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小毛虫(--公开课)
- 格式:docx
- 大小:18.88 KB
- 文档页数:8
(完整版)22小毛虫(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22小毛虫》。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只小毛虫从孵化出来后,努力地吃树叶、吐丝结茧、化蛹成蝶的过程。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和自然界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词,能正确读写“小毛虫、努力、树叶、吐丝、结茧、化蛹、蝴蝶”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毛虫成长的过程。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认读与积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毛虫成长过程中的坚持与努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课件、生字卡片、作业本等。
2. 学具:学生课本、文具、生字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PPT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小毛虫、树叶、蝴蝶等词语,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2. 生字词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教师重点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认读。
3. 课文朗读: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4. 内容理解: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谈论小毛虫成长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小毛虫成长过程中的努力与坚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7. 作业布置: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小毛虫成长的过程,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小毛虫树叶吐丝结茧化蛹蝴蝶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小毛虫成长的过程。
2. 写一写自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但在生字词的学习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植物,了解它们成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2.小毛虫教学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轻歌曼舞、抛弃、笨拙、悲观失望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语段。
3、从小毛虫变成蝴蝶的故事中懂得一些道理。
(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对自己有信心,坚持下去,就会成功。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师:瞧,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一起出示蝴蝶和小毛虫的图片)你喜不喜欢他们?为什么?板书:小毛虫蝴蝶2、神奇的大自然把这两种外貌完全不同的昆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啊!小毛虫变成蝴蝶,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相信大家学了意大利著名艺术家——达芬奇写的《小毛虫》这篇短文后,对小毛虫一定会有新的认识。
3、出示课题: 22 小毛虫齐读二、整体感知,初步感知1、让我们借助拼音 , 开火车读读课文:想想:()的毛虫变成了()的蝴蝶。
2、正音:笨拙、时辰、轻盈。
2、交流:小毛虫:可怜、笨拙、不悲观(用文中的词)蝴蝶:灵巧、轻盈、色彩斑斓三、学习课文 1, 2 两小节1.自由读读第 1, 2 两节,想一想★为什么说小毛虫很可怜?用直线划出有关句子。
出示:只有它,可怜的小毛虫被抛弃在一旁,既不会跑,也不会飞。
( 指名读,交流 , 读了这句话你发现(知道)了什么?读了这句话我觉得 --) 小毛虫被谁抛弃了 ?师:那其他昆虫在干什么呢?读读课文。
(生:各种昆虫轻歌曼舞,飞的飞,跑的跑,又是唱,又是跳。
)师:你听,它们的歌声是那么轻快,你看,它们的舞姿是那么的优美,这样的的歌声和舞姿我们可以用“轻歌曼舞”来形容。
出示:轻歌曼舞这些昆虫们是多么的高兴,在尽情享受春天美好的时光。
怎样读好这句话?试一试。
指名读(师:谁来读读这句话?)师引读:所有的昆虫正在尽情地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它们轻歌曼舞,飞的⋯⋯,跑的⋯⋯,又是⋯⋯,又是⋯⋯,到处⋯⋯。
这一切对小毛虫来说是多么新奇呀!只有他既不会⋯⋯,也不会⋯⋯,还被扔在一旁,没有人搭理她,真是可怜!它被-- (出示:抛弃)谁来读好这句话 ?请你前后对照读 , 读出不同的语气。
22小毛虫,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毛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讲述了一只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成蝶的过程,充满了人文气息和童趣。
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结构清晰。
第一、二自然段写小毛虫笨拙地在叶片上挪动。
第三、四自然段写小毛虫尽心竭力编织茧屋并将自己裹进茧屋里。
第七自然段写小毛虫最终破茧成蝶的情景。
课文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角色形象。
一开篇就将“趴"着的小毛虫和“唱、跳、跑、飞”的大小昆虫进行对比,表现了小毛虫的貌不惊人,突出了小毛虫的笨拙。
最后一个自然段,用欣喜的笔调描写小毛虫变成了一只“灵巧、轻盈"的蝴蝶,这又与第二自然段中“笨拙”的小毛虫形象形成反差,突出了小毛虫的变化。
这些鲜明的对比,使故事情节变得更加生动。
文中两处独白式的心理描写,含义深刻,凸显文章主旨,也让小毛虫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
课文配有3幅色彩艳丽的插图。
第一幅图中,小毛虫趴在叶片上探头探脑,好奇地打量着周围一切。
蚂蚁、瓢虫、蜜蜂等昆虫开心唱跳、欢快飞舞。
第二幅图中,小毛虫织成茧屋把自己裹了进去。
第三幅图描绘了小毛虫变成美丽的蝴蝶翩然而飞的画面。
3幅插图形象地呈现了小毛虫从结茧到羽化成蝶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讲述故事。
【学情分析】已知点:学生已开始接触“借助提示讲故事"的训练,“提示”从直观的图画到抽象的文字,从较为详细的信息到简单的信息,所要求学生讲的内容从片段、重点内容到完整的故事,学生对“借助提示讲故事"已得到多次训练,掌握了一定的方法。
生长点: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本节课的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现有能力,预测学生潜在发展能力,找准使学生“跳一跳”摘到苹果的目标定位。
因此本课的“借助提示讲故事"的训练,应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逐步加深,把立足点放在借助提示梳理故事内容,按顺序完整讲述故事,做到不遗漏重要内容,以实现学生“借助提示讲故事”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大单元】22《小毛虫》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小毛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定位课标分析识字与写字1.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本单元42个,其中800个左右会写,本单元34个。
