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物性食品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 格式:docx
- 大小:42.58 KB
- 文档页数:5
山东畜牧兽医2011年第32卷54浅谈动物性食品卫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赵文丽李振英(云南省维西县农牧局兽医站 674600)中图分类号:S859.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1)10-0054-02近几年来相继出现“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氢胺”等动物性食品卫生安全事件,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给社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动物食品卫生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高度关注,笔者从事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及动物食品卫生安全执法二十多年,从工作中总结出目前动物牲食品卫生安全存在的问题,并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动物性食品是指来源于猪、牛、羊、马属动物、犬、兔、禽及水产类动物的可供人食用的肉、乳、蛋及制品和副产品。
动物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违禁药物的添加使用、抗生素、农药和重金属的残留、动物疫病等方面,其安全隐患来自动物的饲料,动物的饲养、运输、屠宰、加工等各个环节,即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
动物性食品卫生安全隐患问题的解决要从动物的饲养、运输、加工等环节加强监督管理,即从畜禽的养殖、动物产品加工和到餐桌的全程监管。
1 存在的问题1.1 禁用药物的添加使用 (1)畜禽在饲养过程中使用或在饲料中添加禁用药物。
如盐酸克伦特罗、苏丹红、三聚氰胺等。
(2)添加使用重金属。
如为使猪毛发红在饲料中加含砷物质,为促进生长添加高铜等。
1.2 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 (1)各种抗生素的滥用。
在对病畜禽的诊治中抗生素的交叉使用和混合使用,特别是多种药物同时使用的“撒网式”、“大处方”式的治疗。
(2)抗生素使用后未严格实行休药期制度。
病畜禽治疗后没到休药期便屠宰上市,特别是农户在动物治疗后不见效果,久治不愈或在即将死亡时被匆匆忙忙卖掉并屠宰上市。
1.3 饲料中的有害物质 (1)玉米、谷物、豆类等农作物种植时的农药残留。
(2)饲料发霉和饲料中禁用药物的添加等。
浅谈动物食品卫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浅谈动物食品卫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LIVESTOCKANDPOULTRYINDUSTRYNO.244的行政处罚缺乏威慑力,致使制假售假者的嚣张气焰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从事违法活动的行为人不能得到应有处罚,最终导致兽药市场的无序竞争和产品质量失控.3提高兽药产品质量的应对措施 3.1加强监管,净化市场,规范使用 3.1.1加强兽药生产过程的监督管理.保证C.MP企业规范生产行为,加强兽药产品质量关键环节的控制,对产品质量不合格企业.特别是重点监控企业产品.应依法纳入重点监督,同时严厉打击恶意造假的企业.3.1.2把兽药经营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依法整顿和规范兽药市场秩序, 加强有关兽药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 提高兽药经营人员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3.1.3加大兽药使用环节监管力度, 督促畜禽饲养场(养殖业小区)规模养殖户依法建立养殖档案,做好用药记录,并大力宣传科学养殖,指导养殖业户合理用药.3.2兽药生产企业强化产品质量意识.加强|I}药新产品的研发3.2.1加强对兽药生产,科技等方面的高水平人才培养,提高企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组建企业稳定的高素质的管法守法的生产,质检,销售队伍.促进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3.2.2加强市场调研.加大对兽药新制剂的研究开发,生产优质高效新型兽药.多年来,养殖业大量使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剂,兽药等.致使畜禽机体产生了抗药性,同时动物产品中存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药残.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企业应加强产,学,研的结合,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关键的环节,不断开发新品种,以满足市场需要. 随着天然药物和植物药物逐步被市场认可.中草药正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除了新型中草药制剂,半合成抗生素是目前国内外兽药开发的一一个主流.它具有性质更稳定,作用更强,毒性更低,研发投入少,不易被仿制的优点.另外,动物专用抗菌药,微生态生物兽药等也是具有开发价值的兽用药物.此外.要注意结合不同区域,不同浅谈动物食品卫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毛世杰t曾刚元z(1重庆市荣昌县双河街道畜牧兽医站,重庆荣昌402460;2荣昌县吴家镇畜牧兽医站)中图分类号:$815.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414(2009)08-0058-03 摘要近几年来相继出现"瘦肉精","红心鸭蛋","三聚氰胺"等动物性食品卫生安全事件.