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两首》金色花 荷叶 母亲教学设计(整理后)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7.散文诗两首【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2.学习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
【学习重点、难点】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金色花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
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一、自由朗读,期待永恒美1.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尔。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 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2.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
朗读课文时,我们要读准字音。
3.说说这首诗的大致内容,请同学回答一个小问题:A 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如果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那是一朵怎样的花。
(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B“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二、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1.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看看我们会不会“心有灵犀”。
(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
母子情深)2.怎样读出这种感情呢?先聆听老师读一遍诗歌,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听一听感情基调,注意其舒缓、温馨、深情。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朗读,感知诗歌画面。
2、赏析美读,品味诗歌语言。
3、倾心悟读,感受诗歌内涵。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赏析美读,品味诗歌语言。
难点:倾心悟读,领会母爱深情。
二、教学设计依据《荷叶母亲》是一曲母爱的赞歌,语言清丽,画面感人,感情真挚细腻,是训练学生美读、悟读,触动心灵的难得的作品,因此教学应该以读为基础,让学生在美读中品味语言,在悟读中挖掘心灵深处的感动,体察到母爱的伟大,学会用爱回报父母。
三、教学过程(一)导读,调动情感出示图片,配以文字解说:她已没了呼吸,透过一堆废墟的间隙,只见她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
她身下的孩子躺在一条红底黄花的小被子里,在母亲身体的庇护下,毫发未伤。
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手机屏幕上写下了这样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师:她是一位母亲,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母爱的赞歌,今天我们再去聆听一首美妙的母爱赞歌《荷叶母亲》。
(二)作者简介生介绍作者冰心并在课本做好笔记,识记文学常识(三)展示学习目标生读学习目标:1、情感朗读,感知诗歌画面。
2、赏析美读,品味诗歌语言。
3、倾心悟读,感受诗歌内涵。
(四)检查预习生给字词正音:花瑞莲蓬菡萏徘徊欹斜荫蔽(五)情感朗读,感知画面一生配乐朗读,其它专心聆听并思考: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画面:雨中赏莲花、雨打红莲、荷叶护莲(六)赏析美读,合作探究提问:作者雨中赏了几种莲花?白莲和红莲①追问:首先印入作者眼帘的是哪朵莲花?白莲②追问:白莲在雨中是何种状态?(品读4小节)作者心情如何?烦闷—读白莲的语句(低沉压抑,感伤)③追问:作者突然眼前一亮又看见了一朵红莲,红莲什么状态,作者心情如何?(品读4、5小节)红莲亭亭李立着,左右欹斜不适意—读红莲的语句(惊喜中带有淡淡的忧伤和担心)④追问:白莲和红莲的命运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荷叶护莲,荷叶如何保护莲花的,这是一片怎样的荷叶?(品读6、7小节)感动—读荷叶护莲语句(感动、激动、欣喜)(七)倾心悟读,感受母爱⑤追问:作者仅仅是因为荷叶护莲的场面感动吗?作者联想到母亲借荷叶对莲花的保护,抒写了母亲对孩子的爱,这种手法就叫借物喻人、借景抒情。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句中蕴含的情感。
(重点)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难点)3.感悟世间至爱亲情。
【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导学】1.知识储备。
A.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
主要作品有诗歌《暮歌》、《晨歌》、《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B.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文学家。
著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儿童文学集《小桔灯》等。
C.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2.给加点的字注音。
匿(nì)笑沐( mù)浴祷( dǎo)告叠( dié)成倘( tǎng)若菡萏( hàn) ( dàn) 欹( qī)斜花瓣( bàn) 荫蔽(yìn bì)3.根据解释写出词语.(1)匿笑:偷偷地笑。
(2)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3)并蒂:指两朵(及以上)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4)花瑞:花带来好预兆。
(5)慈怜:慈爱怜惜。
(6)荫蔽:遮蔽;隐蔽。
4.《金色花》和《荷叶母亲》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什么共同点?赞美母爱的伟大与神圣。
【预习检测】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
小组评分()【课堂探究】(一)《金色花》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语句中蕴含的情感。
例句:(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4)“我不告诉你,妈妈。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金色花》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引入新课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泰戈尔是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的创作有五十多本诗和散文诗集、二十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戏剧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有《沉船》《戈拉》《小沙子》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印度伟大作家泰戈尔的散文诗,可以说影响了中国一代文学先驱他的散文诗如“心有灵犀一点通”一般地打动并启发着中国新一代的女诗人,女散文家——冰心她写的颇有影响的《寄小读者》,便是最好的例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金色花》二、激情诵读,注意生字和词意,感悟亲情朗读课文。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匿(nì )笑祷告(dǎo )花瓣(bàn )衍(yǎn )2、解释下列词语。
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设计范文3篇世界上有很多歌颂、赞扬母爱的作品,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是两首》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体会爱给自己带来的深刻感受。
2、体会诗歌的内容。
3、了解爱背后的两位伟大的作家。
教学重点:赏析文章,从中有自己的深刻感悟。
一、导语:一位世纪老人在年轻的时候,曾给他远方的朋友写到:在去年秋风萧瑟、月朗星稀的一个夜晚,一本书将你介绍给我,你的信仰、你的存蓄、你的诗词和我的思想一缕缕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这思想就是爱的思想,这音乐就是爱的音乐。
1、你们知道这位世纪老人和她的朋友分别是谁吗?著名女作家——冰心印度诗圣——泰戈尔冰心正是受到泰戈尔的影响,写出300多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结集为《繁星》和《春水》。
