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主要关系及分析策略
- 格式:ppt
- 大小:535.00 KB
- 文档页数:19
巧解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问题摘要:将水溶液中的微粒分成三类:大量、少量、微量,在每一类中再进行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关键词:大量少量微量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系统梳理各种题型,分析总结出一个简单的解答策略及解题方法,能将此类知识进行简单的处理,并将复杂的内容简化。
一、解决策略根据鲁科版和人教版课本分析很容易知道,不论是弱电解质的电离还是盐类的水解,它们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都是非常小的,因此我们可以将溶液中的微粒进行初步简单的处理,将各种微粒分成大量、少量、微量三种。
分类标准如下表。
浓度关系一定满足:大量>少量>微量。
二、题型分析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比较的题目虽然非常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类型:单一溶质溶液的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混合溶液的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针对每种类型,利用刚才的解题策略进行简单分析。
1单一溶质的溶液的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典型例题1】在(MmO1∕1NH3∙H2O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NH3∙H2O)>c(OH-)>c(NH4+)>c(H+)B.c(NH4+)>c(NH3∙H2O)>c (OH-)>c(H+)C.c(NH3∙H2O)>c(NH4+)=c (OH-)>c(H+)D.c(NH3∙H2O)>c(NH4+)>c (H+)>c(OH-)根据解题策略分析,首先将溶液中的各种微粒进行分类,结果表格如下:根据浓度关系,我们很容易得到:c(NH3∙H2O)>[c(0H-),c(NH4+)]>c(H+)。
我们发现少量的微粒有两种,下面将少量的微粒进行比较,难点就会迎刃而解。
因为水还电离出OH-,所以少量的微粒中C(0H-)>c(NH4+),故本题答案选A。
2.混合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比较。
此类题型首先要看是否反应,若不反应,微粒数目仅仅增加,比较方法如1。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概念及重要性。
2. 掌握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如例题、练习题)。
3. 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试剂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定义、重要性以及比较方法。
3. 演示:进行实验,展示不同离子浓度溶液的性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离子浓度的大小。
4. 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比较不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大小。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方法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生活中的实例,尝试运用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方法进行分析。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食盐水、醋酸溶液等,分析其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
2.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化学实验现象,如酸碱中和反应,让学生解释实验现象背后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离子浓度大小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一些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策略1. 直观演示:利用实验和图片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离子浓度大小。
2. 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
九、教学拓展1. 酸碱中和反应:讲解酸碱中和反应中离子浓度大小的变化。
2. 实际应用:介绍离子浓度大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水质检测、药物制备等。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是否全面讲解了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概念和比较方法。
2. 反思教学过程:评估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教材分析本专题学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离子平衡知识与化学平衡知识密切相关,尤其是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及其学习方法,可直接用来指导对离子平衡的学习。
因此,本章是化学平衡学习的继续与拓展。
对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的掌握,是对中学化学的平衡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
本章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学化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生整个中学阶段的难点。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对已学过的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等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指导有关电解和物质的检验等知识的学习。
有关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知识考点是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难点,依知识点设计的考题,题型多样,考题具有较强综合性。
