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不容忽视的无声语言——教师体态语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读《教师的体态语言》有感体态语言即通过一定的手势、姿势、动作、表情和眼神等各种身体态势不断发出信息。
它是一种非文字语言的信息传授手段,是人们广泛运用的无声信号。
作为教师的体态语言,与教育教学有什么关系?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在教学中提高体态语言的策略又是什么呢?一、体态语言与教育教学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
课堂讲演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历来倍受广大教师的重视。
而优秀的教师为使自己的课堂讲演语言更充满生命活力,非常善于借助于体态语言巧妙地表达授课内容和思想感情,以深化课堂教学的主题,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完美、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现代心理学家总结过一个公式:感情的表达=语言(7%)+声音(38)+表情(55%)。
可见表情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可以这样说,没有丰富的、协调的体态语言,就不可能有生动的、感人的课堂教学效果。
如果教师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口似悬河地讲个不停,形态表情却呆若木鸡,那么,他的作用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知识的传声筒,这样的教师决不会成为让学生敬仰钦慕的、血肉丰满、情趣盎然的真正的“导师”。
没有丰富的、谐调的体态语言,就不可能有融洽的、亲密的师生关系。
一个理解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充满尊重的手势,犹如催发感情的高效酵母,胜过千言万语。
而没有任何表情的说教永远使学生“敬而远之”,永远无法打开学生的心扉,也就永远无法进行真正的心灵上的沟通。
很难想象缺少理解沟通的师生关系能够共同配合实现教与学的目标。
没有丰富的、协调的体态语言,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班级秩序。
仅凭口头语言,仅凭纪律,而教师本身没有令学生信服、接受的举止行为,没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体态语言参与管理与协调,良好的班风班纪自然也就无从形成。
因此,优秀的教师十分重视体态语言的运用,把体态语言看成是有声语言的润滑剂和调味品。
二、教师体态语言的作用及影响(一)教师积极体态语言的作用和影响教师积极的体态语言指的是教师身上发出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健康有利的、起积极作用的态势语言信息。
体态语言是一种非有声语言,主要依靠身体或身体动作来输出信息,并作用于信息接收者的视觉器官,从而实现信息传递的目的。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没有面部表情、不能给自己的脸部以必要的表情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的人,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体态语言在教育工作中有重要作用,老师一定要恰到好处地使用体态语言。
要恰到好处地运用眼神。
眼神是重要的情感传递中介,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表情达意的功能。
恰当地运用眼神传情,有利于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交流。
例如,在学生做操时,老师若投以欣赏的眼神,学生做操就会格外认真;在日常交流中,老师鼓励的眼神会让学生充满学习的动力,信任的眼神会让学生的信心倍增;当学生成功时,老师赞许的眼神会让学生倍感幸福;当学生失败时,老师鼓励的眼神会让学生减轻沮丧。
要恰到好处地运用表情。
面部表情能够表达人们内心最复杂、最微妙的感情。
老师要重视自身面部表情对学生的潜在意义,要合理运用面部表情向学生传达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集体活动中,若学生出现不当行为,老师可以表现出迷惑的表情加以暗示,学生看到后会及时调整自身的行为。
在学生取得进步时,老师可以用微笑的表情传达满意的情感,学生得到这种反馈后往往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动作。
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够带给学生一定的心理暗示。
老师要关注动作传情、言志和状物的功能,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恰当地运用动作传递各种信息。
例如,老师随手捡起教室地上的纸片、在上课前擦擦桌子等,这些体态语言可以带动学生主动清理周围的垃圾;老师轻轻拍拍自习课上走神的学生,可以使学生立刻收回心神;老师对取得成绩的学生竖起大拇指,会使其倍受鼓舞;对自习课上说话的学生做出“嘘”的动作,会使学生马上安静下来。
论教师的体态语言摘要:体态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与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一起成为课堂教学中师生实行人际交往、人际沟通的信息媒体。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而有效地使用体态语言,对增进师生交流、确保信息传输、提高教学质量将大有裨益。
本文对这种教学艺术行为之一的非言语行为——即教师体态语言的定义及特点、意义及使用方法、原则及训练与养成等各方面实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师体态语言一、体态语言及其特点1、什么是体态语言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而语言则是维系这个活动顺利实行的纽带。
在教育、教学理论界,我们说到教学语言,它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诉之于听觉的有声语言,还有一种则是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
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
这里的“交际”是广义的交际,它包括交流、沟通、传播等多种含义。
这种特定的身体态势既能够支持、修饰或者否定言语行为;又能够部分地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
具体说来,体态语言就是指人们借以身体动作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表示某种意义的信息系统。
它主要包括头语、脸语、眼语、手语、身姿动作等几个方面。
