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型腔表面标准-01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2
模具质量检验标准及规定为保证生产流程的流畅性,安全快捷的完成模具生产任务,达到本厂质量要求,完成厂部生产任务,特制定以下相关标准及处罚规定:一、锯床:1、下料工在开工前必须检查棒料外径,钢材表面是否有裂纹,凸凹不平等缺陷。
2、锯料材不得倾斜,斜角不得大于1mm,加工余量为2.5-3.0,达不到要求者,处罚3元/件。
二、车床:1、粗车材料达不到图纸要求的,要及时更换材料或退还。
粗车外圆时要检查表面是否有裂纹。
2、车工在加工外圆淬火前必须按图纸尺寸留余量0.2-0.4mm,厚度尺寸按上下模组合留0.5-0.7mm余量给后工序加工,所有倒角部位必须按图纸要求倒角。
3、后止口粗车时不能有直角、尖角,必须R角过渡。
4、车好后的模具一定要自检,造成模具厚薄,超出公差范围的,处罚3元/件。
特别严重的按原规则处罚。
5、精车,止口配合要精准;由其他工种造成要返修的,必须及时返修,不得推诿。
(返修量大/多的可由厂部给予一定补偿);精车外圆要及时,以配合发送模具,拖延时间的要处罚5元/件。
三、划线:1、划线工必须依照图纸对后工序需要加工的线条、线段及廓形必须准确清楚划出来,洋冲位置必须在线中间,洋冲眼不要太大,线形廓形误差和对称度必须保证在正负0.2mm内。
2、字码要准确、清晰、整齐,工艺孔中心位置要准确。
违反处罚5元/件。
3、图纸有问题找设计解决。
四、钻床:钻分流孔角度一定要准,孔要尽量够大。
控制好定位销深度±0.5。
五、铣床(CNC):1、上模精铣时,注意是否要铣下空刀和下空刀深浅,高度。
2、桥位与公头的角度位置是否合理。
如有疑问找设计沟通。
3、控制下模焊合室深浅和筋位防弹变量的深浅(约50C);阻流块避空位一定不能大于50C~0.8mm,需直角(微圆弧)。
4、下模焊合室角部圆弧不能太大,接入要顺畅,不能凸起太大。
5、模具上下模粗铣偏心在0.2mm之内。
六、平面磨1、必须保证工件的平面度、垂直度、光洁以及两端面平行度,粗糙度求达到0.6。
----------------有限公司模具技术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注塑模具的设计公差要求、零件的枝术要求、总装技术要求、验收规则和标记、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注塑模的设计、制造和验收。
一:注塑模具的收缩率-1.收缩率系指塑胶制品冷却固化经脱模成形后,其尺寸与原模具尺寸间之误差百分比,可依ASTM D955方法测得。
在塑胶模具设计时,须先考虑收缩率,以免造成成品尺寸的误差,导致成品不良。
以下列举几项常用塑胶原料之收缩率比较。
热塑性塑料2.收缩率与塑料的材质,填充剂,产品壁厚,塑机料温、模温、保压压力、保压时间,模具进胶位置、进胶数量、进胶形式,冷却效果等有关。
常用塑料在壁厚为2.5mm时, 参考值二: 产品的公差要求模具制造时会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对产品的关键尺寸给予公差要求以满足塑胶制品的公差要求。
本公司设计时是以下表所示的公差标准执行。
根据本公司对空调壳体配合间隙及公差标准的执行。
三: 模具的总体要求参考模具协会的标准,本公司依照以下要求。
大量生产模(250,000— 1,000,000模或以上),具体要求如下:1.要有详细模具结构图。
