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植物学生产与温度调控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16
《温度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温度的变化是非常常见的。
我们能感受到四季的更替,夏天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
而对于植物来说,温度同样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境因素,它深深地参与到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之中。
首先,温度会对植物的种子萌发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的植物种子,都有其特定的适宜萌发温度范围。
比如,有些植物的种子需要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才能打破休眠,开始萌发;而另一些则需要较高的温度条件。
如果温度不合适,种子可能会延迟萌发,甚至无法萌发。
这就好像给种子设定了一个“启动开关”,只有温度达到了特定的条件,这个开关才会被触发。
温度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植物的生长速度会加快,植株更加健壮。
而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
比如,在炎热的夏季,如果温度过高,植物的蒸腾作用会加剧,水分散失过快,可能导致植物缺水,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
相反,在寒冷的冬季,过低的温度可能会使植物细胞内的代谢活动减缓,甚至造成细胞损伤和死亡。
在植物的生殖过程中,温度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对于很多植物来说,要想成功开花,需要经历一定的低温诱导,这被称为春化作用。
经过春化作用的植物,才能在合适的季节顺利开花结果。
如果没有足够的低温刺激,植物可能就无法完成正常的生殖过程,也就无法繁衍后代。
温度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也有着显著的调节作用。
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会加快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
但当温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光合作用中的酶活性会受到抑制,导致光合作用效率下降;而呼吸作用则会持续增强,消耗过多的有机物质,从而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温度还会影响植物的物质运输和分配。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水分和养分能够更有效地运输到各个部位,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而当温度不适宜时,物质运输可能会受阻,影响植物的整体生理功能。
不仅如此,温度还与植物的抗逆性密切相关。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是指植物从种子萌发到形成成熟的个体的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植物需要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内部基因的调控来完成。
本文将着重介绍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
一、外界环境的调控1.光照调控光照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光照的变化能够影响植物的萌发、伸长和开花等生长过程。
植物通过感知不同波长的光线来调控自身生长发育。
例如,红光和蓝光是植物的两种主要光感受器,它们能够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形态发育。
2.温度调控温度也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
不同植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植物通过调控内部生物化学反应和基因表达来适应不同的温度环境。
3.水分调控水分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需求之一。
水分的供应不足或过剩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植物通过根系的吸水和蒸腾作用来调节体内的水分平衡。
二、内部基因的调控1.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中的激素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等。
它们通过相互作用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比如,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而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的开花和果实的发育。
2.基因表达调控植物的基因组中有许多与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
这些基因的表达受到内部和外界的调控。
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模式,植物能够在特定的发育阶段产生所需的蛋白质和代谢物,从而完成特定的生长发育过程。
三、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网络植物的生长发育调控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
外界环境和内部基因通过一系列信号传导和调控网络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这个网络包括许多信号分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技术揭示了其中的一部分机制,但仍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结论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
外界环境和内部基因通过调控激素的合成、基因表达和细胞分裂等机制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对于理解和掌握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机制,对于植物育种和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植物生产中的温度调控与产量植物生产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而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温度调控对于植物的健康生长和优质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植物生产中的温度调控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温度调控技术。
一、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植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有一定的限制,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光合作用效率都会得到提高,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植物容易出现光合作用受抑制,叶片出现烧灼症状,从而影响植物的光能转化和产物积累。
而在温度过低的情况下,植物的生长速度会减缓,叶片生理活性降低,导致农作物生长缓慢,影响产量。
二、温度调控技术为了优化植物生产环境中的温度条件,农业生产中广泛采用了一系列温度调控技术,以保证植物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生长。
1. 环境控制设备温室设备是现代温度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温室内的温度可以根据植物的需求进行调节。
例如,在夏季高温时,可以通过降温装置如风机、湿帘等方式来降低温室内的温度;在冬季寒冷时,可以通过加温设备如暖气片、温室加热器等来提升温室内的温度。
通过合理利用环境控制设备,可以调节植物生长环境中的温度,提高产量和品质。