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给社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动物食品卫生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作者多年来从事动物防疫,检疫,监督执法及动物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从中梳理出目前动物食品卫生安全仍存在的问题,并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关键词动物食品卫生问题办法动物食品是指来源于猪,牛,羊,马属动物,犬,兔,禽及水产类动物的可供人食用的肉,乳,蛋及制品和副产品.动物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禁用药物的添加使用:二是抗生素,农药和重金属等的残留;三是动物疫病等方面.因此动物食品卫生安全隐患问题的解决要从动物的饲养,运输,加工等环节加强监督管理,即实施从畜禽的养殖,动物产品加工和到餐桌的全程监管.1动物食品卫生安全存在的问题1.1禁用药物的添加使用11.1畜禽在饲养过程中使用或在饲料中添加禁用药物.如鱼饲料中添加喹乙醇.猪饲料中添加"瘦肉精".蛋禽饲料中添加"苏丹红",奶畜饲料中收稿日期:2009—05—1l添加"三聚氰胺"等.1.1.2添加使用重金属.如为使猪毛色发红在饲料中加含砷物质.为促进生长添加高铜等.1.1.3使用痢特灵,氯霉素等国家禁用的化合物.1.2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1_2.1抗生素剂量的超大剂量使用和滥用.在对病畜禽的诊治中抗生素的交叉使用和混合使用.特别是多种药物同时使用的"撒网式","大处方" 式治疗引起的药物残留,致病微生物的耐药和病毒细菌发生变异. 1_2_2抗生素使用后未严格实行休药期制度.病畜禽治疗后没到休药期便屠宰上市,特别是农户在动物治疗后不见效果或久治不愈.在即将死亡时被及时卖掉并被屠宰上市. 1.3饲料中的有害物质1.3.1玉米,谷物,豆类等农作物种时间,根据养殖环节的特性,大力开发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有效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加强对技术服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在服务过程中发现自身产品尚需改进的环节,为进一步研制开发新产品提供研发方向和突破口. 3,3强化兽药管理执法监督3.3.1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兽药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意识: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要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兽药管理条例》等兽药专业法律法规.确保在兽药行政执法中,充分体现行政合法性原则.另-方面要加大媒体宣传力度. 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 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要让兽药行政执法人员和兽药生产,经营,使用者都明白自己的权利义务,既有利于兽药蠲题与对策.59植时的农药残留.1.3_2饲料中因储藏不善引起发霉出现的霉菌毒素.1.3.3饲料加工工艺不当引起饲料发生化学反应所产有毒物质而残留. 1.4动物疫病和寄生虫1.4.1动物疫病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人畜共患病,患病动物的奶和蛋等.如患沙门氏菌的鸡产的蛋中有沙门氏菌,食用有沙门氏菌的皮蛋会感染致病.奶牛中的人畜共患病如结核杆菌,布氏杆菌病,患结核杆菌,布氏杆菌病的奶牛的牛奶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1.4.2中毒死亡的畜体因养殖户意识淡薄食用也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4.3因未经检疫或未检疫出的动物产品含有寄生虫的动物产品,包括肉,内脏等.如猪的旋毛虫,细颈囊尾蚴等.另外,餐馆,食堂,冻库及卤制品,腊制品店等的动物产品.由于餐馆,食堂,冻库及卤制品,腊制品店是相关部门监督管理中的一个相对较弱的一个环节,这些场地便成为病害动物产品的集中消化地.2原因分析2.1受利益驱使.在饲料中或在动物饲养中添加违禁药物.违法使用禁用药物,违法屠宰,销售病害畜禽及畜禽产品.2_2畜禽养殖者思想意识问题 2_2_1不接受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 不配合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造成动物疫病安全隐患.2_2_2乱扔乱抛病死畜禽尸体或违法出售病死动物.2.2.3养殖场(户)不严格实行消毒制度,病死无害化处理制度,休药期制度等.2.3相关部门监管不力2.3.1畜禽饲养环节相关部门因监管不力造成禁用药物的使用.抗生素的滥用,乱用,不严格执行休药期等, 最终造成药物的残留.2.3_2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密度与免疫质量达不到要求,不能实现无疫或出现疫病后没有的及时得到有效控制.2.3.3畜禽启运,销售,屠宰前的产地检疫环节未能严格把关.2.3.4畜禽运输环节的检疫.特别是县外弓f种的申报,审批和隔离观察制度未能很好地坚持落实.2.3.5动物宰前宰后检疫和市场动物产品的检疫监管出现疏漏,让未经检疫的病害动物产品进入市场. 2.3.6农作物种植时对农药的使用监管不到位.2.4饲养方式落后多数畜禽养殖场饲养条件,饲养方式落后,不利疾病,疫病的防治,畜禽排泄物又造成环境污染.2.5畜禽散养户是疫病防控的难点部分畜禽散养户的思想意识不高,饲养方式,方法落后;动物及动物食品卫生安全意识较差,随意处置病死动物:个别农户接受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意识淡薄:难以保证防疫密度与质量.3解决方,-Z-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加强法律法规及动物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宣传,推行科学种植,科学饲养,规模饲养,重点加强畜禽饲养,运输, 销售,屠宰及畜禽产品的贮藏,加工, 销售环节以及餐馆,食堂,冻库等的监管力度,加强对饲料,饮水,动物疫病, 疫情的监测力度.3.1完善规范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法管人,以制束人.3.2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病害动物产品识别,出现动物产品中毒时的应急处理等,让全社会人人共同遵守,共同参与,共同监督.3.3加强饲养环节的监督管理力度. 