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9
第六章:同化产物的运输与分配第一节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一、有机物运输的途径(一)短距离运输:是指细胞内以及细胞间的运输,距离在微米与毫米之间。
1.胞内运输:分子扩散、原生质环流、细胞器膜内外的物质交换、囊泡的形成及囊泡内含物的释放。
2.胞间运输(1)共质体运输:通过胞间连丝的运输。
(2)质外体运输:细胞壁、细胞间隙、导管中运输。
(3)质外体与共质体之间的运输(物质进出质膜的运输)(二)长距离运输是指器官之间、源库之间的运输,需要通过输导组织,距离从几厘米到上百米。
植物体各器官之间的物质需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长距离运输。
输导组织(维管束)中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为物质长距离运输的两条主要通道。
环割法:叶片生成的物质可以通过韧皮部向下输送;根部可以通过木质部向上输送物质。
蒸汽环烘实验同位素示踪法横向运输(侧向运输)物质运输的一般规律盐类等无机物:由木质部上运;由韧皮部下运;糖等有机物:由韧皮部上运或下运;含N有机化合物:由木质部或韧皮部上运;春季树叶展开前,糖等有机物:由木质部上运。
;组织与组织之间:物质通过被动或主动转运侧向运输;也有例外。
二、同化产物运输的主要形式蚜虫吻刺法:筛管直径20-30μm,蚜虫口针可准确地插入筛管吸取韧皮部汁液。
切断口针,韧皮部汁液可源源不断地从切口端流出,流出的速率基本与韧皮部内物质运输的速率相似。
收集汁液分析成分。
主要形式:碳水化合物:蔗糖(主要形式),绵子糖,水苏糖和毛蕊花糖。
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等。
氨基酸和酰胺:特别是Glu、Asp、Gln和Asn。
磷酸核苷酸和蛋白质:如蛋白激酶、硫氧还蛋白、遍在蛋白(与蛋白质周转有关)等。
植物激素:乙烯除外。
糖醇:如甘露醇、山梨醇等。
无机离子:如钾、磷、氯等。
阳离子中K+最多,可能与有机酸共同维持筛管汁液的离子平衡;阴离子中不含NO3-。
ATP:说明运输过程需要能量供应。
为什么蔗糖是韧皮部运输物质的主要形式?蔗糖及其它一些寡聚糖是非还原糖,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具有较还原糖更大的稳定性;蔗糖水解时能产生相对高的自由能。
※有机物运输的部位筛管●韧皮部薄壁细胞普通伴胞伴胞转移细胞中间细胞※运输形式:蔗糖※运输方向●方向:从源向库运输。
▲代谢源(源)→成熟展开的叶片(光合产生有机物)▲代谢库(库)→幼嫩、衰老、为展开的叶片▲既可横向,也可纵向运输。
(双向运输)※运输速率●比集转运率:单位截面积韧皮部或筛管在单位时间内运输有机物的质量g/(cm2·h)※韧皮部装载: 同化物从合成部位进入筛管的过程。
→伴胞类型、有机质形式质外体途径:伴胞类型为普通伴胞或转移细胞●装载的途径共质体途径:伴胞类型为居间细胞●装载机理:AH+-A TP胞外H+增加→形成质子动力势→蔗糖质子同向运输器→H+与蔗糖同时装载※韧皮部卸出: 光合同化物从SE-CC复合体进入库细胞的过程。
→是否有胞间连丝共质体途径: SE-CC与周围细胞间有胞间连丝●卸出途径质外体途径: SE-CC与周围细胞间缺少胞间连丝※韧皮部运输的机制●压力流动学说▲源端:水势降低,吸收水分,膨压增加▲库端:水势提高,水分流出,膨压降低。
▲源库间产生压力梯度,光合同化物可源源不断地由源端向库端运输。
▲三个条件:A:源库两端存在溶质的浓度差;B:源库两端存在着压力差;C:源库之间有畅通的运输通道。
▲二个特点:A:在一个筛管中运输是单向进行的;B:运输不直接消耗代谢能量。
※源和库的关系●源与库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源和库的量度▲源强的量度源强: 是指源器官同化物形成和输出的能力。
A.光合速率B.磷酸丙糖的输出速率C. 蔗糖的合成速率:▲库强的量度库强: 是指库器官接纳和转化同化物的能力。