例如,用力挥手表示肯定、坚决,点头微笑表示赞赏,眉头紧皱表示问题严重,以及愉快时的微笑、羞愧时的脸红、欢乐时的手舞足蹈,愤怒时的捶胸顿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应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指那些动态的有形的体态语言,即头语、脸语、眼语、手语、身姿等,它在传递信息、影响学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教师的体态语言还应包括那些静态的、无形的体态语言,即指教师的仪表风度等。
教师的仪表风度是教师崇高的思想感情、气质性格、审美情趣、文化素养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德、才、学、识、体等各种素质在社会交往中的综合体现;它直接参与教师的劳动过程,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着教育效果,促动着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体态语是人们在交流中常常使用的一种非语言沟通工具,它通过身体动作、眼神、面部表情等方式来传达信息和情感,具有丰富的含义和作用。
在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体态语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它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品质。
本文将就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为小学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体态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和心智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往往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体态语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合理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体态语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增强教学的可信度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信心。
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体态语的运用,善于利用自身的肢体语言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
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特点和原则。
体态语要真诚自然,不做作不刻意,要与说话内容相符合,符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教育风格,不做出违背常规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
体态语要适度得体,既要表达丰富的情感和内涵,又要避免过度夸张和不雅观的动作,要符合教育教学的规范和要求。
体态语要具有引导性和感染力,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富有感染力和感染力和感染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会更加提高。
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技巧和方法。
要注重动作和表情的合理搭配,即要做到“言传身教”,做到说话和动作一致,互相配合。
体态语要注意节奏和韵律的把握,即要做到动作轻重缓急的协调统一,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时候要注重动作的节奏和韵律,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要注重动作和表情的变化和丰富性,即要注重不同情境下的动作和表情的变化,做到形式灵活多样,更加自然和具有感染力。
教师的体态语言摘抄
1. 教师的微笑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可以传递温暖和友好,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 教师的身体姿势应该端庄大方,站立或坐立时要保持挺直的姿态,展示出自信和专业。
3. 教师的手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适当的手势可以强调重点、比划大小、指示方向等,使学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所学知识。
4. 教师的眼神交流可以建立与学生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尊重。
教师应该保持与学生的眼神接触,传递出信任和鼓励。
5. 教师的身体移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走近学生、走动在教室中,教师可以更好地与学生互动,调节课堂氛围。
6. 教师的面部表情要丰富而真诚,通过微笑、皱眉、瞪眼等表情来表达情感和态度,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7. 教师要注意体态语言的适度性,过于夸张或频繁的体态语言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体态语言修养,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体态语教师,是一群默默奉献、默默耕耘的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传递着对学生的爱和关怀。
而教师的体态语,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通过身体的动作和表情,传递出对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当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知识时,他们的身体语言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他们可能会用手指着黑板上的内容,示意学生注意;他们可能会用手势来说明问题的大小或重要性;他们可能会走动在教室中间,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他们的关注。
这些动作,虽然细微,却能让学生更加专注地听讲,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
除了在讲台上,教师的体态语在与学生交流时也起着重要作用。
当学生遇到困难或烦恼时,教师可能会轻轻拍拍学生的肩膀,示意他们不要放弃;或者用温和的眼神看着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安慰和支持。
这种体态语,虽然简单,却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理解,从而更加坚定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教师的体态语还体现在课堂管理上。
当学生不守纪律时,教师可能会用严厉的眼神或手势示意学生安静下来;当学生表现优秀时,教师可能会用鼓励的微笑或拍手表示肯定。
