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课时 1~5的认识
- 格式:pptx
- 大小:6.60 MB
- 文档页数:8
【精选】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优秀教案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本单元内容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同时让学生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口算,让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1课时1~5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4~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在观察农家小院图、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这5个数。
2.借助计数器、点子图、小棒等学习用具,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重点: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难点: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课件等。
【教学设计】【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主题画:奶奶家的小院子。
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它的数量是多少?师:同学们说的数量都在1~5之间,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5。
(板书课题:1~5的认识)【探究新知】1.认识1。
师: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学生随意回答)师:凡是像图中这样,1个人、1只小狗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师: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师: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师:图中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2表示?请你说一说。
师:凡是像图中这样,2只鹅、2个盘子等就可以用数字2表示。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 的认识和加减法课题:1~5 的认识教课目的 :1、让学生会用 1~ 5 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 1~ 5 的数序,能认、读、写 1~5 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育学生认真察看、踊跃着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3、利用“野生动物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长人与自然和睦共存的优秀梦想。
教课重难点 :要点:是1~5的基数意义和写法。
难点:是1~5的写法。
课前准备:电脑课件; 1~5 数字卡片;投影仪;计数器;小木棒教课课时:1教课过程创意增减教课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喜爱去动物园吗?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此刻同学们就来看一看这些可爱的动物。
除了看动物以外,我们还要从中学习数学知识, 1~ 5 的认识,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板书)二、教课 1~5 的认识:1、(屏幕显示“野生动物图” )请同学们认真察看,图上画了什么?各有几个?说给你的同桌听。
(指名说)2、你们能不可以依据次序来说一说?先说数量小的,在说数量大的。
再说给你的同桌听。
(指名说,依据学生讲话操作课件)3、这幅图中还有哪些物体能够用“ ?”来表示?4、(投影“1”数字卡片)此刻请你取出1根小棒,摆在数字“1”的下边,能够怎么摆?(学生上来演示)5、(投影“2”数字卡片)此刻请你取出2根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自己喜爱的图形(学生上来演示)(“3”、“4”、“5”类同)6、谁能谈谈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个数能够用1~5各数表示?三、教课数序1、(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表示?(板书:1)2、(计数器上再拨1颗珠子)再拨一颗珠子,一添上一是几?(板书:2)(3、4、5类同)3、齐读1、2、3、4、54、1的后边是几?5得前方是几?3得前方是几?后边是几?(全班回答)四、教课书写1、(屏幕显示1~5的数字卡片)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想想,这5个数字各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学生自由回答)2、教课1、2的写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分析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掌握1~5的数字认识、数数、写数、加减法运算等基本知识。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童趣,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字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数数、识数的基本能力,但对于1~5的数字认识、写数、加减法运算还需要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对数字的认识和运算能力较弱,需要教师个别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5的数字认识、数数、写数、加减法运算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的数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5的数字认识、数数、写数、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方法和写数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认识数字和加减法运算。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直观演示法:利用教具、实物等直观物品,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字和加减法运算。
4.分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实物、图片、PPT等。
2.学具:练习本、笔、小棒等。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复习1~5的数字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数字间的规律,自然引入1~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1~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数字1至5。
2.能够掌握1至5的数字大小关系。
3.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1至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1.1至5的数字书写和认识。
2.1至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三、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1至5的数字卡片。
2.小贝壳:用于辅助加法和减法运算。
3.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自我介绍•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入1至5的数字。
2. 认识1至5•教师展示1至5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并正确书写数字1至5。
3. 数字的大小关系•让学生比较1至5的数字大小关系,引导学生认识数字的大小顺序。
4. 数字游戏•教师设计数字游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字1至5的认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前一课内容•教师简要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对1至5的数字有基本认识。
2. 1至5的加法•通过小贝壳等实物辅助,教学生1至5的加法运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
3. 1至5的减法•继续通过小贝壳等实物辅助,教学生1至5的减法运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减法的基本原理。
4. 练习•针对加法和减法分别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讨论。
五、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1至5的数字认识、大小关系,以及1至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
2.回家继续练习1至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加深印象。
通过以上教学,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1至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单元教学内容】: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1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以分类为基础。
