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好)
- 格式:ppt
- 大小:2.86 MB
- 文档页数:3
植物体内的短距运输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植物体内的短距离运输是指在植物体内进行的各种物质和信号分子的运输过程。
植物体内存在着精细而复杂的输送组织,通过这些组织,植物能够实现不同部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
研究植物体内的短距离运输对于理解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植物体内的输送组织以及短距离运输的基本概念,然后详细探讨不同类型和机制下的短距离运输过程。
接下来,将探讨短距离运输在植物生长发育、资源优化以及环境适应中的重要性和途径。
最后,利用一些实例来进一步说明和解释短距离运输在特定情况下的作用机制。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和解释植物体内的短距离运输过程,并探讨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对短距离运输机制和实例研究的探讨,旨在拓展对植物体内输送过程的理解,并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以上是文章“1. 引言”部分的详细内容。
2. 植物体内的短距运输:植物体内的短距运输是指在植物体内进行的微小范围的物质运输过程。
这种运输通常发生在植物器官之间,如细胞、组织和器官之间,以满足植物对养分、水分和信号分子等的需求。
2.1 植物体内的输送组织:植物体内存在着专门负责物质运输的组织结构,包括导管组织和髓样组织。
导管组织主要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木质部负责水分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的上行输送,而韧皮部则负责有机溶液和信号分子的双向运输。
髓样组织则位于中轴柱周围,具有调节传导速率和保护导管组织的作用。
2.2 短距离运输简介:与长距离运输相比,短距离运输发生在较小空间范围内,并且速度较快。
短距离运输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转运蛋白介导、扩散和细胞连通。
转运蛋白介导是指通过特定的转运蛋白在细胞膜上进行主动或被动地物质运输。
扩散是指物质沿着浓度梯度自发传播,而细胞连通则通过胞间连接结构使毗邻的细胞之间形成通道,促进物质的直接交换。
2.3 短距离运输的类型和机制:短距离运输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水分、养分、信号分子和激素等物质的短距离运输。
植物的运输知识点总结1. 细胞间运输细胞间运输是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之一。
植物的根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和矿质离子,然后通过细胞间隙向上运输到茎和叶。
这一过程受到根压、毛细管作用和植物体内水势梯度的影响。
在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受到溶液浓度梯度和渗透压的影响,其中驱动力是渗透压差。
2. 组织间运输组织间运输是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另一种方式,主要是通过维管束和韧皮部实现。
植物的茎和叶通过维管束将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各处。
这一过程受到毛细管作用和蒸腾拉力的影响,以及茎部和叶片的解剖结构的影响。
维管束的组成包括导管和木质部,导管主要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输送,木质部则提供机械支撑和保护。
3. 水分运输水分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植物通过根、茎和叶的细胞间和组织间运输实现水分的输送。
在水分运输过程中,根压和毛细管作用是主要的驱动力,而蒸腾拉力是维持水分运输的重要因素。
此外,水分的输送还受到渗透压和渗透梯度的影响。
4. 矿质离子运输除了水分之外,矿质离子也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通过根细胞吸收土壤中的矿质离子,然后通过细胞间和组织间运输输送到茎和叶。
在矿质离子运输过程中,根压和离子渗透压是主要的驱动力,而离子浓度梯度和离子交换通道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5. 营养物质运输植物通过根细胞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然后通过细胞间和组织间运输输送到茎和叶。
营养物质的运输受到根压和毛细管作用的影响,而营养物质的浓度梯度也会影响其运输的速率和方向。
6. 信号物质运输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调控,而信号物质的运输起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通过细胞间和组织间运输输送激素和信号分子,从而调节生长素的合成和传输以及其他生物学过程。
此外,植物的免疫反应和气味信号也离不开信号物质的运输。
总之,植物的运输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涉及到多种物质的运输和调控。
对植物运输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理解,而且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第一章: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概念、意义和途径。
1.2 教学内容:1.2.1 物质运输的概念: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是指植物体内物质在细胞间、组织间和器官间的传递过程。
1.2.2 物质运输的意义: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对于维持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具有重要作用。
1.2.3 物质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物质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其中包括细胞间隙、细胞膜、细胞质、导管等途径。
第二章:植物体内的水运输2.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水运输的途径、机制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2.2.1 水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水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其中导管是主要的水运输途径。
2.2.2 水运输的机制:植物体内水运输主要依靠根压和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
2.2.3 水运输的作用:水是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础,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章:植物体内的养分运输3.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养分运输的途径、机制和作用。
3.2 教学内容:3.2.1 养分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养分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其中导管是主要的养分运输途径。
3.2.2 养分运输的机制:植物体内养分运输主要依靠扩散、主动运输和胞间连丝等机制。
3.2.3 养分运输的作用:养分是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章: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运输4.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机制和作用。
4.2 教学内容:4.2.1 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主要通过韧皮部细胞进行。
4.2.2 有机物质运输的机制: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主要依靠胞间连丝和扩散等机制。
4.2.3 有机物质运输的作用:有机物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物质,对于植物的储存、能量供应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章: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与农业生产5.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意义。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知识点总结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植物体内那些神奇的物质运输。
你看啊,植物就像一个超级工厂,各种物质在里面跑来跑去。
就比如说水吧,水在植物体内那可是非常重要的呀!植物就像是口渴的孩子,得靠水来滋润呀!水从根部被吸收,然后沿着茎往上爬,一直到叶子。
这就好像我们爬山一样,一路向上!想象一下,如果植物没有水的运输,那会变成啥样?肯定干巴巴的,多可怜呀!
