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3.24 KB
- 文档页数:4
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对比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课文,让学生理解并体会两篇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课文。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金色花》的内容简介和主题思想。
2. 课文《荷叶母亲》的内容简介和主题思想。
3. 对两篇课文进行对比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课文。
三、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金色花》,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2.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荷叶母亲》,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3. 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两篇课文。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评价学生对两篇课文的理解程度和对比分析能力。
2. 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对两篇课文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文本。
2. 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参考书籍。
3.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和计算机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增强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金色花》和《荷叶母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朗读课文《金色花》,让学生感受文中的情感和氛围,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含义和主题。
3. 分析课文《金色花》,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细节和描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 朗读课文《荷叶母亲》,让学生感受文中的情感和氛围,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含义和主题。
5. 分析课文《荷叶母亲》,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细节和描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对比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并体会两篇散文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并对比两篇文章的主题、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1. 《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散文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两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
3. 对比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并体会两篇散文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并对比两篇文章的主题、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两篇文章的背景、主题和写作手法。
2. 对比法:引导学生对比两篇文章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散文的背景和作者。
2. 阅读与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两篇文章,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意境。
3. 分析与对比:引导学生分析两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对比两篇文章的异同。
4.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心得。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悟,总结两篇文章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思考母爱的主题。
7.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进行教学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两篇散文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学生对两篇文章主题、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母爱主题的思考和反思。
七、教学资源:1. 《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散文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作者介绍。
3. 对比分析模板和参考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和阅读理解。
2. 第二课时:分析和对比。
3. 第三课时:讨论和分享。
4. 第四课时:总结和反思。
5. 第五课时:作业布置和教学反馈。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设计范文3篇世界上有很多歌颂、赞扬母爱的作品,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是两首》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体会爱给自己带来的深刻感受。
2、体会诗歌的内容。
3、了解爱背后的两位伟大的作家。
教学重点:赏析文章,从中有自己的深刻感悟。
一、导语:一位世纪老人在年轻的时候,曾给他远方的朋友写到:在去年秋风萧瑟、月朗星稀的一个夜晚,一本书将你介绍给我,你的信仰、你的存蓄、你的诗词和我的思想一缕缕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这思想就是爱的思想,这音乐就是爱的音乐。
1、你们知道这位世纪老人和她的朋友分别是谁吗?著名女作家——冰心印度诗圣——泰戈尔冰心正是受到泰戈尔的影响,写出300多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结集为《繁星》和《春水》。
2、那么,根据你查阅的和老师提供给你的资料,哪位老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二、的确,你会发现无论是他们的作品、为人,还是思想都充满着爱。
今天,我们就来赏析他们的两首诗《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看看他们是怎么诠释爱、诉说爱的。
三、诗歌是诗人情感激流的表现,而这种情感常常是靠一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现的,我们要领悟这种情感,就要明确这两首诗的主要意象。
(借什么来抒情的)金色花——荷叶母亲四、请同学们自己出声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借这两种意象想要表达什么感情?对母亲的爱、两文有着共同的主题对母亲的爱。
五、即使同样写母爱,两文还有着不同的特色,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
(找同学读课文)两名同学在读的过程中感情基调的把握是否一样?金——天真、欢快、充满童稚的乐趣,享受母爱。
荷叶母亲——温馨、呵护、关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母爱。
六、同是写母爱的文章,可是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你更欣赏哪一篇呢?请同学们通过朗读讨论来体会这不同的母爱。
喜欢金色花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饱含感情的朗读,争取让那些同学和你一样喜欢金色花,好不好?他们把你们感染过来没有,那你们就感染他们。
《金色花》《荷叶母亲》散文诗教案第一篇:《金色花》《荷叶母亲》散文诗教案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教案学习目标:①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一、自主学习1、预习安排:①查字典解决生字词,写在下面;熟读课文;②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
③阅读冰心表现母爱的诗篇。
查阅有关冰心的资料。
2这两首诗分别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二、合作探究1、阅读第一首诗①“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 ②“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③“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④“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2、阅读第二首诗①你能想像出诗人在什么情形下写的这首待? ②第一节中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哪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 ④第三节是诗人展开联想,这一想像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纸船,并以三、拓展交流1、学习这两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四、达标检测(一)基础知识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
《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
