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3414”肥效试验分析与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3414”肥料田间试验的操作及结果分析探讨测土配方施肥最关键的一项技术环节是“3414”肥料田间试验。
目的是获取作物的最佳产量、最佳施肥量、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根据我区近两年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实施,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探讨。
1试验设计1.1“3414”完全实施方案“3414”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组合成的试验。
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
1处理N0P0K0、2处理N0P2K2、3处理N1P2K2、4处理N2P0K2、5处理N2P1K2、6处理N2P2K2、7处理N2P3K2、8处理N22P2K0、9处理N2P2K1、10处理N2P2K3、11处理N3P2K2、12处理N1P2K2、13处理N1P2K1、14处理N2P1K1。
该方案可用14个处理进行氮、磷、钾三元二次效应方程的拟合,还可分别进行氮、磷、钾中任意二元或一元效应方程的拟合。
1.2试验设计的关键点试验设计的最关键点是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的确定。
若2水平确定的相对偏高,试验得出的最佳施肥量会内推。
若2水平确定的相对偏小,最佳施肥量会外推。
2水平确定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土肥专家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施肥水平等因素来确定。
2试验实施2.1试验地选择试验地应选择地块平坦、整齐、不同肥力水平、均匀,具有代表性的地块。
坡地应选择坡度平缓,肥力差异较小的田块;试验地应避开道路、堆肥场所等特殊地块。
2.2试验作物品种和肥料品种选择选择当地主栽作物品种或拟推广品种。
肥料应选择氮磷钾单质品种,如尿素、三料过磷酸钙、硫酸钾等,磷酸二铵及其他二元或三元复合(混)肥不能做为试验用肥。
2.3试验地处理准备整地、设置保护行、试验地区划;小区单灌单排,避免串灌串排;试验前多点采集土壤样品,制备风干混合土样,进行土壤养分测试。
3414肥料试验意思3414肥料试验是一种用于农田肥料施用效果评估的试验方法。
肥料是指供应给植物生长所需养分的物质,而农田肥料试验则是通过对农田中不同施肥处理进行比较,评估不同肥料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从而为农民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农田肥料试验的目的是确定最佳的肥料施用量和施肥方法,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的比较,可以评估肥料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找出适宜的施肥量和施肥时机,避免浪费资源和环境污染。
在进行3414肥料试验时,首先需要选择试验地点和试验作物。
试验地点应具有代表性,可以反映出不同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下肥料的效果。
试验作物可以根据当地的农作物种植特点和经济价值进行选择,例如粮食作物、蔬菜、果树等。
然后,需要确定不同的施肥处理。
一般来说,可以设置不施肥(对照组)和不同施肥水平的处理组。
施肥水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试验目的进行确定,例如低、中、高三个水平。
每个处理组需要设立足够的重复,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在试验过程中,需要对每个处理组进行相同的田间管理措施,例如灌溉、杂草控制、病虫害防治等。
同时,还需定期进行观测和测量,包括作物生长情况、叶片颜色、根系发育、产量等指标,以及土壤养分含量和环境因素(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的记录。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可以评估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常见的统计方法包括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
根据试验结果,可以确定最佳的施肥处理和施肥水平,为实际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起来,3414肥料试验是一种用于评估农田肥料施用效果的试验方法,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的比较,确定最佳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这一试验方法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为农民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414”肥料效应试验的设计与统计分析吴志勇1,闫静1,施维新1,曾胜河2(11新疆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乌鲁木齐 830011;21新疆农垦科学院水土所,新疆石河子 832000)摘 要:介绍了“3414”肥料效应试验的设计和特点,“3414”肥料效应试验完全设计和不完全设计内容,用常见的统计分析软件Excel 对“3414”肥料效应试验的部分实施方案和完全实施方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用具体例子对分析过程中每一步骤、分析结果中各参数意义进行了详细解释,并根据参数拟合了一元二次、二元二次、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