再说说养分,像肥料里的那些好东西。
植物的根就像个小侦探,能找到那些养分,然后把它们吸进来,再通过管道一样的结构送到各个需要的地方。
这不就跟快递员送包裹似的,把东西准确无误地送到目的地。
如果养分运输出了问题,那植物可就长不好啦,就像我们人没吃好饭没力气一样。
还有激素啊,这些小东西虽然看不见,但作用可大了呢!它们就像植物体内的指挥官,指挥着植物该怎么生长,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
这多神奇呀,就好像有个神秘的力量在操控着植物!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就像是一场精彩的接力赛,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根负责吸收,茎负责运输,各种物质在里面各司其职。
哎呀,真是太有意思啦!你说植物是不是超级厉害?
我觉得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简直就是大自然的杰作!它让植物能够生机勃勃地生长、发育、繁衍,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美丽和活力。
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这些神奇的植物呀!。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途径和方式。
2. 使学生掌握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途径。
2.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方式。
三、教学难点1. 导管和筛管的功能和位置。
2. 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机制。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相关图片。
2. 实验材料:植物切片、染色剂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植物体内的物质是如何运输的吗?”2. 新课导入:介绍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途径和方式。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导管和筛管的功能和位置,以及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机制。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实验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植物切片实验,观察导管和筛管的结构。
8.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拓展知识面。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植物体内物质运输途径和方式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导管和筛管功能和位置的理解。
3. 评价学生对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机制的认识。
七、教学拓展1. 探讨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关注植物体内物质运输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八、教学互动1. 课堂提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并解答同学的问题。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理解。
九、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权威、系统的学习资料。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十、教学计划1. 制定长期教学计划,确保学生对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知识的系统学习。
2. 安排随堂测验和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植物的细胞的物质运输植物细胞的物质运输是植物体内的重要生理过程之一,它保证了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和发育。
植物细胞的物质运输分为两种类型:细胞内运输和细胞间运输。
本文将从细胞内运输和细胞间运输两个方面介绍植物的物质运输过程。
一、细胞内运输细胞内运输是指在植物细胞内部进行的物质运输过程。
在细胞内运输中,主要依靠细胞质流动,即细胞质内的液体和物质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进行的。
1. 原生质流动原生质流动是指在细胞体内部的液泡中,细胞质悬浮着多种物质,它们随着细胞质流动由一个细胞区域移动到另一个细胞区域的过程。
原生质流动主要通过细胞质中的微丝和微管进行驱动。
细胞质通过微丝和微管的动力产生相对滑动,推动细胞质的流动。
2. 核质流动核质流动是指在细胞核内部进行的物质运输过程。
在核质流动中,主要是核仁和出核孔的RNA复合物随着细胞核外的胞浆流向花柱和胚珠,以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调控。
二、细胞间运输细胞间运输是指在植物体内不同细胞之间进行的物质运输过程。
植物细胞间运输主要通过细胞壁中的细胞间隙进行。
1. 细胞膜通道运输细胞膜通道运输是指物质通过植物细胞的膜蛋白通道跨越细胞膜进行运输的过程。
细胞膜通道运输主要包括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两种方式。
主动转运是指物质通过膜蛋白通道,反对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
被动转运是指物质跟随浓度梯度通过膜蛋白通道进行跨膜运输。
2. 细胞间孔隙运输细胞间孔隙运输是指通过植物细胞壁的孔隙跨越细胞壁进行物质运输的过程。
植物细胞壁中存在着许多细小的孔隙,称为韧细胞壁孔隙或壁孔。
通过这些孔隙,细胞间的水、营养物质和信号分子能够自由地交换和传递,从而实现细胞间的物质运输。
综上所述,植物细胞的物质运输是通过细胞内运输和细胞间运输两种方式实现的。
细胞内运输主要依靠原生质流动和核质流动,而细胞间运输主要通过细胞膜通道运输和细胞间孔隙运输。
这种细胞的物质运输过程保证了植物能够正常地进行营养吸收、水分吸收和物质传递,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和途径。
2. 使学生掌握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和机制。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介绍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定义、意义和作用。
2.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途径讲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途径及其特点。
3.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详述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
4.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机制阐述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机制及其原理。
5.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实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途径、方式和机制。
