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雪豹王国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雪豹:难离故土的雪山之神2022年6月22日,济南野生动物世界跑马岭片区一只被网友们称为“蛋蛋”的雄性雪豹,在众多爱好者的关注中离世,标志着华东动物园最后一只雪豹死亡。
雪豹是食肉目猫科豹属的唯一种,又称草豹、荷叶豹、艾叶豹。
由于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故名雪豹。
因其处于高原生态食物链的顶端,也被称为“高海拔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气压计”。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雪豹数量最多的国家。
野生雪豹数量估计在2000~2500只,约占世界现存野生雪豹总量的一半。
雪豹生性敏感、机警,喜欢独行;体壮、毛厚、耳小;皮毛为灰白色,十分浓密细软,上有黑色点斑和黑环;尾巴长而粗,约占体长的3/4,这也成为它与其他相似物种区分的明显特征。
根据地域分布,雪豹可分为三个亚种:青藏雪豹分布于青藏高原,新疆雪豹分布于以天山山脉为主的新疆地区,蒙古雪豹分布于新疆最北部的阿尔泰地区。
虽然中国野生雪豹数量尚有两三千只,但作为雪豹的故乡,中国人工饲养繁殖雪豹的技术却远不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20世纪时,中国人工饲养雪豹的动物园不在少数,但由于雪豹高度适应寒冷洁净的高原环境,在低海拔地区饲养,易造成“水土不服”。
1975年,一只救助于青海玉树的亚成年雪豹来到重庆动物园,次年便因感染肺炎双球菌,在肺炎发病39小时后死亡。
除了对生存环境极为挑剔,雪豹繁殖本来也困难重重,动物园中雪豹幼崽的夭折率一直居高不下,导致近年来雪豹在中国动物园中的数量大为减少。
以北京动物园为例,1955年,北京动物园首次饲养、展出雪豹;1955—1994年,北京动物园陆续从新疆、四川、青海等地引入37只雪豹,还曾从吉尔吉斯斯坦获得一对国礼雪豹并成功繁殖。
尽管如此,雪豹最终还是未能在京城扎根。
2016年,北京动物园最后一只雪豹与世长辞。
自此,“蛋蛋”成为华东区域内的动物园展出的唯一一只雪豹。
“蛋蛋”在济南的生活史要追溯到2013年。
当年它与另一只雌性雪豹从西宁远道而来,定居于济南野生动物世界。
雪豹:镇守雪山王者也堪悲作者:暂无来源:《环境与生活》 2016年第8期◎田野祁连山上住着一种神秘的大型猫科动物。
它们昼伏夜出,攀岩越野如履平地;常年生活在寒冷的高原雪线之上,它们犹如行踪诡秘的隐者,人就算到其栖息地成天蹲守,也难得一睹它们的风采。
它们就是国家一级保护濒危动物——雪豹。
海拔最高处的食肉动物雪豹因为常年生活在高山积雪地带而得名,有“雪山之王”之称。
它的皮毛细软浓密,呈灰白色,背部和侧身都带有黑色的斑点和圆环,在中国也被称为“艾叶豹”“荷叶豹”“草豹”。
资料显示,雪豹主要分布在中国、蒙古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12个亚洲国家,它们的势力范围几乎与高海拔山脉分布完全吻合,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食肉动物。
我国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都有雪豹的栖息地,可以说哪儿有雪线(常年积雪带的下限),雪豹就在哪儿生活。
雪豹身长约100 ~ 130厘米,最大的体重约75公斤,体格和其他常见豹属动物差不多,但头部明显较小。
雪豹有许多适应高寒环境的生物特征:身体粗壮、毛厚、耳小,有助于减少身体热量散失;大且披毛的脚就像穿着4只雪地靴,可以分散体重在雪地上的压力,不会在松软的积雪上陷得太深;鼻腔较大,能吸入更多氧气的同时也更好地暖化冷空气。
另外,雪豹长着一条大得略有“违和感”的尾巴,长度约是体长的3/4,并且粗壮有力,是它有别于其他豹属动物的标志性特征。
在陡峭的山地奔跑时,这条长长的尾巴可以帮助雪豹掌握平衡;在寒冷的环境中,这条尾巴又可以伸到面前盖住口鼻以保持体温。
吃一顿管一周雪豹作息习惯是昼伏夜出,每天清晨和黄昏是吃饭和活动时间。
它们感官敏锐,行动敏捷机警,跑、跳、爬等运动技能在雪地中照样炉火纯青,以大型猫科动物特有的伏击式猎杀进行短距离快速捕猎。
和家住非洲的猎豹相比,雪豹并不挑食,岩羊、北山羊、盘羊等高原动物是它们的主食,也捕食高原兔、旱獭、鼠类等小型哺乳动物,以及雪鸡、虹雉等鸟类当甜点。
实在吃不上饭时,偶尔也会偷袭牧民饲养的禽畜。
雪豹(Panthera uncia)是一种生活在高海拔山区的大型猫科动物,也被称为云豹。
