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蹄裂病因与防治
- 格式:docx
- 大小:13.63 KB
- 文档页数:3
猪蹄裂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1、蹄裂的原因
猪蹄裂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有营养因素、饲养管理因素、饲养环境因素以及气候季节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气候季节以及营养原因。
在冬季时气候寒冷,猪体表的毛细血管开始收缩,导致脂肪类物质的分泌减少,而蹄壳收不到保护,使弹性减弱,脆性增加,在加上不断的行动摩擦,从而出现裂开现象。
营养因素是指猪的饲料中缺乏维生素、钙、磷等微量元素,就极易出现蹄裂现象,比如缺锰时,易导致蹄变形横裂;缺锌时出现侧裂;缺维生素d时骨骼生长不良,易出现软骨病,使猪在行走时导致受力不均而蹄裂。
2、预防措施
针对各个引发的蹄裂的原因要做出不同的预防措施,如营养缺乏的原因就要改善饲料中微量元素的比例,保证营养均衡。
如果是气候季节原因就要想办法提高猪舍的温度,在气温低湿,要做好日常检查工作,一旦出现蹄可干硬,弹性降低,脆性增强情况,可对其进行保养工作,具体方法为在蹄壳外涂抹一些油脂类物质,如植物油、鱼肝油等,对于蹄壳已经变形的情况,及时修整,保持充足的光照,要让猪有一定的运动量。
而应地面粗糙摩擦而蹄裂的状况,可改善猪舍的地面环境,将地面弄平整或在地面垫一层厚的垫草,让猪能减少与地面的摩擦。
3、治疗方法
已经出现蹄裂的症状,首先要做的就是清洗消毒,防止病菌感染,造成更大的损失,对蹄裂的猪用生理盐水或煮沸后放凉的水清洗,在灭菌棉球擦拭干净。
再用酒精或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处理,待消毒擦干后,在蹄裂的伤口处撒一些青霉素粉或涂抹红霉素软膏,每天换药2-3天,连续5-6天即可。
引起母猪蹄裂的几种非疾病因素及其调控措施陈振财(黑龙江省肇州县畜牧兽医总站,黑龙江大庆166400)摘要:母猪发生蹄裂后会影响其健康以及繁殖力,出现发情不正常、屡配不孕、产仔数少、泌乳力下降及所产仔猪的初生重小,最终导致母猪过早淘汰。
引起母猪蹄裂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和品种、营养、天气、圈舍地面等原因。
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要预防母猪蹄裂的发生。
关键词:母猪;蹄裂;原因;调控措施中图分类号:S828.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5-0034-011 母猪蹄裂的表现母猪蹄裂多发生在秋冬和早春季节,早期症状为蹄甲出现轻度的开裂,然后创口逐渐扩大、出血,受病原菌感染后引起炎症反应,严重时会出现跛行,从而增加了母猪的淘汰率。
蹄裂的母猪常表现为站立或行走时打滑、弓背、震颤、跛行等痛苦症状,为了减少负重站立造成的痛苦,病猪常躺卧。
蹄裂的母猪因四肢疼痛不喜站立,会导致采食与饮水频率降低,进而引起生长速度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等。
同时还会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使母猪出现发情不正常、屡配不孕、产仔数少、健仔率低、泌乳能力下降以及仔猪初生重小、断奶重小的现象。
蹄裂常与其他蹄病混淆,要注意对症状进行区分,蹄裂以蹄裂、局部疼痛、愿意躺卧、活动量减少为主要特征,而其他蹄病常以蹄发生水疱和糜烂为特征,同时还伴有体温升高的全身症状。