2. 种植方式调控不同的种植方式对于温度的调控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水培、盆栽等种植方式相较于土壤栽培,更易于调控植物根系的温度。
通过调整灌溉水温、改变栽培基质等方式,可以达到更好的温度调控效果,促进植物的生长。
另外,种植密度的调整也是一种常用的温度调控方式。
增大植株间距可以减少植株之间的竞争,降低内部温度,减缓病虫害的传播速度,有利于温度的调节和植物产量的提高。
3. 温度适应性培育温度适应性培育是通过长期人工选择培育出适应特定温度条件的品种。
通过基因的优良选择,培育出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生长更适应的植物。
这样的品种在特定的温度条件下能够更好地适应生长,保持较高的光合作用效率和生产能力,从而提高产量。
植物的生长调控植物的生长调控是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对自身生长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机制。
这种调控机制是植物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旨在维持生长过程的平衡和适应环境的变化。
一、内部因素对植物生长的调控1. 激素调控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一类生理活性物质,通过影响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细胞分裂、分化、组织发育和器官形成等方面,对植物的生长进行调控。
常见的激素包括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它们分别负责的功能不同,如促进细胞分裂、增加伸长作用、控制休眠等。
2. 光周期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植物对光周期的敏感性可以调控其生长进程。
一些植物需要特定的光周期才能进入花期,如马铃薯、大麻等长日植物需要长的光照时间才能开花,而某些短日植物如米、大麦等则需要较短的光照时间才能开花。
3. 遗传因素不同的植物种类存在差异性的遗传因素,这些遗传因素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植物的遗传性状决定了其生长速度、植株大小、抗病性等方面的差异。
二、外部因素对植物生长的调控1. 温度调控温度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温度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生理代谢、生长速率和开花等。
不同植物对温度的响应也各异,一些寒带植物对低温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而热带植物则更适宜在高温环境中生长。
2. 水分供应水分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物质,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经过导管运输到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水分的供应充足与否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理代谢、养分吸收和光合作用等。
3. 养分供给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能力也是植物生长调控的重要因素。
常见的植物养分包括氮、磷、钾等,它们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基础养分,不同类型的植物对养分的需要也各异。
4. 生物互作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互动关系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调控。
例如,植物与土壤中的微生物相互作用,可以促进养分的吸收和转化,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状况。
综上所述,植物的生长调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内部激素、光周期、遗传因素以及外部温度、水分和养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调控。
《温度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清单一、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种子萌发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每种植物的种子都有其适宜的萌发温度范围。
在这个范围内,温度越高,种子的萌发速度通常越快。
例如,小麦种子在 15-20℃时萌发较好,而水稻种子则在 25-30℃时更利于萌发。
如果温度过低或过高,种子可能会进入休眠状态,延迟甚至无法萌发。
2、营养生长温度对植物的营养生长,包括茎的伸长、叶的生长和分化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
一般来说,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会促进植物的生长速度。
但温度过高时,植物的生长可能会受到抑制,例如出现叶片灼伤、茎干枯萎等现象。
相反,温度过低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
3、生殖生长温度对植物的开花、授粉和结实等生殖过程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
不同植物的花芽分化和开花需要特定的温度条件。
有些植物需要经过低温春化才能开花,如冬小麦;而有些植物则在较高温度下才能顺利开花结实。
温度不适宜可能导致植物开花延迟、花粉活力降低、结实率下降等问题。
二、温度影响植物生理过程1、光合作用温度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增强,从而提高光合速率。
但当温度超过一定限度时,酶的活性会下降,甚至遭到破坏,导致光合速率降低。
此外,高温还可能导致植物气孔关闭,减少二氧化碳的供应,进一步影响光合作用。
2、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也受温度的调节。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会加快呼吸作用的速率,但温度过高时,呼吸作用可能会受到抑制。
低温则会使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能量消耗,维持植物的基本生命活动。
3、水分和矿物质吸收温度影响植物根系的活动和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影响水分和矿物质的吸收。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根系的代谢活跃,吸收能力较强;温度过低或过高时,吸收能力都会下降。
三、温度与植物的抗逆性1、抗寒能力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抗寒机制。
当温度逐渐降低时,植物会通过增加细胞内可溶性糖、蛋白质等物质的含量,降低细胞的冰点,增强抗寒能力。
植物生长的理想温度及调控方法植物生长的理想温度是指植物在特定的温度条件下能够达到最佳的生长状态。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植物对温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探讨植物生长的理想温度及调控方法。
一、植物生长的理想温度范围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温度的直接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植物的正常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一般来说,大部分植物的生长理想温度范围在15℃至30℃之间。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其他生理代谢活动都能够正常进行,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 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而温度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在光合作用中,酶的活性和催化速率受到温度的影响,过高的温度会导致酶的变性,而过低的温度则会降低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2. 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另一个重要过程,也受到温度的影响。
