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电阻
- 格式:ppt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24
第三节电阻一、学习目标1、知道电阻及其单位2、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来改变电阻。
3、通过观察、试验,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点六、电压。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二、学习内容电阻预习形成一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
2、一切导体都有阻碍电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导体的,通常用字母表示,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国际单位是,简称,符号。
常用单位还有,。
换算关系:1Mn= kn = n.合作展示.1、学生演示课本86页试验2、填电阻值⑴实验室用的导线。
⑵实验用的小灯泡。
⑶人的双手间(干燥)。
⑷人的双手间(潮湿)。
3、几种长1m、横着面积1mm2的金属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⑴铜,⑵锰铜,⑶镍铬合金。
⑷铝⑸铁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预习形成二1、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电阻是的一种性质。
导体电阻的大小取决于,,还跟有关系。
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
合作展示二1、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叫,如:,。
2、某些物质在时,电阻就变成了零,这称为现象。
3、学生到讲台演示,导体的电阻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注意控制变量)⑴给电路接入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
重复前面试验现象:接入的灯泡亮,接入的灯泡暗。
实验结果表明:。
这说明:⑵给电路接入两根镍铬合金丝,它们的粗细相同、长度不同,重复前面试验。
实验结果表明:。
这说明:⑶给电路接入两根镍铬合金丝,它们的长度相同、粗细不同,重复前面试验实验结果表明:。
这说明:三、检测反馈1.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是[]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B.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C.导体的电功率D.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短导线的电阻比长导线的电阻小B.粗导线的电阻比细导线的电阻小C.铜导线的电阻比铁导线的电阻小D.同种材料长度相等,粗导线的电阻比细导线的电阻小四、学习小结亲爱的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收获很多,写出来我们一起分享吧!。
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第四章《电学》第三节“电阻的测量”。
详细内容包括: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的定义及单位,电阻的测量方法,具体涉及实验操作流程以及电阻测量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理解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
2. 学会使用多用电表进行电阻的测量,并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定义,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测量方法。
难点:实验操作中电流的方向控制,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数据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电阻器,多用电表,电流表,电压表。
2. 学具:每组一套上述实验器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电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提问学生如何确定电阻器的阻值。
2. 理论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电阻的定义,单位,以及欧姆定律在电阻测量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如何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包括实验步骤,操作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练习设计简单的电阻测量电路。
5.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6.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阻值,分析实验误差,探讨改进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电阻的定义,单位,符号。
2. 欧姆定律及其在电阻测量中的应用。
3. 电阻测量实验步骤,操作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实验原理,设计一个测量电阻的电路图。
(2)计算实验中某一电阻器的阻值,并分析实验误差。
2. 答案(1)电路图略。
(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电阻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来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数据处理不准确等,并寻求改进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测量电阻的方法,如四线法,了解其原理及优缺点。
第三节电阻串联电路1、把电阻一个接一个依次连接起来,组成无分支的电路叫做电阻的联电路。
图示电路中R4与R7 (是、不是)串联关系,R6与R2 (是、不是)串联关系。
R6与R7 (是、不是)串联关系。
,R1与R7 (是、不是)串联关系。
2、在电阻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上的电流与总电流的关系是;电路的总电压与各电阻两端分电压的关系为;电路的总电阻(等效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路中各负载消耗的总功率与各电阻分别消耗的功率之间的关系为;分压公式为。
3、电阻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和它的电阻值成_____比,两个电阻串联时的分压公式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电阻消耗的功率和它的电阻值成_____比。
4、两个串联电阻R1和R2,已知R1:R2=1:2。
则两电阻上的电压比U1:U2=______;两电阻上的电流比I1:I2=______;它们消耗的功率比P1:P2=________。
5、两个串联电阻R1和R2,已知R1=2R2,如果R1=10Ω,R2消耗的功率是10W,则R2=_____Ω,R1消耗的功率是_____W,流过R1、R2的电流分别是_____、_____,R1、R2两端的电压分别是_____、_____,R1、R2两端的总电压是_____。
6、电阻串联可获得阻值较_____(大、小)电阻,可限制和调节电路中的______,还可以起到分_____(电压、电流)作用,利用这一作用可扩大_____表(电流、电压)的测量量程。
7、常用的电压表是由微安表或毫安表改装成的,它们的电阻值常用_____表示,一般为_______________欧姆,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常用I g表示,一般为,I g也叫__________,微安表或毫安表在刻度盘上标出电压值时,就可以用来测电压,它的量程U g= ,但这时的量程很小,如果给它联一个合适的电阻,就可以扩大该表测电压的量程,计算该电阻电阻值的公式可以是或。
