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法律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61
国际经济法贸易制度与国际投资法国际经济法贸易制度与国际投资法是两个相互关联且交织在一起的法律领域,它们在全球经济秩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领域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它们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1. 国际经济法贸易制度国际经济法贸易制度是各国在进行国际贸易活动时所遵循的一系列法律规则和原则。
这些规则和原则旨在维护公平贸易,保护市场开放和自由竞争的原则,并解决贸易争端。
1.1 国际贸易规则国际贸易规则的核心是世界贸易组织(WTO)下的《关于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和《关于贸易便利化协定》(GATS)。
这些协定规定了贸易壁垒的降低、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和非歧视性原则等。
同时,还存在其他双边或区域性贸易协定,如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
1.2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是国际贸易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通过仲裁和贸易争端解决机构(如WTO争端解决机构)来解决贸易纠纷。
这些机制的存在可以确保贸易行为的公正和非歧视性。
2. 国际投资法国际投资法是国际上为了促进和保护跨国投资而制定的法律制度。
它以国家对外投资和吸引外商投资为基础,确保对投资者的保护和维护投资的稳定性。
2.1 国际投资规则国际投资规则主要体现在双边投资协定(BITs)和国际投资协定(IIAs)中。
这些协定规定了投资保护、国家责任、争端解决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并为跨国投资者提供了投资的稳定和保护。
2.2 投资保护与争端解决国际投资法着重保护跨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规定了国家间投资争端的解决机制。
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构如国际中心争端解决机构(ICSID)提供了公正、独立的仲裁程序,有效维护了投资者和国家之间的利益平衡。
3. 国际经济法贸易制度与国际投资法的关系国际经济法贸易制度与国际投资法是密切相关的。
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可预测的全球经济秩序。
3.1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互促进和增强。
国际经济法学体系构筑随着全球化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经济法学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国际经济法学是指为了解决国家间经济活动和贸易往来等问题而形成的一套法律规范和制度,它涵盖了国际贸易、跨国投资、金融领域等多个方面。
国际经济法学的体系构筑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以及学术界等多方面的合作和努力。
目前,国际经济法学体系已经形成了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和国际金融法,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特点和构筑。
第一部分:国际贸易法国际贸易法是指为解决全球贸易往来中的问题而制定的法律规范。
它规定了国际贸易合同的缔结和执行、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等方面的问题。
国际贸易法的主要特点包括:1.贸易自由化。
国际贸易法强调的是贸易自由化,促进贸易的自由化,破除贸易壁垒,实现自由贸易。
2.世贸组织(WTO)的重要性。
WTO是国际贸易法的核心组织,维护国际贸易规则和协调各国贸易政策。
3.争端解决机制。
国际贸易法建立了争端解决机制,为各国解决贸易纠纷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4.市场经济原则。
国际贸易法的核心是市场经济原则,即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实现市场化的贸易。
第二部分:国际投资法国际投资法是指处理跨国投资问题的一系列法律规范。
它主要规范跨国投资的流程、范围、审批制度等方面的问题。
国际投资法的主要特点包括:1.国际投资合作。
国际投资法主张各国之间要合作、交流,加强投资领域的合作。
2.跨国投资的创新。
国际投资法倡导各国可以在跨国投资领域中进行创新和实践。
3.吸收外资的制度。
国际投资法推进吸收外资的制度,并规定了国际跨境投资的流程、范围和具体程序。
4.投资保护。
国际投资法规定了各国之间的投资保护措施,保障国际投资的合法权益。
第三部分:国际金融法国际金融法是指规范国际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的一系列法律规范。
它主要关注跨国资本流动、货币兑换、外汇储备、债务违约等问题。
国际金融法的主要特点包括:1. 金融市场全球化。
国际金融法的出现是为了规范全球金融市场,并加强各国间的金融合作。
国际经济法概论自考重点归纳
一、国际贸易法
国际贸易法是指规范国际贸易行为的法律制度。
重点内容包括:
1.国际贸易规则:主要包括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关贸总协定(GATS)以及知识产权与贸易方面的协议。
了解这些规则的内容和原则对于理解国际贸易法的基本框架非常重要。
2.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了解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的含义和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国际贸易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3.贸易争端解决机制:重点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包括争端解决机构的组成和工作程序等。
二、国际投资法
国际投资法是指规范国际投资行为的法律制度。
重点内容包括:
1.国际投资协议:了解国际投资协议的类型和内容,以及投资者国家之间的双边和多边的投资协议的特点和作用。
2.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了解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各种方式,包括国际投资仲裁和投资争端解决国际中心等的作用和程序。