温度的升高会加速植物的呼吸作用,增加氧气的消耗量,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在高温环境下,植物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正常的生长活动,导致生长速度减慢。
三、温度调控方法为了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理想温度条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调控方法:1. 温室种植温室是一种人工调控温度的设施,可以为植物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
温室内部通常配备有温度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植物的需求调节温度。
通过温室种植,可以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种植对温度要求较高的植物,延长植物的生长期,提高产量。
2. 温度调节器的使用温度调节器是一种可以精确控制温度的设备,可以根据植物的需求调节温度。
通过使用温度调节器,可以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为植物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3. 覆盖物的使用覆盖物是一种可以保持温度稳定的材料,可以在植物的生长环境中使用。
通过覆盖物的使用,可以减少温度的波动,提供稳定的温度条件,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第五章植物生产与温度调控复习题第一篇:第五章植物生产与温度调控复习题第六章植物生产与温度调控复习题一、单选题1.一般地球上的热量主要来源于()A太阳辐射 B地球内热 C生物体热 D月亮辐射2.在植物生产中具重要意义的温度有()A空气温度 B土壤温度 C植物温度 D海洋温度3.与土壤温度的高低有密切关系的是()A 土壤热容量 B土壤导热率 C 土壤热特性 D 土壤导温率4.一般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在(),发育的温度范围在()A 5~40℃ B 0~20℃ C 10~20℃ D 10~35℃5.热容量和导热率较大时,土壤温度的升降变幅会()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不确定6.因土层深度的增加,土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均会()A 增大B 减小 C 不变 D不确定7.土温的日变化中最高、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延后,约每增深10 cm,延后()A 0.5~1.5hB 1.5~2.5hC 2.5~3.5hD 3.5~4.5h 8.一日中土壤温度的最高值出现在()A日出之前 B 14~15h C 中午13h D 05~06h 9.土壤温度的年变化中,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延后,大约每加深1 m推迟()A 5~10dB 10~20dC 20~30dD 30~40d 10.日较差为零的土层深度是()A 50~60mB 80~90mC 80~100mD 90~100m 11.土壤年温不变层,中纬度地区为()A 20~25 m B 15~20 m C 5~10 m D 1~5 m 12.当在土壤中导入一定的水分时,土壤容积热容量、导热率()A不变 B提高 C降低 D不稳定 13.土壤导热率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土壤()A土壤孔隙度 B中水分和空气的比例 C土壤质地 D有机质含量14.当地寒冷季节用地窖贮菜、高温季节贮禽蛋肉就是利用土壤温度的()变化较小的特点。
A日变化 B年变化 C 月变化 D垂直分布15.一年中夏季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是()A 放热型 B受热型 C日射型 D 辐射型16.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土壤湿度 B 土壤质地 C纬度海拔 D 太阳辐射17.土壤质地类型中土壤温度变幅最小的是()A 沙土B 壤土C 黏土D 冷土18.同一纬度温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变化,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A上升1℃ B下降1℃C上升0.5~0.6℃ D下降0.5~0.6℃19.高产、稳产土壤的土温特征是()A恒温 B变温幅度大 C变温幅度小 D 不确定20.一年中土壤温度的过渡型垂直分布相当于一日中的()A日射型 B辐射型 C上午转变型 D旁晚转变型21.气温系指距地面何种高度处测得的空气温度()A 1m B 1.5m C 2m D 2.5m 22.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温度减去生物学下限温度,乘以该时期的天数,称为()A活动积温 B有效积温 C节律变温 D非节律变温 23.单位重量与单位容积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的热量卡数称为()A土壤导热率 B 土壤导温率C土壤热扩散率D土壤热容量24.一般称日平均温度()以上的持续时期为喜温植物的活跃生长期。
植物的适宜温度调控要求解析温度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环境因素之一。
不同的植物对温度有不同的适应性,而温度调控对植物的生长、开花、结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植物的适宜温度调控要求,以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可分为三个方面:温度耐受性、温度阈值和温度调控能力。
1. 温度耐受性:不同植物对温度的耐受范围不同。
一些植物能够适应较高或较低的温度,而另一些植物对极端温度较为敏感。
2. 温度阈值:温度阈值是指植物开始生长和停止生长的温度范围。
当温度低于或高于温度阈值时,植物的生长发育将受到抑制。
3. 温度调控能力:植物通过温度调控来适应环境变化,如调节光合作用速率、开花时间等。
这种调控能力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二、植物生长发育的温度调控要求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
下面将分析温度对植物不同阶段的影响:1. 种子萌发阶段:种子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成功发芽。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种子的活力和发芽率产生负面影响。
2. 幼苗生长阶段:幼苗对适宜的温度要求较高,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抑制其正常生长。
温度过低时,幼苗生长速度缓慢,叶片颜色变黄。
温度过高时,幼苗易受干旱和病虫害的侵害。
3. 根系发育阶段:温度对根系的发育有重要影响。
较高的温度有助于根系生长,但超过一定温度范围会抑制根系的正常发育。
4. 开花结实阶段:温度对植物的开花和结实具有明显的影响。
在适宜的温度下,花朵会更容易开放,有利于授粉和结实。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花粉的质量和受精过程。
5. 果实成熟阶段:果实的成熟过程也受温度的影响。
在适宜的温度下,果实的颜色、口感和品质会更好。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果实的发育和成熟速度。
三、温室环境下的温度调控温室是为植物提供适宜生长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温室内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
1. 温室的通风通气:通风是温室中调控温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的通风能够降低温室内的温度,避免高温对植物的影响。
植物温度调控技术植物温度调控技术是一项通过改变植物周围环境温度,以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和发育的技术手段。
该技术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品质、节约能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植物温度调控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原理植物温度调控技术主要通过控制植物所处环境的温度来影响植物的生理活动。
温度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会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长速率以及抗逆性等方面。
因此,调节植物周围环境的温度可以达到控制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目的。