2 引起母猪蹄裂的几种非疾病因素秋冬和早春季节的天气干燥、气温不稳,地面的温度低,母猪为了适当环境的变化,体表细血管收缩,末梢血液循环以及血流量不足,当猪机体内多种营养素不足时,会导致代谢出现异常,导致正常的脂类物质分泌量减少,而不能维持蹄部的角质层强度和硬度,使蹄角质变得薄嫩,极易磨损,最终导致蹄壳龟裂、蹄横裂和脚垫裂缝。
再加上由于地面粗糙,在母猪的运动和摩擦下,加重了蹄裂的发生,随后会不同程度的感染病原菌,而出现跛行。
在实际生产中,引起母猪蹄裂的主要有品种、营养、气候等因素。
养殖技术-什么原因会引发猪蹄裂病?猪蹄裂病怎么治?概述:猪蹄裂病明显的症状就是,猪蹄甲开裂,有时候还会有出血。
同时病猪少动多躺卧,或者走起路来跛行,发病严重的还会瘫痪。
而引发此病的原因有多种,建议平时做好预防,一旦发病要及时治疗。
一、引发猪蹄裂病的原因?1、品种因素在统计中发现猪只患蹄裂病与品种有关,我国本地土猪发生蹄裂病的情况较少,而像杜洛克、长白、大白等外国猪种发生蹄裂病的概率很大。
2、饲养场地因素猪舍地面过于粗糙是导致猪只发生蹄裂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猪场地面是由水泥或砖块铺设,地面粗糙或凹凸,猪只长期在这样的地面活动易损失蹄甲而发生蹄裂病。
3、季节因素猪蹄裂病多发生于秋冬季节,秋冬季节气温变凉,猪只为减少热量的丧失,体表毛细血管,进而脂类物质分泌减少,猪蹄甲变薄变脆,蹄甲在与地面磕碰中容易发生皲裂开裂。
4、营养问题猪日粮中营养缺乏,例如:脂肪与蛋白质不足、钙磷不足或比例不当、缺硒、缺锰、缺锌、缺维生素D、缺生物素等,都会引起猪蹄开裂症。
二、猪蹄裂病怎么治?1.对于缺少维生素的,应及时补充维生素.2. 对有脓肿并破损的蹄壳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用氧化锌软膏对症治疗。
3. 对有炎症的病例应进行局部消毒,视情况用抗生素对症治疗。
三、猪蹄裂病的预防措施1、给猪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猪舍地面不要太粗糙(也不可太光滑),保证地面平整,有必要的话可以在猪舍内铺设垫草。
2、给猪只提供营养全面的日粮,保证其生长所需营养物质,使用全价饲料。
3、日常做好检查工作。
对猪群中出现蹄壳干燥,弹性降低,脆性增强的蹄只表面进行及时的保养。
保养的方法可给蹄壳涂抹油脂类药物,如植物油、凡士林油、鱼肝油等滋润蹄壳,每3~5天1次,对蹄壳不整、变形的要及时修蹄。
猪群多接受阳光照射,保持运动。
母猪裂蹄子是啥原因?母猪裂蹄病怎么治疗?母猪裂蹄病是猪的主要蹄部疾病之一,以蹄裂、局部疼痛、卧地少动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在4%-5%左右,轻者影响配种或孕期正常活动,重者可因渐进性消瘦而被淘汰或死亡。
因此母猪裂蹄病的防治尤为重要。
那么母猪裂蹄子是啥原因?母猪裂蹄病怎么治疗?母猪裂蹄病是猪的主要蹄部疾病之一,以蹄裂、局部疼痛、卧地少动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在4%-5%左右,轻者影响配种或孕期正常活动,重者可因渐进性消瘦而被淘汰或死亡。
因此母猪裂蹄病的防治尤为重要。
那么母猪裂蹄子是啥原因?母猪裂蹄病怎么治疗?母猪裂蹄特点1.冬春季多发2.新建栏舍多发,因为氧化钙有腐蚀性3.母猪多发.规模化猪场多发母猪裂蹄子是啥原因?1.饲料能量过低长期饲料配方出现不科学的配制或天气寒冷,猪体内的能量消耗加大。
2.地面过于粗糙由于猪群体重的增长过快,猪群又缺少活动,容易导致损伤性裂蹄。
3.微量元素的不平衡常见的蹄壳竖裂,主要原因是由其他微量元素影响猪机体对锌元素的吸收或锌元素的添加量不够,后造成了蹄壳竖裂。
4.钙磷失调主要引起四肢性疾病。
如:猪群有蹄壳角质软化和蹄变形,发生突然卧地不起,后逐渐瘫痪。
