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图的概述教案23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6
9 零件图1)教学目的掌握零件图的作用、内容、视图选择及尺寸注法。
2)教学重点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及尺寸注法。
3)难点零件的视图选择和尺寸注法、零件的分类。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讲解法,采用在黑板上作图,挂图及多媒体。
零件图表达了机器零件的详细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和技术要求,它是用于加工、检验和生产机器零件的重要依据。
在设计一个零件时,应考虑到这个零件的功能、作用、技术要求、加工工艺和制造成本。
零件图直接用于机器零件的加工和生产,学会画零件图和看零件图,是人们从事技术工作的基础。
9.2 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教学时间15分9.2.1 零件图的作用一台机器是由若干个零件按一定的装配关系和技术要求装配而成,我们把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称为零件。
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大小和技术要求的图样称为零件图,如图9.1所示。
零件图是用于指导加工、检验和生产零件的依据,是设计和生产部门的重要技术文件。
9.2.2 零件图的内容由图9.1的轴承零件图可见,一张零件图包括下列内容:1)一组视图用恰当的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等,完整、清晰地表达零件各部分的结构形状。
2)完整的尺寸零件制造和检验所需的全部尺寸。
所标尺寸必须正确、完整、清晰、合理。
3)技术要求零件制造和检验应达到的技术指标。
除用文字在图纸空白处书写出技术要求外,还有用符号表示的技术要求,如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等。
4)标题栏图纸右下角的标题栏中填写零件的名称、材料、数量、比例、图号以及设计人员的签名等。
9.3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及尺寸注法教学时间60分9.3.1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零件图的视图选择,要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
首先要了解零件的用途及主要124125 加工方法,才能合理地选择视图。
对于较复杂的零件,可拟定几种不同的表达方案进行对比,最后确定合理的表达方案。
1) 选择主视图 主视图是一组图形的核心,主视图在表达零件结构形状、画图和看图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应把选择主视图放在首位,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形状特征原则 应能清楚地反映零件的结构形状特征。
零件图的识读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零件图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方法,能够正确识读常见的零件图,并了解零件图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识读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工程设计和制造的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耐心、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零件图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方法,常见零件图的识读方法。
2. 教学难点。
学生对零件图符号的理解和识读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和基本的图形识读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零件图,引导学生讨论零件图的作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
向学生介绍零件图的基本概念,包括零件图的定义、作用、常用的符号表示方法等内容。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零件图的基本特点。
3. 符号表示方法讲解。
向学生介绍常见的零件图符号表示方法,包括直线、圆弧、尺寸标注、符号标注等内容。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这些符号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4. 零件图识读训练。