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3.《金色花》结尾“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荷叶母亲》的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能力提高:1.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所选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参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对父母的爱。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师:何祖洋【教学目标】1、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3、走近文学巨匠泰戈尔,品味泰戈尔诗歌的风格特点。
4、放飞想象,学会以物代言抒发情感。
【教学重点】1、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教学难点】1、走近文学巨匠泰戈尔,品味泰戈尔诗歌的风格特点。
2、放飞想象,学会以物代言抒发情感。
【课型】传统型【课时】二课时【教具准备】导学案【预习准备】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让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有一个人,无论你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她的温暖;有一种爱,从没有刻意珍藏,却永远不会忘记。
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爱。
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母亲默默地为我们付出,却不求回报。
二、作家作品印度著名诗人。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代表作有散文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崇高、最纯洁的爱。
爱、欢乐、光明是他歌唱的永恒主题。
格调清新,想象力丰富,具有民族风格,略带神秘色彩。
泰戈尔的创作对印度文学乃至亚洲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师补充:泰戈尔不仅对印度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中国的众多作家,特别是“五四”时期的一些作家,如冰心、徐志摩、郭沫若等,都受到过泰戈尔诗歌的影响。
三、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后,全班齐读。
2、正字音。
诗中描绘了“我”与妈妈嬉戏的哪几个场景?请用“当妈妈……时,我……”的句式回答。
●点拨朗读,明确:当妈妈做祷告时,我散发香气;当妈妈读书时,我投影书页;当妈妈拿灯去牛棚时,我变回孩子。
(板书三个场景)四、品读研析1、品读质疑以最喜欢的方式朗读,提出文中不理解的部分,讨论解答。
●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①为什么“我”会选择变成金色花?②为什么“我”变成金色花跟妈妈嬉戏,却不让妈妈知道?③妈妈非常爱孩子,为什么找到了以后却要说他是坏孩子?④为什么诗人要写这样几个场景来表现孩子与妈妈嬉戏?2、合作探究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对比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并体会两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理解文章。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色花》的内容简介和主题思想。
2. 《荷叶母亲》的内容简介和主题思想。
3. 对比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点,从内容、形式、情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文章的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金色花》: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主题思想。
3. 阅读《荷叶母亲》: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主题思想。
4.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从内容、形式、情感等方面对比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点。
5.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对比分析的结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评价:观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投入程度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比分析能力的评价:评价学生在对比分析过程中的思路清晰度和观点独到性。
3. 学生讨论交流能力的评价:评价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资源1. 《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文本材料。
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作者的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等。
3. 对比分析表格或思维导图: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4. 讨论交流素材:关于文章主题、情感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和观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金色花》和《荷叶母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 使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理解文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七、教学步骤2.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两篇文章中的母亲形象有何异同?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对比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在本章节中,我们将学习两篇优秀的文学作品——《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这两篇作品分别来自印度作家泰戈尔和我国作家冰心,它们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亲情的可贵。
通过对比学习这两篇文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母爱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作者背景,把握文章主题和情感表达。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掌握两篇文章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尊敬父母、关爱亲人的品质。
第二章:《金色花》内容解析2.1 文章概述《金色花》是泰戈尔的一部散文诗,讲述了孩子与母亲之间相处的温馨故事。
作品通过孩子变成金色花与母亲互动,展现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和敬爱。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重点:分析文章主题,理解孩子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2.2 难点:欣赏泰戈尔优美的文字和独特的表达手法。
2.3 教学活动设计2.3.1 朗读课文,感受文章氛围。
2.3.2 分析文章情节,讨论孩子变成金色花的寓意。
2.3.3 欣赏泰戈尔的文字美,学习修辞手法。
第三章:《荷叶母亲》内容解析3.1 文章概述《荷叶母亲》是冰心的一部散文,讲述了作者在荷塘边观察荷叶与母亲之间的亲情。
作品通过荷叶保护荷花的故事,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3.2.1 重点:理解文章主题,感受母爱的伟大。
3.2.2 难点:分析冰心的写作风格,欣赏文章的艺术魅力。
3.3 教学活动设计3.3.1 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3.3.2 讨论荷叶母亲的形象,分析母爱的表现。
3.3.3 欣赏冰心的文字美,学习写作技巧。
第四章:对比分析4.1 主题对比《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文章都以母爱为主题,但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各有特点。
前者通过孩子变成金色花的形式展现孩子对母亲的敬爱,后者通过荷叶保护荷花的故事寓意母爱的伟大。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理解两首诗末尾语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3、学习这两首散文诗借助具体形象抒发对母爱的爱的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对父母的爱。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两首诗,进行朗诵比赛,直至背诵。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篇末含蓄的语句理解。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启发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在5•12特大地震中,发生了众多感人的一幕,其中有一条感动全中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双膝跪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毫发未伤。
