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正是读书时》教学设计4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教学设计一、基本信息课名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师姓名学科(版本)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章节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课时 1 课时年级七年级二、教学目标1.通过说读书名言,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好书推荐等,增强学生表达、倾听能力。
2.通过讲述、合作讨论等活动,增强学生与他人交往沟通,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3.学会有选择地读书,提高阅读品位,善于总结和分享。
三、学习者分析中学生已经进入中学这一成长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及时地帮助他们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活动实施时,要强化这样的意识:综合性学习的一切活动应由学生自己自主、合作完成,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和协作。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重点:通过“读书名言知多少”“读书故事大家讲”和“读书方法我推荐”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读书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
难点:通过“读书观念我思辩”和“经典好书大家读”活动,让学生学会有选择地读书,提高阅读品位,善于总结和分享。
五、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起止时间(’”- ’”)环节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媒体作用及分析新课导入1 2'13''-3'20''引入“读书”的话题播放央视赵又廷的读书公益广告学生看视频利用右屏播放视频新课导入2 3'21''-5'05''了解全民读书现状,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出示2018年全民阅读情况调查(与发达国家的阅读量比较图)。
学生通过图表发现问题教师利用手机软件控屏,左屏教学平台课件展示,阅读量的差距一目了然。
环节一读书名言知多少5'06''-10'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读书的重要性。
出示唐代著名画家颜真卿的《劝学》诗,正式引入《少年正是读书时》,并设计问题:为什么会“白首方悔读书迟”引入读书重要性的读书名言环节。
学生齐读《劝学》诗,谈对该诗的理解,并深刻理解“白首方悔读书迟”的含义后,第一小组汇报展示“读书名言知多少”,让全体学生强化读书重要性的意识。
《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案doc(上课用)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激发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讲解阅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分享一些成功的阅读案例,让学生了解到阅读的价值。
1.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参与进来,分享他们的阅读经历。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第二章:阅读的方法与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
2.2 教学内容介绍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如快速阅读、精读、批注等。
讲解如何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章:阅读的种类与选择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阅读材料,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种类的阅读材料,如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历史书籍等。
讲解如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阅读材料。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互相借鉴。
第四章:阅读的障碍与解决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并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解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如词汇量不足、阅读理解困难等。
介绍一些解决这些障碍的方法,如查字典、做笔记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阅读障碍及其解决方法。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运用所学的解决方法。
第五章:阅读的计划与执行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如何制定阅读计划,并能坚持执行。
培养学生自律和时间管理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讲解如何制定阅读计划,包括选择阅读材料、设定阅读目标等。
介绍一些坚持执行阅读计划的方法,如设定阅读时间、记录阅读进度等。
《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案《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文章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适于学生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并作语言的积累。
文章语句优美,适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分析:学生在生活中有过一定的失败体验,课前又做过相关调查,掌握了有关资料,很可能与顶碗少年在某些地方产生共鸣,容易激发起学生向顶碗少年学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热情。
教学理念: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激情。
抓住人物语言,进行积累。
教学目的:1、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2、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第6、7自然段。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导入: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
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
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3、集体交流学生结合自己找的重点句谈想法,并注意推己及人想象顶碗少年两次失败时的想法,并探讨他能够取得最后成功的原因。
可通过以下两题进行读中想象:(1)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2)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4、有选择的朗读: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交流感受。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学目标1.认识读书的重要意义,提高阅读兴趣。
2.学会有选择地读书,提高对书籍的辨别能力,提高阅读的品位。
3.寻找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和读书方法。
4.学会和他人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感受,提高读书水平。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你换阅读吗?你看过这些书吗?你喜欢读哪些类型的书籍?课外阅读时,你会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二、学习活动活动一:爱读书,了解国民阅读状况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相关专业机构在这一天会发布上一季度的国民阅读状况调查报告。
阅读“资料一”“资料二”,根据其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阅读任务1.仔细阅读“资料一”,尝试用三段文字分别表述每个图表所包含的内容,注意用语准确、简明扼要、层次清晰。
写好后,组内交流,修改完善,形成一份比较完善的文字稿,在班上展示。
知识链接:如何分析图表数据(1)理解图表类型条形图:用于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