库强=库容*库活力↓↓物理指标生理指标●源库关系▲源是库的供应者,而库对源具有调节作用。
库源两者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
①源限制型源小库大,疏花疏果②库限制型库小源大,保花保果(环割)③源库互作型(共同限制型)同时增大源和库。
※同化物分配规律①按源库单位分配②优先分配生长中心③就近分配④同侧运输※影响有机物运输的因素●内因:伴胞的类型●环境因素:温度光照水分矿质元素激素。
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一、练习题目(一)填空1.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短距离运输的途径是______ 、_____ 、_______。
2.植物体内有机物质长距离运输的途径是______。
3.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的最好形式是______。
此外,蔷薇科果树的运输物质还有_______。
4.筛管汁液中,含量最高的有机物质是______,含量最高的无机离子是______。
5.证明有机物质长距离运输途径是韧皮部筛管的最好方法是:______、______。
6.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的方向有______ 、______、______。
7.有机物质总的分配方向是______ 。
8.有机物质被动运输的学说是_____,提出者是______。
9.H.Devries认为,有机物质运输的动力可能是______。
10.载体参与有机物质向韧皮部装载的过程,其依据是______、______ 、______。
11.说明有机物质主动运输的学说有______ 、______ 、______ 。
12.根据源库关系,当源大于库时,产量提高受制于______ ;当库大于源时,产量提高受制于______ ;增源增库均能增产的类型是______。
13.植物体内物质的分配是按______进行的。
14.水稻、小麦抽穗后,剪去部分叶片,穗部增重______;剪去穗后,叶片光合产物输出______,光合速率明显______。
15.源叶内无机磷含量高时,促进光合初产物从____到_____ 的输出,促进细胞内______的合成。
16.同化物从绿色细胞向韧皮部装载的途径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韧皮部筛管。
17.在甜菜块根中,K+/Na+比例调节淀粉与蔗糖的变化。
当比值高时,有利于_______的积累;当比值低时,有利于_____的增加。
18.营养生长期,供N过多时,植物体内______增多,而_________减少,因而容易引起植株徒长。
19.叶片内的蔗糖分为两种状态:______、______。
20.刺激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1.伴细胞与筛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连,伴细胞的作用是为筛细胞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2.影响同化物分配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3.昼夜温差对同化物分配产生明显影响,凡是______,同化物向籽粒分配明显降低。
24.蔗糖在源端装载靠载体完成,有两种模型是:______、______。
25.源一库单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26.C/N比值高时为______代谢,C/N比值低时为______代谢。
27.除蔗糖外,还可作为有机物质运输的糖类尚有______、______ 、______。
28.____细胞的发现,支持了Műnch的压力流动学说。
29.在筛管汁液中存在的内源激素是______。
30.通常,可将植物的产量分为______、______。
31.甜菜叶内蔗糖浓度的阈值是______。