三、国际金融法
国际金融法是指规范国际金融交易和金融机构的法律制度。
重点内容包括:
1.国际金融组织和机构: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清算银行(BIS)等国际金融组织和机构的成立背景、职能和作用。
2.跨国金融机构的监管:了解跨国金融机构的监管制度,包括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和国内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和监管措施。
综上所述,国际经济法概论自考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和国际金融法。
在学习中,应重点掌握国际贸易规则、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国际投资协议、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以及国际金融组织和跨国金融机构的监管等方面的知识,以加深对国际经济法的理解。
试论国际经济法学的基本范畴国际经济法学是研究国际经济关系规则和国际经济法律制度体系的学科,其基本范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国际贸易法国际贸易法是国际经济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不同国家间如何通过贸易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利益、解决贸易争端问题。
在国际贸易法范畴中,包括世界贸易组织(WTO)协议、多边贸易协定(MTAs)、自由贸易协定(FTA)等经济合作协议。
二、国际投资法国际投资法是对外直接投资领域法律制度体系的研究,旨在规范投资行为,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投资效益。
国际投资法包括国际协定、多边贸易和外汇法规等,包括国际投资条约和双边投资协定、外国投资法和国际贸易法等。
三、国际金融法国际金融法主要研究国际金融运作规则和法律制度体系,其核心是货币、汇率、国际信贷、对外投资等,包含现代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国际金融组织、国际商业纠纷解决等领域。
四、国际财税法国际财税法研究不同国家间的财政和税收关系,探讨合法避税、防治避税、反洗钱等重要国际财税问题,包括跨境资本流动、国际税收协定、财经民事律师诉讼等。
五、国际知识产权法国际知识产权法研究各国之间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国际规约和国际法律体系,涉及专利、商标、版权、文化产业等。
六、国际竞争法国际竞争法研究国际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的法律规范体系,旨在公平竞争、规范竞争行为,有效地防止垄断、卡特尔行为,维护市场公正竞争环境。
结语:综上所述,国际经济法学的基本范畴涵盖了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国际财税法、国际知识产权法和国际竞争法等方面。
这些基本范畴是国际经济法学学科的核心,深入研究这些范畴,有助于完善国际经济法制度体系,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
国际经济法概述国际经济法概述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国际经济法具体包括哪些内容,下面一起和店铺来看看!一、概述(一)国际经济法的含义、范围及渊源国际经济法包括同际货物买卖法、国际技术转让法、国际服务贸易法、国际直接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和围际税法。
从目前的国际实践来看,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制度则可表现为(或产自)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和国内立法等。
(二)国际经济法律关系主体(1)自然人。
(2)法人。
(3)国家。
(4)国际经济组织。
(三)国际经济法律行为1.国际经济法律行为的特征第一,国际经济法律行为是国际经济法主体的行为。
第二,国际经济法律行为是国际经济法所调整的行为。
第三,国际经济法律行为是可以产生国际经济法律后果的行为。
2.国际经济法律行为的分类(1)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
(2)单方行为和双方(多方)行为。
(3)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
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一)《公约》的适用范围1.《公约》适用的当事人的范围本公约适用于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①如果这些国家是缔约国;或②如果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某一缔约国的法律。
2.《公约》适用的交易范围公约只适用于国际货物销售合同。
但并非所有的国际货物销售合同都适用公约。
下列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则不适用公约:①购买供私人、家人或家庭使用的货物销售;②以拍卖的方式进行的销售;③依法律执行令状或其他令状的销售;④公债、股票、投资证券、流通票据或货币的销售;⑤船舶、船只、气垫船或飞机的销售;⑥电力的销售。
3.《公约》适用的权利义务范围公约只适用于销售合同的订立以及卖方与买方因此种合同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
4.《公约》适用的任意性(1)当事人可以通过选择其他法律而排除公约的适用。
(2)当事人可以在买卖合同中约定部分地适用公约或对公约的内容进行改变。
5.我国对《公约》做出的保留(1)关于书面形式的保留。
我国在核准公约时对此进行了保留,即认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应采用书面的形式,公约有关口头或书面以外的合同也有效的规定对中国不适用。
简述经济法体系的构成经济法体系是指由一系列涉及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组成的体系。
它是指导和规范经济活动的基础法律框架,对于维护经济秩序、保护市场竞争、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法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市场经济法律制度。