2.精确的散件图。
3. 用Mold-flow软件模拟模具注塑过程、注射分析、压力分布及温度分布,以确定最好的入水位置、流道尺寸、疏气位置等。
4.模胚的A、B板及通腔背板均用28Hrc硬度的钢材;(内采用镶嵌模腔)。
5.上、下模及镶件使用硬度为48Hrc或以上的钢料,所有移动的零件应使用硬钢,而且必须有限位及定位锁。
6.模具尽可能自动断水口。
如可能,尽量使用潜水、细水口、香蕉型水口、并要考虑热流道的可行性。
7.模具设计应具备最大限度的冷却,上、下模肉高温度点应该个别地冷却。
8.顶出方法应尽可能使流道与产品自动掉下,避免运用多次顶出方法。
9.模具应能够全自动生产,大的零件应能够轻松取出。
10.顶针板必须有导向柱,顶出限位,以及模具支撑柱。
11.安装浇口定位环应与塑机尺寸匹配12.非天侧处有油缸装置,必须有油缸立柱。
模具质量检查原则及规定为保证生产流程旳流畅性,安全快捷旳完毕模具生产任务,到达本厂质量规定,完毕厂部生产任务,特制定如下有关原则及惩罚规定:一、锯床:1、下料工在动工前必须检查棒料外径,钢材表面与否有裂纹,凸凹不平等缺陷。
2、锯料材不得倾斜,斜角不得不小于1mm,加工余量为2.5-3.0,达不到规定者,惩罚3元/件。
二、车床:1、粗车材料达不到图纸规定旳,要及时更换材料或退还。
粗车外圆时要检查表面与否有裂纹。
2、车工在加工外圆淬火前必须按图纸尺寸留余量0.2-0.4mm,厚度尺寸按上下模组合留0.5-0.7mm余量给后工序加工,所有倒角部位必须按图纸规定倒角。
3、后止口粗车时不能有直角、尖角,必须R角过渡。
4、车好后旳模具一定要自检,导致模具厚薄,超过公差范围旳,惩罚3元/件。
尤其严重旳按原规则惩罚。
5、精车,止口配合要精确;由其他工种导致要返修旳,必须及时返修,不得推诿。
(返修量大/多旳可由厂部予以一定赔偿);精车外圆要及时,以配合发送模具,迟延时间旳要惩罚5元/件。
三、划线:1、划线工必须根据图纸对后工序需要加工旳线条、线段及廓形必须精确清晰划出来,洋冲位置必须在线中间,洋冲眼不要太大,线形廓形误差和对称度必须保证在正负0.2mm内。
2、字码要精确、清晰、整洁,工艺孔中心位置要精确。
违反惩罚5元/件。
3、图纸有问题找设计处理。
四、钻床:钻分流孔角度一定要准,孔要尽量够大。
控制好定位销深度±0.5。
五、铣床(CNC):1、上模精铣时,注意与否要铣下空刀和下空刀深浅,高度。
2、桥位与公头旳角度位置与否合理。
如有疑问找设计沟通。
3、控制下模焊合室深浅和筋位防弹变量旳深浅(约50C);阻流块避空位一定不能不小于50C~0.8mm,需直角(微圆弧)。
4、下模焊合室角部圆弧不能太大,接入要顺畅,不能凸起太大。
5、模具上下模粗铣偏心在0.2mm之内。
六、平面磨1、必须保证工件旳平面度、垂直度、光洁以及两端面平行度,粗糙度求到达0.6。
Subject :一、(一).排位1.根据产品大小、结构等因素确定模穴,如1X1、1X2、1X3、1X4、1X8、1X16 等。
2.当几个产品出在同一套模具中时,考虑进胶的均匀性。
应将大的产品排在中间位置,小的产品置于两边。
3.当几个分型面不规则的产品在同一模具中时,排位必须充分考虑其分型面连接的顺畅。
4.一模多穴模具中,当有镶拼、行位等结构时,不得使其发生干涉。
5.排位时应综合模具每一方面,对流道,是否镶拼、行位、顶出、运水等结构要有一个全局性思考。
6.排位时以产品零线为定位基准。
当一模出一件时,可以考虑以产品对称方向外形分中。
(二)、模具系统设计【模具系统设计程序】浇注系统内模结构行位系统顶出系统冷却系统导向定位系统排气系统模胚结构件。