二、应用1. 大棚种植植物温度调控技术在大棚种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控制大棚内的温度,可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的早熟和增产。
例如,在冬季寒冷的地区,可以使用加热设备提高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能够安全地生长;而在夏季高温的地区,可以采用遮阳网等措施降低大棚内的温度,防止作物因高温而枯萎。
2. 植物生长室植物温度调控技术在植物生长室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植物生长室是一个能够提供恒定环境条件的封闭空间,在科学研究和育种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调节植物生长室内的温度,可以模拟不同季节或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为植物研究提供条件稳定的环境。
3. 农田覆盖在农田覆盖方面,植物温度调控技术也有着广泛应用。
通过在农田表面覆盖一层保温材料,如秸秆、膜等,可以减少地面散热和蒸发,提高土壤温度,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该技术在寒冷地区的晚稻种植中尤为重要,可以延长作物的生长期,增加产量。
三、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植物温度调控技术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1. 精准调控未来的植物温度调控技术将更加注重精准调控。
通过研究植物对不同温度的响应机制,开发出更加灵活和智能化的温度控制系统,实现对每个植物的个性化调控,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能源节约未来的植物温度调控技术将更加注重节约能源。
传统的温度调控通常依靠加热或降温设备,能源消耗较大。
《温度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义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植物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着生命的魅力。
而温度,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
温度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着显著的影响。
种子就像是植物生命的起点,而合适的温度是促使它们“苏醒”的关键信号。
不同植物的种子有着不同的适宜萌发温度范围。
有些植物的种子需要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才能打破休眠,开始发芽;而另一些则需要较高的温度刺激。
比如,冬小麦的种子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处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春化作用”,才能顺利萌发。
这是因为低温改变了种子内部的生理生化过程,为后续的生长做好了准备。
温度还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速度。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植物的生长会较为迅速。
就像在温暖的春天,我们可以看到树木和花草迅速地长出新叶和新芽。
而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
例如,在炎热的夏季,如果温度持续过高,一些植物可能会出现生长减缓甚至停滞的现象;在寒冷的冬季,多数植物会进入休眠状态,生长几乎停止。
温度对植物的开花结果也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对于许多植物来说,开花的时间和温度密切相关。
有些植物在早春气温较低时开花,如梅花;而有些则需要等到夏季温度升高时才绽放,比如荷花。
这是因为植物能够感知温度的变化,并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理机制来决定何时开花。
温度还会影响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适宜的温度有助于果实积累营养物质,提高品质和产量。
如果温度不适宜,可能会导致果实发育不良、口感变差等问题。
在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温度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光合作用是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关键过程,为植物的生长和代谢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
温度会影响光合作用中酶的活性。
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增强,光合作用效率提高;但当温度过高时,酶会失活,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温度还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是植物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低温会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减少能量消耗,有助于植物在不利环境下保存能量;而高温则会增强呼吸作用,但过度的呼吸作用可能会导致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过度消耗,对植物的生长不利。
《温度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义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植物作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策略。
而温度,作为环境因素中的关键一环,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温度是如何影响植物的种子萌发。
种子萌发是植物生命周期的开端,而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重要条件之一。
不同的植物种子,其萌发所需的温度范围有所不同。
有些植物的种子在较低温度下就能萌发,比如小麦、白菜等;而有些则需要较高的温度,像玉米、棉花等。
这是因为种子内部的生理过程,如酶的活性、物质代谢等,对温度有着特定的要求。
如果温度过低,种子内的酶活性受到抑制,代谢过程缓慢,种子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和物质来启动萌发;反之,温度过高可能会破坏种子内的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导致种子失去活力。
温度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速度。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会加快。
这是因为较高的温度能够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增加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更多的物质和能量。
例如,在春季气温逐渐回暖时,我们可以看到树木和花草迅速生长,展现出蓬勃的生机。
然而,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超出了植物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高温可能导致植物失水过多,出现萎蔫甚至死亡;低温则会使植物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
植物的开花也受到温度的调控。
对于许多植物来说,只有在特定的温度条件下,才会开花。
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度诱导开花。
例如,有些植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处理,才能在适宜的季节开花,这被称为春化作用。
春化作用对于一些二年生植物和冬性一年生植物尤为重要,它们需要在第一年经历低温,积累足够的营养物质,然后在第二年的适宜温度下开花结实。
如果没有经过春化作用,这些植物可能无法正常开花结果。
温度对植物的生殖过程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植物的授粉和受精过程中,温度的适宜与否直接关系到生殖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