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_散文家谈散文
- 格式:ppt
- 大小:5.48 MB
- 文档页数:1
十三散文家谈散文教案一. 教学内容:《散文家谈散文》[学习目的:]1.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见解。
2. 品读文章《白鹭》,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3. 阅读《关于散文<白鹭>》,了解选择角度评析文章。
[学习过程](一)简介1. 课文《散文家谈散文》包含两篇文章,一是《关于散文<白鹭>》;另一篇是《白鹭》。
《关于散文<白鹭>》是一篇随笔式的评论,作者小雪从散文的特征和散文风格的多样落笔,对郭沫若散文《白鹭》的风格进行评论,文字流畅,篇幅短小,挥洒自如,文笔优美。
郭沫若的散文《白鹭》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白鹭是一种为中国文人喜爱的鸟儿。
杜甫的诗歌《绝句》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再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两首诗歌都将白鹭融进一个诗画的境界。
而杜牧笔下的白鹭最为绝妙:“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人称这是“一字不着”地绘出了白鹭的独特神貌。
那么作者郭沫若怎样才能用散文写出不同于前人的“白鹭”呢?在后人眼中,散文《白鹭》又有怎样的艺术感染力呢?我们可以在课文学习中找到答案。
2. 作者《关于散文<白鹭>》的作者是晓雪。
晓雪:原名杨文翰,白族,云南大理市喜洲人。
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
先后出版的著作有诗人论专著《生活的牧歌——论艾青的诗》,诗集《祖国的春天》,诗论文集《浅谈集》,散文集《雪与雕梅》等20余种。
有些作品曾翻译成英、法、西班牙、意大利、缅、泰、韩等国文字和哈萨克、维吾尔、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文字。
他担任过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等职务,获得过意大利蒙德卡罗国际文学奖特别奖。
散文《白鹭》的作者是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
第十三课《散文家谈散文》教材分析:课文由作家晓雪为郭沫若散文《白鹭》写的一篇评论文章及附文《白鹭》组成。
《白鹭》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以粗线条的勾勒和大写意的手法来表现白鹭的美,讴歌了那些“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
这篇文章具有挥洒自如的特点,又兼具文笔优美和科学严谨的品性。
全文在随意性的文字中蕴涵严谨的逻辑和科学的道理,大处着眼,以大写小,小中见大,从散文的特征和散文风格的多样性落笔,大气而不拘束。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2.认识《白鹭》的写作特点,并赏析这种写作方法3.了解评论的一般写作方法和《关于散文〈白鹭〉》的写作特点及好处。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2.认识《白鹭》抓住对象“神”的特点加以表现而不拘泥于具体实在描写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认识《白鹭》的写作特点,并赏析这种写作方法2.了解评论的一般写作方法和《关于散文〈白鹭〉》的写作特点及好处。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自学:1.了解作者郭沫若和晓雪。
2.熟读全文,词语正音、解释。
3.理清《白鹭》以及《关于散文<白鹭>》的写作思路。
4.用笔划出表现白鹭美的语句,感受白鹭的形象特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5.阅读《关于散文〈白鹭〉》,体会作者对《白鹭》的独特感受和独特的认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意思。
3.体会语言凝练,含义隽永,讲究形象性和意境美的特点。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一、导入1.板书:白鹭。
问:见过白鹭吗?展示白鹭的图片,感受其形象。
2.介绍白鹭:白鹭属鹤形目,鹭科,全世界只有几种。
大多数白鹭有白色的羽毛,到了繁殖的季节,还会长出很长的漂亮羽毛。
它们的习性和其他鹭相似。
白鹭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地和潮湿的森林里,属涉鸟类。
主要食小的鱼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浅水中的甲壳类动物。
《散文家谈散文》课文解析关于散文《白鹭》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无拘无束的文体。
(①作者对散文的整体评价是什么?为何要这样说?)【段析】表明自己喜欢散文的原因。
【品味】“我喜欢散文”,开篇直抒胸臆。
连用两个“就在于”表明作者喜欢散文的原因:随意性、多样性。
因此我喜欢读各类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②作者为何列出自己喜欢的一些作家的散文风格?)列举自己喜欢的一些作家的散文风格。
第一部份:点名自己喜欢散文,而且还喜欢读各类风格的散文。
【品味】用一组排比句,明快、精练地道出了不同作家的散文的不同风格。
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
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他的后一种散文。
这篇五百字的《白鹭》,就是后一类散文的典型例子。
(③本段用什么方式写出了郭沫若散文的风格?)【段析】表明郭沫若散文的特点,说出自己更喜欢的风格,并引出评论的文章《白鹭》。
【品味】用“豪放激越”“气势磅礴”归纳郭沫若散文的激昂豪迈;用“柔婉清丽”“秀美含蓄”来表现郭沫若散文的另一种风格—— 婉约而含蓄。
这些四字词语用得超级精当,形象地概括出郭沫若两种不同的散文风格。
这篇散文,用超级出色、极为精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熟悉,绝妙地描画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
可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④作者着重指出了散文《白鹭》有如何的写作特点?)【段析】引用《白鹭》中句子说明其文字运用得出色、精练。
13、散文家谈散文助读卡片1、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的结构特点.(2)了解散文的常用手法.(3)欣赏积累散文优美的语言.2、走进作者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
四川乐山人。
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他的代表作有:第一本诗集《女神》,历史剧《王昭君》《聂荌》《卓文君》,抗日期间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
是少有的全能型文人,又是多产作家。
3、主题解说《白鹭》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赞颂,讴歌了那些“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
4、重点突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用简洁语言勾画几幅有关白鹭的画面。
作者先通过比较写了白鹭的形体美(2、3),然后再写它的寻常之中的美丽。
四幅画面:白鹭的形象美、白鹭立于清水田里的一幅画面、白鹭悠然站在小树的绝顶的画面、黄昏中低飞的白鹭等四幅图画。
5、难点攻克《白鹭》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结尾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想一想,结尾句中的“实在”能不能删掉?“韵在骨子里”是什么意思?结尾句表达上为什么与开头句不一样?“实在”不能删,它是对上文描写的一个总结,既突出了作者的认识和感觉,表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赏;又呼应了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韵在骨子里”指自然形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