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1、 1――5的认识…………………………3课时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4课时3、 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第一课时: 1――5的认识及书写【教学内容】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页――第16页)完成第21页的第1题――第4题【教学目标】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1课时《1~5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数字1~5,掌握其读音和书写;
2.能够正确辨认1~5的数量;
3.通过实际物品进行数量的操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数字1~5;
2.辨认1~5的数量。
教学准备
1.数字卡片1~5;
2.实际小物品(如豆子、小球等);
3.课堂展示PPT。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数字0;
•准备数字卡片1~5,让学生依次辨认并快速说出每个数字的读音。
2. 学习新知(15分钟)
•展示数字卡片1,让学生模仿读音;
•让学生通过实物(如豆子)进行数量的配对,体验1的概念;
•依次介绍数字卡片2~5,让学生学习认识并配对相应数量的实物。
3. 操练与拓展(20分钟)
•让学生自行排队,每人取一个实物,老师呼号数字,学生按照呼号的数字排队;
•小组活动:老师出示一个数字,学生利用实物进行展示相应数量,小组内同学猜数字。
4. 讲评与反馈(10分钟)
•总结1~5的数量及数字;
•提问学生1~5的数码排列,让学生在纸上写出1~5的数字。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数字1~5的认识和数量的概念。
下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1~5的加减法运算。
课后作业
1.活动册上相关练习;
2.观察日常生活中的1~5的数量。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真正理解1~5的概念。
下节课见!。
第三单元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写5以内各数,注意形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注意书写工整。
2.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区分几个(基数含义)和第几个(序数含义)。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能对5以内的数进行分与合)。
3.认识符号“>”“<"“=”,并知道它们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6.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教材内容和作用这一单元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二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材的具体安排是:先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学习0的认识和加减法,最后进行整理和复习(如下图)。
这部分内容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此阶段,要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使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材编排特点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1~5各数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
将1~5各数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其一是数小,抽象程度较低,学生容易理解;其二是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已对5以内各数有一定的认识;其三是可以缩短教学时间,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
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这是本册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
而这一特点在本单元有着明显的体现。
本单元的纵线结构是: 1~5的认识——1~5的加减法——0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
这样的编排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是有利于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分散写数的难点。
在认数的时候,学生可以有比较多的时间练习写数字,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字的写法。
第三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5 以内各数的认识、5 以内各数的大小比较、第几、5 以内各数的分解和组成、5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0 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初步学会了数 10 以内各数,以及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
在此阶段,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 5 以内数的口算,使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它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是学生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表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相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安排教学建议1.把写数字作为教学重点,并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书写范例,弄懂起点、笔顺、终点的标志;按照范例书写,一写一对照,养成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
2.在数概念的建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3.加强对加减法含义的教学。
在加减法含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情境图、直观图(点子图等)以及学生自己喜欢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4.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
计算方法多样化,是学生思维处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必然结果,也可以视作学生思维灵活性、批判性、深刻性的表现之一。
第1课时1~5的认识课时内容教材第14~6、18~9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5的
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快速准确地辨认1-5这几个数字;
2.能够运用1-5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3.能够理解1-5之间的数值大小关系。
二、教学重点
1.1-5数字的认知;
2.1-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
1.1-5数字的大小比较;
2.1-5的加减法结合运用。
四、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教学板书;
3.学生教材;
4.教学实物:计数棒、数字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老师出示数字卡片1-5,让学生看清楚这几个数字,然后进行数字认知练习,让学生快速准确地辨认这几个数字。
2. 认识1-5
通过唱歌、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1-5这几个数字的认知。
可以利用计数棒,让学生进行数量对应,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3. 1-5的加法运算
老师出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进行1-5的简单加法运算练习,引导学生利用计数棒或其他辅助工具完成加法运算。
4. 1-5的减法运算
同样,老师出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进行1-5的简单减法运算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计数棒或其他辅助工具完成减法运算。
5. 综合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综合练习,结合1-5的认知和加减法运算,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
六、课堂作业
在家中完成与课堂练习类似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教学计划,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前,熟练掌握这部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