32.要想提高经济产量,必须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1.在筛管汁液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 )(1)葡萄糖、(2)蔗糖(3)果糖(4)苹果酸2.P—蛋白存在于( )(1)导管(2)管胞(3)筛管(4)伴胞3.在蔷薇科果树的筛管汁液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 )(1)山梨醇(2)松柏醇(3)半乳糖(4)葡萄糖4.在筛管中蔗糖运输速率最快的植物是( )(1)南瓜(2)葡萄(3)莱豆(4)甘蔗5.对有机物质运输贡献最大的细胞是( )(1)通道细胞(2)保卫细胞(3)转运细胞(4)分泌细胞6.哪种实验表明筛管具有正压力,为压力流动学说提供证据( )(1)伤流(2)环割(3)蚜虫吻针(4)蒸腾7.筛管细胞内外的H+浓度是( )(1)外高内低(2)外低内高(3)相等(4)不一定8.筛管细胞内外的pH水平是( )(1)外高内低(2)外低内高(3)相等(4)不一定9.筛管细胞内外的K+浓度是( )(1)外高内低(2)外低内高(3)相等(4)不一定10.属于代谢源的器官是( )(1)根系(2)果实(3)嫩叶(4)成叶11.在筛管汁液中,含量最高的金属离子是( )(1)Mg2+(2)Ca2+(3)K+ (4)Zn2+12.生长阶段的大豆叶片,相当于全叶的l/3—2/3之间,有机物质的运输方向是( )(1)向内(2)向外(3)不动(4)既向内又向外13.温度影响同化物运输的方向,当气温高于土温时(1)利于向茎顶运输(2)利于向根运输(3)平均分配(4)不一定14.在绿色细胞内,与同化物输出有直接关系的酶类是( )(1)蔗糖酶(2)蔗糖合成酶(3)丙糖磷酸异构酶(4)蔗糖—6—磷酸合成酶(5)磷酸蔗糖磷酸酯酶15小麦具有源、库双重特性的器官或部位是( )(1)幼穗(2)幼叶(3)绿茎(4)老茎(5)绿色叶鞘16.一年生植物在全部生命活动过程中,具源库双重特性的器官有( )(1)根(2)种子(2)花(4)叶片(5)果实17.压力流动学说不能很好解释的问题是( )(1)双向运输(2)能量供应(3)植物体内实际压力势差(4)高速率运输(5)长距离运输18.促进同化物运输分配的元素是( )(1)K (2)B (3)P (4)Ca (5)Mg19.秋季瓜果的品质风味好于夏季的原因是( )(1)养分充足(2)水分充足(3)阳光充足(4)昼夜温差较大(5)湿度适宜20.韧皮部汁液中含有( )(1)糖类(2)有机酸(3)氨基酸和酰胺(4)多肽和蛋白质(5)核苷酸和核酸21.绝大多数有机物质在韧皮部,的运输方向是( )(1)从源到库(2)从库到源(3)纵向、双向运输(4)横向运输(5)无极性运输22.解释有机物主动运输机理的学说有( )(1)压力流动学说(2)电渗学说(3)细胞质泵动学说(4)P—蛋白收缩学说(5)淀粉—糖互变学说23.水稻抽穗后,与穗组成源—库单位的叶片是( )(1)剑叶(2)倒2叶(3)倒3叶(4)倒4叶(5)倒5叶24.能促进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的激素是( )(1)IAA (2)GA (3)CTK (4)ABA (5)ETH25.有机物在韧皮部的装载受载体调节的依据有( )(1)被装载物无选择性(2)被装载物有选择性(3)需能量供应(4)无饱和效应(5)具饱和效应26.植物体内有机物质分配的特点是( )(1)按源-库单位(2)就近供应(3)同侧运输(4)优先分配生长中心(5)成熟叶片之间无供应关系(三)判断l,单位时间内被运输溶质的总重量叫溶质运输速度。
2.木质部中的无机物只向上运输,韧皮部中的有机物质只向下运输。
3.叶片中的同化物所以能向筛管中转移,因为叶细胞蔗糖浓度比筛管内高。
4,早春未展叶之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部是有机物质输出的源。
5.小麦去穗后,旗叶光合速率明显提高。
6.硼能促进蔗糖的合成,提高可运态蔗糖所占比例。
7.植物体内的同化物只能进行极性运输。
8.如将黄瓜的茎从地上部切去,从切口处流出很多汁液,这说明筛管内有很大的正压力。
9.山梨糖是蔷薇科果树有机物质运输的最好形式。
10,最早进行环割实验的科学家是意大利的Malpighi。
