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建设全面提速15号线和房山线年内开建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北京2023年市郊铁路规划:形成1小时轨道交通圈尽管传言多年,但新版北京市郊铁路规划仍没有露出全部真容。
近日,北京市、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同组织双方相关单位共同开展北京市郊铁路规划讨论工作,并与河北省、天津市进行交通特征及数据的对接,利用铁路资源将“京津冀协同进展”纳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改)综合交通体系中。
“不同于既有的市郊铁路线,2023版市郊铁路重新规划的线路将把本市11座新城串联起来,还将部分链接河北和天津。
”北京市重大办总工程师杨广武向媒体表示。
此前为了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向外疏散人口的市郊铁路,这一次将担当起更重要的区域连接作用,为京津冀协同进展出一份力。
不过,领先开通运营的市郊铁路S2线正面临当时难以预想的尴尬;此前宣称的“高速奔跑的火车在城区和北京周边新城之间穿梭往来,速度比地铁快一倍”;如今由于运行时间频繁变动,订取票不联网、信息不透亮等缘由,尴尬地演化成“难以琢磨的小火车”。
由此可见,看起来很美的市郊铁路,在使用过程中,或将面临诸多问题。
“铁路大七环”北京市郊铁路规划最终露出半遮的颜面。
据了解,市郊铁路线网规划将利用既有的铁路资源开行市郊列车。
依据前期规划,包括怀柔、平谷等4个远距离新城以及燕郊、廊坊、涿州等东部和南部周边城市,讨论通过市郊铁路连接北京中心区,可1小时通达。
其中,京沈客专规划了从星火站至顺义、怀柔、密云的市郊铁路。
京张城际目前正在可行性讨论阶段,这条线路则规划开行从延庆至北京北站的市郊铁路。
这两条线路会与城际铁路套跑,就是除了城际铁路外,还会运行短途的市郊铁路线路;频次为12分钟一趟。
根据此前北京市规划委与原铁道部方案司的讨论,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都市圈将按轨道交通线网服务水平划分为三个圈层。
第一圈层是北京市中心城范围和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门头沟7个近距离新城,半径约30~35公里;主要依靠地铁轻轨系统为主体构建规划线网,规模约1050公里;其次圈层指怀柔、平谷、密云、延庆4个远距离新城以及燕郊、廊坊、涿州等东部和南部周边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定位为1小时交通圈,即乘坐轨道交通到达城市中心区平均时间掌握在1小时以内,旅行速度不低于80公里/小时,推举采纳市郊铁路运输系统;第三圈层指天津、保定、石家庄、秦皇岛、承德、张家口等京津冀都市圈内的主要城市,以城际铁路和高速铁路为主体构建规划线网。
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22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公布日期】2022.04.26•【字号】京交综治发〔2022〕2号•【施行日期】2022.04.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正文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22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的通知京交综治发〔2022〕2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2022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2022年4月26日2022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为推动本市交通综合治理继续取得新成效,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建设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以推动首都交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深入推进实施《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继续秉承“以人为本”和“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治理理念,坚持“优化供给、调控需求、强化治理”一体推进的工作路径,以问题为导向推进交通综合治理向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拓展,加快实现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强化全市交通“一盘棋”,加快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当好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开路先锋。
二、主要预期指标到2022年底,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4.6%,市民45分钟以内通勤出行占比达到56%,轨道车站出入口换乘距离小于30米的公交站点占比达到45%,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51.8%,小客车车均出行强度下降到26.5公里,集中建设区道路网密度达到4.11公里/平方公里,高峰时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数控制在6.0以内,全市道路交通死亡事故稳步下降,确保城市交通运行安全、平稳、有序。
Special Report特别家贫|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继续扩大2020年,尽管受新冠疫情影响,但各 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并没有松懈。
在这一年里,多个城市相继开通新线,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累计有 45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7978.19 公里。