5.猪疥螨感染病猪患部极痒,到处摩擦。
蹄部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色血疹,并形成脓疱,久之产生破溃结痂和龟裂等严重的表现。
6.维生素的缺乏常见的蹄壳和蹄底横裂,主要是猪群机体缺乏生物素(维生素H)、维生素ADE和叶酸等维生素所造成的猪群蹄部横裂。
母猪裂蹄病怎么治疗?1.改修地面后继续使用,不需要太光滑和太粗糙。
2.用戊二醛对猪的蹄部消毒,后用10氯霉素酒精外涂伤口。
3.用10%硫酸铜液浸湿麻袋,让猪群在上面走来走去。
4.维丁胶性钙10-30ML肌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3-5天。
主要用于钙磷失调的猪蹄病。
5.0.2%伊维菌素2000克/1000公斤饲料,用7-9天。
外用硫磺软膏涂到蹄部。
6.饲料拌料:精炼油20公斤+2%生物素300克+复合多维1000克+蛋氨酸锌500克/1000公斤,用15-20天。
猪长时间卧在地上赶起来一看蹄子裂开了温馨提示本文阅读时间约为分钟
**猪蹄裂开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猪长时间卧在地上,赶起来一看蹄子裂开了,这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
1. 地面环境:猪长时间卧在坚硬、不平整或潮湿的地面上,会对蹄子造成摩擦和压力,导致蹄子裂开。
2. 营养问题:猪蹄的健康也与猪的整体营养状况有关。
如果猪缺乏某些重要的营养元素,如钙、磷等,蹄子的生长和健康可能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裂开的情况。
3. 疾病或感染:猪蹄裂开也可能是某些疾病或感染的症状。
猪蹄部的感染、炎症或蹄叶炎等疾病可能导致蹄子的组织受损,从而引发裂开。
4. 猪蹄结构问题:某些猪种或个体可能存在猪蹄结构的问题,如蹄形异常、蹄底过薄等,这使得它们更容易出现蹄子裂开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1. 提供适宜的环境:确保猪舍地面平整、干燥且无尖锐物,以减少对猪蹄的摩擦和压力。
可以提供适当的垫料或软垫,让猪的蹄子得到舒适的支撑。
2. 合理的饲养管理:提供均衡的饲料,确保猪获得足够的营养元素,特别是钙和磷的摄入。
合理控制猪的体重,避免过重对蹄子造成额外的负担。
3. 预防和治疗疾病: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定期对猪蹄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蹄部疾病或感染。
4. 定期修剪猪蹄:定期对猪的蹄子进行修剪,确保蹄形正常,减少因过长的蹄甲而导致的裂开风险。
如果猪蹄裂开的情况严重,建议及时咨询兽医,以获取更具体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预防是最好的方法,通过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和合理的管理,可以降低猪蹄裂开的发生几率,保障猪的健康和福利。
母猪蹄裂可不是小事,千万要重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蹄子无小事
关于母猪蹄裂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为什么这样说呢?不大,这个病不影响采食量,蹄部看不出什么明显的变化,就是猪不愿走动;不小是因为,这个病时间长了没有好的治疗方法母猪就淘汰了,对于猪场损失还是不小的。
那么母猪蹄裂的原因是什么,怎么治疗?希望此文对养猪朋友有帮助!