加强对畜禽养殖场(户)的管理,要求其严格建立出入栏申报登记制度,畜禽养殖档案,建立免疫制度,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休药期制度等. 3.4加强实验室监测力度.对饲喂的饲料,饮水和牛奶进行抽检检测,检查是否添加禁用药物: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对动物进行抽血测抗,检查抗体滴度是否达到要求.3.5推行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饲养技术.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饲养有利于技术推广,有利于疫病防控,有利于饲养管理,有利于污染控制等.如目前正推行的生猪发酵床零排放饲养技术.既有利于饲养管理又有效解决了养猪场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3.6推行农作物的科学种植,大力推行无公害农作物,农产品.加大对农作物种植中农药使用的监督管理和农药残留的检测.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更有利于行政相对人监督执法行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3.2强化兽药执法监督,健全兽药执法监督体制:(1)完善兽药行政管理机关内部监督机制.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行政许可,行政复议,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制度.健全案卷评查制度.建立有关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的案卷.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有关监督检查记录, 证据材料,执法文书应当立卷归档; (2)实行兽药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划分兽药行政执法机关的职权,把执法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兽药执法人员; 将执法任务,执法标准和执法程序具体化.使依法行政经常化,规范化;切实做到执法主体到位,目标措施到位, 保证措施到位,确保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3.4创建网络信息化兽药行政执法管理模式兽药行政执法管理要推行由传统模式向网络信息化模式的转变,以节省执法资源,提高监管效率,促进兽药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养殖业健康发展. 为此应加快创建凉山州级兽药信息网,各主要兽药产品研制,生产,进出口,经营,使用,检验以及监督管理单位的相关信息都及时录入信息网,从而保证在购销,使用和监管兽药的过程中各单位能及时掌握和了解产品信息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60.茂题与对策L|vESTOCKANDPoUHRylNDUsTRY"N0.2443.7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确保防疫密度和质量,特别是加强散养户动物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3.8严格执行检疫申报制度.特别是县外引种和引进行动物及动物产品时的检疫申报.严把产地检疫关,实施真正到场到点的产地检疫.加强运输环节的检疫.3.9严把生猪的宰前宰后检疫.严禁屠宰病害动物,严禁不合格动物产品出屠宰场.3.1O加强对农贸市场,超市,冻库的监管力度.3.11加强对餐馆,食堂,卤制品店等动物性产品的监督检查处罚力度,实施动物产品检疫证明的索证制度,动物卫生监督部门与卫生部门联合加强对餐馆,食堂,冻库以及卤制品店,腊制品店的索证制度的检查以及动物产品的监督检查.3.12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屠宰,经营,运输病害动物和经营,运输,加工, 销售病害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并加强对反面典型的宣传以达到警示作用.笔者认为要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人们吃上安全放心的动物产品,努力为重庆国家现代畜牧示范区"荣昌核心区"的建设作出应有贡献.参考文献[1】鲍杰,远立国,侯晓林.浅析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03):03, 04【2J孔羽.动物食品安全亟待改进.四川农业科技,2oO(12):04[3]彭.义,胡新闻,杨龙骐.严格控制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2005(03):8 f4】龚争,张训海,王旋.动物福利对动物及动物源性食品卫生安全的影响.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06):18,】9[5]陆昌华,王立方.白红武.动物及动物产品可追溯体系与公共卫生.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2008[6】王华,王君玮,吕艳.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与公共卫生.