这种体态语,能够激励学生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的体态语还体现在与同事、家长的交流中。
当与同事交流时,教师可能会用亲切的微笑或握手表示友好;当与家长交流时,教师可能会用认真的眼神或肯定的语言表达对学生的期望。
这种体态语,能够增进师生、校家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的来说,教师的体态语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一种深情的表达,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通过细微的动作和表情,教师能够传递出对学生的爱和关怀,激励学生坚定前行。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用心去感受他们的爱,用心去回应他们的关怀。
让我们在教师的体态语中,感受到爱的力量,感受到成长的力量,感受到希望的力量。
愿教师的体态语,永远温暖着我们的心灵,永远激励着我们的前行。
浅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体态语,是指通过身体的姿势、动作、表情等方式来传达信息、情感和意图的一种非语言交流方式。
在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体态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技巧,它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引导学生、传达知识、增强互动、实现教学目标。
下面将就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进行一些浅议。
体态语在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身体语言的运用,可以更加直观地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
老师可以利用手势来解释一些抽象概念,通过动作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体态语还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学生,例如适时的眼神交流、站姿的调整、手势的运用等,都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提高课堂纪律。
体态语在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展现自己的魅力和个人魅力。
一个有魅力的老师,除了对知识的掌握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舞台表现力,而体态语就是一个很好的表现方式。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表情、动作、声音等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热爱、对学生的关怀和对教学的热情,从而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一些体态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要注意体态语的准确性,要做到言行一致,避免出现矛盾和误导学生的情况。
要注意体态语的灵活性,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不同的体态语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要注意体态语的自然性,避免过度夸张或做作,以免给学生留下不真实或不自然的印象,导致反效果。
要注意体态语的节制性,要适度运用体态语,不要过度依赖体态语,要让言语更多地成为主要的传达方式,避免过度肢体化、失控等情况。
不要忽视教师体态语言的作用派潭镇潮山小学张碧秀课堂以目前的国情,我国的小学教学大多数还是以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的教学形式为主。
在这种教学形式中,讲究语言的运用就尤为重要。
人们日常生活中用来交流的语言一般意义上是指说活,也就是“有声语言”,其实,人之间的这种交流还有一种“无声语言”。
那就是体态语言。
在一定程度上,体态语言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情绪、思想、性格等。
因此,体态语言作为说活的一种辅助手段,在交流中是不可忽视的。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被运用的体态语言包括手势、面部表情和眼神等。
这些体态语言传达出对学生的赞扬、鼓励、满意、不满意等等的信息,面对这些不同的信息,学生的情绪也会相应地做出反映。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的身体语言与学生的学习情绪是有着紧密的关系。
一、手势语言许多人都有说活时伴以手势的习惯,用得恰到好处的手势往往能增强语言的力度,使说活更具感染效果,最具说服力的莫过于《挥手之间》中描述的毛主席那一个著名的动作:挥手之间,却具有如此的震撼力。
手势在教学中作用,在音乐课中最常见。
你看学生唱歌时,其声量、力度、情感的起伏变化,都是随老师的指挥动作的强弱变化而定的。
在语文教学中,讲解课文时运用手势来帮助学生理解,更是必不可小的。
比如在教学课文《开国大典》时,我在讲解大典开始前“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和大典后群众游行时“他们擎着灯……”时为了更形象帮助学生区别“提”和“擎”这两个动作的不同含义,就运用了手势。
通过手势,使学生清楚地明白到:“提”的时候胳膊是垂直的,而“擎”是胳膊往上举。
通过区别这两个动作来体会人们激动情绪越来越高。
手势的恰当运用增强教学效果,但如果手势过多过滥,缺乏鲜明的个性,反而会令学生无所适从,还会产生麻木、厌倦等情绪。
所以,手势的正确运用,也是一门值得认真探讨的课堂教学艺术。
二、眼神语言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的,眼睛可以传神地传达出人的情感,增强语言的表达。
不容忽视的无声语言——教师体态语摘要:教师体态语在课堂教学、教育工作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教师应该注意这方面修养的培养。
本文主要对教师体态语的分类、特点及功能进行论述,使大家对教师体态语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又对教师体态语的消极影响作了论述,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教师;体态语;分类;特点;功能前言交流,是人类社会交际的必要内容,是双方对信息共同赋予意义,包含对信息的发送、接收、理解和翻译的相互影响的双向动态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也是不能例外。
交流的工具是语言,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说过:“语言的更广义,又是含有声音语、文字语、和‘态势语’这三种”①。
即在交流过程中除了非常重要的语言渠道外,还有不容忽视的非语言渠道,即体态语。
阿波罗比亚说过:“我们以我们的发声器官发声,却以我们的整个身体交流”,可见,体态语在人们的交流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声音语言的运用固然重要,体态语的正确、适度运用也是不可或缺的。