→本文要求学生会写“整、抽"等8个字,会写“毛虫、叶子”等11个词语。
要求会认读“昆、怜"等15个生字,其中包括多音字“尽”。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注意“整、抽"等字的间架结构。
3.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阅读与鉴赏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读好短文中小毛虫的情感和语气。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图画阅读。
→借助关键词句和插图,说出小毛虫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试着讲出小毛虫的故事。
3.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任务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小毛虫的内心独白,明白其中的道理。
表达与交流1.学习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
→敢于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材分析文本位置:《小毛虫》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小毛虫》是本单元第四篇课文。
是意大利的着名艺术家达·芬奇写的。
文章描写了一只小昆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的变化过程,从而告诉人们: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将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
课文从一开始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小毛虫的貌不惊人及行动的迟缓;到小毛虫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最后一节作者用欣喜的笔调写了小毛虫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内容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只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的过程,充满了人文气息和童趣。
22小毛虫(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小毛虫这一可爱的小生物;2. 激发学生对小毛虫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小毛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2. 引导学生观察小毛虫的生长过程,了解其蜕变现象。
教学活动:1. 展示小毛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2. 分享小毛虫的生长过程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其蜕变过程;3.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毛虫的了解和观察。
第二章:小毛虫的饮食习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毛虫的饮食习性;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爱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小毛虫的食性及其对植物的影响;2. 引导学生思考小毛虫饮食习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教学活动:1. 讲解小毛虫的食性,让学生了解其对植物的影响;2. 组织学生讨论小毛虫饮食习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3.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毛虫饮食习性的观察和思考。
第三章:小毛虫的生长过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毛虫的生长过程;2.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小毛虫的生长阶段及其特点;2. 引导学生观察小毛虫的生长过程,培养其观察能力。
教学活动:1. 讲解小毛虫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其生长特点;2. 组织学生观察小毛虫的生长过程,记录其变化;3.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毛虫生长过程的观察和感受。
第四章:小毛虫的蜕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毛虫的蜕变过程;2. 培养学生对生命奇迹的敬畏之心。
教学内容:1. 介绍小毛虫的蜕变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2. 引导学生关注小毛虫蜕变的奇迹。
教学活动:1. 讲解小毛虫的蜕变过程,让学生了解其生物学意义;2. 组织学生观察小毛虫的蜕变过程,感受生命奇迹;3.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毛虫蜕变的观察和感悟。
第五章:课程总结教学目标: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激发学生对小毛虫及相关生态环境的继续关注。
教学内容:1. 回顾小毛虫的形态特征、饮食习性、生长过程及蜕变;2.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关爱意识。
22小毛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课题《小毛虫》课时安排1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内容分析《小毛虫》是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为小朋友写的寓言故事。
文章描写了一条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成蝶的变化过程。
通过描写小毛虫的成长过程,告诉每个孩子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唯有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设计理念1、由图片引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2.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既能学会本课的生字,又对学习方法有所总结,还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3、重难点字教师范写指导,其余生字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书写,提高识字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4、通过提问和朗读的方式细读文本,既能感知文本内容,又能能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小毛虫》是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为小朋友写的寓言故事。
文章描写了一条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成蝶的变化过程。