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是经济法体系的核心,它包括了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市场秩序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市场准入是指规范市场参与主体进入市场的条件和程序,保护市场的公平竞争机制。
市场竞争是指规范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行为,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市场秩序是指规范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保护市场的正常运行和稳定发展。
二、经济组织法律制度。
经济组织法律制度是指规范经济组织的设立、组织形式、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它包括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体工商户法等各类经济组织的法律规定,为经济组织的合法运营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金融法律制度。
金融法律制度是指规范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运行的法律规范。
它包括了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各类金融法律规定,旨在保护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维护金融秩序。
四、国际经济法律制度。
国际经济法律制度是指规范国际经济合作与交往的法律规范。
它包括了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等各类国际经济法律规定,为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是指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
它包括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等各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规定,旨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消费者信心和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六、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指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规范。
它包括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各类知识产权法律规定,为知识创造和创新提供了法律保护,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七、劳动法律制度。
劳动法律制度是指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规范。
它包括了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各类劳动法律规定,为劳动者提供了合法权益保护,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国际经济贸易争端解决法律制度咱先来说说国际经济贸易这事儿,这可真是个热闹又复杂的大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各个国家和地区就像一群演员,有的忙着卖东西,有的忙着买东西,大家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比如说,咱们国家的某个企业,生产了超级棒的电子产品,想卖给外国的客户。
这买卖一成交,钱也赚了,大家都高兴。
可有时候啊,麻烦就来了。
可能外国客户觉得这产品质量没达到他们的期望,或者在交易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合同上的纠纷,这时候咋办?这就涉及到国际经济贸易争端解决法律制度啦。
这个法律制度就像是舞台上的裁判员,专门来评判这些是非对错。
它有好几种解决争端的办法,像协商、调解、仲裁,还有诉讼。
先说说协商,这就好比两个人闹了别扭,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互相让让步,看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了。
比如说,一家中国的玩具厂和外国的经销商因为一批玩具的价格产生了分歧。
双方的负责人就约个时间,通过电话或者视频会议,好好商量商量,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这争端可能就化解了。
调解呢,就有点像请个和事佬。
当双方协商不成,就找个中立的第三方来帮忙出出主意,调和调和。
我就听说过这么一件事,有个中国的服装厂给国外的品牌做代工,结果因为交货时间的问题闹得不愉快。
这时候,找了一个行业里德高望重的专家来调解。
专家详细了解了双方的情况,提出了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比如说稍微延长交货时间,但服装厂要给点小折扣作为补偿。
双方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就握手言和了。
仲裁可就比较正式了。
双方事先约定好,如果有了争端,就找一个专门的仲裁机构来裁决。
这个仲裁机构会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合同条款,给出一个有约束力的裁决。
我认识的一个做外贸生意的朋友,他的公司和外国合作伙伴因为知识产权的问题产生了纠纷。
他们按照之前的合同约定,找了国际知名的仲裁机构。
仲裁机构的专家们仔细研究了双方提供的证据和材料,最后做出了公正的裁决,让双方都服气。
诉讼呢,就是最后没办法的办法了,直接上法庭打官司。
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也就是调整国际经济交往中商品、技术、资本、服务的跨国交易流通中形成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的总和。
国际经济法律规范和制度:1、关国际货物贸易法律制度;2、关国际投资的法律制度;3、有关国际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的法律制度;4、有关国际货币金融的法律制度;5、有关国际税收的法律制度;6、有关国际争议解决法律制度;宏观与微观管理微观的交易法——调整横向的经济关系——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实行意思自治——私法或曰任意法宏观经济管理法——纵向的关系——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不平等——政府进行管理与宏观调控、干预——公法,是强制法。
