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 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知识点练习六十九
- 格式:docx
- 大小:977.27 KB
- 文档页数:11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19课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教学目标:要求把握的学问:了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列举世界格局中的“一超”与“多强”;分析“一超”与“多强”的相互关系;归纳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进展的表现;知道科索沃战斗、伊拉克战斗。
二、教学内容:二战后,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美苏开头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
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各有攻守。
它们的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而且影响了世界局势。
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进展。
(一)、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消灭1、两极格局结束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苏联的解体。
回忆提问:“苏联解体的主要缘由是什么?”(有历史缘由:苏联长期推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着严峻弊端;政策上的失误积累了很多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
有现实缘由: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了错误的路线和政策──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有外部缘由:即西方长期对苏联实行的“和平演化”战略;最根本的缘由,还在于苏联在长达79年中,未能推动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持续进展,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从而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导致了两极力气的对比失调,曾经强大的苏联最终解体。
)。
2、解释什么是“世界格局”。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3、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进展。
引导同学阅读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和平与进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争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
”缘由何在?第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下以美苏对抗为背景的世界大战隐患随之消逝。
其次,冷战后,世界大国彼此之间关系,表现出既竞争对立,又彼此依存的特点。
第三,冷战后,国与国的竞争,从两极格局时期的东西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和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对抗,转向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九年级下册《世界演变》(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人教部编版】
本文档将对九年级下册《世界演变》(全册)进行知识点归纳整理,帮助同学们整理和复相关知识。
第一单元:现代西方国家的开始
- 第一课:资本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 第二课:市民社会的诞生与发展
- 第三课:民主观念及民主制度的形成
第二单元:亚洲的发展与变革
- 第一课:印度的历史传统与社会结构
- 第二课:印度的独立与建国
- 第三课:日本的现代化与西方近代化的对比
第三单元:欧洲的两次世界大战
- 第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
- 第二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
- 第三课:战后欧洲的重建与一体化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家的奋起
- 第一课:中国的近代史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课:中国的诞生与革命
- 第三课: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
第五单元:当代世界的发展
- 第一课:冷战与后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 第二课:全球化与中国的发展
- 第三课:当代世界的挑战与前景
第六单元:中国与世界
- 第一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 第二课: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 第三课: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
以上是九年级下册《世界演变》(全册)的知识点归纳整理,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1.特点: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未定型。
2.“一超多强”:“一超”指美国,“多强”是指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集团,它们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3.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实力。
二、科索沃战争
1.时间:1999年3-6月
2.概况: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以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对南联盟境内进行狂轰滥炸,造成南联盟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在此期间,中国驻南使馆也遭到北约导弹袭击,三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
3.影响: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联合国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初中历史第 1 页共1 页。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一、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苏联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空前强大,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中国革命胜利,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冷战局面的形成: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
1949年,美、英等国成立“北约”组织。
1955年,苏联和东欧国家建立“华约”组织。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世界和平运动:反对美苏争霸,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对核战争提出强烈抗议,主张裁军和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赫鲁晓夫改革:重点在农业领域,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但未根本解决斯大林模式的问题。
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工业领域,重工业取得重大成就,轻工业和农业进展缓慢。
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戈尔巴乔夫改革:涉及经济、政治领域,经济上重点放在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政治上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未能根本突破斯大林模式,导致改革失败。
三、亚洲经济的发展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起步晚、起点低,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20世纪6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等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吸引外资和技术,发展加工工业。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沿海地区积极承接国外和本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吸引外资和技术,重点发展外向型经济。
印度利用本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发展软件产业和服务业。
四、西欧、北美、日本的发展与演变西欧:战后初期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欧各国经济开始走向联合的趋势。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1993年欧盟成立。
北美: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出现滞胀。
此后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日本:战后初期日本经济严重倒退。
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巩固
辅导第三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美国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世界》中写道:“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其中第三次权力转变是指( )
A、区域集团化
B、政治多极化
C、文明多元化
D、技术信息化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2017年4月7日美国用60余枚战斧导弹空袭叙利亚一军用机场,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5月22日英国曼彻斯特体育馆发生恐怖袭击,造成80多人伤亡;5月20日伊拉克发生自杀式爆炸袭击,造成100多人伤亡。
这些事件说明,当今世界( )
A、英美大搞恐怖主义
B、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C、局部地区动荡不安
D、联合国的作用日益加强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20世纪最后十年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其标志性事件是( )
A、古巴导弹危机
B、苏联解体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金砖国家的出现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该段材料可以用来探究( )
A、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B、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原因
C、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的原因
D、北约华约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2019中考:当今世界格局的演变(一)世界格局的演变:(二)知识整合: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格局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总趋势:(1)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三)基础知识:1、两极格局(20世纪40年代~90年代初)(1)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2)原因: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冲突。
②西欧普遍衰落, 美苏实力增强,争夺世界霸权。
(3)表现:①政治上:以遏制共产主义为对外政策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出台(1947年),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②经济上:马歇尔计划(1947年)。
③军事上: 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④苏联为对付美国也采取了一系列对抗措施,包括经济上成立经互会(1949年);军事上成立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
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4)影响:①消极:局部冲突不断,人类面临核战争的危险;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立。
