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色彩表现技法
- 格式:pps
- 大小:3.06 MB
- 文档页数:5
28浅谈古彩色彩装饰技法夏国安 程 燕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清康熙朝是一个极重要的年代。
康熙五彩,即古彩,就产生在这一历史时期。
古彩是中华民族近代陶瓷装饰的典范,是一朵具有东方艺术特色的奇葩。
既显示了历代陶工的聪明才智,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学观念与文化特征,并记录着历代陶工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诚的敬业精神。
古彩和粉彩有很大的不同。
不仅是名称不同,使用的颜料不同,文献的记载也多不同。
《陶雅》云:“康窑蓝绿皆浓厚,故曰硬彩,雍正则浅淡而美观,有粉故也,其无粉者亦属以他质之淡计。
”《饮流斋说瓷》曰:“康熙硬彩。
建国以后,业界把古彩和粉彩的区别说得更为清楚。
”有文曰:“古彩与粉彩,都统称五彩。
古彩为我国的传统装饰,在技法上是单线平涂,呈色方面则浓艳而不刺目,使用颜料也是就地取材。
如用皂矾作矾红,以铅粉入矾红少许配成黄色,以铅粉石末入铜花配成绿色,以铅粉石末入青料则成紫色。
翠色以洋翠为上,广翠次之,以矾红为主色。
粉彩本于没骨画法,其所用原料,除袭用古彩者外,还创造颜色几种,如胭脂红、羌水红,皆用赤金与水晶料配成,其洋绿、洋黄、洋白、翡翠等色, 皆用硝粉、石末、硼砂各项配成。
”以上所讲区别,一是技法,古彩是单线平涂,粉彩是没骨画法;二是颜料用法,粉彩除袭用古彩者外, 还创造了几种颜料,胭脂红、羌红、洋绿、洋白等。
在本文中,笔者意欲着重谈一谈对古彩色彩的运用,意在抛砖引玉。
一、正确使用鲜艳的色彩古彩装饰绘画,经常使用强烈艳丽的色彩,如红色、绿色来直接造型立意,令作品的色彩对比虽然强烈,却充满着纯真、质朴,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使整个画面更为充实丰富,且空间紧凑,层次分明,形成了特有的古彩装饰风格。
在古彩装饰绘画中,红色尤其是不能缺少的,它最能激起人的生命情感力量,形成明显的情感色彩倾向。
由于红色的鲜艳度较高,带有强烈的光泽,所以在古彩装饰绘画中的红色,富贵而吉祥,如颂风、牡丹等都有“大富、大贵、大吉大利”之美,在古彩绘画中颇为流行。
七种⾊彩装饰画表现技法! 装饰画的表现技法和绘画艺术的表现技法⼀样,同样通过明度、⾊相和纯度三要素的关系来表现物象,只是装饰画追求的不是画⾯空间、物体塑造、光影效果和体积等等,代之以简洁概括的⾊彩关系来表现画⾯丰富的层次。
装饰性是图案⾊彩的特点,在了解了⾊彩归纳和运⽤⾊彩情感的⽅法后,我们在表现⾊彩装饰画时,还应该强调 ⾊彩的实⽤性和美观性,注重图案主观创意的表达,并且认真研究⾊彩的主观设置,⾊彩的归纳运⽤,⾊彩的层次、节奏和韵律等。
图案是简洁概括的,因此⾊彩的层次的处理是丰富图案画⾯的关键。
图案⾊彩的表现与其他绘画形式⼀样,需要突出主体,表现画⾯的层次感。
重构勾边、肌理装饰、质感表达、冷暖对⽐、 我们常⽤的表现⼿法⼀般分为以下⼗种:重构勾边、肌理装饰、质感表达、冷暖对⽐、同类⾊对⽐、⾊相对⽐、近似⾊对⽐、互补⾊对⽐、画⾯分割、画⾯的趣味性和故事性以及质感表达。
1.重线勾边重线勾边是彩⾊装饰画⾥运⽤⽐较⼴泛的⼀种表现⼿法。
这种技法最能突出装饰感,是⼀种安全可靠的⽅式,通过轮廓勾边,可以将主体物突出,使物体具有⼏何感并形成⼀种笨拙朴实的感觉,从⽽使画⾯层次分明。
2. 肌理装饰肌理装饰是指在⼀个⾯(⾊块)上画出各种纹理来装饰这个⾊块的技法。
此⽤法⾮常普遍,不仅简单实⽤,还能取得很好的画⾯效果。
肌理装饰常采⽤的纹理有点、线条、⽔波、细线、三⾓形、曲线和折线等等。
3. 质感表达质感表达是获得⾼分画⾯的⼀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段,也是物体刻画的重要⽅⾯。
流⽔、树⽊、⾦属、玻璃是物体的主要材质;破损、轻重、快慢是肌理的主要表现⽅向。
4.画⾯⾊彩对⽐(1)冷暖对⽐⾊彩的冷暖是指⾊彩给⼈们的⼼理感受。
当两个颜⾊并置时,就存在⾊彩的冷暖对⽐,如何把握它们的关系,这将决定画⾯的最终效果。
如果冷暖对⽐在图案艺术中运⽤得当,能充分表现画⾯的空间感、透明感和⾊彩搭配的真实感。
(2)同类⾊对⽐同类⾊应⽤是指整个画⾯都是⼀个⾊调,如都是红⾊调,或者都是蓝⾊调。
浅谈油画中装饰性色彩的艺术表现
装饰性色彩是指通过对色彩的选择和运用来达到装饰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不仅仅是为了强调作品的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为了给观者带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体验。
装饰性色彩常常以明快、鲜艳、对比强烈的方式呈现,具有强烈的装饰感和视觉冲击力。
