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美学概论 教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5.53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美学概论教案

课程名称影视美学概论英文名The introduction of film aesthetics课程编号18600760j学时数32学时学分数2学分

任课教师授课对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学年1401班学期2015—2016 第2 学期

一、课堂讲授部分32学时

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

第一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8学时

第二章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8学时

第三章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8学时

第四章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8学时

第一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美学特征及其发展流变,深入理解传统电影美学理论与现代电影美学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节:电影符号学

一、电影第一符号学的产生与研究方法

二、麦茨的八大组合段概念

第二节:电影叙事学

一、电影导演史话

二、电视导演史话

第三节: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

一、电影第二符号学的代表学者及其基本观点

二、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意识形态批评与其他理论

一、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为电影的意识形态批评提供的理论基础

二、“系统缝合”理论的核心内容

第五节:后现代主义与影视艺术

一、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的代表性论著及其主要观点

二、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电影美学理论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影符号学

难点:电影叙事学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课件讲授、视频案例教学、提问、课堂讨论

五.时间分配

1、电影符号学(2课时)

2、电影叙事学(2课时)

3、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2课时)

4、意识形态批评与其他理论(1课时)

5、后现代主义与影视艺术(1课时)

六.教学内容

电影第一符号学

以结构语言学为模式来研究电影艺术,分析电影作品的结构形式。

20世纪60年代中叶产生

三大研究领域:

电影的符号学特性

电影符码的类别

电影叙事学

分析电影作品的叙事结构

结构主义叙事学

普罗普

例子

31种功能

七种角色:

反面角色(对头);提供者(施与者);助手;被寻找者和她的父亲;送信人(发送者);英雄;假英雄列维—斯特劳斯:

对“俄狄浦斯”神话的结构主义分析。

格雷马斯:

角色模式:

主角与对象;支使者与承受者;助手与对头

语义方阵

电影叙事学

电影中的叙事角度:弗朗索瓦·若斯特

认知角度(聚焦)

内认知聚焦:叙事局限于人物可能知道的。

外认知聚焦:不是人物认知,但也剥夺观众的某些认知

观众认知聚焦:观众比人物知道得更多

视觉角度(聚焦)

内视觉聚焦:通过某个人物的眼睛看到的

零视觉聚焦:不是通过任何人的眼睛

听觉角度(聚焦)

内听觉聚焦:通过某个人的主观听觉听到的

零听觉聚焦:客观,不通过任何人的主观听觉

七、布置练习题

用符号学分析电影并说明原因。

八、参考书目

1、王心语《导演的梦幻世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匈)贝拉.巴拉兹著《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出版社)

第二章: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生应全面了解电影与电视作为当代社会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具有怎样的功能与属性,掌握大众文化与影视艺术之间的关系,并能从文化哲学的层面深刻理解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节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

一、大众文化的特点

二、大众文化与影视艺术的关系

第二节社会语境中的影视文化

一、“深层集体心理”的含义

二、大众文化时代中国电影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影视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传播

一、影视艺术民族性的产生根源

二、影视艺术民族性问题的实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

难点

社会语境中的影视文化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课件讲授、案例播放

五.时间分配

(一)、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2课时)

(二)、社会语境中的影视文化(4课时)

(三)、影视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传播(2课时)

六.教学内容

第一节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

1.传播学: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进行交流的学科。传播学又称传学、传意学等。

2.传播过程的六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传播的开端,也被称为形体和信号时代。第二个阶段是语言的产生,也被称为说话和语言时代。第三个阶段被称为文字时代。第四个阶段被称为印刷时代。第五个阶段是大众传播时代,也被称为传播史上的电子时代。第六个阶段是电子媒介的出现和普及,标志着大众共享信息时代的开始。

3.传播类型划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4.5W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第二节社会语境中的影视文化

(一)影视艺术与“深层集体心理学”

1.社会心理的定义:一种不规范的、处于模糊状态的社会意识,它包括社会政治心理、社会审美心理、民族文化心理等方面,其基本特点就是自我朴素性、日常经验性和群众普遍性。

2.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集体无意识”是指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世世代代的普遍性的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它既不产生于个人的经验,也不是个人后天获得的,而是生来就有的。”这是一个保存在人类经验之中并不断重复的非个人意象的领域。

第三节影视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传播

(一)影视艺术的民族性

1.影视艺术的民族性,主要是指各民族的影视作品都以反映本民族的社会生活与民族精神,尤其是反映本民族的文化心理模式为主,并且注重创造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影视文化最大的特点,在于影视的表意符号具有世界通用性,比起文字符号来更加容易跨文化交流。

2.新德国电影运动:即重新确认电影的叙事功能,并将其纳入宏观的历史视野,将历史创伤和战后德国重建的阴暗画面交织展开,赋予历史思辨色彩和哲学深度。他们重视电影的大众性文化特征,从而克服了现代主义曲高和寡的艺术封闭性,在较高层次上达到了理性思辨与现实形象、电影审美与大众观赏性的生动融合与有机统一。

3.印度电影:印度电影最鲜明的内容就是载歌载舞,几乎达到了无片不歌,无片不舞的奇特风格.

4.日本电影: 传统的特色(文学、诗歌、音乐、美术)

七、布置作业

影视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八、参考书目

1、王心语《导演的梦幻世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匈)贝拉.巴拉兹著《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出版社)

第三章: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影视艺术综合性与技术性、逼真性与假定性、造型性与运动性的几个基本特征,能够对影视艺术的美学特性有深入的认识与全面的把握。

二.教学内容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