②积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两强竞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2.世界多极化趋势(20世纪60年代以来)(1)多极化趋势出现: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共体、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振兴促成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
(2)两极格局瓦解: 1991 年,苏联解体。
(3)多极化趋势加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多个力量中心存在和发展。
(美国为一超,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第三世界为多强)(四)要点释疑1.两极格局下的美苏对抗及美国的对外政策(1)美苏对抗①对抗形式:两极格局是二战后形成的以美苏为两极的对峙局面,其对抗形式表现为“冷战”。
2019全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2019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复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独立运动:(1)南美洲北部:XXX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
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XXX、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XXX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XXX和XXX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叛逆1.原因:(1)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XXX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起义: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
最终起义失败。
4.代表人物:XXX。
5.意义:(1)对内:印度民族大叛逆沉重进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悟。
(2)对外:这次叛逆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XXX改革1.背景:在XXX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改革时间:18世纪4.领导人:XXX5.内容:(1)政治:①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XXX的专制权力;②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③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2019年精选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知识点
练习六十九
第1题【单选题】
Iphone5是美国苹果公司推出的一款时尚智能手机,该手机却是深圳工厂的流水线将来自美国的无线网络接入模块、韩国的微芯片、台湾的触摸屏模板和世界其他地方的100多个零部件组装而成。
这最能说明当今世界的( )
A、贸易自由化
B、区域集团化
C、政治多极化
D、经济全球化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大事年表反映出世界的发展趋势是( )
A、单极化
C、政治多极化
D、经济全球化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2018年,中美贸易战在全球引发了轩然大波。
中美两国的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世界( )
A、网络信息化
B、经济全球化
C、政治多极化
D、利益一体化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某政治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部分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人只得到蛋糕屑。
材料认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 )
A、恐怖主义猖獗
B、环境污染严重
C、贫富差距悬殊
D、毒品走私泛滥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图是小米手机的零部件世界采购图。
此图反映出( )
A、中国的零部件质量最好
B、世界各地科技水平一致
C、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紧密
D、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建立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
这反映了( )
A、国家之间的对抗加剧
B、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D、霸权主义仍然存在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如图是海尔集团的全球营销战略示意图。
该图反映了世界发展的哪一趋势( )
A、政治多极化
B、区域集团化
C、文化多元化
D、经济全球化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2010年中国的国防》指出,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形势,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这段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 )
A、区域化趋势
B、单极格局
C、两极格局
D、多极化趋势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观察右侧漫画,正确的结论是( )
A、西欧各国和美国反目成仇
B、美国失去了世界霸权
C、霸权主义是威胁人类和平的唯一因素
D、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形成中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2015年,美军全力部署“重返亚太战略”,两艘美军航母“乔治?华盛顿”号和“卡农?文森”号现身中国南海海域,加剧了南海紧张局势,这表明( )
A、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B、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C、中东地区出现动荡
D、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A、A
B、B
C、C
D、D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史老师出示了以下三个提示,要求同学们说出与之相符的历史现象。
该现象是( )
A、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B、两极对峙的格局
C、一超多强的局面
D、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答案】:
【解析】:
第13题【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国际组织旗帜照片材料二:世界民用客机的“巨无霸”——空中客车A380即将面世。
它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客机还要大三分之一,其总装线在法国,而部件生产商则分布在世界各地。
为了把A380的大型部件从位于世界各地的工厂送到法国进行总装,中国南京金陵船厂还专门为此制造了巨型滚装船。
——2005年4月《中国新闻网》材料三: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种种挑战:人口膨胀使我们生存的空间愈显狭小;环境恶化削弱着我们的生存质量;资源的破坏性开采危及到可持续发展;
毒品、爱滋病、恐怖主义吞噬着每一个靠近它的人……。
(1)材料一所示的国际组织是哪个组织?它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2)材料一、二反映的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举出一件你身边与此相关的具体事例。
(3)材料三列出了人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共同问题,请你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谈谈你的认识(或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球化源于何时?这实际上是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材料二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火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车、汽车、铁制轮船成为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电话、无线电、电报成为新的通讯手段,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为国际贸易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基础。
材料三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速了资本和原材料的国际流动。
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
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这一切都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投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参与各种国际经济组织,为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更加公正合理,积极贡献中国智慧。
我国既是国际规则的遵循者、受益者,也是建设者和推进者。
作者为什么把1492年视为“全球化的开始”?早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时期,我国就曾开辟了一条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陆上通道,这条通道被称为什么?
两次工业革命在动力领域的标志性发明分别是什么?两次工业革命为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有哪些具体表现?
根据材料,二战以来,在“推动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方面出现了哪些新的因素?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何重要影响?
2001年,我国加入了什么国际经济组织?作为全球化的“建设者和推进者”,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什么举措?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从世界的被发现,到现在世界已成为一个共同的“地球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
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
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有了直接的交往。
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材料三: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比重从4.3%提高10.4%,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全球排名第六位跃居到第二位,年均增速11%……中国平均每年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了1400万个就业岗位。
”
﹣﹣人民网《中国入世十年:改变自己影响世界》报道
材料五:截止2015年4月15日,中国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57个(如图所示).涵盖了除美国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以及除日本之外的主要东方国家。
材料一中从“彼此隔绝”到“联系在一起”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中“蒸汽机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英国能引领这一历史发展潮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率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它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世界”的原因。
根据材料四,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指出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材料五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日没有加入亚投行的主要原因。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答案】:
【解析】:
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