折线图:显示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趋势。
饼状图:显示各部分占整体的比例。
散点图:用于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观察图表元素标题:明确图表的主题。
轴标签:了解横轴和纵轴代表的数据。
图例:理解不同颜色或形状代表的类别。
数据点:直接从图表中获取的数据。
(3)分析图表内容数据趋势:观察数据随时间或类别的变化趋势。
数据分布: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数据关系: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或因果关系。
预设:(1)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持续稳定增长,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增幅稍高于纸质图书阅读率。
(2)年国民阅读量保持总体稳定,通过“听书”和“视频讲书”方式读书成为新的阅读选择。
(3)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倾向进一步增强,手机移动阅读成为主要形式。
2.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分别设计“2021、2022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和“2022年我国未成年人人均阅读量”的图表,准确、直观地呈现资料中的文字信息。
《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读书的重要性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认识到读书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a.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书籍和阅读体验。
b. 分享名人的阅读故事,让学生了解读书对成功的影响。
c. 小组讨论:读书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d. 学生汇报讨论成果,总结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坚持每天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活动:a. 讲解如何制定阅读计划,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
b. 讲解阅读技巧,如快速阅读、深度阅读等。
c.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计划和阅读方法。
d. 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计划执行情况,给予鼓励和建议。
3. 第三课时:阅读名著,提高文学素养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名著,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活动:a. 讲解名著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名著进行阅读。
b.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c.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第四课时: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将阅读中的收获运用到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活动:a. 讲解如何将阅读中的收获运用到写作中。
b.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和词汇。
c. 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给予评价和建议。
d. 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5. 第五课时:阅读分享会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
教学活动:a. 学生准备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稿。
b. 举行阅读分享会,让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c. 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
六、第六课时:探索不同类型的书籍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尝试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拓宽阅读视野。
教学活动:a. 介绍不同类型的书籍,如小说、科普、历史、诗歌等。
《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案doc(上课用)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 讲述读书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 分享一些值得阅读的书籍类型。
教学步骤:1.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重要吗?为什么?2. 讲解读书的重要性:提高知识水平、丰富内心世界、培养品格等。
3. 推荐书籍:文学、历史、科学、科普等类型。
4.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阅读方法与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教学内容:1. 阅读方法:略读、精读、扫读等。
2. 阅读技巧:如何快速获取信息、如何理解难句等。
教学步骤:1. 讲解阅读方法:略读、精读、扫读等。
2. 示范阅读技巧:如何快速获取信息、如何理解难句。
3. 学生练习:运用所学方法阅读一篇短文。
4. 分享阅读心得:学生互相交流阅读体验。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名著推荐与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名著。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名著推荐: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
2. 名著解析:分析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
教学步骤:1. 推荐名著:分享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
2. 学生选择一本感兴趣的名著进行阅读。
3. 解析名著:分析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
4.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阅读计划与目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制定个人的阅读计划。
2.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阅读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如何制定阅读计划:选择合适的书籍、设定阅读目标等。
2.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阅读的能力:合理安排时间、坚持阅读等。
教学步骤:1. 讲解如何制定阅读计划:选择合适的书籍、设定阅读目标等。
2. 学生制定个人的阅读计划。
3. 分享阅读计划: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计划。
4.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五章:阅读与生活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阅读与生活的联系。
七年级语文上册《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2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少年正是读书时》,理解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的观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和段落,分享学习心得。
3.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3.5 练习与巩固通过填空、问答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巩固,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少年正是读书时》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课文的重要内容和知识点。
5.3 参考资料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讨论自己喜欢的书籍,分享阅读心得,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6.2 参观图书馆或书店安排学生参观图书馆或书店,让学生亲身感受书籍的魅力,激发他们对阅读的热情。