让学生进行零件图识读训练,通过多个实例让学生逐步掌握零件图的识读方法和技巧。
可以设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训练。
5. 拓展训练。
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设计一些拓展训练,让学生在课外进行练习。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复杂的零件图识读问题。
6. 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零件图的重要性和识读技巧,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识读能力。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零件图的识读基础进行教学,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学生的识读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一些复杂的零件图识读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更多的练习和训练来提高他们的识读能力。
四年级上册劳动技术教案第23课《电冰箱的保养与使用》教学目标1.清楚电冰箱的基本都结构和工作原理。
2.完全掌握电冰箱的正确使用方法和保养技巧。
3.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素质的用电习惯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掌握电冰箱的正确的使用方法。
2.再理解电冰箱的保养原则。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电冰箱模型、电冰箱内部零件图片、保养用品。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强行学生重新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电器使用注意事项,如插头的正确的插紧、用电安全等。
2.新知讲解-展示电冰箱模型和内部零件图片,向学生介绍电冰箱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回答电冰箱的使用方法,除开温度调节、食物存放位置、开关按钮门注意事项等。
3.操作演示-请一名学生来你的操作电冰箱,实时演示正确的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引导全班学生观察演示过程,注意观察真确的动作和操作步骤。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电冰箱的保养原则和注意事项。
-帮助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联合讨论,给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5.总结归纳-请几名学生领导报告小组讨论的结果,并接受总结归纳。
-强调什么电冰箱保养的重要性,在内保护环境的意义。
6.课堂练习-防寒棉衣练习题给学生,检验他们对电冰箱的使用方法和保养原则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加强操作演示和小组讨论,帮学生国家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打听一下电冰箱的保养与使用。
是从课堂练习,是可以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这些教学既内容生动,又能够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不更多地分解重组实物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机械制图看零件图说课稿(精选6篇)机械制图看零件图说课稿 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选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类,第二版《机械制图》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概括总结,又是后面识读装配图的基础,同时它又是生产实习中的一门语言,只有懂得了这门语言才能进行生产加工,故此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本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大纲中规定的以着重培养学生的识读能力,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零件图的具体内容(2)了解看零件图的目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识读轴类零件图的方法与步骤(俗话说:学以致用,为了体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思想,我拟订了本节课的能力目标)(二)能力目标运用理论联系实践的观点解决问题(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状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3.