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心理学,做好班主任工作
- 格式:ppt
- 大小:206.50 KB
- 文档页数:100
谈心理学知识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谈心理学知识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北京●张萍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
人们往往认为这项工作需要的仅仅是爱心与奉献,是“精做和应做的事情,可以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实现目标的最大化。
心理学调查结果显示:有些人之所以成为强者,是因为他们性格的力量。
而气质类型在人们的性格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决定个人性格的重要因素。
为此,当我担任新班班主任时,一定对每名学生做关于气质类型的心理测试,据此,使我对班上学生的性格有了一个大致地了解。
我深信培根所说的“性格决定人生”,性格很难改变,但可以得到不断地优化,优化了性格则优化了命运。
印度有句谚语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每个学生的性格都有其独特性,都埋藏着独一无二的生命活力,它们勃勃待发,透射着光芒,需要我们教师去发现,去挖掘,去优化。
每个人的性格均有优劣两重性,为此要不断地进行扬弃,发扬其性格中的优点,涤除性格中的弱点。
优化性格绝非一朝一夕,要在小事中不懈坚持。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性格是天生与后生的合成,性格受于祖代的遗传,在现实生活中又不断改变、没有单,信心可以成为学生能力的催化剂,将其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将各部分功能推到最佳状态。
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例如:在期中考试结束以后,我专门开了主题班会作总结和分析,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我怎样提高学习成绩?”有的同学开始强调自己基础很差,脑子很笨……我又在旁边写成下了“学习成绩不能提高的理由”,而后又打了个大大的红叉,告诉学生强调这些是没有意义的,也不是我们今天的议题,现在要考虑的是下一步做什么?怎样做?此外,我还列举了一、二、三……并告诉学生:据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只开发了大约百分之五,一般人的记忆功能只利用了千分之一,人的记忆潜力还很大,可储存五亿本书的信息,需要我们去挖掘、唤醒。
我还给大家讲了一名长跑运动员的小故事。
这名运动员曾一度认为自己不适合长跑,并准备转行。
运用心理效应,做好班主任工作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育组织系统的细胞。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引导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
班主任工作的优劣决定着教育事业的成败、系牵着民族、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做好班主任工作,建立健全一些制度、恪守一些规范必不可少,而掌握和运用好一些心理效应,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不可或缺的条件。
本文就部分“效应”与班主任工作作一浅谈。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他对自己雕塑的一座少女雕像产生了爱慕之情,期待她能获得生命,最后她果然变成真人,俩人结成伉俪。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在某小学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煞有其事地对他们进行了“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向校长和老师宣布说:“这些学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预示他们可能比其他同学会有更好的成绩。
八个月后,学校和老师获得如期的结果。
一年后,再一次测试,这些学生的成绩仍在提高。
罗森塔尔这种实验效应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实验)效应或期望效应。
期望是一种看不见,但确实存在的教育信念,对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积极的期望是成功教育的第一要素。
承认每个学生有发展的潜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能够取得多方面的成功,从而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期望(远景期望);以适当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易于接受,转化为内在需要和自觉追求,从而使要求得以逐层实现,不断逼近远景期望。
班主任瞄准时机对学生适度的期望表达,是启动学生表现自我,发挥潜能、追求进步的强劲动力。
只要改变对学生的认识态度,能够充满热情地相信他们会更好地发展,就会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能自觉努力去实现“跳一跳,都能摘得到”的教师所期望的角色。
在班级日常工作中,要有计划地实施期望效应。
在特定的场景场合,都要按具体情景设定新的、有针对性的积极期望。
要使期望得以实现,关键是需要给予“机会”。
通过为学生创设各种成功的机会,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把期望、要求变成有形的事实,让学生在活动中有内在的教育要求,感受到自己活动的结果,使成功由可能变成现实。
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随着教育的进步和发展,班主任工作也越来越复杂。
班级中的学生们有着不同的性格、习惯和兴趣,班主任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了解,并采用合适的方法来引导他们。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学的应用变得更加重要。
心理学是关于人性和行为的科学,它与班主任工作密切相关。
通过心理学知识的应用,班主任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行为、情感和思想,进而制定更好的教育计划,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
首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是班主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习和成长需要有充分的心理支持。
班主任可以通过学生的言语和行为来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例如,班里的一个学生可能因为家庭问题而感到压抑,班主任可以关注他的表现,并通过与他沟通和支持来改善他的状态。
这表明,班主任在应用心理学的知识时,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并制定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教育计划和措施。
其次,班主任可以通过心理学的方法来改善班级氛围。
一个积极、友好和成功的班级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
班主任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个性和行为,并按照学生的特点制定行动计划,从而促进班级合作、减少冲突和促进积极氛围。
例如,班里的一些学生可能存在着不良情绪,班主任可以更好了解学生的情感和精神状态,并制定更合适的方法,如集体批评、个别指导、鼓励连续的努力,从而缓解负面氛围。
在学生个人的心理成长上,班主任也能够通过心理学方法发挥积极作用。
对于个别问题学生,班主任可以运用心理学方法进行引导和辅导,帮助学生发现自身潜力和身份认同,同时促进其成长。
同时,班主任也可以通过进行心理课程、宣传心理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这些课程和宣传可以促进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减少壓力和焦虑,从而更好的适应认识和解决问题。
最后,心理学方法还能帮助班主任提高沟通效果。
在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同事和上级之间,良好的沟通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通过运用心理学中的交际技巧,班主任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理解他们的观点、感受和需求,从而更好的发挥引导、辅助管理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并以其结果为出发点的学科,旨在探索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与发展。
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学习能力,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还能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一、强力培养自信。
班主任可以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信发展的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维持它,以及鼓励和正向积极的思维方式。
比如,班主任创造更多的竞争机会,如问题回答等,可以让学生通过闯关竞争提升自信心。
另外,通过不断给予学生奖励,班主任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发展。
二、强化学习动力
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成绩方面的困难,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激进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促进学习这一行为技能和习惯的养成,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塑造出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三、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
班主任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关系。