母猪蹄裂原因
1.品种的因素
主要是国外的品种,也就是我们现在用的一元、二元、三元。
因为这些猪太注重瘦肉率和生长速度,所以在选育时忽略了蹄部和其它功能的协调性(就像快大型肉鸡一样,体格大心脏小,特容易发病)。
当然这是人家选育的事情,和我们没关系,知道就可以了。
2.圈舍地面的因素
母猪舍在建设时怕地面太光滑,母猪起卧时滑倒,所以地面就很粗糙,这样就加大了蹄部与地面的摩擦力,当然也加大对母猪蹄部的磨损,如果母猪再因为钙磷和其它的营养物质缺乏这种现象就会更明显,包括刚出生的仔猪。
仔猪蹄部磨损
3.维生素的缺乏
维生素缺乏主要指的是生物素缺乏症,生物素又名维生素H和维
生素B7,它的功能就是维持蹄部角质层的强度和硬度,如果缺乏蹄角质变软,极易磨损,最终会导致蹄壳龟裂、蹄横裂和脚垫裂缝等疾病。
母猪蹄部角质层开裂
防治措施
1.品种的因素,我们在选留种猪时,尽量选择四肢强壮的猪。
2.建造猪舍地面要保持一定的光滑度和坡度,不能太粗糙和有积水的现象。
3.饲料里经常添加多种维生素进行预防。
治疗方法
生物素每吨饲料添加2-4克。
如果发现有继发感染的现象,就用碘伏清洗消毒,保持蹄部干燥就可以,如有发烧的现象可以用安痛定稀释头孢打针。
猪的蹄裂怎么办?猪蹄裂产生的原因很多,养殖户不妨来学习一下母猪蹄裂怎么办,很多养猪朋友都会问这个问题,猪的蹄裂是指猪的蹄壳开裂或者裂缝中有轻微出血的一种肢蹄病,多发于母猪,尤其是头一两胎的母猪。
主要表现为猪的蹄裂、发烧、局部疼痛、起卧不便、走路跛行、采食量下降。
母猪得了此病后,它会影响猪的配种和繁殖能力,甚至会导致母猪的淘汰。
所以,母猪蹄裂的问题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对于猪的蹄裂,很多养殖户都是加点多维慢慢调理,往往忽略了发病原因,猪蹄裂产生的原因很多,大家不妨来学习一下。
第一种,就是季节性的原因秋冬季节天气比较干燥、寒冷,此时猪体表毛细血管收缩,导致正常脂类物质分泌减少,加上后备猪蹄壳薄嫩,蹄壳得不到韧性的保护,就会出现蹄裂的现象。
第二种,就是圈舍条件差现在的猪圈大部分都是水泥地面,如果地面比较粗糙,猪蹄经常摩擦或者碰撞就会蹄壳出现裂缝的现象;铸铁漏缝地板不平的地方也容易磨损还可能刮到猪蹄;有的猪舍地面比较潮湿,常有积粪积尿,会使猪蹄变软,容易受伤。
新做的水泥地板没有清洗消毒就直接养猪。
这样的地面有腐蚀性,容易让猪蹄受伤。
对水泥、砖铺地面过于粗糙的地方,可用砖或机械进行磨平。
但也不要过于光滑,以防猪滑倒。
对食槽、栏杆、隔墙的锐利部分也要磨平。
舍内铺干草,既可保护蹄部,又能保温隔凉,防止肌肉风湿。
第三点,就是猪的品种比较好越是好的品种越容易出现蹄裂的现象,比如国外的长白、杜洛克等等。
而我们国内的品种就很少出现蹄裂的现象。
第四点,微量元素的缺乏如果饲料缺乏钙磷或者钙磷比例不当的话,就会导致猪的蹄裂,如果饲料缺锰,会导致猪腿部变形,猪蹄壳会出横裂的现象;如果饲料缺锌,猪的蹄壳会出现侧裂;如果饲料缺维生素D,会影响钙的吸收,导致骨骼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甚至会出现软骨症。
有的猪发生关节肿胀时,由于肢蹄受力不均匀,也会导致猪的蹄裂。
第五点,母猪气血不足从中医角度讲,气血虚会导致其无法到达四肢末端,所以也会导致蹄裂的发生,可以给母猪用一些补气补血的产品,比如当归、黄芪等等,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给猪喂麸皮红糖水。