教学重点:识读轴类零件图的方法与步骤(而在识读轴类零件图4个内容中零件图的视图和尺寸标注分析既繁又难,所以我把它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4.教学难点:轴类零件图的视图和尺寸标注分析(说完了教材分析,接着我分析一下学生的学情)二、说学生众所周知,职业中学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对比较薄弱,但是经过近几年的技能教学,我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只是文化基础知识欠缺,他们对于生产实习具有浓厚的兴趣,同时也非常想掌握一门技能。
现在的职业教育非常重视技能教学,而车工生产培训是机械类学生必不可少的部分,机械制图课程进行到这一章节,学生车工培训初级阶段已经结束,学生已经可以在师傅的指导下根据零件图加工出一些简单的零件,特别是对轴类零件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接下来我谈一下本节课我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三、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学情,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问题引领、探究生成”“小组合作、小组竞赛”。
通过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和现有的技能实践经验,设置一个个新的`任务,让学生运用以学过的知识,有机结合实际,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解决问题,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零件图的绘制基础教案一、引言。
零件图是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设计师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转化为实际制造过程中所需的具体图纸。
因此,对于工程设计师来说,掌握零件图的绘制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零件图的绘制基础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
二、零件图的概念。
零件图是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转化为实际制造过程中所需的具体图纸。
它包括了零件的尺寸、形状、位置等信息,是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零件图中,通常包括了主视图、剖视图、局部放大图、尺寸标注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为了能够清晰地表达出零件的设计意图。
三、零件图的绘制步骤。
1. 确定主视图,首先需要确定零件图的主视图,即从哪个角度观察零件能够最清晰地表达出其形状和尺寸。
通常情况下,选择能够展示零件最主要特征的视图作为主视图。
2. 绘制主视图,在确定了主视图之后,就可以开始绘制主视图了。
在绘制主视图时,需要保证零件的形状和尺寸都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同时需要注意主视图的比例和对称性。
3. 添加剖视图,如果零件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或者某些特定部位需要更清晰地表达出来,就需要添加剖视图。
剖视图能够更清晰地展示出零件的内部结构,对于理解零件的组成和加工工艺非常有帮助。
4. 绘制局部放大图,有些零件的某些部位可能比较细小或者复杂,需要进行局部放大来更清楚地表达出来。
在绘制局部放大图时,需要保证放大比例的准确性,同时也需要注意局部放大图与主视图的对应关系。
5. 添加尺寸标注,最后一步是添加尺寸标注。
尺寸标注是零件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告诉制造者零件的具体尺寸,是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零件图的绘制要点。
1. 比例准确,在绘制零件图时,需要保证图纸的比例准确,这样才能够保证零件的尺寸和形状都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2. 对称性,对称性是零件图中非常重要的一点,需要保证零件图的各个视图都能够保持对称,这样才能够表达出零件的真实形状。
3. 尺寸标注清晰,尺寸标注需要清晰、准确地表达出零件的尺寸信息,同时也需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第七章零件图§1零件图的内容1.1零件的分类(1)一般零件:如箱体、箱盖、轴等。