第七章:作业布置7.1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自己阅读经历的文章,以巩固所学知识。
7.2 长期作业8.1 课堂反馈在课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8.2 教学评价定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进行评价,了解教学效果,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
第九章:教学计划调整9.1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合学生。
9.2 根据学生的阅读进度,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符。
《少年正是读书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明确读书的意义和价值。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2、难点(1)如何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
(2)引导学生将读书方法应用到实际阅读中,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关书籍对人生影响的视频或讲述一个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引起学生对读书的关注,从而导入新课。
2、认识读书的重要性(15 分钟)(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读书的好处,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2)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总结读书对个人成长、知识积累、思维拓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3)展示一些有关读书重要性的名人名言,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读书的价值。
3、了解读书的现状(15 分钟)(1)设计一份关于学生读书情况的调查问卷,包括读书的时间、类型、频率等方面。
(2)让学生现场填写问卷,然后教师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3)针对调查结果,组织学生讨论当前读书存在的问题,如阅读时间不足、阅读类型单一等。
4、掌握读书的方法(20 分钟)(1)介绍精读、略读、速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并结合具体的书籍片段进行示例讲解。
(2)指导学生如何做读书笔记,如摘抄优美语句、写读后感、绘制思维导图等。
(3)让学生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践阅读,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收获。
5、培养读书的习惯(15 分钟)(1)制定读书计划,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每天或每周的读书时间和目标。
(2)创建读书氛围,鼓励学生在家中设立读书角,在班级开展读书分享活动。
(3)定期进行阅读评价,对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跟踪和鼓励,如评选“阅读之星”等。
专题学习活动少年正是读书时设计说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
此次专题学习活动的主题,着眼于学生当下和未来的阅读实践,围绕“阅读”展开,提出三个活动任务,以“资料夹”的形式呈现了四则材料,包含图表、非连续性文本、调查问卷、名家论述等信息。
课程计划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呈现,倡导学生全员参与、分工合作,旨在通过此次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目前的阅读状况,找出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制定改进措施。
学习目标1.分析图表,设计图表,从图表中提取信息,了解国民阅读状况。
2.通过填写调查问卷,分析调查数据,了解自身阅读状况。
3.探讨阅读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搜集关于读书的论述,深化对读书意义的思考与认知。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找寻自己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制订读书计划。
2.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互动,提升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明白读书的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法点拨评价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拓展阅读:鲁迅的《读书杂谈》、朱光潜的《谈读书》。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梁晓声说:“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
”同学们,阅读给予我们营养,阅读赐予我们力量。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少年读书时,让我们一起走进阅读的世界吧!二、预习任务1.仔细阅读教材中的“资料三”,补充调查问卷的问题,进行汇总,丰富问卷的内容,制订电子调查问卷。
2.分组合作,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搜集数据,面向初中三个年级的同学,增强问卷调查的科学性。
3.对搜集到的问卷进行科学的分类统计,从多个维度进行数据分析,归纳发现的问题。
4.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检索搜集名人读书方法、读书言论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纳。
《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少年正是读书时》,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主旨,体会读书的重要性和乐趣。
2. 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法,深入了解不同学科的知识,拓宽视野。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热爱读书、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2. 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培养对学习的热情。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读书是为了提高自己,为社会做贡献。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课文《少年正是读书时》,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学会主动去读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观点。
2. 培养学生热爱读书、主动学习的习惯。
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和思考阅读材料。
2. 如何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培养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少年正是读书时》,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不同学科的知识。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悟,以及查阅资料过程中学到的新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4.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培养对学习的热情。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继续深入阅读相关书籍,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后阅读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和重要性。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文章中表达的阅读的重要性和乐趣。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和追求知识的渴望。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少年正是读书时》是一篇关于阅读的重要性和乐趣的文章。
文章通过讲述阅读对个人成长和思维发展的积极影响,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