在本章结束或复习时总结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及水解平衡等四大动态平衡的范围、原理、影响条件、热效应及平衡特征,以便让学生建构完整的平衡知识体系。
二、教学建议1、注意与已学知识的衔接,重视两条知识链的落实教学中充分利用初中和高中必修、选修已学的知识,采用理论推理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分析并推出一系列新知识点(新概念)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
全章4节内容可分为两条知识链:一是与弱电解质相关的电离平衡,包括l~3节。
它们在知识的认识水平上是渐进的.前一节是后一节的基础和铺垫;二是沉淀溶解平衡安排在第4节。
它的知识基础是溶解度和化学平衡理论。
2、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把握教学尺度和方向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考试说明是教学方向的指导文件,只有深入领会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比如:非电解质的概念在教材都没有涉及,但在高考题中出现,并且该选相为正确答案,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提及该概念;再如:pH测定方法中的酸度计、广泛pH试纸与精密pH试纸的精度,前者课本并没有说明(只是在课本的彩图可以看出),后两个是以资料的形式呈现。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与三大守恒讲义一、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1.方法思路(1)先确定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及各自物质的量浓度大小。
(2)写出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找出溶液中存在的离子。
(3)依据电离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比较离子浓度大小。
2.特别注意的问题(1)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如Na2CO3溶液),要分清主次关系。
即盐完全电离,多元弱酸根的第一步水解大于第二步水解,第二步水解大于水的电离。
①分析Na2CO3溶液中的电离、水解过程:电离:Na2CO3===2Na++CO2-3、H2O H++OH-。
水解:CO2-3+H2O HCO-3+OH-、HCO-3+H2O H2CO3+OH-。
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CO2-3、HCO-3、OH-、H+。
②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CO2-3)>c(OH-)>c(HCO-3)>c(H+)。
(2)多元弱酸的酸式盐溶液,要注意考虑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和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
若酸式酸根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若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呈碱性。
①分析NaHCO3溶液中的电离、水解过程:电离:NaHCO3===Na++HCO-3、HCO-3H++CO2-3、H2O H++OH-。
水解:HCO-3+H2O H2CO3+OH-。
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a+、HCO-3、CO2-3、H+、OH-。
②由于HCO-3的电离程度小于HCO-3的水解程度,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HCO-3)>c(OH-)>c(H+)>c(CO2-3)。
(3)当两种溶液混合或两种物质发生反应时,要根据反应原理准确地判断溶质的成分,然后判断离子种类,再根据规律比较其大小。
例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OH溶液、NH4Cl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4Cl+NaOH===NH3·H2O+NaCl;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a+、Cl-、NH+4、OH-、H+;其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Cl-)>c(OH-)>c(NH+4)>c(H+)。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方法和规律
离子浓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离子的数量,是描述溶液中离子含量多少的重要参数。
对于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来说,准确测定离子浓度大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和规律来比较离子浓度大小。
首先,离子浓度的比较可以通过电导率来实现。
电导率是溶液中离子传导电流的能力,通常用电导率计来测量。
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越高,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
因此,通过比较不同溶液的电导率,可以初步判断出它们的离子浓度大小。
其次,离子浓度的比较还可以通过离子色谱法来实现。
离子色谱法是一种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离子分离的方法,通过检测分离后的离子浓度来比较不同溶液中离子的含量。
这种方法对于测定微量离子浓度非常有效,能够准确地比较不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另外,离子浓度的比较还可以通过PH值来实现。
PH值是描述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通常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PH值越低,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越大;PH值越高,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越小。
因此,通过比较不同溶液的PH值,也可以初步判
断它们的离子浓度大小。
最后,离子浓度的比较还可以通过离子选择电极来实现。
离子选择电极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特定离子浓度的电极,通过测量电极的电位来比较不同溶液中特定离子的浓度大小。