这些零件的形状、结构、大小都必须按部件的性能和结构要求设计。
(2)传动零件:如齿轮、蜗轮、蜗杆等。
一般起传动作用的结构要素(如:轮齿等)大多已经标准化,并有规定画法。
(3)标准件:只要根据已知的条件,查阅有关标准,即能得到全部尺寸。
1.2零件图的内容零件图一般包括下列内容:(1)一组图形——正确、完整、清晰地表达出零件各部分的内、外结构形状。
(2)全部尺寸——用以确定零件各部分结构形状的大小和相对位置。
(3)技术要求——应采用规定的代号、符号、数字和字母等标注在图上。
需用文字说明的,可在图样右下方空白处注写。
(4)标题栏——需填写零件名称、材料、数量、比例、编号、制图和审核者的姓名、日期等。
1.3绘制零件图的过程绘制零件图一般按如下过程进行:(1)构型分析和设计(2)选择表达方案(3)标注尺寸(4)注写技术要求(5)填写标题栏§2零件构型设计2.1零件构型设计的内容对一个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工艺结构、材料选择等进行分析和造型的过程称为零件构型设计。
2.2零件构型的某些原则2.2.1保证零件的功能2.2.2考虑整体相关的关系(1)相关零件的结合方式(2)外形与内形相呼应(3)相邻零件形状相互协调(4)与安装使用条件相适应2.2.3符合工艺要求的结构(1)铸造圆角:为防止铸造砂型落砂,避免铸件冷却时产生裂纹,两铸造表面相交处均应以圆角过渡。
(2)拔膜斜度:为便于取模,铸件壁沿脱模方向应设计出起模斜度。
(3)壁厚:为避免铸件冷却时产生内应力而造成裂纹或缩孔,铸件壁厚应尽量均匀一致,不同壁厚间应均匀过渡。
(3)凹槽、凹坑和凸台:为了保证加工表面的质量,节省材料,降低制造费用,应尽量减少加工面。
常在零件上设计出凸台、凹槽、凹坑或沉孔。
(4)倒角:为便于装配,且保护零件表面不受损伤,一般在轴端、孔口、台肩和拐角处加工出倒角。
教师教学实施方案(教案)第四学期专业工程技术课程名称机械制图教研组机械制图教研组什邡市职业中专学校式(PPT上以轴承座为例)零件有长、宽、高三个方向,每个方向都要有一个设计基准,该基准又称为主要基准。
对于轴套类和轮盘类零件,实际设计中经常采用的是轴向基准放径向基准,而不用长、宽、高基准。
工艺基准——在加工时,确定零件装夹和刀具位置的一些基准以及检测时所使用的基准。
工艺基准有时可能与设计基准重合,该基准不与设计基准重合时又称为辅助基准。
零件同一方向有多个尺寸基准时,主要基准只有一个,其余均为辅助基准,辅助基准必有一个尺寸与主要基准相联系,该尺寸称为联系尺寸。
念及种类通过看图讲解,理解基准和种类通过示(如图教材6-6)②、按尺寸基准的几何形式分:点基准——是以球心、顶点等几何中心为尺寸基准线基准——是以轴和孔的回转轴线为尺寸基准面基准——是以主要的加工面、端面、装配面、支承面、结构对称中心面等为尺寸基准③、按尺寸基准的重要性分为:主要基准——确定零件主要尺寸的基准辅助基准——为了方便加工和测量而附加的基准二、选择基准的原则尽可能使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一致,以减小两个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尺寸基准与工艺基准不一致时,应以保证设计要求为主,将重要尺寸从设计基准注出,次要基准从工艺基准注出,以便加工和测量。
三、标注尺寸的形式尺寸的标注形式有三种①、链式—同方向尺寸连成一条线的形式此种标注的特点:每段尺寸的精度只由本段加工误差决定,不受相邻段加工误差的影响。
首末端面之间的尺寸误差,为中间各段误差之和。
而各段轴之端面均为该段轴长度方向尺寸标注的基准。
②、坐标式—同方向的尺寸都从一个基准出发此段标注特点:每段的精度只由本段实际尺寸决定,相邻端面之间的尺寸误差取决于与此两端面有关的两个尺寸误差。
③、综合式—同方向的尺寸从几个基准出发标注特点:是最常见的一种标注方法,能灵活地适用于零件各部分结构对尺寸精度的不同要求。
四、合理选择尺寸标注应注意的问题①、避免注成封闭尺寸链封闭的尺寸链是指一个零件同一方向上的尺寸像车链一样,一环扣一环首尾相连,成为封闭形状的情况。
授课人:课程类型: 课时数:4 编写时间:2019.8.30课题:__ 课题一 认识零件图__________教学目标1.掌握零件图的内容,能识读简单零件图;2.能分清零件图与装配图的关系。
教学重点 识读零件图 教学难点 识读零件图 授课方法 讲授法教学参考、教具或设备、材料 多媒体、教案、学习页课题一 认识零件图一、零件图概述二、零件图与装配图的关系 三、零件图的组成 四、零件图的分类根据零件的作用及其结构,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1)轴套类2)盘盖类 3)叉架类4)箱体类 五、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授课日期 及节次班 级17机电班教学环节及时长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考勤】5分钟教师自我介绍并点名。
教师自我介绍学生认识【导入】5分钟介绍本课程的组成及在本课程体系中的作用,说明本课程的重要性。
教师介绍学生学习【新授】70分钟一、零件图概述一台机器或一个部件,都是由若干零件按着一定的装配关系和技术要求装配组成的。
表达机器和部件的图样称为装配图,表达单个零件的图样称为零件图。
零件——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称为零件。