国际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先说主体问题。
国际经济法的主体是指国际经济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主体,是国际经济法律关系和法律行为的实际参与人和实施者。
不是指立法主体,也不是执法主体。
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包括:个人:个人作为一般民事关系主体,有权从事国际经济活动,在国际货物卖、国际知识产权交易、国际税收征管方面,在国际争议解决中,个人的可以成为特定的法律关系主体,不过,个人受财力物力的局限,他们能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不是主要的主体。
法人:包括公司、跨国公司与其他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这是国际经济交往中最重要的主体。
法人可以参与所有领域的经济活动。
国际组织:是国家直接提供条约、公约、协议建立起来的法律实体,根据建立该组织的条约、章程行使权力和义务。
国际组织有自己的资产和资金来源,具有参与特定的经济和民事活动的能力,例如,联合国下属机构就从事某些采购活动。
此外,国际组织制定的某些规范对国家实施的经济管理活动产生影响。
国家:是最重要的国际经济关系主体。
国家从事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管理行为,通常由其授权的政府机构实施。
国家可以参加2类经济关系:作为管理者,依据国际经济管理法对跨国经济活动实施宏观调控和管制;作为一般民事主体,可以参加各种民事活动,受国际经济交易法调整。
知识点三 ICSID投资仲裁华盛顿公约发展中国家加强对外国资本进行监管,并实行国有化或征收,引发了西方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有关国际投资的矛盾。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在世界银行倡导下,于1965年签署了《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于1966年10月14日生效,设立了“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Settlement of Investment Disputes ,简称ICSID或“中心”)。
该中心为广义上的世界银行集团成员,因此,成员国必须为世界银行成员国。
公约由序言、八章构成,共75条。
第一章为“解决投资争端中心” ;第二章“中心的管辖权”;第三章“调解” ;第四章“仲裁” ;第五章调解人和仲裁人的更换和取消资格;第六章程序的费用;第七章程序进行的地点;第八章缔约国之间的争端;第九章修改;第十章最后条款。
有关中心行使管辖权的条件、仲裁的性质和效力等问题,该公约进行了规定。
1. 中心行使管辖权的条件。
①主体条件。
一方必须是公约缔约国或该缔约国的公共机构或实体,另一方则为另一缔约国国民(包括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经济实体)。
这就是说,争端双方一般应具有不同国籍。
但在实践中,外国投资者常常在东道国设立当地公司,具有当地国籍,依照《华盛顿公约》第25条第2款第2项之规定,如果某法律实体与缔约国具有相同国籍,但由于该法律实体直接受到另一缔约国利益的控制,如果双方同意,为了公约的目的,该法律实体也可以被视为另一国国民。
②主观条件公约要求,凡提交中心解决的特定争端,当事人双方必须订有将该特定争端提交中心解决的书面协议。
此书面协议的存在,是中心对该特定案件行使管辖权的必要条件;并且双方一旦订立了此项协议,任何一方均不得单方面撤回或撤消。
此外,某一缔约国的公共机构或实体表示的同意,必须经该缔约国同意,除非该缔约国通知中心不需要此项批准。
根据公约的规定,中心管辖权扩展至缔约国及其公共机构或实体与另一缔约国国民之间直接因投资而产生的法律上的争端。
国际经济法的发展与法律适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变得日益普遍。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经济法逐渐发展成为规范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法律体系。
国际经济法不仅要具备适应多国之间经济交往的特点,还要解决不同法律体系之间冲突的问题,以保障经济交流的有序进行。
本文将从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历程和法律适用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国际经济法起源于国际海商法,随着国际经济关系不断扩大和深化,涉及到的领域逐渐扩展。
国际经济法的核心是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的规则制度。
在国际经济法发展初期,主要由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构成,例如《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国际商会统一惯例》等。
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国际经济法逐渐形成了各个领域的专门规则,例如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等。
此外,国际经济法还包括了消费者保护、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国际经济法的发展不仅在于领域范围的扩展,也涉及到法律适用理论的不断更新。
在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过程中,法律适用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国际经济关系具有跨国性和多元性的特点,不同法律体系之间的冲突问题时常出现。
传统上,国际经济法采用国际私法的原则来解决法律适用问题,以各国的国内法为基础,通过选择法律和合同选择条款的方式来解决。
然而,随着国际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国际私法逐渐显露出局限性,不能完全满足国际经济交流的需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际经济法发展出了一系列新的法律适用理论。
例如,国际公平法、国际惯例法和国际经济自由主义等理论逐渐应用于国际经济法领域。
国际公平法强调公正和平等原则的适用,以达到各国之间的公平竞争和共同利益。
国际惯例法则强调各国间的一致实践和普遍接受的规范,并通过国际仲裁机构和国际商会等相关组织来形成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法规则。
国际经济自由主义则主张最小干预和最大利益最大化,以保护个体经济活动的自由度和权益。
此外,国际经济法的发展也离不开国际组织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