这种方法对于测定特定离子浓度非常有效,能够准确地比较不同溶液中特定离子的含量。
综上所述,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规律来实现,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优势。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学习策略【摘要】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问题是历年来高考的常考点之一。
要想在规定的时间内快而准的把题目解答出来,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平衡知识,同时在做题的过程中要养成认真、细致、严谨的解题习惯。
本文通过一些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来让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关键词】溶液例子浓度比较学习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问题,是历年来高考的“热点”之一,这个知识点是在高中化学课本(人教版)第二册第三章《电离平衡》中的一个发散思维的知识点。
要正确解决该类题应熟练掌握各种平衡知识,如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物料平衡、质子转移平衡等基础知识。
而当学生进入到高二学习后,会发现在学习《化学平衡》及《电离平衡》这两章书的内容时,与前面所学的无机知识点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
因此在讲到盐类水解时的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时候,很多学生不会灵活运用知识点解题,从而出现做题命中率不高的现象,这样就会打击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和兴趣,可见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题是一类难度大,综合性强的题型。
那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到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时候有效地解答此类问题呢?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反思整理出的一些解题思路和看法。
一、理清思路,掌握分析方法1、学生在解此类题目时首先必须形成下面的解题思路:解题时要先分析溶液中的微粒种类,然后分析这些微粒的水解和电离情况。
电解质溶液2、养成认真、细致、严谨的解题习惯,在形成正确解题思路的基础上学会常规分析方法,如学会运用关键性离子定位法、守恒判断法、淘汰法、整体思维法等去判断正误。
二、熟悉有关理论,形成解题思维1、电离理论①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产生的微粒都非常少,同时还要考虑水的电离,如氨水溶液中:c(nh3·h2o)>c(oh-)>c(nh4+)②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其主要是第一步电离。
如在h2s溶液中:c(h2s)>c(h+)>c(hs-)>c(s2-)2、水解理论①弱离子的水解损失是微量的(双水解除外),但由于水的电离,故水解后酸性溶液中c(h+)或碱性溶液中c(oh-)总是大于水解产生的弱电解质溶液的浓度。
在学习中寻求教研的智慧——XXX教研组介绍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严谨踏实的教学风格,团结协作的优良团队,开拓创新的教学先锋。
”——这是川化中学化学教研组的真实写照。
川化中学化学教研组是一个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优秀教研组,全组共有教师13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3人,一级教师5人,二级教师4人,组内有省级优秀教师和市级优秀教师各1人,市级骨干教师和集团级骨干教师各2人,十堰市化学中心组成员1人,教师队伍老中青分布合理,组内教师工作兢兢业业、团结协作,是一个优良的团队。
一、人才辈出,学校管理骨干多,我们教研组有学校党委书记杨德其,高三年级主任胡开南,高二年级副主任周晓蕊,高一年级主任喻允颖。
他们不仅是广受社会称赞的化学教师,而且是东风一中管理的精英,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东风一中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聪明和才智。
二.教学实力强、科研有骨干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化学教学也从单一教学模式逐步走向与教研相结合的互动模式。
在近年高考中我校都取得了同类学校领先的优势,常规教学工作我校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高一、高二年级在参加的各级各类统考和学科竞赛中都名列同类高中的前列,在高三理科综合科目中,化学学科也体现了它应有的力度。
所有这些充分显示了我们化学组的整体实力是强劲的。
几年来,我组共有4个科研课题在集团级以上科研机构正式立项。
其中«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等省级教育科研课题的完成,使我校获湖北省化学研究性学习示范学校,促进了我校教研、教改的深入开展。
同时还有10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公开发表。
目前全组上下同心同德,领导带头抓科研、并身先士卒以科研促教学。
同时又克服种种困难以教学带动科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因为有领导的垂范作用才使得化学教研组形成了一种坚强的合力。
教学和教研的有效开展拉动了学科教改的纵深发展,“师徒结对”工作既为年青老师的成长铺平了道路,同时也考验了中高级教师的固有经验能否经受得起时势的变迁。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方法和规律
离子浓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离子的数量,是描述溶液中离子含量多少的重要参数。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对于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方法和规律。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离子浓度的计算公式来比较不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大小。
一般来说,离子浓度的计算公式为离子的摩尔浓度乘以电离度。
其中,电离度是指溶液中离子的离子化程度,是描述离子在溶液中的溶解程度的参数。