用于表示零件结构、大小与技术要求的图样称为零件图。
它是制造零件和检验零件的依据,是指导生产机器零件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
二、零件图与装配图的关系设计新产品的步骤:1)先画出装配图;2)根据装配图绘制零件图;3)再由零件图加工零件;4)根据装配图装配成机器或部件,另外,机器在维修和使用时也需要装配图来了解机器的结构。
装配图表示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零件间的连接关系、装配关系和技术要求。
零件图表示零件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加工检验和技术要求,并以此作为加工零件的依据。
总之,零件图和装配图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所表达的侧重点不同。
三、零件图的组成通过PPT展示常见装配图和零件图,并指出它们的关系通过零件图让学生思考零件图的组成学生理解学生思考1)图形用一组图形将零件各部分的结构和形状正确、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
江苏省XY中等专业学校2021-2022-2教案编号: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为轴承座零件图。
一张作为加工和检验依据的零件图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图1(1)图形选用一组适当的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等图像,正确、完整、清晰地表达零件的内外结构和形状。
(2)尺寸正确、齐全、清晰、合理地标注零件在制造和检验时所需要的全部尺寸。
(3)技术要求用规定的符号、代号、标记和文字说明等简明地给出零件在制造和检验时所应达到的各项技术指标和要求,如尺寸公差、几何公差、表面结构、热处理等。
(4)标题栏填写零件名称、材料、比例、图号以及设计、审核人员的责任签字等。
(二)零件结构和形状的表达零件图应把零件的结构和形状正确、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
要满足这些要求,首对零件的结构和形状特点进行分析,并了解零件在机器或部件中的位置、作用及加工方注然后灵活地选择基本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及其他各种表示法,合理地选择主视图和其图,确定一种较为合理的表达方案是表示零件结构和形状的关键。
1.选择主视图教学内容主视图是一组图形的核心,看图和画图都是从主视图开始的。
所以,主视图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看图和画图是否方便。
选择主视图时,一般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主视图中零件的安放位置①零件的加工位置零件在机械加工时必须固定并夹紧在一定的位置上,选择主视图应尽量与零件的加工位置一致,以使加工时看图方便,例如,轴、套、盘等回转体类零件一般是按加工位置画主视图。
②零件的工作位置零件在机器或部件中都有一定的工作位置,选择主视图时应尽量与零件的工作位置一致,以便与装配图直接对照。
支座、箱体等非回转体类零件通常是按作位置画主视图。
(2)确定零件主视图的投射方向主视图的投射方向应该能够反映零件的主要形状特征,即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如图2所示的轴承座,由箭头所指的A、B、C、D四个投射方向所得到的视图如图8-4所示。
图2。
第23 次课教学整体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实施步骤及时间分配)步骤1:复习巩固、检查课后搜集的资料(10分钟)一、复习滚动轴承的画法。
二、复习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和主要尺寸的计算三、复习直齿圆柱齿轮的规定画法四、检查预习情况步骤2:本节课学习任务、情境设计(5分钟)任何机器或部件都是由若干个零件按一定的装配关系和技术要求装配而成的。
在实际生产中,工人根据技术人员提供的零件图制造出经检验后合格的每个零件,然后再装配成机器或部件。
用来制造、检验零件的图样称为零件工作图(简称零件图)。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就是要求选用适当、简练的表达方案,将零件的结构形状完整、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并且便于看图。
要达到这个要求,首先必须选择好主视图,然后选配其它视图。
步骤3-1:讲授知识(30分钟)第8章典型零件绘制和识读8.1零件图的概述一、零件图的作用任何机器或部件都是由若干个零件按一定的装配关系和技术要求装配而成的。
在实际生产中,工人根据技术人员提供的零件图制造出经检验后合格的每个零件,然后再装配成机器或部件。
用来制造、检验零件的图样称为零件工作图(简称零件图)。
零件图要反映出设计者的意图,表达出机器或部件对该零件的要求,还要表达出该零件的内、外结构形状及尺寸大小,同时要考虑到结构和制造的合理性,它是制造和检验零件的主要技术依据。