第3节电阻双基过关知识点一、电阻:1.实验:比较小灯泡的亮度(1)实验电路(2)实验步骤活动1:把铜丝接入电路,现象:灯泡较亮;活动2:把镍络合金丝接入电路,现象:灯泡较暗分析:通过铜丝的电流比通过镍络合金丝的电流大,铜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小,镍络合金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大。
结论:不同材料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2.电阻(1)概念:物理学中,把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叫电阻,用符号R表示。
(2)单位:①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②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③换算:1MΩ=1×103kΩ=1×103Ω(3)理解:导体的电阻由导体自身情况决定,不管这个导体是否连入电路,导体两端的电压是否改变,导体的电阻均不受影响。
(4)定值电阻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又叫定值电阻,简称电阻,在电路图中用符号“”表示。
(5)生活中常见的电阻器实验室电阻氧化膜电阻金属氧化膜电阻碳膜电阻贴片电阻3.常见物体的电阻(1)人体的电阻为2000欧-10万欧。
(2)电压表的内阻约10千欧。
基础自测:1.在电路中,要经常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也叫做______,简称电阻,在电路图中用表示。
2.导体对电流的______叫电阻。
符号是______,单位是______,简称为欧,符号是______,比欧姆大的单位还有兆欧(MΩ)和千欧(kΩ),1MΩ=103kΩ,1 kΩ=103Ω,1MΩ=106Ω。
3.物理学中以欧姆为单位的物理量是()A.力B.电压C.电阻D.压强4.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家用空调的电流约为0.1AB.我国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C.一节干电池的电压约为36VD.电压表的电阻约为2Ω知识点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实验:探究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目的】探究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器材】三根镍络合金丝a、c、d,a、c长度相同、粗细不同;a、d粗细相同、长度不同,b是铜丝,与a长度、粗细相同;螺旋电阻丝、酒精灯、小灯泡、电流表、电源、开关、导线若干。
第三节电阻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 知道电阻的单位及换算(3) 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教学重点: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识点一:电阻1.导体、绝缘体、半导体、超导体:(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3)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叫做半导体。
利用半导体制成的热敏电阻、光敏电阻、二极管、三极管,组装成的集成电路,是现在家电中不可缺少的原件。
硅是常见的半导体。
(4)超导体:某些物质在很低的温度时,电阻就变成了零。
这就是超导现象。
用具有这种性能的材料可以做成超导材料。
超导现象应于电厂发电、输送电力、储存电力等方面。
2.电阻(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3)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单位换算:1kΩ=103Ω:1MΩ=106Ω(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5)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是否接入电路,是否有电流通过,两端的电压是否改变等因素都无关。
例题讲解:例1、一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V时导体的电阻为10Ω,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12V时,则导体的电阻为Ω。
解析: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论它是否接入电路,这种阻碍作用没有改变,当电路两端的电压为6V时,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10Ω;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12V这种阻碍作用没有改变,仍然是10Ω答案:10Ω例2、下列关于电阻的说法正确的是()A.导体通电时有电阻,不通电时没有电阻B.导体通过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C.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中有无电流无关D.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解析: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是否接入电路无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所以选项A、B、D都是错误的。
第3节电阻一、电阻1、定义及符号:[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导体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2]、符号:R。
2、单位:[1]、国际单位:欧姆Ω。
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Ω。
[2]、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3]、换算:1MΩ=1000KΩ1KΩ=1000Ω[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
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
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
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
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3、定值电阻:具有一定电阻值的电阻器也叫做定值电阻,简称电阻。
在电路图中用符号:表示。
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所以讨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
转换法:把导体的电阻大小转换为接入电路的灯泡的亮暗或者电流表示数的大小。
[3]、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
[4]、结论:①、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电阻大接入导体长度横截面积电流表示数小镍铬合金丝l S小大镍铬合金丝<l S大小②、材料相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接入导体长度横截面积电流表示数电阻大小镍铬合金丝l S小大镍铬合金丝l>S大小、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材料不同时,一般电阻也不同。
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但也有少数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三、半导体1、导体:导电能力比较好的材料叫做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