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关于个体行为的解释
四、个体行为规律
(一)行为概述
(三)个体行为规律
人的行为是指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包括人的欲望、动机、 情感、态度及意志在行为上的表现。基本特征: (1)目的性。(2)自主性。 (3)社会性。(4)连续性。 (5)持久性。(6)可塑性。
01 02
03 04
(二)人的行为模式
1.S—R模式 2.S—O—R模式
X理论基本观点
1.多数人天生懒惰; 2.多数人胸无大志; 3. 目标是相互矛盾; 4.多数人满足基本需要; 5. 少数人能成为管理者。
基于“经济人”假 设的管理和评价
1.采用任务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 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与工人无关; 3.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
第一节 人性假设
二、“社会人”假设
“经济人”
经济问题的出发点是人的本性,即资本主义 的利己主义,每一个人的所有活动都会受到利己 心的支配,这种个人利益的追求者就称为“经济 人”。
“经济人”的观点
经济活动产生于个人利益基础上的共同利 益,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要兼顾其 他人的利益,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共同利益,进而形 成总体社会利益。
(三) 对“自我实现人”假设的评价
事实上,人格和人性的形成与发展是在一定的 物质基础上,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影 响实现的,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能动改造、变 革的结果。
第一节 “复杂人”假设:
1.每个人的需要和能力各不相同,工作动机复杂多变。 2.人在组织中会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和动机。 3.人在不同的组织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动机模式。 4.人能否感到满足,愿意为组织出力,取决于他本身的动机模式、组织关系、工 作性质、个人能力等。 5.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相应做出不同 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