文章还介绍了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果。
2.2 教学资源:课文文本《少年正是读书时》。
与课文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阅读的重要性,并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3.2 课文阅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观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3 小组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四、课堂练习与拓展4.1 练习题:设计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阅读问题。
4.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写作,进一步拓展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表达。
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与课文相关的独立研究或创作。
五、总结与反思5.1 课堂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堂的主要内容和学到的阅读方法。
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书、多思考。
5.2 学生反思: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收获。
《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案doc(上课用)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理解阅读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开场白: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分享一则关于阅读的重要性的小故事。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阅读的看法和经历。
2. 展示一些有趣的书籍,引起学生的兴趣。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第二章:阅读的好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阅读的各种好处。
2. 激发学生阅读的动力。
教学内容:阅读能够提高语言能力、扩大学习知识面。
阅读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提高理解力。
教学活动:1.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所知道的阅读好处。
2. 展示一些成功人士阅读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动力。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讨论参与情况和动力表现。
第三章: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2.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提供一些选择书籍的技巧,如了解自己的兴趣、阅读书评等。
引导学生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书籍类型。
教学活动:1.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阅读兴趣。
2. 提供一些书籍推荐,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兴趣表现和选择的书籍类型。
第四章:阅读技巧与方法教学目标:1. 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2.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果和理解力。
教学内容:介绍一些阅读技巧,如略读、细读、做笔记等。
提供一些实用的阅读方法,如分段阅读、定时阅读等。
教学活动: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2. 通过示例和练习,教授学生一些实用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阅读效果和理解力表现。
第五章:阅读计划与目标设定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制定个人的阅读计划和目标。
教学内容:介绍如何制定个人的阅读计划和目标。
提供一些实用的目标设定技巧,如设定可实现的目标、定期检查进展等。
教学活动:1.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阅读计划和目标。
七年级语文上册《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3)分析并欣赏课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尊师重道的品质,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正确朗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3. 课文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欣赏。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2. 课文语句的翻译与朗读技巧。
3. 对课文中所传达的价值观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
2. 运用朗读、默读等方法,使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 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僻字词,查找字典理解。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讲解与示范:对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语句进行讲解,示范朗读,帮助学生理解。
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巩固。
6. 欣赏与感悟: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的美。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阅读。
8.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堂所学,并进行家庭阅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少年正是读书时》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 通过探讨读书方法、书房个性签名设计、好书推介等活动,增强学生的 反思总结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交流意识;2. 学会就主题进行表达,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勤思辨的能力;3. 引导学生养成坚持读书、科学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总结读书方法,能够科学表达与沟通合作教学时长:一课时五、教学步骤:(一) 图片导入师:首先请同学们猜猜这张图片的场景发生在哪里?生:图书馆。
师:有同学答对了,这是哪里的图书馆?生猜师:老师为大家揭晓答案——这是全球顶尖学府哈佛大学凌晨三点时的图书馆, 这里灯火通明,无数哈佛学习挑灯夜读。
我们再来看看这张照片,这张照片里的读书场景就在我们的国家图书馆。
多媒体课件、读书卡片、调查问卷三同学们,看到这里,老师不禁想问:今天你读书了吗?(二)调查研讨活动一:个人阅读状况调查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几张图表。
这是2019年一2020年我国未成年人阅读率的变化图表。
请大家认真观察表格,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为城南阅读率总体上怎样?生:较iWj师:很好。
其中哪个年龄段段阅读率最高呢?生:9——13岁。
师:非常准确!师:下面我们再来看19——20年国内阅读媒介接触时长。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手机的接触时长最长。
说明阅读方式正在发生变化。
师:那么同学们最近的阅读情况怎样?根据同学们昨天完成的个人阅读状况调查问卷情况反馈,我们发现:(1)班级大多数同学喜欢看课外书,但是日常阅读时间较少,半小时以下居多;(2)大部分同学阅读纸质书籍,少部分同学习惯手机阅读;阅读时间多集中在寒暑假;(3)多数同学每学期阅读书目在1-4本,每学期在书本上的花费一般为50T00 元;(4)部分同学对动漫、玄幻类小说等题材比较感兴趣;文学作品中喜欢小说的同学居多;(5)阅读习惯上,对于感兴趣的部分多读,其他部分随意了解的居多,有摘抄和反复阅读习惯的较少。
一、教案内容1.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2 教学重点1.3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图书、文章、阅读材料等。