有效运用教师体态语,有助于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有助于课堂教学结果的和谐、完整。
教师的工作“并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②。
教师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向学生流露的是其情感、意志和个性,这些都将给学生带来深刻的感受。
无论是已经在教师队伍中工作了很多年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年轻教师,都应该重视教师体态语这一方面的修养。
下面我将从教师体态语的分类、特点、功能等方面入手,对其进行论述。
一、教师体态语的分类关于教师体态语的分类,目前还没有发现可供参考的既成体系或相关的具体而系统的资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法,有人根据体态语的发生效果将其分为三类,即积极的体态语、消极的体态语和无意义的体态语。
也有人从动作的发出部位将教师的体态语分为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态三大类,其中面部表情又可分为眼神和微笑;手势又可分为指示性手势、感情手势、摹状手势和象征手势;身体姿势包括站姿和走姿。
试论不容忽视的无声语言——教师体态语
摘要:是教师与幼儿沟通的一种特殊的无声语言,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一种独特的辅助工具。
教师在课堂上只有正确运用体态语,才会提高教学的功效。
关键词:幼儿;教师;体态语
没有体态语参与的教育活动是不存在的。
幼儿由于理解语言的能力差而模仿能力强,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体态行为。
体态语是教师与幼儿沟通的一种特殊的无声语言,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一种独特的辅助工具。
8年的幼教工作,我对教师体态语言有一些体会来与同仁分享,不足之处,请斧正。
一、幼儿教师体态语的形式
教师的体态语言可包括一般形式和消极形式两种类型。
一般形式的
1、面部表情。
人的面部表情是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
人们通过面部色彩的变化,五官在一定限度的位移和面部肌肉的变化,向周围的人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
教师的表情受到两种情况的制约:一是对幼儿的态度、情感,二是所表示的言词内容。
就对幼儿的态度情感来讲,教师的表情基调应该是微笑。
因为,微笑是最好的非语言性信号,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体态语。
教师的微笑是为幼儿学习创造良好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也是使幼儿在保持学习时具有祥和、平静心境的关键所在。
2、手势。
手势是教师向幼儿传情达意的动作姿态,有助于强调教育活动中有声语言的重点,增强说服力,加深语意和语感,使教育教学活动收到更为深刻的效果。
在讲述教学内容时,幼儿既听又看,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更适合幼儿接受的需要,从而促进幼儿积极的形象思维。
如:教幼儿学“小白兔”的儿歌,教师边说儿歌边将双手的食指和中指伸出分别放在头上,代替小白兔的耳朵,生动地表现出小白兔的形象,增强了儿歌中语言的感染力,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3、眼神。
眼睛所传达的感情有时很深邃和玄妙,甚至为有声语言所不及。
一身在于脸,一脸在于眼。
幼儿教师的眼睛应该是会说话的,幼儿常常能够在教师的眼神中找到某些事情的答案。
教师的眼神能够促使幼儿积极思维,引起幼儿爱与恨的情感,其无穷的变化表述着教师的种种思想、情感和希望。
4、衣着服饰。
人们讲究衣着和饰品,既是出自追求美的本能,更是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
教师的服装应以整洁、大方为原则,切不可穿奇装异服,过分打扮,当然也不能肮脏邋遢,不修边幅。
消极性的体态语是指对教育效果起负作用的体态、姿势、动作,有如下几种:
1、抠鼻孔。
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体态习惯,一是不文雅,二是不卫生。
2、挠头皮。
会给人一种不卫生的感觉。
3、拍脑门。
是一种轻度自我谴责行为,一般是在忘记完成某些事情,或忘记了某些知识时的习惯性动作。
4、腿部抖动。
有的教师讲话时,喜欢一脚踏在讲台的横木上并不停的抖动,采取坐姿时,将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不停抖动。
这是一种不好的体态。
5、瞪眼。
瞪眼是发怒时的一种面部自然表情,本来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对于教师,却应该有意加以控制。
6、漠视。
是一种令人伤透心的漠视,教师必须避免这种使用这种眼神对待孩子。
二、幼儿教师体态语的运用原则
教师课堂体态语的运用应该讲究技巧,注意方法。
概括地说,运用体态语应该适度、自然、协调。
(一)适度。
体态语为语言交际活动不可或缺,但并非任何一种体态语都可以引进课堂。
要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恰如其分地运用体态语。
体态语要服从有声语言的表达需要,为表达内容服务。
对于教师课堂体态语,不可不用,更不可滥用。
一般来讲,体态语大多出现在表达意义或情感过程中最主要、最关键的部分,这样,就不能要求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都要附之以体态语。
(二)自然。
教师课堂体态语是教师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这就要求体态语的运用不能故作姿态。
无论是从审美的角度还是从表达的角度,体态语的运用都要自然得体,既要符合美的原则,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要是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三)协调。
教师课堂体态语必须服从教学内容表达的需要,并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切忌生搬硬套,矫揉造作。
体态语是为表达内容服务的,它应该与表达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体态语必须注意这一问题,否则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总之,体态语做为非语言交际手段中的一种,它在教学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我们不能忽略这种作用,特别是培养教师的高等学校,除了培养学生的言语修养外,还应该注意培养他们的体态语言修养,因为这也是一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教育手段。
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态语仍不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它通过与语言手段的配合,对教学起着辅助促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