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14 小蜗牛
- 格式:ppt
- 大小:11.91 MB
- 文档页数:37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小蜗牛》一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了解小蜗牛的生活习性。
2.学习“在哪里”、“在哪里呢”、“在哪儿”等语言表达方式。
3.了解拟人化的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
4.学习字词:小蜗牛、爬、水池、许多、找、苹果、在哪里。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小蜗牛的生活习性,掌握与之相关的词汇。
2.能运用“在哪里”、“在哪里呢”、“在哪儿”等语言表达方式,并能正确使用。
3.能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小蜗牛的一天生活。
4.能够逐步掌握阅读技能,加深理解文章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5.关注小蜗牛的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小蜗牛的生活习性,学习“在哪里”、“在哪里呢”、“在哪儿”等语言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拟人化的手法,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教师可与学生进行简单的问答,如何让学生对小蜗牛感到兴趣和好奇。
2. 阅读故事教师带领学生读故事《小蜗牛》,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词汇的意义。
3. 讨论总结教师主持讨论总结,让学生谈论他们对小蜗牛的看法和感受。
可与学生一起分析小蜗牛是如何爬行和如何生活的。
4. 语言表达教师以小蜗牛为例,讲解和演示“在哪里”、“在哪里呢”、“在哪儿”等语言表达方式,并组织学生合作演示。
5. 语言运用教师通过让学生描述小蜗牛在水池、在草地、在花园、在小路上等不同场景中的情况,让学生掌握并运用语言表达方式。
6. 拟人化教师让学生尝试将小蜗牛拟人化,以感性思维为出发点,描述小蜗牛一天的生活,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小蜗牛的了解和理解,做到心中有数。
五、板书设计生字词汇生活习性小蜗牛爬行水池自保许多找在哪里苹果在哪里呢匹配图片在哪儿六、教学评估评估学生对小蜗牛的生活、阅读技能和语言表达的掌握情况,可进行小组讨论、问答和简单的笔试等形式进行。
蜗牛
蜗牛是一种生活在陆地上的软体动物,属腹足纲,生活范围极广,耐严寒高温。
"蜗牛"顾名思义是,背蓍蜗壳的"牛"之义,事实上,它身体虽小,但有"角",力大,肉味美,确也如牛一般。
法国是世界上饲养和食用蜗牛最早的地方,单是有记载的历史,即可追溯到古罗马时期。
当今世界各地都食用蜗牛,尤以西欧、北美为最。
蜗牛种类约有4万多种,个体有大有小,最大的是非洲蜗牛,个体可达18×7cm,重500克。
蜗牛生命力强,1846年3月25日有一英国人从埃及带回两只蜗牛,把其粘在固定板上,放进标本室收藏。
到1850年3月15日拿出来研究时,发现其中一只壳处有新近形成的粘液膜。
研究人员非常奇怪,便把它从板上取下,放进温水盆里。
不一会儿,它的驱体便从壳中钻出来,第二天开始进食菜叶,一个月后即完全恢复健康。
这只蜗牛,在长达四年中,既无食料,又无饮水,居然能活下来,可见其生命力之强。
蜗牛的奖杯
很久很久以前,蜗牛可不像现在这个样子。
它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在一次飞行比赛中,蜗牛遥遥领先,甩下了所有的对手:蜻蜓、蜜蜂、蝴蝶……捧走了冠军奖杯。
从此,蜗牛得意洋洋。
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
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
可是,这奖杯很大很重,蜗牛背上它,再也飞不动了。
天长日久,蜗牛和奖杯粘在了一起,一对翅膀也退化了。
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4.小蜗牛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认识字词:“蜗牛”,“壳”–能够听懂、读懂并朗读《小蜗牛》这篇课文–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2.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心性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字词:“蜗牛”,“壳”2.熟悉并朗读课文《小蜗牛》•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蜗牛的特点三、教学准备1.课文《小蜗牛》2.课堂PPT3.教学图片:蜗牛图片4.板书内容:“蜗牛”,“壳”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蜗牛图片,让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学习课文《小蜗牛》(15分钟)1.师生齐读《小蜗牛》,并解释词语生词。
2.逐段解释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蜗牛的特点。
3.教师示范朗读,要求学生跟读。
3. 活动与讨论(20分钟)1.学生小组讨论并描述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课堂展示学生的描述,鼓励分享。
4. 操练与巩固(10分钟)1.学生读课文《小蜗牛》,并回答问题。
2.师生一同朗读课文。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用简短语言描述自己理解的蜗牛的特点和习性。
五、板书设计•生字词:蜗牛、壳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音频、图文结合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