关键词:肥料试验;统计分析中图分类号:S1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330(2008)01-0135-07The Design and Statistic Analysis of E ffect Experimentof Fertilizer “3414”W U Zhi -y ong 1,Y AN Jing 1,SHI Wei -xin 1,ZE NG Sheng -he 2(1.Master Station o f Agricultural Techniques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Urumqi 830011,China ;2.Institute o f Water and Soil Academy o f Sciences o f XJ PCG ,Shihhotze Xinjiang 832000,China )Abstract :The design and character of the effect experiment of the fertilizer “3414”were introduced and the com plete and uncom plete design of the effect experimentat of the fertilizer “3414”were analyzed in this article ,the result of the part and entire apllying project of the the effect experimentation of the fertilizer “3414”w as analyzed by Excel.Every step of the analysis and the meaning of each parameter in the result was explained by exam ples.K ey w ords :experiment of fertilizer ;statistic analysis“3414”肥料效应试验方案是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修订稿》中推荐采用的方案设计[1],在实施农业部、财政部“测土配方施肥财政专项补帖项目”中每个项目试点单位实施10个肥效试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目的采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和部分实施方案。
2012年大豆“3414”试验分析与总结摘要:本试验严格按照3414试验方案开展,对大豆试验植株的生育性状、物候期、产量性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对试验数据开展了经济效益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从而为获得大豆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3414试验;分析;总结中图分类号:s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053-21 试验目的通过大豆“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获得大豆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
掌握大豆优化施肥数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构建大豆施肥模型,为大豆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2 试验设计2.1 试验地块位于42°42.198n,129°06.073e,土壤为薄层黄土质台地白浆土,土壤养分含量为n 14.05mg/kg,p2o5 4.47mg/kg k2o156.40mg/kg。
2012年5月1日播种,6月5日出苗,6月25日间苗,6月29日第一次铲趟,7月21日第二次铲趟,10月12日收获。
2.2 试验品种大豆,长农16(123~126天,2650℃,3500~4000kg/hm2),前茬作物玉米。
2.3 肥料尿素(n4 6.2%)、过磷酸钙(p2o5 12%)、硫酸钾(k2o5 0%)2.4 因素水平大豆理论最佳公顷施肥量:n-p2o5-k2o=40-45-40。
试验采用三因素:氮、磷、钾,四水平: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为2水平×0.5、3水平为2水平×1.5(表1)。
2.5 试验方法按3414试验要求,设14个处理,三次重复,各处理小区随机排列,每小区面积为20m2(长2.5米、宽8米)。
氮、磷、钾肥全做底肥施入,以保证各小区供肥均匀。
3 试验结果分析3.1 生育性状调查见表2,7月6日调查中,在p2k2上,n1、n2、n3的株高比n0分别高0.8cm、1.4cm、1.9cm;在n2k2上,p1、p2、p3的株高比p0分别高0.8cm、1.0cm、0.1cm;在n2p2上,k1、k2、k3的株高比k0分别高2.4cm、1.4cm、0.5cm;其他表现无明显规律。
专题四 3414试验与田间肥效对比试验报告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因为其既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首要途径,也是筛选土壤养分测试方法、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
通过田间试验,掌握不同作物优化施肥数量,基、追肥分配比例,肥料品种、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府谷县从2009年开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以来,按照项目安排,布设玉米、马铃薯、糜子三个主要作物开展“3414”肥效试验。
构建了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现将试验总结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试验点基本情况全县共布置了50个“3414”试验点,其中玉米16个、马铃薯15个、糜子19。
各试验点土壤养分含量情况(0-20cm)见表1。
采用常规测定方法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
有机质: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法;碱解氮:碱解扩散法;速效磷: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
