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007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 格式:pptx
- 大小:9.61 MB
- 文档页数:120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试题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一、选择题(2012·泉州模拟)右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B.Q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C.MO为晨线D.NO为晨线2.此时北京时间为( ) A.6日12时B.7日12时C.6日24时D.5日12时(2012·北京宣武模拟)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
读图回答3~4题。
3.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①昼夜的更替②四季的更替③运动物体偏向④地方时差异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4.图中P地( ) A.位于晨线上B.位于昏线上C.当地时间6时日出D.当地时间8时日出下图中大圆表示夜半球范围,N表示北极点,B为北京市,OB距离约为2220Km,据此回答5~7题。
5.图中C点的坐标为A.70°S, 64°WB.70°S,116°EC. 20°S, 30°E D. 70°S,150°W6.此刻,太阳的直射点为:A.20°N, 64°W B.20°N, 116°EC.20°S, 64°W D.20°S, 116°E7.在赤道上东半球白天的范围为:A.20°W向东至160°E B.20°W向东至26°EC.26°E向东至160°E D.20°W向东至154°E(2012·深圳模拟)图中的MP、MQ为部分晨昏线。
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下题。
8.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 A.(20°S,60°E) B.(20°N,120°E)C.(20°S,0°) D.(20°N,180°)9.此日可能在( ) A.1月B.5月C.7月D.11月下图中,M、N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与45°N纬线圈的交点,OE⊥MN并交于P点,据此完成10~12题。
人教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单元第章第讲地球自转与其地理意义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心进行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对地理学具有重要意义,影响着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
自转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过程地球自转是地球上各地经历昼夜变化的根本原因之一。
地球自转的轴线经过地球南北两极,即地球北极和南极。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称为地球的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
地球自转的运动过程中,地球表面的各部分相对地轴保持固定方向。
这意味着地球上的地理要素,如大陆、海洋、气候等,会随着地球的自转而经历周期性的变化。
自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影响:1.昼夜变化:地球表面的昼夜变化是由地球的自转引起的。
当地球某一地区位于太阳直射点时,该地区将经历白天;当地球某一地区远离太阳直射点时,该地区将经历黑夜。
这种不断变化的昼夜变化对生态系统、气温、气候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2.季节变化:地球自转也是地球上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的存在,当地球某一半球暴露在太阳光照下的时间更长时,该半球将经历相对较暖的季节;而另一半球则相对较冷。
这种季节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都具有重要影响。
3.风力分布:地球自转对大气环流和风力分布起着重要影响。
由于地球自转的作用,地球表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惯性离心力。
这使得大气在赤道地区向东飘移,形成副热带气旋、西风带等特定风向的风系统。
这种不同风力分布对气候和天气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
4.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导致地球呈现出稍微偏扁的形状。
由于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得地球的赤道半径稍大于极半径。
地球形状的差异对地理环境和测量地球有着重要意义。
自转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地球自转对人类社会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时间计量: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这决定了我们以一天为计量单位。
人类社会的时间、日历、时区等制度都是基于地球自转来设计的。
2.交通和通信:地球自转使得不同地区经历不同时区,这对交通和通信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第四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1.(1)侧视:自西向东。
(2)俯视⎩⎪⎨⎪⎧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如下面图甲所示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如下面图乙所示2.周期3.(1)分布规律:(2)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特别提醒](1)利用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可以比较纬度高低;在海拔相同的情况下,自转线速度越大,纬度就越低;速度越小,纬度就越高。
(2)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表面对应点速度比较: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同步卫星大于地球表面的对应点。
题组练通(2013·天津高考)如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
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解析:选B恒星视运动的实质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地球每小时自转15°,当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时,连续拍摄需要3个多小时。
如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纬线L1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 300 km/h,纬线L2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 320 km/h。
读图回答2~3题。
2.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3.图中a、b两点处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差异和原因为()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纬度高,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平坦,自转线速度大解析:2.A 3.A第2题,地球自转线速度公式为v≈111×15×cos φ(φ为所在纬度)km/h。
该地的自转线速度为1 300~1 400 km/h,而中纬度地区的自转线速度为837~1 447 km/h,故图示地区位于中纬度。
又因为图上越往北自转线速度越小,根据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的规律可知,越往北纬度应越高,所以图示区域在北半球中纬度。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引起了地球的昼夜交替和地球表面风力的形成,对地球的地理环境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轴被称为地轴,垂直于地球的平面。