1.5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阅读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步骤二:讲解阅读方法(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几种阅读方法,如速读、精读、略读等,并解释每种阅读方法的适用场景和优点。
步骤三:学生自主阅读(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自主选择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步骤四:分享阅读心得(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步骤五:课堂小结(5分钟)二、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阅读方法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阅读有一定的兴趣,但在阅读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五、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准备准备相关文章、问题讨论素材、投影仪等。
七、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阅读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步骤二:讲解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如通过、首尾段落、关键词等来把握文章主旨。
步骤三:学生自主阅读(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文章,运用所学的方法自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步骤四: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的阅读理解,共同探讨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步骤五:分享讨论成果(5分钟)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步骤六:课堂小结(5分钟)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
活动目的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读书的意义,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引导学生正确的选择好书。
3:交流读书方法,畅谈读书感受。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由最近热播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的第一期主题词——“遇见”导入。
世间的一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
那当人类遇见书籍又会怎样呢?读书,遇见更好的自己。
引入文本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
(二)你知道它们与谁有关吗?
头悬梁、锥刺股 ------------(孙敬、苏秦)
囊萤映雪-------------------(车胤、孙康)
凿壁偷光-------------------(匡衡)
韦编三绝-------------------(孔子)
程门立雪-------------------(杨时)
(1)悬梁刺股:发音:xuán liáng cì gǔ。
释义: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
股,血流至足。
”
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
及至眠睡疲寝,
以绳系头,悬屋梁。
”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
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
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
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
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
于是,他就在自己打
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
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
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2)车胤囊萤/孙康映雪
1.车胤囊萤我国晋代有个清贫好学的车胤,从小爱读书,但他家里很穷,点
不起灯,于是,他就用很薄的纱布,做了个小口袋,把萤火虫捉来放在里面,晚
上便利用闪闪荧光来勤奋读书。
2.晋代孙康因为家贫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他觉得非常可惜,白白地
浪费光阴。
一天外面下起了很大的雪,半夜梦醒,见一丝亮光从窗缝里钻进来,
原来是大雪映出来的,他起身对着亮光看起书来。
经过他夜夜刻苦努力终于成为饱学之士。
(3)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
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
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并不要报酬。
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4)韦编三绝
1.韦编三绝,出于《史记·孔子世家》的典故,原为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现用于比喻读书勤奋。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
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
(5)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
现比喻尊敬师长。
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
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
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
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
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
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
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三.名人读书的故事
1.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
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
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
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2.曹禺真读书假洗澡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
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
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
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3.爱迪生以书为枕大名鼎鼎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多达近二千项,被誉为“发明大王”。
这与他的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他常常通宵达旦地读书,查资料,困极了,他就以书当枕,在实验室躺一会儿。
因此,有人风趣地说:
“怪不得爱迪生有那么多的知识,原来他在睡梦中也还要从书本里吸取营养哩。
”四:自己读书的故事和好书推荐
五读书名言展示明确读书意义。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三国]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
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
”
读书给你选择的权利“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
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
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
成就感和尊严,带给你快乐”。
——龙应台
六填写问卷调查(课本上))
七总结
同学们,“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
读书吧!你
会遇见更美好的世界,同时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