表1 试验点基本情况表作物类型编号土壤类别地下水位灌溉能力自然灾害玉米719400G20100423F008 719402G20100413M068 719400G20100417A033 719405G20100417T071 719402G20120328M190马铃薯719402G20100413M067 719400G20100417A032 719405G20100417T072 719400G20100423F005 719400G20110605K200 719400G20110605K201 719400G20100417A033 719400G20100415K021 719402G20120328M191 719402G20120328M192糜子719400G20100423F009 719405G20100417T075 719400G20100415K054 719402G20100411M006 719400G20100417A031 719402G20100413M066 719405G20100417T073 719400G20100423F006 719400G20110605K199 719402G20120328M193表2 试验点土壤基本养分含量情况(0-20cm)汇总表作物类型编号有机质(g/kg)碱解氮(mg/kg)有效磷(mg/kg)速效钾(mg/kg)玉米719400G20100423F008 9.6 43.3 6.4 129 719402G20100413M068 8.2 36.2 12.4 71 719400G20100417A033 7.7 29.1 1.8 95 719405G20100417T071 8.4 61 1.0 157 719402G20120328M190 11.2 26.3 5.5 47马铃薯719402G20100413M067 13.9 27 3.1 66 719400G20100417A032 6.8 27.7 2 45 719405G20100417T072 4.8 68.9 2.3 47 719400G20100423F005 9.5 39.7 7.6 46 719400G20110605K200 10.3 31.2 11.5 55 719400G20110605K201 5 29.8 3.2 79 719400G20100417A033 7.7 29.1 1.8 95 719400G20100415K021 7.3 24.8 8.2 108 719402G20120328M191 13.7 36.2 7.8 93 719402G20120328M192 11.2 34.1 4.8 83糜子719400G20100423F009 8.2 22 16.2 91 719405G20100417T075 14.5 43.9 3.3 119 719400G20100415K054 9.3 26.3 6.7 139 719402G20100411M006 8.5 31.9 7.5 143 719400G20100417A031 9.5 35.5 1.7 74 719402G20100413M066 10 32.7 3.9 74 719405G20100417T073 7.9 37.6 3.8 82 719400G20100423F006 9.7 37.6 6.5 78 719400G20110605K199 9.1 34.8 6.4 67 719402G20120328M193 8.6 31.9 2.9 711.2试验设计肥料效应田间试验采用“3414”完全实施设计方案(表3)。
大豆“3414”肥效试验分析与研究
作者:隋文成纪伟波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23期
摘要:通过大豆“3414”肥效试验,进行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最大施肥量:纯N、P2O5、K2O分别为2.62、5.42、3.22kg/亩,最大产量161.65kg/亩。
最佳施肥量:纯N、P2O5、K2O分别为2.41、5.6、2.44kg/亩,最大产量为158.39kg/亩。
关键词:大豆;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
通过大豆“3414”试验掌握每个施肥单元施肥数量,肥料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供给能力,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配方施肥分区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试验在八五五农场园区进行,东经131°35'1
2.65",北纬45°44'4.06",肥力中等,地势平坦,土壤为白浆土,是农场大豆生产的主要土壤类型。
供试大豆品种为垦丰16。
1.2主要栽培措施 5月1日进行播种,设计密度
2.1万株/亩,行距65cm,尿素、三料(重过磷酸钙)、硫酸钾中的2/3做底肥,1/3做种肥。
9月27日收获。
1.3试验设计采用“3414”设计方案,是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统一推荐的试验方法,应用较为广泛。
设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共14个处理,田间采取随机区组排列,设置2次重复(具体设计见表1)。
1.4测定项目收获前,按照常规方法在每个小区随机选择22株进行了考种,并按小区成熟先后依次收获、晒干、称重(见表1)。
2 结果分析
将表1的产量结果输入回归分析的原始数据栏,并输入购买肥料与产品销售价格(肥料与产品销售价格以当时价格为准),点击分析数据,得到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3)。
2.1方差分析
从表2分析可以看出:F=8.49>F0.05=6.00,说明大豆产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之间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
2.2回归分析从表3分析可以看出:相关系数R=0.97,呈显著水平,说明大豆产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之间具有高度正相关。
B0=78.31,说明该试验田的基础产量为
1174.65kg/hm2。
2.3肥料效应方程
Y=78.31+27.73*X1-8.35*X1^2+8.5*X2-0.63*X2^2+8.59*X3-
0.65*X3^2+1.68*X1*X2+2.21*X1*X3-1.89X2*X3(Y为产量,X1、X2、X3分别表示氮、磷、鉀肥施用量),得到最佳施肥量为:纯氮2.41kg/亩,五氧化二磷5.6kg/亩,氧化钾2.44kg/亩,产量为158.39kg/亩。
最大施肥量为:纯氮2.62kg/亩,五氧化二磷5.42kg/亩,氧化钾
3.22kg/亩,产量为161.65kg/亩。
2.4缺素分析
缺氮的相对产量=处理2的相对产量/处理6的相对产量×100.00%=62.3%。
即62.3%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豆生长过程中的肥料利用率均较高,对缺磷肥和缺钾肥不太敏感,缺氮的相对产量较磷肥、钾肥低,说明在大豆的生长过程中可以适当增施氮肥。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条件下,氮、磷、钾对大豆产量都有影响,影响程度为氮>磷>钾。
此次试验掌握了该试验田土壤的相关系数,如校正系数、最大施肥量、最佳施肥量等,提供了丰富的施肥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施肥依据。
过量施肥会造成大豆的减产,同时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因此,本地区在大豆种植上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施肥,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重视推荐配方肥的氮磷钾比例,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