母猪蹄开裂的发生因素与防治每到秋冬和早春季节母猪蹄裂现象较严重,主要表现为关节肿大、蹄角质增生龟裂、蹄壳变硬、变脆,出现破裂;按发生的部位则有蹄尖裂、蹄侧裂、蹄踵裂;根据裂缝的深浅,可分为表层深层裂;按照裂隙的方向,即沿角细管方向的裂口称为纵裂,与角细管的方向成直角的裂口是横裂,造成猪步态不稳、悬蹄、跛行甚至爬行,如有细菌侵入,则并发化脓性蹄真皮炎,也有感染破伤风的可能。
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和使用寿命,造成母猪非正常淘汰高。
首先,秋冬和早春季节更易发生本病的原因主要是秋冬和早春季节天气干燥、气温不稳、地面温度低。
通常母猪蹄部温度较低,而母猪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体表毛细血管收缩,末梢血液循环及血流量不足,使蹄壳角质变脆易裂。
1 发病原因母猪蹄开裂的发生与品种和年龄、饲料中某些营养物质不足或不平衡、环境不良、消毒不当有关。
1.1 品种和年龄更易出现蹄裂的母猪是国外引进的瘦肉型优良品种,尤其是长白猪多发。
原因是瘦肉型优良品种生长速度快,体重增加和肢蹄的发育失调,使肢蹄承受压力增大,蹄部容易磨损龟裂,易继发感染。
相比老母猪,青年母猪更易发生,青年母猪蹄垫部娇嫩,蹄壳较薄更易破裂,这也是青年母猪发病较多、情况较严重的主要原因。
老母猪由于蹄垫和蹄壳相对发育比较成熟,抗继发感染能力也较强,所以老母猪虽然出现蹄角质增生龟裂和蹄壳破裂的比例也很大,但症状较轻,跛行较少。
1.2 饲料中的某些营养物质不足或不平衡钙、磷比例失调主要引起猪只四肢骨骼疾病、蹄壳角质软化和蹄变形。
生物素缺乏:生物素对维持蹄的角质层强度和硬度有一定作用,与肢蹄角质化及蹄部完整性有关,母猪生物素缺乏会导致正常脂类物质分泌减少,蹄壳变得薄嫩。
微量元素缺乏:母猪对锌元素的吸收障碍或饲料中锌元素的添加量不够,会造成蹄裂或侧裂;缺硒时可引起足部变形、脱毛和关节炎等;慢性氟中毒和缺锰时,会导致蹄异常变形、横裂。
含硫氨基酸不足:硫酸盐类代谢障碍都将影响蹄的生长和代谢,分子中含有硫原子的一类氨基酸,主要包括蛋氨酸、胱氨酸和半胱氨酸,动物保护组织由角蛋白构成,而角蛋白则含有相当数量的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又称甲硫基丁氨酸、甲硫氨酸,分子式为C5H11NO2S,是重要的必需氨基酸之一。
【科学养猪】母猪蹄裂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蹄裂的母猪因四肢疼痛不喜站立而导致采食与饮水频率显著降低,进而引起生长速度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等。
另一方面。
母猪蹄裂的根本原因是多种营养素的缺乏,因而还会使母猪的繁殖性能降低,如发情不正常、屡配不孕、产仔数少、健仔率低、泌乳能力下降及仔猪初生重小、断奶重小,甚至过早淘汰。
蹄裂的创口还会成为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等病菌长期停留的场所,易造成整个养殖场环境的感染,据粗略估算,每头存栏母猪由蹄裂造成的直接及间接损失每年可达200元以上。
母猪蹄裂1 母猪蹄裂的症状母猪蹄裂的早期症状始于蹄甲的轻度开裂(即蹄底及蹄冠的横向或纵向开裂),继而创口扩大、出血,并受病原感染引发炎症,最终导致提前淘汰。
蹄裂的母猪多表现为站立或行走时打滑、弓背、震颤、跛行等痛苦症状,为减少负重站立造成的痛苦,患猪多躺卧。
但注意母猪蹄裂与口蹄疫症状的区分。
前者以蹄裂、局部疼痛、卧地少动为主要特征,后者以蹄部发生水疱和糜烂为特征。
同时伴有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