通过计算不同溶液中离子的摩尔浓度和电离度,我们可以比较它们的离子浓度大小。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离子浓度的测定方法来比较不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大小。
常用的离子浓度测定方法包括电化学方法、光谱分析方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准确地测定不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从而比较它们的离子浓度大小。
此外,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还受溶液的温度、压力、PH值等因素的影响。
在比较离子浓度大小时,我们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离子浓度的影响,以确保比较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需要综合考虑离子的摩尔浓度、电离度、测定方法以及溶液的其他因素。
只有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准确地比较不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大小,为化
学实验和工业生产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方法和规
律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只有在深入理解离子浓度的计算公式、测定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准确地比较不同溶
液中离子的浓度大小,为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_离子浓度大小比较_化学_高中_一、教学目标1.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和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2.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3. 掌握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和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方法。
4.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推理论证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及三大守恒。
难点:综合分析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三、教学策略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教互动”为指导,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验证推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学情分析】_离子浓度大小比较_化学_高中_本节内容是大部分学生的难点,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下了很大的功夫却效果不大,因此考试中得分率很低。
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盐类的水解及影响因素等知识理解和掌握的不够深入和透彻,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用了很多时间,做了很多题,结果仍然不会做题。
有的学生干脆放弃了这类题目的解答。
那么如何通过学习正确且快速的分析解决好这类问题呢?除了掌握好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有关知识之外,还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效果分析】_离子浓度大小比较_化学_高中_1.高考真题引领,方向性明确。
学生通过充分研读高考真题,明确了本节内容在高考命题中的考查方向、命题特点和考查知识点,贴近高考考情,有利于学生把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对高考试题进行归类,注重对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方法进行建模。
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并对此进行归类总结,归纳出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注重建模思想的构建。
3.学生通过对点演练,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验证推理能力,规范答题的能力,效果较好。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1.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体现不好,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分组学习活动设计不足。
2.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归纳提升的时间不足。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作者:童守彭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年第06期溶液离子浓度大小是化学教学中的难点所在,特别是涉及弱电解质的相关问题,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知从何下手.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电解质溶液浓度大小的比较谈点体会.一、坚持“三看”原则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学习经验的累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化学是高考中重要的学科.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重点及难点知识的教学,促使学生的化学成绩有所提高.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是相对较难的学习内容.有些学生在该知识点学习过程中遇到较大的困难,因而教师需要对此引起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改善现状.针对上述知识点教学而言,归纳总结为“三看”.第一,看反应,主要针对的是溶液中的溶质,它们彼此之间是否存在反应.第二,看成分,需要对溶液成分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重点查看溶质成分.第三,看酸碱性,需要检查溶液酸碱性,从而了解溶液中溶质的酸碱性.二、注意区分酸溶液与碱溶液在电解质溶液中,主要是以酸溶液及碱溶液为主.