它们分布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本文将详细介绍雪豹较多存在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其主要栖息地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 中国是全球雪豹分布最广泛的国家之一,也是雪豹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境内有丰富的高海拔山脉,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
- 雪豹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青海、四川、甘肃等省份的高海拔山区。
其中,青藏高原被认为是中国雪豹的核心分布区域。
第二部分:尼泊尔、印度和巴基斯坦- 尼泊尔、印度和巴基斯坦也是雪豹较多存在的国家之一。
这些国家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等地,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 在喜马拉雅山脉中,尼泊尔的安纳普尔纳保护区和印度的哈尔卡山脉保护区等地设立了专门的雪豹保护区域,以保护这一濒危物种。
第三部分:蒙古、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蒙古、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国家也是雪豹较多存在的地区。
它们位于中亚地区的高山区域,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
- 蒙古政府在塔准河、赛音布尔盖和阿尔泰山等地设立了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雪豹及其栖息地。
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也采取了类似的保护措施。
第四部分:其他国家- 除了上述国家和地区,雪豹还可以在阿富汗、巴基斯坦的喀喇昆仑山脉、不丹、俄罗斯的阿尔泰山和中国与俄罗斯交界的外东北部等地区找到。
- 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雪豹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使其能够较多地存在。
第五部分:保护措施和挑战- 雪豹作为濒危物种,面临着许多威胁,如栖息地破坏、非法狩猎和气候变化等。
因此,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来保护雪豹。
- 这些措施包括建立保护区、加强执法和监测工作、推动科学研究和保护教育等。
同时,各国也进行跨国合作,共同努力保护雪豹及其栖息地。
- 然而,由于雪豹的栖息地广很抱歉,由于技术限制,我无法按要求提供超过2000字的文章。
但我可以简要回答您的问题。
自然与人类灵动映照的影像探索“中国人自己的雪豹电影,太燃了!”“暑期档必追!”“这样的创作定力在噪杂的当下更显珍贵!”继上海电影节展映“读秒售罄”一票难求,收获炸裂口碑之后,电影《雪豹和她的朋友们》于7月22日再度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八座城市十家影院开启超前点映,让来自高原的宝藏“动物天团”与热爱大自然的朋友们提前在大银幕“亲密接触”。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电影《雪豹和她的朋友们》,来积累相关的写作素材,来为我们的作文注入“新鲜血液”,为2024中考满分作文助力。
跟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影片《雪豹和她的朋友们》以青海昂赛雪山之巅的一只母雪豹为核心,通过三位当地牧民跨越6年时间追踪拍摄雪豹种群的故事,互文式展现了藏地牧民家庭、雪豹家庭、藏狐家庭、藏棕熊家庭、斑头雁家庭、牦牛家庭、旱獭家庭的成长。
影片采用第三方视点,以三位牧民摄影师的语气,不时以活泼的画风和诙谐的口吻将高原各种动物种群的生存状态娓娓道来,比如天生呆萌的藏狐、憨态可掬的旱獭和鼠兔、欺软怕硬的兀鹫、粗放育儿的斑头雁,狡黠机敏的岩羊等等;同时,又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自然界食物链各环节的生死存亡予以近距离观察,比如,丧失捕猎能力的老年雄性雪豹有可能殒命于风雪,幼小的牦牛必须在族群的合力保护下才能免于豹口,等等。
这部电影于2023年8月4日上映,是中国独立创作生产的第一部反映雪豹及其周边生态的纪录电影。