2 母猪蹄裂的成因母猪蹄裂多发生于秋冬和早春季节。
天气干燥、气温不稳,母猪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体表毛细血管收缩,由于营养素代谢出现异常,导致正常脂类物质分泌减少,蹄壳变得薄嫩。
造成猪蹄裂的根本原因是猪机体内营养素代谢缺乏多种上皮细胞生长代谢所必需的有机元素与无机元素,其中最可能缺乏是精氨酸和脯氨酸等非配方指标性氨基酸(精氨酸的缺乏又往往与肾组织内“赖氨酸中毒” 有直接关系)、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生物素等多种维生素以及部分矿物元素。
多种营养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上皮细胞组织结构上的某些化学键(如蛋白质结构的肽键等)发生断裂,并在角质化衍生过程中造成胶原蛋白结构上的缺陷,因不能维持蹄的角质层强度和硬度,蹄角质变软,极易磨损,最终会导致蹄壳龟裂、蹄横裂和脚垫裂缝。
由于猪舍地面粗糙或网状产仔床摩擦导致裂缝增加,运动和摩擦下,蹄角质的裂口会出血。
加上粗糙地面和网状产仔床摩擦等碰撞磨损,加重蹄裂发生,并由此造成随后可能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细菌或病毒感染,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跛行,淘汰。
母猪蹄裂的原因及防治吴坤岳隆耀李桂君邵彩梅近年来,通过对很多规模化猪场和小型母猪场的考察,发现在种猪生产中,特别是现代“瘦肉型”种猪在封闭式舍饲环境下,由母猪蹄裂所引起的肢蹄病非常严重,从而使得母猪淘汰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引起母猪蹄裂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首先,管理方面,地面过于粗糙,蹄子磨损厉害;其次,营养方面,生物素缺乏或缺锌。
1 母猪蹄裂的症状母猪场最常见的是母猪蹄裂,该病多发生于秋冬和早春季节。
由于该阶段天气干燥、气温不稳,地面温度低,通常母猪蹄部温度较低,而母猪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体表毛细血管收缩,末梢血液循环及血流量不足。
当生物素供应降低,母猪代谢出现异常,从而导致正常脂类物质分泌减少,蹄壳变得薄嫩。
当长期缺乏或严重缺乏生物素时,因不能维持蹄的角质层强度和硬度,蹄角质会越来越软,极易磨损,从而导致蹄壳龟裂、蹄横裂或脚垫裂缝。
然而猪舍地面粗糙或网状产仔床摩擦使得裂缝增加,在运动和摩擦下,蹄角质的裂口会出血。
病猪出现裂口感染或蹄炎,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跛行,从而使得母猪淘汰率有所增加。
往往生物素不足或缺乏是蹄裂发生的诱因,而猪舍地面或网床粗糙摩擦却加重了蹄裂。
2 生物素对维持蹄的角质强度和硬度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生物素对维持蹄的角质层强度和硬度有一定作用,与肢蹄角质化及蹄部完整性有关。
在养猪生产中,肢蹄病是造成母猪被淘汰的重要原因之一,蹄部角质裂缝是造成猪肢蹄病的主要原因。
生物素的营养代谢与蹄部角质裂缝有关,所以生物素对母猪蹄部健康有益。
3 母猪体内生物素缺乏的主要原因分析3.1 营养因素3.1.1 母猪日粮生物素的长期缺乏,导致母猪机体缺乏生物素。