装饰性色彩在油画中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
首先是色彩的选择和运用。
装饰性色彩常常采用一些鲜艳、明亮的色调,如红色、黄色、蓝色等,以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
其次是色彩的对比和搭配。
装饰性色彩常常通过对比明亮和暗淡、冷暖色调等的搭配来增加作品的层次感和光影效果,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装饰性色彩还可以通过色彩的运用形成一些特殊的效果,如色彩的渐变、色块的叠加等,以增强作品的装饰性。
装饰性色彩在油画中的艺术表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装饰性色彩可以增加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使观者更加容易被吸引和留下深刻的印象。
装饰性色彩可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
通过色彩的明暗变化、对比和搭配等手法,艺术家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对对象和主题的感知和理解,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独特性。
装饰性色彩还可以增强作品的气氛和情感表达,使观者更加容易进入作品的世界,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建筑设计中色彩个性的体现技巧在建筑设计中,色彩被广泛运用于体现建筑的个性和风格。
通过巧妙地运用色彩,可以为建筑注入生命和个性,使其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或和谐统一、以下是一些体现建筑色彩个性的技巧:1.色彩对比:通过巧妙地使用对比色或互补色,可以在建筑形体上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例如,在大片深色建筑环境中,使用明亮的对比色醒目地突出建筑物的特色。
这种色彩对比可以吸引人们的目光,增加建筑的辨识度和视觉冲击力。
2.色彩层次:通过运用不同层次的色彩变化,可以丰富建筑的表现力。
例如,在建筑外立面中,可以使用浅深不同的色彩层次,突出建筑的体量感和纹理效果。
使用渐变色或色彩融合的技巧,可以使建筑表情更加丰富多样。
3.色彩材质:除了色彩本身,和材质的结合也能够体现建筑的个性。
在设计中,可以选择带有独特纹理和质感的材料,使色彩更加丰富和有趣。
例如,在现代风格的建筑中,使用金属材料可以为建筑赋予现代感和科技感。
4.色彩氛围:建筑的色彩也能够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
通过选择适合的色调和色彩组合,可以创造出温暖、冷静、活力等不同的氛围。
例如,在医疗建筑中,使用温暖的色彩可以给人一种安心和舒适的感觉,而在艺术建筑中,使用明亮活泼的色彩则可以增加活力和创意氛围。
5.色彩文化:建筑的色彩也可以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
在设计中,可以选择当地传统色彩或具有代表性的色彩元素,以增加建筑的亲和力和共鸣力。
例如,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红色常被用作庆祝和吉祥的象征,因此在设计中可以适度地使用红色元素来体现中华文化。
6.色彩变化:通过建筑物在不同时间和季节的色彩变化,可以为建筑注入生命力和动态感。
例如,在夜晚,可以使用特殊的灯光效果来改变建筑的色彩和形象,创造出独特的夜景效果。
这种色彩变化可以增加建筑的亮点和吸引力。
总之,色彩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表现元素之一,合理运用色彩可以为建筑注入个性和魅力。
通过色彩对比、色彩层次、色彩材质、色彩氛围、色彩文化和色彩变化等技巧,可以使建筑更加丰富多样,与周围环境形成对比或和谐统一、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功能、风格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合理运用色彩,以实现建筑设计中色彩个性的体现。
浅谈油画中装饰性色彩的艺术表现
首先,装饰性色彩在油画中的表现主要通过运用鲜艳明亮的色彩,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装饰感。
在油画作品中,艺术家可以通过运用中性色和饱和色的组合,形成透明感和深度感,让作品更具有层次和沉浸感。
例如,画家可以通过在背景中使用柔和淡雅的中性色调,然后在画面中央采用鲜艳的色彩进行强调,营造出明暗分明的视觉效果,同时加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气息。
