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的诊断与误诊
- 格式:pdf
- 大小:405.68 KB
- 文档页数:2
龙源期刊网 屈光不正误诊为弱视49例视光学因素影响作者:翟晓南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4期【摘; 要】目的:主要对致使弱视误诊的相关视光学因素展开分析,希望临床关于弱视诊断需要更加的精准化以及规范化。
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屈光不正被误诊为弱视的患者(例数=49例,共69只眼),初诊平均年龄为5.3岁,其中共28例被误诊为单眼弱视,22例被误诊为双眼弱视。
患者均应用阿托品眼膏睫状肌(浓度为1.0%)进行麻痹验光,运用人工检影验光+电脑验光相结合,在三周之后进行复验,按照眼位和调节状况进行配镜,分析检查结果。
结果:在本次研究之中患儿矫正视力均超过1.0,验光误差结果分布状况:21只眼为混合性散光,5只眼为单纯性近视散光。
其中4例患者复性远视性散光,7例患者复性近视性散光,2例为单纯性远视,1例患者为单纯性近视。
在49例患儿之中共31例患者经电脑验光后直接试镜。
在既往误诊验光之中球镜、柱镜以及柱镜轴位均和本院验光结果之间存有明显差异,组别结果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导致弱视出现误诊的主要视光学因素为睫状肌麻痹之后进行的验光不准确导致,特别是复杂性屈光不正进行矫正之中。
临床需要对弱视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不断的规范弱视诊断的相关规范,减少患儿过度医疗,可推广。
【关键词】视光学;弱视;近视;球镜;轴位【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108-01在临床之中儿童常见视觉发育疾病之中弱视是其中之一,在临床中的患病率大约为百分之三。
弱视主要是视觉发育期因异常视觉经验造成双眼或单眼最佳矫正视力比相应年龄视力更低,或者其双眼的视力相差超过两行。
弱视诊断主要是经屈光矫正,在规范和精准的验光才可保障诊断的准确性[1-2]。
本文纳入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屈光不正被误诊为弱视的患者(例数=49例,共69只眼),主要对致使弱视误诊的相关视光学因素展开分析,做如下简述:1 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屈光不正被误诊为弱视的患者(例数=49例,共69只眼),初诊平均年龄为5.3岁。
弱视发生的原理一、弱视的定义及概述弱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也称为“懒眼”。
它是指在儿童时期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眼部发育不正常,从而引起一侧或两侧视力下降的现象。
弱视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还会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影响。
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弱视非常重要。
二、弱视的成因1.屈光不正屈光不正是指眼球无法正确地聚焦光线,导致图像失真或模糊。
这可能是由于角膜曲率异常、晶状体形态异常或眼轴长度过长等原因引起的。
当一个孩子有屈光不正时,他可能会用一只眼睛来看清楚东西,而另一只眼睛则被忽略了。
2.斜视斜视是指两只眼睛不能同时注视同一个物体。
这可能是由于肌肉失衡或神经障碍引起的。
当一个孩子有斜视时,他可能会用一只眼睛来看清楚东西,而另一只眼睛则被忽略了。
3.眼球疾病眼球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等,也可能导致弱视。
这些疾病会影响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导致视力下降。
4.遮盖如果一个孩子的一只眼睛被遮盖住了,他可能会开始偏爱另一只眼睛。
长期以来,这可能会导致弱视。
5.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如早产、低体重、家族遗传等也可能导致弱视的发生。
三、弱视的发展过程1.形成竞争关系当一个孩子有屈光不正、斜视或眼球疾病时,他可能会用一只眼睛来看清楚东西,而另一只眼睛则被忽略了。
这种情况下,两只眼睛之间就形成了竞争关系。
2.抑制当两只眼睛之间形成竞争关系时,大脑就会抑制较弱的那只眼睛所接收到的图像。
这种抑制是逐渐形成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
3.发展成弱视当抑制加重到一定程度时,较弱的那只眼睛就会逐渐发展成弱视。
这时,即使治疗了原始病因,也难以恢复正常的视力。
四、弱视的治疗方法1.矫正屈光不正如果孩子有屈光不正,可以通过戴眼镜或隐形眼镜来矫正。
这可以使两只眼睛看到的图像更加清晰,并且减少竞争关系。
2.治疗斜视如果孩子有斜视,可以通过手术或肌肉训练来治疗。
这可以使两只眼睛能够同时注视同一个物体,并减少竞争关系。
3.治疗眼球疾病如果孩子有眼球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等,需要及时接受治疗。
弱视中文名称:弱视英文名称:amblyopia定义:儿童视力用眼镜矫正不能达到0.8以上,而经多种有关检查又未发现异常的眼病。
弱视增视综合治疗仪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或者有器质性改变及屈光异常,但与其病变不相适应的视力下降和不断矫正或矫正视力低于0.9者均为弱视,可以发生于一眼或两眼。
弱视(amblyopia)中最重要的为斜视性弱视,半数以上的弱视与斜视有关,从症状上来看,斜视为眼位异常,弱视是视力异常。
两者关系如马车的两个轮子,屈光不正则象车轴,它粘结着两个车轮。
目录概述分类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先天性形觉剥夺性屈光不正性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措施要做的检查要做的治疗治疗方法四压抑疗法penalization食疗与方剂治疗疗效评价标准治疗的仪器治疗注意事项与近视的区别危害危害程度与微量元素缺乏的关系并发症概述分类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先天性形觉剥夺性屈光不正性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措施要做的检查要做的治疗治疗方法四压抑疗法penalization食疗与方剂治疗疗效评价标准治疗的仪器治疗注意事项与近视的区别危害危害程度与微量元素缺乏的关系并发症概述弱视是指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9(0.9适用于5岁和5岁以上者,低于5岁者应下调至:4岁0.8,3岁和3岁以下0.6)的视力状况,可分为有明显器质性病变形成的弱视、无明显器质性病变造成的弱视。