动物医学进展,2009(02):29浅谈农村养殖疫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杨定康李有智吴建平(1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姑咱镇政府农牧综合站,康定姑咱626001; 2四川省甘孜州畜牧业科学研究所姑咱试验场)中图分类号:$8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414(2009)08—0060-04 摘要农村养殖疫病多发,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动物疫病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流行形式从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彤的地区性散发性流行.究其原因,作者从饲养管理, 防疫意识,检疫检验,防疫监督,防疫条件,诊断治疗,防疫立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根据农村养殖的特点从科学饲养,严格防疫,统一管理,确立方针,诊断治疗, 依法检疫等方面探讨了具有综合性的防制对策.关键词农村养殖疫病原因防治农村养殖的特点:以户为单位,养殖模式为一家一户散养,养殖规模小,管理粗放,畜群结构多元化,养殖条件相对滞后,饲养管理不科学,科学养畜的意识不强,很多地方仍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不同畜禽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牲畜混养,防疫不到位.在科学养殖的今天,农村养殖从某种程度上说已成为给规模养殖场"养病"的场所,成为疫源地.因此农村养殖成为疫病的主发区,损失巨大.受到各级政府及业内人事的广泛关注.1疫病多发的原因1.1饲养管理不科学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养殖畜禽的习惯,数量较小(户平I一10头),以获取大量的有机肥和肉类自食为主要目的. 生产商品畜禽意识淡薄,猪,牛(羊), 犬,猫,禽等各种畜禽(或同一畜种不同Et龄混养)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做到以栋(栏)为单位全进全出,饲养管理粗放.1_2防疫意识不高农村人口素质参差不齐,对养殖业的风险认识明显不足,重饲养轻管理.重治疗轻防疫,重免疫轻消毒.缺乏动物防疫意识,缺乏防疫效果监测意识.缺乏引种隔离检疫意识.报着碰运气的态度养殖.1.3防疫条件不合格1.3.1选址,布局,建筑不符合动物防疫要求:目前农村大多利用房前层后的场地用砖(石头)砌成简易圈舍 (认为只要畜禽跑不出来就行),圈舍与人居住的房子相距很近.甚至有的地方还有人,畜禽混居的现象(即:人住楼上畜禽圈舍在楼下).无净道,污道分开概念.许多养殖户相距太近,不符合卫生防疫要求.圈舍低矮,舍内通风不良,光线不足,饮水不沽,湿度过大,密度过大等问题比较突出,畜禽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1.3.2动物防疫设施不全:农户缺乏隔离舍和无害化处理(深埋或焚烧)设施.将病死动物尸体随意丢弃而被犬科动物或鼠类叼食.有的农户甚至是自己吃掉或卖到饭店,从而传播疫情. 缺乏无害化处理意识.人员相互串圈舍,由此给疫病传播提供了条件. 1.3.3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统一的防疫制度:在农村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防疫主要依靠村级防疫员,饲料厂或药店技术服务人员的建议完成.基层防疫人员政治意识不强,业务水平不高,存在着虚报免疫密度,免疫进度的现象;防大疫的意识不够等.致使免疫后发生疫病的事件时有发生. .没有统一的公共制度制约.1.4防疫物质的选用,保存,运输不符合要求畜四怍男,,推赫牧一康畜一?定事,杨从触lJ简者师,收作技。
动物性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杨梦祺(沈阳工学院,辽宁抚顺 116033)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因此对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更加关注,尤其是动物性食品。
目前,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且影响深远的社会性问题,引发了社会上下的广泛关注。
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不仅有利于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帮助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还能增加我国农民的生产收入,使我国的社会经济越来越稳定。
关键词: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对策1 动物性食品安全的现状与动物性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1.1 饲料与药物等因素在饲养动物的过程中,饲料是必不可少的,而在饲草中残留下来的农药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严重问题。
饲草中残留的农药有许多种,主要有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和一些其他药物。
在食品、环境及饲料中残留下来的农药,会对动物及人们产生毒性效应,这种效应叫做农药残毒。
农药残毒有许多种,例如农药本身、农药的衍生物、农药的代谢产物、农药的降解产物,还有农药在环境或食品、饲料中反应后产生的毒性。
如果有农药残留于食品或者饲料中,这些有毒物质会与食品或饲料一起进入人体或畜体内,从而危害人体的健康,降低动物的生产性能[1]。
饲料还会发生霉变或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饲料的霉变和污染,可以直接影响到动物机体的健康,间接地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安全。
饲料霉变时的霉菌有许多种,主要是扩展青霉菌、禾谷镰刀菌、黄曲霉菌等。
这些霉菌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毒素,不仅会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还会影响动物的健康,甚至可能有人食用了含有残留毒素的动物性食品从而使机体变得不健康,产生霉菌病。
