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主要关系及分析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4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及规律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方法和规律一、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方法和规律1、紧抓住两个微弱” a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 b 弱根离子的水解是微弱的。
2、酸式酸根离子既能电离又能水解,若电离能力大于水解能力则酸式盐溶液呈酸性,否则呈碱性。
常见呈酸性的是H2PGT、、HSO 对应的可溶盐的溶液。
3、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它离子对其产生的影响。
如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①NHCI②NHHSO③CHCOON④NH?HO。
c (N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4、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首先要分析混合过程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若发生反应,则要进行过量判断(注意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然后再结合电离、水解等因素进行分析。
5、对于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弱酸HX混合求各微粒的浓度关系题,要由混合后溶液的 PH大小判断电离和水解的关系。
常见的CHCOO与CHCOON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混合、 NH?HO 与 NH4CI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混合都是电离大于水解。
6、三个重要的守恒关系①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无论存在多少种离子,溶液总呈电中性,即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如 NaCQ溶液:c (Ns f) + c ( H) =cC( HCO) +2c( CO2-)+c( OH) ②物料守恒如NaCO溶液,虽C(O'水解生成HCO, HCO进一步水解成HCO,但溶液中n (Nsj) : n (C) = 2:1 ,所以有如下关系:c (N6) =2 {c( HCO-)+c( CO 32-)+c( H 2CQ)}③质子守恒即水电离出的OH的量始终等于水电离出的H+的量。
如NaCO 溶液,水电离出的H—部分与CO"结合成HCO,—部分与CG2- 结合成HCO, —部分剩余在溶液中,根据c (^)水=c (OH)水,有如下关系:c (OH)= c( HCQJ+ 2c(H 2C0+ c (H+)二、技巧1、在解题过程中,若看到选项中有=”,则要考虑3个守恒关系:2、若守恒关系中只有离子,则考虑电荷守恒关系,若守恒关系中同时出现分子和离子,则考虑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3、若选项中离子浓度关系以> ”连接,则主要考虑弱电解质的电离、弱根离子的水解以及各离子之间的相互影响等。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与三大守恒讲义一、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1.方法思路(1)先确定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及各自物质的量浓度大小。
(2)写出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找出溶液中存在的离子。
(3)依据电离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比较离子浓度大小。
2.特别注意的问题(1)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如Na2CO3溶液),要分清主次关系。
即盐完全电离,多元弱酸根的第一步水解大于第二步水解,第二步水解大于水的电离。
①分析Na2CO3溶液中的电离、水解过程:电离:Na2CO3===2Na++CO2-3、H2O H++OH-。
水解:CO2-3+H2O HCO-3+OH-、HCO-3+H2O H2CO3+OH-。
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CO2-3、HCO-3、OH-、H+。
②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CO2-3)>c(OH-)>c(HCO-3)>c(H+)。
(2)多元弱酸的酸式盐溶液,要注意考虑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和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
若酸式酸根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若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呈碱性。
①分析NaHCO3溶液中的电离、水解过程:电离:NaHCO3===Na++HCO-3、HCO-3H++CO2-3、H2O H++OH-。
水解:HCO-3+H2O H2CO3+OH-。
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a+、HCO-3、CO2-3、H+、OH-。
②由于HCO-3的电离程度小于HCO-3的水解程度,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HCO-3)>c(OH-)>c(H+)>c(CO2-3)。
(3)当两种溶液混合或两种物质发生反应时,要根据反应原理准确地判断溶质的成分,然后判断离子种类,再根据规律比较其大小。