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描述,培养了学生对蜗牛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在巩固环节,通过师生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内容为教案草稿,具体教学以实际情况为准。
)。
部编版小学语文《小蜗牛》课文原文及赏析
《小蜗牛》课文原文:
春天来了,小蜗牛背着重重的壳,慢慢地爬上了葡萄树。
“妈妈,为什么我们背着这么重的壳呢?”小蜗牛问。
“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支撑,这个壳就是我们的家,也是我们的保护盾。
”妈妈回答。
“可是,蚯蚓哥哥没有壳,他也活得很好啊。
”小蜗牛疑惑地说。
“蚯蚓哥哥能在土里生活,他的皮肤能保护他。
但我们不能,我们需要这个壳来保护自己。
”妈妈耐心地解释。
小蜗牛点点头,继续慢慢地爬。
他看到了绿绿的叶子,闻到了花的香味,感受到了温暖的阳光。
虽然他的速度很慢,但他享受着每一刻的过程。
赏析:
《小蜗牛》这篇课文以小蜗牛和妈妈的对话为线索,通过小蜗牛对自身背着重壳的疑惑和妈妈的解答,让孩子们理解到每种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和适应环境的特性。
课文中的小蜗牛象征着每一个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疑惑的孩子,而妈妈的回答则代表了成人的引导和教育。
故事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领悟到生活的道理。
此外,课文还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
小蜗牛虽然行动缓慢,但依然享受着生活的每一刻,这也传递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鼓励孩子们珍惜当下,勇往直前。
总的来说,《小蜗牛》这篇课文以其生动的故事、深刻的哲理和优美的语言,为小学生提供了一次丰富的心灵滋养和人生启示。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第【1】篇〗14 小蜗牛【教学分析】《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
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但有毅力、有恒心。
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
这个故事是本册书中首篇去掉拼音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的课文,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来自主识字、阅读。
所以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我以“猜”为主线,贯穿全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图来读文并随文识字,以激发学生识字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本次教学设计呈现的是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随文识字,认识“住、孩、玩、吧、发、芽、爬、呀、久、回、满、碧”12个生字,会写“回”字,认识新偏旁“王”;2. 认识叠词“碧绿碧绿”,拓展学说ABAB式词语;3. 在图画的帮助下进行猜字练习,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4. 借助图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尝试背诵,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文字;5.产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 随文识字,认识“住、孩、玩、吧、发、芽、爬、呀、久、回、满、碧”12个生字,会写“回”字,认识新偏旁“王”;2. 借助图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认识叠词“碧绿碧绿”,拓展学说ABAB式词语;【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生字词卡片、绘本《犟龟》。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课件:蜗牛图)猜图,师问:这是什么呀?(蜗牛)引出老师给学生讲有关小蜗牛的故事。
2.师讲述《小蜗牛》的故事。
3.导入新课,学生书空跟着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
(贴蜗牛图,提示学生根据图可以认识词语“蜗牛”)二、新授:图文结合,随文识字,借助插图朗读课文(一)整体感知,初读课文1. 引导学生发现这篇文章与前面文章不同;师:孩子们,打开课文,你发现这篇课文与前面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呀?(预设:拼音宝宝不见了,这篇课文的插图好多)2. 让学生借助图,尝试自己自由读课文师:是呀,拼音宝宝不见了,怎么办呢?没关系,刚刚你们不是说课文里还有很多插图吗?这节课我们就借助插图来读读课文吧。
《小蜗牛》优秀教学设计4篇《小蜗牛》教学设计篇一一、设计意图:大自然千奇百态的变化源于四季交替的神秘魔力,让幼儿从小认知四季的不同风景特征,了解各异的气候特点,可以激发幼儿对事物的探索欲,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目标:1、初步认知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2、能对季节的风景特征,气候特征有初步的认知。
3、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重难点:1、重点:初步认知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2、难点:能对季节风景特征和蔼候特征有初步的认知。