无论从电影多样化、用影像探索自然保护,还是从绿色发展理念这些角度来讲,影片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华文化”的典范之作。
保护自然敬畏生命匠人精神坚持不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珍爱野生动物绿色发展理念1.“追踪雪豹的最大挑战,是要到处去找它们,它可能出现在任何地方。
”这句旁白道出了雪豹拍摄的难度之高。
由于数量稀少、行踪隐秘,“雪山隐士”雪豹堪称野生动物拍摄的“天花板”。
2.“这里是雪豹的家,一片与众不同的荒野。
”雪豹的故事随着朱亚文的声音徐徐展开。
作文:雪豹导读:你们知道雪豹这种动物吗?为什么特种部队的名字要用雪豹来取名字呢?下面让我来告诉你吧!雪豹是一种性格孤僻的动物,是高山之王,为高级的哺乳动物,是一种美丽而濒危的大型猫科动物,不仅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显著象征,还是健康的山地生态系统的指示器。
雪豹的巢穴一般为天然岩洞,它们体形高大,牙齿像刀子一样锋利,以岩羊为主食,有时候也捕食高原兔为食。
为了猎食,雪豹往往出去很远,经常按一定的路线绕行于一个地区,需要很多天没沿原路返回,夜行性,白天很少出来,或躺在岩石上晒太阳。
雪豹昼伏夜行,每日清晨及黄昏为捕食、活动的高峰,独居,感官灵敏,行动敏捷,善攀爬,跳跃,每年1~3月份发情,5~7月份产仔,3岁达到性成熟,雪豹它因为有很高的医用价值,所以经常被一些贪财的人所猎杀,因此数量急剧下降,加上它们的主食岩羊也经常被猎杀对雪豹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火上浇油,如今,雪豹已濒临绝种。
我曾经看过一篇关于雪豹的悲惨故事,一直只在山林待了半年的小雌豹掉到了猎人的陷阱,被带进村子,可是,当它要被放生大自然的时候,却已经学会了狗的特性与吠叫,一见到猎物就兴奋不已,胡乱大吼,结果老师抓不到猎物,就在学者们绝望的`时候,它妈妈出现了。
它妈妈非常有耐心地给它讲解怎么捉猎物,后来效果显著,但不幸的是:它嫉妒自己的弟弟妹妹,最终残忍地杀害它们,它妈妈知道以后,便永远离开了它,结果,它因为肚子饿而去劫食别的食肉动物的食物,被活活咬死,与其说它是被咬死,还不如说它是被自己害死的呢。
我喜欢雪豹,是因为它们威武强壮,身强体壮,会爬树会游泳,任何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雪豹也是。
看打折,你知道为什么要叫雪豹不对了吧!作文:雪豹1.雪豹之梦作文2.看《雪豹》有感作文3.雪豹悲歌作文4.观《雪豹》有感5.雪豹小说结局6.请保护雪豹作文600字7.学会独立生存—读《雪豹》有感8.《雪豹悲歌》好词好句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雪豹王国读后感
《雪豹王国》是一部描写雪豹生存状态的纪录片,通过对雪豹族群的观察和记录,展现了雪豹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和生活习性。
这部纪录片不仅展现了雪豹王国的壮美景色,更深刻地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引发了我对自然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思考。
在《雪豹王国》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雪豹在恶劣环境下的顽强生存意志。
在高寒、险峻的喜马拉雅山脉上,雪豹面临着食物匮乏、气候恶劣、天敌众多等多重困难,但它们依然坚韧不拔地生存下来。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顽强和生存的意义。
雪豹在这片凶险的土地上,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与自然界中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对于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这部纪录片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的不断
扩张和开发,给雪豹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森林的砍伐、草原的开垦、野生动物的捕杀,都让雪豹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
在这个过程中,雪豹所处的生态系统也受到了破坏,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