开头句的比喻句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处的两句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6、助读资料什么是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长喙(huì)淳厚(cún)寥廓(liáo)B.冷峻(jùn)黛色(dài)嗜好(sì)C.蓑毛(suō)绮丽(qǐ)鸿鹄(ɡào)D.睿智(ruì)镶嵌(qiàn)寻觅(m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矫健一代天娇炫耀头晕目眩B.苍茫沧海桑田覆盖重蹈复辙C.泛滥粗制烂造斑纹班师回朝D.克扣刻不容缓惶恐张皇失措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散文的文体特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评论的一般写法和《关于散文〈白鹭〉》的写作特点。
4.养成勤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学会发现常见的事物和人物的独特的美。
(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散文,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
2.找出课文中作者对白鹭独特的美的描写,参照评论文章,看看是否把握住了作者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2.养成勤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学会发现常见的事物和人物独特的美。
重点、难点及活动突破教学重点:1.了解散文的文体特点和本文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把握本文评论的重要观点,学习评论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认识散文抓住对象“神”的特点加以表现而不拘泥两者之间实在描写的写作特点,并尝试这种写作方法。
2.养成勤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学会发现常见的事物和人物独特的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1.情景导入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被称为小杜的杜牧还有一首专写白鹭(鹭鸶)的诗:“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白鹭是很美的,美得像一首诗。
我国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白鹭》来赞美它。
现在我们来阅读学习这篇文章。
2.质疑自探(1)了解作者郭沫若及晓雪(2)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3)画出文中描写白鹭独特美的语句,并谈谈你的感受。
(4)把自己的感悟与晓雪的感悟进行比较,看看差别在哪里。
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1.明确任务(1)自探中为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引导性问题1)《白鹭》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想一想,结尾句中“实在”能否删去?“韵在骨子里”是什么意思?结尾句表达上为什么与开头句不一样?2)找出晓雪的基本观点,想想作者又是怎样评价《白鹭》的写作特点的?引用姚鼐与莱辛的话目的何在?2.分组学习学生就自探内容及教师出示的引导性问题进行学习、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十三散文家谈散文基本目标:1.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内容,并说说作者的见解。
2. 品读文章,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
提升目标:能把自己的感悟与晓雪对本文的评论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阅读品味,发表自己独特见解。
教学难点:能把自己的感悟与晓雪对本文的评论进行比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什么叫散文一、默一默能合上书本,完成下列词语冷峻(jùn)婉约隽永绮(qǐ)丽睿智铿锵(kēng qiāng)寥廓嵌(qiàn)嗜(shì)好二、读一读请大家阅读散文《白鹭》,并找出对白鹭独特美描写的内容。
预设:学生可能会找到一下这些语句"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黛之一忽则嫌墨。
""或许有人会感觉美中不足,......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追问:全文感情基调为赞美,为何作者又说“白鹭不会唱歌?”进一步说明了白鹭是“优美”而不是“铿锵”,这就使作者心中白鹭的美得到了很充分的表现。
三、想一想1.请同学们从风格、文字、感受、内容四个角度,来评价这篇散文。
预设:(1)比喻,作者抒白鹭比作“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美,说明其容易被人忘却(2)“实在”、“韵在骨子里”,“实在”是对上文描写的一个总结,即突出了作者的认识和感觉,表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赏;又呼应了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3)水墨,为了突出其清淡素雅。
本文作者以粗线条的勾勒和大写意的手法表现白鹭,很多地方都是虚写的。
(4)散文诗这种文体有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意蕴,这跟白鹭相似。
2.再请大家阅读晓雪的《关于散文〈白鹭〉》,看一下作者是如何来欣赏的。
由此得出评论的写法。
设计目的:解决目标1和3. 这个问题既是再次让学生回到文章熟悉文章,也是深入文章让学生初步了解评论的写作方法。
十三散文家谈散文关于散文《白鹭》活动目标◆知识与水平1、理解散文的文体特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评论的一般写法和《关于散文〈白鹭〉》的写作特点。
4、养成勤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学会发现常见的事物和人物的独特的美。
自己独特的感受。
2、找出课文中作者对白鹭独特的美的描写,参照评论文章,看看是否把握住了作者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2、养成勤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学会发现常见的事物和人物独特的美。
重点、难点及活动突破◆重点1、理解散文的文体特点和本文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把握本文评论的重要观点,学习评论的写作方法。
◆难点1、理解散文抓住对象“神”的特点加以表现而不拘泥两者之间实在描写的写作特点,并尝试这种写作方法。
2、养成勤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学会发现常见的事物和人物独特的美。
◆活动突破1、指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丰富联想和想象,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
2、学习简单文学评论的写法,让学生用书面或口头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具体作品的评论。
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白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提起郭沫若,我们往往会想起他那激情如火的《女神》、《凤凰涅槃》、《雷电颂》等作品,这些作品曾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郭老由此而享誉文坛。
不过,郭先生的小品文同样别具一格,清新隽永,情趣盎然。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境界。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在听读过程中,让学生想像文中的“画面”,在头脑中形成总体印象,感受白鹭的美。
三、齐读课文•理清思路①文章如何起笔,如何收束全文?明确:本文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开头,以“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结尾,首尾呼应,以“诗”作喻写白鹭的美,内涵比开头深了一层,强调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诗。