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 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2
语文导学案设计题目故宫博物院课时 1学校星火一中教者年级八年学科语文设计来源自我设计教学时间2012- 10 - 17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目标: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按照空间顺序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方位词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方位词的重要作用。
难点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按照空间顺序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学习方法朗读法、讲练结合学习过程预习导学1、给加点字注音:湛蓝()肃穆()修缮()蟠龙()鳌头()2、解释下列词语:玲珑:布局:幽雅:悠扬:井然有序:3、收集有关故宫的资料或图片,了解故宫。
4、在原文中画出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完成课后练习一。
5、故宫的总体特征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故宫特征的语句。
6、选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太和殿的?第五段用数字“28”、“2380”是想说明什么?7、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8、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达标测评9、请你当导游:假设你带的旅游团从神武门进入故宫,你该怎么向他们介绍故宫?10、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与同学共同探讨?1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指出其说明顺序,画出体现这种顺序的有关词语。
并说说选段依次介绍了哪些内容。
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标志是一座三间三楼的石牌坊。
在明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横匾一方。
石坊北就是通往陵门的缓长坡道,汽车可循此直达陵门之前。
墓道北端有一倾斜台地,东、西两侧各建面阔三间的硬山卷棚小屋一片,为过去守陵卫士的驻所。
正面建陵门,高十五米,宽二十四米,深八米,蓝玻璃单檐歇山顶。
屋身用花岗石砌成无梁殿式样,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
(1)说明顺序:(2)体现这种说明顺序的词语有:(3)说明的内容:教与学反思学生对故宫的博大雄伟有较好的理解,但对本文使用的空间顺序理解得还不是那么透彻。
《故宫博物院》教学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新词,并积累应用。
2.熟读课文,弄清参观路线,理清文章结构。
3.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了解以空间为序写文章必须确定立足点(观察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语言(方位词和方位短语)。
教学重、难点: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
2、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导学1、读准字音金銮(luán)殿蟠(pán)龙鎏(liú)金中轴(zhîu)线迥(jiǒng)然不同鳌(áo)头湛(zhàn)蓝额枋(fāng)檀(tán)香妃嫔(pín)藻(záo)井击罄(qìng) 琉(liú)璃矫(jiǎo)健攒(cuán)1、释义玲珑:精巧细致。
湛蓝:深蓝。
布局:全面安排。
肃穆:严肃而恭敬。
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二、指导学习•研讨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导入:电视里头流行的清宫戏,如《还珠格格》《康熙王朝》…大家知道这些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点在哪吗?对了,就是在明清皇宫,那么今天,我就带领大家走进这座神秘的宫殿。
(2)板书课题(3)检查预习,积累字词2、初读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游览路线, 理清文章结构请同学梳理(填写课后练习一图)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概括说明故宫的概况——第二部分:分别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各大建筑第三部分:从景山鸟瞰故宫,再次点明故宫的整体特点。
小结:根据故宫的布局和游览路线,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的说明顺序是按照事物空间分布位置来介绍和说明的,这样的说明顺序叫做空间顺序(2)本文怎样进行空间顺序说明的?找出文中的方位词。
(3)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故宫博物院。
(鼓励学生写好有创意性的导游词)三.巩固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八年级语文(学科)课题:《故宫博物院》第一课时主备人张永庆审核人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一、自主学习(一)自学目标1. 积累、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
2. 读课文,在文中依次找出表明作者参观顺序的词,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的特点。
(二)自学过程听朗诵,边听边做以下活动活动一:边听边画出不熟习的字词。
借助工具书,识记字音、字形,理解词义。
活动二:边听边找出并且写下来能够表明作者参观路线的词,思索文章采用的说明顺序。
