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抗器的基本知识和选择
- 格式:ppt
- 大小:605.50 KB
- 文档页数:26
电抗器基本知识介绍应用一、干式电抗器的种类与用途电抗器是重要的的电力设备,在电力系统中起补偿杂散容性电流、限制合闸涌流、限制短路电流、滤波、平波、启动、防雷、阻波等作用。
根据电抗器的结构型式可分为空心电抗器、铁心电抗器与半心电抗器。
补偿杂散容性电流的电抗器主要有并联电抗器与消弧线圈。
并联电抗器的作用是限制电力传输系统的工频电压升高现象,工频电压升高的原因在于空载长线的电容效应、不对称对地短路故障与突然甩负荷。
消弧线圈通常应用在配电系统,它的作用是使得单相对地短路电流不能持续燃烧,导致电弧熄灭。
消弧线圈通常具有调谐功能,可根据电力系统的杂散电容与脱谐度改变其电感值。
串联电抗器或称阻尼电抗器的作用是限制合闸涌流。
串联电抗器与电力电容器串联使用,用于限制对电容器组合闸时的浪涌电流,通常选取电容器组容量的6%。
限流电抗器是串联于电力系统之中,多用于发电机出线端或配电系统的出线端,起限制短路电流的作用。
为了与其他电力设备配合,其实际阻抗不能小于额定值。
滤波电抗器与电容器配合使用,构成LC谐振支路。
针对特定次数的谐波达到谐振,滤除电力系统中的有害次谐波。
平波电抗器应用在直流系统中,起限制直流电流的脉动幅值作用。
在设计平波电抗器时须注意线圈中的电流是按电阻分布的,设计时最好采用微分方程组计算。
若按交流阻抗设计可能造成线圈出现过热现象,且阻抗值未必准确。
启动电抗器用于交流电动机启动时刻,限制电动机的启动电流,保护电动机正常运行。
防雷线圈通常用于变电站进出线阻波器与防雷线圈的应用场合相户外空心干式电抗器是20世纪年代出现的新一代电抗器产品,如图1.1所示。
它是利用环氧绕包技术将绕组完全密封,导线相互粘接大大的增加了绕组的机械强度。
同时利用新的耐候材料喷吐于包封的表面,使得产品能够满足在户外的苛刻条件下运行。
包封间由撑条形成气道,包封间与包封内绕组多采用并联连接以便满足容量与散热的要求。
为了满足各个并联支路电流合理分配的需要,采用分数匝来减少支路间的环流问题。
电抗器基本知识介绍及应用培训讲学电抗器(Reactor),也称为电感器(Inductor),是一种电子元件,用于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相对关系。
电抗器主要由线圈组成,线圈由绕在绝缘材料上的导线组成,导线既可以是直线型也可以是螺线型。
电抗器的主要作用是引入电感,即储存电流,并抵抗电流的变化。
电抗器常见的分类包括:1. 铁芯电感器(Iron-core Inductor):由有磁性材料组成的铁芯包裹线圈。
铁芯的存在增加了回路中的感应电感,使得电感值较高。
2. 无铁芯电感器(Air-core Inductor):线圈内没有磁性材料的填充物,仅由绕线构成。
无铁芯电感器的电感较低,但适用于高频电路。
3. 互感器(Transformer):由两个或多个线圈组成的电感器。
互感器的主要作用是改变电压。
电抗器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以下列举几个主要应用:1.电力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电抗器用于调节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以提高电路的功率因素。
电抗器可以用来控制电流的流动,平衡负载和减少电网的失真。
2.电子设备:电抗器常用于电子设备的滤波电路中,用于阻止高频电流通过电路。
通过合理设置电抗器的参数,可以减小电路中的干扰和噪声。
3.电感加热:电感加热是利用电感器的原理来加热导体的技术。
当通过电感器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线圈中的磁场也发生变化,导致线圈内的电流产生感应并产生热量。
电感加热广泛应用于工业加热领域,如金属焊接、玻璃制造等。
4.电力电子:在电力电子领域,电抗器可用于控制电流的流动和变化。
例如,在变频器中,电抗器用于控制电机的速度和扭矩。
5.无线通信: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电抗器用于匹配天线和发射器/接收器之间的阻抗,以最大化信号的传输效率。
总之,电抗器是电路中常见的元件之一,通过引入电感来改变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相对关系。
电抗器在电力系统、电子设备、电感加热、电力电子和无线通信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电抗器基本知识介绍及应用
电抗器是一种功能极其重要的电子元件,多用于控制电路中,它能对
电流和电压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使电路运行得更安全。
因此它也被称为稳
