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需要层次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14
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生理需要:食物、水、居住场所、睡眠、性。
也就是满足人衣食住行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的需要,重点掌握地位,是最基本的需要。
安全需要:身体安全,脱离危险的工作环境;经济安全,不解雇的承诺或舒适的退休计划。
人在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后,会寻求安全感的满足,希望自己居住的环境是安全的,有一个安全的保障。
归属和爱的需要:情感、归属、被接纳、友谊。
也称为社交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热爱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被团体接纳的归属感等。
尊重的需要:内在尊重,自尊、自主权、成就感;外在尊重,地位、认同、受重视。
表现为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具体表现为认可自己的实力和成就、自信、独立、渴望赏识与评价、重视威望和名誉等。
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人成长、潜能发挥、实现理想。
首先需要掌握的是地位,它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需要,在题干中,看到搞小发明小创作,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理想,选择自我实现。
主要观点:人均有这五种需要,不同时期对各需要强烈度不同;未被满足的需要是行为的主要激助源;下一层次的需要满足后才会追求上一层次的需要;基本需要(生理、安全、归属和爱)一靠外部条件满足;高级需要(尊重、自我实现)一靠内在因素满足。
在管理上的应用:考虑员工不同层次需要,为每个层次针对设计激励措施;考虑每个员工的特殊需要;组织用于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需要层次理论较为呆板,不完全适合于复杂多变的环境。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管理心理学中人际关系理论、群体动力理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社会测量理论的五大理论支柱之一。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被行为科学所吸取,并成为行为科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论述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1)生理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
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
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感情上的需要。
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
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
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
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
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
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名词解释层次理论是心理学家阿伯拉姆·马斯洛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也被称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或“马斯洛金字塔理论”。
层次理论基于人们对满足需求的渴望和追求,将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按照优先级的先后次序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归属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
这五个层次按照需要的满足程度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只有当一个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时,才会去关注和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1. 生理需求:这是人们最基本、最迫切的需要,包括食物、水、睡眠、空气、性欲等。
只有当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时,人们才能够生存下去。
2. 安全需求:当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会关注自身的安全感,包括对个人和财产的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稳定的家庭关系等。
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中,人们才能够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
3. 社交归属需求:一旦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他们会追求与他人建立联系、交流和互动的社交归属需求。
这种需求包括亲密关系、友谊、家庭等。
通过社交归属,人们能够获得情感支持和认同感。
4. 尊重需求:在满足了较低层次的需求之后,人们会追求更高级别的需求,如获得社会地位、被他人尊重和认可、实现个人成就等。
这种需求称为尊重需求,它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尊和价值感而努力的动力。
5. 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级别的需求,也是层次理论的最顶层。
当人们满足了所有较低层次的需求时,他们会追求个人的成长、自我发展和实现潜能。
自我实现是一个不断追求完善和进步的过程,人们通过实现自我实现需求来寻找意义和目标。
层次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会根据自身的需求情况和环境的变化来不断追求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只有当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时,人们才会关注更高层次的需求,并逐渐实现自己的潜能和目标。
层次理论为了解和满足人类需求提供了一个重要框架,并对个体的成长和满足感有着重要的启示。
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故事:船夫与哲学家落水的故事有一个船夫摆渡一个哲学家一起过河。
在船上,哲学家问船夫:“你明白哲学吗?”船夫说不懂。
哲学家说你失去了一半生命。
哲学家又问船夫“你明白科学吗?”船夫又说不明白。
哲学家说你又失去了一半生命。
说话间忽然一阵大风刮过,把船刮翻了,船夫问哲学家:“你会游泳吗?”哲学家说:“不会啊!”船夫说:“你失去了整个生命。
”这里引出了一个需要的层次理论与大家分享.需要层次理论需要是人的活动积极性的源泉,心理学家长期以来就重视对需要的研究,历史上有过不少关于需要的理论。
目前比较有影响的需要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A.H.)1968年提出来的需要层次理论。
下边我们就以这一理论为例,说明需要理论的各个方面。
马斯洛认为,可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需要的这五个层次,是一个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逐级得以满足的。
生理需要即人对食物、空气、水、性和休息的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存和种系发展的需要,在一切需要中它是最优先的;安全的需要是人对生命财产的安全、秩序、稳定,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它是在生理需要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
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就会感到威胁和恐惧。
它表现为人都希望自己有丰厚的收入,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希望生活在安全、有秩序、可以预测和熟悉的环境中;喜欢做自己熟悉的工作等等。
爱和归属的需要是在生理和安全需要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的需要,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要。
爱的需要包括给他人的爱和接受他人的爱。
爱与性有密切的关系,但并不等同,性行为不仅来自于性欲,而且受爱和情感需要的支配。
尊重的需要是希望有稳定的地位,得到他人高度评价,受到他人尊重并尊重他人的需要。
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会使人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增强他的信心。
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使人产生自卑和失去信心;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也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
教育心理学:需要层次理论
勤思范老师:869417568
摘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里是重点,勤思老师重点提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对这七种需要进行了进一步的区分:位于需要层次图底部的四种需要被归为缺失需要,它是个体生存所必须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是这些需要一旦满足,个体有关这方面的动机就将减少甚至消失。
如果所有的缺失需要都得到了一定的满足,那么个体将继续追求上面的三种高层次需要,这些需要被归为成长需要,它能够让个体生活得更有质量。
与缺失需要相反,成长需要永远得不到永远的满足,实际上,求知和理解世界的需要满足越多,个体学习知识的动机越强。
越是有才华、有成就的人,越觉得本领不足。
其原因是知识的半径越长,所感知的未知世界就越多,故而越发觉得需要求知好学。
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最后要满足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是使自己更完备、更完美,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