霉菌产生的毒素对人体会产生相当严重的危害,饲料所产生的污染不仅有毒素,还会有致病菌、病毒、寄生虫等[2]。
这些有害物质可通过水源、排泄物、空气等影响人们的健康。
有些兽药的滥用或使用过量也会造成药物的残留。
在治疗疾病过程当中,有部分人员不按照规定剂量使用兽药,对于兽药的配伍以及停药期也不确定,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形:①过多地使用兽药;②对于许多种动物疾病,都使用相同的几种药物;③大剂量使用抗菌药,如青霉素类药物等;④过多地使用激素类药物。
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大全五篇)第一篇: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是畜牧生产和畜禽产品加工消费大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关乎全民健康,社会发展。
因此,强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对于确保畜产品消费安全,促进畜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出口贸易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畜牧业;畜产品;安全引言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也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我国是畜牧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消费大国。
近年来,随着生产与贸易的发展,我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从瘦肉精、苏丹红到三聚氰胺,从注胶牛肉、避孕药鱼到假羊肉[1]。
由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公众对畜产品品质安全的信任危机也给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对畜产品的消费和国际贸易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对此,世界各国纷纷建立起有关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研究和管理的机构,特别是很多西方国家对进口的畜产品检测要求相当苛刻,严重制约了我国畜产品的出口创汇,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市场门槛的抬高,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畜产品出口创汇的“瓶颈”。
因此,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我国畜牧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
一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1.1 饲料、饲料添加剂等畜牧业投入品的违规使用饲料安全与畜产品安全密切相关,若要获得优质健康的畜产品,就必须提高饲料品质,保障饲料安全,进而保障养殖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饲料原料及添加剂品种的不断增加,新型原料及生物性热敏性添加剂对加工的特定要求、饲料配方的高保真以及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及能源与成本等诸多因素的考虑,都要求饲料生产者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饲料生产工艺,进行严格的饲料原料筛选。
饲料发生霉变或受到微生物污染,微量元素添加过量引起重金属污染和中毒,饲料原料受到化学性污染等诸多因素都是影响畜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饲料生产者应该具有战略眼光,把饲料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
动物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对策作者:李辉来源:《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7年第7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百姓对动物食品的需求正从追求数量向讲求质量安全转变,动物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各界普遍关注和政府重视的社会问题。
重视动物食品安全不仅是保障人类健康、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民增产增收和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当前动物食品安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下动物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对策。
1 当前动物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饲料和兽药是影响动物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饲料原料受到化学性污染发生霉变或受到微生物污染,微量元素添加过量引起重金属污染和中毒,滥用兽药或过量使用兽药添加剂造成药物残留,养殖环节使用违禁药物现象仍然存在。
动物疫病对动物食品安全带来的威胁。
动物食品加工过程中污染引起的安全问题。
2 动物食品安全控制对策和措施(1)广泛宣传,提高对畜产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全社会对畜产品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增强广大从业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健全法制,完善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解决畜产品安全的根本措施是健全和完善立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畜产品安全法律体系,规范动物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行为。