例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OH溶液、NH4Cl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4Cl+NaOH===NH3·H2O+NaCl;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a+、Cl-、NH+4、OH-、H+;其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Cl-)>c(OH-)>c(NH+4)>c(H+)。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1.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规律--(1)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步电离分析。
如H3PO4的溶液中,c(H+)>c(H2PO4)>c(HPO42) > c(PO43---)。
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的分步水解分析:如Na2CO3溶液中,c(Na+)>c(CO32)>c(OH)>-c(HCO3)。
(2)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则要注意分析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的影响。
如在①NH4Cl②CH3COONH4③NH4HSO4溶液中,c(NH4+)浓度的大小为③>①>②。
(3)如果题目中指明溶质只有一种物质(该溶质经常是可水解的盐),要首先考虑原有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水解程度如何,水解后溶液显酸性还是显碱性。
(4)如果题目中指明是两种物质,则要考虑两种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有无剩余,剩余物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若恰好反应,则按照“溶质是一种物质”进行处理;若是混合溶液,应注意分析其电离、水解的相对强弱,进行综合分析。
(5)若题中全部使用的是“>”或“<”,应主要考虑电解质的强弱、水解的难易、各粒子个数的原有情况和变化情况(增多了还是减少了)。
(6)对于HA 和NaA的混合溶液(多元弱酸的酸式盐:NaHA),在比较盐或酸的水解、电离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时,由于溶液中的Na+保持不变,若水解大于电离,则有c(HA) > c(Na+)>c(A) ,-显碱性;若电离大于水解,则有c(A) > c(Na+)> c(HA),显酸性。
若电离、水解完全相同(或不水解、--不电离),则c(HA) =c(Na+)=c(A),但无论是水解部分还是电离部分,都只能占c(HA) 或c(A)的百-分之几到百分之零点几,因此,由它们的酸或盐电离和水解所产生的c(H+) 或c(OH)都很小。
--【例1】把0.2 mol·L1的偏铝酸钠溶液和0.4 mol·L1的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A.c(Cl)>c(Al3+)>c(Na+)>c(H+)>c(OH) B.c(Cl)>c(Al3+)>c(Na+)>c(OH)> c(H+)----C.c(Cl)> c(Na+) > c(Al3+) > c(H+) > c(OH) D.c(Na+)> c(Cl)> c(Al3+) > c(OH) > c(H+)【解析】偏铝酸钠与盐酸混合后,发生反应:NaAlO2+HCl+H2O===NaCl+Al(OH)3,显然,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与Al(OH)3进一步反应:Al(OH)3+3HCl=== AlCl3+ 3H2O,故反应后,溶液为AlCl3-与NaCl的混合溶液,Cl浓度最大,反应前后不变,故仍然最大,有部分Al存在于没有溶解的Al(OH)3沉淀中,若Al全部进入溶液中与Na+浓度相同,故c(Na+) > c(Al3+),由于AlCl3水解溶液呈酸性,-故c(H+) > c(OH),故正确答案为C。
溶液中离子浓度比较判断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或等量关系,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中经常涉及的问题,本文就此类问题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熟练掌握两个规律1.多元弱酸电离的规律:根据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分析:如在H3PO4溶液中:c(H+)> c(H2PO4-)> c(HPO42-)>c(PO43-)和c(H+)>3c(PO43-)2.盐类水解的规律: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即根据是否水解及溶液酸碱性分析:如NH4Cl溶液中:c(Cl-)> c(NH4+)>c(H+)>c(OH-);越弱越水解,双弱促水解,即根据水解程度分析:如同温度同浓度的NaCN溶液和NaF溶液中,c(CN-)<c(F-);同温同度浓度的①NH4Cl溶液②NH4HCO3溶液中,NH4+浓度关系是①>②。
多元要分步,程度依次减,即根据多元弱酸根的分步水解及各步水解程度分析:如Na2CO3溶液中:c(Na+)>c(CO32-)>c(OH-)>c(HCO3-)和c(Na+)>2c(CO32-);同温度同浓度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中,c(CO32-)<c(HCO3-)。
显酸酸抑制,显碱碱抑制,即根据酸、碱对水解平衡的影响分析:如同温同浓度的①NH4Cl溶液②NH4HSO4溶液中,NH4+浓度关系是①<②。
二、灵活运用三个守恒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无论存在多少种离子,溶液总是呈电中性,即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
