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留住童年》教学设计 沪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9.12 KB
- 文档页数:4
《留住童年》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悟童年的美好,与即将告别童年的依恋心情,感受成长的快乐。
2.体会诗歌中经典的比喻句搜营造的诗歌意境2学情分析该班学生从小学上来,阅读能力比较薄弱,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把阅读理解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教科书的课文作最好的示范阅读文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尽情地读,读中有悟:悟情、悟景、悟得。
并用迁移方法阅读课外书。
所以班里的优生在课堂上对课文的理解较深刻、透彻,对老师提的问题回答的很到位,并能灵活地将在课文中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到日记或作文中去。
中等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能积累一些好词好句,但不能自觉地应用。
中下的学生阅读、理解都比较困难,就谈不上主动积累了,甚至连写几句通顺连贯的话都成问题。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童年的美好与作者告别童年的依恋心情。
教学难点:体会比喻句营造的诗歌意境。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揭示课题1、读钱万成诗歌导入2.板书课题留住童年活动2【讲授】理解课文(一)学习《留住童年》1.师范读课文2.出示思考题(1)为什么?春天“会不老,而且能被珍藏?(2)为什么失落的往事是缤纷的花瓣?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对童年的依恋心情4.感悟“迷路的只是眼睛清醒的总是脚板”“如果前面示一片海,那就做一条乘风破浪的船”5.指导背诵1.思考:诗人为什么要留住童年?2.生读课文,思考。
3.小组讨论4.交流5.感情朗读6.讨论交流7.质疑活动3【活动】拓展延伸运用联想和想象,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首小诗(1)我的校园(2)秋之落叶(3)美。
《留住童年》1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朗读中的重音和抑扬顿挫通过朗读体会诗歌中抒发的情感体会比喻的运用,感悟童年的珍贵与美好2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首诗歌,孩子们正是处在童年的尾巴上,对童年怀有美好的回忆,对未来充满向往,很符合此首诗歌的受众六年级的孩子充满想象力,对诗歌的美有着独特的理解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和品味语言体会童年的美好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童年并抒发感情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齐读1、听歌说歌名2、形容童年3、齐读诗歌活动2【讲授】品味语言,启发朗读1、品读第一小节语言特点,及所表达的感情第一小节写偏题了吗?作者为什么要把童年比作春天为什么春天是“不老的”?请同学读出停顿,标出最容易体现感情的词语,并请示范读2、学生通过朗读揣摩第一小节朗读细节,做到有重音有停顿有感情地进行朗读活动3【活动】小组活动,独立分析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品读其他小节语言,并指导朗读技巧1、把学生分为三个小队,分别主攻三个小节,老师提出问题?第一分队:?问题1,能不能说“失落的往事是花瓣”??问题2,为什么说“童年没有遗憾”??朗读小指挥?第二分队:?问题1,“山”在这里指什么??问题2 ,为什么迷路的只是眼睛,清醒的总是脚板??朗读小指导?第三分队:?问题1,“海”象征着什么,“乘风破浪的船”又象征什么??朗读小指导学生自行进行理解和朗读指导,教师从旁进行引导,引导学生从停顿节奏、重音以及情感三方面进行分析,并进行示范朗读,随后以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小组读,全班齐读等等。
活动4【练习】总结问题:留住童年到底是留住什么,是想留住童年的时间吗?1、留住童心,留住童年的美好2、留住果敢和勇气老师寄语:希望大家能够记住童年的美好,并且带着童年的那股勇敢踏上新的征程,老师相信,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只要你们敢于踏出第一步,敢于去挑战,一定能够顺利成长,取得新的胜利问题:为什么这首诗歌的语言如此优美,如此吸引人?语言特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留住童年》学案一、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理解比喻句的作用。
2.感悟童年的珍贵和美好3.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无限留恋,树立成长的信心和勇气。