二零件图的要求:必须完整、清晰地表达零件的形状结构、尺寸大小和制造要求,以符合生产的需要。
三、零件图的内容(一). 图形该组视图要综合运用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及各种规定和简化画法,完整、清晰、准确和简便地表达出零件的内、外结构和形状。
(二). 尺寸图样上必须正确、完整、清晰、合理地标注出零件各部分结构形状的大小和相对位置的全部尺寸,以便于零件的制造和检验。
(三). 技术要求用规定的代号或文字说明零件在制造和检验时应达到的技术指标。
如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材料和热处理以及其它特殊要求。
第七章零件图一、本章重点:1.对零件的结构进行分析;2.了解零件图的内容,掌握零件图的画图步骤;3.零件图的视图选择;4.零件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5.零件图的阅读。
二、本章难点:1.零件结构的工艺性以及加工过程和方法;2.零件视图选择中的正确、完全、清晰、合理的含义;3.零件的尺寸标注,要了解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的含义;4.阅读零件图。
三、本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能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的零件图,并应做到:视图选择正确、合理,表达完全、清晰,尺寸标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有一定的技术要求。
使所绘零件图接近实际图纸。
四、本章内容零件图是设计部门提交给生产部门的重要技术条件,是制造、加工和检验零件的依据。
§7—1 零件图的内容1.正确、完整、清晰、合理的表达零件的一组视图。
2.标出零件的全部尺寸。
3.零件的技术要求。
4.标题栏。
§7—2零件图中视图的表达方法一、主视图的选择能够较清晰和较多地表达出零件的结构形状特征的一面作为主视方向。
二、视图数量确定视图的数量以能够正确清晰地表达出零件的结构形状而定。
三、视图表达时的注意点四、视图表达方案示例§7—3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一、基准(1)设计基准——确定零件在工作运用时,保证功能要求的标注尺寸的起始点。
(2)工艺基准——确定零件在加工制造及测量时标注尺寸的起始点。
常用的基准线:零件的对称中心线、回转体的轴线等。
常用的基准面:底板的大面积安装面,装配结合面、重要端面。
零件图上三个坐标方向上各有一个主要基准和多个辅助基准。
二、表注尺寸的注意点(1)基本体和组合体的尺寸标注可作为零件尺寸标注的基础。
(2)标准件和常用件的尺寸标注可作为零件尺寸标注的示例。
(3)影响零件工作性能、精度、互换性及装配定位关系的功能尺寸应直标注。
(4)零件上不重要尺寸,可作为尺寸链中的开口环,不注尺寸,不能闭合。
必需参考时可注尺寸,但应用刮号()刮起来。
(5)自然形成的尺寸不标注。
第23 次课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实施步骤及时间分配)
步骤1:复习巩固、检查课后搜集的资料(10分钟)
一、复习滚动轴承的画法。
二、复习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和主要尺寸的计算
三、复习直齿圆柱齿轮的规定画法
四、检查预习情况
步骤2:本节课学习任务、情境设计(5分钟)
任何机器或部件都是由若干个零件按一定的装配关系和技术要求装配而成的。
在实际生产中,工人根据技术人员提供的零件图制造出经检验后合格的每个零件,然后再装配成机器或部件。
用来制造、检验零件的图样称为零件工作图(简称零件图)。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就是要求选用适当、简练的表达方案,将零件的结构形状完整、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并且便于看图。
要达到这个要求,首先必须选择好主视图,然后选配其它视图。
步骤3-1:讲授知识(30分钟)
第8章典型零件绘制和识读
8.1零件图的概述
一、零件图的作用
任何机器或部件都是由若干个零件按一定的装配关系和技术要求装配而成的。
在实际生产中,工人根据技术人员提供的零件图制造出经检验后合格的每个零件,然后再装配成机器或部件。
用来制造、检验零件的图样称为零件工作图(简称零件图)。
零件图要反映出设计者的意图,表达出机器或部件对该零件的要求,还要表达出该零件的内、外结构形状及尺寸大小,同时要考虑到结构和制造的合理性,它是制造和检验零件的主要技术依据。
二零件图的要求:
必须完整、清晰地表达零件的形状结构、尺寸大小和制造要求,以符合生产的需要。
三、零件图的内容
(一). 图形
该组视图要综合运用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及各种规定和简化画法,完整、清晰、准确和简便地表达出零件的内、外结构和形状。
(二). 尺寸
图样上必须正确、完整、清晰、合理地标注出零件各部分结构形状的大小和相对位置的全部尺寸,以便于零件的制造和检验。
(三). 技术要求
用规定的代号或文字说明零件在制造和检验时应达到的技术指标。