这说明什么呢?父母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无私的一种爱。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首表达母亲与孩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二、研读《金色花》1、走近作者泰戈尔—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他的创作有五十多本诗和散文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戏剧。
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有《飞鸟集》、《新月集》、《园丁集》、《吉檀迦利》等。
用孟加拉文写作,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一种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2、朗读(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班得瑞《初雪》)。
(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学生仿读。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3)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
)(4)男女生朗读比赛,互相点评。
3、感知诗意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谈谈读过诗后的整体感受,说出你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设计范文x篇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设计范文x篇,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
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通过我们各位思想的碰撞,一定会激发出您写作的动力。
还有,阁下能将此文档加入收藏或者转发出去,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世界上有很多歌颂、赞扬母爱的作品,今天给各位带来的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是两首》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x、体会爱给自己带来的深刻感受。
2、体会诗歌的内容。
x、了解爱背后的两位伟大的作家。
教学重点:赏析文章,从中有自己的深刻感悟。
一、导语:一位世纪老人在年轻的时候,曾给他远方的朋友写到:在去年秋风萧瑟、月朗星稀的一个夜晚,一本书将你介绍给我,你的信仰、你的存蓄、你的诗词和我的思想一缕缕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这思想就是爱的思想,这音乐就是爱的音乐。
x、你们知道这位世纪老人和她的朋友分别是谁吗?著名女作家——冰心印度诗圣——泰戈尔冰心正是受到泰戈尔的影响,写出x00多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结集为《繁星》和《春水》。
2、那么,根据你查阅的和老师提供给你的资料,哪位老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二、的确,你会发现无论是他们的作品、为人,还是思想都充满着爱。
今天,我们就来赏析他们的两首诗《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看看他们是怎么诠释爱、诉说爱的。
三、诗歌是诗人情感激流的表现,而这种情感常常是靠一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现的,我们要领悟这种情感,就要明确这两首诗的主要意象。
(借什么来抒情的)金色花——荷叶母亲四、请同学们自己出声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借这两种意象想要表达什么感情?对母亲的爱、两文有着共同的主题对母亲的爱。
五、即使同样写母爱,两文还有着不同的特色,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
(找同学读课文)两名同学在读的过程中感情基调的把握是否一样?金——天真、欢快、充满童稚的乐趣,享受母爱。
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对比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并体会两篇散文中所表达的母子深情。
2. 培养学生对比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3. 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中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母亲、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散文的内容概述。
2. 两篇文章在表达母子情深方面的异同。
3. 分析两篇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探讨两篇文章对母爱的诠释和启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阅读,分析两篇文章的表达手法和母子情深。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赏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对比阅读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和分析。
2. 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考能力。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剖析两篇文章的精彩之处。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散文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让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文章,感受母子情深。
3. 对比两篇文章,引导学生分析其在表达母子情深方面的异同。
4. 分析两篇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案例解析。
5. 总结两篇文章对母爱的诠释和启示,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6. 布置课后作业:请学生选取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分析其表达手法和主题思想,下节课分享。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环节的积极性,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对散文作品的分析能力、表达手法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评估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手法和技巧,表达对亲情的感悟。
7.散文诗两首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2.学习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
【学习重点、难点】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金色花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
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
一、自由朗读,期待永恒美
1.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尔。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 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2.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
朗读课文时,我们要读准字音。
3.说说这首诗的大致内容,请同学回答一个小问题:
A 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如果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那是一朵怎样的花。
(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
B“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二、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
1.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看看我们会不会“心有灵犀”。
(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
母子情深)
2.怎样读出这种感情呢?先聆听老师读一遍诗歌,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听一听感情基调,注意其舒缓、温馨、深情。
3.学生自己朗读。
注意以下句子。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该用什么语气去读,为什么?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快乐。
)(教师提示,学生读。
)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母亲焦急,我调皮。
)(学生分析,学生读。
)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
)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
(调皮,撒娇。
)
(2)我们知道了一些关键诗句的读法,现在请同学们揣摩其他语句,把诗歌完整地朗读一遍。
然后老师请同学来演读、评点。
最后一起来读,再次感受语言美。
(朗读指导: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重音、读出感情。
)
三、深情描述,品味画面美
1.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式读了这首诗,知道这首诗为我们创设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
现在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些画面。
我们先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的画面是否来自于这一首诗?