定电路中的“拦截器”,因为它的作用是调节电流到一个安全的水平,以
免因为电路中的电流太大而使电路出现故障。
电抗器本质是一种有损耗的电子元件,具有电阻和自感共振的特性。
电抗器有不同的规格,可以满足不同的工作要求。
一般电抗器的电阻值介
于1Ω和1000KΩ之间,这决定了它在电路中的精确作用范围。
电路中的
电流稳定器是一种重要的功能,电路受到干扰也容易失控,这种失控可能
会造成严重的问题。
电抗器可以有效地抑制这种现象,并保持电路稳定和
正常的运行状态。
电抗器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它可用于滤波电路,电流稳定器,缓冲器,抑制器,电压调节器,电流分配器,降噪器,放大器等。
例如,LED灯的
驱动电路就是一个典型的电抗器应用,可以有效降低LED灯的电流,以免LED灯过热和破坏。
另外,在开关电源中,电抗器也常用于衰减过流保护
以及抑制过流反馈信号,以确保开关电源的安全可靠运行。
另外,电抗器也常用于放大器的输出驱动电路,可以有效抑制放大器
的失真和饱和。
电抗器命名规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电抗器命名规则是电工领域中的重要知识之一,对于正确理解和使用电抗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电抗器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电气元件,其作用是对电流的变化产生阻抗,限制电流的流动。
在电力系统中,电抗器的作用不可或缺,可以用于电压的稳定、电流的平衡以及电能的传输。
概括来说,电抗器是一种由电感和电容器组成的元件,通过电感和电容的相互作用,可以实现对电流频率的调节,进而对电路中的电能进行有效的控制。
在电路中,电抗器通常被用在各种电子设备、变频器和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中,起到保护、平衡电流和控制电路中电压的作用。
电抗器的分类主要包括电感器(inductor)和电容器(capacitor)。
电感器具有电感的特性,对于电流的变化具有阻碍作用,可以将电能存储在磁场中,并且在需要时释放出来;而电容器则具有电容的特性,对于电压的变化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可以将电能存储在电场中,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
电感器和电容器的不同特性使得它们在电路中的应用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电抗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电抗器的命名规则。
正确的命名规则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识别和区分不同类型的电抗器,避免错误的使用和操作。
本文将以电抗器的定义和作用为基础,进一步介绍电抗器的分类和特点,并深入探讨电抗器命名规则的重要性和基本规则。
通过深入了解电抗器命名规则,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电抗器于实际工程中,正确选择和使用合适的电抗器,提高电路的效率和可靠性。
同时,对于电工从业人员和电气工程师来说,掌握电抗器命名规则也是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进一步介绍电抗器的定义和作用,以及电抗器的分类和特点,从而为电抗器命名规则的探讨打下基础。
同时,我们将探讨电抗器命名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基本的命名规则。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理解这些内容,相信读者们能够更好地应用和理解电抗器命名规则,为电气工程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电抗器基本知识介绍一、干式电抗器的种类与用途电抗器是重要的的电力设备,在电力系统中起补偿杂散容性电流、限制合闸涌流、限制短路电流、滤波、平波、启动、防雷、阻波等作用。
根据电抗器的结构型式可分为空心电抗器、铁心电抗器与半心电抗器。
补偿杂散容性电流的电抗器主要有并联电抗器与消弧线圈。
并联电抗器的作用是限制电力传输系统的工频电压升高现象,工频电压升高的原因在于空载长线的电容效应、不对称对地短路故障与突然甩负荷。
消弧线圈通常应用在配电系统,它的作用是使得单相对地短路电流不能持续燃烧,导致电弧熄灭。
消弧线圈通常具有调谐功能,可根据电力系统的杂散电容与脱谐度改变其电感值。
串联电抗器或称阻尼电抗器的作用是限制合闸涌流。
串联电抗器与电力电容器串联使用,用于限制对电容器组合闸时的浪涌电流,通常选取电容器组容量的6%。