如在Na2CO3溶液中存在着Na+、CO32-、H+、OH-、HCO3-,它们存在如下关系:c(Na+)+c(H+)=2c(CO32-)+ c(HCO3-)+ c(OH-)2.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水解或电离,使离子或分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的原子总是守恒的,如在0.10 mol/LNa2CO3溶液中CO32-能水解,故碳元素以CO32-、HCO3-、H2CO3三种形式存在,它们之间的守恒关系为:c(CO32-)+ c(HCO3-)+c(H2CO3)=0.10mol/L或c(Na+)=2c(CO32-)+ 2c(HCO3-)+2c(H2CO3)3.质子守恒任何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H+和OH-的物质的量均相等,在能发生水解的盐溶液中,有H+(或OH-)转化为其他存在形式的情况存在,但各种存在形式的物质的量总和与OH-(或H+)的物质的量仍保持相等。
电解质溶液中的电离度与浓度和电解过程和电导性质和离子迁移率的关系电解质溶液中的电离度与浓度、电解过程和电导性质以及离子迁移率的关系电解质溶液是由电解质分子或离子组成的溶液,在溶液中,电解质会发生电离,即分解成带电的离子。
电离度是衡量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程度的指标,它与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电解过程和电导性质以及离子迁移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一、电离度与浓度的关系电离度与浓度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越高,其电离度也越高。
电离度可以用公式表示:α = (分离出的离子数)/(溶液中电解质的总物质的量)根据电解质的浓度,可以推算出电离度的数值。
例如,在溶液中存在浓度为0.1 mol/L的NaCl,完全电离的情况下,NaCl分解成Na+和Cl-两种离子。
因此,电离度α = (0.1 mol/L * 2)/(0.1 mol/L) = 2。
二、电离度与电解过程和电导性质的关系电离度与电解过程密切相关,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电离过程,其中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移动粒子形成电流。
电解质的电离度越高,电导性质越好。
在电解质溶液中进行电解时,正离子和负离子会向电极迁移,形成电流。
离子迁移率是指离子在电场中迁移的速率,与电离度密切相关。
离子迁移率越大,电解质的电离度越高,电导性质也越强。
三、离子迁移率与浓度和电导性质的关系离子迁移率与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和电导性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越高,其离子迁移率也越高。
离子迁移率可以通过测量电解液中导电率来求得,导电率与电解液的浓度和离子迁移率相关。
总结起来,电解质溶液中的电离度与浓度、电解过程和电导性质以及离子迁移率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电解质的电离度与浓度正相关,且高浓度的电解质溶液具有较高的电导性质。
离子迁移率是衡量离子在电解液中迁移速率的指标,与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和电导性质相关。
以上是关于电解质溶液中的电离度与浓度、电解过程和电导性质以及离子迁移率的关系的简要论述,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帮助。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浓度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溶液的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浓度之间的相关理论,并探讨其实验验证和应用。
一、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电解质溶液是指在水或其他溶剂中能够电离产生离子的溶液。
当电解质溶液中有正负两种离子时,其电导率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
二、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理论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浓度之间存在着一种线性关系,即随着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增加,其电导率也会随之增加。
这一理论基于以下几个假设:1.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活动度与浓度成正比。
活动度是指离子在溶液中的运动能力,是反映溶液中溶质浓度对溶液性质影响的参数。
2. 电解质的电导率与活动度成正比。
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导电性能的指标,反映了溶液中离子的运动能力。
3. 溶剂的电导率可以忽略不计。
基于上述假设,可以得出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浓度之间的关系:κ = k_c * c其中,κ表示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k_c为比例常数,c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
三、电导率与浓度的实验验证实验是验证理论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可以得到具体的数据,并验证理论模型与实际情况是否吻合。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电导仪等设备来测量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
首先,选择不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测得其电导率。
然后,根据测得的电导率数据,绘制出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曲线。
实验数据的处理要注意消除其他因素的干扰,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为了得到更为准确的数据,可以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四、电导率与浓度的应用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在许多领域都具有应用价值。