可以指导学生建立互相尊重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尤其是在朋友之间的关系上,引导学生告诉他们的朋友:不要总利用自己的朋友,要珍惜彼此的友谊,三思而后行。
四、培养科学思维
积极心理学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给以正确的指导,鼓励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并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新事物,不断思考问题,批判性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从而更加深入地发掘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更全面的思路。
班主任作为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的核心角色,运用积极心理学可以从多个角度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帮助学生从生态、心理及社会三方面做好准备,为未来艰难面前做好准备。
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和实践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学生管理、教育引导、班级建设等多方面的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对班主任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和实践,旨在加强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学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班主任需要通过观察、沟通和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等途径,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和特长,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班主任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班主任需要通过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建立平等、亲近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情感上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班主任还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团队意识,使学生能够和同学、老师和家长和睦相处。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方法,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在学习过程中,班主任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从心理角度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信念和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学认为,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在这个阶段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班主任需要敏锐地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包括学习、情感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五、班级管理与团队建设班主任还需要通过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班级管理和团队建设,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六、与家长合作心理学认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合作。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知教育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乐趣的事业。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我对班主任工作心理学的几点感想。
首先,班主任工作心理学让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的心理关怀。
在日常工作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我发现,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信任时,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勇于面对困难。
其次,班主任工作心理学让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扰,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作为班主任,我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当学生出现焦虑情绪时,我会采取倾听、鼓励、引导等方法,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树立信心。
再次,班主任工作心理学让我明白了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法。
在心理学指导下,我学会了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情绪调节技巧等心理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班主任工作心理学还让我认识到,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
在班级管理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心理学原理,激发学生的潜能,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例如,通过开展团队活动、班级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通过表扬与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最后,班主任工作心理学让我意识到,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因此,我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
总之,班主任工作心理学让我受益匪浅。
它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关爱学生,还让我掌握了有效的教育方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运用心理学原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心理素养,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和实践一、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1.1 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班主任需要学习基础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问题。
比如有的学生内向,需要更多的关怀和鼓励;有的学生外向,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规范。
一些学生可能存在学习焦虑、人际关系问题等心理问题,班主任需要及时发现并给予帮助。
二、运用心理学知识辅导学生2.1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问题,班主任需要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了解自己的心理需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还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测试、心理剧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2.2 心理辅导与情绪管理对于一些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和情绪管理。
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关爱学生的需求、指导学生的情绪表达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内心矛盾,保持情绪稳定,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2.3 人际关系处理人际关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之一。
班主任需要通过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导他们学会互相尊重、理解、信任和包容。
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3.1 尊重个性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长,班主任需要根据心理学知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他们适当的发展空间和支持,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实现个性化的成长。
3.2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班主任可以通过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和意志,掌握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是学习的动力源泉,班主任可以通过心理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
比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开展实践活动、推进学科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