3.1.2 饲料能量过低,饲料营养长期不平衡,猪舍温度过低或昼夜温差大,猪体内的能量消耗增加。
3.1.3 长期单一使用玉米-豆粕型日粮,缺乏富含生物素的饲料,如饲用酵母、发酵副产品等。
3.1.4 生物素和饲料中其他营养因子的相互作用影响生物素的吸收,如日粮中的脂肪、叶酸、泛酸、VB12、VB6等都与生物素的吸收和代谢密切相关。
猪裂蹄病的原因及防治分享到:猪e微博新浪QQ微博点击:网友评论时间:2011-06-17 来源:中国猪病网作者:彭鸿猪裂蹄病多发生在秋冬季节,12月最为严重,尤其在一定规模的猪场容易发生此病,发病率一般为4%~5%。
发病轻者影响进食,重的将被淘汰。
1.主要症状裂蹄病多发生于待配和初配公猪和母猪,在发生裂蹄病的同时伴有局部疼痛,起卧不便,因长时间卧地引起继发性肌肉风湿。
发病期较长的可磨破皮肤,形成局部脓肿,严重的可因渐进性消瘦而死亡。
2.发病原因秋后天气由暖转凉,猪正常的脂类物质分泌减少,使猪蹄壳变薄嫩,此时如蹄壳经常与粗硬的地面碰撞就会造成蹄壳破裂。
另一个原因是现代化猪舍多用方砖和水泥铺设地面,坚硬粗糙,猪在上面长时间行走会促使裂蹄病发生。
3.鉴别方法猪裂蹄病与口蹄疫都是秋冬季的多发病,有些相似症状。
不同的是,口蹄疫是以蹄部发生水肿糜烂为特征,同时病猪发高烧,有全身症状,而且传染速度快,而裂蹄病是单纯蹄裂,不发烧,没有综合症状,因此与口蹄疫很好区别。
4.猪病防治方法秋冬转凉后全面检查猪舍内的设施状况,加强保温,用水泥方砖铺设地面的猪舍应铺干草和细砂,既可保护猪蹄又能保温隔凉,防止肌肉风湿。
另外,从秋末开始要经常检查猪蹄壳表面,如蹄壳过于干燥应每隔3~5天涂1次植物油或凡士林,如已发病应加量涂抹。
另一种方法是涂抹鱼甘油滋润蹄壳,每天1~2次。
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也能起到预防作用。
发病猪每天喂0.5公斤胡萝卜,在饲料中加入1%的脂肪,对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如果有炎症发生应局部消毒,视情况用抗生素对症治疗。
如果病猪长时间趴着不动,要定期驱赶让它站立,防止继发性肌肉风湿。
2014年第03期母猪裂蹄症产生的先天因素较小,多为后天管理不善而致发病,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多数适度规模猪场皆不够重视,但其对生猪养殖业的危害性是深远的,必须加深认识。
笔者分析引起母猪裂蹄的多方原因,帮助养殖者制定较完善的综合防治方案,尽量减少母猪发生该病,对猪场长远发展和整场优化大有裨益。
1母猪裂蹄的危害母猪裂蹄虽不如传染病危害性大,但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综合生产性能,最直接的就是裂蹄后引起继发感染,出现四肢运动肌肉组织及关节炎症,甚至继发全身感染;母猪裂蹄严重影响其活动能力,常经久侧卧,可致产生褥疮、运动能力退化、丧失正常运动能力,最严重的就是失去配育能力,必需予以淘汰。
因此,母猪裂蹄会影响综合繁殖性能,对规模猪场实施长远的自繁自养极为不利,养殖效益也要大打折扣。
2引起母猪裂蹄原因引起母猪裂蹄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多与管理不善有关,因此要正视致病因素,改善管理以规避之,具体分析致病因素主要包括7大方面。
据资料调查,本病高发于约克夏、长白、杜洛克和汉普夏等肢蹄较纤细的瘦肉型品种猪;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背膘薄的品种也容易发病;地方品种及其二杂品种猪较少发病;生长缓慢、背膘较厚的品系发病率极低;后备母猪和初配妊娠母猪蹄壳薄嫩,在优饲条件下身体迅速增重,即可导致裂蹄。