活动三: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活动四: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点是什么?从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回答。
活动五:故宫博物院坐落在哪里?“三大殿”具体哪三座大殿?活动六:皇帝在哪座大殿举行登基大典?雍正后,封建学子的最高级考试在哪座大殿进行?活动七:“后三宫”具体指哪三宫?活动八: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并且各部分的层意。
(三)合作交流小组讨论、交流。
针对活动一,可以两两结合采取互相报写互相评改的办法查看学习效果。
针对活动二至活动七可以采用互相提问的办法。
针对活动八,可以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然后一起拟定出一份文章的结构层次提纲。
(四)成功量学由组长安排检测活动。
1, 读本课的重点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并能结合语言环境适当释义。
2. 可向小组汇报文中能够表明空间顺序的词。
3. 从文中找出来能够表明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点的句子,共同读一读。
4. 共同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其它问题能够准确回答即可。
二、总结拓展重点从检查字词的掌握,空间顺序、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点、课文的结构层次的理解等方面进行理解。
三、自学检测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故宫博物院旧称,坐落在(2)故宫的“三大殿”具体指、、。
(3)故宫的建筑特点是(4)本文说明故宫是按顺序说明的。
2. 选出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 矗立(chu)鳌头(ou)湛蓝(zhan)琉璃(liu)B. 蟠龙(pan)中轴(zhou)金銮殿(luan)击磬(qing)C. 檀木(tan)鎏金(liu)乾清宫(qian)坤宁宫(kun)D. 肃穆(mu)额枋(fang)雍正(yong)御道(yu)3. 把下列句子的顺序调整为正确的顺序。
学 科
语文 课题 故宫博物院 总课时 授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2、理清文章层次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 学 重 点 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
教 学 难 点 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
教 法 学 法 朗读法 合作探究法 教 学 准 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提纲 (或检测) (自学内容) 教 师 指 导 学 生 自 学
个 性 设 计
合 作 学 习
1、划分课文层次
2、浏览1段,回答:
1)故宫坐落在什么地方? 2)故宫的名称还有哪些? 3)为什么叫紫禁城?
4)这段还介绍故宫哪些方面? 3、齐读第二段,思考:
(1)本文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又快有准地在文中找出 (2)这些特点之前的那些文字介绍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请2位同学朗读3、4段,同时PPT 展示故宫全景示意图。
1、字音
矗立(ch ù) 鳌头(áo ) 湛蓝(zh àn ) 琉璃(li ú) 鎏(li ú)金 蟠龙(p án ) 中轴线(zh óu ) 金銮殿(lu án ) 击磬(q ìng ) 玉玺(x ǐ) 攒(cu án ) 额枋(f āng ) 藻井(z ǎo ) 垂脊(j ǐ) 矫健(ji ǎo ) 妃嫔(p ín ) 修缮(sh àn ) 迥然不同(ji ǒng )
1、导语:
同学们,一提起北京,大家就会想到什么?(长城、故宫、圆明园、天坛、颐和园等等)是的,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古城,长城、故宫、天坛、颐和
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其中故宫,大家都不陌生。
那是皇帝和他的嫔妃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严禁老百姓进入,因此又叫紫禁城。
面对这组充满神秘感的建筑群,大家想不想了解?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红墙黄瓦的巍峨宫殿,去领略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风采。
2、预习检测
3、整体感知
读课文(1)注意难读字词,加深印象。
(2)感受故宫建筑群规模的宏大壮丽,建筑物的精美,体会其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预习提纲(或检测) (自学内容)
质 疑 点 拨 归 纳 拓 展 作业布置 检 测 板 书 设 计
2、词语
玲珑。
湛蓝布局:肃穆幽雅:。
悠扬:井然有序
3、查找与故宫相关材料
4、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一、说说以下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体现了故宫
三大特点的哪些方面?
1、“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
打比方建筑精美
2、“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
—列数字宏大壮丽
3、“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
风流云”——建筑精美
4、“一千多个圆雕鳌头”
——列数字宏大
1、掌握生字词
2、读课文
14、故宫博物院
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
第二部分(第3~15段):具体介绍故宫各宫
殿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部分(第16段):介绍景山并记述从景
山回望故宫全貌之所见。
教
学
反
思
检查
记录
检查时间:检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