清晨朝露未晞,在铺满金色花的林荫中,飘出一个修长的身影,她的湿发披在两肩,发丝间的水滴轻轻飘落,亲吻着林间绿色的小草。
妈妈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小庭院里,她缓缓地把双手放在胸口。
妈妈在祈祷了,空气中弥漫着妈妈轻柔的话语。
突然妈妈的双眉微微扬起,这香气从何而来?我屏住气息,一声不响……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诗中的画面,可以用“我感受到这样的画面……”的句式来做恰当描述。
发挥集体的智慧,比一比哪一组描述得最美。
3.齐读诗歌,再次品味画面美。
四、深入探究,挖掘想象美
我们已经感受了诗歌的语言美,品味了诗歌的画面美。
这些美都来自诗人的神奇表达。
泰戈尔的写法到底有什么特别的魅力?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小问题,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美的根源所在。
(1)在中国,我们一般用花儿来比喻什么?(儿童、成人、老人?)
(2)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喜爱、憎恶?赞美、贬抑?)
(3)人们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
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人们←→花儿母亲←→孩子)
小结: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
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表达实在美妙!(新奇的想象,美妙的表达)板书“爱”。
五、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展开想象的翅膀,请以“妈妈,假如我变成了___”来说一句话,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如:(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总结语: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
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他沐浴着母爱。
爱是交流的。
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
所以: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请付出爱心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
荷叶母亲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以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于母爱的语句。
作为现代文学家的冰心也用文字赞美母爱,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冰心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去感受母爱的芬芳。
一、读“荷”,说印象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全文。
《荷叶母亲》一文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作者把母亲比作荷叶,把自己比作红莲,由雷雨中荷叶对红莲的覆盖、遮挡,联想到自己被母亲关爱、呵护,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2.再读课文,各小组选代表进行范读,其他小组听读。
一方面准备从字音、节奏、重音、感情方面进行点评,一方面关注诗歌最触动你心灵的内容。
学生点评朗读,教师补充:本文适宜用缓慢的语速,轻柔而饱含深情的语调来读。
谈触动心灵的地方,教师给予准确而有针对性的肯定和鼓励。
二、品“荷”,赏语言
1.本文主要描写的事物是:“红莲”。
作者一共几次写到红莲?作者每一次看红莲时的自然环境和红莲的情景是怎样的?作者的心情如何?
学生讨论后归纳列表:
传达给我们的,你认为哪句话写得美?找出来赏析一下。
如:①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开满”和“亭亭”写出花开得很精神抖擞的样子,富有生命力。
)
②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繁密”写出了雨下得急,“攲斜”写出了红莲不堪风雨侵袭楚楚可怜的样子。
)
③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荷叶为保护红莲而显示的勇敢坚强精神,也让人感到在荷叶的保护下,红莲安全了。
)
教师总结:作者借景抒情,景因情而更美,情因景而更真。
3.体会“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这几句运用了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直接抒发了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三、悟“荷”,感诗情
此时,面对幸福的红莲,勇敢慈怜的荷叶,作者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母亲在生命垂危之时,还不忘关心自己女儿的冷暖。
于是,作者在文中不由地发出了深情的呼喊,朗读出来并体会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教师明确:这里作者用了借物喻人写法。
心中的雨点就如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生命有很多不幸,但是母爱,能将这些轻轻抹去!母亲是保护我们走过坎坷磨难的人。
四、仿“荷”,抒真情
用“母亲是____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写一句话,赞颂母爱。
示例:母亲是伞,我是伞下的孩子。
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
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
结束语:
回顾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诗歌思想感情要通过具体形象来表现,懂得了运用描写具体形象来传情达意的写作手法,知道了母爱伟大,母爱圣洁,母爱永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但愿有一天当我们张开有力的翅膀翱翔于祖国辽阔的蓝天时,能看到母亲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