四、活动准备:PPT、音频五、活动过程:1、美丽的草原上,有一群小蜗牛,他们快乐地生活着。
小蜗牛慢慢地长大了,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它们决定去旅行。
《快乐的小蜗牛》春天,它们来到了一座美丽的花园,花园里鲜花盛开,勤劳的小蜜蜂正忙着采花蜜,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花和蝴蝶》小蜜蜂和蝴蝶送给每只蜗牛一串美丽花环,祝愿他们旅途愉快!小蜗牛们可开心了,带着花环又出发了。
2、它们爬呀,爬呀,终于,在夏天的时候,来到了一个池塘边,他们看到小青蛙们在荷叶上快乐地歌唱,本来他们正在开演唱会。
《小跳蛙》欣赏完小青蛙们的演唱会,小蜗牛继续去旅行。
3、秋天到了,小蜗牛来到小猪的农场,今年农场大丰收了,小猪们正忙着收庄稼呢。
小蜗牛也来帮忙,小猪们谢谢蜗牛们的帮助,送给他们一些食粮带在路上吃。
小蜗牛告别了小猪,背着食粮往前走。
《快乐小猪》4、冬天来了,吹起了北风,下起了大雪。
小蜗牛来到一座森林里,小老虎和小狮子们肚子饿的咕咕叫,正在寻找食物。
《狮王进行曲》。
小蜗牛把自己的食物送给了他们,小老虎和小狮子们高兴极了,都谢谢小蜗牛。
小蜗牛钻进小房子里,关紧房门,呼呼地睡觉了。
5、第二年春天,小蜗牛醒来了,从小房子里钻出来,呀!小动物们都来了,他们说:“小蜗牛我们一起去旅行吧!”小动物们一起快乐地踏上了旅途!《欢乐颂》《小蜗牛旅行记》活动反思在本次活动中,以小班幼儿的实际认知为基点,灵活的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积极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情绪,通过生动的图片,欢快的音乐和较为形象的乐曲,来帮助幼儿认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征,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快乐,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案与反思第【1】篇〗【课前解析】这是一篇童话,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
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下一个季节的风景。
课文通过小蜗牛三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关注朗读:课文主要由蜗牛妈妈和小蜗牛的对话组成,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身份的不同读出不同的语气。
如蜗牛妈妈的话要读出亲切、温和的语气,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天真、可爱的感觉。
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是蜗牛妈妈或小蜗牛,分角色来进行对话。
关注连环画课文学习方法:本课是小学阶段第一篇连环画课文,四幅插图对应课文中春夏秋冬文字,形成时间推演的连环内容。
教学中结合课后题,鼓励学生借助图画信息进行猜读,同时运用以前学习的形声字识字、在语境中识字,利用课文反复结构进行猜读等方法,培养学生看图学文、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时不宜布置预习,尤其避免一上来就是老师的范读或播放录音。
关注科普常识:本文理解中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对于蜗牛爬行速度的认知,影响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可以利用或者视频扩展有关蜗牛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蜗牛以及其行动方式,为阅读理解扫除障碍。
也可向学生推荐《动物百科全书》,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动物,关注自然。
关注识字与写字:本课没有全文注音,教学中要突显教材编排意图,充分发挥连环画的作用,结合课后题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大胆猜读。
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本课要写的字都是合体字,要适当提示合体字部件之间的关系,引动学生初步认识写合体字要左右、上下、里外相互协调。
【教学目标】1.认识“住、孩”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
会写“对、妈”等4个字。
2.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猜读不认识的字,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猜读不认识的字,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4、小蜗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小蜗牛》。
2.能理解课文《小蜗牛》的内容,体会小蜗牛的生活。
3.能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4.能书写正确的生字“蜗牛”、“壳”、“慢”、“爬”。
二、教学重点
1.熟练朗读课文《小蜗牛》。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蜗牛的特点。
3.书写生字“蜗牛”、“壳”、“慢”、“爬”。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和小蜗牛的特点。
2.书写生字“蜗牛”、“壳”、“慢”、“爬”。
四、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2.教具:图片、小黑板、彩色粉笔、教案。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学习课文(15分钟)
1.教师朗读课文《小蜗牛》,学生跟读。
2.回答问题:蜗牛有什么特点?蜗牛为什么爬得慢?
