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课-科教版小学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新)
- 格式:ppt
- 大小:5.14 MB
- 文档页数:32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说课稿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观察和描述天气。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天气现象,提高对天气的关注度,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天气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和描述天气方面,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描述天气,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天气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天气的关注,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积极探究科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观察和描述天气的方法,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描述天气,分析天气现象背后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天气现象。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天气工具箱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天气现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谈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天气现象,引发学生对天气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学生分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分析天气变化规律,讨论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3.交流:学生分享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和描述天气的方法。
4.实践:学生动手制作天气工具箱,学会运用科学工具观察天气。
5.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天气现象2.观察与描述3.天气变化规律–地理位置影响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探究能力等。
2.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关注彼此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2019-2020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天气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探究活动分析: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
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
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
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
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一、认识天气现象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教科版科学四上1.1《我们关心天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关心天气、热爱生活的态度。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天气的基本概念,知道天气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自己应对恶劣天气。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天气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天气的认识大多是感性的,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认识天气,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基本概念,知道天气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关心天气、热爱生活的态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应对恶劣天气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基本概念,知道天气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认识天气,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观察法、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天气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谈论学生们熟悉的天气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观察天气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天气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天气变化。
3.讨论:分组讨论天气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认识天气。
4.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白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5.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关注天气预报,提高学生关注天气、关爱生活的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题和重点内容。
主要包括天气的基本概念、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如何保护自己应对恶劣天气等。
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教案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这一章节内容主要围绕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天气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关注天气、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天气知识,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有所了解。
但他们关注天气的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可能对天气表现出较强的兴趣,而部分学生可能对此话题较为冷淡。
此外,学生们的地理知识水平也有所差异,这对教学设计和实施带来一定的挑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关注天气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获取和交流天气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天气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家大事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掌握关注天气的方法。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天气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获取和交流天气信息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天气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天气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天气资料和图片,用于课堂展示。
2.设计好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有趣的天气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农业、出行、健康等方面。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我们关心天气》说课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关心天气,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以及如何获取天气信息。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天气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天气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天气预报,但可能对天气的科学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认识天气的科学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知道天气预报的获取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天气,关爱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关心天气,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天气的科学知识,并掌握获取天气预报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探究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实物道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天气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天气的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讨论天气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举例说明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3.讲解:讲解天气预报的获取途径,如电视、广播、手机等。
4.实践:让学生分组探究,如何获取当地的天气预报,并分享结果。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关心天气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我们关心天气•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天气预报的获取途径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主动关注天气,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2.学生能够掌握获取天气预报的方法。
3.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积极发言,展示自己的观点。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探究。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