二、重点难点1.重点:反复朗读诗歌,理解比喻句的作用。
2.难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无限留恋,树立成长的信心和勇气。
三、导学问题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诗人通过这首诗想表达什么情感?2.学习了这首诗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四、参考资料往事像一粒粒珍珠,串起了七彩的童年。
童年的生活更像五彩缤纷的梦,使人留恋,使人向往。
那一桩桩、一件件有趣的往事,经常像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里回放,让人回味无穷。
记得我还很小的时候,每每和爸爸、妈妈走到步行街一家音像店,店里的店员都会迅速播放那些我十分熟悉的舞曲。
当舞曲响起时,我仿佛像就像注射了兴奋剂一样,顿时热血澎湃,身体也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扭动起来,立即从容而舞:我的动作,一会儿像是俯身,又像是仰望;像是来、又像是往;一会儿像是飞翔,又像步行;像是伫立,又像斜倾……我完全被耳边的音乐陶醉了,虽然身边有许多陌生人在驻足观看,可我似乎一点都没有留意他们的存在。
随着音乐的慢慢结束,我才能渐渐安静下来,停止跳舞,小跑着回到爸爸、妈妈身边。
这时,我总能听到身边响起众人热烈的掌声和啧啧的赞叹声,我那一刻也久久沉浸在那无穷的幸福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长高了许多,并且从在幼儿园里的快乐时光来到了在学校的幸福生活,渐渐步入高年级,那数不尽的作业让人顿感寒气逼人。
小时候那无穷的幸福一下子从我身边溜走了,取而代之的是痛苦的神情。
每当我看到小孩子在院子里快乐地玩耍,内心升起的不仅是一种羡慕,更是一种嫉妒。
童年的生活是如此美好,童年的记忆是如此清晰,真希望能留住那些一去不复返的童年,做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天真小孩……。
《留住童年》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诗歌,理解比喻句的作用。
2.感悟童年的珍贵和美好
3.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无限留恋,树立成长的信心和勇气。
2、重点难点
1.重点:反复朗读诗歌,理解比喻句的作用。
2.难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无限留恋,树立成长的信心和勇气。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简单介绍一下。
2.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
四、参考资料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我童年的一件趣事。
记得有一次回家,我看到爸爸正躺在床上睡觉,于是我的小脑袋里便突然冒出了一个“坏”念头,就是画“脸谱”,当然不是在纸上画,而是-----
在爸爸的脸上画,我先找出颜料、笔和水,随后我在爸爸的额上小心翼翼的画
上了一个大大的“王”字,再用土黄色在爸爸脸的四周画上一堆金灿灿的斑纹,这样就是一只威风十足的老虎了,画完之后我一边为自己的“杰作”感到高兴也一边为爸爸的脸被我画成这样感到惋惜,因为爸爸那张漂亮的脸被我画成这样真是可惜。
正在我高兴的看着自己的“杰作”的时候,突然爸爸醒了过来,看着他一脸茫然的样子,我哈哈大笑起来,爸爸莫名其妙的看看我,当他看到满地的水彩颜料和水,看着我那不怀好意的笑,爸爸连忙跑到卫生间去照镜子,当他发现自己的脸上已经被我画成一道一道的时候,他也顾不得脸上有水彩颜料,就飞快的跑进屋,抓起我就是一顿乱打,打的我是咕呱乱叫,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我仍记忆犹心。
你看!我小时侯多调皮呀!直到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有趣呢!。
留住童年一、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本单元单元主题是“童心是诗“,因为童心和诗心有相通之处,诗人常保一颗真挚的童心,才能点缀对真、善、美的追求,才能借助形象的语言、情感的动力,飞腾到诗意的世界。
形象的语言,需要借助朗读,还原诗境,畅达诗意;借助修辞格的体悟,体会诗歌凝练、富有韵味的特点;借助写作,达到对曾经的生活体验凿拓个性的情感共鸣。
学情分析学生对即将告别的童年有多彩的记忆,有深挚的依恋,有动情的话语,有幸福的珍藏;学生有关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格方面的知识储备,有一定的字句理解、语言品析、言语表达能力,借助预习导航,对文本有了初步的认知。
教学设计思路《留住童年》是一篇优美的现代诗歌。
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勾勒出充满童稚与亲情的画面。
篇幅不长,但韵味很浓。
如何让刚进初中的孩子体会到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关键在于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我拟采用创设情景、指导诵读、品味欣赏、仿句写作等方法进行教学。