11.K能促进糖类转化成淀粉,因此有利于同化物的运输。
·12.由于蔗糖是有机物质运输的最佳形式,所以叶内蔗糖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运输的多少与快慢。
(四)名词转运细胞压力流动学说代谢源生物产量出胞现象电渗学说代谢库经济产量环割或环剥细胞质泵动学说源一库关系经济系数比集运量P蛋白收缩学说源库单位协同转移三元复合体生长中心(五)问题1.有机物质运输在植物生活中有何意义?2. 为什么说蔗糖是有机物质运输的最好形式?3.试列举山梨醇是木本蔷薇科果树有机物质运输形式的证据。
4.试评价说明有机物质运输动力的几种学说。
5.简述有机物质分配的基本规律。
6.简述作物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
7.什么是经济产量?其物质来源于何处?从光合产物分配的观点分析如何提高作物的经济产量。
8.简述对有机物质运输影响最大的营养元素的作用。
9.简述植物激素对有机物质运输分配的影响及其可能机理。
10.有人研究干旱对灌浆期小麦旗叶同化物分配的影响,测定结果列于表6-1中所给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表6—1 14C—同化物在供水与缺水小麦植株中的分配状况(旗叶引入14CO2后24h 测定)┌────┬────────┬────────┐│器官│供水植株(%) │缺水值株(%) │├────┼────────┼────────┤│旗叶│26.4±3.8 │57.4±4.3 ││穗│34.7±3.9 │33.7±3.5 ││上部节间│ 5.2±0.9 │ 3.0±0.9 ││下部节间│17.5±2.1 │ 2.9±1.2 ││根│16.3±2.7 │ 3.1±0.6 │└────┴────────┴────────┘11.一株马铃薯在100d内块茎增重250g,其中有机物质占24%。
据估算,地下茎韧皮部横截面积为0.004cm2,试求同化物运输的比集运量。
12.用14C测得同化物运输速度为0.6m/h,已知被运汁液中同化物的浓度为10%(w/v),并测得韧皮部横截面积为0.004cm2,试问80d内马铃薯块茎可增重至多少g(假定马铃薯块茎含水量为70%)?13.假定甘薯完全以蔗糖形式向块根输入同化物,已知筛管中蔗糖浓度为0.25mol/L,运输速度为0.63m/h,试计算甘薯同化物运输的比集运量(蔗糖分子量为342.3),二、参考答案(一)填空1.质外体途径、共质体途径、交替途径13.源→库单位2.筛管14.缓慢、减少、降低3.蔗糖、山梨醉15.叶绿体、细胞质、蔗糖4.蔗糖、K+、16.共质体、质外体、共质体5.环割法、同位索示踪法17.淀粉、蔗糖6.单向、双向、横向18. 蛋白质、糖类7.源→库19.可运态、非可运态8.压力流动学说、Műnch 20.IAA、GA、CTK、ABA9.原生质环流21.提供蛋白质、提供RNA、维持筛细10.对被装载物(如蔗糖)的选择、供能胞间渗透平衡、调节同化物向筛管(ATP)、饱和效应的装载与卸出11.电渗学说、细胞质泵动学说、P蛋22.温度、光照、水分、矿质白收缩学说23.温差小12. 库容、供源、源库互作型24.电中性载体模型、电负性载体膜型25.源、库、输导系统29.IAA26.贮藏型、扩大型30.生物产量、经济产量27.棉子糖、水苏糖、毛蕊花糖31.15mg·cm-228.转运32.源的推力、库的拉力、输导组织的运输能力(二)选择1.(2) 8,(2) 14.(4,5) 21.(1,3,4,5)2.(3) 9.(2) 15.(1,3,5) 22.(2,3,4)3.(1) 10.(4) 16.(2,4) 23.(1,2,3)4.(4) 11.(3) 17.(1,3) 24.(1,2,3,4)5.(3) 12.(4) 18.(1,2,3) 25.(2,3,5)6.(3) 13.(1) 19.(3,4) 26.(1,2,3.4,5)7.(1) 20.(1,2,3,4,5)(三)判断l.×4.√7.×10.√2.×5.×8.×11.√3.×6.√9.×12.√(四)名词转运细胞:也叫转移细胞,是一种特化的薄壁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