2020年共新增三亚、天水、太原 3个城轨交通运营城市;其中,太原市运 营线路为地铁,三亚、天水两市运营线 路为有轨电车。
北京2020年,北京市同步推动新线建设 与既有线改造,按照“织补、加密、优 化”原则,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
北京发改委微信:2020年12月31日,轨 道交通房山线北延、16号线中段、有轨 电车T1线开通试运营。
至此,北京市轨 道交通路网总里程达约72了公里。
除了年底开通的三条新线,去年 北京还开通了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西 延,为房山增加一条联系中心城与城市 副中心的快速通道;市郊铁路通密线投 运,打通了北京东北部区域联系中心城 和城市副中心的轨道交通走廊;市郊铁 路怀柔一密云线引入北京北站,进一步 方便了沿线居民出行。
上海2020年底,上海首条最高等级全自 动无人驾驶地铁线路18号线一期南段开 通,堪称上海目前最厉害的地铁。
它的 时速80km/h,全长36.8公里,起始于宝山区长江南站,终点浦东新区航头站。
横跨宝山、杨浦、浦东3个区;可与6号线、14号线、13号线、11号线、9号线等线路换乘,是名副其实的“换乘王”。
上海地铁18号线一期是上海首批开通的,具备最高等级(G0A4)的全自动驾驶运营线路,该车型不设有驾驶舱,乘客可以直接透过玻璃看到车头前方。
该项目列车为6节编组A型,共计50列。
列车采用全新设计的空调出风口,车厢客室灯光可根据环境自动调节色温,并在车厢内增设手机无线充电器。
区、东南地区与核心城区的联系,对支持五角城市副中心、航头大型保障社区等重要区域的开发建设,增强网络换乘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广州去年12月28日,广州黄埔有轨电车1号线全线开通运营。
丁树奎:由点到面化繁为精专访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树奎王博;薄纯玉【摘要】<正>注定与城市轨道交通有缘的丁树奎,在西南交大学习的是铁路电气化。
1983年毕业后,在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工作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沉下心来奋斗了18年。
用他的话说,从设计、研究,到组织工程和项目管理,一步步走来,从大铁路走上了城市轨道交通。
"与地铁结缘是在1985年。
"丁树奎说:"当时参与了上海地铁1号线供电系统的初步设计,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条线最终没有采用国内设计。
"【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5页(P53-57)【关键词】交通建设管理;城市轨道交通;铁路电气化;项目管理;国内设计;勘测设计;城轨交通;西南交大;项目群;北【作者】王博;薄纯玉【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32注定与城市轨道交通有缘的丁树奎,在西南交大学习的是铁路电气化。
1983年毕业后,在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工作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沉下心来奋斗了18年。
用他的话说,从设计、研究,到组织工程和项目管理,一步步走来,从大铁路走上了城市轨道交通。
“与地铁结缘是在1985年。
”丁树奎说:“当时参与了上海地铁1号线供电系统的初步设计,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条线最终没有采用国内设计。
”这段经历,对他日后从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04年,丁树奎出任刚刚组建成立的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以提供专业化的建设管理为目标的他,赶上了北京轨道交通发展的“黄金十年”,见证了北京乃至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黄金十年”。
2014年3月5日,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树奎接受《城市轨道交通》杂志专访,畅谈了他和城市轨道交通的缘分。
由点到面,化繁为精——从电气化设计到大项目群管理,由点到面;从复杂精密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群建设中找到核心管理理念,化繁为精。
2024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计划一、引言随着北京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为了满足市民对高效、舒适、安全、快速的出行需求,北京市政府制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计划,旨在打造现代化、便捷、绿色、智能的城市交通系统,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改善市民出行体验。
二、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目前,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已经初具规模,包括1号线至19号线、昌平线、亦庄线、大兴线、房山线、西郊线等,线路总长达1000多公里,拥有400多个车站。
这些线路覆盖了城市主要区域及周边区域,极大地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受到市民和游客的广泛赞誉。
三、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计划内容1.未来十年市区轨道交通未来的城市轨道交通将主要围绕市区、郊区两大要素来规划。
市区轨道交通将进一步完善,多条新线路将纳入规划,涵盖了东西南北等多个方向,以满足市民对于地铁出行的需求。
此外,重点推进地铁环线和拉通线,形成完善的市区轨道交通网络。
2.郊区轨道交通规划郊区轨道交通将深入实施,打造京津冀一体化的轨道交通网。