限流电抗器是串联于电力系统之中,多用于发电机出线端或配电系统的出线端,起限制短路电流的作用。
为了与其他电力设备配合,其实际阻抗不能小于额定值。
滤波电抗器与电容器配合使用,构成LC谐振支路。
针对特定次数的谐波达到谐振,滤除电力系统中的有害次谐波。
平波电抗器应用在直流系统中,起限制直流电流的脉动幅值作用。
在设计平波电抗器时须注意线圈中的电流是按电阻分布的,设计时最好采用微分方程组计算。
若按交流阻抗设计可能造成线圈出现过热现象,且阻抗值未必准确。
启动电抗器用于交流电动机启动时刻,限制防雷线圈通常用于变电站进出线上,减阻波器与防雷线圈的应用场合相仿,线用于阻碍电力便于将通讯载波提取出来,实现电力载波的重要设备。
户外空心干式电抗器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一代电抗器产品,如图1.1所示。
它是利用环氧绕包技术将绕组完全密封,导线相互粘接大大的增加了绕组的机械强度。
同时利用新的耐候材料喷吐于包封的表面,使得产品能够满足在户外的苛刻条件下运行。
包封间由撑条形成气道,包封间与包封内绕组多采用并联连接以便满足容量与散热的要求。
各类电抗器作用一、常规分类1.网侧进线电抗器:它的作用是限制变流器换相时电网侧的电压降;抑制谐波以及并联变流器组的解耦;限制电网电压的跳跃或电网系统操作时产生的电流冲击。
当电网断路容量与变流器、变频器容量比大于33:1时,网侧进线电抗器的相对电压降,对单象限工作为2%,四象限为4%。
当电网短路电压大于6%时,允许无网侧进线电抗器运行。
对于12脉动整流单元,至少需要一相对电压降为2%的网侧进线电抗器,或一台三绕组整流变压器,其二次绕组的电源偏差应不大于0.5%2.输出电抗器亦称马达电抗器:它的作用是限制电机连接电缆的容性充电电流及使电机绕组上的电压上升率限制在540V/µS以内。
一般功率为4~90KW,变频器和电机间的电缆长度或一台变频器驱动几台电机的连接电缆总长度超过50~200M时,应设置输出电抗器。
它还作用于钝化变频器输出电压(开关频率)的陡度,减小对逆变器中的功率元件(如IGBT)的扰动和冲击。
3.平波电抗器:它的作用是将叠加在直流电流上的交流分量限定在某规定值以下;还用于并联变流器的直流侧解耦,降低断续极限,限制环流控制线路中的环流以及应用直流快速开关切断故障电流时限制其电流上升率。
对于新型直流电动机由于其电枢电感量较大(如Z4、800系列电机)。
平波电抗器可省去。
4.均流平波电抗器:它的作用是使两台直流调速器的输出电流得到均衡。
5.回馈自藕变压器:为变频器回馈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处于发电状态的电机能量通过逆变器馈送回电网,以达到节能与改善系统品质的目的。
6.主电源变压器:变流器、变频器由单独的变压器供电时,其容量为变流器、变频器输出功率的1.3~1.5倍。
在这种情况下,无需配置进行电抗器7.补偿电抗器:它的作用是调节电网负载的感抗,改善功率因数。
8.并联、串联补偿电抗器:对稳态谐波源(5、7、11、13次)采用电抗百分比5%~6%的串联电抗器;对动态谐波源(3次)采用13%串联电抗器。
电抗器专业知识解释1. 什么叫闪络放电?在高电压作用下,气体或液体介质沿绝缘表面发生的破坏性放电。
其放电时的电压称为闪络电压。
发生闪络后,电极间的电压迅速下降到零或接近于零。
闪络通道中的火花或电弧使绝缘表面局部过热造成炭化,损坏表面绝缘.沿绝缘体表面的放电叫闪络。
而沿绝缘体内部的放电则称为是击穿。
沿面放电:沿绝缘子和空气的分界面上发生的放电现象闪络:沿面放电发展到贯穿性的空气击穿称为闪络污秽闪络是发电厂、变电所中带电设备的瓷件和绝缘子,或电力线路上的绝缘子表面上逐渐沉积的一些污秽物质而引起的。
在干燥的条件下,这些污秽物质往往对运行的危害并不显著,但在一定湿度条件下,这些污秽物质溶解在水分中,形成电解质的覆盖膜,或是有导电性质的化学气体包围着瓷件和绝缘子,使瓷件和绝缘子的绝缘性能大大降低,致使表面泄漏电流增加,当泄漏电流达到一定数值时,导致闪络事故发生。
电晕现象就是带电体表面在气体或液体介质中局部放电的现象,常发生在不均匀电场中电场强度很高的区域内(例如高压导线的周围,带电体的尖端附近)。
其特点为:出现与日晕相似的光层,发出嗤嗤的声音,产生臭氧、氧化氮等。
2. 什么叫系统过电压、过电流?过电压overvoltage过电压是指工频下交流电压均方根值升高,超过额定值的10%,并且持续时间大与1分钟的长时间电压变动现象;过电压的出现通常是负荷投切的结果,例如:切断某一大容量负荷或向电容器组增能(无功补偿过剩导致的过电压)。
工频过电压就是频率为50Hz的过电压,区别于谐振、操作、雷电过电压。
工频过电压的形成,主要是以下原因:1.空载长线路的电容效应;2.不对称短路引起的非故障相电压升高;3.甩负荷引起的工频电压升高。
拓展部分电力系统在特定条件下所出现的超过工作电压的异常电压升高。
属于电力系统中的一种电磁扰动现象。
电工设备的绝缘长期耐受着工作电压,同时还必须能够承受一定幅度的过电压,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