为了让学生进入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再就是带领学生“品”,抓住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和含有比喻修辞格的句子引发学生去想象、感受、领悟作品的语言。
本文的教学重点设计为以朗读和评点为主,通过朗读,从语音、语速、语调等的处理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通过示范评点和小组合作评点,培养学生认真揣摩语言的习惯。
而文章的情味美,学生可能很难直接领悟;教师采用仿句练习法,将语言转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揭示的主题。
二、学生学习设计学习目标1、从语音、语速、语调等的处理入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仔细揣摩一些句子的意味,领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学习内容1、利用字典等工具掌握生字词,并在文中做好标注。
2、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3、对文章喜欢的地方做简要点评。
学习方法1、入情入境法。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形象,将其转化成具体可感的情景、画面,并将自己置身于情景中体会、感受。
24 留住童年教学设计1指点思想在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的指点下,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
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培养其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素养发展为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因而课堂的教学设计力图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以自读为主线的三主模式。
2教材分析《留住童年》是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四首诗歌。
本单元总共收录了四首现当代诗歌,以“童心是诗”为主题。
童心与诗心有着许多相通之处,即儿童的创造性与诗歌本身超出现实的XXX与联想有着想通之处。
本单元四首诗的作者生活年代不同,生活经历各异,但所描写的内容,抒发的感情,表现手法都非常贴切儿童的心理,便于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而《留住童年》这首诗歌是诗人钱万成写给即将告别童年的孩子的,通过形象的比喻来告知孩子们童年的美好与珍贵,希望孩子们能够把了无遗憾的童年留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带着勇气和果敢走上成长之路,因此在情感上通过适当的引导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而我认为对于诗歌的学习与理解,主要在于意象与情感,而“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对诗歌中所涉及景物的特点分析,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们对诗歌所要表达情感的理解,所以本堂课的重点会在于通过分析诗歌的景物特点加强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与理解。
诗歌本身形象的语言,则需要借助朗读,还原诗境,畅达诗意。
另外本诗大量使用比喻手法,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意境优美,富有韵味,可以借助写作,使学生到达对曾经的生活体验的情感共鸣。
3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才能使教学设计以及实践实现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年级的学生大多处于11——13岁年龄阶段,对即将告别的童年有多彩的记忆,有深挚的迷恋,有动情的话语,有幸福的收藏;部分学生有关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格方面的知识储备,有一定的字句理解、语言品析、言语表达能力。
《留住童年》资料留住童年备课资料《留住童年》这首诗是写给即将告别童年的孩子刻画出人们对童年的留恋之情。
全诗通过形象地比喻告诉孩子们,童年是美好的珍贵的,应该珍藏在心里,带着勇气和果敢走向成长之路。
全诗可分为两部分。
原文摘下这片树叶珍藏起一个不老的春天诗会从此常绿直到永远永远童年没有遗憾失落的往事是缤纷的花瓣风中飘来风中飘去芳香在生命中弥漫挡在前面的是山踏在脚下的也是山迷路的只是眼睛清醒的总是脚板留住童年留住一份勇气和果敢如果前面是一片海那就做一条乘风破浪的船诗文分析第一节抒写美好的童年是珍贵的,将会留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中,永远不会失落。
把童年的往事比喻为“树叶”,把生命比喻为“春天”。
对于人生而言,最美的一定是春天——童年。
春天很美,童心永存在心里,生命之树就永远常绿。
这节表明了童年对每个人的重要性。
第二节将“失落的往事”比喻为“缤纷的花瓣”,一来说明事情多,二来说明事情美。