2、那么,根据你查阅的和老师提供给你的资料,哪位老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二、的确,你会发现无论是他们的作品、为人,还是思想都充满着爱。
今天,我们就来赏析他们的两首诗《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看看他们是怎么诠释爱、诉说爱的。
三、诗歌是诗人情感激流的表现,而这种情感常常是靠一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现的,我们要领悟这种情感,就要明确这两首诗的主要意象。
(借什么来抒情的)金色花——荷叶母亲四、请同学们自己出声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借这两种意象想要表达什么感情?对母亲的爱、两文有着共同的主题对母亲的爱。
五、即使同样写母爱,两文还有着不同的特色,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
(找同学读课文)两名同学在读的过程中感情基调的把握是否一样?金——天真、欢快、充满童稚的乐趣,享受母爱。
荷叶母亲——温馨、呵护、关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母爱。
六、同是写母爱的文章,可是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你更欣赏哪一篇呢?请同学们通过朗读讨论来体会这不同的母爱。
喜欢金色花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饱含感情的朗读,争取让那些同学和你一样喜欢金色花,好不好?他们把你们感染过来没有,那你们就感染他们。
《金色花》《荷叶母亲》散文诗教案第一篇:《金色花》《荷叶母亲》散文诗教案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教案学习目标:①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一、自主学习1、预习安排:①查字典解决生字词,写在下面;熟读课文;②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
③阅读冰心表现母爱的诗篇。
查阅有关冰心的资料。
2这两首诗分别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二、合作探究1、阅读第一首诗①“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 ②“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③“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④“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2、阅读第二首诗①你能想像出诗人在什么情形下写的这首待? ②第一节中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哪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 ④第三节是诗人展开联想,这一想像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纸船,并以三、拓展交流1、学习这两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四、达标检测(一)基础知识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
《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
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3.《金色花》结尾“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荷叶母亲》的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能力提高:1.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所选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参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对父母的爱。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师:何祖洋【教学目标】1、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3、走近文学巨匠泰戈尔,品味泰戈尔诗歌的风格特点。
4、放飞想象,学会以物代言抒发情感。
【教学重点】1、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教学难点】1、走近文学巨匠泰戈尔,品味泰戈尔诗歌的风格特点。
2、放飞想象,学会以物代言抒发情感。
【课型】传统型【课时】二课时【教具准备】导学案【预习准备】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让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有一个人,无论你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她的温暖;有一种爱,从没有刻意珍藏,却永远不会忘记。
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爱。
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母亲默默地为我们付出,却不求回报。
二、作家作品印度著名诗人。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代表作有散文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崇高、最纯洁的爱。
爱、欢乐、光明是他歌唱的永恒主题。
格调清新,想象力丰富,具有民族风格,略带神秘色彩。
泰戈尔的创作对印度文学乃至亚洲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师补充:泰戈尔不仅对印度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中国的众多作家,特别是“五四”时期的一些作家,如冰心、徐志摩、郭沫若等,都受到过泰戈尔诗歌的影响。
三、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后,全班齐读。
2、正字音。
诗中描绘了“我”与妈妈嬉戏的哪几个场景?请用“当妈妈……时,我……”的句式回答。
●点拨朗读,明确:当妈妈做祷告时,我散发香气;当妈妈读书时,我投影书页;当妈妈拿灯去牛棚时,我变回孩子。
(板书三个场景)四、品读研析1、品读质疑以最喜欢的方式朗读,提出文中不理解的部分,讨论解答。
●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①为什么“我”会选择变成金色花?②为什么“我”变成金色花跟妈妈嬉戏,却不让妈妈知道?③妈妈非常爱孩子,为什么找到了以后却要说他是坏孩子?④为什么诗人要写这样几个场景来表现孩子与妈妈嬉戏?2、合作探究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诗两首《金色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字词。
2、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3、熟读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德育目标诗歌展示、歌颂母爱。
学习它,激发我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把独特的歌喉献给我们至爱的母亲。
教学重点1、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机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2、熟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
母爱是一个人类吟咏不绝的主题。
同学们,你们和母亲朝夕相处,是否感受到母亲那细微的点点滴滴的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金色花》就是一首歌咏母子之情的散文诗二、作者简介印度近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
著名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
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影响也是广泛的。
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一九五○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三、预习检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匿.笑()沐浴..( )( ) 祷.告()嗅.()衍.()摩.()2、解释下列词语:匿笑祷告沐浴:四、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给予指导1、自由朗读2、听课文示范朗读磁带,注意对朗读技巧的把握3、个别学生读4、学生评价五、合作学习,质疑探究1、请谈谈对诗歌的整体感受。