3.教师解释生字:蜗牛、壳、慢、爬。
3. 分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小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每组派代表发言。
4. 书写(10分钟)
学生打开课本,书写生字“蜗牛”、“壳”、“慢”、“爬”。
5. 温故知新(5分钟)
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是否掌握。
六、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对课文《小蜗牛》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小蜗牛的生活习性,培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在教学中应更注重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以上为本次教案,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小蜗牛长大了
小蜗牛,去玩耍,背着房子到处爬。
小袋鼠,忙喊他:蜗牛蜗牛快停下,
你把房子背走了,妈妈回来住在哪?
哈哈哈,哈哈哈,妈妈她也背个家。
我不像你呀靠妈妈,小蜗牛已经长大啦!
1.这首儿歌写了和的故事。
2.用“”画出小袋鼠的话。
3.小蜗牛长大了,他懂得了什么道理?
小蜗牛懂得了。
《小蜗牛长大了》参考答案
1.小蜗牛小袋鼠
2. 蜗牛蜗牛快停下,你把房子背走了,妈妈回来住在哪?
3.要靠自己,不能总是靠妈妈
小蜗牛
我是快乐的小蜗牛,背着房子去旅游,伸出两只小犄角,一边看来一边走,我从来不回头。
我是快乐的小蜗牛,天南地北去旅游,刮风下雨都不怕,躲进小屋乐悠悠,天晴了我再走。
2
1.根据儿歌填一填。
()南()北()的小蜗牛2.词语搭配。
连一连。
背着伸出躲进
小屋房子犄角
3.根据儿歌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填序号)
“躲进小屋乐悠悠”中的“小屋”是指()。
A.小蜗牛在旅行路上见到的房子。
B.小蜗牛自己背上的壳。
《小蜗牛》参考答案
1.天地小小
2.背着—房子伸出—犄角躲进—小屋
3.B
3。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4课《小蜗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童话,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
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了下一个季节的风景。
课文借助小蜗牛先后3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课文以小蜗牛的视角,生动鲜活展现了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
本课的最大特点是第一、三、四自然段结构相同,小蜗牛的动作和蜗牛妈妈的语言不断反复。
这种不断复现的情节,有利于学生习得语言,发展思维。
这是本套教材首次出现的一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配有4幅色彩艳丽、季节特征明显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旨在培养学生看图学文、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思路教材编选这篇课文,除了想要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之外,更重要的是用来训练孩子们朗读、帮助孩子们识字写字。
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发挥这篇短文作为教材的作用,将朗读贯穿始终,在朗读中理解内容、积累语言、获得语感,在朗读中与生字反复见面、加深印象。
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语中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1.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
会写“对、妈”等4个字。
2.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
会写“对、妈”等4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五、教学策略教法:听读看图想象随文识字情境教学。
学法: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合作交流游戏互动。
六、教学设计(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谜语: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小蜗牛》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
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小蜗牛》课文原文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
春天来了,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孩子,到小树林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它说:妈妈,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秋天了!快去采几个蘑菇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它说:“妈妈,蘑菇没有了,地上盖着雪,树叶儿全掉了。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冬天了!唉,你就待在家里过冬吧。
”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俄罗斯的巴乌姆美莉,译者陈玮君、牟正秋,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小蜗牛》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10个生字和一个偏旁,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说出四季特定的景象,感受故事中妈妈与孩子的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补充资料,让学生感受小蜗牛一课四季的美。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了解四季的特征,体会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以及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讲给大人听。