通过描写小毛虫的成长过程,告诉每个孩子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唯有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教学目标L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积累词语“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积累词语“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师生活动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新课L (出示各种蝴蝶图片)师:春天来了,小朋友,你们看一一看到了什么?2.(出示小毛虫的图片)师:再看看这是什么?它就是蝴蝶小时候的样子。
(板书:小毛虫瑚蝶)3.神奇的大自然把这两种外貌完全不同的昆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小毛虫变成蝴蝶,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小毛虫是怎样变成美丽的蝴蝶的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由图片引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完整版)22小毛虫(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特征,学会用尺子和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能准确地识别各种角。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角的特征,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 学会用尺子和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能准确地识别各种角。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角的特征,学会用尺子和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尺子、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直尺、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毛毛虫吃苹果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毛毛虫吃苹果的过程,发现毛毛虫每次吃苹果都会绕一个角,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
2. 自主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角板上的角,让学生尝试用量角器量一量各个角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2)学生分组讨论,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讲解角的特征,让学生明白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同时,教师示范如何用尺子和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4.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角的图片,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并判断角的大小。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六、板书设计角的特征: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1. 让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2. 让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
3. 读取另一边所对的刻度值。
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的角,并填写在括号里。
( ) 30° ( ) 60° ( ) 90°2. 题目:判断下面的角的大小。
( ) 30° ( ) 60° ( ) 90°答案:1. (√ )(√ )(√ )2. (√ )(√ )(√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毛毛虫吃苹果的故事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2小毛虫(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小毛虫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小毛虫的外貌特征。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小毛虫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小毛虫的外貌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小毛虫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教学活动:1. 向学生展示小毛虫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小毛虫的外貌特征。
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小毛虫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了解。
3.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小毛虫的特点和重要性。
第二章:小毛虫的成长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小毛虫的成长过程。
2. 学生能够描述小毛虫从卵到成虫的转变过程。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小毛虫的成长过程,包括从卵到成虫的转变过程。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小毛虫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小毛虫的成长过程,并展示相关图片或实物。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小毛虫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3.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小毛虫成长过程中的适应能力和变化。
第三章:小毛虫的食性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小毛虫的食性。
2. 学生能够描述小毛虫的食物来源和食性特点。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小毛虫的食性,包括它们所吃的植物种类和食物来源。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小毛虫的食性特点,如口器的形状和取食行为。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小毛虫的食性,并展示相关图片或实物。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小毛虫的食性特点,如口器的形状和取食行为。
3.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小毛虫食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小毛虫的防御机制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小毛虫的防御机制。
2. 学生能够描述小毛虫如何保护自己免受天敌的威胁。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小毛虫的防御机制,包括保护色、伪装和有毒毛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小毛虫的防御机制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小毛虫的防御机制,并展示相关图片或实物。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小毛虫的防御机制的特点和作用。