说明﹕在具体的模具设计过程中﹐不一定会严格遵守此程序﹐通常我们要返回上一步甚至上几步﹐修改部分数值﹐直至最后确认。
1﹑浇注系统浇注系统由主流道﹑分流道﹑冷料井和浇口等部分组成。
在设计浇注系统时,要考虑: 制品最主要的要求是什么?外观还是强度或是尺寸精度,找出最主要的矛盾,设计时,立足主要矛盾,同时,在不与主要矛盾发生冲突的前提下,改善其它次要矛盾,要做到进浇的均匀与顺畅。
1.1.主流道主流道一般为圆锥形,角度2~4o1.2.分流道1.2.1 .分流道的形状有圆形﹑梯形等几种,从减少压力和热量损失的角度来看, 圆形流道是最优越的流道形状。
当分型面是平面或者曲面时,一般采用圆形流道;细水口模,选用梯形流道,当流道只开在前模或者后模时,则选用梯形流道。
1.2.2.布置一模多腔的流道时,应充分考虑进浇的均匀性,尽可能做到平衡进浇。
1.2.3.设计分流道大小时,应充分考虑制品大小,、壁厚、材料流动性等因素,流动性不好的材料如PC料其流道应相应加大,并且分流道的截面尺寸一定要大于制品壁厚,同时应选适合成形品形状的流道长度。
流道长则温度降低明显,流道过短则剩余应力大,容易产生“喷池”,顶出也较困难。
模具制作的验收标准产品要求:尺寸必须符合图纸要求。
塑件产品外观必须符合图纸要求或封样样品要求。
注塑产品不能出现冷料、气雾、缺料、收缩、溢料飞边、熔接痕、变形翘曲、顶白、斑痕、浇口雾斑等其它表观缺陷。
产品光面不能有划痕、细微麻点、波纹、桔皮纹。
产品砂面要求无砂眼、凹坑,纹理、疏密度应均匀一致。
产品内外表面棱角分明、工整一致。
产品上的字必须符合图纸所要求的字迹大小和深度,字迹必须清晰、棱角分明、工整一致、凹字底部平整光亮。
面板、面架熔接痕长度要小于5mm,盖板、基座、小件光面的产品(如按纽)不应有熔接痕,内件产品允许有不能避免的模具设计与注塑工艺上的熔接痕。
浇口去除后留下的痕迹不应影响产品的品质。
潜伏浇口处产品不应该有拉伤。
产品通过验收后,要对模具进行验收。
包括模具结构设计、外观、结构件、零件的加工精度、镶拼方式、材料、热处理手段等等。
模具外观检查:1观察模板机械加工质量,模板平直,上下端面状况,外形尺寸整齐,周边2×450倒角,外观要给人感觉良好。
60万模次以下生产的模具可按龙记模架的标准来自制模架或按龙记模架制作的其他标准模架;60万模次(含60万)以上生产用龙记标准模架。
注意:公司如无另外要求,二板模要用CI型模架,三板模要用DCI型模架,A、B板不能挖通框,B模与动模座板之间加设支承柱。
2模具起吊方向上要装吊环,可一次性将模具平衡吊起。
大中型模具在动定模之间要装有锁紧装置,防止模具起吊时开启。
3冷却水的进出口位置应在注塑工操作的另一侧,其次是在注塑生产时在模具的下方。
热流道模具要配有接线板,并固定在模具上,传感器、加热元件电线通过快换插头迅速安装,要尽量简化安装。
电线导出后要用管子套上,防止散乱。
4模具及型腔的编号的要求按《模具编号的说明》及《模具型腔编号的说明》。
5模板的尺寸请按《模具制作的模板要求》。
6动模座板的顶出让位孔开孔直径40~42mm。
结构件状况检查:1导柱、导套应紧固,开合动作应灵活,表面无拉伤痕迹,无单侧受力。
一,总体要求1,模具设计使用的数据必须是由鸿图工程师提供的最新数据。
2,设计期间的所有参考数据更改必须有鸿图工程师的书面批准。
3,模具设计完成后必须提供2D/3D模图、模流分析、BOM表给鸿图相关工程师进行模具评审。
4,在模具设计未经鸿图工程师正式批核之前不可进行模具加工。
5,在获得鸿图工程师书面批准前不允许对模具进行烧焊。
6,模具装配中不得使用任何垫片。
7,每套模具中的易损件如异形顶针,扁顶针,异形小镶件等必须提供3件以上备用件。