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⑵三次嬉戏具体是什么?⑶诗歌表现了什么?2、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为了实现自己的小小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3、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还骂“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4、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设计范文x篇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设计范文x篇,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
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通过我们各位思想的碰撞,一定会激发出您写作的动力。
还有,阁下能将此文档加入收藏或者转发出去,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世界上有很多歌颂、赞扬母爱的作品,今天给各位带来的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是两首》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x、体会爱给自己带来的深刻感受。
2、体会诗歌的内容。
x、了解爱背后的两位伟大的作家。
教学重点:赏析文章,从中有自己的深刻感悟。
一、导语:一位世纪老人在年轻的时候,曾给他远方的朋友写到:在去年秋风萧瑟、月朗星稀的一个夜晚,一本书将你介绍给我,你的信仰、你的存蓄、你的诗词和我的思想一缕缕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这思想就是爱的思想,这音乐就是爱的音乐。
x、你们知道这位世纪老人和她的朋友分别是谁吗?著名女作家——冰心印度诗圣——泰戈尔冰心正是受到泰戈尔的影响,写出x00多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结集为《繁星》和《春水》。
2、那么,根据你查阅的和老师提供给你的资料,哪位老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二、的确,你会发现无论是他们的作品、为人,还是思想都充满着爱。
今天,我们就来赏析他们的两首诗《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看看他们是怎么诠释爱、诉说爱的。
三、诗歌是诗人情感激流的表现,而这种情感常常是靠一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现的,我们要领悟这种情感,就要明确这两首诗的主要意象。
(借什么来抒情的)金色花——荷叶母亲四、请同学们自己出声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借这两种意象想要表达什么感情?对母亲的爱、两文有着共同的主题对母亲的爱。
五、即使同样写母爱,两文还有着不同的特色,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
(找同学读课文)两名同学在读的过程中感情基调的把握是否一样?金——天真、欢快、充满童稚的乐趣,享受母爱。
初中语文《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能够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和形象。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意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和母爱的珍视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和形象。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和表达。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意思维。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其他教学资源。
3. 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和形象。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受,进行情感交流和分享。
5.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体验,进行写作练习。
学生可以选择写作一篇读后感、一篇以课文为灵感的短文或一篇自己的创作。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内容分析和写作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4、散文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金色花》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
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
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
(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二、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磁带),学生仿读。
(范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范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
(师:)同学们仿读得很好,自己朗读一下试试。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
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 (例1:)“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2:)“我不告诉你,妈妈。
”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
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2、理解内容
三、教师导学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
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
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学生回答: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
)他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
四、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提出共性问题。
①“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
②“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③“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④“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
3、体验反思
(提示1:)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
学习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提示2:)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母子情深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小结
《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诗,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文中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像,让学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四、作业
1、背诵课文《金色花》,准备朗诵比赛。
2、预习《纸船》
第二课时荷叶母亲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真高兴今天能和聪明的你、活泼的你、爱思考的你共同学习,学习伙伴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礼物,虽然礼轻但情重,不知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生答)但我有一个小小要求,请欣赏后用一句话来表达这礼物的情感。
请听阎维文的《母亲》)------生谈
歌唱家用歌声来传递母爱,那么作为文学家的冰心奶奶有是怎样用语言来传递这浓浓的母爱呢?下面,让请我与同学们一起共同学习她的一篇文章(荷叶母亲板书课题)多媒体播放冰心画像及简介(2分钟)冰心同学们了解吗?请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本文的体裁是什么?同学们针对散文,你们认为应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学习?