成长伴随着收获和失落,伴随着甜蜜和苦涩。
长大后,童年的回忆只有温馨和甜蜜,会灿烂一笑,即使是失落的,也是如此。
童年的往事会一直伴随着并温馨着一生,并让生命弥漫芬芳。
这节表明童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
第三节将“山”比作“困难”。
后两句则写出,看似很艰难,但只要脚踏实地地做,一定可以克服。
这节告诉我们成长过程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要勇敢地去迎接生活的挑战。
第四节将“海”比作“困难”,“船”比作克服他的勇气。
要将童年的无忧无虑化为勇敢和乐观,才能走好人生之路。
对文章的总结话语。
留住童年,这是诗人自己的成长体会,更是诗人给少年朋友的赠言,表达了人们对童年的留恋。
点评记得这是预初时的一篇课文,一直很喜欢很喜欢。
喜欢诗歌以童年为主的题材,喜欢诗歌里生动形象的比喻,喜欢诗歌鼓舞人心的中心。
也许也是因为自己很怀念童年的真善美。
觉得这首诗歌,似乎把我心中的童年完美地诠释了出来。
也正是因着这首诗歌,才会喜欢上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诗句。
15 留住童年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中比喻句所营造的诗歌意境,并尝试用比喻来写诗。
2.引导学生感悟童年的美好,与即将告别童年的依恋心情,感受成长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讲解比喻的有关知识。
导入:在修辞手法中你最喜欢用什么?▲引出比喻。
问:在讲到比喻的时候我们常常要讲到它的什么?▲引出比喻的本体、喻体、相似点及在比喻中隐含的作者的感情。
二、写比喻句。
以“微风、阳光、果树、秋田”等为本体写比喻句,尽量用优美的语言。
学生小组交流,推荐优秀者在全班交流。
三、学习诗歌《留住童年》。
(一)作者简介:钱万成,当代儿童诗诗人,吉林省梨树县人,1959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龙江县。
1979年,钱万成毕业于梨树师范学校中文科,1986年毕业于四平师范学院中文系,随后进入长春市委市府工作,后就读于吉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学研究生班。
现在是中共长春市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
主要精力从事政务工作,爱好文学,半政半文,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
1978年,钱万成开始诗歌创作,在《诗刊》、《星星》等诗歌杂志多有诗作发表后,开始步入诗坛,尤其擅长儿童诗的创作。
著有儿童诗集《快快乐乐你的世界》、《365日歌谣》、《趣味童话儿歌》、《神奇的星星树》和《雨中的花伞》等,并出版《老狼哈克》、《小兔灰灰》等低幼童话画册多种。
以后逐渐由诗过渡到文章,诗文兼作,著作有诗集《钱万成诗选》、散文集《黑土魂》等。
钱万成诗歌作品《留住童年》、《同学》、《妈妈》,儿歌《小毛驴盖房》、《友谊糖》分别入选沪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
(二)链接比喻知识本诗的特点是巧用比喻,阅读诗歌,从诗中找出比喻,并分别指出本体、喻体、相似点。
比喻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把“童年”比作“春天”,写出了童年是人生美好的开端,把“美好的回忆”比作“缤纷的花瓣”,写出了童年往事的美好和往事在记忆中零零碎碎的特点,把“未来”比作“山”和“海”,写出了在前进路上充满了困难。
▲明确:本诗的比喻贴切、新颖、优美。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留住童年》教学设计沪教版
附送: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百合花开》教案冀教版
教材分析:
《百合花开》是语文冀教版教材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的课文。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住文章重点词、句,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一个人生哲理。
本文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
课文写的是一株百合抵御各种困难坚信自己能开花,最终开出了美丽的花。
告诉我们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懈努力,就会获得成功。
设计思路:第一课时主要希望借助自己阅读,同桌之间互读,集体交流的形式,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八到第十自然段。
学习作者拟人、象征、衬托的写作手法。
2.能力目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语句并积累。
3.情感目标
通过理解百合的形象,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拟人、衬托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百合花的形象,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