小毛虫(公开课教案)教案一:小毛虫教学目标:1. 了解小毛虫的特点和生活方式。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3. 学习使用简单的科学工具。
教学内容:1. 小毛虫的外形和特点。
2. 小毛虫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
3. 使用放大镜观察小毛虫。
教学准备:1. 放大镜。
2. 小毛虫标本或观察孵化箱。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用一个小瓶子装入一只小毛虫,逐渐放大镜逐步接近瓶子。
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看到什么有趣的东西?”学生可以先自由发言,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进一步讨论,引导他们接触小毛虫的主题。
步骤二:观察与描述(10分钟)教师将小毛虫标本放在放大镜下,让学生仔细观察小毛虫的外形和特点。
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小毛虫的身体结构,例如:长满细毛的身体、有足、有触角等。
步骤三:介绍小毛虫(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多媒体材料介绍小毛虫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
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小毛虫生活在哪些地方?”“小毛虫吃什么?”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步骤四:让学生操作(15分钟)教师将小毛虫标本或观察孵化箱分发给学生,让他们亲自观察小毛虫。
教师可以给予一些建议和指导,例如:“你们可以用放大镜看小毛虫的细节”、“小毛虫在移动的时候你们注意到什么变化吗?”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和发现。
步骤五: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对小毛虫的观察和体验,让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写在学习日记或作业本上。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小毛虫是如何移动的?”“小毛虫的细毛有什么作用?”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并写下自己的观点。
步骤六:拓展活动(10分钟)教师可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可以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昆虫进行观察和研究,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毛虫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培养了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通过操作实物和使用工具,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和发现。
22小毛虫(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毛虫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命奥秘。
教学内容:1.小毛虫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
2.小毛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3.小毛虫与人类的互动关系。
教学准备:1.小毛虫标本或图片。
2.记录用的笔记本和笔。
3.小毛虫生命周期挂图或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发现小毛虫的存在。
2.提问:你们知道小毛虫是怎么样生长的吗?二、小毛虫的生长过程(10分钟)1.通过PPT或挂图,向学生介绍小毛虫的生长过程。
2.引导学生观察小毛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并记录下来。
3.提问:小毛虫在生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意义是什么?三、小毛虫的生命周期(10分钟)1.通过PPT或挂图,向学生介绍小毛虫的生命周期。
2.引导学生观察小毛虫的变态过程,并记录下来。
3.提问:小毛虫的生命周期有哪些阶段?这些阶段的特点是什么?四、小毛虫与人类的互动关系(10分钟)1.引导学生探讨小毛虫与人类的互动关系。
2.提问:小毛虫对人类有哪些益处?有哪些害处?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些害处?五、总结(5分钟)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2.强调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记录。
教学反思:本次公开课教案以小毛虫为主题,通过观察和记录小毛虫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命奥秘。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小毛虫与人类的互动关系,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的生物与人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重点关注的细节:小毛虫的生命周期补充和说明:一、卵阶段小毛虫的卵通常产在植物的叶子上,卵的颜色和形状因种类而异。
卵的大小一般在1毫米左右,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扁平形等。
卵的外壳坚硬,可以保护卵内的胚胎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22小毛虫(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小毛虫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小毛虫的特征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小毛虫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小毛虫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征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小毛虫的了解和观察结果1.3 教学活动:展示小毛虫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小毛虫的特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小毛虫的了解和观察结果第二章:小毛虫的生命周期2.1 教学目标:学生了解小毛虫的生命周期学生能够描述小毛虫从卵到成虫的过程2.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小毛虫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阶段引导学生了解小毛虫在不同阶段的外形和生活习性2.3 教学活动:向学生讲解小毛虫的生命周期,并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小毛虫在不同阶段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小毛虫生命周期的理解第三章:小毛虫的饮食习性3.1 教学目标:学生了解小毛虫的饮食习性学生能够描述小毛虫喜欢的食物和进食方式3.