气温骤降,入秋季节天气由暖变凉,猪体自发适应性调节,体表毛细血管收缩,加之脂类物质被御寒机制消耗,分泌量减少,蹄壳质地变得脆硬,因此容易断裂而形成裂蹄。
主要是由于猪舍地面结构过于坚硬、粗糙,经久磨损蹄壳;猪舍地面不平、有较大坡度,母猪四肢、蹄、足腱、韧带负重不均,加大对后蹄的压迫,于是发生裂蹄。
长时间不清理猪舍内粪污,猪蹄长期浸渍于粪尿之中,或经常冲洗猪舍,地面留有积液,地面过度潮湿,蹄壳变软,加之高温、高湿共同作用,蹄壳耐压程度降低,极易发生蹄壳破损。
主要是新建猪舍,在水泥地面尚未完全熟化前进猪,地面潮湿且碱性较强,对蹄部产生一定的腐蚀性,长期接触即会软蹄、皲裂。
母猪蹄裂病因与防治
一、母猪蹄裂病因
1、品种和年龄。
长白猪的蹄部由于遗传的原因,最容易磨损而患蹄病。
后备母猪和青年妊娠母猪蹄壳薄嫩,无法承受迅速增加的体重,容易出现裂蹄。
2、气候变换。
进入秋冬季,天气由暖转凉,由于猪体的适应性调节,体表毛细血管收缩,导致脂类物质分泌减少,蹄壳变硬变脆,易出现裂缝,形成蹄病。
3、猪舍的地面结构。
地面过于粗糙,容易磨损蹄部。
地面的坡度太大,造成母猪四肢、腱、韧带负重不均,尤其加大了对后蹄的压迫。
4、地面的湿度。
气候炎热季节,或者习惯于在地面上喂料,这样,每天就会冲洗几次猪栏,致使地面过度潮湿,猪蹄长久泡在水中,蹄壳变软,耐压程度大大降低,加上潮湿的地面太滑,蹄部被损伤的机会增大。
5、地面的酸碱度。
新猪舍的水泥地面还未完全熟化,碱性较强,在遇水的情况下接触猪蹄,具有一定的腐蚀性,长期的接触会使蹄壳变软,容易开裂。
6、消毒不当。
空栏消毒后,由于栏舍周转或其它原因,往往对消毒过的栏舍清洗不够,加上地面未完全干燥就转入了母猪,地面残留的消毒液容易腐蚀蹄壳,致使蹄壳受损。
7、饲料中生物素的相对缺乏。
由于某些原因,例如日粮的营养
不平衡、妊娠期的严格限饲、天气转凉等等,母猪对生物素的需求量会加大,一旦缺乏,蹄部角质蛋白的合成就会受阻,造成裂蹄。
二、母猪蹄裂防治
1、选择后备种猪时,要留意种猪是否以蹄尖着地,通常用蹄尖
着地的种猪具有比较强健的猪蹄。
另外,种猪的肢蹄结构必须正常,不能有内拐、外翻、前曲等畸形的骨骼发育现象,否则会负重不均,直接影响蹄部。
2、后备母猪的生长速度要适当限制,特别是5月龄之后改喂钙、磷含量丰富的怀孕母猪料,促进骨骼的充分发育,同时可以限制母猪体重的过快增长,以减缓蹄部的压力。
3、气候转凉时,加强配种怀孕舍的防风防寒措施,从11月份开始,在每吨母猪料中添加200毫克生物素(生物素添加剂为2%的D-生物素,标签上标有H-2,每吨饲料添加10克),连续添加3~4个月,可以有效地预防裂蹄。
如果已经发现裂蹄,生物素的添加量要增加1倍。
另外,通过经常检查母猪蹄部的干燥程度,决定是否涂抹凡士林或植物油,以保护蹄壳,防止干裂。
4、过于粗糙的猪舍地面,最好用机械磨平,但是也不能太光滑,而猪舍地面的坡度保持在3%~5%为宜。
5、冲栏的次数不能过于频繁,除了考虑天气因素外,还必须顾
及猪舍的实际通风状况和地面的积水程度,否则猪蹄会长期泡在水中。
消过毒的地面,在消毒药作用足够长的时间之后,要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等地面基本上干燥再转猪进来。
6、新建猪场的地面例行消毒时,选用过氧乙酸等酸性消毒水消毒,这样坚持几个月之后,对未完全熟化的碱性水泥地面有中和作用,防止腐蚀猪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