1.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是指患者患有诸如视神经萎缩、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上睑下垂、先天性角膜混浊、先天性玻璃体混浊、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无虹膜、全色盲、白化病、眼球震颤等明显的眼科疾病。
患者除患有上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之外,也可能同时患有的屈光不正或屈光参差、斜视,不在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之列。
尽管在通过现有的医疗手段解决或部分解决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之后,最佳矫正视力如果仍然不能达到0.9,则形成弱视。
2.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是指患者并不患有上述罗列的明显器质性病变,患者可能患有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也可能不患有,甚至眼球结构为平光。
偏心注视性弱视的诊断和治疗分析张瑶洁摘要:弱视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我国儿童弱视人群高达一千多万,发病率在4.32% 左右。
弱视的形成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患者双眼视功能的正常发育,临床上,弱视的诊断和治疗往往着重于弱视形成的病因以及根据病因进行分类,对偏心注视性弱视的诊断和系统的治疗不够重视,导致大部分偏心注视的患者被误诊、漏诊甚至延误治疗,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本文旨在针对弱视的注视性质分类、检查方法、治疗措施、疗效观察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对弱视的正确诊断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弱视;注视性质;偏心注视1 弱视的基本概念弱视是由于先天性或在视觉发育关键期,进入眼内的光刺激不足,剥夺了黄斑部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视觉剥夺)和(或)双眼视觉输入不等引起清晰物像与模糊物像之间发生竞争(双眼不良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于同龄健康人群的现象,一般眼科临床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2 病因诊断缺陷对弱视治疗方法和疗效的影响弱视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根据注视性质分为中心注视性弱视和偏中心注视性弱视。
在临床诊断中,人们大多重视根据病因作出的分类,而忽略根据注视性质作出的分类,更谈不上在治疗过程中对注视性质的重视,以至于大量的偏心注视患者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而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研究表明,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向周边发散的过程中,视锥细胞的分布数量呈渐进性减少,黄斑中心凹周边0.25°以内视网膜视锥细胞数量为15万个/mm2,具有1.0的视锐度;黄斑中心凹周边0.5°、2.5°及5°以内的视锐度分别为0.5、0.3和0.2;黄斑中心凹周边10°以内视网膜含视锥细胞数仅为200个/mm2。
由此可见,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注视部位不同,产生的视敏度也有很大差异。
因此,对注视性质的忽略是弱视治疗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部分。
弱视的诊断和治疗一、概述弱视的患病率为2%~4%,为视觉发育相关性疾病,所以了解视觉发育对弱视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有重要意义。
1、弱视: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2、儿童视觉发育:儿童视力是逐步发育成熟的,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为0~3岁,敏感期为0 ~12岁,双眼视觉发育6~8岁成熟.不同的发育阶段不仅视力有差别,不同检查方法检出的视力正常值也不同(表17-3).从不同阶段视力发育的标志,可以看出在弱视诊断时应注意年龄因素。
3、弱视诊断标准:我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曾在1987年提出以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出的0。
8为弱视诊断标准,并提出诊断弱视应注意年龄因素。
国外同时期也有类似的标准。
近年来不少国家根据临床研究提出了与视力发育相关的弱视诊断及转诊标准。
我国弱视防治实践也存在类似问题,即有些医生或保健人员不分年龄大小,只用0. 8一个标准,又未注意是否存在引起弱视的危险因素(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等),对凡是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8者均诊断为弱视并给予治疗,出现了弱视诊断泛化的倾向。
弱视诊断时要参考不同年龄儿童正常视力下限:3岁儿童正常视力参考值下限为0.5,4~5岁为0.6,6~7岁为0.7,7岁以上为0.8。
两眼最佳矫正视力相差2行或更多,较差的一眼为弱视。
如果幼儿视力不低于同龄儿童正常视力下限,双眼视力相差不足2行,又未发现引起弱视的危险因素,则不宜草率诊断为弱视,可以列为观察对象.4、弱视的筛查与预防:国外以人群为基础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加强筛查组(在出生后~37个月间筛查5次)弱视患病率低于对照组(在37个月筛查1次),分别为0。
6%和1. 8%,差异有显著性;加强组较差眼平均视力优于对照组,3岁前到眼科门诊治疗弱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48%和13%),这些数据有力支持了早期强化筛查可以降低弱视的患病率和减轻弱视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