完善机制,加强畜产品安全体系标准化建设。
加强无公害畜产品基地建设及认证工作,积极推行畜禽标准化养殖,保障生产无公害动物食品。
(2)严格管理,加强对动物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测。
加强对畜产品生产过程及畜产品市场的监督管理,建立动物食品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制度。
逐步建立药物和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室,对畜禽及其产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检测工作,对违法行为严厉打击。
加强监控,切实搞好动物养殖环节的疫病防治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抓实动物基础免疫。
改变畜禽养殖方式,推行健康养殖。
发展规模经营,加快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建设步伐,是动物食品安全的有力保障。
(3)强化治理,确保畜产品的屠宰加工质量。
浅谈动物性食品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浅谈动物性食品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食品贸易的日益扩大,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以其突出的重要性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
建立一个从动物饲养、安全生产、疫病早期监测、群体疫病早期预警到食品供应链管理的综合性集成系统和体系,实现动物疫病早期监测和食品安全追溯的一体化管理,实现动物养殖到消费环节的全过程监管,建立动物产业链食品安全管理的完整体系。
制定和严格执行食品法规,是保证动物性食品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畜牧业的持续增长与发展,畜产品数量迅速增加,畜产品在食品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人们关注的重点由数量转向了营养和健康方面,畜产品的安全与卫生问题倍受社会的广泛关注。
现代畜牧业在提供极其丰富动物性食品的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敏感的问题,在片面追求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的行为下,动物食品安全难以保障,动物源性食品风味不佳、品质堪忧。
2003年金华毒火腿案、安徽省阜阳劣质奶粉案、2006年河北省安新县的“红心鸭蛋”案、2006年上海瘦肉精中毒案、
2007年河北新乐市加工“病死猪肉”案、严重的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危害人民身体健康,也给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
1我国动物性食品的安全现状
1.1环境污染引起的残留问题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主要食物来源不过百种植物和动物,而且土壤、水、空气、植物和动物群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遭到了污染必将导致食物的安全问题。
例如:我们所知的食物链以绿色植物和含光合色素的微生物为最底层;第一级消费者为直接食用植物的食草动物;第二级消费者为食用食草动物的肉食动物;位居“金字塔”顶端的就是人类。
大气污染和农药残留会造成食物链最底层的污染,被吃后在第一级消费者体内残留,以此类推将会最终残留到食物链的顶端----人类的体内,从而造成身体上的伤害[2]。
因此,我们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来发展经济,只有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才能更好地保障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最终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安定团结。
1.2兽药或违禁药品等的非法使用
近十年来,随着畜牧业规模化、商业化的发展,兽药及饲料添加剂在畜牧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降低了动物死亡率,缩短了动物饲养周
期,促进了动物性产品产量的增长和动物性集约化养殖的发展。
但由于不当或非法使用药物,过量的药物残留在动物体内。
当人们食用了残留超标的动物食品后,会在人体内蓄积,产生过敏、畸形、癌症等不良后果,直接危害人体的健康及生命[3]。
1.3微量元素、有毒金属及亚硝酸盐的污染及危害
饲料中某些微量元素或有毒金属污染同样会造成动物的损害,例如铜、锌、砷、铝、汞、铅污染会造成微量元素在动物内脏中累积,直接对使用者产生危害。
这些金属元素排入土壤和水源中,最终还是会集中在农产品中,又通过食物链危及动物和人类。
砷可引起代谢障碍,首先危害的就是神经细胞,表现为中毒性神经衰弱综合症、多发性神经炎等;铅主要蓄积在人体的骨骼中,最终可损害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及肾脏,常见症状有食欲不振、胃肠炎、口腔金属味、失眠、关节肌肉酸痛、便秘和贫血等,严重者可发生休克或死亡;亚硝酸盐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已知可是多种动物的多种组织器官产生肿瘤,少量多次长期摄入或一次过量摄入均可致癌[4]。
1.4肉制品加工过程中带来的污染
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有些企业不按规定要求,过量使用硝酸盐、亚硝酸盐、色素、矫味剂和防腐剂等,恶意使用硫磺、甲醛、双氧水等漂白剂,从而导致有害物质超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