2. 利用图表、动画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过程。
3. 设计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现象的能力。
4. 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定义、意义和作用。
3. 讲解物质运输途径:讲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途径及其特点。
4. 讲解物质运输方式:详述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
5. 讲解物质运输机制:阐述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机制及其原理。
6.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现象。
7.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讨论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方式和机制。
8.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基本概念、途径、方式和机制的理解程度。
2. 实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实例分析中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植物的物质运输植物是一类静止生物,它们没有像动物一样能够活动和主动寻找食物的能力。
然而,植物也需要吸收养分和水分来生长和存活。
那么,植物是如何进行物质运输的呢?植物的物质运输主要通过根茎叶三部分来完成。
根部通过根毛吸收土壤中的水和矿物质,并通过根皮的细胞间隙将吸收到的养分传送到茎部。
茎部是植物的支撑部分,它通过木质部的导管细胞和韧皮部的筛管细胞实现水分和养分的运输。
叶子则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它通过导管细胞将制造的有机物质运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茎部的物质运输主要借助于木质部的导管细胞。
导管细胞是一种长而空心的细胞,它们连接在一起形成导管,方便水分和养分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
导管细胞由两种类型的细胞组成:木质部的纤维细胞和木质部的脱水细胞。
纤维细胞主要起到支持和强化的作用,而脱水细胞则负责传输水分和养分。
水分的运输主要依靠两种力:毛细管力和根压力。
毛细管力是由于水分在导管细胞中的蒸发而产生的。
当水分从导管细胞的顶端蒸发时,会形成负压,使得底部的水分被吸上去填补缺口。
根压力则是由根部的排水和吸水产生的。
当根部排出过多的水分时,会形成正压,推动底部的水分向上运动。
养分的运输主要依靠植物体内的根压力和活性转运。
活性转运是指植物利用ATP能量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转运到高浓度区域的过程。
植物根部通过主动吸收离子和其他营养物质,将其转运到木质部的导管细胞中,然后再由导管细胞向上运输到茎部和叶子。
除了根部、茎部和叶子,植物的物质运输还涉及到其他的组织和结构。
例如,花朵通过花柱将花粉从雄蕊传输到雌蕊。
种子通过种皮和胚乳将养分从母体输送到胚胎中。
树木通过年轮的形成记录下多年来物质运输的情况。
植物的物质运输是一个复杂而精确的过程。
它依靠着多个组织和结构的协同作用,保证植物能够吸收养分、水分和光能,并将其运送到需要的地方。
物质运输的过程中,既有被动的力驱动,也有主动的能量消耗。
这种既简单又复杂的物质运输方式,使得植物能够生存和繁衍,成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学历案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植物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氧气、食物和美丽的景观,还通过一系列复杂而精妙的过程维持着自身的生命活动。
其中,物质运输就是植物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性想象一下,如果植物体内无法有效地运输物质,就如同一个城市的交通瘫痪,各个部分无法正常运转。
对于植物来说,物质运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能够确保植物各个器官和组织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如水分、矿物质、有机物等。
这些营养物质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其次,物质运输有助于植物调节自身的生理过程。
比如,通过运输激素,植物可以调控细胞的分裂、伸长和分化,从而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和发育阶段。
再者,物质运输还能帮助植物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
当环境条件不利时,植物可以迅速将产生的一些有害物质运输到特定部位进行处理或储存,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二、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主要通过两条途径进行:导管和筛管。
导管是由一系列死细胞组成的管状结构,主要负责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导管的细胞壁木质化加厚,形成了一个连续的管道,就像一条高速公路,让水分和无机盐能够快速地从根部向上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位。
筛管则是由活细胞组成,其细胞壁较薄,主要运输有机物。
筛管中的细胞之间通过筛板上的筛孔相连,形成了一个有机物质运输的通道。
除了导管和筛管,植物体内的物质还可以通过细胞间的扩散和渗透等方式进行短距离的运输。
例如,在叶片中,气体交换通过气孔进行,而相邻细胞之间的水分和溶质可以通过细胞质和细胞间隙进行扩散。
三、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主要依靠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
当叶片中的水分通过气孔蒸发时,会在叶肉细胞和导管中形成一个负压,从而拉动根部吸收的水分向上运输。
无机盐则是溶解在水中,随着水分一起通过导管向上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根毛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使其在根部积累一定的浓度梯度。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和途径。
2. 使学生掌握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和机制。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植物生理学的基本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植物体内物质的定义、运输的意义。
2.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途径:导管、筛管、细胞间隙、胞间连丝。
3.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水力运输、压力流动、扩散、主动运输。
4.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机制: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途径、主要方式和机制。