对酸溶液而言,其中的氢离子浓度最大,也就是c(H+);对于碱溶液来说,其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最大,即c(OH+).而其他的离子浓度,主要是通过酸或碱的电离程度来判定,通常情况下第一步电离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多元弱碱、多元弱酸.三、盐溶液无论是多元弱碱酸根,还是多元弱碱阳离子,基本上都是以分步水解为主.在通常情况下,第一步都是水解.例如,在NH4Cl溶液中,具体浓度比较如下:c(Cl-)>c(NH+4)>c (H+)>c(OH-).NH4Cl与NH3·H2O混合溶液,呈现中性.对酸式酸根离子,需要了解其电离程度,并且明确水解程度的大小.例如,在NaHCO3溶液中,具体浓度大小比较为:c(Na+)>c(HCO-3)>c(OH-)>c(H+).针对同一离子而言,在对比它们的浓度时,要注意区分其他离子的影响.例如,物质的量浓度,在相同溶液中,c(NH+4)比较为:c(NH4HSO+4)>c(NH4Cl)>c(CH3COONH4).四、混合溶液溶液混合是化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也是电解质溶液浓度大小比较的关键问题.针对混合溶液而言,首要考虑的因素是能否发生反应.如果能够发生反应,紧接着需要确定反应后的物质,还有物质浓度,再考虑电离因素,或是水解因素.例如,100ml0.1mol/L的酸醋与50ml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离子浓度大小是c(Na+)>c(CH3COO-)>c(OH-)>c (H+).醋酸钠水解度,在某种程度上是高于电离程度,溶液呈现碱性.五、“三种”守恒关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关于电解质溶液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需要依靠三种守恒关系,分别是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首先,对电荷守恒而言,主要针对的是溶液中阴离子,其负电总数,等同于阳离子总数.在化学学习中,电荷守恒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按照电荷守恒给予公式,然后通过对比获取离子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例如,在NaHCO3溶液中,存在下述关系:c(Na+)+c(H+)=c(HCO-3)+c(OH-)+2c(CO2-3).其次,对于电解质溶液来说,物料守恒主要针对的是电解质,其在发生变化之前,其中某元素的原子物质的量,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变化之后的溶液,包含所有元素原子总量之和.物料守恒实质上与原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是其个数及质量守恒.例如,在Na2S溶液中,S-2的水解,HS-的电离、水解,水的电离,它们的关系如下:c(S2-)+c(HS)+c(H2S)=12c(Na+)(Na+和S2-守恒),c (HS-)+2c(S2-)+c(H+)=c(OH-)(H、O原子守恒).在NaHS溶液中,HS-的水解,还有电离及水离具体如下:HS-+H2O与H2S+OH-,两者可以相互发生反应,而HS-与S2-+H+相互发生反应.基于电荷守恒角度分析,存在以下等式,c(HS-)+c(S2-)+c(OH-)=c(Na+)+c(H+).将上述公式进行叠加,有如下有关系:c(S2-)+c(OH-)=c(H2S)+c (H+).最后,质子守恒.在溶液中,无论是结合氢离子,还是远离氢离子,氢原子总数保持不变,是固定值.根据上述推导可知,高中化学电解质溶液中的浓度离子大小比较需要从多个层面去考虑,依据具体情况明确浓度离子的比例,然后借助相应的公式推导验证是否具有合理性.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借助“三种”守恒关系,能明确一定的化学关系式,帮助学生列出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对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比较题型的解题策略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比较问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水的电离、离子反应、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及综合运用能力。
现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来谈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一、基础知识的准备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比较问题,最常用到的知识点有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和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1.弱电解质电离的特点(1)通常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都很小,未电离的分子远多于电离生成的离子。
若考虑水的电离,则氨水中:c(nh3·h2o)>c(oh-)>c(nh4+)>c(h+)(2)多元弱酸的电离,分步进行且逐级锐减,故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2.盐类水解的特点(1)通常弱离子的单水解程度都很小,未水解的离子远多于水解生成的粒子。
若考虑水的电离,则nh4cl溶液中:c(cl-)>c (nh4+)>c(h+)>c(nh3·h2o)>c(oh-)(2)多元弱酸根离子的水解,分步进行且逐级锐减,故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3.电离与水解程度的相对强弱在多元弱酸的酸式盐溶液中、等浓度的一元弱酸(或弱碱)与其对应盐的混合溶液中电离与水解是同时存在的,谁占优势,取决于电离与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一般题示,但亦可根据kh=kw/ki进行判断,若电离常数ki>10-7,则水解常数khc(hs-)>c(oh-)>c (s2-)>c(h+)c.c(hs-)+c(s2-)+c(h2s)=0.1 mol·l-1d.c(k+)>c(hs-)>c(oh-)>c(h2s)>c(h+)解析:此为多元弱酸的酸式盐溶液,先找出全部的电离和水解过程,并结合3(1)理清主次。
khs?葑k++hs-(主),hs-+h2o?葑h2s+oh-(主),hs-?葑s2-+h+(次),h2o?葑h++oh-(次),结合2(1)通过观察即可得出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k+)>c(hs-)>c(oh-)>c(h2s)>c(h+)>c(s2-),故b错,d对;由等式两边的粒子种类可知,a为电荷守恒式,b为物料守恒式,由4(1)可知a对;由4(2)可知c对;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