【教学方法】交流法、阅读法、资料补充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1.播放视频《蜗牛和黄鹂》。
2.同学们,你们首歌曲里唱的是哪两个小动物吗?(蜗牛和黄鹂鸟)3.对了,可爱的小蜗牛,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4.小蜗牛》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教材是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其中《小蜗牛》是其中的一篇课文。
讲述了小蜗牛在雨中漫步的故事,描写了小蜗牛慢悠悠地爬行的情景,通过对小蜗牛的描述,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一个小生命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和价值。
2. 教材特点•体裁简单:本文以散文形式呈现,篇幅不长,适合小学生阅读。
•描述生动:通过生动的描写,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赏析性强:小蜗牛的形象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但在文字描写中展现出不同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课文《小蜗牛》的内容、情节和故事主旨。
•了解小蜗牛的生活习性与特点。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美文欣赏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小生命的珍惜与尊重。
•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细微的美好,学会用心体会生活中的点滴。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小蜗牛的情感变化。
•培养学生对小生命的细腻感受与情感体验。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小蜗牛的行为和情感中领悟故事的主旨。
•通过文字描写,培养学生对微小生物的尊重和热爱。
四、教学过程1. Warm-up•师生互动:与学生分享和讨论下雨天的感受,引出下雨天的不同景象。
2. Presentation•教师阐述《小蜗牛》的背景,简要介绍小蜗牛的主要特点和故事情节。
•逐段讲解课文内容,注重生动形象描写部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3. Practice•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小蜗牛》,注重情感抒发和语音语调。
•指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故事情节和内涵的理解。
4. Production•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展示不同角度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以小蜗牛为主题,写一段短文,表达对小蜗牛的理解和敬佩。
五、板书设计•《小蜗牛》•慢悠悠的蜗牛•小生命的魅力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小蜗牛的形象,感受到小生命的可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标题:《14 小蜗牛》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并书写生字词:“小”、“蜗”、“牛”等。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蜗牛的特点和习性。
(3)能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发音准确,语调自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插图,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小蜗牛的特点。
(2)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小蜗牛的形象,培养学生的语感。
(3)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蜗牛的特点和习性。
2. 教学难点:(1)正确书写生字词。
(2)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发音准确,语调自然。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课文插图。
3. 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一只小蜗牛。
”2. 学习生字词(10分钟)(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小”、“蜗”、“牛”等。
(2)教师带领学生书写生字词,注意笔画和结构。
3. 理解课文内容(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发音和语调。
(2)教师提问:“小蜗牛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小蜗牛背着一个重重的壳,慢慢地爬行。
”4. 小组合作(10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小组长。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小蜗牛的知识?”(3)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小蜗牛的知识。
(4)小组长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小蜗牛的特点和习性。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1 1.专有名词 蜗牛:是一种包括许多不同科、属的动物。
取食植物,产卵于土中或者树上。
在热带岛屿比较常
见,但有的也生存在寒冷地区。
树栖种类的色泽鲜艳,
而地栖的通常几种接近的颜色,一般有条纹。
蜗牛是陆
地上最常见的软体动物,其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
值。
草莓: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一种红色
的花果,外观呈心形,鲜美红嫩,果肉多汁,含有特殊的浓
郁水果芳香。
2.背景资料
蜗牛一年四季的生活
蜗牛一年四季的生活方式也不同。
春天,它从冬眠中醒来,需要大量的食物。
夏天是它最活跃的时候。
秋天,它还会生蛋呢!它潜入松软的泥土中,每次生蛋200~300个。
黄豆大小的蛋,起先是白色的,最后变成小蜗牛。
刚生下来的小蜗牛都趴在“妈妈”的身上,好像在吃奶一样。
寒冷的冬天,蜗牛都冬眠了,一动不动地沉睡在土底。
如果你用手使劲地摇它的壳,它也不动,像死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