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19
动物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1课时,讲授1课时)【知识点提示】动物学的定义及其主要分科;动物学与其他学科和人类的关系;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
【重、难点提示】动物学的定义及其主要分科;动物在生物界的地位;种的概念和分类阶梯;动物的命名。
第一节动物学的定义及其主要分科第二节动物学与其他学科和人类的关系第三节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一、生物的分类及动物在生物界的地位二、动物分类的意义和方法三、种的概念和分类阶梯四、物种的命名和现行分类系统第二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2课时,讲授2课时)【知识点提示】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机能;动物组织的类型、基本结构与机能;动物的器官和系统。
【重、难点提示】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特点及其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动物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及其机能。
第一节动物的细胞一、动物细胞的一般特征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机能三、动物细胞的增殖第二节动物的组织一、组织的概念二、上皮组织三、结缔组织四、肌肉组织五、神经组织第三节动物的器官和系统一、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二、动物十大器官系统概述第三章动物的繁殖与个体发育(2课时,讲授2课时)【知识点提示】繁殖的概念及动物繁殖的方式;动物个体发育阶段的划分;多细胞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动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关系。
【重、难点提示】动物繁殖的方式;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几个主要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关系。
第一节繁殖的概念与动物繁殖的方式一、繁殖的概念二、动物繁殖的方式第二节动物的个体发育一、胚胎发育二、胚后发育第三节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几个主要阶段一、受精及受精卵二、卵裂三、囊胚的形成四、原肠胚的形成五、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六、胚层的分化第四节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第四章原生动物门(3课时,讲授3课时)【知识点提示】原生动物门的特征;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纲的主要特征及其重要种类与人类的关系。
【重、难点提示】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各纲的主要特征及其重要种类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第十章棘皮动物门 (Echinodoermata) 棘皮动物是一门既古老又特殊的动物。
在5亿多年以前就已出现。
现存种类有6000种以上,全部生活在海洋中。
包括海星、蛇尾、海胆、海参和海百合5个类群………。
第一节代表动物——罗氏海盘车(Asterias rollestoni)1.外部形态体呈五角形,辐射对称(幼体两侧对称)。
体中部称体盘。
体盘向外周发出放射状的5条腕。
有口面和反口面之分。
口面是身体向下的一面。
较平坦。
淡黄色。
腕的腹面有管足,此部分称步带区。
因此区域呈凹沟状、故又称步带沟。
两步带区之间无管足的部分称间步带区。
反口面为身体的上面,微隆起。
正中央有一极小的肛门(封闭),其附近有—个钮扣状的筛板。
筛板表面具辐射状的沟纹。
内有许多细孔。
为海水进出的孔道。
在两腕之间靠近腕基部处有生殖开口。
* 海盘车的体表具有许多薄膜状突起,中空并和体腔相通,称皮鳃。
有呼吸和—部分排泄作用。
此外。
还有许多由内骨骼外突形成的突起、形态各异。
有的呈钳状、称棘钳(或叉棘)、用来清除皮肤上的污杂物,口周围的棘钳还能协助捕捉食物;有的圆钝。
称棘。
2. 内部构造辐射对称:除消化系统外,水管系、神经系、生殖系和血管系等都沿体盘及各腕分布,呈辐射对称排列。