郊区轨道交通将结合两地城市与郊区交通需求,现有的一些线路将延长至周边城市,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地区的交通便捷度。
3.完善智能交通系统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将实现无人驾驶、智能管理、智能维护等新技术,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建设智能交通系统,集成移动支付、智能安检、车站自助服务等功能,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
4.提升绿色环保水平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将以绿色出行为宗旨,推广新能源车辆,并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节能减排等环保要求,打造低碳环保的城市交通系统。
5.促进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计划将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推动城市规划布局的优化和更新。
四、实施策略1.政策支持政府将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政策支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鼓励社会资金的投入。
2.环保督导加强环保督导,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确保交通系统的环保水平。
一、总体目标为满足北京市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提升市民出行品质,2024年度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作将以“规划先行、建设为主、运营保障”为原则,确保地铁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力争实现以下目标:1. 完成地铁3号线一期(东四十条-东风)、12号线(四季青-东风)、昌平线南延一期剩余段(西土城-蓟门桥)等3条(段)约45.3公里线路的初期运营。
2. 全面启动1号线支线、M101线一期等2条三期建设规划线路的建设工作。
3. 推进10条(段)、201.7公里在建线路的建设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4. 到2024年底,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超过880公里。
二、重点任务1. 线路建设- 3号线一期(东四十条-东风):该线路全长约15.7公里,设车站10座,其中换乘站6座。
主要串联多条南北向和东西向轨道交通主干线路,解决北京朝阳站客流接驳难题,提升东部地区交通出行便捷性。
- 12号线(四季青-东风):该线路全长约28.9公里,设车站20座,其中换乘站13座。
主要沿北三环东西向敷设,覆盖四个行政区,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缓解轨道交通运力矛盾。
- 1号线支线、M101线一期:全面启动两条三期建设规划线路的建设工作,确保按计划推进。
2. 在建线路推进- 对10条(段)、201.7公里在建线路进行进度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3. 运营保障- 加强运营调度,提高列车运行效率,确保市民出行安全、便捷。
- 完善站务设施,提升服务品质,为市民提供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
三、保障措施1. 组织保障: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轨道交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轨道交通建设工作。
2. 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确保轨道交通建设资金需求。
3. 政策保障:制定相关政策,优化轨道交通建设环境,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4. 技术保障: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安全、环保、节能。
5. 人才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轨道交通建设和管理人才。
2023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近年来,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选择。
截至2023年,北京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已经日趋完善,为市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不断扩展。
2023年,北京市的地铁线路总里程已超过1000公里,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之一。
除了已有的1号线、2号线、5号线等传统线路外,还相继开通了4号线延长线、8号线北段、14号线西段等新线路,进一步拓展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覆盖范围。
此外,还计划修建的昌平线、大兴线、房山线等线路也将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不断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北京市的地铁系统不断引入新技术,提升了运营效率和乘客体验。
例如,全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使列车运行更加稳定和安全;智能调度系统的使用,有效缩短了列车的间隔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同时,还采用了新型的动力系统和轨道材料,减少了能耗和噪音,提升了列车的环保性能。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乘客需求,北京市地铁公司加大了车辆投放数量,优化了运行时刻表,缩短了列车的发车间隔。