2. 教学难点:物质运输的机制、压力流动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途径、主要方式和机制。
2. 利用图示、动画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机制和实际应用。
4.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植物体内物质的定义、运输的意义。
3. 讲解运输途径:讲解导管、筛管、细胞间隙、胞间连丝在植物体内物质运输中的作用。
4. 讲解主要运输方式:讲解水力运输、压力流动、扩散、主动运输的原理及应用。
5. 讲解物质运输机制:讲解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在植物体内物质运输中的具体表现。
6. 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巩固知识点。
7.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机制和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理解。
9.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与拓展:1. 探讨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等。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系统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理解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途径和机制。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系统。
2. 物质运输途径和机制。
教学难点:1. 物质运输途径和机制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系统的图片和视频。
2. 实验材料和工具。
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体内的物质是如何运输的?2. 展示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系统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系统的兴趣。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系统的基本概念。
2. 讲解物质运输途径和机制,包括细胞间隙、细胞壁、质壁连丝等。
Step 3:实验操作(15分钟)1. 分组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现象。
2.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亲身体验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过程。
Step 4:讨论与总结(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特点。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总结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途径和机制。
Step 5: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途径和机制的示意图。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引发学生对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系统的兴趣。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讨论与总结环节,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总结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特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作业布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价评价学生对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系统的理解程度,可以通过课堂问答、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进行。
评价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可以通过实验报告、实验过程表现等方式进行。
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可以通过讨论环节的表现、小组汇报等方式进行。
五、教学延伸拓展课程: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在农业生产、医药等领域中的应用。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壹教学目标自营性维管束植物藉由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透过叶片行光合作用产生碳水化合物的养分,再经由体内的维管束将这些水分及养分运送至全身,以供生长之需。
本章将讲解植物如何运输物质,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后,应能达成下列目标:一、认知目标1. 了解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方式。
2. 了解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
3. 了解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
4. 了解植物体的构造。
二、技能目标1. 能正确判断植物体的各种构造。
三、情意目标1. 了解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需各部分共同配合始能完成,而建立合作互助的态度。
2. 了解植物体构造的复杂,而学会尊重生物的生存。
贰教学活动设计与时间分配参教学概念分析在学习本章前,学生应已具有下列的知识或能力:(1)植物细胞及组织的基本特性;(2)植物体根、茎、叶的基本名称;(3)维管束组织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肆教学过程与策略3-1水和无机盐的吸收与运输单元目标1. 植物体吸收水和无机盐的构造主要为根和根毛。
2. 根对溶于土壤水中无机盐的吸收,必须先进行离子吸附与交换,再靠表皮和皮层细胞的被动与主动运输进入根部细胞。
3. 菌根与根瘤有补强根对部分无机盐的吸收功能。
4. 了解内皮细胞的主动运输作用可以控制植物体所吸收之无机盐的种类和含量。
5. 水和无机盐在根中的横向运送有原生质体外与原生质体内两种路径。
6. 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由根往上运输之动力包括根压、毛细作用与蒸散拉力。
教学活动教学策略建议1. 要求学生回忆基础生物(上)第1 章所学的概念,推知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等,并思考这些元素可以组成细胞内的哪些分子。
2. 细胞膜的组成与物质运输的机制在前面章节已学习过,可要求学生思考根毛如何吸收无机盐。
3. 请学生参考课本P.127 图3-5,讨论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进入中柱的可能路径。
提示学生,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所组成,而纤维素是亲水性物质,水可以沿着细胞壁进入根的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