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小毛虫的饮食习性,包括它们喜欢的食物和进食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小毛虫如何选择食物和消化食物的过程3.3 教学活动:向学生讲解小毛虫的饮食习性,并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小毛虫喜欢的食物和进食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小毛虫饮食习性的理解第四章:小毛虫的防御机制4.1 教学目标:学生了解小毛虫的防御机制学生能够描述小毛虫如何保护自己免受天敌的侵害4.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小毛虫的防御机制,包括保护色、伪装和毒素等引导学生了解小毛虫如何利用这些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4.3 教学活动:向学生讲解小毛虫的防御机制,并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小毛虫如何保护自己免受天敌的侵害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小毛虫防御机制的理解第五章:小毛虫的生态环境5.1 教学目标:学生了解小毛虫的生态环境学生能够描述小毛虫生活的环境和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5.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小毛虫生活的环境和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小毛虫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5.3 教学活动:向学生讲解小毛虫的生态环境,并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小毛虫生活的环境和它们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小毛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理解第六章:小毛虫的适应能力6.1 教学目标:学生了解小毛虫的适应能力学生能够描述小毛虫如何适应不同环境的变化6.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小毛虫的适应能力,包括它们如何应对温度、湿度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变化引导学生了解小毛虫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策略6.3 教学活动:向学生讲解小毛虫的适应能力,并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小毛虫如何适应不同环境的变化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小毛虫适应能力的理解第七章:小毛虫的变态发育7.1 教学目标:学生了解小毛虫的变态发育过程学生能够描述小毛虫如何从幼虫阶段转变为成虫阶段7.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小毛虫的变态发育过程,包括蛹化和成虫羽化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小毛虫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外观和生活习性的变化7.3 教学活动:向学生讲解小毛虫的变态发育过程,并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小毛虫如何从幼虫阶段转变为成虫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小毛虫变态发育的理解第八章:小毛虫的生态意义8.1 教学目标:学生了解小毛虫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学生能够描述小毛虫对植物和生态系统的贡献8.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小毛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包括它们作为食物来源对其他生物的支持引导学生了解小毛虫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传播的作用向学生讲解小毛虫的生态意义,并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小毛虫对植物和生态系统的贡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小毛虫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的理解第九章:小毛虫的观察与记录9.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和记录小毛虫的行为和生长过程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和记录的方法来了解小毛虫的生活习性9.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观察和记录小毛虫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观察小毛虫的行为和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9.3 教学活动:向学生讲解观察和记录小毛虫的方法和技巧,并展示相关的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小毛虫的行为和生长过程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记录结果,讨论对小毛虫生活习性的理解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小毛虫的知识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小毛虫的理解和感受10.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小毛虫的知识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小毛虫的理解和感受组织学生进行课程总结,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小毛虫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他们对于小毛虫的疑惑让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第十一章:小毛虫的观察实践11.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在实际环境中观察小毛虫的行为和生长过程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方法来深入了解小毛虫的生活习性1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如何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小毛虫引导学生了解观察小毛虫时需要注意的事项11.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寻找小毛虫并观察它们的行为和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分享他们的发现和对小毛虫生活习性的理解第十二章:小毛虫的保护与关爱12.1 教学目标:学生了解保护小毛虫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小毛虫保护的想法和措施12.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保护小毛虫和生态环境的方法和措施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小毛虫生存环境的影响12.3 教学活动:向学生讲解保护小毛虫和生态环境的方法和措施,并展示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小毛虫保护的行动组织学生分享他们对小毛虫保护的想法和措施第十三章:小毛虫的故事分享13.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分享关于小毛虫的故事和经历学生能够通过故事表达自己对小毛虫的理解和感悟13.2 教学内容:向学生鼓励分享自己关于小毛虫的故事和经历引导学生通过故事表达自己对小毛虫的理解和感悟13.