都读过埃里希·凯斯特纳的哪些作品呢?生自发言。
3.简介作者。
四、感受《飞翔的教室》 1.认识文中的主要人物。
将人物的性格特点与人物名称对号入座。
2.生交流故事情节。
3.说出喜欢的人物、故事情节及喜欢的理。
五、我心中的故事
1.师生共同探讨“你怎样看待完全中学和实德中学学生间的那场大战?对那场战争中每个人的表现你有什么看法?”
2.“乌利为什么要从体操梯上跳下来?乌利的一跳获得了什么?如果你是乌利的同学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4
3.伯克博士是怎样对待以上两件事的,对博士的态度你有什么评价? 4.马丁在谁的帮助下终于和家人团聚了?如果你是马丁,你会怎样感谢帮助你的人?
师:这是一本写我们同学自己的故事的书,书中那份份珍贵的友谊,让我们感到成长的快乐;这是一本为我们引路的书,我们和书中的人一样会和同学发生争执,会受到别人的嘲笑,遇到许多麻烦,当我们读着他们的故事时,这些困惑会慢慢地消失;这是一本深受同学们喜欢的一本书,因为书中的人物和我们一样有不会听写的单词,有极强的自尊。
同学们,你们说是吗?
5.这本书为我们讲述的主题有:友情、勇气、自信。
你能说说你是从哪些人之间读懂了友情?从哪些人身上读懂了勇气和自信呢? 6.结合文中人物说说你对“友情、勇气、自信”的理解。
7.读P8两段话。
生谈感受。
六、圣诞之夜
师:同学们还记得在那个飘洒着雪花,散发着芬芳,闪烁着霓虹,回荡着歌声的圣诞之夜,马丁一家是多么的幸福吧!那个孤身一人的约尼,躺在床上的乌利,还有正直的博克,不抽烟的人,他们是怎样过的圣诞节呢,请根据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做合理的想象,写一段故事。
七、总结埃里希·凯斯特纳曾经说过:“很多很多人像对待一顶旧帽子一样把自己的童年丢在一边,把它们像一个不用了的
电话号码那样忘得一干二净。
以前他们都曾经是孩子,后来他们都长大了,可他们现在又如何呢?只有那些已经长大,但却仍然保持了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让我们像作者所写的那样始终保持着一颗真诚的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