此外,车站的设施也得到了改善,如增加了自动售票机、自动检票闸机等设备,方便了乘客的购票和进站。
同时,地铁公司还加强了乘客服务培训,提高了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为乘客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化应用不断推进。
2023年,北京市的地铁系统已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乘客可以随时随地上网。
此外,地铁车站还安装了多媒体信息屏幕,提供了实时的列车信息、天气预报等服务。
同时,地铁公司还推出了手机支付、扫码进站等便民措施,方便乘客的出行。
这些智能化应用的推进,进一步提升了城市轨道交通的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
2023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线网不断扩展,技术不断创新,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智能化应用不断推进,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2024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计划1.北京市将继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Beijing will continue to expand the urban rail transit network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services.2.新建10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约200公里。
10 new urban rail transit lines will be constructed, witha total mileage of about 200 kilometers.3.完成大运河、北运河等5条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建设。
Construction of 5 intercity urban rail transit lines, including the Grand Canal and the Northern Canal, will be completed.4.加快推进北京南站、北京西站等轨道交通枢纽建设。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hubs such as Beijing South Station and Beijing West Station.5.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形成立体化、多层次的轨道交通网络。
Optimize the layout of urban rail transit lines to form a multi-level and multi-dimensional rail transit network.6.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缓解客流压力。
Enhance the transport capacity of urban rail transitlines to alleviate passenger flow pressure.7.推广智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提高运输效率。
北京2023年地铁规划简介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人口稠密、交通压力大。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情况,北京市政府于2023年推出了全新的地铁规划方案。
该方案旨在建设更加完善的地铁网络,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
本文将为您介绍北京2023年地铁规划的详细内容。
规划内容线路拓展根据规划方案,2023年北京地铁将新增8条地铁线路,包括2条主干线和6条支线。
下面是其中几条新线的具体信息:1.15号线北延线–线路:清华东路站 - 宋家庄站–长度:约17公里–设站数量:9座–站点交通枢纽:新建亦庄机场联络线,便于连接北京新机场2.16号线–线路:中关村站 - 北海北站–长度:约20公里–设站数量:13座–站点重要景点覆盖:鸟巢、水立方等奥林匹克公园核心区域3.S6线–线路:大红门站 - 亦庄文化园站–长度:约28公里–设站数量:12座–区域覆盖:连接北京南站、北京西站、北京南郊公园等重要区域车辆更新除了线路拓展,北京地铁还计划引进新一代地铁车辆,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2023年将有数百辆新地铁车辆投入使用。
这些新车辆将配备先进的智能系统,包括列车自动驾驶和乘客信息显示,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设施提升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乘客需求,北京地铁还将加大对车站设施的改造和升级。
计划增加候车候车亭、便民服务设施和无障碍设施,提高乘客的出行舒适度。
同时,引入智能刷卡闸机和自助查询设备,提升检票和信息查询的效率。
环境保护北京地铁规划在关注城市交通的同时,也注重环境保护。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规划方案中强调采用节能型车辆和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
未来展望北京2023年地铁规划的实施将大大提高城市的交通便利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不仅将减轻交通拥堵,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还将促进城市的经济繁荣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未来,随着地铁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人们将享受到更加便捷、快速的出行方式,北京将进一步提升作为世界一流城市的地位。