8,水管,水管接头,油管,油管接头,行程开关,油缸,以及其它模具配件采用DME或同等的标准件。
9,模具使用的螺钉必须是标准螺钉,不允许修磨或锯短使用。
10,使用的弹簧应为标准长度,不允许剪短使用。
10,各模板的边缘均应倒角2X45°,安装面应光滑平整,不允许有突出的螺钉头、销钉、 毛刺和击伤。
二、模胚1,按鸿图的压铸机尺寸设计外形及大小,防止干涉(参见鸿图压铸机型参数表)。
2,模具至少可以满足两种以上机型的安装和生产,设计装配图上需画出所安装的压铸机 大杠的尺寸及位置,开模、顶出位置。
3,模具铭牌必须安装在操作者侧经加工出的凹槽中。
其上必须注明模具尺寸(长X宽X高) 、重量、适合机型、压射中心位置、生产厂家、产品名称、产品编号、模具编号。
4,重量大于10Kg的模板必须有吊环孔,起吊模具的吊环孔尺寸按下表标准,数量至少2个, 需设计于模具的重心位置(每半模),以利于吊装时的安全。
吊环孔尺寸要求注:表中的“模具最大重量”的标准制定是建立在两个吊环对称且在重心上。
5,动定模上方距分型面10~15mm处设计宽15mm深5mm的排水槽,一直延伸到模架边缘(除非模架上方没有安装任何运水装置)6,模具码模槽按下表选用特殊情况请与压铸工程师协商解决。
码模槽尺寸要求鸿图铝合金压铸模具标准前模后模 排水槽分型面吊环孔7,所有模具动模侧必须有码模板,不允许用使用支撑柱直接与压铸机中板接触。
压铸模具表面粗糙度标准一、模具型腔表面粗糙度压铸模具型腔是压铸件成型的内表面,其粗糙度要求通常为Ra0.4~Ra0.8μm。
对于高精度压铸件,其粗糙度要求更低,例如Ra0.2μm或更低。
二、模具型芯表面粗糙度模具型芯是压铸模型腔的凸出部分,与压铸件接触,其粗糙度要求与型腔相同,即Ra0.4~Ra0.8μm。
对于需要拔模的型芯,其粗糙度要求较低,通常为Ra1.6μm。
三、模具滑块表面粗糙度模具滑块是与模具导轨接触的表面,要求平滑、耐磨。
其粗糙度要求为Ra0.8~Ra1.6μm。
四、模具顶杆表面粗糙度模具顶杆是用于顶出压铸件的圆柱形杆,其表面粗糙度要求为Ra1.6~Ra3.2μm。
对于高精度压铸件,其粗糙度要求较低,例如Ra0.8μm或更低。
五、模具浇口表面粗糙度模具浇口是熔融金属流入型腔的入口,其表面粗糙度要求较低,通常为Ra3.2~Ra6.3μm。
对于小浇口,其粗糙度要求更低,例如Ra1.6μm或更低。
六、模具溢流槽表面粗糙度模具溢流槽是收集多余的熔融金属的通道,其表面粗糙度要求为Ra3.2~Ra6.3μm。
对于小溢流槽,其粗糙度要求更低,例如Ra1.6μm或更低。
七、模具排气槽表面粗糙度模具排气槽是排出型腔内空气的通道,其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通常为Ra12.5~Ra25μm。
对于需要快速排气的模具,其粗糙度要求更高。
八、模具冷却水道表面粗糙度模具冷却水道是用于冷却模具的通道,其表面粗糙度要求较低,通常为Ra12.5~Ra25μm。
对于大直径的水道,其粗糙度要求更低,例如Ra6.3μm或更低。
九、模具镶拼结合面表面粗糙度模具镶拼结合面是模具各个零件拼接的表面,要求平滑、牢固。
其表面粗糙度要求为Ra6.3~Ra12.5μm。
对于高精度压铸件,其粗糙度要求较低,例如Ra3.2μm或更低。
十、模具型腔组合拉触面表面粗糙度:此触面是为方便拆卸而设定的拉杆和上型芯拉杆组装与卸除方便而设定的拉触面,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其表面粗糙度以减小上下型芯在装配和拆卸时的摩擦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