二、初读课文
1、听读:(过渡语:下面就让进入第一步读,这是一篇散文诗它具有散文和诗的特点(转向学法具体指导),因此读时要读出节奏,情感,以及把握内容。
)首先,让我们来听读,在听读时(1、请你们那起笔勾画出难点的字或词并校正。
2、注意体会朗读时的语调,及感情的变化。
即朗读要求:
2、比赛朗读:(过渡语:刚才,听了名家的朗读,我发现同学们被陶醉在其中,那你们想不想模仿她美美地读呢?(生答)好!下面,让我们,带着美的情怀,用舒缓的语调,饱含深情来一个比赛读,(女生读一自然段,男生读一自然段9自然段齐读)看谁读得好!点评(组织学生从感情、声音、停顿、语速、语调和重音等方面进行点评)
并思考以下问题:看谁更聪明。
(1)、文章的标题是荷叶母亲这些字眼在文中哪一段落出现,其它的段落又是主要写什么景?开头就是写的就是写它吗?不是,而是什么呢?请边读边抓关键的一些动词进行梳理归纳。
(进行抢答)红莲贯穿全文,而且是全文着力描写的重点是看红莲部分。
(2)有人认为“荷叶母亲这个标题不是冰心自己取的是编者加的,不好,应该改为红莲,请谈谈你观点,并注意从文中找依据。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读,我们读出了浓浓的爱意,读懂了这篇文章是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先写父亲的朋友送莲,引起我忆自家院里的莲花,重点写看在风雨中的红莲变化,即荷叶护红莲的情景,自然就联想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感。
那么全文采用的写作手法借物抒情
三、纵情的读,
(师过渡语:通过刚才的读,同学们也一定会很欣喜地发现这一篇景美情美美文,(本文重点写看在风雨中的红莲变化,即荷叶护红莲的情景,我呢!将它改写一下,我读一下,(半夜里听见雨声,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那一朵红莲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大雨接着就来,那朵红莲被打得欹斜。
我不敢下阶去,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不减退红莲不摇动了。
雨点打着,只能在那荷叶上面聚了些的水珠。
)
同学们边听边用笔将4、5、6、7,省略的字或词语注上。
师问:比较一下,认为哪一个美,好!下面就请自由地读,边读边找出你认为景美的语句细细品尝它的醇香。
(学法提示:在品时抓关键词,从描写角度修辞,用词,表达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先在四人小组内分享,在书上作旁批。
1、下面小组代表汇报。
A找出美的语句
B说美,让我们共享。
(学法提示:在品时抓关键词,从描写角度修辞,用词,表达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
C读美!(一人读或同桌读)或叫其它也喜欢这个语段的同学站起,用美的声音来表达着爱。
点评(组织学生从感情、声音、停顿、语速、语调和重音等方面进行点评)
师小结“文句的优美,离不开极富表现力、饱含情感的关键词句,以及它的点缀
2、刚才同学们品的是景美,那它的写情美方面呢?同学们,老师有一句话送给大家,如果你能再用心朗读,你那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就会更加明亮起来!
下面小组代表汇报。
A找出美的语句
B说美,让我们共享。
(注意学法的提示并注意抓关键词,从描写角度修辞,用词,表达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
C读美!(一人读或同桌读)或叫其它也喜欢这个语段的同学站起,用美的声音来表达着爱。
点评(组织学生从感情、声音、停顿、语速、语调和重音等方面进行点评)
四、拓展延伸(师过渡语:通过刚才的品析我们已经被荷叶母亲勇敢无畏的的壮举和对红莲深深的所感动,
A、下面展开想像的翅膀,假如你是文中的“那朵红莲”,你会对荷叶母亲说些什么?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在班里谈感受。
写在黑板上
B我们被荷叶母亲的伟大所感动时,现实生活中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的,请听一则真实的故事,(师讲)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无私伟大,他们爱无处不在。
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接受母爱的滋润,借此机会,倘若将这束鲜花送给母亲,你想对她说些什么?(生说)
五、教师小结:
六、板书设计:荷叶母亲
送
护忆
看悟
(重点)
红莲(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