地轴的北、南两端分别称为北极和南极,地轴中心与地球的中心不一致。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恒定的,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
地球的自转引起了地球的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使得太阳的光线在地球表面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当地球自转使得太阳直射点与地球所在位置对齐时,该地区将迎来白天;当地球自转使得太阳直射点与地球所在位置成90度夹角时,该地区将经历日出和日落;当地球自转使得太阳直射点与地球所在位置相背时,该地区将进入黑夜。
这种昼夜交替的规律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温度和生态都有所不同。
地球的自转还引起了地球表面风力的形成。
地球自转使得地球表面存在着地球相对静止的气层,而地球表面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呈现出相对高低不平的地形,这导致了气流的不同强度和方向。
空气因为地球受到惯性力的作用,而在地球表面自西向东流动,这就形成了地球表面的气流。
地球表面由于不同地形的存在,地面吸收和辐射太阳能的能力存在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如赤道气候、副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
地球表面的风力影响了气温的分布、降水的形式和强度,对农业、水资源和气象预测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球的自转对人类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地理意义。
人类利用地球自转的规律,划分了地球的经线和纬线,形成了地球的经纬网。
地球的经纬网是人类进行导航、航海、测量和科学研究的基础。
地球的自转还使得人类可以通过时区来进行时间的统一和日常活动的安排。
时区是根据地球自转的规律划分的,从而实现了地球各地时间的统一、时区的存在对交通、通讯和社会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地球的自转还可以产生地球自转速度引起的质量离心力,引起地球的低洼区域发生地球自转导致的潮汐变化。
总之,地球的自转是地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给地球带来了昼夜交替和地表风力的形成,对地球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生活和社会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在高考地理的复习中,地球的自转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不仅是理解地球运动规律的基础,还对许多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简单来说,就是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如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则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23 小时 56 分 4 秒,这被称为一个恒星日。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天 24 小时,是一个太阳日,这是因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随着地球的自转,被照亮的半球和未被照亮的半球不断交替,从而形成了昼夜交替。
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不短,恰到好处地使得地表温度不至于过高或过低,为生命的存在和发展创造了适宜的条件。
地球自转还导致了地方时的产生。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总是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的时刻总是比西边的时刻早。
经度每隔 15 度,地方时相差 1 小时。
这样,地球上不同的地区就有了不同的时间。
比如,当北京是上午 8 点时,纽约可能还是前一天的晚上 7 点。
地方时的差异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比如航空、航海等领域都需要精确计算不同地区的时间。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也是地球自转带来的一个重要地理意义。
由于地球自转,在地球上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会发生偏转。
在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在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
这种偏转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运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北半球的河流,右岸往往受到冲刷更严重,而南半球则相反。
地球自转还对地球的形状产生了影响。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得赤道部位的物质向外膨胀,从而使地球成为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讲义(经典打印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课标要求:1.地球自转的特征2.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3.地方时、区时的计算4.地球上日期变更的判断5.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及应用考点一 地球自转特征的判读与应用1.方向(1)侧视:自西向东。
(2)俯视⎩⎨⎧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如下面甲图所示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如下面乙图所示(3)东经度增大的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方向。
2.周期时间 旋转角度 意义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360°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 24小时 360°59′ 昼夜交替周期3.速度角速度 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相等,约为15°/h件、安全因素、交通、地形等(2019·重庆调研)下图为从极地上空的俯视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的甲地位于乙地的()A.东南方B.西南方C.东北方D.西北方2.下列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转线速度甲地大于乙地B.自转角速度甲地小于乙地C.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11小时D.甲地地方时比乙地早(2019·郑州模拟)根据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关系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e点和其余四点线速度和所在纬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e点线速度比a点大,说明e点纬度一定比a点低B.e点线速度比b点大,说明e点纬度一定比b点低C.e点线速度比c点小,说明e点纬度一定比c点低D.e 点线速度比d点小,说明e点纬度一定比d点低4.下列关于地球陆地表面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角速度也越大B.同纬度,海拔变高,线速度变大,角速度不变C.同海拔,纬度变低,角、线速度变大D.同经度,角、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考点二昼夜交替及晨昏线的判读1.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①形成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