再次,装饰性色彩的表现还可以通过细节的处理和用色的运用来营造出特定的情感氛围。
在油画作品中,画家可以通过单一色调的运用,产生出大量的质感和情感表现力。
例如,在绘制红色花瓶的时候,画家可以运用不同亮度的红色来描绘出花瓶的质感和形态,同时突出作品的装饰感和艺术性。
总结而言,油画中的装饰性色彩是画家们用来营造作品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鲜艳明亮的色彩、对比和反差的运用、光影效果的加强、细节的处理,画家们可以创造出充满魅力和情感表现力的艺术作品,使观者沉浸在画面中,领略艺术的魅力和韵味。
第三章装饰性色彩的表现装饰性色彩表现是按照美学的形式法则及作者主观的认识和感受,对描绘对象运用装饰手法进行制作的表现形式。
装饰绘画的形式美一方面寓有设计意识,设计和创造第二自然与现在绘画相吻合,另一方面它作为“最普通的美术”,长期扎根于生活,扎根于广大民众中,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是成为我国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
做为一种特殊的独立的艺术形式,装饰绘画在发展道路上,表现为东西方绘画的二维和三维之间在转化和渗透,它交集于纯艺术和实用性设计。
不难发现装饰绘画的造型和色彩是起本质和关键。
一、装饰性造型的特征1、秩序化。
把丰富杂乱的自然色彩进行程式化,条理化,规则化,以求在写生时整体上有装饰的特点。
面对自然的多样性,人的心灵有两个极端,一是在其中寻求秩序,一是服从其多样性,这两个极端相互影响,使秩序化在实践中明显的表现出来。
2、单纯化。
装饰造型是一个概括提炼的过程,抓住“简而变”,通过造型构思,用简洁朴素的艺术语言,来达到单纯的艺术效果。
3、平面化。
平面化是将客观存在的立体物象转化为平面形象为特征,分主观平面化,客观平面化。
“平面”两层含义,一、形象平铺;二、平视观察。
4、意象化。
意象是主观想象的形象。
5、夸张化。
在装饰绘画中,夸张就是变形变色,处于抒发情感,营造有意识形式,为突出主题和生活本质,追求感染为目的。
二、装饰性色彩的特征1、色彩形象固有色,它是一种最具普遍意义的色彩形象,用与设计色彩表现就带有本质色彩的特征。
2、色彩布局均衡性,所谓均衡不是面积上的平均,而是主要指分量的对称。
色彩均衡重在相互呼应,比如某中色出现在一方,要在彼方有同性色或近似色的“再现”,才能相映成趣。
3、色彩表现高纯度,颜色鲜艳符合一般的审美要求,所以装饰性色彩追求高纯度。
4、色彩观察移动性,集中于一点来观察,这对远近,左右,上下空间反映比较清楚。
移动观察可避免远近左右遮挡,重叠,不受限制,无限延伸。
5、色彩含义象征性,在视觉艺术中,各种色相都含有它特定的给人联想和象征,以引起美的感觉,它与地域、习惯、文化、时代及人对审美观念、情感、理想和素养相关。
图案的色彩(sècǎi)与表现方法(一)图案设计(shèjì)的色彩1、图案(túàn)设计中色彩基础知识的运用图案设计的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原理是一致的,但在应用(yìngyòng)上却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
与追求真实地再现客观现实的绘画色彩不同,设计色彩往往将纷繁复杂的自然色彩加以提炼概括,色彩关系简洁明快,具有单纯化、理想化和装饰化的特点,适合于生产与实用。
图案色彩设计主要是围绕着色彩的明度、纯度和色相的对比(duìbǐ)与调和进行的。
(1)图案设计中的色彩对比①色相对比在色相对比中经常运用的有以下三种:类似色相对比:指在色相环上大约相距60度以内的色,它们具有少量共同色素。
例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等。
这种对比色彩统一、和谐、柔和、安定,但又较前两种对比有变化,不显苍白,被称为中弱对比。
对比色相对比:指在色相环上大约相距120度以内的色,又叫原色对比和间色对比。
例如红、黄、蓝三原色的对比,体现原始的光辉;橙、绿、紫三间色的对比,体现大自然的美。
这种对比强烈、鲜明、饱满、华丽、活跃,视觉冲击力强,被称为中强对比。
互补色相对比:互补色是指色相的强对比,它是采用性质不同的颜色的配合,在色环表中,一个颜色与其相隔180°的那个颜色为它的补色。
如红-绿、蓝-橙、黄-紫,这三个对比色是最基本的对比色。
对比色的配合,色彩鲜明、效果生动,但要注意调和关系,避免强烈的刺激。
为了取得对比色的调和,设计时往往采取减弱其中一个颜色的纯度或增大颜色间明度的距离,或减小其中一个颜色的面积。
另外,还有色彩构成中的色相对比的其他形式,如同种色相对比、邻近色相对比、中差色相对比。
②明度对比基调色彩的明度明显存在强、中、弱的对比关系。
不同色相本身存在着明度差异;同一色相因光源的强弱和投射角度的不同而造成明度强弱的差异;以及同一色相混入黑、白或其他色相后也会产生明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