2024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计划疾驰在未来的轨道上——揭秘2024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大蓝图随着时代的滚滚车轮,京城大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擘画出一幅壮丽的交通蓝图。
在这座千年古都与现代都市交织的城市中,2024年的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计划犹如一首充满节奏感与韵律美的交响乐章,激情澎湃地奏响了新时代的序曲。
“京华烟云,轨交织锦”,这一计划宛如一把锐利的刻刀,在首都的地图上精心雕琢着一条条崭新的地下动脉。
未来几年,北京地铁将如巨龙般翻腾,以“四通八达、经纬交织”的态势深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据透露,2024年规划中的新线建设不仅包括12号线、17号线等南北纵贯的“经线”,更有东西横跨的“纬线”——3号线、19号线二期工程等,力求实现“东西逢源,南北呼应”。
届时,市民们将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一步登车,瞬息万变”的便捷生活。
那些曾经困扰市民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也将随着地铁线路的延伸和接驳公交、共享单车等多元化交通方式的深度融合而迎刃而解。
这不正是“路畅人欢,民心所向”吗?值得注意的是,此番轨道交通建设计划更注重绿色环保和智慧出行的理念。
新建线路将采用更加节能高效的列车设备,并引入5G、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打造智能化车站及无人驾驶系统,让乘客享受到“科技引领,绿色出行”的全新体验。
这是北京这座城市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庄重承诺。
与此同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亦是此次规划的重要考量。
诸如颐和园、天坛等名胜古迹附近,地铁站点的设计将充分融入传统元素,使其既成为市民出行的便利枢纽,又是展示北京文化底蕴的一扇窗口。
这无疑是对“古今交融,人文荟萃”城市特色的最佳诠释。
展望2024,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计划如同一部未完待续的史诗,它承载着这座城市的雄心壮志,也寄托着市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我们有理由相信,当这一宏伟蓝图逐步变为现实时,北京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为世人展现一幅流动的立体画卷,讲述一段关于速度、智慧与绿色的动人故事。
2024年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计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是市民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北京市政府制定了一项全新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计划,旨在改善市民的出行体验,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条件。
一、背景概述北京市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众多,车辆数量庞大。
各种交通工具在城市内穿梭,造成了极大的交通拥堵问题。
为了缓解这一现象,北京市政府决定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力度,使市民可以更加便捷地出行,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建设计划内容1.新增地铁线路北京市政府计划新增若干地铁线路,覆盖市内的主要交通枢纽和人口密集区,包括但不限于中心城区、科技园区、居民区等。
这些新建的地铁线路将有效分流地面交通流量,减轻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2.地铁线路拓展除了新增地铁线路外,北京市政府还计划对现有地铁线路进行拓展,延长线路覆盖范围,让更多的市民能够受益于地铁的便捷服务。
拓展后的地铁线路将连接更多的市区,方便人们的出行,同时也会为城市的发展和布局提供更多的空间。
3.环路地铁建设北京市政府还计划建设环路地铁,连接城市内的主要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形成环绕式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环路地铁的建设将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
4.地铁车辆更新为了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北京市政府还计划更新地铁车辆,引进新型的高速列车和智能化的地铁车辆。
这些新型地铁车辆将在提高运行速度的同时,提供更加舒适和安全的乘坐体验。
5.地铁站点改造为了提高地铁站点的服务水平,北京市政府还将进行地铁站点的改造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扩建站点面积、增设无障碍设施、提升站点安全设施等。
这些改造将显著提升地铁站点的服务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环境。
三、建设进展和成效预期北京市政府已经制定了具体的建设时间表和计划,力求在短时间内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作。
北京地铁15号线线路图、车站设置情况、工期计划及规划方案北京地铁15号线路简介北京地铁15号线一期工程线路西起八达岭高速东侧北沙滩,沿大屯路向东,下穿奥林匹克中心区后,继续沿大屯路向东至鼎成路转向南,穿过京承高速至望京西后,沿湖光中街进入望京核心区域,再向北至望京北扩地区,折向东沿香江北路敷设,逐渐由地下出地面,线路以高架形式沿京顺路向北,跨过机场南线、温榆河、枯柳树环岛、机场北线后转向东,沿顺于路敷设,在南法信府前街前由高架过渡到地下,沿顺义区府前街敷设,向东过潮白河后到达河东地区。