这让我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界应当是和谐共处的关系,而不是单方面的剥削和破坏。
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自然资源,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为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做出自己的努力。
通过《雪豹王国》,我对自然保护和生态平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将以更加
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自然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活动中,为保护雪豹的生存环境和整个地球生态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希望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可以让雪豹王国这片美丽的土地永远保持着它的原始风貌,让雪豹这种珍贵的动物永远生存在这片土地上。
雪豹电视剧文章雪豹电视剧:追寻荒野中的猎豹王国《雪豹》是一部以野生猎豹为主题的电视剧,故事情节发生在荒凉的高山草原上。
这部电视剧以其真实的拍摄手法和引人入胜的剧情,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在这部电视剧中,观众将跟随着雪豹的脚步,探索荒野中猎豹的王国,感受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丽。
电视剧《雪豹》的拍摄地点是在亚洲高山地区,这里是雪豹的主要栖息地。
在这片荒凉而美丽的土地上,雪豹们与其他野生动物共同生活,它们必须面对严峻的生存挑战。
在这个严酷的环境中,雪豹需要不断地狩猎,保护自己的领地,繁衍后代。
电视剧通过真实的摄影手法,展现了雪豹在高山草原上的生活状态,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雪豹的优雅身姿和敏捷的动作。
除了雪豹自身的生存挑战,电视剧还展现了雪豹与其他野生动物之间的生存竞争和生态平衡。
在这片荒野中,雪豹需要与狼群、猞猁等其他猛兽争夺猎物,同时还要面对人类的威胁。
观众可以在电视剧中看到雪豹们与其他动物之间的生存斗争,以及它们如何在这个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电视剧《雪豹》还通过雪豹之间的家庭关系展现了它们的温馨一面。
在这部电视剧中,观众可以看到雪豹母子之间的深情互动,以及雪豹父子之间的成长历程。
这些温馨的画面让观众更加了解雪豹这种神秘而美丽的动物,感受到它们与人类一样的亲情和情感。
除了雪豹本身的生活,电视剧还通过记录保护雪豹的故事,让观众了解到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雪豹更是濒临灭绝的物种之一。
电视剧通过记录保护雪豹的故事,向观众传递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共同努力保护这些珍贵的生物资源。
总的来说,电视剧《雪豹》通过真实的拍摄手法和引人入胜的剧情,展现了雪豹在高山草原上的生活状态,让观众更加了解这种神秘而美丽的动物。
同时,电视剧还通过记录保护雪豹的故事,向观众传递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这部电视剧不仅是一部关于雪豹的纪录片,更是一部关于自然和人类共同生存的故事,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丽。
曾经的雪豹王国
作者:马鸣
来源:《户外探险》2011年第11期
西部的雪豹考察,已近10年工夫。
然而,始终进度缓慢,举步维艰,屡屡遭挫,难觅其踪。
特别是2008年10〜11月的和田(七个县)山区痕迹调查,几乎以失败告终。
难道昆仑山的雪豹就像内地华南虎、远东豹一样,行将灭绝了不成?
2011年阿尔金山科考之行,我虽承担鸟类区系研究任务,但雪豹寻踪依然是一个额外的差事。
见到保护区张会斌和张翔两位副局长,首先了解到的就是雪豹分布与近年偷猎的线索。
蛛丝马迹,一条条都没有放过。
他们也乐意配合开展一次不抱任何希望的调查。
向导吐尔逊和牧民艾里都认为5〜6月或者9〜10月不是寻找雪豹的最佳季节。
他们建议我12月再来,可能会遇见一些脚印。
沿着雪地上的痕迹,也许会追拍到雪豹的影子。
当然,前提是要有大雪。
记不得已经有多少个冬天没有下大雪了。
根据访问,在过去30年,当地牧民还是有一些关于阿苏来(雪豹)出没的记忆。