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故事分享,让学生讲述自己关于小毛虫的故事和经历引导学生通过故事表达自己对小毛虫的理解和感悟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传递的信息和价值观第十四章:小毛虫的手工制作14.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加深对小毛虫的认识学生能够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14.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小毛虫的手工制作活动和材料准备引导学生了解手工制作活动对小毛虫认识的作用14.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毛虫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小毛虫的认识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制作出具有特色的小毛虫作品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5.1 教学目标: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小毛虫的知识和活动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小毛虫的理解和感悟1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总结小毛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小毛虫的理解和感悟15.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课程总结,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小毛虫的理解和感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他们对于小毛虫的疑惑让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小毛虫的知识点,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
22.小毛虫(2016公开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生字“悲、羡、慕、竭、茧、裹、辰”;正确书写“羡、慕”;理解并积累“雾霭、时辰、羡慕、悲观失望、尽心竭力”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小毛虫的尽心竭力和发现自己变化后的惊喜。
3.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尽心竭力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坚持下去一定会取得成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知道这条小毛虫趴在一片叶子上观察到——(各种昆虫轻歌曼舞,飞的飞,跑的跑,又是唱,又是跳……到处生机勃勃)。
而自己——(被抛弃在一旁,既不会跑,也不会飞。
)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
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觉得自己就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
)尽管如此,小毛虫——(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它们。
)
二、学习第3、4小节,感受小毛虫工作的尽心尽力
1.感受小毛虫的“不悲观失望”和“不羡慕它们”
(1)学生借助拼音拼读词语
师:句子中有两个生字组成的词语,自己借助拼音,学一学。
(句子中生字带有拼音)
师:谁来拼(开火车拼读音节)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评价:声音非常响亮)
师:是呀,尽管他的状况是那么的糟糕,可是小毛虫——
(2)理解“悲观”
师:(出示词卡:悲观失望)“悲”是个生字,你怎么记的是呀,跟心情有关的字,很多都是“心字底”或“竖心旁”。
“悲观”也叫失望,是对自己没有(信心)一起读词。
(3)理解“羡慕”
师:(出示词卡:羡慕)“羡”你是怎么记的拿起手,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慕”上面是一个莫,羡慕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因此下面是一个变形的“心”字,卧钩变成了竖钩,最后两个小点并排坐。
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师:在生活中,你曾经羡慕过谁为什么羡慕呢(抽3个学生)
师:小毛虫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它们。
这里的它们是指谁小毛虫不羡慕它们什么引导:都是会飞的,有会跳的、会唱的吗
练习说话:小毛虫不羡慕(谁会干什么)。
师:是的,别人轻歌曼舞的本领,它一点也不想要。
师:让我们把词语放到句子中再读读。
(4)联系课文,理解“尽管如此”意思
师:尽管如此,(媒体出示:(这样))“如此”的意思就是“这样”,“尽管如此”就是尽管怎么样,小毛虫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它们
出示:尽管小毛虫(),但是它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它们。
师:我们要读懂它,联系课文前面两小节的内容想一想,说一说。
(既不会跑,也不会飞;既不会唱,也不会跳;被抛弃了;很笨拙;)(引导:真不错,会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来说。
)
2.学习句子2,了解小毛虫懂得道理
(1)师:小毛虫为什么不悲观失望,不羡慕别人(指名读,评价:它,后面有个逗号,注意停顿了)
(2)了解小毛虫懂得道理
师:注意这里有个冒号,冒号后面就表示小毛虫懂得的内容。
【板书:懂得】
师:小毛虫懂得什么——(生读句子)
师:七星瓢虫该做什么事蚯蚓该做什么事蜜蜂该做什么事.那么它该做什么呢(指名读)
(3)看图理解“纤细的银丝、牢固的茧房”
师:吐怎样的银丝(“纤细的银丝”泛红)织怎样的茧房(“牢固的茧房”泛红)
师:谁能读好这两个词组注意“的”要读得又轻又短。
(师领读)
师:(出示图片:纤细的银丝)瞧,多么纤细的银丝,比头发丝还要细。
一起读词。
师:(出示图片:茧房)有些昆虫的幼虫,在变成蛹之前吐丝,编织成的壳就叫“茧”,这就是茧房。
一起读词。
师:把词组送回句子,再读一读。
(指名读)(真得真流利!词儿能连着读了!)(生齐读)
师:小毛虫该做什么用一个词就是——“吐丝结茧”。
【板贴:吐丝结茧】
3.学习句子3,理解“尽心竭力”
(1)师:小毛虫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谁来读读,小毛虫是怎么吐丝结茧的(学生交流,评价:不仅句子找对了,读得也很正确。
)
(2)自己读一读,把句子读正确。
(指名读)(你的声音可真响亮!)
(3)理解“尽心竭力”
师:能用句子中的一个词说说,小毛虫是怎么工作的吗【板贴:尽心竭力】
师:开一列小火车读读词语。
(出示词卡,开火车读词语)
师:“竭”是个生字,谁能用换部首的方法来记
师:“尽”的意思是(媒体出示:(用尽))“心”的意思是(心思)“竭”在字典中有这样几个意思,应该选哪一项(媒体出示:①同“尽”,用尽②干枯)“竭”也是“用尽”的意思。
“力”的意思是(力气)“尽心竭力”是什么意思(费尽了心思,用尽了力气)
师:借助字典老师,先理解词语中的关键字,再理解整个词语,这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
(4)生读句子,圈划词语。
师:句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小毛虫“尽心竭力”地工作着,请你再读读句子,用小圆点圈出有关词语。
(媒体泛红:一刻也没有迟疑
.......)
师:(追问:“一刻也没有迟疑”的意思是是呀,小毛虫一点也不休息,日夜不停地工作着,真是尽心竭力。
你来读这句句子。
(我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小毛虫工作的尽心竭力!)