1. 工业应用: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可用于监测工业生产过程中溶液的浓度变化,以及纯度的检测和控制。
例如在制药、化工等行业中,经常需要对溶液中的成分浓度进行监测和调节。
2. 环境监测:电导率与溶液浓度的关系也可以用于环境监测中,例如地下水、河流和海水中电解质离子的浓度分析。
通过测量溶液的电导率,可以间接判断其中电解质离子的浓度变化,从而了解水环境的污染状况。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是高考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学生学习电解质溶液知识的一个难点,可从溶液中存在的平衡确定离子的来源以及主次的角度分析,使各种关系具体化、清淅化。
一、理论依据1.两个平衡理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理论和盐的水解平衡理论2.三个守恒关系:(1)电荷守恒:溶液总是呈电中性,即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
关键是找全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并注意离子所带电荷数。
(2)物料守恒:即原子个数守恒,即存在于溶液中的某物质,不管在溶液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同种元素各种存在形式的和之比符合物质组成比。
(3)质子守恒:在任何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和OH-的量总是相等。
注: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可以导出质子守恒例1.写出1.0 mol/L Na2CO3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和三个守恒关系式。
解析:c (Na+) > c(CO32-) > c(OH-) >c(HCO3-)>c(H+),c(Na+)>2c(CO32-)。
电荷守恒:c(Na+)+ c(H+)=2c(CO32-) + c(OH-) +c(HCO3-);物料守恒:由于n(Na+)=2n(C),又由于CO32-能水解,故碳元素以CO32-、HCO3-、H2CO3三种形式存在,所以有c(Na+)=2(c(CO32-)+c(HCO3-)+c(H2CO3))。
质子守恒:c(OH-)=c(H+) +c(HCO3-) +2c(H2CO3),(一个CO32- 结合两个H+形成H2CO3)分析溶液中存在有哪些平衡时要注意,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不需要再考虑水解,如氢硫酸中的HS-、S2-;弱酸根离子水解出的离子不需要再考虑电离如Na2CO3溶液中的HCO3-。
练习1:写出0.1 mol/L 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和三个守恒关系式。
二、常见题型1.同浓度的不同溶液中,同种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首先,我们应明确强电解质的完全电离产生的离子的浓度比弱电解质的不完全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要大;弱电解质的电离或离子的水解程度均很弱。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和等量关系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和等量关系是高考的热点,是我们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大多数学生在刚学这部分内容时觉得非常抽象,处理起来非常棘手。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知道,要做好这类问题的分析,首先要有较好的电离平衡知识和盐类水解知识作为基础。
在解决离子浓度的等量关系这类问题时我们常从物料守恒、电何守恒及质子守恒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1.电离理论(1)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消耗的弱电解质及产生的离子是微量的,同时也要考虑溶液中水的电离。
例如在25℃时,0.1mol/L的如CH3COOH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度只有1.32%,溶液中存在较大量的H2O和CH3COOH分子,少量的H+、CH3COO-和极少量的OH-离子。
(2)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主要是以第一步为主。
例如H2S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H2S HS-+H+,HS-S2-+H+,H2O H++OH-,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H2S)>c(H+)>c(HS-)>c (OH-)。
2.水解理论⑴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因水解而损耗。
如NaHCO3溶液中:c(Na+)>c(HCO3-)⑵水解是微弱的,水解消耗的弱离子及产生的微粒也是微量的。
如(NH4)2SO4溶液中:c(NH4+)> c(SO42-)> c(NH3·H2O)⑶多元弱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主要是以第一步为主。
如Na2CO3溶液中:c(Na+)> c(CO32-)> c(OH-) > c(HCO3-)> c(H2CO3) > c(H+)⑷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如电离因素、水解因素等。