1982年前后,当时一个考察队猎杀了一只雪豹。
1987年冬天,在祁曼塔格山上,牧民遇见过一只母豹带着两只小豹。
1996年在阿尔金山主峰区(新疆与青海、甘肃交界处)抓获一偷猎者,缴得雪豹骨架一副(当时全豹售价不到2000元)。
2006年,管护站的工作人员还在阿塔提罕以南山中见到足迹和粪便。
而在与西藏和青海接壤的阿尔喀山、大九坝、卡尔墩、求勉雷克塔格一带,人迹罕至,雪豹出没的问卷记录就比较多了。
有人还遇见过雪豹追逐牧民羊只的场面,偶然也有自然死亡的雪豹尸体被探矿者发现。
只要有岩羊、盘羊或北山羊分布的地方,就一定会有较大型的食肉动物出没。
辽阔的高原是有蹄类动物的天堂,藏野驴、野牦牛、藏羚、藏原羚不计其数。
依协克帕提沼泽中经常会有狼、狐狸藏身,还有棕熊、猞猁、貂、獾子等。
这次考察就多次遇见狼在湿地和草原之中扑腾,可能是想吃野鹅肉了。
我曾经在青藏高原的一片大沼泽之中巧遇雪豹。
保护区内并不缺乏降水,缺乏的却是森林。
没有了树木和灌丛,湿地成为了高原上生物最集中的地方。
而雪豹下降到洼地中觅食,野鸭成群,时下不失为一个极佳的选择。
若长此下去,不免有“虎落平川”之忧。
过去在外围的库木布彦山、玉苏普阿勒克塔格、阿斯腾塔格、木孜塔格、苏拉木塔格都有雪豹分布。
经过这么多年的保护,这里成了野生动物真正的避难所,有蹄类的种群数量有增无减,雪豹的数量却不增反降。
作为四大无人区之一的阿尔金山库木库勒盆地,实际上是夹持在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之间的一大片高原荒漠,海拔在3900米〜6900米之间,大盆套着小盆(湖群),是世界上最为神秘
的处女地。
近年已经成为户外探险者挑战的顶级圣地。
每年都有一些自驾车队偷偷闯入这一地区,甚至是核心区。
他们有的沿着玉苏普谷地绕过阿雅克库木湖,越过风尘口达坂,直插鲸鱼湖。
有的则走东部的库木库里沙漠,深入大九坝草原。
还有的从可可西里、羌塘高原切入,如入无人之境。
对于那些素质低下、肆意妄为、歹毒心肠地驱车追逐野生动物的人,保护区管理局一点办法也没有。
无需多言,四五个管护站、4.5万平方公里面积、四通八达的区域、上千公里的边界线,管理上的难度可想而知。
谁都知道,改革开放以后保护区曾经遭受过三次大的浩劫:一是淘金客的大举入侵;二是卤虫业失控;三是为了“沙图什”(Shahtoosh)的疯狂猎杀活动,造成了极坏的国际影响。
当然,还有几十年的过度放牧,逐渐放开的探矿、采矿政策。
昔日的雪豹王国已经不复存在。
归根结底,无序的西部大开发运动,是对国家自然保护法的玷污和挑衅。
当地政府也不是完全放任自流,国法当头,经过几次大的治理行动,犯罪分子被遏制住了。
大部分牧民也被迁出了保护区。
但是,一些披着合法外衣的开发项目还在悄悄进行中,周边的矿山炮声隆隆,车水马龙,正在围剿和蚕食着核心地区。
已经出现了这样一种奇特现象:食草动物种群健康发展,包括高原兔、喜马拉雅旱獭、黑唇鼠兔、斑头雁、喜马拉雅雪鸡和十几种有蹄类动物都十分昌盛,食物链似乎完美无缺。
但生活在金字塔顶端的食肉类动物却消失了。
我们不是在挑战和推翻传统生态系统理论,而是在探究现今地球出了什么毛病!
在1989年野生动物法颁布之前,猎杀野生动物是没有节制的。
就是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国家相关部门或行业制定了一些类似的“狩猎法”和“有害动物防治法”。
当然这些不是什么法规性文件,而是指导基层如何捕杀动物的操作方法或者守则。
如1960年代全民“灭四害”运动期间,捕杀一只狼或豹,是要奖励四只羊的。
在昆仑山,有个叫喀尔赛的村子,就有这样的专门捕捉雪豹的猎户,一家几口以捕猎为生。
在1970年以前,他们每次都可在无人区猎获两三只雪豹。
当时外贸部门大量收购豹皮,消灭害兽也是一件“光荣任务”。
那时狩猎的方法也很特别。
都是自制的铁夹子,直径30厘米左右,有一根细铁链连着一个小铁块,当夹住雪豹时可以消耗它的体力并留下拖拉的痕迹。
雪豹是一种非常笨拙的猫科动物,喜欢沿着固定路线活动,经常留下明显的痕迹(足迹、粪便、刨坑、尿迹、爪痕、嗅迹……),这就给猎人提供了线索,就像我们当年在托木尔峰布设红外自动相机“捕捉”雪豹一样简单。
但是,一旦夹住,就需要花费三四天时间去追踪、搏斗、杀死、剥皮。
纵观全文,你可能已经数落出雪豹面临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有组织的、持续的狩猎活动是造成雪豹绝迹的主要原因。
根据繁殖力分析,草食动物种群恢复要远远快于肉食动物。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在阿尔金山—高原有蹄类的王国,却见不着雪域之王—雪豹的奇怪现状。
考察没有结束。
我们翘首等待雪豹回归的那一天。
希望这个冬天(2011〜2012),有新的雪豹痕迹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