如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材料和热处理以及其它特殊要求。
(四). 标题栏
标题栏应配置在图框的右下角,主要填写零件的名称、材料、数量、图号、比例以及设计、审核、批准者的姓名、日期等。
四、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为满足生产的需要,零件图应视零件的功用及结构形状而采用不同的视图及表达方法。
(一)、零件图的视图选择要求
完全:将零件各部分的结构、形状及其相对位置表达完全。
正确: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及表达方法要正确。
清楚:所画图形要清晰易懂。
(二)、视图选择原则
1. 主视图选择原则
主视图是表达零件结构形状最主要的视图,在表达零件时,首先应确定主视图,主视图选择的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其它视图的选择和配置。
因此在全面分析零件形状的基础上,选择主视图时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1).形状特征原则
从形体分析角度来说,应将最能反映零件各部分形状和相对位置的方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影方向。
如图 11-2所示的轴,考虑到该轴基本上是圆柱体,因此轴的主视图应选用垂直于圆柱轴线方向作为投影方向,这样既能反映出轴肩、退刀槽,倒角、平键键槽等形状和结构,又能反映各圆柱的形状大小和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
主视图的投影方向只能确定主视图的形状,不能确定主视图在图纸上的方位。
例如,按照上述轴的主视图投影方向,可以把轴的主视图轴线画成水平,也可以画成竖直或倾斜,因此,还必须确定零件的安放位置。
(2).加工位置原则
主视图选择应符合零件的主要加工位置。
如图 11-2所示的轴,由于该轴主要在车床和磨床上加工,为了使生产工人便于对照图样进行生产,一般主视图将轴线画成水平,并把直径较小的一端放在右面的位置,这样便于加工和安装。
通常对轴、套、盘盖类等回转体零件,按加工位置选择主视图,即轴线水平放置。
(3).工作位置原则
工作位置是指零件装配在机器或部件中工作时的位置。
支座、箱体类零件一般按工作位置选择主视图。
因为这类零件结构形状一般比较复杂,加工部位较多,在加工不同的表面时往往其加工位置也不同,加工位置不容易考虑。
如图 11-3所示的支架,即反映零件各部分形体特征,又符合零件在机器中的工作位置。
总之,零件的主视图选择,既要反映零件各部分形体特征,又要符合零件在机器中的工作位置和主要加工位置;但对有些不规则的零件很难满足以上要求,对这些零件则主要根据其形状结构特点来选择主视图。
此外,选择主视图时还应考虑合理利用图纸。
2. 其它视图的选择原则
在主视图确定后,应根据零件的形体结构,考虑需要哪些视图与主视图配合,以反映出零件的内外结构形状。
选择其它视图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一)、每个视图都应有明确的表达重点,各个视图互相配合,互相补充而不重复。
(二)、视图数量要恰当,在把零件内、外结构形状表达清楚的前提下,视图数量尽量少,以便于画图和看图。
(三)、合理地布置视图位置,做到既使图样清晰美观,又便于读图。
3 视图选择的方法
⑴分析零件⑵选择主视图⑶选其它视图⑷方案比较
步骤3-2:讲授知识(25分钟)
四典型零件的视图表达
零件种类繁多,结构形状也不尽相同。
为了便于了解、分析与研究零件,通常根据零件的结构形状和用途及加工制造方面的特点,大致可以分成四类,即轴套类零件、盘盖类零件、叉架类零件、箱体类零件。
1 轴套类零件(轴、丝杆)
2 轮盘类零件(轮、端盖、法兰盘)
3 叉架类零件(拨叉、支架)
4 箱体类零件(箱体、外壳)
5 注塑件与镶嵌件
步骤4:师生活动安排(10分钟)
学生根据老师讲解的知识点,在练习本上练习习题集相对应题.教师检查练习情况,讲解正确答案。
步骤5:教师总结( 5分钟)
1、零件图的作用
2、零件图的内容
3、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步骤6:布置作业(5分钟)
巩固性作业:
1、零件图的作用
2、零件图的内容
3、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预习性作业:
1、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2、标注尺寸需注意的事项。
附:板书设计
第8章典型零件绘制和识读
8.1零件图的概述
一、零件图的作用
二零件图的要求
二、零件图的内容
(一). 图形(二). 尺寸(三). 技术要求(四). 标题栏
四、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一)、零件图的视图选择要求
(二)、视图选择原则
1. 主视图选择原则
(1).形状特征原则
(2).加工位置原则
(3).工作位置原则
2. 其它视图的选择原则
3.视图选择的方法
⑴分析零件⑵选择主视图⑶选其它视图⑷方案比较
四典型零件的视图表达
1 轴套类零件(轴、丝杆)
2 轮盘类零件(轮、端盖、法兰盘
3 叉架类零件(拨叉、支架)
4 箱体类零件(箱体、外壳)
5 注塑件与镶嵌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