如等浓度的NH4Cl溶液和氨水等体积混合后,由于氨水的电离程度大于NH4+的水解程度,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顺序为:c(NH4+)>c(Cl-)>c(OH-)>c(H+)[练习1]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c(Cl-)>c(NH4+)>c(H+)>c(OH-)B.c(NH4+)>c(Cl-)>c(H+)>c(OH-)C.c(Cl-)=c(NH4+)>c(H+)=c(OH-)D.c(NH4+)=c(Cl-)>c(H+)>c(OH-)[练习2]在0.1 mol / L Na2CO3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Na+) =2c(-23CO) B.c(OH-) =2 c(H+)C.c(-3HCO)>c(H2CO3) D.c(Na+)<[c(-23CO)+c(-3HCO)][练习3]将20mL 0.4mol/L硝酸铵溶液跟50 mL 0.1mol / L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则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A.c(-3NO)>c(OH-)>c(NH4+)>c(Ba2+)B.c(-3NO)>c(Ba2+)>c(OH-)>c(NH4+) C.c(Ba2+)>c(-3NO)>c(OH-)>c(NH4+) D.c(-3NO)>c(Ba2+)>c(NH4+)>c(OH-)[练习4]0.1 mol·L-1 NaOH和0.1mol·L-1 NH4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离子浓度大小正确的次序是( ) A.c(Na+)>c(Cl-)>c(OH-)>c(H+)B.c(Na+)=c(Cl-)>c(OH-)>c(H+)C.c(Na+)=c(Cl-)>c(H+)>c(OH-)D.c(Cl-)>c(Na+)>c(OH-)>c(H+)[练习5].将pH=3的盐酸溶液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NH4+)>c(Cl-)>c(H+)>c(OH-)B.c(NH4+)>c(Cl-)>c(OH-)>c(H+)C.c(Cl-)>c(NH4+)>c(H+)>c(OH-)D.c(Cl-)>c(NH4+)>c(OH-)>c(H+)二、溶液中离子浓度等量关系⑴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相等,如Na2CO3溶液中:c(Na+)+ c(H+)=c(HCO3-)+2 c(CO32-)+ c(OH-)⑵物料守恒:就是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组分的原始浓度(起始浓度)应该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和浓度的选择性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和浓度的选择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其浓度之间的关系。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其浓度密切相关,浓度越高,电导率也越大。
然而,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浓度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不同电解质在相同浓度下的电导率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选择电解质浓度时,需要综合考虑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选择性。
一、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浓度关系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关,当溶液中离子浓度较低时,溶液中离子之间的距离较远,电流难以在离子之间传导,导致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较低。
随着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增加,离子之间的距离变短,电流容易在离子之间传导,从而提高了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
然而,随着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进一步增加,离子间相互作用引起的阻碍也会逐渐增大,导致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开始减小。
这是因为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会使溶液中离子的运动受到限制,电流在离子间的传导受到阻碍。
二、选择性测量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和浓度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测量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电解质浓度来测量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
当需要精确测量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时,可以选取适当较低的浓度范围进行测量,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对于溶液电导率的测量,可以选择较高浓度范围进行测量,以增强电导率信号。
另外,在选择电解质溶液的浓度时,还需考虑溶液中电解质的溶解度。
在离子浓度较高的情况下,随着浓度的增加,电解质的溶解度会逐渐降低,使得测量结果失真。
因此,需要根据溶质的溶解度来确定最佳的浓度范围,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选择性测量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和浓度还可以考虑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
常见的测量方法包括传统的导电池测量和电导率计测量。
传统的导电池测量需要使用精密仪器进行测量,适用于实验室条件下的精密测量。
而电导率计测量简单易行,适用于实际应用中的快速测量和在线监测。