真体腔:真体腔极为发达,构成三部分;围脏腔包围消化系统和生殖器官,在肠和体壁之间充满了体腔液。
真体腔还扩展成了特殊的水管系统和围血系统。
消化系统:从口面到反口面,消化道依次为口→食道→贲门胃→幽门胃→肠→肛门幽门盲囊肠盲囊口周围有括约肌,可使口张大吞食。
食道短小。
贲门胃膨大而壁薄,充满了整个体盘。
幽门胃较小,由此分出5个幽门管进入5条腕内又各分为2枝,形成具多数侧囊的幽门盲囊,由腺细胞及贮藏细胞组成。
又称肝脏。
为帮助消化和贮存营养的场所。
肠短,其旁有分瓣的肠盲囊,最后在反口面有肛门。
水管系统是棘皮动物取食和运动的独特结构。
其组成从反口面到口面看:坛囊筛板→石管→环水管→辐水管→侧水管→管足吸盘筛板是海水进出的通道,其外通海水内连石管,石管位于间步带区,通入环水管。
棘皮动物门的特点第一,棘皮动物的外形多样,但身体对称性很高,一般都具有五个对称性。
例如海星,它们的身体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处于同一轴线上,并且呈放射状分布。
身体对称性的高度说明了棘皮动物们生活中所需要的平衡感觉机制是非常强大的。
第二,棘皮动物的身体表器官和内器官都处于身体的内部,绝大部分的棘皮动物都没有头部,但是它们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口,它们的食物、废物、呼吸等都通过这个口进行。
第三,棘皮动物的身体表面布满了一种特殊的皮肤,皮肤表面的小刺所形成的凸起构成了这一门动物的名称。
这些小刺可以进行伸缩活动,它们在保护身体的同时还能够帮助棘皮动物们进行移动。
第四,棘皮动物的内骨骼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形态,它们由很多规则排列的骨片组成。
这些骨片具有多角形或菱形的形状,边角上都长有许多小刺,看起来像一个明晰优美的复杂网络。
第五,棘皮动物变形能力非常强大,例如海星就可以使用多数的臂肢来进行像蠕虫一样的爬行,还可以进行盘旋、游走或者捏夹等活动。
海胆也可以在水下进行滚动或“站立”等活动。
第六,棘皮动物的食物极具多样性,一般来说它们可以通过滤食、摄食或消泡等方式来获得食物,另外,棘皮动物的废物排泄由环形水管系统负责,这个系统还负责呼吸。
第七,棘皮动物的性别隔离现象严重,通常情况下棘皮动物都是雌雄异体的,但是它们很少在自己的身体内部完成交配和受精过程,与邻近的个体配对进行受精的比较普遍。
总之,棘皮动物门是一类神奇而古老的海洋生物,它们具有许多独特的形态和生理特性。
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棘皮动物们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生态作用。
棘皮动物门棘皮动物为后口动物,不同于前面的无脊椎动物。
前面讲到的无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发育为口,反口面形成了肛门;而棘皮动物的胚孔后来发育为肛门,在胚孔的相对一侧内、外胚层相贴形成一孔,这个孔就是口。
一、主要特征1、五辐射对称体制五辐射对称的体制,就是可以找到五个轴,把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棘皮动物的幼虫时期是左右对称的,发育为成虫后才变为五辐射对称。
在整个动物界中只有棘皮动物幼虫是两侧对称,成体是五辐射对称。
2、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棘皮动物的骨骼是由中胚层来源的,包在外表皮下面,并且常向外突形成棘,因此称为棘皮动物。
这一来源和脊椎动物骨骼的来源相同,而和无脊椎动物所具有的“骨骼”所不同。
3、形成特有的水管系统棘皮动物的水管系是体腔形成的一系列管道组成,这一系统包括围在口周围和作辐射对称排列的管和这些管上分出的管足,司运动。
二、代表动物——海盘车1、外形中央盘和腕口面朝下,反口面朝上。
表面有许多内骨骼突起形成的棘,期间有叉棘,可以清除体表的废物。
反口面表皮有许多皮鳃,皮鳃壁极薄,为体壁(包括表皮和体腔膜)外突形成的,司呼吸和一部分排泄。
腹侧中央有步带沟,沟中排列着4列(2列)管足,管足的末端具有吸盘,可以帮助运动。
2内部结构内骨骼有若干步带板围成一圈的内骨骼,各组骨片连接成为网格状。
在骨板里面是体腔膜围成的广阔体腔。
水管系体腔的一部分形成了水管系统(由筛板、石管、环水管、辐水管、管足),体腔内充满了海水和体腔液。
侧水管和壘、足之间有关闭装置,关闭后,壘收缩,管足伸长。
运动缓慢,有时1小时才前进10多厘米。
3发育以体腔囊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
由于身体的长大而使得体腔变长并分裂为前、中、后三部分。
右前和右中后来退化并消失,左前发育为轴窦,左中发育为水管系,后边的体腔囊合并为体腔,其中的一部分分离,发育为围血系统。
原口移到腹部,形成肛门。
三、分类1、海百合纲身体的中央部分称为萼,具有腕,每条腕又可以分支,腕中的步带沟也随着腕的分支而分支,腕的两侧有小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