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内物质运输
- 格式:ppt
- 大小:2.94 MB
- 文档页数:10
植物的运输知识点总结1. 细胞间运输细胞间运输是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之一。
植物的根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和矿质离子,然后通过细胞间隙向上运输到茎和叶。
这一过程受到根压、毛细管作用和植物体内水势梯度的影响。
在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受到溶液浓度梯度和渗透压的影响,其中驱动力是渗透压差。
2. 组织间运输组织间运输是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另一种方式,主要是通过维管束和韧皮部实现。
植物的茎和叶通过维管束将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各处。
这一过程受到毛细管作用和蒸腾拉力的影响,以及茎部和叶片的解剖结构的影响。
维管束的组成包括导管和木质部,导管主要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输送,木质部则提供机械支撑和保护。
3. 水分运输水分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植物通过根、茎和叶的细胞间和组织间运输实现水分的输送。
在水分运输过程中,根压和毛细管作用是主要的驱动力,而蒸腾拉力是维持水分运输的重要因素。
此外,水分的输送还受到渗透压和渗透梯度的影响。
4. 矿质离子运输除了水分之外,矿质离子也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通过根细胞吸收土壤中的矿质离子,然后通过细胞间和组织间运输输送到茎和叶。
在矿质离子运输过程中,根压和离子渗透压是主要的驱动力,而离子浓度梯度和离子交换通道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5. 营养物质运输植物通过根细胞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然后通过细胞间和组织间运输输送到茎和叶。
营养物质的运输受到根压和毛细管作用的影响,而营养物质的浓度梯度也会影响其运输的速率和方向。
6. 信号物质运输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调控,而信号物质的运输起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通过细胞间和组织间运输输送激素和信号分子,从而调节生长素的合成和传输以及其他生物学过程。
此外,植物的免疫反应和气味信号也离不开信号物质的运输。
总之,植物的运输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涉及到多种物质的运输和调控。
对植物运输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理解,而且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第一章: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概念、意义和途径。
1.2 教学内容:1.2.1 物质运输的概念: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是指植物体内物质在细胞间、组织间和器官间的传递过程。
1.2.2 物质运输的意义: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对于维持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具有重要作用。
1.2.3 物质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物质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其中包括细胞间隙、细胞膜、细胞质、导管等途径。
第二章:植物体内的水运输2.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水运输的途径、机制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2.2.1 水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水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其中导管是主要的水运输途径。
2.2.2 水运输的机制:植物体内水运输主要依靠根压和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
2.2.3 水运输的作用:水是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础,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章:植物体内的养分运输3.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养分运输的途径、机制和作用。
3.2 教学内容:3.2.1 养分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养分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其中导管是主要的养分运输途径。
3.2.2 养分运输的机制:植物体内养分运输主要依靠扩散、主动运输和胞间连丝等机制。
3.2.3 养分运输的作用:养分是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章: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运输4.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机制和作用。
4.2 教学内容:4.2.1 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主要通过韧皮部细胞进行。
4.2.2 有机物质运输的机制: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主要依靠胞间连丝和扩散等机制。
4.2.3 有机物质运输的作用:有机物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物质,对于植物的储存、能量供应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章: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与农业生产5.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意义。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知识点总结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植物体内那些神奇的物质运输。
你看啊,植物就像一个超级工厂,各种物质在里面跑来跑去。
就比如说水吧,水在植物体内那可是非常重要的呀!植物就像是口渴的孩子,得靠水来滋润呀!水从根部被吸收,然后沿着茎往上爬,一直到叶子。
这就好像我们爬山一样,一路向上!想象一下,如果植物没有水的运输,那会变成啥样?肯定干巴巴的,多可怜呀!
再说说养分,像肥料里的那些好东西。
植物的根就像个小侦探,能找到那些养分,然后把它们吸进来,再通过管道一样的结构送到各个需要的地方。
这不就跟快递员送包裹似的,把东西准确无误地送到目的地。
如果养分运输出了问题,那植物可就长不好啦,就像我们人没吃好饭没力气一样。
还有激素啊,这些小东西虽然看不见,但作用可大了呢!它们就像植物体内的指挥官,指挥着植物该怎么生长,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
这多神奇呀,就好像有个神秘的力量在操控着植物!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就像是一场精彩的接力赛,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根负责吸收,茎负责运输,各种物质在里面各司其职。
哎呀,真是太有意思啦!你说植物是不是超级厉害?