综上所述,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和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选择性关系。
【高中化学】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一.教学内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二、教学目标能用盐类水解的原理分析一些具体现象它可以从电离和水解的角度比较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能从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的角度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以及从守恒的角度分析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四、教学过程:(一)盐类水解的应用:盐的水解是盐电离产生的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H+(OH-)反应生成相应的弱酸(或弱碱)。
利用盐水解原理,可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质。
它可用于确定盐的储存和制备。
它可用于分析和确定肥料的合理使用、分析和判断某些盐溶液蒸发所得的产品、加强热碱液的去除、泡沫灭火器的使用、金的除锈和离子共存。
盐的水解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说明:2.由于某些盐溶液在储存期间容易水解,因此在储存期间通常会添加抑制其水解的酸(或碱)等物质。
如:保存fecl3溶液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盐酸,抑制fe3+的水解等。
3.某些盐的制备:例如,AlCl 3(HCl)和FeCl 3(HCl)通常需要在制备过程中添加少量相应的酸来抑制盐的水解。
有些盐完全水解,不能在溶液中制备。
它们只能通过简单物质(如Al2S3、Mg3N2、CaC2)的直接反应制备。
4.蒸发某些盐溶液时,必须考虑水解因素的作用,如蒸发alcl3、fecl3溶液时,我们往往得不到固体alcl3和fecl3,而是相应的氧化物,主要是al3+、fe3+极易水解,而加热有利于al3+和fe3+水解的进行,同时水解生成的hcl易挥发,降低生成物浓度,促进水解正向进行,因此,在加热蒸发过程后只能得到氧化物,而得不到固体alcl3和fecl3。
若想得到alcl3和fecl3固体,则必须抑制其水解,可在hcl气流中蒸发结晶。
5.由于Al3+和Fe3+容易水解,水解产生的Al(OH)3和Fe(OH)3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较强的吸附性。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主要关系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熟练判断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主要关系并会简单应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正确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主要关系及应用
2.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主要考查类型有哪几种?
1.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c (Cl-)>c (NH4+)>c (H+)>c(OH-) B.c(NH4+)>c(Cl-)>c(H+)>c(OH-)
C.c (Cl-)=c (NH4+)>c (H+)=c (OH-) D.c (NH4+)=c (Cl-)>c (H+)>c (OH-)
2.CH3COOH与CH3COONa等物质的量混合配制成的稀溶液,pH为4.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H3COOH的电离作用大于CH3COONa的水解作用,
B.CH3COONa的水解作用大于CH3COOH的电离作用,
C.CH3COOH的存在抑制了CH3COONa的水解,
D.CH3COONa的存在抑制了CH3COOH的电离,
3.25℃时,将等体积的盐酸和氨水混合后,若溶液中c(NH4+)= c(Cl-),则溶液的pH为()
A.大于7 B. 小于7 C.等于7 D.无法确定
4.在25℃时,在浓度为1mol/L的(NH4)2SO4、(NH4)2CO3、(NH4)2Fe(SO4)2的溶液中,测得其c(NH4+)分别为a、b、c(单位mol/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c B.a>b>c C.a>c>b D.c>a>b
5.在Na2S溶液中,各微粒间浓度关系如下:
(1) c(Na+)+ c(H+) = c(OH-)+ + (2) c(Na+) =2c(S2-) + +
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H+、NH4+、Cl—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其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有如下四种关系:
①c(Cl-)>c(NH4+)>c(H+)>c(OH-) ②c(Cl-)>c(NH4+)>c(OH-)>c(H+)
③c(NH4+)>c(Cl-)>c(OH-)>c(H+) ④c(Cl-)>c(H+)>c(NH4+)>c(OH-)
填写下列空白:
(1)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种溶质,则该溶质是,上述四种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填序号),
(2)若上述关系中③是正确的,则溶液中的溶质为;若上述关系中④是正确的,则溶液中的溶质为,
(3)若该溶液是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
c(HCl) c(NH3·H2O)(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混合前酸中c(H+)和碱中c(OH-)的关系c(H+) c(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