师:还有那些词写出了小毛虫“尽心竭力”地工作着,读读第二句话,你肯定会有发现的
(媒体泛红:织啊,织啊
.....)
师:当各种昆虫轻歌曼舞,飞的飞,跑的跑,又是唱,又是跳时,它在——(生:织啊,织啊……)当其它昆虫抛弃它的时候,它不放弃,依然在——(生:织啊,织啊……)这么细的丝,断了,小毛虫继续――(生:织啊,织啊……)你瞧,作者连用了两个“织啊,织啊”写出了小毛虫尽心竭力地工作着。
师:男生来读读这几句话。
(媒体泛红:从头到脚裹进温暖的茧子里)
.............
师:纤细的银丝,织成这样的牢固的茧房,得尽心竭力地织多长时间啊!最后小毛虫把自己从头到脚——(生:裹进了温暖的茧子里)
师:女生来读读这几句话。
(5)学习“裹”。
师:(出示生字卡片:裹)句子中有个生字,谁来拼看老师写这个字,用衣服把苹果包起来,就是“裹”。
拿起小手,写一写这个字。
(6)指导朗读。
师:来,让我们齐读这一节,读出小毛虫的尽心竭力。
三、学习第5小节,体会蝴蝶的轻盈、灵巧和色彩斑斓。
1.小毛虫尽心竭力地吐丝结茧,终于变成了美丽的蝴蝶,自己轻声地读读课文的第5小节,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1)读句子
师:谁来读读这段话(你真棒!不仅读准字音,而且长句子也都读正确读流利了!)
(2)理解“时辰”“雾霭”
师:时辰到了,时辰就是——,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一个好方法。
师:“霭”在字典中是什么意思呢(云气)“雾霭”就是——(雾气)“雾霭”和天气有关,所以这两个字都是(雨字头)
2.小毛虫清醒过来后,发现自己有了什么变化呢【板贴:发现】自己再读读这一小节,找一找有关句子。
(引导:小毛虫发现……,把话说完整)
媒体泛红:生出一对轻盈的翅膀,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
师:以前它既不会跑,也不会飞,现在它身上生出了一对——(生: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板书:轻盈】
(启发:师:他还发现,只要……)
媒体泛红:竟像一团绒毛,从叶子上飘然而起
师:以前它挪动一点点,就要费上九牛二虎之力。
可是,现在它——(生:舞动一下双翅,竟像一团绒毛,从叶子上飘然而起。
)
师:像绒毛那样轻,多灵巧、轻盈啊!再读读这句句子。
(启发:师:以前它是一条笨手笨脚的小毛虫,在,他发现……)
媒体泛红: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
师:以前它是一条笨手笨脚的小毛虫,现在它——(生: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板书:灵巧】
师:“灵巧”的意思是发现吗它和哪一个词语正好组成一对反义词(笨拙)
3.朗读指导
师:对于自己的发现,小毛虫的心情是怎样的
师:(生:高兴)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那就请你读出高兴的语气。
(你把这份喜悦读出来了!)
师:对于自己的发现,除了高兴,小毛虫的心情还是怎样的(惊奇)那就请你读出惊奇的语气。
师:可怜笨拙的小毛虫,变成了灵巧、轻盈的蝴蝶,又惊又喜,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读这一段。
(配上音乐,学生齐读)
四、巩固拓展,运用语言
1.借助板书,梳理内容
师:(点着板书)原本可怜、笨拙的小毛虫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别人,尽心竭力地吐丝织茧。
经过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它最终变成了一只灵巧、轻盈的蝴蝶。
2.明理
师:从小毛虫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师:是呀,遇到困难不悲观失望;不羡慕别人,自己尽心竭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最终,它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3.介绍作者
师:这个故事是意大利有名的艺术家达芬奇特意为我们小朋友写的。
达芬奇刚开始学画时,用了6年时间练习画鸡蛋,开始,他也受到了别人的嘲笑,但他尽心竭力地画画,后来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画家。
达芬奇想借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当别人抛弃你的时候,千万不要悲观失望,也不要羡慕别人,要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一定会取得成功。
【板书设计】
22 小毛虫
小毛虫蝴蝶
观察
挪动
懂得
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