一期线路全长约38.3km,其中地下线24.6km,高架线13.7km。
北京地铁15号线路车站设置情况全线共设车站17座,地下车站13座,高架车站4座;车站表序号车站名称备注1 北沙滩站地下车站(土建未设计)2 奥林匹克公园站地下车站(土建未设计),8号线换乘3 安慧北里站地下车站(土建未设计)4 大屯路东站地下车站(土建未设计),5号线换乘5 指挥中心站地下车站(土建未设计)6 望京西站地下车站,13号线换乘7 望京地下车站,14号线换乘8 来广营东路站地下车站9 香江北路站地下车站10 孙河站高架车站11 新国展站高架车站12 新国展北站高架车站13 后沙峪车站高架车站14 南法信站地下车站15 顺西路站地下车站16 府前街站地下车站,S6线换乘17 河东站地下车站北京地铁15号线路工期计划北京地铁15号线一期工程计划在2009年3月开工建设,2013年7月建成通车,其中望京西~后沙峪区段(长约20.2km,地下线路长10.1km,高架线路10.1km,8座车站(4座地下车站,4座高架车站)计划于2010年底先期建成通车。
北京地铁15号线规划方案已获批:站点减少一个从北京市规划委获悉,地铁15号线规划方案已正式获得批复。
从13号线望京西站至顺义区河东站的一期工程,将率先开工建设。
与此前公布的线路全长约43.3公里、共设车站22座相比,获批的规划方案中,15号线长度有所增加,但车站减少1座。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4.10•【字号】京政发〔2022〕17号•【施行日期】2022.04.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的通知京政发〔2022〕17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现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人民政府2022年4月10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前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交通发展将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向更加注重各种交通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是全面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未来五年,新一轮技术革命将带来行业的深刻变革,国家系统布局“新基建”,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将加快交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
本规划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制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北京交通发展建设的总体要求、具体指标和主要任务,是指导“十四五”时期北京交通发展建设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是北京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北京交通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提升至73.1%,高峰时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数降低至5.48(2019年数据),“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理念深入人心,道路交通拥堵态势得到有效控制,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地铁建设全面提速15号线和房山线年内开建
地铁15号线和房山线年内开建
明年起至2015年争取一年开通一条地铁
地铁15号线和房山线有望在年内开工建设,地铁7号线和14号线计划今年开工,在建的4号线将于明年9月竣工开通,这是记者从召开的北京市加快地铁工程建设动员大会上获悉的。
“地铁建设要重排工期,全面提速。
”副市长陈刚表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北京奥运会后首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目前,本市轨道交通在建线路共有7条,包括4号线、6号线一期、8号线二期、9号线、10号线二期、亦庄线和大兴线,在建里程169公里,今年力争开工15号线和房山线。
市交通委副主任周正宇表示,按照规划,从明年起到2015年,北京将争取一年高水平开通一条地铁线路,2010年使北京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力争达到300公里。
地铁建设和征地拆迁工作将加快进度,在年底前4号线将完成土建主体结构的90%,全线设备安装完成总量的50%;大兴线完成大兴区段主体拆迁工作;9号线完成北京西站到军博站区间、六里桥站、军博站等站点的拆迁工作;亦庄线完成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内主要站点及其区间拆迁;6号线一期将完成朝阳区星火路、青年路、青年路到褡裢坡区间拆迁工作。
市规划委副主任周楠森则介绍,本市远景线网中11号、12号、16号、3号线规划工作已经启动,在轨道规划设计上体现“步行、自行车+地铁”的出行模式,尽可能使住宅分布在站点500米至1000米步行范围内,提供步行道、自行车道为居民提供直接、安全的路径前往地铁站,同时站点周边规划便利的公共设施。
J147
-地铁15号线
从颐和园出发,穿过清华大学,沿大屯路至望京后沿京顺路、顺于路至顺义城区,线路全长约43.3公里,共设车站22座。
一期工程由大屯路至府前街,全长约34公里,设车站16座,预计投资176亿元。
-地铁房山线
起点设在良乡城南长虹西路和苏庄大街(翠柳大街)交叉口,沿长虹东路向东至长于路北转,至世界公园站,最后至郭公庄站,与地铁9号线起点站衔接。
线路全长约24.7公里,
全线设车站11座,其中高架站9座,地下站2座。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