1. 林清玄简介及其作品。
2. 信念、励志的名言警句。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你们最喜欢的花是什么?你为什么喜欢它?同学心目中已有自己的答案,那么我们畅所欲言,说说我们为什么喜欢某一类花!(教师点名,同学回答,同时对学生所喜欢的花做出评价、总结。
)同学们中不乏也有喜欢百合的,那么我们今天学习林清玄的《百合花开》,探究一下这是怎样的一株百合花。
(书写题目)
二、学生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文中内容。
1. 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找准字音,认清字形。
(教师举例)
偏僻(pì) 花苞(bāo) 疙瘩(gē da) 晶莹(yíng) 结籽(zǐ)
千里迢(tiáo)迢誓(shì)言情侣(lǚ)嗅(xiù)着(标注为易错的)
2. 重点理解百合生长过程的语句,并能完整地表达出来。
信念:我是一株百合,不是野草。
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行动: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誓言: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正果:它那透着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了断崖上最美丽的一道景色。
三、精读课文,品味百合。
(学生通过自由阅读课文,并相互交流,加深对百合花精神的了解。
其中有些关键语句,同学们不仅需要牢记文字内容,更需要体会其中的韵味。
)
1.“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林野草。
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
(方法指导:抓住关键词语品味,分析百合形象。
如,“努力地”、“深深地”写出了百合与自然环境所做的顽强地抗争;从“直立地”、“挺着”能读出百合自信的神采。
)
2. 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
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方法指导:可从排比修辞的角度,品读百合的自信与执着;还可引导学生从看似平淡的字里行间品读语言的深层内涵,如从“不管有没有人欣赏”里,读出百合的淡泊、沉静。
)
3.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运用联系语境的方法。
联系上文,面对风言风语的打击,面对孤独与寂寞,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可以知道百合花的绽放,凭的是坚韧与执着的毅力,沉静的心态,艰辛的付出获得的。
)
四、百合花的形象塑造。
一株身处恶劣环境下的百合,一株遭受他人嘲讽的百合,一株弱小而不起眼的百合,它凭借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不懈努力,战胜了来自外界和自身的阻力,但同时也是一株坚强的百合,一株自信的百合,一株执著的百合,一株有责任感的百合,一株给我们带来诸多启发的百合,一株开在我们心田里的百合,它最终成功地开出了明艳的花,以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向世人证明了它的存在,展现了其价值。
五、作者的思想、人生追求。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台湾文坛,林清玄这个土生土长的作家,以其乡土气息、传统情怀、民族意识以及他独树一帜的禅佛文化,成为台湾最为多产而且作品畅销的作家之一。
林清玄多次提到影响他性格和写作风格的母亲。
他说,小时候母亲曾告诫他,写东西要“有趣味的你要多写一点,与别人分享;辛酸的少写一点,留着自己晚上回房间里哭就行了。
因为人生已经够艰辛了,人家来读你的文章,应该从你的作品里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提升”。
而《百合花开》则巧妙地将趣味与辛酸结合起来,以趣味抒写辛酸,使人从中“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提升”。
他认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灵中某些高贵物质的展现。
野百合的形象,正是林清玄心中的“富人”的形象。
林清玄就是企图用文学的语言,表达一些开启时空智慧的概念,表达一个人应该如何舍弃和实践,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这一生活哲理。
作者在《寻找心灵的故乡》曾经有这样一段话:对于那些恶意攻击他转变的人,林清玄淡然一笑:“他们给我一面镜子,他们也显露了他们自己。
任何的成功都来之不易,从年轻到现在,我每天写作从不间断,这是我成功的原因,那些攻击我的人的努力程度都比不上我”。
六、板书设计
百合花开
信念---行动---誓言---正果
七、教学反思
教学时,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理解了文章中重点词句的意思,读懂了文章内容,效果较好。
朗读在语文学习中作用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