我觉得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简直就是大自然的杰作!它让植物能够生机勃勃地生长、发育、繁衍,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美丽和活力。
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这些神奇的植物呀!。
植物的细胞的物质运输植物细胞的物质运输是植物体内的重要生理过程之一,它保证了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和发育。
植物细胞的物质运输分为两种类型:细胞内运输和细胞间运输。
本文将从细胞内运输和细胞间运输两个方面介绍植物的物质运输过程。
一、细胞内运输细胞内运输是指在植物细胞内部进行的物质运输过程。
在细胞内运输中,主要依靠细胞质流动,即细胞质内的液体和物质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进行的。
1. 原生质流动原生质流动是指在细胞体内部的液泡中,细胞质悬浮着多种物质,它们随着细胞质流动由一个细胞区域移动到另一个细胞区域的过程。
原生质流动主要通过细胞质中的微丝和微管进行驱动。
细胞质通过微丝和微管的动力产生相对滑动,推动细胞质的流动。
2. 核质流动核质流动是指在细胞核内部进行的物质运输过程。
在核质流动中,主要是核仁和出核孔的RNA复合物随着细胞核外的胞浆流向花柱和胚珠,以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调控。
二、细胞间运输细胞间运输是指在植物体内不同细胞之间进行的物质运输过程。
植物细胞间运输主要通过细胞壁中的细胞间隙进行。
1. 细胞膜通道运输细胞膜通道运输是指物质通过植物细胞的膜蛋白通道跨越细胞膜进行运输的过程。
细胞膜通道运输主要包括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两种方式。
主动转运是指物质通过膜蛋白通道,反对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
被动转运是指物质跟随浓度梯度通过膜蛋白通道进行跨膜运输。
2. 细胞间孔隙运输细胞间孔隙运输是指通过植物细胞壁的孔隙跨越细胞壁进行物质运输的过程。
植物细胞壁中存在着许多细小的孔隙,称为韧细胞壁孔隙或壁孔。
通过这些孔隙,细胞间的水、营养物质和信号分子能够自由地交换和传递,从而实现细胞间的物质运输。
综上所述,植物细胞的物质运输是通过细胞内运输和细胞间运输两种方式实现的。
细胞内运输主要依靠原生质流动和核质流动,而细胞间运输主要通过细胞膜通道运输和细胞间孔隙运输。
这种细胞的物质运输过程保证了植物能够正常地进行营养吸收、水分吸收和物质传递,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 课时)-导管和筛管》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识别和区分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结构——导管和筛管2.能区分草本植物茎和木本植物茎的异同3.通过观察导管和筛管的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4.通过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发展科学探究的思维能力5.联系生产生活实践,领悟生物学的研究价值所在,提升学习的兴趣。
【课前预习任务】实验:动手染出“七彩”植物参考课本中的实验“观察红墨水在茎和叶中的运输”,利用家中现有的植物材料,寻找可以染色的染料,完成该实验。
1.展示实验装置和材料照片一张,实验结果照片1张。
2.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3.列出1~3个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或疑惑。
【课上学习任务】任务一:比较导管和筛管,填写下表导管筛管在茎中位置细胞的特点运输的物质运输的方向任务二:比较草本植物茎和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并选择恰当的形式表示出来任务三:在重庆酉阳的一个村子里,有一颗古老的锥栗,古树主干有6人展开双臂才围得过来,村民们把这棵古树当做亲人般对待。
1. 古树主干中空部分是茎的什么结构?。
2.空心古树百年来能枝繁叶茂是依赖于茎中物质运输的结构和完好无损。
虽然还能完成物质运输的功能,但茎中空毕竟会影响茎的功能。
3.针对这棵古树主干中空的情况,请提出一个保护建议:【课后作业】1.街边绿地中常常会看到园林工人给刚移栽的树木进行“输液”,(主要成分是水和无机盐)。
你认为输液管的针头应该插入树干的()A.树皮 B. 木质部 C. 韧皮部 D. 形成层2.下列关于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A.筛管主要负责运输水和无机盐B.导管是由筒状的活细胞上下相连而成的C.导管和筛管只分布于植物体的茎中D.导管和筛管负责把物质运至植物体各细胞处3.若树木主干的树皮被环剥一圈,树木将会死亡,原因是()A.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不能运输到茎和叶B.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C.根吸收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茎和叶D.木质部得不到树皮的保护4. 玉米茎不能长粗的原因是茎的结构中没有()A.木质部B.髓C.韧皮部D.形成层5.右图是某种植物茎的横切图,观察A——G所示的结构,完成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